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思考题与名词解释

系解思考题与名词解释
系解思考题与名词解释

1.绪论及躯干骨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按部位分:颅骨29(脑颅骨,面颅骨)

躯干骨51(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126(上肢骨,下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长管状,一体两端,内有髓腔,受肌牵引起杠杆作用,分布于四肢。)短骨(立方形,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分布于腕,踝。)

扁骨(板状,围成腔保护,分布于头,胸部。)

不规则骨(不规则,形成含气空腔,共鸣,分布于脊柱、颅底。)

构造分:骨质:密质+松质“板障”。

骨膜:营养、感觉、再生。

骨髓:红骨髓、黄骨髓。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弓=椎弓根+椎弓板。

横突一对,棘突一个,上下关节突各一对。

椎间孔:椎上下切迹围成。

口诀:一体一弓围成孔,棘突横突关节突。

各部特征

颈椎: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短、分叉。

①寰椎(C1):无椎体。②枢椎(C2):有齿突。③第6颈椎(C6)。④隆椎(C7):不分叉。

胸椎:肋凹(横突肋凹,上、下肋凹);棘突长、斜向下、呈“叠瓦状”。

腰椎:椎体大,棘突宽、短、板状、水平后伸。“腰椎穿刺”

骶骨:骶前、后孔,骶管裂孔,骶角,骶岬,耳状面。“骶管麻醉”

尾骨:已退化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孔(椎体后略凹陷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记围成),横突孔(颈椎横突有孔),骶管裂孔。

岬:骶骨盆面凹陷,上缘中份向前突起,是椎体融合的痕迹。

骶角:裂孔两侧向下突出,“骶管麻醉”常以此为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肋由肋骨+肋软骨组成,(12对)形态:细、长、弯、扁。

结构:体,前、后端;肋头,肋颈,肋结节,肋沟,肋角。

第一肋比较特殊

分部:真肋(1~7);假肋(8~10);浮肋(11~12)。

名词解释:

1.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记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2.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 :坻管上通连椎管,下断的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3.肋弓Costal arch :第8~10对肋前断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4.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记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5.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

? 2.颅

1.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中间部:额嵴、盲孔、鸡冠、筛板、筛孔;外侧部:额骨眶部颅中窝中间部:“蝶鞍”(垂体窝+鞍背) 、前床突、后床突、视神经管Ⅱ、交叉

前沟、颈动脉沟

外侧部:眶上裂(Ⅲ、Ⅳ、Ⅴ1、Ⅵ)、圆孔Ⅴ2 、卵圆孔Ⅴ3 、棘孔、

脑膜中动脉沟、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鼓室盖颅后窝中间部:枕骨大孔、斜坡;周围部:枕内隆凸、枕内嵴、小脑窝、横窦

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ⅨⅩⅪ)、内耳门(ⅦⅧ)、内

耳道、舌下神经管内口Ⅻ。

2.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筛小房,筛骨迷路):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3.试述眶、骨性鼻腔的形态和结构?

答:眶:锥体形,一尖一底四壁。(尖:视神经管;底:眶上、下孔;上壁:泪腺窝;

下壁:眶下沟→管→孔;内侧壁:泪囊窝;外侧壁:眶上裂、眶下裂)。

骨性鼻腔:一隔:鼻中隔;两孔:梨状孔,鼻后孔;三甲:上、中、下鼻甲;

三道:上、中、下鼻道

4.颅侧面观、颅底外面观可见到哪些窝和孔?

答:颅侧面观外耳门,颧弓,乳突,翼点pterion

颞窝(上界:颞线;下界:颧弓)

颞下窝(内容:咀嚼肌(翼内、外肌),血管神经)

翼腭窝:(内容:血管神经通过)

颅底外面观切牙孔,腭大孔,鼻后孔。

破裂孔,卵圆孔,棘孔。

枕骨大孔,茎乳孔,颈静脉孔(窝)。

颈动脉管外口,

舌下神经管外口,下颌窝。

名词解释:

1.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

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

伤及该动脉。

2.颅囟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

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3.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

口于鼻腔。

3.颧弓Zygomatic arch:颅侧面中部有外耳门,门前方是颧弓,体表可扪及,颧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颞窝和下方的颞下窝。

4.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忽然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通过。此窝向下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蝶骨与腭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既经腭大孔通口腔。

3.四肢骨,关节学总论

1.描述肩胛骨、髋骨的形态结构。哪些结构在体表可以触及?

答:肩胛骨scapula 形态:三角形。两面,三角,三缘。位置:第2~7肋骨间。

结构:关节盂,肩胛下窝,上角,下角(骨性标志)喙突,肩胛冈,肩峰,冈上窝、冈下窝。

?髋骨hip bone (不规则骨,髋臼,闭孔)

髂骨ilium: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髂窝,弓状线,耳状面。

坐骨ischium: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

耻骨pubis:耻骨梳,耻骨嵴,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面。

2.肱、尺、桡、股、胫骨上各有哪些关节面?

答:(1)肱骨:肱骨头,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外上髁,内上髁;

(2)尺骨:尺骨头;

(3)桡骨:桡骨头,环状关节面,腕关节面;

(4)股骨:股骨头,外侧髁,内侧髁;

(5)胫骨:外侧髁,内侧髁,腓关节面,下关节面。

3.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各如何?

答:关节的基本构造有:关节面:一凸一凹,关节头和窝,关节软骨。

关节囊:外层为纤维膜(增厚成韧带),内层为滑膜(产生滑液);

关节腔:密闭,负压,滑液。

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4.关节的分类及各自运动形式如何?

答:按构成关节的骨数目分为:单关节(两块骨构成)和复关节(两块以上的骨构成);

按一个或多个关节同时运动的方式分成: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常用的关节分类则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可分为:

(1)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作一组运动,包括屈戌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

(2)双轴关节:能绕两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进行两组运动,也可以进行环转运动,包括椭圆

关节,鞍状关节;

(3)多轴关节:具有两个以上的运动轴,可作多方向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平面关节。

名词解释:

1.桡神经沟: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

沿此沟通过。

2.髋臼:髋骨上部扁阔,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窝,称髋臼。

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

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

4.关节盘:位于两骨的关节面之间,其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成两部。关节盘多呈

圆盘状,中部稍薄,周缘略厚。可调整关节面更为适配,减少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和震荡。

5.关节囊:由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附着于关节周围,并与骨膜融合续连,它包围关节,

封闭关节腔。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

4.关节学各论

1.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形态、组成、特点及运动各如何?试比较其异同点?

答:肩关节:(1)形态:球窝关节;(2)组成:肱骨头+关节盂;(3)特点:头大盂小,有关节

盂唇,囊薄松,下壁尤甚,腔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4)运动:三轴性(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髋关节:(1)形态:球窝关节;(2)组成:股骨头+髋臼;(3)特点:有髋臼唇,囊厚坚,韧带多,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等;(4)运动:三轴性(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2.肘关节和膝关节的形态、组成、特点及运动各如何?

答:肘关节:(1)形态:滑车关节;(2)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3)特点:囊松,桡骨环状韧带,尺、桡侧副韧带;(4)运动:屈、伸,旋前、旋后。

膝关节:(1)形态:屈戌关节;(2)组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髌骨;(3)特点: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髌韧带,胫、腓侧副韧带,髌上囊,翼状襞等;(4)运动:屈、伸,旋转。

3.具有关节盘、关节唇的关节有哪些?能围绕三个轴运动的关节有哪些?

答:具有关节盘,关节唇的关节:颞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能围绕三个轴运动的关节:胸锁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4.骨盆的组成、分部、性差和功能各怎样?

答:(1)组成:髋骨+骶、尾骨。

(2)分部:大、小骨盆。界线: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

(3)性差:宽、短、圆;下口、下角大;

(4)功能:支持,保护,通道

5.脊柱的组成、形态和功能怎样?

答:(1)组成:椎骨及其连结。

(2)形态: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3)功能:支持,保护,运动(屈伸,侧屈,旋转,环转)。

名词解释:

1.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成人有23个。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有弹性和韧性,有连结,缓冲,利动的功能。

2.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接相邻两椎弓版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3.半月板:是垫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4.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称界线。

5.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上窄,下宽,前后扁平,水平切面上呈肾形。由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构成。

?

?

? 5.肌学一

1.胸大肌和背阔肌,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的作用有何异同?

答:胸大肌的作用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背阔肌的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肋间内肌的作用是:降肋助呼气;

肋间外肌的作用是: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2.咀嚼肌包括哪些?

答:(1)咬肌:起点:颧弓下缘和内面;止点:咬肌粗隆(下颌角外面)。

(2)颞肌:起点:颞窝;止点:下颌骨冠突。

(3)翼内肌:起点:翼(突)窝;止点:翼肌粗隆(下颌角内面)。

(4)翼外肌:起点:颞下窝(蝶骨大翼和翼突);止点:下颌颈。

3.使头后仰、与呼吸有关的肌各包括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使头后仰的肌包括:胸锁乳突肌,夹肌;

与呼吸有关的肌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膈。

胸锁乳突肌的作用是: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夹肌的作用是: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的作用是:一侧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

肋间外肌的作用是:提肋,使胸廓纵径及横径皆扩大,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的作用是:降肋助呼气;

胸横肌的作用是:下拉肋骨,助呼气;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4.膈的位置、形态、作用如何?裂孔有哪些?

答:(1)位置:胸腹间;(2)形态:向上膨隆呈穹窿形扁薄阔肌;(3)作用:见上。

裂孔:主A裂孔(主A,胸导管)T12;食管裂孔(食管,迷走N)T10;腔V孔(下腔V)T8。

5.腹股沟管的组成、内容及意义各如何?

答:组成:四壁:上壁腹为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两口:外口-腹股沟管浅环;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内容: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

意义: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为疝的好发部位。

名词解释:

1.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为~,有锁骨下A和臂丛N通过。

2.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增厚卷曲,练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

3.腹直肌鞘: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有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

4.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位于腹前壁下部。“腹股沟直疝”。

5.腱鞘:是套在长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6.肌学二

1.运动肩关节、肘关节的肌主要有哪些?

答:运动肩关节的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肱三头

肌;

运动肘关节的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

2.运动髋关节、膝关节的肌主要有哪些?

答:运动髋关节的肌:髂腰肌(髂肌+腰大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闭孔

内肌,股方肌,臀小肌,闭孔外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耻骨肌,长收

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运动膝关节的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

3.前臂旋前、旋后;足内翻、外翻各主要有哪些肌参与?

答:前臂旋前的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前臂旋后的肌:旋后肌;

足内翻的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胫骨后肌;

足外翻的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4.运动拇指的肌有哪些?

答:运动拇指的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名词解释:

1.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即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屈肌腱4,指深屈肌腱4,拇长屈肌腱1和正中神经1通过。

2.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股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3.鱼际:手肌的外侧群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

4.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形凹窝。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连线。窝内主要结构自外向内侧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5.腘窝:在膝关节的后方,呈菱形。窝的上外侧界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肌腱和半膜腱,下外侧界和下内侧界分别为腓肠肌和内侧头,底为膝关节囊。窝内有腘血管,胫神经,腓总神经,脂肪和淋巴结等。

7.消化系统(一)

1. 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分类各如何?

答:(1)每个牙均可分为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牙由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组成。

(3)牙以“十”记号划分为四区,并以罗马数字I~V标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1~8标示恒牙。

(4)牙分为乳牙和恒牙,乳牙又可分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恒牙又可分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

2.三对唾液腺的名称及开口位置如何?

答:(1)腮腺: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位于耳廓前下方。

(2)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位于下颌下三角内。

(3)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位于舌下襞的深面。

3.咽位于何处?分几部?各部有哪些主要结构,交通如何?

答:咽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移行于食管。漏斗形、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

咽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

鼻咽: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鼓管扁桃体。

口咽:腭扁桃体。

喉咽:梨状隐窝。

交通:经鼻后孔→鼻腔,经咽鼓管→鼓室,

经咽峡→口腔,经喉口→喉腔,向下→食管。

咽淋巴环:咽扁桃体+舌扁桃体

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

4.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和意义如何?

答: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主左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的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意义:异物滞留,肿瘤好发,插管注意。

5.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各如何?

答:(1)胃的位置:左季肋区(大部分)+腹上区(小部分)。

(2)胃的形态:两壁:前壁和后壁;两弯:胃小弯和胃大弯;两口:贲门和幽门。

(3)胃的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

名词解释:

1.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上消化道。

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3.咽淋巴环: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

4.舌乳头:舌体背面粘膜呈淡红色,其表面可见许多小突起,统称为舌乳头。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4种。

8.消化系统(二)

1.十二指肠分几部?各部有何特征?

答:十二指肠上部:“溃疡好发”;

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下部:“水平部”;

十二指肠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

2.肝位于何处?形态怎样?体表投影如何?

答: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形态:楔形。上面(膈面):肝镰状韧带;

下面(脏面):“H”形沟;四缘:前,后,左,右缘。

左纵沟: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

右纵沟:胆囊窝,腔静脉沟。

横沟(肝门):肝管,肝固有A,肝门V,N等。

体表投影:上界: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

下界:平右肋弓,剑突下3cm。

3.胆汁产于何处?经过哪些管道排入肠腔?开口于何处?

答:胆汁由肝分泌,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

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4.阑尾根、胆囊底各投影于何处?结肠有何特征?

答: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腹直肌外缘或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结肠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名词解释:

1.齿状线: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2.麦氏点(McBurney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McBurney点。

3.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旋肌和包绕于其下端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可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4.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

5.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将部中份,在此处的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6.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在胆总管末端及胰管末端周围亦有少量平滑肌包绕,以上三部分括约肌统称Oddi括约肌。

?

?9.呼吸系统

1.喉软骨有哪些?喉腔分几部?腔内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喉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

喉腔分:喉口、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四部分。

腔内主要结构:(1)喉口:会厌上缘+杓会厌襞+杓间切迹;

(2)两襞:前庭襞、声襞;

(3)两裂:前庭裂、声门裂。

2.左、右主支气管有何差异?临床意义如何?

答:左主支气管:细、长、斜,嵴下角38°;

右主支气管:粗、短、直,嵴下角22°;

临床意义:支气管异物多进入右侧。

3.肺位于何处?形态怎样?如何分叶?

答:肺在胸腔内,位于膈肌的上方、纵膈的两侧。

形态:一尖一底(膈面):肺尖,肺底;

两面三缘:肋面+内侧面(肺门);肺根。

分叶:左肺两叶(斜裂),右肺三叶(斜裂,水平裂)。

4.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如何?壁胸膜分几部?

答:肺的体表投影:上界:肺尖高出锁骨内侧上方2~3cm;

下界:锁中线交第6肋,腋中线交第8肋,肩胛线交第10肋。

胸膜的体表投影:上界:同肺尖;

下界:锁中线交第8肋,腋中线交第10肋,肩胛线交第11肋。

壁胸膜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肺根:肺门为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

两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两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排列不同,左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为:肺动脉、左主支气管、下肺静脉,右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2.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上缘。

3.胸膜腔:指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

腹膜腔是个潜在的间隙,间隙内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

4.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5.纵隔:是两侧纵膈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0.泌尿系统

1.肾的位置、形态、构造、被膜如何?

答:肾的位置: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间隙内,为腹膜外位器官。左肾在第11胸椎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在第12胸椎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椎体上缘之间。

肾的形态:两面:前、后面;两端:上、下端;两缘:外侧缘和内侧缘。

肾的构造:(1)肾皮质:肾小体+肾小管,肾柱;

(2)肾髓质: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2. 输尿管三个狭窄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输尿管的3个狭窄:(1)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2)中狭窄:位于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3)下狭窄:位于输尿管的壁内部。

3. 膀胱三角的位置、组成、特点及意义如何?

答:位置:膀胱底部;

组成:左右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

特点:粘膜光滑,无粘膜下层;

意义:炎症、肿瘤、结核的好发部位。

4. 男女尿道的形态特点、开口部位及功能各如何?

答:男尿道(20cm):细、长、弯;开口于阴茎头;排尿+排精。

女尿道(5cm):粗、短、直;开口于阴道前庭;排尿。

名词解释: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呈四边形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

2.肾蒂:出入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裹称肾蒂。因下腔静脉靠近右肾故右肾蒂较左肾蒂短。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末端;自上向下顺序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占据。肾窦是肾门的延续,肾门是肾窦的开口。

4.肾区:肾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腰背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

5.输尿管间襞:左、右输尿管口之间的皱襞称输尿管间襞。

11.男性生殖系统

1.精子由何处产生?通过何种途径排出体外?

答:精子由睾丸产生,经附睾储存并进一步发育成熟后,再经输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体外。

2.男性附属腺包括哪些?输精管分几部?

答:男性附属腺包括: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

输精管分四部: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

3.男尿道分几部分?有哪些狭窄和弯曲?意义如何?

答:男尿道分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三部分。

三个狭窄分别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最狭窄)。

两个弯曲分别是:凸向下后方,位于耻骨联合下方2cm处恒定的耻骨下弯;

凹向下,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的耻骨前弯。

意义是:排尿和排精。

名词解释:

(1)精索:是位于睾丸上端和腹股沟管腹环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精索内主要有输精管和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鞘韧带)等。精索的被膜从外向内

依次是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2)射精管:由输精管的末端与精囊的排泄管汇合而成,长约2cm,向前下穿前列腺实质,开口于尿道的前列腺部。

(3)阴茎包皮:皮肤在阴茎颈的前方形成双层的环形皱襞,包绕阴茎头,附在引颈颈,称为阴茎包皮。

?

?

12.女性生殖系统、腹膜

1.输卵管分几部?各部有何特点?临床意义如何?

答:由内侧向外侧分4部:(1)输卵管子宫部:子宫口;

(2)输卵管峡:细,短,直。“结扎部位”;

(3)输卵管壶腹:粗,长,弯。“受精部位”;

(4)输卵管漏斗:输卵管伞(辨别输卵管的标志),腹腔口。

临床意义:输送卵子。

2.子宫位于何处?形态如何?正常姿势怎样?

答: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形态:前后稍扁倒置梨形,腔小壁厚肌性器官

外形分部:子宫底、子宫体、子宫颈(阴道部+阴道上部);

内腔分部:子宫腔、子宫颈管

正常姿势:前倾(子宫与阴道间夹角);前屈(宫体与宫颈间夹角)。

3.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3)子宫主韧带(子宫旁组织):防止子宫脱垂;

(4)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

4.乳房的位置、构造怎样?

答:乳房位于胸大肌和胸筋膜表面,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可达腋中线。

构造:皮肤,脂肪,纤维组织,乳腺等。乳腺叶,乳腺小叶,输乳(放射状排列),输乳管窦,乳头。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5.乳房手术切口如何选择?为什么?

答:乳腺叶和输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手术时宜作放射状切口,以减少对乳腺叶和输乳管的损伤。

名词解释:

1.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凹陷,称为阴道宆。

分为前部、后部和两个侧部。

2.阴道前庭:是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裂隙,有4个开口。前部有尿道外口,后部有阴道口,

小阴唇中后1/3交界处,左、右各有一个前庭大腺管的开口。

3.盆膈: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盆膈,对托持盆腔有重要

作用。

4.尿生殖膈:在尿生殖三角,深筋膜亦分为两层,包在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的下面和上面,

这些结构一起,组成尿生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两层筋膜

分别称为尿生殖膈下筋膜和尿生殖膈上筋膜。

5.会阴:狭义会阴是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区域的软组织;广义的会阴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

所有软组织,呈菱形,其前方有耻骨联合下缘,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

6.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胸壁浅筋膜不仅形成乳腺的包囊,而且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

向深面连于皮肤,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

7.小网膜:是从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部分连于肝门和

胃小弯之间,称为肝胃韧带,其内含有胃左、右血管,胃上淋巴结以及至胃的神经等;右侧部分连于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有位于右前方的胆总管,位于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以及两者后方的肝门静脉。

8.网膜囊:是小网膜和胃后方的变窄间隙,属于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腹膜腔的其

余部分则成为大腹膜腔。上壁为肝尾状叶和膈;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和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系膜、胰、左肾、左肾上腺等;下壁为大网膜前、后层的愈合处。左侧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侧借网膜孔通腹膜腔的其余部分。

9.腹膜腔: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男性腹

膜腔是一个封闭的腔隙,女性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13.脉管学总论心

1. 心的外形,各腔的分部及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心的外形:中空圆锥形肌性器官。一尖(心尖);一底(心底):八大血管干;

两面(胸肋面、膈面);三缘(左、右、下缘);四条沟:

四个心腔表面分界:冠状沟(房室沟,呈环形),前室间

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一点:“房室交点”。

心腔的分布: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结构:右心房:界嵴,界沟,右心耳,梳状肌,卵圆窝,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心室:三尖瓣,腱索、乳头肌、肉柱、隔缘肉柱、室上嵴动脉圆锥,肺动脉瓣

左心房:左心耳、梳状肌

左心室:二尖瓣、腱索、乳头肌、肉柱、主动脉前庭、主动脉瓣、主动脉窦

2.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有哪些?

答: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三尖瓣复合体,肺动脉瓣,二尖瓣复合体,主动脉瓣。

3. 心传导系如何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答:心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je纤维。

4. 营养心的动脉名称、来源、分支及分布如何?

答:(1)左冠状动脉,主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窦,前室间支、旋支,左半心、右心室前壁、室间隔前2/3、部分传导系;

(2)右冠状动脉,主动脉的右冠状动脉窦,后室间支、右旋支,右半心、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部分传导系。

5. 心的静脉血通过哪些途径回流?

答: 心的静脉血(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冠状窦→右心房冠状窦口→右心房。

名词解释:

(1)卵圆窝: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间隔形成,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称卵圆窝。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也是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心导管穿刺的理想部位。

(2)冠状窦:位于心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从左房斜静脉与心大静脉汇合处作为起点,最终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冠状窦口往往有一个半月形瓣膜。主要属支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3)隔缘肉柱(节制索):前乳头肌根部有1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的下部,称隔缘肉柱,形成右心室流入道的下界,有防止心室过度舒张的功能。

(4)室间隔:又名室中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呈45度角倾斜,室间隔上方呈斜位,随后向下至心尖呈顺时针方向作螺旋状扭转,其前部较弯曲,后部较平直,这种扭曲使室间隔中部明显凸向右心室,凹向左心室,分为肌部和膜部两部分。

(5)房间隔:又名房中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房间隔向左前方倾斜,由两层心内膜中间夹心房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前缘与升主动脉后面相适应,稍向后弯曲,后缘临近心表面的后室间沟。

(6)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多呈长梭形(或半月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从心外膜表面用肉眼不易辨认,结的长轴与界沟基本平行。

(7)心包腔: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的根部互相移行,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称心包腔。(8)心包横窦:是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的间隙。

(9)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

(10)房室束(His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中心纤维体,继而走在室间隔肌性部与中心纤维体之间,向前下行于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同时左束支的纤维陆续从主干发出,最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

(11)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构成二尖瓣复合体。

(12)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

?14.动脉1

1.颈外动脉有哪些主要分支?

答:面A,颞浅A ,上颌A--脑膜中A,舌A ,甲状腺上A

临床应用:压迫止血

2.头颈部、上肢在体表可触及搏动的动脉有哪些?搏动点意义如何?

答:锁骨下A,颈总A,颈外A,面A,颞浅A (压迫止血)

肱A (压迫止血,测血压)

桡A,尺A (测脉搏)

3.掌浅弓和掌深弓的位置、组成及功能意义如何?

答:掌浅弓位置:掌腱膜深面

组成:桡A掌浅支+尺A末端

分支:指掌侧总A(3条);小指尺掌侧A(1条)

意义:保证手在抓握状态下血流通畅。

掌深弓位置:骨间掌侧肌表面

组成:桡A末端+尺A掌深支

分支:掌心A(3条)

意义:同掌浅弓

4.主动脉弓发出哪三大分支?

答:头臂干(右颈总A,右锁骨下A)

左颈总动脉(颈内A,颈外A)

左锁骨下动脉

5.锁骨下A和腋A主要分支有哪些?

答:锁骨下A:椎A,胸廓内A --腹壁上A,甲状颈干—甲状腺下A

腋A:胸肩峰A ,胸外侧A,肩胛下A ,旋肱后A,旋肱前A

名词解释:

1.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

2.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为压力感受器,

血压增高时兴奋,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3.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

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

碳增高或氧分压降低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由尺动脉的末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的深面。

5.掌深弓Deep palmar arch:由桡A末端和尺A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指伸屈肌腱的深面。

15.动脉2

1.胃、阑尾、肝、胆、胰各自的血供及来源如何?

答:胃: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分支胃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胃网膜右动脉,脾动脉的分支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阑尾:回结肠动脉的结肠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阑尾动脉

肝:肝左支,肝右支

胆:肝右动脉—胆囊动脉

胰: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在两者前后均形成动脉弓

2.腹腔干发出哪三大分支?

答:(1)胃左A

(2)肝总A:肝固有A:胃右A,肝左支,肝右支→胆囊A(Calot三角)

胃十二指肠A:胃网膜右A ,胰十二指上A

(3)脾A:胃网膜左A,胃短A,胰支,脾支

3.肠系膜上、下动脉各有哪些主要分支?

答:肠系膜上A(平L1):胰十二指肠下A ,空肠A和回肠A(13-18支)

回结肠A →阑尾A ,右结肠A (分升降支)

中结肠A(分左右支)

肠系膜下A(平L3):左结肠A(分升降支),乙状结肠A(2-3支),直肠上A(2支)

4.子宫动脉的来源、分布如何?与输尿管关系怎样?

答:来源与分布: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的前干,沿盆侧壁向前内下方走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基底部,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横向越过输尿管盆部的前上方,至子宫颈侧

缘迂曲上行,沿途分支进入子宫壁。

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盆部交叉后,向下发出阴道支,分布于阴道上部。

6.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来源及分布如何?有何意义?

答:股动脉来源:髂外动脉

分布:髂外动脉在股三角内下行,穿过収肌管后出収肌腱裂孔至腘窝行移至腘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的中点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在活体上可摸到搏动。

意义:当下肢出血时,可压迫止血。

足背动脉来源:胫前动脉

分布:位置表浅,体表可触到脉搏。

意义:压迫止血

名词解释:

1.腹腔干Coeliac trunk:为短而粗的动脉干,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

迅即分为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

2.肝固有动脉Proper hepatic artery:行于十二指肠韧带内,随后发出胃右动脉,沿胃小弯

向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

3. 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沿盆腔侧壁下行,进入子宫阔韧带底部的两层腹膜之间,在

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与输尿管盆部交叉后,向下发出阴道支,分布于阴道上部。

4.股动脉Femoral artery:髂外动脉的延续,在股三角内下行,穿过収肌管后出収肌腱裂孔至腘窝行移至腘动脉。在腹股沟韧带的中点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在活体上可摸到搏动。

?

?16. 静脉

1.上肢主要浅V的起止和临床应用。

答:头静脉:起止:手背V网→腋V

贵要静脉:起止:手背V网→肱V

肘正中静脉:位置:肘窝处

用途:采血、注射、插管等。

2.面V起止、特点、与颅内外V的交通。

答:起止:内眦V →颈内V

特点:无静脉瓣,交通广泛

颅内外V的交通:通过眼上下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并通过面深静脉与翼静脉丛

交通,继而与海绵窦交通。

意义:翼V丛,“危险三角”

3.肝门V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属支如何?与上下腔V交通途径有哪些?

答:组成:肝门V及其属支,脾V+肠系膜上V →肝门V

特点:无V瓣,两端为毛细血管

主要属支:肠系膜上、下V,胃左V,胃右V,脾V,胆囊V,附脐V。

与上下腔V 系间的交通:(1)门V→胃左V→食管V丛→奇V→上腔V

(2)门V→肠系膜下V→直肠V丛→髂内V→下腔V

(3)门V→附脐V→脐周V网→腹壁上下V→上、下腔V 意义:“门脉高压”

4.大、小隐V的起止、属支及临床意义如何?

答:大隐V:起止:足背V弓→股V

属支:股内侧浅V

股外侧浅V

阴部外V

腹壁浅V

旋髂浅V

意义:V曲张

V穿刺

V切开

名词解释:

1.静脉瓣Venous valve:成对,半月形,游离缘朝向心,有保证血液向心流动和防止血液

逆流的作用。

2.静脉角Venous angle: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汇合部

位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3.奇静脉Azygos vein: 起自右腰升V→穿膈上行→跨右肺根(T4)→上腔V。属支:右肋间

后V,半奇V,副半奇V。沟通上、下腔V,椎内、外V。

4.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4或5腰椎体右前方汇合而成,沿腹

主动脉右侧和脊柱右前方上行,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

包注入右心房。

4.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胰颈和下腔静脉之间上行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上行至肝门,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

5.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是全身最长的静脉,在足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面,膝关节内后方,大腿内侧面上行,注入股静脉。

?17. 淋巴

1.全身有哪些淋巴干?各收集何处淋巴?

答: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管

左、右锁骨下干:收集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

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管

肠干:收集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

2.乳房的淋巴如何回流?

答:内侧→胸骨旁Ly结

外侧→胸肌Ly结

上部→腋尖Ly结

下部→膈上Ly结

意义:乳房癌的转移

4.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收集范围?

答:外侧Ly结:收集除注入锁骨下淋巴结以外的上肢浅深淋巴管

胸肌Ly结:收集腹前外侧壁,胸外侧壁以及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

中央Ly结:收集外侧Ly结,胸肌Ly结,肩胛下Ly结的输出淋巴管

腋尖Ly结:引流乳腺上部的淋巴,收集其余四个淋巴结群和锁骨下淋巴结的输出淋

巴管

肩胛下Ly结:引流颈后部和背部淋巴

名词解释:

1.局部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为局部

淋巴结。临床上常称哨位淋巴结,阻止病变扩散和诊断参考。

2.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体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后注入左静脉角由左、右腰干+肠干组成,收集:左半身及右下半身淋巴(六大淋巴干)。

3.乳糜池Cisterna chyli:位于第一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肠干。

4.淋巴结Lymph node: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灰红色小体,一侧隆凸,一侧凹陷,凹

陷中央处为淋巴结门。

5.脾Spleen: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左季肋区,与第9~11肋相对。形态:膈、脏面(脾门);前、后端;下、上缘(脾切迹),有贮血、造血、破血功能,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18. 感觉器

1 试述眼球的折光装置。

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

特点透明,无血管,具有折光能力。

2 试述泪液循环和房水循环。

答:泪液循环:泪腺分泌泪液,流至结膜囊,到上、下泪点,到上、下泪小管,到泪囊,到鼻泪管,到下鼻道

房水循环:睫状体生成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3 试述眼外肌的作用和神经支配。

答: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是:

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瞳孔转向上内侧)、内直肌(瞳孔转向内侧)、下直

肌(瞳孔转向下内侧)和下斜肌(瞳孔转向下外侧);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瞳孔转向下外侧);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瞳孔转向外侧)。

眼球内肌的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受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感觉神经则来自三叉神经的眼支。

泪腺的分泌受来自面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上睑提肌—提上眼睑

4 试述鼓室的6个壁及各壁的结构。

答:外侧壁(鼓膜壁)大部分鼓膜,鼓膜分3层:

外层为复层鳞状上皮,与外耳道的皮肤相续连

中层为纤维层,鼓膜的松弛部无此层

内层为粘膜,与鼓室粘膜相连续。

上壁又称盖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盖构成

下壁称颈静脉壁:为一层薄层骨板,

前壁称颈动脉壁:很薄,借骨板分隔鼓室和颈内动脉,两小管开口:

鼓膜紧张肌半管口(上),咽鼓管半管口(下)

内侧壁称迷路壁:与内耳相隔(岬,前庭窗(卵圆窗),蜗窗(圆窗),面神经管

凸,后壁称乳突壁,锥隆起,蹬骨肌

5 何谓Corti器?

答:蜗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听觉感觉器。

6 何谓膜迷路?

答: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由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组成。

名词解释:

1.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偏下3.5mm处,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小区。

2.中央凹:黄斑的中间凹陷称中央凹,此区为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

3.虹膜:呈冠状位,是眼球血管膜最前部的圆盘形的薄膜,虹膜中央为瞳孔。

4.结膜: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的,富含血管的黏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下面。

5.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为乳白色不透明的纤维组织,厚而坚韧,有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态的最用。

6.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富含弹性,具有屈光作用,无血管但富含感觉神经末梢。

7.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前方,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小,无色透明,富有

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

8.结膜穹窿:位于睑结膜和球结膜相互移行处,其反折处分别构成结膜上穹和结膜下穹。

9.眶脂体:是填充于眼球,眼球外肌与眶骨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团块。

10.听小骨链:锤骨借柄连于鼓膜,镫骨底封闭前庭窗,它们在鼓膜和前庭窗之间以关节和韧带连接成听小骨链,组成杠杆系统。当声波冲击鼓膜时,听小骨链相继运动,将声波的振动转换成机械能传入耳内。

11.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呈椭圆形的半透明薄膜。

12.面神经管突

13.锥隆起

14.岬

15.咽鼓管:为连通鼻咽部与鼓室的通道,长3.5~4cm,斜向前内下方,其功能为使鼓室气

压与外界的大气压相等,以保持内外压力平衡。

16.耳蜗: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尖朝向前外侧,称蜗顶,底朝向后内侧的内耳道,称蜗底。耳蜗由蜗轴和蜗螺旋管构成。

17.内耳道

18.椭圆囊

19.球囊

20.壶腹嵴:位于膜壶腹壁上,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变速旋转运动的刺激。

19.神经总论及脊髓

1.脊髓位于何处?外形如何?

答: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

6条沟: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2.脊髓灰质前角、后角、中间带各自主要核团的名称及功能如何?

答:前角:前角运动细胞(α、γ两种细胞)支配骨骼肌

后角: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接受感觉(躯体+内脏)

中间带:中间外侧核(T1~L3节):交感中枢

骶副交感核:S2~4节,副交感中枢

中间内侧核:似后角

3.脊髓白质中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及功能如何?

答:上行纤维束:(1)薄束、楔束:传导胸5以下、胸4以上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感觉纤维束)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浅感觉:包括痛、温、触、压觉。

精细触觉:辨别物体纹理粗细和两点距离。

(2)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3)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压觉。

(4)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深感觉)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

(运动纤维束)1)皮质脊髓侧束2)皮质脊髓前束3)Barne 前外侧束

(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

(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

(4)网状脊髓束:躯干四肢近端肌的运动控制

(5)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6)内侧纵束:调节眼球运动与头部姿势

4.何谓脊髓节段?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答:节段概念:每对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

对应关系:C1~4节=同序数椎骨

C5~8节、T1~4节= 同序数椎骨-1

T5~8节= 同序数椎骨-2

T9~12节=同序数椎骨-3

L1~5节= T10~12高度S1~5节及Co节= L1高度

临床意义:脊髓病变,确定手术部位高度。(T8节平T6)

椎骨损伤,推算受累脊髓节段。(C6平C7节)

名词解释:

1.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2.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称灰质,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

3.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称白质,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白亮而得名。

4. 纤维束: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纤维束。

5.马尾: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的硬膜囊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

椎间孔,这些脊髓末端平面以下的脊神经根称马尾。

20. 脑干

1.脑干分几部?外形主要结构有哪些?

答:分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外形:1. 脑干腹侧面:(1)延髓:延髓脑桥沟,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2)脑桥: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桥臂)

延髓脑桥沟,脑桥小脑三角

(3)中脑:大脑脚,脚间窝,后穿质

2. 脑干背侧面:(1)延髓: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绳状体)

(2)脑桥:小脑上脚,小脑中脚

(3)中脑:上丘,下丘,四叠体,上丘臂,下丘臂

(4)菱形窝:正中沟、界沟、髓纹、内侧隆起、面神经丘、

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分隔索、最后区、

前庭区、听结节、蓝斑、闩

3.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近似四棱锥形,底为菱形窝

尖向后上朝向小脑蚓

2.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包括哪些?各自作用如何?

答:动眼神经核→眼球外肌

滑车神经核→上斜肌

展神经核→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舌肌

3.内脏运动核包括哪些?三对口腔腺各由何N核支配?

答: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

面神经核→表情肌

疑核→咽喉肌

副神经核→胸乳肌、斜方肌

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瞳括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舌下腺、下颌下腺

下泌涎核→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胸腹腔脏器、腺体等

4.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系的性质、来源、功能各如何?

答:内侧丘系:性质:感觉性

来源:薄束核、楔束核→纤维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触觉

三叉丘系:性质:感觉性

来源:三叉神经脊束核、脑桥核→三叉丘系

功能:传导头面部浅感觉

脊髓丘系:性质:感觉性

来源: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系

功能:传导躯干四肢浅感觉(痛、温、粗触觉等)

5.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的性质、功能各如何?

答:皮质脊髓束和侧束:性质:运动性

功能:支配躯干、四肢肌。

皮质核束:性质:运动性

功能:支配头颈肌。

名词解释:

1.锥体交叉: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皮质脊髓束纤维左右交叉,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1专业沟通特权:有保密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准则允许咨询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来访者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私人探讨。 2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潜意识:个体无法感知、不能意识到的精神活动。前意识:个体虽然当时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同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 意识:个体可以觉察到的心理活动。 3本我、自我和超我: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非理性,受本能支配,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自我:人格结构中的意识部分,遵守“现实原则”。超我:社会化的产物,遵守“至善原则”,主要在潜意识部分。 4.焦虑: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焦虑是由被压抑的精神力量转化而来的,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5.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当个体的自我无法借助理性用直接的方法去控制焦虑时,就逐渐发展出一些习惯性的反应方式,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6.空白屏幕: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精神分析中,强调咨询师的匿名立场,防止自我表露,对移情保持中立。 7.虚构目的论:阿德勒疗法的观点。人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以及我们赋予我们经历的意义比客观现实更重要。 8.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阿德勒疗法的观点。随着诞生而产生的自卑感是人成长的力量,通过追求控制和掌握来达到完美和克服自卑足人的本能。其模式有两类:成长性模式和伤害性模式。 9.生活风格:阿德勒疗法的观点。生活风格是个体为了确保自己在世界上安全和生存而选择的抱负和目标。 10.社会兴趣:阿德勒疗法的观点。社会兴趣是指 人倾向与他人发生联系, 并愿意为社会福祉做出自 己的贡献。 11.现象场:以人为中心 疗法的观点。现象场是个 人特定的主观经验世界。 12.实现趋同:以人为中 心疗法的观点。表现为充 分实现在遗传限度内自己 的潜能。 13.机体智慧:以人为中 心疗法的观点。人类个体 借助机体智慧评价好坏, 以符合自我实现趋向。 14.自我概念:以人为中 心疗法的观点。足自我知 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 15.价值条件:以人为中 心疗法的观点。社会对个 体的尊重和关怀足有条件 的,这种条件就包含了礼 会的价值。 16.未完成事件:完形疗 法的观点。指未表达出来 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 怨恨、痛苦、焦虑、罪恶、 遗弃感等。 17.逃避:完形疗法的观 点。与未完成事件相关, 指人们用来避免面对未完 成事件、被免去体验未完 成情境所引发的不愉快情 绪所使用的工具。 18.品质世界:现实疗法 的观点。存在于大脑中的、 形象的、自我感觉良好的 事情,反映了个体需要得 到满足的状况。 19.行为:现实疗法的观 点。由行动、思考、感觉 和生理四个相互联系的要 素组成。 20.融入:现实疗法的观 点。是个体建立的一种有 意义的双向关系。融入关 系使个体具有成功的认 同。 21.画家谱图:家庭治疗 的观点。足一种将家庭现 实结果和关系直观化的方 法,既可以用作评估家庭, 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技 术。 22.家庭雕塑:家庭治疗 的观点。是一种非语言的 经验性技术。方法足让家 庭成员将自己臵于一种空 间上的安排,构成一个戏 剧性的场面,家庭成员取 各种姿态。其场面象征家 庭成员对家庭关系的观 点。 23.广义的咨询目标:又 称一般目标,足指某一流 派或某一流派的咨询师所 持的,适用于其所有来访 者的目标。 24.狭义的咨询目标:又 称个别目标,是针对某个 特定来访者确定的咨询目 标,是一般目标在某个来 访者那里的具体化。 25.外部目标:咨询专业 组织或机构设定的咨询目 标,通常带有职业规范和 伦理要求的性质。 26.内部目标:咨询师个 人所持有的咨询目标。 27.终极目标:不针对来 访者需要协助解决的具体 问题,而是引导来访者走 向某种生活或成长之路的 咨询目标。终极目标即受 到咨询流派的理论影响, 又受到咨询师自身的价值 观影响。 28.中间目标:在具体的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来 访者共同商定的目标。 29.直接目标:达到中间 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 30.漏斗效应:对心理健 康的观点有如漏斗,窄端 咨询师和来访者关于心理 异常的观点趋同,宽端_二 者关于心理健康的观点趋 异。 31.价值中立:咨询师小 对来访者进行价值评判, 也不强迫来访者服从治疗 师或咨询帅的价值观念, 而足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 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 接纳和充分的尊重。 32.咨询关系:在心理咨 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 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 际关系,通过这种专业关 系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获得 心理帮助,促进自我成长。 33.初级认同层次:来访 者认同咨询师的专业角色 和专业能力。 34.高级认同层次:来访 者认同咨询师的个人风格 和人格魅力。 35.共情:能体验他人的 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 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 力。 36.具体化:在咨询会谈 中具体澄清重要的事实以 及特殊的情感。 37.即时化:咨询师对咨 询会谈中发生的事情作出 反应,引导来访者注意此 时此地的情况。 1.自我卷入性陈述:咨询 师在咨询过程中暴露自己 当时的想法和感情。 2.关系即时化:咨询师与 来访者讨论白己在咨询关 系中的感受及看法。 3.此时此地:咨询师与来 访者就会谈过程中发生的 事情展开讨论。 4.阻抗:伍咨询过程中来 访者反抗心理咨询的适宜 程序,并以此干扰产生领 悟性效果的所有努力。 5.积极关注:咨询师以积 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 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 择地突山来访者言语及行 为中的积极的方面,帮助 来访者认识并利用自身的 积极因素。 6.移情:在咨询关系中, 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情 感和态度,即米访者将早 期对父母或重要他人的情 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7.反移情:在咨询关系中, 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情 感和态度,即在咨询中咨 询师以不适当的行为对待 来访者。 8.收集资料:伞面而准确 的获知与来访肯求助的问 题相关的信息。 9.个案概念化:咨询师依 据某种心理理论对来坊者 的问题进行理论假设。 10.相倚性:在交流中一 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依 赖于另一方的行为。 11.选择性知觉:人们倾 向十知觉并记住符合自己 需要的信息。 12.关注:咨询师能够与 来访者同在的方式,既包 括躯体方面,也包括心理 方面。 13.倾听:咨询师攫取和 理解米访肯所传达的信息 的能力,无论这些信息是 言语或非言语,足清晰或 含糊。 14.封闭式提问:提问给 对方的回答提供了备选答 案,具有非常明显的引导 性和强制性。 15.开放式提问:提问没 有限制米访肯的思路,无 备选答案,以引导短语提 提出,需要对方给与详细 的解释说明。 16.鼓励:咨询帅借助肯 定式的苦语或非言语,或 重复谈话关键语句等方 式,来强化来访者的叙述, 鼓肋其继续讲述。 17.澄清:要求来访者对 其陈述中含义模糊、意思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The Supreme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2.Pterion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 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 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 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7.足弓:跗骨和跖 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8.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 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 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 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 瘤的易发区。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20. **峡:**颈**上部的上端与**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 术常在此进行21. **穹:**的上端包绕**颈**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 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保护脊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的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构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el):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 肝门(porta hepatis):为左右纵沟中间横行的沟,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肝蒂。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内侧面中部的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门户。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裹起来。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肾蒂(renal pedicle):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肾蒂,左侧稍长。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结构。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称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淋巴(lymph):由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淋巴组织(分散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称上皮下淋巴组织),功能为辅助经脉回流,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防御。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L1前方会合而形成的囊装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系解英文名词解释

1.Piphyseal cartilage(epiphysial line)骺软骨(骺线)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的有透明软骨,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叫骺线。 2.Pterion翼点 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Paranasal sinuses鼻旁窦 又名副鼻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内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均位于同名骨内。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续,故鼻腔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3.Diploe 板障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canal) 椎孔(椎管)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5.Intervertebral foramina 椎间孔 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Sternal angle 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7.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8.Costal arch 肋弓 为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9.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10.Isthmus of fauces(oropharyngeal isthmus) 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Calot triangle(cystohepatic triangle) 卡洛氏三角(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2.Dentate line 齿状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13.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互相转折处形成较大的间隙。 14.Renal region 肾区 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为肾门的体表投影处(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15.Renal hilum 肾门 renal sinus肾窦 肾内侧缘中间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盂,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处。出入肾门的结构合成肾蒂(从前向后静动盂,从上到下动静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的凹陷称为肾窦。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系解名词解释

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垂直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翼点: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深方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容易损伤动脉,引起颅腔内血肿。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向前微凸出称胸骨角,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椎间孔: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锥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管:椎体与锥弓共同构成的孔为锥孔,所有的锥孔相互贯通,构成容纳骨髓的椎管。颅卤:新生儿颅骨,在多骨相连的交汇部位,由于骨化尚未完毕,仍为结缔组织膜,称颅卤 肱骨外科颈:肱骨骨干与上端相接处较细,称外科颈,此处易发生骨折。 桡神经沟:肱骨骨干中部后面有一条由上内侧向下外侧,呈螺旋状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绕神经通过 髂脊:髂骨翼上缘称髂脊,呈弓形,两侧髂脊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骨突,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骨髓:骨髓为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软骨盘,周围部是纤维软骨环,中央部是富有弹性的髓核。 纤维环的外后侧较薄弱,破裂时可致髓核突向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称椎间盘脱出症。 胸骨下角:是指两侧肋弓在前正中线相交形成的向下开放的角,角间夹有剑突,在体表可以扪到。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1个胸骨及其连结共同构成的笼状支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形成的、向上凸的弓,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有肌、血管和神经通过。 肋弓:是第8~10对肋的前端借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的弓。 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为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的裂隙,有锁骨下动脉和神经(臂丛)经过 联合腱:腹内斜肌腱膜下缘结合,呈弓状跨过精索后方,附着于耻骨梳内侧端,称联合腱或腹股沟镰。 腹股沟三角:腹股沟三角是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构成的三角,又称海氏三角,为腹壁下部的薄弱区。 腹股管沟浅环:由腹外斜肌的部分腱膜止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的裂隙,又称皮下环,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胸腰筋膜:竖脊肌周围的深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并分为浅、中、深三层包裹着竖脊肌和腰方肌,形成竖脊肌鞘。 上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空肠为止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腭舌弓、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腔的分界线。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构成,具有免疫功能。

诊断学大体题目和名解英文

名解: 1.症状symptom 2.体征sign 3.发热fever 4.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5.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6.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7.波状热undulant fever 8.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9.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0.水肿edema 11.咳嗽cough 12.咳痰expectoration 13.咯血hemoptysis 14.呕血hematemesis 15.放射痛或牵涉痛radiating pain P41 16.呼吸困难dyspnea 17.心源性呼吸困难或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18.Kussmaul 呼吸 19.Saegesser 征 20.腹泻diarrhea 21.黄疸jaundice 22.Gilbert综合征 23.Crigler-Najiar综合征 24.Rotor综合征 25.Dubin-Johnson综合征 26.夏科Charcot三联征 27.血尿haematuria 28.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 29.尿急urgent micturition 30.尿痛odynuria 31.尿路刺激征 32.神经源性膀胱 33.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34.嗜睡somnolence 35.意识模糊confusion 36.嗜睡stupor 37.昏迷coma 38.谵妄delirium 39.问诊inquiry 40.主诉chief complaint 41.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42.既往史past history 43.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44.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45.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6.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47.视诊inspection 48.触诊palpation 49.叩诊percussion 50.叩诊音percussion sound 51.清音resonance 52.浊音dullness 53.实音flatness 54.鼓音tympany 5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56.听诊auscultation 57.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58. 生命征vital sign 59.无力型asthenic 60.超力型sthenic type 61.正力型ortho-sthenic type 62.营养不良innutrition 63.营养过剩excess nutrient 64.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65.自知力insight 66.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 67.甲亢面容thyrotoxic facies 68.体位position 69.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70.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71.端坐呼吸orthopnea 72.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73.发绀cyanosis 74.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75.斑疹maculae 76.玫瑰疹roseola 77.丘疹papules 78.斑丘疹maculopapule 79.荨麻疹urticaria 80.瘀点petechia 81.紫癜purpura 82.瘀斑ecchymosis 83.血肿hematoma 84.蜘蛛痣spider angioma 85.肝掌liver palms 86.溃疡ulcer

名词解释习题

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口语报告法(大声想):即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 4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5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6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8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9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1、意识:(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具体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和集中性。 (1)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3、生物节律: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日节律 4、催眠: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的高低。 5、催眠诱导: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hypnotic induction)。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

(精选)植物学名词解释及复习思考题

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粱.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初生纹孔场;在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上,存在初生壁较薄的凹陷区域,这个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一般情况下,一个初生纹孔场可以产生多个纹孔。 单位膜;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由三层结构(两侧呈两个暗带,中间夹有一个明带)组成为一个单位的膜。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而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更为精细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糊粉粒;无定形的蛋白质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的颗粒;是储存细胞后含物的结构。糊粉粒是储藏蛋白的颗粒状态。 成膜体;细胞分裂末期,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两极的纺锤丝消失,位于两子核之间的纺锤丝向赤道面周围离心的扩展,形成桶状的构形。这种在染色体离开赤道面后变了形的纺锤体,称为成膜体。 细胞分化;生物有机体是由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最后形成的。把生物细胞由一个母细胞演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角质化、木质化、栓质化; 角质化细胞壁表面沉积一层明显的角质层的过程; 木质化细胞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可使细胞壁的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 这样填充木质素的过程就叫做木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中增加了脂肪性化合物木栓质过程;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了的薄壁组织,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内褶,与细胞壁相连的细胞膜由于细胞壁的内褶而增加了表面积,同时增加了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把具有这种结构的细胞称为传递细胞筛板和筛域;筛管分子具筛孔的端壁特称筛板; 筛管分子的侧壁具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场称筛域 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由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组合而成,担负相关功能的紧密连接的组织的组合,称为复合组织。如表皮、周皮、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等。 皮孔;周皮上的构造,木栓形成层发育形成周皮的时候,在某些部位,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并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薄壁细胞,那么,这个部位就全部由薄壁细胞构成,它成为植物体和外界气体、物质交流的通道,把这个部位就称为皮孔。 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根系,称须根糸。 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在初生生长结束后,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一种侧生分生组织,即维管形成层发生并开始切向分裂的活动,活动过程中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使根的维管组织数量增加,这种由维管形成层的活动结果,使根加粗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组织。 凯氏带;裸于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 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 中柱鞘;中柱鞘;中柱鞘是维管柱的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皮层。它是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成,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也有由两层或多层细胞组

系解名词解释

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 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12、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13、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 14、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15、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16、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