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

安徽农业科举,3G枷'raid^I^“A醉.Sei嗍。拈【25I:7821—7晓责任编辑废瞎责任校对俞洁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

周传发(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鄂西山区的土掌族文化历史悠久,吊脚桂是其居住文化的杰出代表。从造型特征、文化内涵以噩艺术风格3个方面对土家传统民居进行探讨与研兜。

美譬词鄂西;土霉族;传统民居;吊脚棒;暮饰

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7)25—07821一位

stay时皿胡i蚓碡曲瞄0f1IIihnopk.mWedernIJad世iProvh劬e一

丑删Om自m-fa(叫《ofArt,Chim'lhreeC,or"University,Yichmng,Hubei,“3002)

A姗Theculttned删ia哪klx瑚teda岘histo珂“山kDi.ojm

build吨锄the町raholof妇伽忸tandingresidence.Thetrodigomlx'esi-dencedruin,people,meredi舶'ussedandmIaJy捌firmthecharacteristics,edtaralcOtUDhalioiloMarlslyle.

酾fwordsWem,m}hkiPiovinee;T.jiapeople;Tmdificaalxesideme;D∞ojmh|i】di%;Decoration

生活于湖北省西南部山区的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在数千

年的历史演进中,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创造了十分灿烂

的土家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风格独具的民居建筑艺术,

被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I土家传统民居的造型特征

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尾典型的木结构吊脚楼,一般依山

傍崖、靠岩临水而建。土家吊脚楼的构建方式为。千栏式”与

“半干栏式”,又以“半干栏式”为其主要造型特征。建筑的前

半部和两厢用立柱架起悬空,后半部处于实地,悬空部分在

与后部地面平齐的高度搭置横木,铺上木板,形成基面,四面

围以壁板,开启门窗,盖上屋顶,该结构是最基本的吊脚楼。

吊脚楼的内部结构一般分上中下3层,下层为牲畜杂

物,中层供人居住,上层用于储存谷物农具等,各层之间以木

梯连接。吊脚楼的整个构架均以榫卯相衔,不用一钉一铆,

结构严密、牢固、耐用。其外部造型和室内空间构造都呈现

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房顶、屋身、楼基等各个部分建造严

谨、和谐稳定、结构完美。

吊脚楼在长期的营建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地形环

境,形成了多种结构形态与造型式样,常览的有:半截昂、半

边吊、单吊式、双手推车两翼吊、钥匙头、三合水、四合院、临

水吊、跨峡过涧吊、平地起吊式等。但是,从平面布局来看,

土家吊脚楼主要有4种基本形态,其他各式都是这4种形态

的嬗变与演化。基本形态:一是“一”型,也叫“单吊式”。这

种住宅是土家吊脚楼最基本的形式,其开间接一字形横向排

列,通常有3,5、7问,造型朴素,简洁实用。二是“]”型,也

叫“钥匙头”。此类住宅以“一”形正屋为主体,在一头尽端,

向前加1—2间厢房。也叫龛(qi卸)子,其平面造型状如钥匙,

故称钥匙头。三是“n”型,又称为“双吊式”、“撮箕口”、

“三合院”或“三舍水”。这种形式的吊脚楼是在。一”形正屋

的左右两端建一对称的厢房,形成“三面闭合,一面看天”的

摄箕形状。四是“口”型,亦称“四合院”和“四合水”。有长方

形与正方形之分,此型建筑受北方四合院的影响,围绕天井

布置成为一个四面封闭的宅院,两边厢房楼下为宅院入口。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牧甍日期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707.f06)。

用传发(1954一),男.湖北天门凡,剐教授,从事环境艺术设

计理论与鸯战方面的研宄。

2口Ⅱ7¥—02

2土家民居的文化内涵

鄂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巴、楚、蜀文化与中原文化

的交汇点,文化的多元性使这一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呈多元

多变的风格,土家吊脚楼作为当地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则

是“集华夷建筑之大成”者L2J。它对山地环境的充分适应与

巧妙利用,不仅表达了土家人的自然、哲学观,同时也反映了

土家人的创造精神与审美意趣。土家吊脚楼足土家民族文

化的物化载体,它的建造过程、结构功能、外观造型、室内空

间营建,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土家吊

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体现了该民族独特舶文化精神与民族

特质,是土家族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的直接反映口】。

从土家吊脚楼的建造过程.就可窥其特有的文化方式与

精神内涵。一是选择方位。土家人建房,十分注重住宅方位

的选择,讲究宅基地的“龙脉”【4J,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

雀,后玄武”作为选择宅基地的基本条件,恪守“住者人之本、

人者宅为家”,“地善苗壮、宅吉人荣”的信条。在建房之初,

土家人都要请风水先生择地,称为“h宅”或“h居”,选择一

个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对绿水,视野开阔的好屋场,是屋

主人最大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二是包含文化。在建造过程

中,每个步骤都有独特的文化古义:第1步要备齐木料,土家

人称之为“伐青山”,通常选椿树或紫树,因椿、紫的谐音

“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天常在、子孙兴旺;第2步是加工

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架大码与驾太马同音,寓意“家

杰卿运”犹如骑着太马一样一往无前;第3步工序叫“排木

扇”,即把加工好的立柱凿孔穿榫,像扇子一样串接成一排

排。排木扇是土家人家庭实力象征,排的木扇越大越多,房

子做得就越大,说明这户人家不但有钱,而且日后会更加发

达;第4步是“坚屋上粱”,主人选定吉日,先燃香点烛,叩拜

行礼“祭梁”,然后请众乡邻帮忙,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

起来,用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都

送礼物祝贺,热闹非凡。三是举行落成仪式。土家新楼落戚

之后,通常要举行一个重要仪式,请一位具有一定巫术、德高

望重的土家“掌墨师”或巫师在楼房正梁中央画一神秘的象

征性符号,符号呈圆形,分内外两层,外圈为朱红或黑色,中

心则涂以黄色,其形如“卵”;画完后.巫师用凿子在黄色圆心

中央凿一圆洞,新楼主人则要跪在地下用衣服将木渣全部接

住;然后,巫师在房梁两边分别写上“乾”、。坤”二字[51;这时,

安徽农业科荦2007生

在场的土家男女则敲锣打鼓,唱起歌、跳起舞,以示庆贺。整个仪式,与其说是土家人新居落成的庆典,毋宁说是土家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一次形象化的宣演。土家人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自然和宇宙的中心,这个神秘的符号乃是宇宙万象的象征,它包含着土家人对开天辟地、人类发祥的古远追忆以及对星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思辨与崇拜;他们把“乾坤”写于梁上,而梁木又置于房屋之中,象征着自己的住宅可以包含宇宙,容纳天地,以此证明自己不仅处于宇宙和自然的环抱之中,而且,其住所也包容着自然和宇宙。这种人与宇宙浑然一体的天人观,虽然带有原始神秘的宗教色彩,但与汉文化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有着本质的一致。他们对“日月乾坤”的歌舞唱颂,足对天地日月的祭祀与膜拜、对幸福生活的祈求,同时,是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

3土家民居的艺术特点

3.1居住群落土家族习惯聚族而居,以几户、十几户或数十户聚居成村寨,寨中建筑没有明显的中轴线,远远望去,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错落有序,立面层次清晰而富于变化,成为别具特色的山地聚落景观。而且,这种居住群落一般以姓氏作寨名.如郜家山、覃家沟、牟家院子、冉家坝等。3.2建筑规模与室内布局土家人的住宅规模依据经济状况而差别较大。普通农户一般为“三柱四骑”,经济状况中等的“三柱六骑”,大户人家则往往建造“七柱八骑”和带天井的四合院以及几个四合院组合成的大型宅院。1栋4排扇3开间的住宅,中间的叫“堂屋”,是用来祭祖、迎宾和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左右两头的叫“人间”,父母住左边人间,儿、媳住右边人间;若有兄弟,兄长住左边人间,小弟住右边人间,父母则住堂屋神龛后面的“抱儿房”,在左边人间.以中柱为界分隔为前后两间,后面为卧室,前面作伙房,又叫“火铺堂”。火铺堂中央以石板围成一小火坑,架上三角铁架,在上面放置瓦罐和沙锅.就可用来煮饭和炒菜。吊脚楼上层一般都设有天楼,天楼分板楼和条楼,在卧室上面的是板楼,用木板铺设,是放粮食、干果等生活用品的地方;在伙房上面是条楼,用木棍竹条铺设,上面主要放置坛坛罐罐、农具家什。有厢房的吊脚楼,厢房楼下通常作为猪、牛栏和厕所;中层叫姑娘楼,是土家姑娘织“西兰卡普”(土家织锦)、绣花、做鞋以及睡觉的地方;上层一般当作书房或者客房来用。富户人家大宅院,除了房间多,用途划分细之外,有的还把绣花楼或藏书楼修建在宅子的最高处,在楼上可俯视整个院落或远眺四周的风景。

3.3装饰风格鄂西土家民居的装饰丰富多彩,其形式、内容以及技法、工艺既秉承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精髓,又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朴实的民族特色,土家民居的装饰主要在屋脊、山墙、檐口、挑柱、栏杆、门窗等部位,装饰手法多样,

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也有色彩古朴的彩绘和陶件等。装饰的题材内容,主要取自本民族的历史、神话传说以及图腾纹样,在布局上强调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风格上讲究简洁与精细的和谐。土家民居的典型装饰:①栏杆。栏杆是土家吊脚楼重要的元素,其图案装饰极讲章法,木栏上通常雕饰“回”字格、“喜”字格、“亚”字格、“d”字格以及凹字纹等图

案,有些栏杆,还在中央制作装饰性的“美人靠”,来进一步增强栏杆实用性和形式美感。②挑柱。土家民居充分发挥术结构性能,大量采用悬挑构造手法,吊脚楼的龛子向外突出部分由挑枋和挑柱支撑,挑拄下端不落地,和挑枋组成悬空结构。挑柱不仅是房屋的重要构件,其柱子及柱头装饰也是吊脚楼的一大特色,土家工匠通常把柱头雕成精美的“金瓜”状和“旋扭”形,柱身则多饰以龙风纹以及云回纹,这种似于汉民族官式建筑“垂莲柱”的柱子悬空排列_6J。使土家吊脚楼更显得轻灵飘逸,秀婉古朴。③门窗。门窗是土家民居装饰的重点部位,门的装饰是门框与门扇,重点在门扇,有木板镶拼雕花门.也有细术榫接格栅门;窗户的装饰主要是窗棂,一般用细木榫接雕花而成。门窗的雕饰题材内容多是花卉植物、龙凤虎豹、万字福字、吉祥如意等纹样,造型质朴,手法古拙而精细。此外,还有檐口、屋脊、家具等装饰也颇具特色。土家传统民居的装饰把楚文化的浪漫和巴文化的质朴很好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土家人特有的装饰语言,古朴而不失灵秀,粗犷而有韵致,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土家人趋吉避害、祈福消灾的良好愿望,而且充分展现了土家人的装饰艺术才华。正如张良皋先生评价:土家吊脚楼的结构和装饰均处于中国传统干栏式建筑的顶端。

4结语

鄂西土家民居足传统山地建筑的优秀代表,它不仅是地域与民族文化及传统精神的载体,同时也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形的物质媒介。我国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出于拓展生存空间或回归自然的需要,城市与乡村将进一步向山地发展。因此,研究与利用鄂西地区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及艺术成就,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I]张良晕.吊脚楼一土家人的老寿子[J].美术之友.1995(4):28[2]张良皋.土家族文化与吊脚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cco(1):l一5.

[3]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装饰.20c6(6):108.[4]杨昌鑫土家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5]胡炳章.论土家族居住文化中的空I司价值观[J]湖北民旗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I):36.

[6]郝少渡神农架建筑风格初探[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3):30.

+—卜-■-—■——■—+—■—呻*■?-■——+——+—+—■—+—■——■—.+—■—斗—+—.+呻—■——■——●—+—■—*+呻—■—斗斗斗—■—-■——■——■——●——+——+—+—■—呻—■—-■-—■?呻—+一

(上接第7816页)

学有效的,而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小河.陈士林,尹国萍,等绞股蓝栽培技术规范化研究[J].中国中

药杂志,1994.19(5):270一272.

[2]章伟成.金崇华林内栽培绞股蓝[J].中国林副特产,1991,3:34—35.[3]孙万国,杨永康.绞股蓝的形态特征及人工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3,3:]3—31.21.

(4]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

[5]勤晌.肖必华.方永水.正交试糍殳计的理论分析方珐及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4,12(6):103—106.

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研究

作者:周传发, ZHOU Chuan-fa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35(25)

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6条)

1.张良皋吊脚楼--土家人的老房子 1995(4)

2.张良皋土家族文化与吊脚楼 2000(1)

3.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期刊论文]-装饰 2005(6)

4.杨昌鑫土家族风俗志 1989

5.胡炳章论土家族居住文化中的空间价值观 1995(1)

6.郝少波神农架建筑风格初探[期刊论文]-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999(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姚伟钧.刘朴兵.YAO Wei-jun.LIU Pu-bing试论鄂西土家族饮食文化的特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7,25(3)

受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鄂西山区也使当地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还具有粗放纯朴的山区饮食文化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鄂西土家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2.期刊论文宋仕平鄂西土家族宗教信仰的变迁-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6)

文章探讨了在人类社会的宗教形态从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演进的历史进程中,鄂西土家族的信仰观念和信仰习俗发生嬗变与衍生的诸多形式;并分析了导致鄂西土家族宗教信仰发生变迁的政治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

3.期刊论文孟宪辉鄂西土家族传统音乐及分类-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z1)

土家族聚居在湘、鄂、川、黔边境相邻的地区,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土家族音乐文化.文章将鄂西土家族的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并分别进行了简单叙述.

4.学位论文蔡妮娜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研究及启示2007

鄂西土家族与我国其他民族一样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民众聚集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社会发展历程,使鄂西土家族的文化艺术保留了自己的特点。鄂西土家族的传统图形艺术,在继承和发扬鄂西土家族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3年8月19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它是我国最年轻的一个自治洲。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民族地区建设力度的加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开始了全面经济建设的高潮。现在的鄂西土家族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人们逐步从过去封闭的状态之中解脱出来。但是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民众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鄂西土家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开始出现萎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达的商业文化对民间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传统图形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鄂西土家族面临着从事民间图形艺术的人数急剧下降,民间图形艺术后继乏人等一系列的问题。对鄂西土家族的图形艺术进行研究整理,寻找应对危机方法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的构成方法、图形艺术的特征入手,结合民俗学、社会学和美学的相关内容,对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中的社会传统文化、鄂西土家族的民风民俗、宗教、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的色彩等多方面展开分析,为保护和发展鄂西土家族的传统图形艺术寻找方法。 第1章对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2章对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的起源及发展现状展开分析。 第3章将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分成四类来展开分析:动物类图形艺术、植物类图形艺术、生产生活类图形艺术及意象吉祥类图形艺术。并分析了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其传统图形艺术的色彩和美学特征。

第4章指出鄂西土家族传统图形艺术的启示,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5章指出鄂西土家族的传统图形艺术在当今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最后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总结。

5.期刊论文李丹平.陈雨洁.万定荣.李敏伦.Li Danping.Chen Yujie.Wan Dingrong.Li MinLun鄂西土家族常用兰

科植物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

调查掌握鄂西土家族常用的来源于兰科的植物药及其功效应用,通过走访民族医生、野外实地词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获得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土家族常用的兰科植物药材有16种,来源于21种(含变种)植物,其中钩距虾脊兰(Calanthe gracilifIota)、短距虾脊兰(C.arcuata)、单叶厚唇兰(Epigeneium fargesii)、台湾盆距兰(Gastrochilus formosanus)4种植物作药用在国内过去未曾记载与报道.报道了16种药材的来源、功效与应用经验.

6.期刊论文姚雅琼鄂西土家族民居审美研究-山西建筑2004,30(13)

通过对鄂西土家族民居建筑形态的美学特征的分析,试图揭示土家族建筑中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研究对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展,吸取传统民居的设计精髓.

7.学位论文罗仙佳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研究2005

干栏建筑的一种——吊脚楼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至今仍然广泛存在于我国湘鄂黔川交界区域。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以鄂西土家族的吊脚楼最为特色,它不仅保留了少数民族的风貌,同时也有汉文化的底蕴,虽历经发展与演变,却不曾消失,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传统建筑形制,吊脚楼尽管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矛盾,但其从结合地形、节约用地、适应气候条件、节约能源、运用地方材料以及注重环境生态等各方面体现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所拥有的诸多优势特征昭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首先从历史考证的角度分析干栏建筑的起源

与演变,进而从鄂西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其对建筑形式及空间的影响;并从聚落、单体、公共空间及以空间价值观分析了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普遍特征;另外,也从建筑材料、构造以及装饰艺术来阐述了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特质;对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典型——刘家大院和彭家寨进行美学特征探讨,并上升到意境的高度。 最后,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在展望鄂西士家族传统民居的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的保护,也只有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借鉴和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目的。

8.期刊论文姚伟钧.YAO Wei-jun鄂西土家族原生态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3(3)

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原生态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有的有所改变,有的荡然无存.然而,在湖北西部清江流域生活的土家族,由于其相对闭塞的自然环境,使之保存了丰富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其中又以饮食文化最具特色,本文对此作了全面的探讨和清理,并提出加强保护和开发这种独特而又丰厚的文化资源,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9.期刊论文曹毅唱给自己的民族和土地的心灵之歌——评土家族青年诗人刘小平诗集《鄂西倒影》-湖北民族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1)

立足于土家族和清江流域,着眼于土家族的社会生活与土家族地区的山川风物,去着力挖掘和热情吟唱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风情,以诗的语言集中表现土家族的整体艺术形象,刘小平是第一人.他熟悉自己的民族和土地,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土地,且又执着于做人和做诗的追求,因此,《鄂西倒影》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亮丽的人格和艺术追求.

10.期刊论文严其云鄂西土家族名医汪古珊与《医学萃精》-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3)

湖北省鄂西清代土家族名医汪古珊悉心研习祖国传统医学于临床,并在土家族民间广收民间医药,汇萃土家族医药精华,编著《医学萃精》。书中介绍了“三元”学说、“十六络”学说、“四诊”说、“二十四语”等土家族医药学的重要学说,为土家族医药奠定了基础,并勾勒了鄂西土家族医药框架。

引证文献(3条)

1.周传发论三峡传统聚居与民居形态的地域特征[期刊论文]-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2)

2.周传发三峡民居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评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35)

3.周传发三峡地域传统民居的成因与特色探析[期刊论文]-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1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b13862545.html,/Periodical_ahnykx20072504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