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中)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中)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中)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50.0分; 默认单题5.0分)

1、1992年1月,邓小平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B

2、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3、根据本讲,1974年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B

4、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专门成立了社会建设委员会。(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B

5、根据本讲,各方面机构职能需要不断优化、逐步规范。(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6、根据本讲,1949年建立政治协商制度。(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7、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8、2013年的机构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问题导向。(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9、党和国家机构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解决问题。(5.0分) 得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10、1987年,中央书记处起草《党中央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5.0分) 得分: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

案:A

第2部分:单选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5.0分)

1、根据本讲,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次党政机构的改革。(5.0分) 得分:

A 4.0

B 5.0

C 6.0

D 7.0

正确答

案:D

2、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5.0分) 得分: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B《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D《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正确答

案:A

3、“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同志提出。(5.0分) 得分: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正确答

案:B

4、根据本讲,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5.0分) 得分:

A四次

B五次

C六次

D七次

正确答

案:D

5、()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分) 得分:

A 1929.0

B 1949.0

C 1954.0

D 1956.0

正确答

案:C

第3部分:多选题

(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5.0分)

1、1993年的改革形成议事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12个,为()。(5.0分) 得分:

A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B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C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D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E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正确答

案:

ABCDE

2、本次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5.0分) 得分:

A国家机构

B党的机构

C军队

D国务院

E地方政府

正确答

案:

ABCDE

3、1993年的改革形成了中央的议事性委员会,包括()。(5.0分) 得分:

A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B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C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D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E中央保健委员会

正确答

案:

ABCDE

4、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下决心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5.0分) 得分:

A改革开放

B转变职能

C理顺关系

D精兵简政

E提高效率

正确答

案:

BCDE

5、我国从1985年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同时逐步地开始建立()等一系列保险的制度。(5.0分) 得分: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生育保险

E失业保险

正确答

案:

ABCDE

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题解析

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题解析 一丶单选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总书记2014年在(D),回答电视台记者访问的时候提到改革进入深水区。 A韩国 B英国 C美国 D俄罗斯 2.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D)次党政机构的改革。 A6 B5 C4 D7 3.(D)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1956 B1949 C1929 D1954 4“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C)同志提出。 A江泽民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周恩来 5.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依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军队,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是指(C)。 A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 B改革设计的科学性 C改革的成果法定化 D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 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国2000年到2050年的目标是(A)。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实现温饱 C达到小康水平 D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7.最高人民法院属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的(A)。 A国家治理体系 B政府治理体系 C党的领导体系 D群团工作体系 8.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A)。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B《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C《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9.政府的(A)职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A环境保护 B法制建设 C民主监督 D干预市场 10.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C)年。 A2014 B2016 C2015 D2013 二丶判断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本次机构改革将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x)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加强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以此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3.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专门成立了社会建设委员会。(x) 4.2013年的机构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问题导向。(√) 5.李克强总理指出: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x) 6.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比前两步容易。(x)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需要组织法保驾护航考试答案

1.建国以后,我国共进行了()次机构改革。(3.0分) A.10 B.11 C.12 D.13 我的答案:C√答对 2.我国进行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间是()。( 3.0分) A.1951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8年 我的答案:D√答对 3.政府职能主要解决的关系不包括()。(3.0分) A.政府和市场 B.政府和社会 C.政府和国家 D.政府和个人 我的答案:C√答对 4.我国在2018年进行第十二次机构改革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强调管理自身的规律

B.新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应对社会较突出的问题 C.有些部门改了名称,实际上是职能进行了调整 D.改革朝着综合管理的角度迈进 我的答案:A√答对 5.下列选项中,属于2008年第十次机构改革的内容的是()。(3.0分) A.成立国资委,强调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而不是直接来发号施令 B.强调大部制 C.强调政资分离,即管理和出资要分离 D.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 我的答案:B√答对 6.1998年第八次机构改革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权 B.加强宏观调控,成立经贸委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 C.把11个管工业的部门都变成了经贸下设的司局,随后又逐渐变成相关的行业协会 D.裁掉47.5%的公务人员,只剩下16700人的公务员编制 我的答案:A√答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组织法的功能的是()。(3.0分) A.系统建构功能 B.架构平衡功能 C.规范控制功能

D.资源配置功能 我的答案:B√答对 8.1993年第七次机构改革的标志是()。(3.0分) A.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党政分开 B.第一次提到并确定了“三定方案” C.公务员从5万人精简到4万人 D.强调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的答案:D√答对 9.瑞士的组织法模式是()。(3.0分) A.组织法和行为法、责任法合一 B.中央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共同组成 C.将组织法上升到宪法的高度 D.组织法和行为法分离 我的答案:C√答对 10.在第四次机构改革中,中央解散了四十多个部门,只剩下()个部门。(3.0分) A.30 B.35 C.40 D.4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本含义:我们所说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我们所说的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是同一政治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了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背景: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国家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各级干部的能力素质还不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程度还不高,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制度和法律执行不力密切相关。 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明显,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不稳定因素急速增多,维稳的代价不堪重负,党和政府公信力严重流失,现存的许多体制机制阻碍了社会进步,凡此种种,都意味着我们在国家治理体制和能力方面,正面临诸多新的严峻挑战。 相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规则,是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发挥效能的基础性架构和根本保障。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正是在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背景: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诸多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叠加在一起。只有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才能有效破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难题,成功应对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考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面向未来,只有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完善我们的制度,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永葆蓬勃生机,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 第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将更好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创造经济高速成长、社会充满活力、政治安定团结的“中国奇迹”,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疫情,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经受住一次又一次国际政治、经济风浪的重大考验,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党和国家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有全国一盘棋的互助协作机制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的真理。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市、区关于依法治理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地落实,根据推进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工程,因此目前还存在着学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宣传和发展不够平衡。主要变现是发达地区比偏远地区做的更好,省市区比镇村社做的更好,根本原因是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有差别,导致小地方、偏远地方相对滞后,解决的发力点是上级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情况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经费分配,用于提高人员素质,保障硬件需求,更好的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领导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因此,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该工作是“软任务”,甚至认为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职责,与己无关,根本原因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不高,认识还没到位,解决的发力点是大力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领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基层治理工作可以和平时的党委会、职工大会、村社代表大会等会议结合,在会议上学习贯彻相关的文件会议精神,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基层干部可在街头集中宣传、大走访等活动中,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干部重视,群众参与的格局。 三、村(社区)党组织是村(社区)的政治领导核心,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工作的总负责人,全面主持党支部的工作,抓好党支部的,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村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村(居)委会依照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全面负责办理有关村民利益的各种事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村(居)民享有在村民自治中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利、在村级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自治权、享有对村级事务监督权以及法律法律规赋予的其他权力;村民有自觉接受、科技政策、、教育的义务、村民有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义务、 、村民有服从村委会及建设规划、计划生育、治安管理等综合管理的义务、村民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其它义务。

[热点专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话题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背景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什么?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为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如何推进?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好经验。 第五,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 例1: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公报多次提到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概念。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言辞微变之下涌动的,是一场国家、社会、公民从着眼于对立对抗到侧重于交互联动再到致力于合作共赢善治的思想革命;是一次政府、市场、社会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再到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是一个改革、发展、稳定从避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严格限缩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再到追求和谐互惠的正和博弈的伟大尝试。 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路点拨】 中国共产党: ①地位、性质、宗旨 ②领导和执政方式 ③执政理念和执政思想 ④我国的政党制度

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库(完整版)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库(完整版) A改革开放 B转变职能 C理顺关系 D精兵简政 E提高效率 正确答案:B, C, D, E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生育保险 E失业保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正确答案:正确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公共服务 D社会管理 E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A, B, C, D, E 正确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错误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B《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C《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正确 A抓统筹 B抓落实 C抓方案 D抓调研 正确答案:A, B, C, D

A1929 B1949 C1954 D1956 正确答案:C A实现温饱 B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达到小康水平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答案:D A2030 B2040 C2050 D2060 正确答案:C

A全面性 B特殊性 C普遍性 D一致性 正确答案:A A党的领导体系 B国家治理体系 C政府治理体系 D群团工作体系 正确答案:B A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分散交叉B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清、推诿扯皮C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设机构

D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和落实党政职责分工,确保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其他机构协同联动,高效运行 正确答案:A, B, C, D A改革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 B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 C改革设计的科学性 D改革的成果法定化 E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正确答案:A, B, C, D, E 正确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办法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办法 改革方向决定改革的性质和成败,机构改革尤其不能偏离正确政治方向。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之多,职能调整之大,影响面之广,触及的利益关系之复杂,都是空前的。但在这些大幅调整优化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不仅仅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的整个改革都贯穿了这一主线。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的全面领导既是重要原则,又是内在要求,也是重要任务,成为统领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正是新时代机构改革的鲜明政治方向。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治国理政的本根。这是从历史和实践得出的结论。从世界看,国际上的“乱”和中国的“治”形成鲜明对比,为何“风景这边独好”?从政党看,敢于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世界上还有多少?从现实看,从书写中国“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到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再到过去5年多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中国奇迹何以震撼世界?无论视野如何转换比较,统摄其间的关键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如果不能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其结果必然就是:在一些人那里,嘴上喊加强党的领导,背地里不要党的领导;在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虚化、弱化现象较为突出;在一些工作中,党的组织不是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而是被边缘化,甚至成为摆设。经验证明,一些地方改革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领域工作推不开、局面打不开、矛盾问题成堆、群众反映强烈,归根到底都与党的领导空悬、党的力量削弱有关。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明确“党领导一切”,统一领导根据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有力战胜了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有力克服了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今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从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到各项工作的具体推进,都坚持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无论是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是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都始终贯穿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主题,为的就是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政军群机构职能关系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原标题: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总目标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明确和理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这种纵向治理体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思路,无法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根据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发达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国情相

结合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治理结构体系:“党、政、企、社、民、媒” 六位一体。治理结构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 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大问题。首先,要有多元化、负责任的治理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国有、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本土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科技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六大主体,缺一不可。其次,要有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关系。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两大核心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政府重点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 治理功能体系:动员、组织、监管、服务、配置五大功能。功能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主要

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发布时间:2014-01-0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总目标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明确和理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这种纵向治理体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思路,无法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根据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发达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治理结构体系:“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治理结构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大问题。首先,要有多元化、负责任的治理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国有、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本土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科技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六大主体,缺一不可。其次,要有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关系。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两大核心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政府重点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 治理功能体系:动员、组织、监管、服务、配置五大功能。功能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主要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这一体系主要发挥五大方面的作用:第一,社会动员功能。良好完备的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动员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中,取得最大的社会共

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考试试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考试试题 1、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年。 A2014 B2013 C2015 D2016 评卷结果:?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 满分:5分 2、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年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2060 B2030 C2040 D2050 评卷结果:?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 满分:5分 3、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 A《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B《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C《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和下一阶段打算》 评卷结果:?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 满分:5分 4、政府的()职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A法制建设

B干预市场 C民主监督 D环境保护 评卷结果:?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 满分:5分 5、“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同志提出。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周恩来 评卷结果:?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 满分:5分 6、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次党政机构的改革。 A6 B7 C5 D4 评卷结果:?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本题共5分,您的得分5分 满分:5分 7、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依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军队,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是指()。 A改革的成果法定化 B改革设计的科学性 C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 D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标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 记者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那么新时期我国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目标是什么? 高小平转型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包含了治理的要求,而且要使“五位一体”的全面格局和自成体系的各个方面有机统一,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整体。治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作风体系。《决定》中提出的解放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属于思想体系建设。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有关机构改革的举措,就属于组织体系建设的内容。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属于制度体系建设。同时,改进党和政府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属于作风体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建设,重点是要围绕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社会动力来进行各个领域的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布局合理,公共权力结构优化,民主发展,法治健全。要把服务型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重点,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目标。 记者您觉得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或者说,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方法或战略路径是什么?

高小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毫无疑问是改革,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拿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刀”。由于我们现在的改革属于“刺激—反应”式改革,就是揭露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也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改革的“碎片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的60个领域的改革,就是全面改革。二是如何进行“自我革命”,改革的内生动力来自哪里。解决政府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法制和制度来“硬约束”。《决定》提到的“法治中国”就是为了给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决定》提出“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我觉得有必要将改革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把是不是改革创新作为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纳入进去,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自觉行动起来,同时还要建立不改革、在改革问题上“不作为”的问责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改革才会更有来头、更有劲头,才能让更多的人尝到改革的甜头。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解放思想。要从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入手,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吸引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从而广泛凝聚共识,增强改革的信心,形成改革合力。(记者周晓菲) 【1】【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UFE 学号:2015100580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 姓名:杨策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加快推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必须为止共同奋斗的事业。关键词: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概述 就我国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目标取向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因此,其标准必须既体现现代社会对国家治理的一般要求,又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要求相适应,其构成要素必须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的重要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基本实现,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达到。 二、治理一词的历史由来 西方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一些学者认为,有关作为治理理论中的“治理”的探索,始于1983 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西方治理理论中的“治理”,该报告提出并讨论了如何应对行政管理变化与公共部门的责任; 而“治理”一词的使用,则最早见于1989 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当时使用的是“治理危机”(governance crisis)。此后,治理被广泛运用于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并且演化出了不同的定义。 但是治理并不是西方国家所独有的,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之中,也蕴含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思想。《荀子·君道》:“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汉书·赵广汉传》: “壹切治理,威名远闻。”《孔子家语·贤君》: “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风异》: “帝王克勤天戒,凡有垂象,皆关治理。虽然这里的治理指的是封建社会的帝王治理国家,但是这种思想,也可以提炼出对当今中国社会有益的积极因素。

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 大基本内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国家治理体系应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发布时间:2014-01-0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总目标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明确和理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这种纵向治理体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思路,无法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根据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发达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 治理结构体系:“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治理结构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大问题。首先,要有多元化、负责任的治理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国有、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本土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科技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六大主体,缺一不可。其次,要有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关系。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两大核心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政府重点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思考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作者:俞可平发布时间:13-12-09 12:51:56 6 国家治理体系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最重要的次级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对我国在现代化进程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碎片化、短期行为、政出多门,以及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是我国现行治理体制和公共政策的致命弱点,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制度具有根本性,制度可以改造人的素质,可以制约治理者的滥权和失职,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于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是全新的政治理念。它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从实践上说,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势必要求在国家的行政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预算制度、监督制度等重要领域进行突破性的改革。 “治理”是上个世纪末兴起的新政治概念,它不同于“统治”的概念;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治理体制和治理行为主要体现国家的工具理性,无论在哪一种 社会政治体制下,无论谁上台执政,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国家有良好的治理。“少一些统治, 多一些治理” ,是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从政治学理论看,统治与治理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区别。其一,权威主体不同,统治的主体是单一的,就是政府或其他国家公共权力;治理的主体则是多元的,除了政府外,还包括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其二,权威的性质不同,统治是强制性的;治理可以是强制的,但更多是协商的;其三,权威的来源不同,统治的来源就是强制性的国家法律;治理的来源除了法律外,还包括各种 非国家强制的契约;其四,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统治的权力运行是自上而下的,治理的权力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但更多是平行的;其五,两者作用所及的范围不同。统治所及的范围 以政府权力所及领域为边界,而治理所及的范围则以公共领域为边界,后者比前者要宽广得多。 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它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最重要的次级体系。更进一步说,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制度体系,分别包括国家的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 ■衡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至少有五个标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本身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衡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至少有五个标准。其一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 其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所有公共政策

2020继续教育公需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0分

2020继续教育公需课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100分 一丶单选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 共50分) 1、本次机构改革范围的突出特点就是(A)。 A全面性B特殊性C普遍性D一致性 2、1982年6月28日,中央印发(A)。 A《中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与下一阶段打算》 B《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改革第一阶段总结与下一阶段打算》 C《国家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与下一阶段打算》|C、《党政军机关改革第一阶段总结与下一阶段打算》 3、本次机构改革之前,大致有(D)次党政机构的改革。 A 6 B 5 C 4 D 7 4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包括依法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军队,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就是指(C)。 A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B改革范围的全面性就是突出特点 C改革的成果法定化D改革设计的科学性 5“精简机构就是一场革命”就是(A)同志提出。 A邓小平B江泽民C毛泽东D周恩来 6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A)年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A 2050 B 2030 C 2060 D 2040 7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国2000年到2050年的目标就是(A)。 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实现温饱D达到小康水平 8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D)年。 A 2013 B 2016 C 2014 D 2015 9政府的(D)职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是与党中央,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就是有一定的距离。 A干预市场B法制建设C民主监督D环境保护 10最高人民法院属于党与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的(B)。 A群团工作体系B国家治理体系C政府治理体系D党的领导体系 二丶判断题 ( 本大题共10小题, 共50分) 1设立移民管理局的目的就就是进一步推动开放,吸引吸收国际人才,实现我们大国崛起与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正确 2本次机构改革将回避权力与利益调整。错误 3党与国家机构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改革与解决问题。正确 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就是要加强党与国家机构的改革,深化党与国家机构的改革,以此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与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正确

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4-01-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这一总目标中,大家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熟悉,而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够了解。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 一般说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就我国而言,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这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制度体系管理国家和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治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方面的能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础,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治理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治理能力彰显治理体系的功能,治理能力强大是治理体系完备的表现,只有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实践证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自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相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完成,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就必须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制度层面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强调物质文明层面、精神文明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其实,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物质文明层面、精神文明

2015高考政治热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背景材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什么?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为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如何推进?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 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好经验。 第五,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 例1: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公报多次提到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概念。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言辞微变之下涌动的,是一场国家、社会、公民从着眼于对立对抗到侧重于交互联动再到致力于合作共赢善治的思想革命;是一次政府、市场、社会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再到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是一个改革、发展、稳定从避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严格限缩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再到追求和谐互惠的正和博弈的伟大尝试。 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思路点拨】 中国共产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