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考

2015年07月21日09:44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2015年第20151期作者:刘汉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3 作者简介:刘汉峰,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京市委党校教师

内容提要: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是对从严治党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创新,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从推进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出发,对从严治党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执政党治理所具有的内在客观性和原则性,进而归纳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特点和规律,并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正是党在90多年的建设实践中一直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才保证了党的有序运转,取得了党的建设的巨大成就。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是对党的治理理论的新的认识和升华,是当前党的建设中一项重大而迫切的政治任务:

一、从严治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政策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十分强调组织纪律,党章中对此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以思想建党为基本原则的治党方略,把党建设成在经历曲折探索的道路上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夺取胜利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邓小平多次提及党的管理,明确提出了党要管党的思想,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建设,一手抓制度建设。邓小平注意强调理想信念的作用,在1986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①;同时,他也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②。邓小平党建思想指明了党要管党的方针和路径,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以实践的形式不断深入推进。随着党的治理需求日益加强,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要求,使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以方针政策的形式系统地、突出地体现在党的日常工作中。从十五大到十八大,党中央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从严治党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江泽民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党的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党内已经确立的制

度要执行,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和机制。”③这一时期,在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政策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从严治党进入大规模制度化建设阶段。十六大以后,党不断加大自身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先后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从建立科学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出发,保证权力在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上运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初步构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机制的推行,以及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共享和腐败风险预警机制,标志着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进入了系统化、法治化阶段。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制度建设摆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突出的位置。”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从严治党。推进从严治党,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党员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⑥按照十八大部署,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党中央提出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成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效之一。同时,中央把惩治腐败作为从严治党的一个突破口,取得重大成效。中央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加大制度反腐、法治反腐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逐步建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同时兼顾到了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和执行力。2014年10月,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坚持从严治党八点要求。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期间,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全面”思想,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意蕴深邃。

从严治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政策理论体系,其历史进程揭示了这一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严治党包涵了三个独立概念主体,即治理行为主体——共产党组织,治理对象主体——共产党党员,治理政策主体——从严治理体系。这三个主体统一于从严治党这个理论政策的框架内。需要强调的是,此框架的重点在于对政策主体,即从严治理体系的理解和认识,这是分析这一框架的关键。这里面涉及对从严治党中的“严”的解析、阐释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政策实施层面,“严”既有其普遍规定性特征,又有不同时期的客观历史发展所赋予的阶段规定性特征。这两种特征的结合,构成了“严”的政策理论基本内涵。“严”在具体实践中表现为三个基本领域:第一个领域包括了党的法规、纪律、制度、党章,甚至社会制度对党员的约束管理,也就是说从严治党体现出的严的标准、严的举措、严的纪律。这

是法与度对党员个人的外在约束和要求。第二个领域表现在党的纪律建设中,党员只有把纪律内化为自身的责任,这种责任约束才能转变为认识升华后的自我约束,达到共产党员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这样的境界。这里指的是思想意识上的自觉,是党员个人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第三个领域的严不是具体的措施和个体感受,而是一种整体精神,也就是严肃的精神,这种精神包括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具有恒定创造力和推动力的内在理性元素。因而,它是高层次的自觉,是从严治党的价值目标与追求之所在。这三种“严”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体现出的具有共性意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从严治党表现形态的不断内化。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从严治党规律与党的宗旨、目标、任务息息相关,是党的历史发展的反映,也是党的经验的集成。从严治党,就要从规律研究入手,总结、归纳,甚至抽象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从党的建设历史进程和从严治党的实践效果来看,从严治党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严治党是包括无产阶级政党在内的现代政党治理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在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由阶级先进分子组织而成的政治组织。政党的阶级性和组织性是其自身与生俱来的“基因”,其真正的战斗力存在于内在组织力和外在凝聚力之中。政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的同向一致性是现代政党所追求的根本方向。在现代社会,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即“嵌入性”挑战,也是社会关系的影响对组织力、凝聚力构成的挑战。格兰诺维特认为,一切经济行为,甚至所有行为都嵌入到关系网络中,这种关系的嵌入,也就是说各种社会因素都对经济发生着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从概念上看,“嵌入”在政党政治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因为“嵌入”的最为直接的价值在于其广泛的关联性,在现代政党政治中,这种“嵌入”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关联普遍存在,并必然导致各种形态的资源整合,对于现代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形态而言,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嵌入”对组织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行为的“嵌入”性特征不仅带给政党“嵌入”挑战,同时也带来“嵌入”机遇,也就是在这种“嵌入”关联整合过程中的组织力的提升与展现。政党的意识形态渗入与组织形态的整合都需要通过严格科学且具有社会理性价值的规范来实现。从这一点上看,从严治党要求强化组织建设的目标与现代政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是相统一的。

(二)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严于律党,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重要保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建设在于思想领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意志是党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这是其他性质政党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思想先进与队伍纯洁来自于党员的理想追求与党的长期思想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⑦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政治思想上的优势。相反,“先锋队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就不能成其为人民的先锋队,就不独不能实现它解放人民群众的任务,而且有直接被敌人消灭的危险”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证明,共产党如果不具备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面临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那样被历史淘汰的命运。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鼓吹西方价值观,自动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导致党的建设遭受巨大损害。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党员队伍急剧流失,基层组织大幅减少。据统计,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487822人减少到16516100人,减少了近300万。与此同时,苏共基层组织也出现了大幅减少的现象。《苏共中央通报》称国防企业的基层组织1989年-1990年数量减少了23%,在外贝加尔军区,46%的营连队没有了党组织。⑨组织建设的失控直接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崩溃和社会秩序的瓦解。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车之鉴,再次警醒共产党要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严肃的组织纪律性是党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的坚强团结、意志统一、行动一致。列宁在建党问题上,明确指出了党是有组织的部队,党员必须服从党的纪律,只有这样党才能成为有战斗力的、集中统一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力求打造铁一样的组织。严格的组织纪律和严格执行组织原则造就了一个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为后来党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党的二大文件《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强调了每个党员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和党保持一致的纪律,同时专门规定了“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必须遵守的具体原则。1927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规定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这是对纪律认识的深化,也为全党形成自觉的党纪观奠定了基础。在这个章程里,还设立了党的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并提出了对违反纪律行为要通过党员大会或监察委员会依法审查,使党的行动在科学的组织化系统中得以统一意志、凝聚力量。党的纪律作为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后完善健全党的建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严治党要求党具有严格有效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就是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的重要成果。民主集中制是在严格的历史检验中证明其实效性的。严格的组织原则是使党在政治生活中保持战斗力和活力的关键。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能够直接、系统地反映

党内生活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党的中央与党的地方及其各级组织的关系。处理好这四种关系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做到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共同接受党组织监督。以从严治党为出发点制定的党规党法,其基本落脚点在于不断加强和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党员自觉地维护党的利益、自觉地同非无产阶级行为作斗争、自觉地服务组织和服务群众。在党性修养的培育中,自觉树立并形成党组织的政治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从严治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党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的严整性、统一性

从严治党理论是一个结构紧凑、系统协调的严整体系,具有整体理性和整体性合力规律。这一体系规律的外部契合与内部律动是有深刻的价值基础和结构支撑的。

从严治党治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第一个要素是科学理论。政党治理的基本前提是要有科学完备的理论准备和理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构建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开拓创新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治理模式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继承。毛泽东建党理论强调思想建党,即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邓小平建党理论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统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事业需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其科学性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认识和把握,这是从严治理党的最根本的指导,即科学理论指导。体系的第二个要素是党的先进意识。党在90多年的历史中,总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化险为夷、在胜利辉煌中冷静沉着,具有先进意识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先进意识包括四个方面:历史意识、发展意识、社会主体意识、自律意识。党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党具有了成熟的历史意识,两次重要历史阶段形成的两个重要的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识、历史方位感决定了党的重大历史抉择的客观性。实践证明,党的历史意识作为促进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一直在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党的发展意识与历史意识不同,它所体现的是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的党的发展战略。这种前瞻性既包括思想认识层面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也包括战略运筹层面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等。社会主体意识,也就是群众意识。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之本,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是共产党最大的政治资源,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优势。谁拥有社会主体力量的支持,谁就能够在社会发展潮流中保持主动。反之亦然。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住了根本。自律意识就是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约束和艰苦奋斗的意识。总之,党的先进意识是自身建设与治理体系中的关联性要素,是浸透在从严治党政策理论体系中的“粘合剂”,其作用在于感知和化

合。体系的第三个要素是严格的管理制度。从严治党的载体是制度和法规,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党的基本制度,如集体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度、党的纪律监督与检查制度等;也包括党内法规,如党章、准则、条例,以及规则、规定、细则、办法。制度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是实现党员意志的基本途径。党的制度法规是实现党内权力制约与协调的工具,严格的制度不仅体现在对组织和对党员的双重约束和管理上,也体现在制度本身的客观性和执行过程的统一性、恒定性上。体系的第四个要素是严肃认真的作风。党风涉及思想作风、执政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陈云曾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风的树立不是朝夕之功,严肃正派的党风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合力形成的。党风的树立一靠传统,二靠制度,三靠模范,最终靠认真。从严治党、严肃风纪最关键、最管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共产党人一贯提倡的认真精神。认真精神一到,党风就会为之耳目一新。体系最后一个要素是生动的局面。从严治党不仅要有严整的党风党貌,还要有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是从严治党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各级各类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形成有战斗力的团结和统一。

(五)人民群众监督是从严治党重要的外在保障

从严治党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的是党对人民群众的负责精神与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的统一。邓小平曾经就党的监督问题讲过:“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⑩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为人民群众服务,党的工作最终检验者就是人民群众。党对人民负责,就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首先向群众学习,其次教育群众,最后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过程。人民群众发挥监督作用的途径是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健全的制度。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普通公民对于执政党的监督要贯穿权力授受与执行的全过程。

(六)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从严治党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反腐败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于反腐败的制度构建与实施的力度不断加大。从20世纪80年代整顿党的作风到21世纪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初步建立,体现出从严治党的力度的变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整治在以往基础上大幅推进。仅在十八大后,截至2014年11月25日,已有54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其中包括2014年被宣布查处的副国级及以上官员3人、省部级官员33人,十八大至2013年底被宣布查处的省部级官员18人。(11)改革需要过大关,治理需要过大关,从严治党同样需要过大关。每一次过关都是对党的一次历练和考验。随着对执政党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治理标准会更高、更严格。此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已经不仅仅要面对国内形势的挑战,还要面

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的挑战。从严治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这种判断既符合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这个规律对于正确把握从严治党的长期性、艰巨性、方向性极为重要。

三、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几个问题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对执政党治理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严治党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要求这一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考虑的因素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研究。

(一)从严治党规律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互动与深化问题

从严治党,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工作的要求。严格治党既是党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一项紧迫任务;既是一项严整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不断在完善创新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从严治党规律既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又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提高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是当前党的建设中的大事。特别是一些具有前瞻意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阐释,在如何科学理解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大的问题之下,还有对从严治党规律的客观归纳问题,从严治党的现代化形态和标准的问题,党的治理体系中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的有效制度机制问题,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组织与党员个人积极互动问题,等等。从严治党规律的探索是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认识的深化,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二)党员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问题

严格要求党员履行职责与严肃对待党员权利同等重要。以严肃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党员权利和责任是从严治党规律的内在要求。以往对党员的责任强调比较多,比较细,对党员权利的关注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培育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一个亟需着力的地方。现阶段,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道德修养滑坡已经成为党的事业的一大危害,必须在观念、制度多层面探索新办法。一方面需要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权利意识,促使党员干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现代社会运行方式和基础来源于权利的分配,权利细化就是创新方向。严肃地对待党员权利行使方式与特点,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治理层面,也是实现党的建设发展创新的新型增长点。

(三)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培育党的法治文化的问题

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依法依规治党在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中具有了逻辑必然性。在党的治理体系中,党规是党的行动准则和运行规则,这些规则要与国家的法律建立相应的关联和对应。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体现法律

(党规)面前人人平等、党规与法律有效衔接、党的活动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三个基本特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在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同时,也要培育党内法治文化。党要在树立法治意识,践行法治文化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党内法治文化的成效引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全面从严治党整体性合力规律的发挥需要相应的法治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才能够加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加快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论断是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思考、新思路。党中央在从严治党这个题目下强调全面推进,标志着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治理任务将以现代化、制度化、体系化、科学化的形式不断推向深入。

收稿日期:2014-12-27

注释:

①⑦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144.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

④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14.

⑤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5,117.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181.

⑨陈之骅等主编.苏联兴亡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64.

⑩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0.

(11)十八大后54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落马,今年已达去年2倍[DB/OL].人民网,2014-11-26,https://www.360docs.net/doc/f615131790.html,/ywkx/n/2014/1126/c363762-260969 12.html.

全面推进执政党现代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

史正江

2015年01月06日10:2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有一个战略思想贯穿其中,就是全面推进执政党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聚精会神、接力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道,构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部署。

(二)执政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就把实现国家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崇高使命。从提出实现工业化,到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再到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提出建设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小康之家,到实现总体小康,再到建设全面小康;从提出实现经济现代化,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质就是建设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现代化,这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刻,实践也越来越自觉和深入。事实上,政治建设和政治现代化,已经包含了党的建设和党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在政治现代化方面,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国家治理中,我们党居于执政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所当然地包含了执政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把党的自身建设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要推进执政党现代化。

(三)执政党现代化,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这就告诉我们,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组织充满生机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有坚强可靠的政治保证。否则,一个因循守旧、自甘落后的政党,一个组织涣散、软弱无力的政党,是不能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崇高使命的。

(四)执政党现代化,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他强调,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决定其生存和发展。他还多次用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教训告诫全党,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应当看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执政党认真汲取经验教训,纷纷适应本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理念、组织、制度、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现代化新浪潮。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高度重视推进自身现代化,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执政党现代化,又是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我体会,应对好“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解决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一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必须推进执政党现代化。

(六)全面推进执政党现代化,就是要在深化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同时,实现从传统政党到现代政党的转变,也就是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也是执政党现代化的总目标。

(七)全面推进执政党现代化,应该是党的理论体系和执政思维现代化、领导体系和执政方式现代化、能力体系和执政水平现代化、组织体系和党员队伍现代化、法规体系和治党思路现代化一体推进。也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也是执政党现代化的总要求。

(八)推进党的理论体系和执政思维现代化。

1、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

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也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由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组成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行动指南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分别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理论体系现代化。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体系现代化正在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

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进一步体现了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

2、党的理论体系现代化,要求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坚定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他多次将理想信念比如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

3、党的执政思维现代化,主要是执政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现代化,具有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党来说,就是要实现从革命思维到执政思维、从传统思维到现代思维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是要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能力,也就是要推进党的执政思维现代化。

关于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坚持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

关于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计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他要求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关于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特别是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超越。

关于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关于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九)推进党的领导体系和执政方式现代化。

1、政党是一种为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体系是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在内的制度安排。党的领导体系现代化,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之不断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

2、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也就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比如,他在论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

是坚强有力。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他还就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要做到“三统一”、“四善于”,即: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从这样一个侧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体系现代化。

3、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就是要深入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就是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特别是把依法执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要健全依法执政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依法处理党同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依法执政的内涵,完善了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

(十)推进党的能力体系和执政水平现代化。

1、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执政能力现代化是执政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还专题研究了这个重大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要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这就从六个方面形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完整体系。

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他在继续强调提高六大能力的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在不同场合提出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综合决策、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抓好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能力体系。

3、推进党的能力体系和执政水平现代化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他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干部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加强实践、提高本领。各级党委要重视干部培养,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强化干部实践锻炼,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要坚持党

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决整治用人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十一)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队伍现代化。

1、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组织体系,主要是指党的组织系统和功能。推进党的组织体系现代化,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党的组织系统和功能的优化。我们党是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统一体,其根基在基层,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更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党的组织体系现代化,重要任务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现代化。

2、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形态,包括经济领域基层党组织,如企业党组织;政治领域基层党组织,如机关、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文化领域基层党组织,如科教文卫单位党组织;社会领域基层党组织,如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党组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现代化,总的说就是要做到全覆盖、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要做到全覆盖,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起来;要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形态,如网络组织、虚拟组织等,这些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这些领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3、国家现代化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党的现代化取决于党员现代化。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推进党员队伍现代化,任务极其繁重。总的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服务,确保进口严、出口畅,管得好、

作用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十二)推进党的法规体系和治党思路现代化。

1、思路决定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按照树立科学理念、积极改革创新、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实际成效的思路,切实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这是全党的政治责任,首先是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责任。我理解,这“四句话思路”,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路,也是推进执政党自身现代化的思路。

从这个思路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我理解,这“八条要求”,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也是推进执政党自身现代化的任务。

从思路到要求,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体现了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自觉,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是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自身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这就深刻揭示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途径。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如此,党的建设如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的古训,说明严字当头的重要性。他还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严明党的纪律三个方面为我们具体诠释了什么是从严治党、严字当头。

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要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党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

关于从严管理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我们现在对干部的要求,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

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方面,要根据形势变化,完善干部管理规定,既重激励又重约束,把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真正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特别是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关于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党的纪律规定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切实履行执纪职责,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要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4、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落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各级党委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十三)实践无终结,认识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

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要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结合起来,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我想,管党治党必须如此,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如此,推进执政党现代化也必须如此。

(十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全党同志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这是对我们在党之人的基本要求。所有在党之人都要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现代化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