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原发性痛风204-209

第21章-原发性痛风204-209
第21章-原发性痛风204-209

第二十一章原发性痛风

北京协和医院曾学军方卫纲

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冠心病、脑梗塞和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代谢性疾病往往缺乏比较特异的临床表现,因而它们不易被人们所察觉。特别是高尿酸血症,大多数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予以重视,从而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部分病人由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长期治疗不当而导致关节破坏、痛风石形成、肾脏受损、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如同其它代谢性疾病一样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名符其实的“隐形杀手”。最近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如果人们能够早期发现并加以合理的治疗和预防,必将有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按照疾病发生的原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本文重点讨论原发性痛风的诊治进展。

第一节流行病学

痛风见于世界各个地区和不同民族,其患病率的高低受地区、种族、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医生所采取的诊断标准、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医疗卫生水平有关。

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2%~18%,而痛风在世界各地的总患病率从不足1%到15.3%。目前,我国缺乏完整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资料。过去人们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中国人中较为少见,但是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人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国内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上都是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和地区进行的。朱轼等人对成都地区有代表性的成年人群采取整群抽样的办法进行调查,发现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9.8%,女性为5.1%,整体患病率为13.2%。邵继红等人对南京市社区人群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发现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6%,女性为9.3%,整体患病率为13.3%;男性痛风的患病率为 1.98%,女性为0.72%,整体患病率为1.33%。刘佳等人对参加健康体检的2 661例深圳市民进行调查,发现21.04%的人血尿酸水平升高。国内关于北方地区城市人口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研究十分匮乏,先前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小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甚至推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北方地区十分罕见,这与北京地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所观察到的情况相去甚远。由于在北方地区缺乏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人们对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情况还缺少一个完整和客观的认识。

第二节影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既往人们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如性别、年龄、酗酒、饮食结构等等,但是这些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影响还缺少充分的临床流行病学证据。有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对人血尿酸水平影响很大。从婴幼儿时期至青春期,由于肾脏对血尿酸的排泄较强,血尿酸水平约为3~4 mg/dl。到青春期以后,男性的血尿酸水平升高较为明显,而在女性,由于肾小管对尿酸分泌后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分数增加,血尿酸水平上升并不明显。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肾脏对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才上升到和男性相似的水平。一般认为,妊娠期女性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相应增多所致。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作用,所以在这一时期其它关节炎的发生率也较低。月经正常的妇女在月经期

204

极少发生痛风,可能与卵巢功能的变化和性激素分泌水平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此外,尽管国外的研究资料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其它许多疾病或疾病状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肾脏疾病、服用利尿剂等相关联,但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十分清楚。

第三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和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一样,都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项研究日本工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对健康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血尿酸升高(>85 mg/L)对冠心病、中风、肝炎和肾衰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52、2.33、3.58和8.52,而这些疾病均能危害病人的健康,缩短病人的寿命。目前,国内还缺少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阐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对中国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第四节临床表现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践中,痛风均以男性多见,女性少见。既往认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在国内报道的临床病例中,17.2%的痛风病人发病年龄小于40岁,其中不乏20余岁患病的报道,提示在我国痛风的患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

痛风的自然病程经历以下4个阶段: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和慢性痛风石。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是指血尿酸升高,但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状态。病人一旦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性肾结石等临床表现,即标志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终止。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发病前可无任何前驱症状,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典型的表现是病人在凌晨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重,剧烈如刀割样或咬噬样,于24~48 h达到高峰,同时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并有明显的触痛,酷似关节急性感染的表现。痛风首次发作时通常只有单关节受累,其中60%~70%是在第一跖趾关节,且90%的病人在以后的病程中出现该部位的反复受累;足弓、踝、膝、腕、肘关节等部位也可受累,而中轴骨骼和髋、肩等关节很少被累及。急性痛风也可以表现为腱鞘炎、滑囊炎或蜂窝组织炎,并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和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未经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的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的皮肤色素加深、表皮瘙痒和脱屑等。

3.间歇期痛风某些病人在一生中仅发作一次痛风,而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有数月至2年的间歇期,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痛风发作的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病人每年发作痛风的频次增加、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且受累关节增多,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进行性软骨和骨侵蚀、痛风石沉积、继发性骨关节炎和永久性关节功能障碍。

4.痛风石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多数患者起病10年后才出现。痛风石的典型部位在耳廓,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也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有报道部分患者痛风石出现在脊柱,可表现为突发的背痛、发热、进展性下肢无力伴尿失禁及急性截瘫等。极少数患者痛风石形成于眼、舌、咽、大动脉壁,甚至心瓣膜和心肌。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除关节炎外,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①尿酸盐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累及肾小球后临床表现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主要为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等。目前认为孤立的高尿酸血症很少影响肾功能,但当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动脉

205

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和慢性肾脏疾病时,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②尿酸性尿路结石:研究表明,原发性痛风患者尿酸结石发生率与血尿酸呈正相关,血尿酸在13 mg/dl以上者,发生率达50%。尿酸结石可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较大者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③急性尿酸性肾病:多见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肿瘤放疗化疗后。

第五节诊断和治疗

一、辅助检查

1.血尿酸的测定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尿酸酶法测定血尿酸,该法是利用尿酸酶还原尿酸的比色法来测定,特异性高。血尿酸值在正常男性为210~416 μmol/l (3.5~7.0 mg/dl);女性为150~357 μmol/l(

2.5~6.0 mg/dl),血尿酸≥7.0 mg/dl为高尿酸血症。未经治疗的痛风患者血尿酸多数升高,继发性痛风较原发性痛风升高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在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故不能依赖血尿酸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性,应反复测定。

2.滑液及痛风石检查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证实有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最具特征性的是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见到被白细胞吞噬或游离的尿酸盐结晶,该结晶呈针状(5~20 μm),并有负性双折光现象,这一现象在关节炎急性期的阳性率为95%。当滑液中结晶数量较少时,假阴性结果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穿刺后的改变可影响细胞计数,且随着时间延长,结晶变小,数量减少,折光现象变弱,可影响检出率,所以对滑液的检查应在关节穿刺后6 h内进行,以减少人为引起的检出率下降,如无法及时镜检,滑液需放入冰箱。另外,一般建议用酒精固定组织,而不用福尔马林,因为福尔马林可使结晶溶解。但也有研究表明,用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尿酸盐结晶数目无明显减少,但在组织较少或用福尔马林固定时间长于12 h时,特征性的染色法表现和双折光现象消失。故推荐,在结晶较少或不能及时检验时,用酒精固定。

3.X线检查痛风性关节炎多在发病数年或多次发作后才出现骨质改变,早期一般无明显异常X线改变。急性关节炎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慢性关节炎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痛风石沉积,典型者骨质呈虫噬样或穿凿样缺损,病变边缘骨质增生硬化,严重者出现脱位、骨折。

4.超声检查由于大多尿酸性尿路结石X线检查不显影,可行肾脏超声检查。肾脏超声检查亦可了解肾损害的程度。

二、诊断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夜间突然发作的第一跖趾关节或其它下肢关节的剧烈疼痛和红肿,关节的炎症反应在24小时之内达到高峰,首次发作以单关节受累为主,多次发作后可以表现为多关节炎。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院提出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符合临床、实验室和X线检查等12项中的6项即可诊断为痛风(表21-1,2)。然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很不典型,如3%~14%的病人在首次发作时即为多关节炎,上肢关节同样可以受累,急性发作期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正常等。另外,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和一些其它疾病也可以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的急性炎症。因此,单纯根据临床表现难以和其它急性关节炎,尤其是化脓性关节炎和假性痛风进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是抽取受累关节的滑液进行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偏振光显微镜检查等,排除感染和其它晶体性关节炎,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到双折光阳性的针状晶体即可确诊。

206

表21-1 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1977年)

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

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

(1)急性关节炎发作大于1次

(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可见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8)可疑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不对称关节内肿胀(影像检查证实)

(11)不伴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影像检查证实)

(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表21-2 Holmes标准(1985年)

具备下列1条者

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

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具备下列1条者

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

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间歇期痛风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间的缓解状态,通常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因此,此期诊断依赖过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病史及高尿酸血症。用关节穿刺术来进行滑液分析和证实尿酸盐结晶的方法,目前被认为是在间歇期诊断痛风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治疗时间的长短及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结晶的检出率相关,治疗时间长且高尿酸血症被控制时,结晶检出率下降。

慢性期痛风病程迁延多年,高尿酸血症控制不满意,即进入慢性期。痛风石形成或关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是此期的临床特点。结合X线或结节活检查找尿酸盐结晶,不难诊断,此期应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肿瘤等相鉴别。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

原发性痛风缺乏病因治疗,因此无根治办法。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

近期的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地区的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关于评价和比较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物、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但这类治疗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病人难以耐受和长期使用。尽管缺乏完善的临床指南,但国外已有一些研究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断治疗标准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去年我们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了关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医生问卷调查,对痛风的医疗质量进行初步评估。调查结果发现按照国际较为通行的诊断治疗标准进行衡量,医生处理痛风临床上多是采用经验性治疗,不甚规范。而且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质量高低和医生的受教育程度、专业、年资、职称以及是否接受过有关痛风的继续教育等均无关,推测较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可能是提高痛风医疗质量的有利因素。因此,在此主要介绍国际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计划。

207

(一)非药物治疗

1.膳食

①热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是防止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心血管疾患及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②酒及饮料:酒精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并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因此,痛风患者应严格忌酒,包括忌服含有大量嘌呤的啤酒。国内有学者报道,嗜茶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不饮茶者2.7倍,故提倡高尿酸血症患者少饮或不饮茶。

③饮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多饮水,以利于尿酸排出,防止结石形成,每日饮水应在2 000 ml以上。

2.避免诱因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B1、B12、胰岛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烟酸、左旋多巴、环胞素A等。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凉受潮、穿鞋过紧、关节损伤等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因素。

3.防治伴发疾病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对于治疗高尿酸血症,防止复发也有重要意义。

(二)急性痛风的治疗

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都是有效的治疗。口服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的传统方法,痛风急性发作的24 h内服用疗效最好,口服给药0.5 mg/h或1 mg/2 h,直至下列出现3个停药指标之一:①疼痛、炎症明显缓解;②出现恶心呕吐、

③ h总量达6 mg。但是大约80%的病人在疼痛等症状完全缓解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副作用;24

腹泻、腹痛等药物毒副作用。静脉使用秋水仙碱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限制或彻底禁止临床应用。

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对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比较,药物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医生的个人喜好和习惯的影响。由于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大且痛风急性发作的24 h后用药治疗反应减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逐渐成为治疗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对缓解急性发作期的各项指标都有明确的作用。可选用其中任何一种,它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出血和穿孔以及对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NSAIDs,否则疗效不增加,而不良反应增加。一旦症状减轻即逐渐减量,5~7 d后停用。

糖皮质激素或促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效,但一般只是在病人不能耐受秋水仙碱和非甾类抗炎药或有相对禁忌证的时候使用;当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发作急性痛风时,应选用糖皮质激素或促皮质激素。如强的松,起始剂量为0.5~1 mg/(kg·d),3~7 d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对单个或两个关节受累、应用NSAIDs禁忌或无效的多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可缓解症状。

(三)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尽管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病人发生痛风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降血尿酸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一般认为,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关键在于寻找和纠正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如肥胖、饮酒、高嘌呤饮食和药物等,很多只有一次急性痛风发作的病人在纠正了上述因素后多年都不再发作,因此不必对他们进行药物治疗。成本效益分析发现对每年发作2次以上急性痛风的患者开始降血尿酸治疗最为经济合理。对于有痛风石、合并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

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有两类: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龙、丙磺舒、苯磺唑酮)和抑制尿酸生成(别嘌呤醇)的药物。选择原则: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者,及尿酸排出减少或正常时,可用排尿酸药;中度以上肾功能受损者,及(或)尿酸排出过多时,用排尿酸药会造成尿酸盐结石,加重肾损害,故应选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无论是选用排尿酸药还是抑制血尿酸生成药,用药剂量都是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法,这样既可避免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又可避免血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小剂量递增法还有利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1.促尿酸排泄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利于尿酸排泄。由于大多数痛风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因此,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内生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无效)、无尿路结石及尿酸盐

208

肾病患者可选用下列促尿酸排泄药。用药期间加用碱性药物,测定尿PH,根据PH变化调整碱性药物用量,维持尿pH在6.5左右。

(1)丙磺舒(probenecid):最大初始剂量0.25 g,每日2次,渐增至0.5 g, 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每日2 g。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对磺胺过敏者禁用。由于本药可竞争性抑制有机弱酸(如青霉素等)的分泌,两者合用时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2)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50 mg,每日2次,渐增至100 mg,每日3次,最大剂量为每日600 mg。主要副作用:可有一过性皮疹,轻度胃肠道反应,长期使用可出现骨髓抑制,偶见肾毒性反应。本药有轻度水钠潴留作用,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3)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是一新型促尿酸排泄药。50 mg,每日1次,渐增至100 mg,每日1次。主要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偶见皮疹、过敏性结膜炎及粒细胞减少等。

2.抑制尿酸生成药用于尿酸产生过多型的高尿酸血症,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也可用于继发性痛风。目前这类药物只有别嘌呤醇一种,是公认的惟一有效减少尿酸生成及减低尿酸水平的药物,应用广泛。用法:100 mg/d,渐增至100~200 mg,每日3次。300 mg以内也可每日1次,超过300 mg分次口服。最大剂量为每日800 mg。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其副反应包括药物热,肝肾功能损害,可发生急性肝细胞坏死,骨髓抑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血尿酸降低多少可减少关节炎发作和治疗痛风石?Yamanka 等发现,在降尿酸治疗的最初6个月,至少每月尿酸水平下降0.1~0.6 mg/dl才能防止痛风发作。另外,血尿酸水平维持在6 mg/dl以下可防止痛风急性发作,如血尿酸水平维持在5 mg/dl以下则可促进痛风石吸收。

(四)预防治疗

指在降血尿酸治疗同时给予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治疗。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治疗急性关节炎的作用,而且还会因不正确的使用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或关节炎迁移,诱发急性痛风,因而国外有学者主张,对于反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可阻止痛风发作,减轻其严重程度。但常规用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多,近年来建议同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半年到1年以预防急性发作。然而因为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患者,其痛风发作的实际危险性最大为24%,故对于预防性治疗尚有争议。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作为独立的代谢性疾病正在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痛风性关节炎国际现行诊治情况,但是目前国际上很少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价处理痛风的各种决策,也没有统一的临床指南供医生参考,痛风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医生的个人喜好;同时,中国更是缺少痛风治疗的临床研究,所以只能借用国外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进行阐述。然而,无论是疾病本身具有的潜在危险性、还是目前治疗的混乱状况,对于我国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都是严重影响其健康的重要因素,及早开展相关的多途径、多层面的规范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迫在眉睫,它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在相应领域的研究空白,更可以通过调查掌握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探讨与其他疾病的相互关系,了解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医疗质量,为进一步开展治疗有效性和耐受性研究、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1 Schlesinger N, Schumacher HR, Jr. Gout. Can management be improved? Curr Opin Rheumatol ,2001, 13:240-244.

2 Kim KY, Ralph Schumacher H, Hunsche E, et al.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cute gout.

Clin Ther ,2003, 25:1593-1617.

3 Wallace SL, Robinson H, Masi AT, et al. 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

Arthritis Rheum ,1977, 20:895-900.

4 Emmerson BT. The management of gout. N Engl J Med ,1996,334:445-451.

5 Terkeltaub RA. Clinical practice. Gout. N Engl J Med ,2003,349:1647-1655.

6 Mikuls TR,Maclean CH , Olivieri J et al. Quality of Care Indicators for gout management. Arthritis Rheum,

2004,5(3):937-943.

209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痛风的患者。 一、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TCD 编码为: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 参照 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 (2)间歇期 (3)慢性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痛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脾虚湿阻证 寒湿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TCD 编码:BNV050、ICD-10 编码:M10.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 (3)类风湿因子、抗“O”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 (6)心电图 (7)胸部 X 线片、受累关节 X 线片 (8)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抗体、24小时尿尿酸、HLA-B27等。 (八)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 2. 电针疗法。 3. 艾灸疗法。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疗、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患者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药袋的方剂为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牛膝、杜仲、乳香、没药、当归、川芍12味药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中药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治疗,方剂为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伸筋草、秦艽、四叶参、丁香各30g,桂枝、木瓜、黄芪、石斛、姜半夏、丹参、姜黄各15g。

关节疼痛--阴虚化热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疼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们之灼热,僵直不利,活动受限,或身热而赤,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或洪实有力。治则:育阴清热活络。组方:细生地15g,嫩桑枝30g,京知母12g,忍冬藤20g,伸筋草15g,地骨皮12g,川牛膝10g,土茯苓10g,生杜仲15g,盐黄柏15g,毛苍术15g,黑玄参10g,晚蚕砂10g,夜交藤15g。关节疼痛--痰队络脉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重着酸困,屈伸不利,局部肿胀,晨僵无力,肢体渐萎,舌淡,脉细涩。治则:姆痹涤痰祛癖。组方:威灵仙15g,清半夏12g,白芥子10g,嫩桑枝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细辛10g,苏木15g,红花15g,川牛膝15g,海风藤10g,制乳没各10g。 关节疼痛--气滞血疡证 临床表现:阴雨天疼痛加剧,少气乏力,倦怠,面色无华,关节疼痛,如针锥刺人,痛有定处,伸屈不利,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无力,舌黯或有痕斑,少苔,脉细弱或细涩。治则:益气活血化滞。组方:全当归20g,赤白芍15g,炒桃仁20g,牡丹皮20g,生姜15g,川军15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乳香15g,没药15g,乌药10g,秦艽20g,汉防己10g,雷公藤20g,狗脊10g。 关节疼痛--寒湿内停证 临床表现:受累关节肿痛,僵硬或畸形,活动受限,挛缩拘急,剧痛难忍,夜间尤甚,皮温降低,口渴喜热饮,喜暖畏寒,遇冷则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紧。治则:宜痹化湿通络。组方:当归20g,黄茋20g,独活25g,川羌活15g,伸筋草10g,透骨草15g,秦艽15g,

原发性痛风诊疗指南

第20章原发性痛风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1)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

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

178 ?诊治指南? 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E 主生旦狸瘟学惫查!螋生3盟箜8鲞簦!缒gb也』旦虹!幽丛:丛!鉴h!壁鳗,Vd且盟堕 【编者按】为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的诊疗行为,以切实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 身体健康.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各专科夯会从a)02年1月起着手编写“临床诊疗指 南”。为适用于我国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医院医师水平的需要,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务会组织了风湿病 学专家编写了22种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诊治指南。各位专家在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以严肃认真、严谨 求精的态度完成了“指南”的编写。“指南”既代表了当前国际上的诊治水平,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实 用性。历时1年余,几经易稿,终于完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陆续将“指南”以“草案”刊出,以进一步 征柴广大医师的意见。有任何建议及意见可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套唐福林联系。通信地址:北京市东 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邮编:1()()730,Email:TangⅡ@cscpumchaccn,传真: 010-65296563;. 痛风(即ut)是瞟呤代谢紊乱厦碱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vperudc咖?a)和尿酸盐结品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b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脯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南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飙为o13%~0.37%。我同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l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女性患者大多m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I急性期 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夜间或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h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1: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一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90%的 通信作者:伍沪生,1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反复该部位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的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自细胞升高,血沉(EsR增快。 】2间歇期 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l一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症状渐趋不典型。 1.3慢性期 I}j{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嗣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犬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m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14肾脏病变 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患者存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14.1脒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十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问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j】IL管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 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痛风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类型,中药治疗、西药治疗、茶疗、食疗等。各种方式,也无所谓哪种比较好,就看你需要哪些功效了,都得有所取舍。像西药,见效会比较快,但是副作用就会很大,食疗比较方便,中药的话居中,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效果也会比食疗好。在这里就介绍两种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1.清热利湿除痹方 配方:忍冬藤50g,薏苡仁、土茯苓、败酱草、车前子各30g,蚕沙、虎杖、延胡索、刘寄奴、苍术、赤芍、黄柏及玄参各15g。 药理: (1)、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 (2)、黄柏清下焦湿热; (3)、薏苡仁、忍冬藤、败酱草清热解毒; (4)、刘寄奴、赤芍、虎杖、玄参清热凉血化瘀; (5)、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 (6)、蚕沙怯风和中化湿; (7)、延胡索活血止痛。 功效: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关节滑利。 2.四妙勇安汤

配方: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 药理: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玄参清热滋阴,软坚散结; (3)、甘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为佐使,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并能调和诸药; (4)、当归能活血怯瘀,通利血脉,能行血气,散瘀滞,怯瘀生新,濡养四肢肌肉、筋骨。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清热利湿除痹方及四妙勇安汤,都是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从中药的角度配药,以调节为主,治标更在治本

痛风治疗指南

痛风治疗指南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 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⑴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晚期肾功能不全等。 ⑵尿酸性尿路结石: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并沉积形成尿路结石,在痛风患者中总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因高尿酸血症所致的关节炎。现代医学将痛风归属于新陈代谢病中,同其他因免疫反应所致的关节炎区别开来。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痛风性关节炎之病名,在元代朱丹溪的著作《格致余论·痛风论》中出现过痛风之名称。本文从中医理论对此病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利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提高。 1.2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常在夜间痛醒,轻者数天内可自行缓解,有的仅发1次,有的反复发作。两次发作间歇期可长达数月或十数年之久。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拒按,活动受限,系因湿痰流注关节所致,重者关节腔可抽出黄色积液,镜检可见结晶。缓解期红肿热痛消退,活动如常,其来急去快的特点与一般痹证不同。反复发作湿痰在关节处不能排改者则间歇期愈来愈短,甚至经久不消,导致关节骨骼破坏,永久残废。皮下痛风结石经久不消,有的愈积愈大愈多,甚至可破溃流出白色浆液是为湿痰积聚之证据。 1.3 治疗1.3.1 饮食控制:一般痹证不需严格控制饮食,本病的发作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需控制高嘌呤食物,仅能进食蛋、牛奶补充营养,急性期过后,视排出湿浊的能力进食。1.3.2 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当以清热利湿,化痰泄浊,活血通络为主。处方:三妙丸加减。药物:苍术、黄柏、川牛膝、苡仁、茯苓、泽泻、车前草、秦艽、萆薢、白芷、独活、益母草、赤芍等。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有瘀血者加丹参、川仙子芎、延胡索;痛肿剧烈者加入山慈茹10~20 g,加强消炎镇痛,因山慈茹有毒性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降低,故中病痛减即止,不能久服。如有高血压头痛眩晕者加钩藤、杜仲、川芎、白芍,心功能差者加玉竹、细辛,肾功能差者加黄芪、淫羊霍、女贞子、川芎或大黄。1.3.3 慢性期:病久,发作频繁,肿痛不消,结节较多,关节破坏,关节周围有瘀斑,长期不能活动体质较差者,以健脾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主。处方:薏苡仁汤加减。药物:薏苡仁、姜独活、苍术、萆薢、土茯苓、细辛、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川芎、红花、当归、淮牛膝、骨碎捕、淫羊霍、补骨脂等。加减:皮下结节多者加胆南星、半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其余按急性期法加减。本病用以上治法大多可获缓解。 2 结果 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3例,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 3 讨论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名,但也有类似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描述。如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记载:“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相当于中医的“痹症”、“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均称痹证。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不和而成。《素问·痹论》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三邪感受大都合并而来,但常有偏胜,故临床证候应有区别。此外常有一种热痹,多属邪郁化热所致。现代医学的风湿热、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均属痹证范畴。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内生。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本病多由过食高粱厚味、嗜酒而生湿,湿痰流注关节,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过食肥甘醇酒而使脾失健运,则水湿内聚为患。本组病例发作前均有过食高梁厚味及饮酒史。此二者均可在体内生成水湿痰饮,痰湿随气血流窜,流注关节则关节肿胀发炎,流注皮下组织软骨、筋膜、韧带则形成结节即为痛风结石。湿痰聚久化热,故关节红肿热痛。湿性重浊故发病之初多在足部及下肢,病久才波及上肢,一般不侵犯脊柱。

痛风诊疗规范(2020完整版)

痛风诊疗规范(2020完整版)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报告,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女为15:1,平均年龄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 (一)病程 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

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1.急性发作期: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 2.发作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偶有炎症区皮肤色素沉着。二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无定论,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的间隙期缩短,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是长期血尿酸显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结果,两者经常同时存在。皮下痛风石常见的发生部位为

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的区别-原发性癌症和继发性癌症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的区别 导语: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的区别,众所周知,三国时的曹操身患偏头风,经常用冷水洗头,以求减轻痛楚,一代名医华佗被杀,与痛风也离不开关系 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的区别,众所周知,三国时的曹操身患偏头风,经常用冷水洗头,以求减轻痛楚,一代名医华佗被杀,与痛风也离不开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痛风,为什么痛风疼起来会让人丧失理智,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继发性痛风的相关知识吧!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通常所称的痛风都是指原发性痛风。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原发性痛风绝大多数病因不清楚,有遗传倾向,属先天性代谢酶缺陷疾病。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已成为常见病。 继发性痛风大约占痛风病的5%~10%。其病因明确,常见于以下疾病。1、核酸分解代谢增加或肾脏排泄尿酸盐获得性缺陷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2、尿酸排泄减少的疾病,如糖原累积病Ⅰ型等。3、烧伤、挫伤、过度运动等引发的组织破坏。4、使用呋塞米、乙胺丁醇、水杨酸类及烟酸等药物。5、饮食中蛋白含量过多。 6、酗酒、铅中毒、铍中毒及有机酸增多,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中毒等也可出现继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的区别,痛风之后,会总觉得关节疼,不是很舒服,甚至有可能指关节变红,感觉自己的身体很热,或是心跳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通过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内服、外敷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7.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疗效,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药;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人数的不断提高,这一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疾病[1]。笔者从2007年9月~2013年9月运用中医辨证内、外用药的方法治疗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采取西药治疗的对照组63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治疗组的疗效大大优于对照组,使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组病例42例为2007年9月~2013年9月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为29~73岁,平均为49.8岁,病程为5d~18年。诊断标准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痛风性关节炎所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3类:①风湿郁热患者11例。主要证见:关节红肿与热痛,局部皮肤出现发亮现象,触压后有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往往受限。舌质大多为红色,舌苔呈黄腻色或者白腻色,脉细滑或者细弦:②痰瘀痹阻患者21例。主要证见:关节的疼痛反复多次发作,关节明显肿大,重者出现强直畸形,指、趾或者皮下触及到结节,或者出现液化溃流浊脂,舌淡胖或者有瘀斑、苔腻。脉弦细或者细涩;③久痹正虚患者10例。主要证见:久病不愈和反复发作,大多伴有关节功能的受限或者变形,舌质多淡,且苔白,脉细缓。对照组病例6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为28~67岁,平均48.6岁,病程为3d~22年。中医辨证分为3类:①是风湿郁热患者20例;②痰瘀痹阻患者25例;③久痹正虚患者18例。 1.2方法治疗组运用口服祛风散与外敷祛风膏的方法进行治疗。祛风散主要是生黄芪、黄精、虎杖以及苍术等10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可以研成末和制成散剂,分3次/d加以服用,每4w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多注意休息,忌食用动物内脏、海产品以及骨髓等高嘌呤食物,严禁擅自饮酒。祛风膏主要是由黄柏、土茯苓、丹皮以及赤芍等20多种中药制成的,通过研成细末,再用醋调制成为膏剂,外敷于患处。1次/d,每2w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忌用凉水。对照组主要是用西药秋水仙碱口服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是每次使用秋水仙碱l mg,服用1次/2h,1d的服用总量不超过8mg,一直到疼痛显著缓解为止。 2结果

2011原发性痛风诊断和诊疗指南(修订)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也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但除l%左右由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病因未明。继发性痛风发生在其他疾病(如肾脏病、血液病等)过程中,或由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章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患病率有所差异,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15%~0.67%,较以前有明显升高。 2 临床表现 95%的痛风发生于男性,起病一般在40岁以后,且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以后。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2.1 症状和体征

2.1.1 急性发作期 发作前可无先兆,典型发作者常于深夜被关节痛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h左右达到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红肿灼热、皮肤紧绷、触痛明显、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恢复正常。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50%以上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 在以后的病程中,90%患者累及该部位。足背、足跟、踝、膝等关节也可受累。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有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 2.1.2 间歇发作期 急性关节炎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患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刺痒等。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次数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间歇期缩短,甚至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逐渐增多。从下肢向上肢、从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出现指、腕、肘等关节受累,少数患者可影响到肩、髋、骶髂、胸锁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 2.1.3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未 获满意控制,体内尿酸池明显扩大,大量MSU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

(完整word版)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 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C、单关节炎发作 D、观察到关节发红 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H、可疑的痛风石 I、高尿酸血症 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痹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5、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

痛风诊断治疗指南

痛风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

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 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M10.991)和高尿酸血症。(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痛风诊断:参照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2)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疾病分型 (1)痛风分期: 参照 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2)间歇期3)慢性期 (2)高尿酸血症分型: 参照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1)尿酸排泄不良型 2)尿酸生成过多型 3)混合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或分类诊断明确 根据 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或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痛风诊治指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ICD10:M10.991)或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或高尿酸血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需特殊处理、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不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痛风临床路径

痛风临床路径

————————————————————————————————作者:————————————————————————————————日期: 2

痛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痛风的患者。 一、痛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TCD 编码为:BNV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痛风(ICD-10 编码为:M10.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分类标准。 2.疾病分期 参照 2004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颁布的《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 (1)急性期 (2)间歇期 (3)慢性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痛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脾虚湿阻证 寒湿痹阻证 痰瘀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20-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痛风。 3 / 8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痛风(TCD 编码:BNV050、ICD-10 编码:M10.99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尿酸、血沉、C 反应蛋白 (3)类风湿因子、抗“O”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 (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HIV等) (6)心电图 (7)胸部 X 线片、受累关节 X 线片 (8)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血粘稠度、ANA、ENA、AKA、APF、抗CCP抗体、24小时尿尿酸、HLA-B27等。 (八)治疗方法 1. 基础治疗。 2. 电针疗法。 3. 艾灸疗法。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脾虚湿阻证: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4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