中国南方生物防治50年回顾

中国南方生物防治50年回顾
中国南方生物防治50年回顾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77051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9830040)

收稿日期:1999210215;修订日期:1999212228

文章编号:045426296(2000)0120327209

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古德祥, 张古忍, 张润杰, 庞 义

(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

摘要:综述了中国南方50年来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特别是大卵(蓖麻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先例,为后来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解决了荔枝生产的主要害虫问题;引进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均是我国生物防治成功的例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坚持了20多年,从生产实践和理论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防治蚊虫、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和应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以及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与应用,取得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利用基因重组扩大了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杀虫谱。总结和继承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以虫治虫(黄 蚁防治柑桔害虫)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防治;综合防治;赤眼蜂;平腹小蜂;瓢虫;花角蚜小蜂;黄 蚁;病原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这种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在中国南方,提起害虫生物防治,就会想起生物防治的带头人———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教授。50年代初,他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任广东省农业试验场场长,在农药短缺和国际赤眼蜂研究与应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于1958年在广东省顺德县杏坛镇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赤眼蜂站。嗣后,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推广应用。蒲蛰龙教授急农林生产之所急,同中山大学、华南农学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中南昆虫研究所(现为广东昆虫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合作,先后完成了引进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防治介壳虫,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1973年,蒲蛰龙教授提出“以发挥害虫天敌效能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治”,于1975年起在广东省四会市大沙建立了大面积(4000hm 2)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示范点。80年代,广东省林业厅在接受蒲蛰龙等专家建议以后,从害虫原产地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效果显著,成为引进天敌防治害虫又一个成功的范例。在南方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昆虫病原线虫等)防治害虫方面亦有许多成功事例,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43卷第3期

2000年8月昆 虫 学 报ACTA EN TOMOLO GICA SIN ICA Vol 143,No 13

Aug.,2000

?327?

823昆 虫 学 报43卷1 以蓖麻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植物,生产过程中普遍受甘蔗螟虫的危害。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甘蔗螟虫有条螟Proceras venosat us、二点螟Chilo i nf uscatell us、黄螟A rgy roploce schistaceana和大螟Sesamia i nf erens,被害的甘蔗形成枯心苗和蛀茎,影响甘蔗生长发育,减低蔗糖成分,易受风折,而且造成甘蔗赤腐病菌入侵条件。为防治甘蔗螟虫,蒲蛰龙等[1]深入研究了赤眼蜂对寄主的选择和繁殖,从17种鳞翅目昆虫卵中筛选出蓖麻蚕Philosam ia cynthia rici ni作为大量繁殖赤眼蜂的理想寄主,为确保赤眼蜂的生活力、控制复寄生和室内繁殖代数、冷藏处理积累蜂量、成蜂营养等问题开创了“大卵”繁蜂的先例,为后来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

蔗田放蜂试验表明:赤眼蜂在田间的扩散能力随风向和风速而变异。在风速11m/s~212m/s的时候,赤眼蜂的寄生有效半径为17m,释放赤眼蜂5天内黄螟被寄生率由5812%提高到9113%,条螟被寄生率由60%提高到9813%。如遇上台风,非放蜂区受螟害的甘蔗茎全部折断,蔗种也没有了;而放蜂区甘蔗完好。因此,蔗农更相信放蜂的效果。50~60年代,经过办班培训,传授赤眼蜂繁殖和放蜂的经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应用,很快在南方各省展开。继而开展了人工饲料饲养蓖麻蚕和赤眼蜂机械化生产。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广东的昆虫学工作者选用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T richogram m a japonicum和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防治稻纵卷叶螟[2]。

,开展了赤眼蜂胚胎发育研究[3],赤眼蜂种类调查与分类[4,5],赤眼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6,7]。80年代起,广东省昆虫研究所[8]、武汉大学[9]、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室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赤眼蜂人工卵研究以及田间散放试验[10],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工作居世界领先地位。

2 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的研究

荔枝、龙眼是岭南佳果,而荔枝蝽Tessaratom a papillosa成虫和若虫取食嫩枝、嫩芽、花枝和嫩果的汁液,引起落花落果。该虫种群数量大时,可使荔枝、龙眼减产94%~99%,是这类果树作物的重要害虫。荔枝蝽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在荔枝开花时,吸食花枝、嫩果后,卵巢才能成熟并大量产卵。若虫集中为害花枝、嫩果。由于荔枝树冠高大,防治上有一定困难。

1962年,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在蒲蛰龙教授指导下,对荔枝蝽、平腹小蜂A nas2 tat us sp.的生物学、生态学和平腹小蜂室内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1966~1967年,该单位与从化县农业局、增城县果蜂办公室联合,进行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大田表证示范,防治效果显著。1970年,广东省农林科技服务站经济作物队、增城县增江公社、东莞县蚕种场、广州市郊区罗岗公社分别在有关地点进行了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成绩[11]。

中山大学组织了生物系有关师生于1969年冬季至1970年在东莞县与该县“五?七”大学

共同举办“害虫生物防治培训班”,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过程中,根据当地农村具体情况,土法繁殖平腹小蜂。在统一领导下,12个公社(茶山、大良、附城、寮步、企石、樟木头、厚街、常平、横沥、东坑、桥头、篁村)进行了放蜂治蝽的科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使全县荔枝产区的群众认识到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优点,为该县全面推广这一防治技术打下了基础[12]。

在平腹小蜂的繁殖方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散卵繁蜂方面作了一些改进,提高了繁殖效果。继人工卵繁殖赤眼蜂成功之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室用人工卵繁殖平腹小蜂又获得了成功[13]。近10多年来,广东年放蜂约8万棵树,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福建农业大学在福州、莆田、涵江、仙游、南安、厦门、同安、福清和宁德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其卵寄生率达94%~9715%[14]。

在基础研究方面,作了平腹小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15]、胚胎发育[16]、性比与寄主卵大小关系[17]等的研究。

3 引进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防治介壳虫

1955年8月和11月,先后从原苏联引进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 nalis 和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 us mont rouzieri ,由当时仍在华南农学院工作的蒲蛰龙教授主持进行两种瓢虫的繁殖和利用研究[18,19]。之后,福建农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广东昆虫研究所的前身)对其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工繁殖方法[20]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澳洲瓢虫自1955年引进后,散放于广州市及其郊区防治柑桔和木麻黄树的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1956年助迁后防治了广东省电白县博贺镇木麻黄树上的吹绵蚧,挽救了沿海长20km 、宽100m 垂危的防护林。60年代初助迁至重庆北碚防治柑桔吹绵蚧。澳洲瓢虫在上述散放和助迁地区建立了种群,有效地控制了吹绵蚧的危害。

孟氏隐唇瓢虫引进后,曾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散放,防治柑桔粉蚧、大红粉蚧、可可粉蚧、重阳木粉蚧、君子兰粉蚧等,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自1955年在广州地区散放后,由于诸种原因,一直中断对其研究,直至1979年庞雄飞、李丽英在广州和佛山等地的石栗树上发现其取食石栗粉蚧Pseudococcus sp.,说明孟氏隐唇瓢虫在自然界定居,形成了自然种群[21]。近年研究了孟氏隐唇瓢虫对新侵入我国的湿地松粉蚧O racella acuta 的捕食作用和效果[22]。

4 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

松突圆蚧Hemiberlesa pitysophila 是80年代初传入广东的松林大害虫,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至90年代初,该虫已分布在27个县(区),发生面积达7118万公顷[23]。面对此虫的严重为害,在林业部的领导下,广东省林业厅组织了协作攻关,从营林和化学防治着手,进行了天敌调查[24],同位素研究其扩散[25],蚧虫性外激素等多方面的研究。后经蒲蛰龙等国内一批专家的考察与讨论,认为从松突圆蚧原产地引进天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治手段,从而整个工作重心转移到生物防治上。

923第3期古德祥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033昆 虫 学 报43卷

松突圆蚧的原产地是在我国的台湾、日本的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1986年7月,中国松树害虫考察团到日本冲绳,首次发现了雌蚧的寄生蜂。1978年经日本爱媛大学立川哲三郎鉴定为新种,名为东氏花角蚜小蜂Coccobi us az um ai,又称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下简称花角蚜小蜂)。1986~1989年共引进了16批,在马尾松林中放养获得成功。经几年的研究,弄清了雌雄蜂产生方式不同:雌性蜂以松突圆蚧的雌成蚧作为寄主,营内寄生;雄性蜂是以同种雌性的老熟幼虫、预蛹或蛹为寄主,营外寄生,最后发育为雄蜂[26]。根据花角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为确保雄蜂的产生,第一次放蜂10天后,(雌性发育至老熟幼虫或蛹期),再在同一地点作第二次放蜂。以二次放蜂法,促进花角蚜小蜂在林间定居并建立相对稳定的种群。1989年在广东省惠东县建立了林间蜂种基地106hm2,至1993年放蜂面积达60000hm2。通过人工助迁和寄生蜂本身的扩散,控制了松突圆蚧的危害,松林恢复了生机。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是我国生物防治又一成功的事例。

5 黄犭京蚁防治柑桔害虫

利用黄 蚁Oecophylla sm aragdi na防治害虫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先例。早在公元304年,广东已有利用黄 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黄 蚁能捕食柑桔灰象S y m piezom ias cityi、绿鳞象甲Hypomeces squamosus、桔红潜叶甲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华脊头鳃角金龟Holot richia si ni nsis、白毛绿丽金龟A nom ala albopilosa、光绿桔天牛Cheli doni um argenta2 t um、星天牛A noplophora chi nensis、柑桔凤蝶Papilio x uthus幼虫、棱蝽Rhynchocoris humeralis、柑桔小吉丁A gril us auriivent ris等20余种害虫。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黄蚁的繁殖利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化学农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忽视了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使该蚁的利用受到一定影响。70~80年代,蒲蛰龙、杨沛在广东四会和福建华安等地,研究了黄 蚁的生物学特性[27],总结了群众采集蚁群和放养的经验,提出在果园中架设蚁桥,在树干基部设置防逸圈,提高了黄 蚁治虫的效果[28],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最早的生物防治技术。协助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柑桔卫士———黄 蚁”科教片(该片于1983年获华沙第23届短片节银龙奖)。

6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

1973年蒲蛰龙提出“以发挥害虫天敌效能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治”[29],并带领中山大学昆虫所的青年教师,在广东四会大沙镇开展水稻害虫综合防治,试验面积由116hm2至100hm2,1975年起全镇(原公社)4000hm2稻田实施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养鸭除虫、以菌(Bt)治虫、育蜂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协调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天敌的害虫综合防治,解决了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问题,而且农药用量大幅度下降,节省了施药用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以治虫为中心的农事操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农田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30]。大沙镇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成为国内最早的大面积的示范点。经过多年的验证和生产上的对比检查,综合效益彪炳,综合防治方针已在当地干部和农民中扎根,成为自觉的行动。大沙镇已成为无公害大米的生产基

地,促进了综防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在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的水稻害虫综防研究组,还进行了害虫种群动态、天敌与害虫的种间关系、害虫预测与管理模型、综防专家系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重建与种库关系等基础研究。

1975年以来,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广东农业科学院在花县、新会等地开展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六?五”至“九?五”期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珠江三角洲,湖南农业科学院在洞庭湖稻区进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建立和完善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31]。

7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

711 以昆虫病原细菌防治害虫

20世纪40年代,蒲蛰龙教授在云南澄江进行了利用细菌防治菜青虫的试验[32]。70年代初,中山大学、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苏云金杆菌(Bt )不同品系的血清学鉴别、简易生产(固体浅盘培养和液体浅层培养)和工业化生产,我国南方曾有数十家工厂设立Bt 生产车间,中山大学首次提出以家蚕将孵卵作Bt 的毒力测定的方法,Bt 产品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水稻害虫。防治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为64%~95%;防治三化螟效果一般为40%~70%[33]。近年配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用Bt 防治菜地的各种鳞翅目害虫,取代了部分化学农药。

80年代,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在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等地进行了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 )防治致倦库蚊Culex pi piensf atigans 试验,蚊幼虫虫口下降89%以上。并在室内研究了蚊幼虫感染Bti 后的病理变化以及Bti 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试验[34]。

最近几年,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构建了多株高效、广谱的Bt 工程菌株,使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水平[35,36]。

712 以昆虫病毒防治害虫

71211 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CPV )的研究:70年代,蒲蛰龙教授在广东首次发现马尾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DpCPV )[37]。该病毒主要感染幼虫的中肠柱状细胞,杯状细胞也偶受感染,而前肠、后肠以及其它组织不受感染和发生病变。1978年利用DpCPV 在广东斗门县防治马尾松毛虫,面积约133hm 2,防效达92%[38]。之后,刘清浪等[39]在广东10余个县,20多个试验点以DpCPV 防治不同世代的马尾松毛虫,面积达2670hm 2,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在“七?五”期间,广东茂名林科所利用林间高虫口区大量增殖DpCPV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0]。

71212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病毒杀虫剂开发:戴冠群[41]在广州地区罹病的斜纹夜蛾幼虫中,首次分离到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 PV )。随后,黄冠辉[42]、中山大学[43]、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44]也分离到此种病毒。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利用一种人工半合成饲料,可常年批量饲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粉纹夜蛾等多种夜蛾科昆虫,为SlN PV 杀虫剂的小试和中试生产研究以及工厂化生产提供了保证[45]。利用中山大学的SlN PV 研究成果,广州市中达生物工程公司于1998年生产出商品化的“虫瘟一号”病毒杀虫剂,杀虫效果良好,年产量达30吨以上[46]。

133第3期古德祥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233昆 虫 学 报43卷

71213 核多角体病毒(N PV)的重组及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核多角体病毒作为杀虫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杀死害虫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6天以上)、杀虫谱较窄(一般每种病毒只对一种昆虫有效)。由于这个原因,使病毒杀虫剂的商品生产和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病毒基因组的突变或在基因组中导入可干扰昆虫代谢和加速死亡的激素、酶、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以及对昆虫专性的麻痹毒素编码基因,均有可能改良核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47]。例如,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通过人工合成一种对昆虫专性的蝎子麻痹神经毒素Aa IT基因及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 PV)膜蛋白gp64信号肽编码序列,构建了一株既能表达该毒素又能形成包涵体的重组粉纹夜蛾T richopl usia ni核多角体病毒vTn2Aa IT3,由于重组病毒表达麻痹神经毒素,使受感染昆虫在2~3天内麻痹,停止为害作物,但病毒照常可以增殖,最后杀灭害虫,所以是一株具有开发和应用前景的重组昆虫病毒[48]。

此外,通过不同核多角体病毒的异源重组,已得到多株扩大了杀虫谱的杂交病毒[49],并发现斜纹夜蛾N PV基因缺失117kb的DNA片段后,扩大感染范围至甜菜夜蛾幼虫及其离体培养细胞SE21[50]。这对研究杆状病毒寄主专一性的分子机制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71214 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与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的协同作用,使被线虫感染的昆虫快速死亡。近20年来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害虫,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80年代初,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利用小卷蛾线虫S tei nernem a carpocapsae防治桃小食心虫Carposi na ni ponensis,死亡率达90%以上[51,52]。以小卷蛾线虫防治蔬菜地的黄曲条跳甲,应用格氏线虫防治甘蔗的突背蔗金龟A lissonot um i m pressicolle[53,54],利用异小杆线虫防治大黑鳃角金龟和暗黑鳃角金龟,均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昆虫病原线虫对防治钻蛀性害虫有独特的作用,如应用格氏线虫防治竹直锥大象虫Cy rtot rachel us longi m anus[55]、用苹果蠹蛾线虫防治香蕉扁黑象甲O doi porus longicollis[56]和豌豆杆蝇Phytagrom yz a sp.[57]、用斯氏线虫防治新侵入害虫蔗扁蛾O pogona sacchari[58]等防效显著。在昆虫病原线虫的人工培养方面,在大量使用固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已发展到液体培养[59]。

8 问题与讨论

中国南方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作物生长时间较长,害虫种类较多,害虫天敌也比较丰富。过去50年里,中山大学、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天敌的引进、天敌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有不少成功的事例,但生物防治的面积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

(1)中间寄主卵资源不足。蓖麻蚕卵需要靠专人饲养获得,柞蚕卵则需从北方调运,而人工寄主卵的繁殖效率还有待提高,因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面积每年仅维持在1400hm2左右。

(2)每种作物有许多害虫,生物防治手段不多,未能控制某一作物(如蔬菜)多种害虫的危害,有待开发更多的生物防治手段和方法。

(3)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高,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仍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面向21世纪,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农业要持续发展,植物保护要持续保护利用天敌,生物防治科技与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中心问题紧密相关,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南方,生物防治的研究队伍较大、力量较强。今后要开发更多的生物防治手段和方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防产品的生产。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强调人们保护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病虫害防治要以生物防治为主。更重要的是,需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对环境问题立法,倡导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优质优价,大力推动生物防治学科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R eferences)

[1] 蒲蛰龙,邓德蔼,刘志诚等.甘蔗螟虫卵赤眼蜂繁殖利用的研究.昆虫学报,1956,6(1):1~35

[2] 广东省水稻害虫生物防治大会战工作队.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昆虫学报,1974,17(3):269~280

[3] 利翠英.赤眼蜂Trichogram ma evanescens Westw.的个体发育及其对于寄主蓖麻蚕A ttacus cynthia rici ni Boisd 胚胎

发育的影响.昆虫学报,1961,10(4~6):339~354

[4] 庞雄飞.中国赤眼蜂属名录.昆虫天敌,1985,7(1):40~48

[5] 林乃铨.中国赤眼蜂分类.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 李丽英,张月华,张荣华.赤眼蜂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种间及种内差异.昆虫天敌,1983,5(1):1~5

[7] 郭明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 ma japonicum Ashmead 与其他赤眼蜂种类对寄主的辨别及种间竞争的研究.昆虫天

敌,1985,7(4):192~200

[8] 刘文惠,谢中能,肖国凡等.赤眼蜂体外培养(一).培养液初筛及体外培育中的一些问题.植物保护学报,1979,

6(2):17~24

[9] 湖北省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研究协作组编.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10] 刘志诚,孙姒纫,王志勇.利用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防甘蔗螟.生物防治通报,1985,(3):2~9

[11] 蒲蛰龙,麦秀慧,黄明度.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试验初报.植物保护学报,1962,1(3):301~306

[12] 蒲蛰龙.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见:中山大学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编.蒲蛰龙选集.广州:中山大学出

版社,1992.135~169

[13] 刘志诚,王志勇,孙姒纫.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生物防治通报,1986,2(2):54~58

[14] 佘春仁,潘蓉英,古德祥等.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若干技术问题探讨.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4):

441~445

[15] 黄明度,麦秀慧,吴伟南等.荔枝蝽象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 nastat us sp.)的生物学及其应用的研究.昆虫学

报,1974,17(4):362~375

[16] 卢爱平,杨球英.平腹小蜂个体发育研究.昆虫天敌,1983,5(4):215~221

[17] 卢爱平,崔炳玉,杨丽梅.营养和寄生性膜翅目的性分化Ⅰ.寄主卵和平腹小蜂A nastat us sp.性比关系.昆虫天

敌,1981,3(3):1~5[18] 蒲蛰龙,邓德蔼.自苏联引进的澳洲瓢虫和孟氏隐唇瓢虫和饲养繁殖及田间散放初报.华南农业科学,1957,(1):

61~63

[19] 蒲蛰龙,何等平,邓德蔼.孟氏隐唇瓢虫和澳洲瓢虫的繁殖和利用.中山大学学报,1959,(2):1~8

[20] 李丽英,麦秀慧.孟氏隐唇瓢虫生物学、生态学及其繁殖利用的初步研究.中南昆虫研究所交流资料,1964

[21] 庞雄飞,李丽英.孟氏隐唇瓢虫在广州等地定居、控制石粟粉蚧的为害.昆虫天敌,1979,1(3):50

[22] 汤 才,庞 虹,任顺祥等.孟氏隐唇瓢虫捕食湿地松粉蚧的研究.昆虫天敌,1995,17(1):9~12

[23] 潘务耀,唐子颖,谢国林.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引进和利用的研究.森林病虫通讯,1993,1:15~18

[24] 梁铬球,陈振耀.松突圆蚧寄生蜂调查初报.昆虫天敌,1990,12(1):1~6

3

33第3期古德祥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433昆 虫 学 报43卷

[25] 刘振声,周昌清,李藻发等.32P标记松突圆蚧方法的研究.核农学报,1989,(增刊):130~134

[26] 丁德诚,潘务耀,唐子颖等.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生物学.昆虫学报,1995,38(1):46~52

[27] 杨 沛.黄 蚁.见:吴福桢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61~162

[28] Huang H T,Y ang P.The ancient cultured citrus ant.Bioscience,1987,37(9):665~667

[29] 蒲蛰龙.提倡以发挥害虫天敌效能为主的害虫综合防治.广东农业科学,1973:1~4

[30] 蒲蛰龙,古德祥,周汉辉.大沙区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4,(4):73~80

[31] 朱绍先,黄炳超,陈忠诚.六大稻区病虫综合防治体系———珠江三角洲的模式.见:杜正文主编.中国水稻病虫害

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386~400

[32] 蒲蛰龙.云南澄江白粉蝶幼虫细菌防治初步试验.中山学报,1941,(2):27~28

[33]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用杀螟杆菌防水稻害虫的调查报告.微生物学通报,1975,2(2):5~7

[34] 蒲蛰龙主编.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防治蚊幼虫的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4

[35] 庞 义,余健秀,邓日强等.苏云金杆菌杀虫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2223115,公开号:

CN1224760A,1998

[36] 余健秀,庞 义.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基因、含有该基因的载体及菌株.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

981223017,公开号:CN1234556A,1999

[37] 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电镜室.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4):11

[38] 蒲蛰龙,叶育昌,庞 义等.昆虫病毒的研究.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1~41

[39] 刘清浪,吴若光,曾陈湘等.应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林间防治松毛虫试验.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85,

(3):13~30

[40] 陈昌洁.松毛虫综合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282~300

[41] 戴冠群.广州地区斜纹夜蛾的多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昆虫学报,1973,16(1):89~90

[42] 黄冠辉,丁 翠.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昆虫学报,1975,18(1):17~23

[43] 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病毒研究组.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3):

92~97

[44]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昆虫病毒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微生物学通报,1979,6(4):1~3

[45] 庞 义,陈其津,谢伟东等.斜纹夜蛾人工饲料的改良.见: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编.昆虫学论文摘要汇编

(1985~1986).1986,6~7

[46] 陈其津,庞 义,李广宏.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虫瘟一号.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4

(杀虫微生物专刊):183

[47] 庞 义.昆虫杆状病毒基因工程.见:杀虫微生物编委会编.杀虫微生物(第四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1~7

[48] 庞 义,姚 斌,范云六等.利用蝎毒基因改良杆状病毒杀虫剂.昆虫天敌,1995,17(2):90~92

[49] 刘彦文,庞 义.杆状病毒在细胞水平上异源重组规律初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昆虫学论文集),1995,(2):

89~92

[50] 刘彦文,庞 义,蒲蛰龙.杆状病毒异源重组引起DNA缺失和扩大杀虫谱.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北京.1995,346

[51]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线虫组.新线虫属对几种害虫的致死效果.昆虫天敌,1982,4(3):46~50

[52] 李素春,练健生,邱礼鸿等.利用新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中国果树,1984,(4):31~36

[53] 李素春,梁梅芳,王小江等.利用新线虫防突蔗龟的研究.昆虫天敌,1983,5(3):171~176

[54] 王进贤,邱礼鸿,练健生等.昆虫病原线虫对突黑色蔗龟幼虫致死效果的研究.昆虫天敌,1986,8(4):220~242

[55] 刘南欣,张振英,郑莲生等.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竹直锥大象虫的研究.昆虫天敌,1989,11(1):44~50

[56] 徐洁莲,杨 平,伍锡湛.应用苹果蠹蛾线虫防治香蕉黑象甲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1991,12(2):77~82

[57] 刘南欣,杨 平,刘暖珠等.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豌豆蛀杆蝇的试验初报.昆虫天敌,1994,16(2):80~82

[58] 刘南欣,刘秀玲,李秋贱等.昆虫病原线虫对蔗扁蛾敏感性试验初报.昆虫天敌,1998,20(3):143

[59] 朱明军,韩日筹,吴振强等.斯氏线虫生物反应器液体培养的初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27(3):83~87

R evie w on f ifty 2years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in southern China

GU De 2xiang ,ZHAN G Gu 2ren ,ZHAN G Run 2jie ,PAN G Y i

(Institute of Entomology &State K ey Laboratory for Biocontrol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

Abstract :The studies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since 1949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Mass production of Trichogram m a spp.with eggs of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 to control sugarcane borers has made great success since 1950s ,and contributed a valuable ex 2perience for the mass production of parasitoids later with A ntheraea pernyi eggs.Releasing A nastat us sp.for controling of Tessaratom a papilosa Drury has significantly relieved the damage of pests in Lichee pro 2duction.Introduction of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Rodolia cardinalis Muls.,Cryptolaem us mont rouzieri Muls.,and Coccobius az um ai Tachikawa to control Icerya purchasi ,Pseudococcus sp.,and Hemiberlesa pitysophila respectively are well known as successful examples of biological control in China.The control of citrus insect pests with Oecophylla sm aragdina ,the earlist biological control practice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and expanded in citrus orchards.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rice insect pest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Dasha Township of Sihui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 26years since 1973,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es of insect pathogens ,in 2cluding the control of mosquito with B.t.i.,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DpCPV ,isolation and production of SlNPV ,and mass re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matodes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fighting against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Raising toxicity level and expanding insect killing spectrum of pathogens through gene recombinant has also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K ey w ords :biological contro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richogram m a ;A nastat us sp.;ladybug ;Coccobius az um ai ;Oecophylla sm aragdina ;pathogens 5

33第3期古德祥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中国建筑史论文

中国建筑史论文 规112 白颖 翻开中国建筑史的篇章,便深深地被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果所震慑,无不赞叹那长城的浩瀚雄伟;故宫的磅礴气势;莫高窟的威严神秘以及苏州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等等,让我们对历史的为发展无不敬畏和崇拜。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正因如此,形成了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从而造就了我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如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构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架承重的建筑,数千年来,帝王的宫殿,坛庙,陵墓以及官署,佛寺,道观,寺庙等都普遍采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由于它的覆盖面广,各地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不同,又使之产生许多变化,在平面组成,外观造型等方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盛景象。 木架建筑之所以成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因其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由于木架结构具有上述优势,也由于古代社会对建筑的需求没有质的飞跃,木材尚能继续供应,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没有强有力的外来因素的冲击,因此木架建筑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然牢牢地占据我国建筑的主流地位。但是木架建筑也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诸如木材有限,木架建筑易遭火灾,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因此,进入20世纪后,传统的木架建筑终于成为一种被逐步取代的构筑方式。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穿斗式主要广泛用于南方地区,南方气候炎热,余量充沛,房屋通风尤为重要,墙体薄,屋面轻,出檐大,用料细,体现建筑外观轻巧。抬梁式多用于北方建筑,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为了防寒保暖,建筑物的墙体较厚,屋面设保暖层,再加上对雪的负荷,用的材料粗大建筑外观显得浑厚凝重。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一个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其次,屋顶的设计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古代建筑多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人们对所在建筑群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也只有进入到各个院落才能真正得到,因此,庭院式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英魂。如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孔庙以及苏州的留园等等,无不让我们惊叹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只想等等,有人以之比作中国山水画的长卷,能产生步移景异,引人入胜的效果。 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种思想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宛若天成的气质,建设者们主要从善择基址,因地制宜,整治环境,心理补偿这几方面来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类型是因其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等诸多影响因素,使一些旧的类型消失,新的类型产生,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建筑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主要分为这几大类:居住建筑;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礼制建筑;宗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学》选修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15-2 包静文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 一、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穴所主要是山洞,在洞的周围缠上一些树枝,在大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搭树枝棚、帐篷等是最简单的建筑。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住宅建筑已有了相当规模,村落分布明显,一般包括住地、墓葬地、窑址、警穴,并已有防御性的堑壕等。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成为巨石纪念建筑。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中国的奴隶社会从夏朝起开始形成和发展,到商朝后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建筑方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殿和陵墓。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商代早期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建筑遗址,以木结构为骨架,使用纵架形式的是规模宏大的公共场所,还有一种井幹式结构形式。周代建筑上已经使用斗和栱,并已有简单的组合形式。湖北蕲春发掘出的周代遗址,则明确地说明干阑结构已经普遍应用。 三、秦汉时期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

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斗拱在汉代的种类十分之多。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末,出现佛教建筑。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宫殿结贪官苑,规模巨大。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涵义。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佛道大盛,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有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在建筑装饰方面,在工艺表现上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令拱替木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斗三升柱头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拱头;栏杆是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柱础覆盆高,莲瓣狭长;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天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屋顶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起曲线,屋角也已有起翘;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或栌斗上承栏额,额上承梁;柱有直柱和八角柱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早期寺以塔为中心,继之则塔殿并重。这个时期开始创建许多石窟寺,在材料、技术和艺术方面,出现了用砖券砌筑的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战略分析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战略分析 课程公司战略管理 授课教师王琴 学生姓名干存银 班级 06工商管理 日期 2008/12/1 目录 一.背景介绍 (4) 二.战略管理四要素 (4) (一)业务组合 (5) (二)资源配置 (5) (三)竞争优势 (6)

(四)协同优势 (6) 三.一般环境分析 (8) (一)政治环境 (9) (二)经济环境 (9) (三)技术环境 (9) (四)社会文化环境 (10) 四.产业环境分析 (10) (一)现有竞争强度分析 (10)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11) (三)供应商分析 (11) (四)买方分析 (12) (五)替代品分析 (12) 五.公司远景与使命 (13) (一)公司使命与目标 (13) (二)公司远景 (13) 六.外部因素分析:机会与威胁 (15) 行业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15) 南航公司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16) 南航公司的机会与威胁评述 (16) 机会评述 (17) 威胁评述 (19) 七.内部因素分析:优势与劣势 (20)

南航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20) 南航公司的优势与劣势评述 (21) 优势评述 (23) 劣势评述 (25) 八.综合分析 (26) 南航电影公司的SWOT综合分析图 (26) 南航公司的SWOT综合分析列表 (27) 九.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 (27) 南方航空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背景 (27) 文化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整合 (28) 能力理论视角下的人力资源整合 (29) 十.结语 (30) 参考资料来源 (30) 一背景介绍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CZ/CSN):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成立于1991年2月1日。1993年10月10日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核心企业成立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中国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1998年经营国内航线283条,国际和地区航线55条,飞行12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个城市。公司在河南、湖南、深圳海口、珠海、汕头、桂林、厦门、贵阳建立分公司的控股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997年7月在海外上市,募集资金7.19亿美元。上市后公司总股本33.7亿股,其中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持有的国家股权占65.2%,外资股占34.8%。在接下来的时间至今,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南方航空财务报表分析

南方航空财务报表分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南方航空一、企业发展状况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航空事故频发,国内民航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高铁冲击、汇兑损失等一系列挑战。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南方航空坚持稳健发展思路,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营销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推进战略转型和国际化,积极提升品牌服务影响,有效化解了市场复杂多变、发展资源紧张、竞争压力加大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在运行安全与机队发展方面,南方航空进一步细化防控安全事故各项措施,建立空管流量实时监控和协调机制,深入开展航线优化,运行控制水平显着提高,继续保持中国航空公司最好的安全记录。 在枢纽网络与产品服务方面,南方航空积极拓展航线网络,全球航线布局进一步得到完善。新开多条航线,加密欧美、澳新、东南亚等国际航线,优化国内运力投入,国内国际相互补充、枢纽基地相互支撑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南方航空加大软硬件投入,持续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不断改善旅客服务体验。推出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全面升级经济舱服务,进一步改进餐食服务等。 在货运经营方面,积极推进电子货运项目,努力推广“南航快运”产品,提升操作效率,提升经营品质。加强与快递及电商企业总部合作,紧抓跨境电商机遇,积极拓展国际邮件及个人包裹运输,深入推进国际大客户合作。 在通用航空方面,积极开展通用航空项目的合作与探讨,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积极拓展其他通航业务。在战略合作与员工发展方面,进一步增强与各方合作,夯实发展基础。关注员工发展,创新员工培训。 2014年度合并现金流量水平分析表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调查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调查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就推动了民航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得侨乡之利,又利用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有利条件,经济迅速发展,南方地区的民航事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叙述南航(原民航广州管理局)1985年以来的发展。 ①职工人数:从1985年的9174人增至1990年的15370人,增长67%多。 ⑨航线。 国际航线:到1990年底,民航广州管理局共经营9条国际航线,其中从广州始发的1条,经广州的3条。 全国的改革开放只是民航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南航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还必须依靠民航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个内部条件。几十年来,广州民航经历了军队—企业—军队—企业的发展过程。1980年实行完全企业化的管理体制后,独立经济核算,并通过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经营管理手段,使生产迅速发展。 1979年民航广州管理局已实行独立经济核算。1980年3月,民航由军队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广州管理局正式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开始实行“利润包干上交,超收分成,亏损不补”的核算办法。1983年,民航局取消利润包干制,执行国家统一的“利改税”制度。 1 / 19

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实行企业化。实行企业化,最实质的问题是要强化经济核算,强调经济效益,使企业盈利。 民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革除弊病,防止意外事故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充分估计未来的经营风险,并采取措施作好相应的准备,对于高层决策领导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方面。 总之,实践证明,中国需要改革开放,民航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也需要改革开放。民航的内部改革是中国整个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部分,搞好它,促进民航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为民航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它们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南航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地促进了南方民航事业的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南航也将在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企业管理,扩展业务,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起到经济的“先行官”的一份作用。 这次实习,通过对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这个国营大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调查,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我更加坚信中国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能够建立起来。可见,这次实习的意义是重大的。 九四年二月(时间久远了点,希望给大家一点参考作用)

《中国建筑史》课程论文

摘要: 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因此,研究传统建筑,只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判别良莠,决定取舍。 通过了解古今建筑的差异历程,可推测建筑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使设计可永葆活力,且经得住历史的狂潮。一方面综合多种建筑的特色优点,更好地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和完美。 关键词:融古通今,传承,创新 一、古今建筑的启发 1、古代建筑的思考 我过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建筑历史更是如此。先是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就地取材,运用天然的木材料建成我们最初最舒适的居所。由于出材料随处可找,分布面积大,加上易于加工,这将成为人类进化的一大保障。随着人们的不断进步,对居所的要求日渐追求,开始形成了审美观。人们不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住所,而追求更结实、更舒适、更美观的建筑。由此便奠定了木建筑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由于地域文化、气候等的条件之下,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文化,这便为了之后的地域建筑差异埋下了伏笔。建筑的形式用料和之中的文化底蕴可以看作一定时期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建筑的进步也是无法阻拦的趋势。 (1)古建筑的启迪 古代建筑蕴含这中华文化的精髓,虽然时代不断的进步发展着,但依然没有掩盖住其光芒。如今高楼耸立的时代,日益繁忙的大都市,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地压迫着人们的精神。这无疑是变样的悲哀。然而古色古香的建筑在热闹都市的显得是那么的特异另类,这让不少人在观赏古建筑时是那么的单纯,仿佛心灵沉淀了下来。这也是古建筑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之一,之后人们通过改良、融合、添加不同的手段,不仅让古建筑保留,而且融入了时代的大流。并且市场也可见一斑,将古建筑融合现代风格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尝试个挑战,且大众更容易接受。对于旧的东西,有时候并不是选择抛弃,而是改变、选择。这或许是尝试跟挑战,但如果成功的话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巨大的跨步。 (2)古建筑未来的联想 一般的思维都把古建筑定位在观赏、游玩之类的位置。另一方面把它融入建筑风格,室

中国建筑史的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3) (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3) 1、抬梁式构架 (3) 2、穿斗式构架 (3) 3、井干式结构 (4) (二)斗拱 (4) 1、斗拱的作用 (4) 2、斗拱的组成与分类 (4) 3、斗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 (4) 4、斗拱的发展与演变 (5)

5、斗拱的力学简单分析 (5) 二、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 (6) 三、四合院——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的特点,我们提出:“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词。 关键词: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 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框架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中国建筑的起点是以间为代表的房屋,宫殿是房屋的扩大,它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柱子更高、梁坊更长、间数更多而已。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区域木材丰富,而石材稀缺。木材加工容易。广泛的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和很好的抗震性能。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征中央的明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就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782954.html,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王东涛. [2].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同构现象解析. 《长安大学学报 《华中建筑》.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0年4期.崔勇. [5].从“家”透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语文学刊》.2015年3期.孙永兰. [6].“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州建设》.2013年19期.安源. [7].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30期.陈阳. [8].生态环境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美学、艺术观. 《广东建筑装饰》.2007年2期.尚红燕. [9]."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四川建筑》.2000年z1期.刘艺. [10].论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与外观形象及其文化特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3期.王东涛. 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通过传统民居沿革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与传承.被引次数:6 作者:刘传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 [2].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作者:陈河苔原.汉语国际教育厦门大学2012(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782954.html, [3].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的影响. 作者:黄蕾.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山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 [4].巴蜀古塔建筑特色研究.被引次数:12 作者:张墨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重庆大学2009(学位年度) [5].从建筑元素“门”看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作者:庹开明.设计艺术学湖北工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 [6].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被引次数:16 作者:赵向东.建筑历史与理论天津大学2000(学位年度) [7].中国古代碑之设计.被引次数:4 作者:王文广.设计艺术学苏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 [8].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被引次数:16 作者:李玲.专门史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 [9]中国建筑文化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辉.建筑历史与理论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1996(学位 年度) [10].中国古代象征性建筑语言符号的哲学文化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刘彩红.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三、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天人观及其现实价值. 赵祥.梁爽,2008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 [2]"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 刘艺,2000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25届年会暨西南六省市(区)七方土木建筑 学会第18次学术会议 [3]古代建筑书籍翻译的特点及直译与意译互用. 赵速梅,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4]明靖江王陵的建制特色. 周彤莘.迟国东,2006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南方航空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南方航空公司财务报表 分析 1、公司简介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运输航班最多、航线网络最密集、年客运量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旅客运输量7646万人次,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已连续32年居国内各航空公司之首, 是亚洲唯一进入世界航空客运前五强,国内唯一连续6年进入世界民航客运前十强的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迅速,1997年,南航分别在纽约和香港同步上市,2003年在国内成功上市。 方框图描述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我们可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因此为中央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 2、案例分析 表1 2009-2012年南方航空利润项目情况分析 项目2009 2010 2011 2012 净利润554 6,425 6049 3795

营业利润-1,849 6,869 5,546 2,785 核心利润-2,211 5,844 5,553 2,253 毛利6,846 15,221 15,753 15,551 营业收入56,043 77,788 92,707 101,483 营业成本49,197 62,567 76,954 85,932 销售费用4,256 5,694 6,640 7,204 管理费用1,814 2,182 2,574 2,603 财务费用1,396 -456 -1,635 1027 2009-2012年南方航空净利润出现波动,具体来看,在2009年和2012年南方航空的业绩均为赢利,2010年受世博会的影响净利润最高,6425亿元,2011和2012相较于2009成上升趋势。 从营业利润来看,2009-2012年南方航空营业利润表现出波动,从2010 开始扭亏为盈也从2010年开始盈利能力下降。 从核心利润来看,2009-2012年南方航空核心利润也表现出波动,同营业利润一样,2010年开始盈利 从毛利来看,2009-2012年南方航空毛利逐年上升,2010的毛利为15221亿元,相较于2009年的6846亿元增加了8375亿元,此后的两年均有小幅上升,说明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 从销售、管理费用来看,大致上表现出与公司营业收入成正向关系。而财务费用在2009年为1396亿元,其后的两年均为负,说明南方航空的财务状况良好! 表2 2009-2012年南方航空利润费用指标情况分析 项目2009 2010 2011 2012 核心利润率-0.040 0.075 0.060 0.022 毛利率0.122 0.196 0.170 0.153

(完整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投资分析报告

关于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基本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疲软导致航空出行需求不振,四大航企运力投放在2013年大幅增加,供需失衡的重压下,航空公司无奈打起“价格战”,票价下滑挫伤了航企的利润。业内人士预计,四大航企2013年年报业绩或不同程度出现下滑,2014年行业亦难言反转。值得注意的是,竞相涌现的地方航企以及蓄势待发的低成本航空已在觊觎传统航企的蛋糕。“钱”景黯淡的航企何时能够重现昨日风光,或还需揣摩宏观经济的“脸色”。 2013年,在“宏观经济不振”叠加“高铁所带来的结构性影响”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航空业景气继续下滑。民航局预计,201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73亿元,比2012年295.9亿元的利润总额下降22.9亿元,降幅7.7%。

“年报业绩也不会好看,预计国航、东航、南航都会有20%-30%的降幅,海航可能稍好一些。”一位航空业分析师指出。 行业的颓靡从航企此前公布的各季度财报中便可窥见一斑。其中,2013年上半年较惨淡。四大航一季度净利润总额仅区区 3.57亿元,东航甚至亏损1.32亿元,南航仅微利5700万元;二季度四大航业绩稍稍回暖,上半年净利润总额达到28.29亿元,其中海航、国航业绩同比增长,东航、南航则依然同比下降。 三季度作为航空公司的传统旺季,为四大航贡献了94.97亿元的净利润,是上半年净利润总额的3倍多。尽管如此,相比上一年,2013年的旺季也没有那么给力,四大航中仅海南航空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其余三大航均同比下降。其中,南方航空降幅最大,达到7.69%,国航和东航则分别下降3.69%和0.23%。 在2013年挫伤航企业绩的种种因素中,票价被认为是头号杀手。一方面,宏观经济疲软以及减少三公开支等因素导致航空运输需求不振,两舱(头等舱、公务舱)客户减少,H7N9、四川地震等突发事件进一步打击了航空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航空公司2013年运力增长很快,预计全年航空业整体运力增长12-13%。两方面因素夹击,供需矛盾加剧,为了稳住客户流,航空公司只能打起价格战。 行业分析 1、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行业景气度向好的基本保证 2、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景气度 3、航空运输面临着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 4、管制的放松和天空的开放,使得国内航空公司面临着新进入者的竞争 5、(1)2014年中国航空服务品牌现状分析及最具影响力品牌C-BPI排名。 南方航空CZ占据C-BPI排名第一的位置,品牌总得分611.1分;东方航空MU航空服务第二名(461.6分);中国国际航空航空服务第三名(384.7分)。 (2)目前,国内民航现有运输航空公司46家,正在筹建和申请筹建的航空公司共9家。2013年1至11月,全国航空公司共执飞航班25.5万班,同比增长10.25%。自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以来,9、10、11月,航班正常率平均为76.7%,较7、8月份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提高5.3个百分点。9、10、11月,全国21个繁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均在1500万人次以上)始发航班正常率平均为78.1%,较7、8月份提高9.6个百分点。 (3)在2014年中国航空服务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排名中,南方航空CZ 占据C-BPI排名第一的位置,品牌总得分611.1分;东方航空MU航空服务第二名(461.6分);中国国际航空航空服务第三名(384.7分);海

中外建筑史 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 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征: 它以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右基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屋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构架。在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联系的“枋”联络“柱”的上端,产在各层梁头和短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90度直角的檀,起联系构架和承载屋面重量的作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面阔方向排列为长方型平面,同时也可以组成三角型、正方形、多角型、圆形、扇形、万字形等特殊平面的建筑。由于这种“抬梁式”建筑的木构架类似“框架”,建筑物上部分荷载沿梁架、立柱传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荷载,这就赋予建筑以极大的灵活性。室内空间可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分隔空间,并随需要安装或拆卸。 由建筑单体的外部造型特征看,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由:台基、屋身、屋顶三大部分组面。台基——由砖石砌成,承托着整座房屋,一方面起保护木柱不受雨水和潮气侵蚀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与柱的侧脚、墙的收分相结合增架建筑物的稳定感,使其显得庄严雄伟。如故宫太和殿及天坛祈年殿的台基,前者显示了皇宫难以企及的尊贵;后者则表现了祈天建筑的高耸云霄、与天相通的气度。 架设于台基之上的屋身,一般采取明间略大,两侧面阔递减的方式,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使外观取得了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上,在其屋身和屋顶的交接部分设置有一种称为“斗拱”的构件,称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斗拱”,实际上是用短木块,木枋所组成的一种悬挑结构,主要起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和减小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明清时期斗拱逐渐蜕化,成了柱网与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 摘要:财务报表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收支情况、业务情况及市场变化等情况,对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极多,如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等,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分析的重点不同,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从多方面了解企业的信息。不过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为例进行了全面分析,此阿勇比率分析法以及杜邦分析法两种方法对南航财报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并指出财务分析法的局限以及改进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

引言 由于国际上经济互动更加规模化,整个社会呈现出渐进发展的特征,又因为国内改革催化了这一趋势,中国同国际的趋同性更加显著,从多个领域多个维度上展开合作交流。国际领域的种种革新,加剧了经济融合程度,彼此间关系更为紧密,互相作用深化,几乎可以视作共同体。企业架构类型及运作等都受到这一经济背景趋势的调整而做出相应调整,日益表现出庞杂的构成。中国境内正值高速发展阶段,这让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不断受到社会的重视,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探索,而在实务操作中带来一定价值。它的具体功能也着实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力。财务报表的质量问题,对整个财务管理效果又构成关联作用。所以各方利益都在参与研究,或者密切注意这方面的走向。 财务报表的质量主要通过三种维度进行评估,一是它的综合性程度,二是它的归纳能力如何,三是应变条件是否优良,可以胜任各种用途所需。因而必须借助所呈现的信息予以加工,深挖其中价值内涵,让企业具体运作条件得到最完整的表达。而各方使用者也都可以在报表提供的结论基础上,发掘到适宜自身的价值参考。举例来讲,为了明了企业当前条件,并评估其后期经营收效,内部使用者应当让报表发挥自省作用,通过检查的角度进行查找,总结漏洞、弊端,在第一时间内予以补救、改进。而从外界来看,更期望报表反映出它的价值评估功能。借以把握企业具体经营条件,才是这些人关注报表的实质动机,以此报表应当填入足够全面的内容,并且保障数据不失真,这样评估后所得才会最贴近实际情形,可以在决策过程发挥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广州,最初是在1995年3月25日正式进入市场,是中国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运输飞机最多的航空公司,也是是全球第一家同时运营空客A380和波音787的航空公司。其在航空领域具备一定的代表性,故而本文选择南航为例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与意义 财务报表属于企业需要呈现的内容,它涉及到社会责任范畴,也是投资方比较看中的企业举措。无论从投资方立场来说,还是从内部使用者角度来看,报表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最近颇为旅游业所关注,它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然而,作为华夏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楚文化却是一支瑰丽多彩而又独具风格的南国文化。它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国著名史前学者戈登·柴尔德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里程碑。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莫不以城市(礼仪性)建筑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具体标志而与文字、(金属)工具并列。而谈到建筑就不得不以其文化脉络为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是多元复合的,它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二元耦合的。所谓二元,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河与长江,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是龙与凤,就学术的主流来说是儒家与道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文化,北方以晋(韩、赵、魏)为表率,南方则由楚独领风骚。 楚国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楚人的哲学世界观是个体本位的天人合一。楚人认为: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个个体,就是他的自。人的个体,是自然存在,而有超自然的愿望。人的自然存在,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很有限。人有超自然的愿望,要求在空间上、时间上,进入无限。人的血肉之躯,不可能进入无限。人的精神状态,则可能进入无限,就是自觉个体与宇宙合一,也就是自觉天人合一。宇宙无限,若个体自觉与宇宙合一,也就自觉同其无限。个体的精神状态,只能与血肉之躯同存,仍是有限的。但只要一息尚存,便能自觉天人合一,进入无限。一旦自觉这个合一,则这种天人合一之感,不仅比平常客观实在之感,更为实在,而且更为深刻,因为更为自觉。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从一切局限(包括时空局限)解放出来,把个体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自觉天人合一,而进入无限。因此,楚建筑文化的最大特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楚国的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以其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楚国的建筑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上,风水学说、院落组群分布就是集中体现。早在伍子胥设计建造吴都阖闾城(今苏州市城厢区)时,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八门,以象天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楚建筑普遍存在天人感应之说、四神之说、阴阳之说、五行之说等建筑意识,这些建筑意识形成了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的基础。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又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其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完美境界。楚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由单体建筑围合构成院落。而院落组群分布就是以院落为基本单位,依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平衡分布原则和具体需要构成整个组群。主要方式是平面上的层层铺开,注重移步换景异和

【财务报表】中国国航财务报表分析案例(doc 43页)

中国国航财务报表分析案例(doc 43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拟稿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股票代码:601111 中国国航财务报表分析 报表分析说明:中国国航(601111),国航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定期和不定期航空客、货、邮和行李运输;国内、国际公务飞行业务。本报表分析主要采用国航2011年合并报表的数字。同时,为了同业比较,选取了两家对比公司,分别为:东方航空(600115),南方航空(600029). 一、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一)公司概况: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英文名称“Air China Limited”,简称“Air China”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根据国务院批准通过的《民航体制改革方案》,2002年10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并以联合三方的航空运输资源为基础,组建新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04年9月30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中国航空集团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北京正式成立。2004年9月30日,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作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航)在北京正式成立,继续保留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名称,并使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2004年12月国航股份进行首次境外发售股票,2004年12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股票代码0753)和伦敦(交易代码AIRC)成功上市。2006年8月18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中国国航,)、伦敦(伦敦LSE:AIRC)、中国内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1111)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 截至2011年10月底,国航拥有以波音和空中客车系列为主的各型飞机288架。 国航是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之一,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150.3亿元,成为全球市值和利润第一的航空公司。目前国航的远程班次占到中国民航的38%,国际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截至2011年12月31日,本公司经营的客运航线条数已达到282条,其中国际航线71条,地区航线14条,国内航线197条,通航国家(地区)30个,通航城市143个,其中国际43个,地区4个,国内96个。 国航总部设在北京,辖有西南、浙江、重庆、内蒙古、天津等分公司和上海基地、华南基地,以及工程技术分公司、公务机分公司,控股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中国国际

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国南方航空

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国南方航空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发起设立,以原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基础,联合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新疆航空公司和重庆航空公司重组而成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是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发起设立并控股的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分别在纽约(NYSE:ZNH)和香港(港交所:1055)同步上市发行股票,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上交所:600029)。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 有限公司合称中国三大航空集团。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属下航空运输主业公司,总部设在广州,以蓝色垂直尾翼镶红色木棉花为公司标志。有新疆、北方、北京、深圳、海南、黑龙江、吉林、大连、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台湾、珠海直升机等14家分公司和厦门航空、汕头航空、贵州航空、珠海航空、重庆航空等5家控股子公司;在上海、西安、大连设立基地,在成都、杭州、南京、重庆等地共设有18个国内营业部,在新加坡、东京、首尔、阿姆斯特丹、巴黎、洛杉矶、悉尼、拉各斯、纽约、伦敦、温哥华、迪拜、布里斯班等地设有53个国外办事处。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运输飞机最多、航线网络最发达、年客运量最大的航空公司。目前,南航经营包括波音777、747、757、737,空客A330、321、320、319、300、380在内的客货运输机400架,机队规模跃居世界前六。形成了以广州、北京为中心枢纽,密集覆盖国内150多个通航点,全面辐射亚洲全面辐射亚洲40多个通航点,链接欧美澳非洲的发达航线网络,航线数量660多条,每天有1500至2000个航班穿梭于世界各地,每天投入市场的座位数可达20万个。通过与天合联盟成员密切合作,航线网络通达全球884个目的地,连接169个国家和地区,到达全球各主要城市。 2009年,南航旅客运输量6628万人次,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已连续31年居国内各航空公司之首, 是亚洲唯一进入世界航空客运前五强,国内唯一连续5年进入世界民航客运前十强的航空公司。截至2010年6月3日,南航已累计安全飞行安全飞行达700万小时,连续保证了16年3个月的空防安全,安全运输旅客已累计超过5亿人次,安全管理水平在国内、国际均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7月16日,南航荣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飞行安全最高奖“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五星奖”,成为国内安全星级最高、安全业绩最好的航空公司,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南航飞行实力出众,拥有3332名(不含厦航)优秀的飞行人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独立培养飞行员能力的航空公司,与全球知名飞行模拟器制造商CAE合资建立的飞行训练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飞行训练中心;机务维修实力雄厚,旗下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建有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机库,南航与德国MTU公司合建有国内最大、维修等级最高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保障体系完善,拥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飞行运行控制系统(SOC),以及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发动机性能监控系统等国内航空业最为先进的IT系统。

中国建筑史论文3000字.

中国建筑史 课程论文 论文名称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姓名付子航 专业建筑学 2013 部别国防工程学院人防三队 日期 2015 年 11 月 11 日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具有多样性;同时它们也遵循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统一性。 【关键字】中国传统民居统一性多样性 1.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1.1中国传统民居的特征 中国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不仅外形和构造受当地气候环境的(气温、降水、风向)影响;构筑材料(木、石头、竹子、土、砖)也受当地环境的制约;当地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组织、礼仪)同样会影响建筑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习俗,不同地域的人对建筑具有不同程度的防御性要求;地形地貌也影响着民居建筑的发展。

1.2中国传统民居的多样性 (1)民居布局形式多样性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近乎自由,原生态的民居错落有致,温良恭谦的质朴中透露出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2)民居结构形式的多样性 木构架庭院式 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