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Ξ

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 阿不都拉?阿巴斯

(新疆大学资源环境信息科学系,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大学生物系,乌鲁木齐 830046)

提 要 根据1985年以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衣生长发育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地衣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地衣植被进行了生态分类。

关键词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 生态地埋分布 地衣基物

中图分类号 Q949.340.8 文献标识码 A

1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西部为哈巴河县,西北部与哈萨克斯但、北部与俄罗斯、东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连。地理位置是:48°35′~49°11′N,86°54~87°54E。面积约250000ha。气候属寒冷湿润气候,冬季漫长而冷。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长达5~7个月,土壤冻结深厚,可达2~3m,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20C°,夏季温凉而短暂,7月份平均气温在12~18C°,生长期100~20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065mm。本区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完整的垂直带谱,形成了独特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物种构成,不仅与国内其它各山的景观不同,也明显区别于新疆境内的姊妹—天山与昆仑山,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

2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长发育的地理背景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大地构造隶属阿尔泰地槽褶皱带(geosyncline fo1ded zone)的乌列盖地向斜褶皱带(syncline fo1ded zone),富蕴地背斜褶皱带(anricline fo1ded zone),是华力西早期褶皱(variscian fold)的巨大复背斜构造,主要由变质的下古生界组成,并有大量的华力西期花岗岩侵入,基础均为酸性岩类,以千枚岩最多,次为凝灰岩和花岗岩。还有少部分燕山期花岗岩(Yanshan mo2 ment granite landform)。由于长期复杂的构造运动及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冰川作用)在本区比较强烈造成地貌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土地类型从冰川至低海拔草甸,因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和坡向的不同而异,生长着不同植被群落,并造成了地衣(Lichens)植物区系成分的复杂性和类型分布上的垂直地带性特点。

山间冰川刨蚀形成的典型”U”形谷中,由于强烈切割的山地地形、丰沛的降雨、密布的湖泊、发达而活跃的水系、寒冷的寒温带气候条件,造成多种多样的生境,是地衣植物发达的主要原因,并造成了本区地衣植物的独特性。加之较高的纬度,在海拔更高的石质山坡上地衣植物独特形成地衣高山冻原带等等,具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3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背景强烈地控制了该地区地形与气候条件,并且为该地区地衣植被与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奠定了基础。

地形对于土壤和物种发展,常常是通过气候的变化来施加影响的。巨大高差的地势条件,在本区造成了气候类型随高度的垂直变化,从而使土壤和

第23卷 第1期2000年1月

干旱区地理

ARID LAND GEO GRAPH Y

Vol.23 No.1

Jan. 2000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560001)中、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3910121189)。

收稿日期:99-03-17;修回日期:99-11-26

植物的垂直梯度性差异非常明显。自下而上形成了下例地衣植被带谱:

3.1 森林草原带(Forest steppe zone)

分布于海拔1300~2300m之间的森林带,生长着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大,主要森林种类有新疆落叶松(L ari x sibi rica)、新疆云杉(Picea obvata)和新疆五针松(Pi nus sibi rica),其中落叶松成分最高,它常与其它森林植物成混交林(mi xed f orest);新疆冷杉(A bies sibiti2 ca)分面面积不大;新疆云杉在河岸普遍分布。林下常见的灌木有忍冬(L onicera tatarica)、枸子(Cotoneaster melanocarpus)等;草本植物有鹿蹄草(Py rola rot undif olia)、唐松草(Thalict runl f a1cat um)、苔草(Carex spp)、早熟禾(Poa annua)等等。地面上常见有较厚的苔鲜,其中生长着藓丛生地衣有Cladonia am urocrac,C.coccif era,C. cornuata,Nephrom a parile,Physcia caesia等;树枝上有B ryoria f urel1ata,Hypogy m nia austerodes ,Parmelia f ertilis,P.sulcata Usnea cerati na,U. hi rta,U.subf lori dana等,还有一些,如Everi na divaricata,Hypogy m nia physodes,f.platyphlla, Parmeliopsis ambigua,Xanthoria candelaria,X.

f allax等树皮生地衣。地下水位较高的河边地带林下水湿带,还有泥炭化作用,在此地带密生着藓丛生地衣,如:Cladonia chli rophaea,C.f i mbria2 ta,Peltigera cani na和各种树枝生地衣。

在本带林间空地的羊背石上,还有生长着喜阴叶状地衣(朝北坡面)和喜阳叶状地衣(朝南坡面) Parmelia,cladonia等属。总的来说在本带松罗属(Usnea)占绝对优势。

3.2 亚高山草甸带(Subalpine meadow zone)

分布于海拔2300~2600m之间,草甸牧草植物发达。为本区的主要夏牧场和主要的大草场。热量较高,由于较多的降水量,以及较强的凝结水蒸汽的能力,水分条件较好,草本植物覆盖度高于90%,主要有高山梯牧草(Phleum al pi num),高山早熟禾(Poa al ni na),苔草(Carex caespitosa),千叶草(A chellia lededouri),高山寥(Poligonum a1pi num),珠芽寥(P.vivi parum),老鹤草(Gera2 ni um af f i ne),地榆(S anguisorba al pi na)等;草地生地衣种类有:Coelocaulon aculeat um,地面生地衣有:Cladi na stellaris,Cladonia f urcata,Cet raria islandica ssp,orientalis等。主要是以壳状地衣(Crustose lichens)占优势,鳞片状地衣(S quam ulose lichens)也有一定的比例。

3.3 高山冰沼草甸带(Alpine tundra zone)

分布于海拔2600~3100m之间,凤大、温度低、地面为粗砾碎石的雨水和雪融水侵蚀的粗糙地面。由于永久冻土层的存在,只有藓类植物发育良好而成密集丛生和垫状群落,高山灌木有灰蓝柳(S ali x glauca),蔓柳(S.t urcz ani now ii),小薛叶柳(S.berberif olia),北极柳(S.arctica)等柳属的耐寒种类和仙女木(D ryas oxyodonta),较低处有兔耳草(L agotis i ntegrif olia),红景天(Rhodiola rosea),马先蒿(Pedicularis altaica),报春花(Pri m2 ula pari nusa),虎耳草(S axif raga terekensis)等草本植物;主要苔鲜类镰刀鲜(D rcpanocladus)真藓(B ryum)属和沼泽水灰藓(Hygrohyphum l uri dum)等生长密集,成明显的群落,它们常和Cet raria islandica ssp.,O rientals,Cladonia hu2 m ilis,S terocalon pashale,Tham nolia paschal,U m2 bilicaria dcussata等地衣混生。

3.4 地衣高山冻原带(Lichens alpine tundra zone)

成片分布在年青的山峰和弱度风化的岩石峭壁,海拔3100m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区。现代冰川地貌(modern glacial landform)发育,年平均气温< -13.8℃,虽然降水量多(680mm),但全是固体降水,严酷的环境条件,使得该带很少有动植物生存。由于现代冰川作用强烈,呈现出特殊的石海景观,其上面布满地衣,主要有:L asallia,A carospora, Aspicilia,Ri nodi na,S i phula,Xanthoria,Rhizo2 carpon等属的多种石生壳状地衣,在本带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美丽图案。

4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的生态分类

地衣具备数种能使它们群集于岩石表面的重要生态适应性。它们中的某些种不仅在缺乏土壤的条件下能够定居,而且它们能忍受漫长时间的干燥,所以地衣占据广阔的生境范围,从潮湿带沿岸至高山顶部,从炎热的沙漠到两极、从树叶到树干,有些种发生在遍及几个大陆极广泛范围的的生境

37

 1期 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等: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中,但大多数倾向于局限在特定的小生境中,并有特点的分布〔4~10〕。

地衣的生态因子可以分为基物因子和气候因子等两类。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气候主要受寒冷湿润气候的控制之下,所以按基物的性质将喀纳斯地区的地衣可分为石面生地衣,地面生地衣、土生地衣、树枝及树皮生地衣、草地生地衣、倒朽木生地衣、藓丛生地衣和藓上层地衣、蓄骨生地衣、石浮土生地衣等10个基物生态类型。

①石面生地衣种:腊肠梅衣(A llan2 toparmelia),蜂窝肺衣(L obaria scrobiculata),唇裂袋衣(Hypogy m nia physodes&.f labrosa),茸褐梅(Melanelia glabra),兰灰蜈蚣衣(Physcia caesia),红脐鳞衣(Rhizoplica chrysoleuca),网脊石耳(U m2 belicaria decusata),淡肤根石耳(U.vi rgi nis),丽石黄衣(Xanf horia clegans)等。②地面生地衣种:东方岛衣(Cet raria is1andica ssp.orientalis),雪岛衣(C.nivalis),东方鹿蕊(Cladi na grissea),软鹿蕊(C.m itis),雀鹿蕊(C.stellaris),黑穗石蕊(Cl do2 nia am urocraea),分枝石蕊(C.f urcata),鳞叶石蕊(Phyllothora),绿皮地卷(Peltigera aphthosa),犬地卷(P.cani na),白腹地卷(P.leucophlebia),东方珊瑚枝(S tereocaulon Paschale),淡肤根石耳(U m2 bilicaria vi rgi nis)等。③土生地衣种:长石蕊(Cladonia ecmocy m a),矮石蕊(C.hum ilis),雪地茶(Tham nolia subulif ormis)等。④树枝及树皮生地衣:叉小孢发(B ryoria f urcellata),松石蕊(Cladonia coniocraea),柔扁枝衣(Everi na divari2 cata),裸扁枝衣(E.esorediosa),硬袋衣(Hypp2 gy m nia austerods),唇裂袋衣(H.physiodes f. labrasa),宽叶袋衣(H.p.f.platyphylla),猫耳衣(L aptegi um sat uri num),亚广开梅衣(Parmelia f ertilis),槽梅衣(P.sulcata),小毛梅衣(Parme2 hopsis ambigua),宽叶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or2 bicularis),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 polia),兰灰蜈蚣衣(Ph.caesia),疑蜈蚣衣(Ph.dubia),亚花松萝(Usnea subf lori dana),角松萝(U.cerati na),硬毛松萝(U.hi rta),细片石黄衣(Xanthoria candelari2 a),拟石黄衣(X.f allax)等。⑤草地生地衣种:拟小杯石蕊(Cladonia subconistea),皮刺角衣(Coelo2 caulon aculeat um)等。⑥倒朽木生地衣种:污白雪花衣(A naptychia ulothricoi des),枪石蕊(Cladonia coniocraea),粉石蕊(C.f i m briata),矮石蕊(C.hu2 m ilis),瘦柄红石蕊(C.m acilenta)硫石蕊(C.sul2 phuri na),尖头石蕊(C.subulata),宽叶袋衣(Hyp2 ogy m nia physodes f.platyphlla),蜂窝肺衣(L abo2 ria scrobiculata),微糙褐梅(Melanelia ex asperat u2 la),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 polia),对开蜈蚣衣(Physcia di m i diata),亚花松萝(Usnea subf lori2 dana)等。⑦藓丛生地衣种:叉癣茎衣(B ryocaulon divergens),黑穗石蕊(Cladonia am urocraea),红石蕊(C.coccif era coril uilta),角石蕊(C.cornuata),兰灰蜈蚣衣(Physcia caesia),硫石蕊(C.sul phuri2 na),镶边肾盘衣(Nephrona parile),开对蜈蚣衣(Physcia di nli diata),刺柏岛衣(V ul pici da j uni pe2 ri na)等。⑧藓土层地衣种:污白雪花衣(A napy2 chia ulof hricoi des),粉石蕊(Cladonia f i m briata)等。

5 结 语

(1)由喀纳斯地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和气候特征控制地衣基物的酸性。如:湖面高度区淋溶黑钙土p H值5.8,而高山草甸土为5。(2)由于喀纳斯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增加和水热条件越差的特征,使本区海拔较低带地面生地衣和倒朽木生地衣发育,而现代冰川原始成土带石生壳状地衣占优势。(3)本区地处中亚荒漠地带,居于戈壁之间,无现代化工业污染,只有在湖口处住有牧民不足千人,因此,自然环境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这对敏感性高的地衣的茂密生长创造条件。

(4)喀纳斯地区海拔1700~2000m,2400~2600m和3000m高程分别广泛分布着剥夷面(penep1ain),使各剥夷面上适应各高程的枝状地衣发育良好。(5)保护区内的山地东南坡与西北坡分布的同带性地衣分布高程有差异,东南偏高。到海拔2600m的高程上,东南坡与西北坡地衣种类基本相似,成一类带。(6)地衣植物属中Cladonia属的种共14种,占全区地衣总数的23%,而且该比例比新疆本属种(占8.6%)的比例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剥夷面分布广,为地面生、藓丛生地衣的强烈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基物条件。(7)由于强烈切割的山地地形,丰沛的降雨,密布的湖泊,

47

干 旱 区 地 理 23卷

活跃的水系和寒冷的寒温带气候条件,是形成新疆唯一的泰加林系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对树枝生和树皮生地衣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共18种占总数的29.5%。(8)本区由于人为作用少,森林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森林腐木枝多,凋落物成层,贮水充足,加之降水量在本带最多,使森林带内枝状、叶状地衣发育良好,有时成群落状态,生物量也高。

参考文献

〔1〕 哀方策等.阿尔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A ].阿尔泰地

区科学考察论丛.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13,88~92.〔2〕 毛志中,杨戟.喀纳斯科学考察[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12~19.

〔3〕 丁天付.新疆喀纳斯河流域的第四纪冰川[A ].新疆第四纪地

质与冰川地质论文选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231~216.〔4〕 王伯孙.植物群落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89.〔5〕 阿不都拉.阿巴斯.新疆地衣植物历史回顾[J ].干旱区研究,

1996,13(2).

〔6〕 阿不都拉?阿巴斯.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大型地衣初报[J ].

中国中青年菌物学家研究进展.1995,5,54~59.

〔7〕 王先业.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地衣[A ].见:天山托木尔峰地区

的生物.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28一333.

〔8〕 Wei Jiangchun.Lichens in China [M ].InternationaI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9〕 吴征镒.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10〕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新疆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地理分

布的初步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231.

STU DY ON THE ECO 2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 ICHENS

IN KANAS NATURE RESERVE,XINJIANG

Nurbay Abdusalerk ① Abdulla Abbas ②

(①Depart ment of Geography ;②Depart ment of Biology ,Xi njiang U niversity ,U rumqi 830046,Chi na )

Abstract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Burqin County ,Xinjiang ,Kanas Nature Reserve has an area of about 250,000hm 2.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e nature reserve ,in this paper the eco 2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ichens is studied.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1)In Kanas region ,the content of iorganic matter in soil increases and water 2heat conditions become poorer with the increase of elevation ,thus lichens develop well ;(2)The area is sparsely populated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basically in a primeval state ,so the highly sensitive lichens can grow luxuriantly ;(3)Three denuded plain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zones of 1,700~2,000,2,400~2,600and 3,000m a.s.l.respectively ,and the branch 2like lichens that can suit each individual elevation grow well on these denuded plains ;(4)The distribution elevation of the sychrozonal lichens is higher on the southeast 2ern slope than that on the northwestern slope in the nature reserve.(5)There are 14families in Cladonia genus ,which occupy 23%of the total in Xinjiang ,and this propor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cal fam 2ilies (8.6%)in Xinjiang.

K ey w ords : Kanas Nature Reserve ;eco 2geographic distribution ;lichen.

5

7 1期 努尔巴衣?阿不都沙勒克等: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133~136 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李 坤,陈艳霞,陈丽娟,陈传明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7) 摘要: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过程、补偿标准的确立、生态补偿制度依据以及生态补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标准制定、补偿制度连贯性与持续性、法律制度建立、以及理论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的法律依据、严格的执法程序。政府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逐渐退出参与者的身份,而是应该作为一个监督者和引导者,将生态补偿交由市场完成。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767(2011)03 0133 04 收稿日期:2011 01 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0YJA840002);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R1037 4);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李坤(1987 ),男,山东省枣庄市人,在读硕士,从事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研究。E mail:lkaill@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126526.html, 。 通讯作者:陈传明(1963 ),男,福建省长乐市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及景观生态和区域规划研究。E mail:ch encm 63@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126526.html, 。 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为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社会经济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造成损害,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建立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就成为了必然。国内众多学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补偿标准、政策法律、补偿原则以及生态补偿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这些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对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早日完善,建立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1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过渡措施[1],二者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首先应该对生态补偿概念加以界定。尽管目前已有一些针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尚没有关于生态补偿的较为公认的定义。国内许多学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李文华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的,以经济手段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制度安排。广义上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毛显强 认为生态补偿是指 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补偿),提高该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2]。宗建树等学者对生态补偿也提出了相关的概念[1]。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形成比较公认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合理进行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种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一个亚类分支,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在对其研究和应用中多套用其它方面生态补偿机制的成果和定义。该研究认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者是特定物种持续存在和发展而建立起来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具有激励效应的长效制度安排。 2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展 2.1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研究进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补偿案例始于20世纪70年代四川青城山生态补偿案例[3]。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态补偿实践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而开始了缓慢的发展,该阶段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萌芽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也随着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而得到了缓慢的发展。该阶段研究主要特征是:缺乏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专项研究,大多数研究 133

喀纳斯景区管理探析

喀纳斯景区管理探析 中文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以旅游的方式进行休闲与娱乐,景区是游客们热衷的选择之一。而景区管理相对于饭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形成时间较晚,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景区出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如过度开发,服务质量低,管理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喀纳斯是新疆重点开发的景区之一,喀纳斯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批游客,并成为了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新疆旅游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法,发现该景区有大量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发展,也影响了外地游客对新疆旅游业的印象。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喀纳斯景区的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进行研究,本论文从景区管理体制,资源保护与产品开发,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对景区管理的影响来分析,对喀纳斯景区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喀纳斯景区概况景区管理现状建议 Abstract:With a summary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travel to scenic and recreational, leisure is one of the tourists for choice. the scenic area management in the hotel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in time later, there is much to be.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scenic spots to management issues, such as excessive exploitation,the quality of services, management system does not improve, the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issues.Kanas is the key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scenery was breath-taking Kanas with its unique natural scenery attracts many tourists and becom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tourism in xinjiang , and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but by the investigations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he scenery has a number of management problems, these questions serious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also affect overseas visitors to the tourism impression in Xinjiang.Therefore, essenti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kanas scenic statu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olicy research papers from the scenic and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many aspect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he scenic eff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Kanas make a few suggestions. Key Words:Overview of the scenic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Suggestion 喀纳斯景区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因此被誉为“人间净土”。但是景区过度开发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略影响,景区服务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要求,与国内其他发展良好的旅游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倘若把专业的景区管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管理中,相信喀纳斯景区会发展的更好。 一、喀纳斯景区概况 喀纳斯景区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黄金地带,规划面积10030平方公里,是新疆重点打造的景区之一,1986年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评为4A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估原则 (2) 5 评估周期 (2) 6 评估流程 (2) 7 评估指标体系 (3) 8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5) 9 生态环境变化评估 (9) 10 评估结果 (11) 11 评估报告 (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评估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16) i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的原则、周期、流程、指标体系、评分标准、结果以及报告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评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可参考此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GB/T 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DZ/T 0303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L Y/T 1814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NY/T 2998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DB 37/T 3588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核查处理办法(试行)》(国环规生态〔2017〕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自然保护区 nature reserve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2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conservation effectiveness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自然保护区对主要保护对象、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保护效果。 3.3 主要保护对象 major protected objects 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自然保护区特点,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重点保护、严禁破坏的某一类或某些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自然遗迹。 1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思考 [摘要]自然保护区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而未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本文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资金筹集、价值评估、生态旅游等面临一些问题为例,探索生态补偿不充分和相关立法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 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经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1个,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面积已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约占国土面积的10%。浙江省建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0个。以上仅占浙江省陆地面积的0.936%。虽然浙江省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不少,但是占省陆地面积的比例很低,且地区分布发展不平衡。 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守着美丽的风景,过着贫困的生活”的现象,生态保护任务繁重,管护经费严重不足。自然保护区内外之间生态环境二元化现象的存在,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经济利益的不公平分配,由此产生了生态补偿问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制定出更合理的法律法规及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质是生态责任和生态利益的重新分配。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和倾向的深入了解,使其行为通过生态补偿得到修正,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现状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现有居民500多人。该地区经济呈典型的山地社区经济特征,人均收入远低于所在市的平均水平。清凉峰保护区总面积11252公顷,国有林面积只占24%左右。而国外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建立在国有土地之上。如果自然保护区是在私有土地上建立,国家就只能通过征用、征购、购买或者邀请私人参与建立自然保护区。

喀纳斯景区规划设计说明

喀纳斯景区规划设计是整个喀纳斯地区生态风景旅游策划规划的核心,本次喀纳斯景区规划设计的重点是基于现状,面向发展,对于现有喀纳斯湖接待区提出改造设想,并就其道路系统、景观环境,以及月亮湾、卧龙湾、观鱼亭景点建设做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局部景点、景观小品的设计构思创意。 一、基础资料与现状概况 (一)自然与资源条件 1、地理位置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境内,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共和国接壤,东邻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为哈巴河县林场,南为布尔津林场,地处东经 86°54ˊ~87°54ˊ,北纬48°35ˊ~49°11ˊ,总面积为2,201.62k㎡。旅游活动区处于保护区南端,包括喀纳斯湖(二道湾以南)及沿喀纳斯河河谷呈带状分布。 2、气候条件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温带却具有寒温带气候的某些特点。区内年平均气温为 -0.2℃,极端最高气温29.3℃,最低气温-37℃。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15.9℃,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16℃。以气温指标衡量,本区春秋两季相连,全年无夏季。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时间持续6个月,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气温低于-30℃的极寒天数有3~7天,霜期一般从8 月上中旬开始,次年5月中下旬结束,无霜期在80~108天。 3、水文资料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境内阿尔泰山区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据统计,区内共有冰川210条,总面积达209.5k㎡,冰储量13.5k ,折合淡水储量117.4亿。喀纳斯河由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区,全长125km,平均宽约50m,最宽处达100m,是保护区内主要河流。河水水质优良,矿化度低。喀纳斯河流域森林密布,绿草如茵,植被覆盖度大。

最新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研究-精品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研究 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而划定的特殊的自然地域。它发挥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等功能,起到了可持续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经济活动特征,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能够很好地调动保护者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建立生态补偿就是为了保护、维持、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的各种功能,这种补偿活动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我国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可分为:①处罚生态损害者以筹集资金的财政收入政策,如开征资源环境税收、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等;②补偿环境污染受害者、奖励环境保护者、配置补偿资金的财政支出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减免等。这样的生态补偿政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一是为保护区运行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确保其生态环境得以持续的改善,维持国家的生态平衡。二是缩小了地区差距,推动了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了社会公平。三是纠正了负外部性,把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了企业环保意识,推动了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现行财政生态补偿政策显得越来越不适应。 (一)补偿方式落后生态补偿方式分为实物补偿、资金补偿、智力补偿、项目补偿及政策补偿。资金补偿和实物补偿是补偿者将货币、物资直接给予被补偿地区,这种补偿方式直接便捷,但是补偿资金可能因受偿者的不合理利用而被浪费,不能推动其生活生产方式改变。政策补偿、智力补偿是指补偿主体利用资金发展替代产业,以帮助提升当地经济内在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解决民众失去原有谋生手段后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在我国实践中,由于项目补偿和智力补偿的项目难以精准的把握,其补偿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导致很多资金浪费严重。 (二)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不完善目前补偿资金在实践操作中暴露了许多弊端:第一,资金发放耗时较长。资金的发放历经多级政府层次,效率低下。由于补偿资金难以实现较高透明度,还可能导致资金的不必要流失。第二,补偿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造成补偿范围随意扩大或缩小。第三,补偿资金有被挪用的风险。补偿资金在实践中很难做到专项专用,目前法律也无明文规定滥用补偿资金的惩罚措施。第四,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补偿资金没有与之配套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造成了补偿资金使用效率低,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三)自然保护区管理缺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没有根据管理目标进行精准分类,这种宽泛的管理分类,使原本就十分有限的财政资金被摊薄,致使一些保护区不得不开展一些以经济创收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从而造成了以下问题:第一,重开发轻保护。许多保护区所在地政府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发展,把重点放

2006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2006-16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T)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段,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黄金地带,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被誉为“人间净土”。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草原相间,群落保持着完好状态,自然垂直带谱明显,现代冰川保存完整,生态系统独特,自然风景优美。整个区域保持原始状态,平坦无垠的草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 2006-16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商品名称】:2006-16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全 套 数】:4版 【整 版 数】:16枚 【发行日期】:2006-7-8 【 规 格 】:50mm×30mm 【齿孔度数】:13×12.5度 【 面 值 】:3.2 【设 计 者】:孙黎明 【 版 别 】:影写版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图案面值】 (4-1)T 喀纳斯湖 80分(4-2)T 卧龙湾 80分(4-3)T 神仙湾 80分(4-4)T 月亮湾 80分

邮票介绍: 这是一个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原始美而闻名的地方。平坦无垠的草原像巨大的绿色绒毯,幽静的森林,清澈的湖水,生机盎然的动植物,使它无愧于“人间净土”的美誉,它就是位于我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中段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喀纳斯”是蒙语“美丽富饶而神秘”的意思。目前,卡纳斯自然保护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完好地保存折由冰川雪山、森林灌丛、草原湖泊、河流组成的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中国唯一的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的分布区。保护区以它区位的独特性、生态的唯一性、生物的多样性和冰川湖泊的纯净优美而于1986年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森林与草原相间,生物群落及现代冰川保持着完好状态,是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在我国的唯一分布区,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区内共有大小湖泊约200个,210条第四纪冰川,789种植物和99种真菌类及几十种兽类、上百种鸟类以及雪豹、棕熊、雪兔等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的喀纳斯特有动物还被列为国际濒危动物。位于山地森林带中部的喀纳斯湖是保护区的核心与精华,也是我国唯一的亚寒带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374米,湖面长约25公里,宽1.6-2.9公里,形如一个长豆荚,面积37.7平方公里,最大湖深188.5米,是我国第二深的湖泊。天下独秀、色泽多变的喀纳斯湖光,与山舞银蛇的冰川,与绿草如茵的草原,与浩瀚无垠的森林,与轻盈飘荡的山间薄雾融为一体,交相辉映,让游客如入仙境。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域生态旅游论文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对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渊源说起。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这在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者中均已经达成了共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概括为,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 对生态旅游需要的能力,具体而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与要 求: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有了规范的措施后生态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保护的问题也逐渐得到重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与自然保护确是冲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上还专门组成了“哥本哈根”组织。中国也意识到了环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察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察 一、自然保护区的含义 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提案,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同年10月林业部草拟了《天然森林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在广东肇庆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一般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部分。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因科学研究确需进入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核心区内原有居民应当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计划地迁出,并予以妥善安置。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以进入缓冲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实验区内,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标本采集、考察等活动;经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驯化、繁殖珍稀、

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保护地带。按照设立级别可划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中包含(省级、市(州)级、县(区)级) 二、申请设立程序 (一)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报建议,报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报。 (二)建立省级,州、市(地区)级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或者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三)建立县、市(区)级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审核同意后,依照省级,州、市(地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程序办理。 三、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 甘肃省自然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部门;林业、农业、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144536 旅游管理论文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 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发展生态旅游则可缓解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和周边居民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使直接受益的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工作当中。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管控要求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根据两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三级(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三种类型。 先说说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对现有各种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第一级第一种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9月两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设立

10个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0年试点建设即将结束,总结评估,正式设立。 第二级第二种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级第三种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时间安排上是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附件6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第一条一为提高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含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下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一根据国家和省对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对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包括基本补偿资金和赔偿资金. 第三条一基本补偿资金.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管护面积和核心区占比等因素确定纳入考核范围的自然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将管护面积大于1000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设为300万元;将管护面积介于5000公顷到10000公顷之间的自然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设为200万元;将管护面积小于500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设为10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设为100万元.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占比作为加分项,核心区占比超过30%的,基本补偿资金增加50万元. 第四条一赔偿资金.坚持问题导向,梳理通过各级督察二巡查二专项检查及自查等发现的突出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清单,包括违法违规类问题(此项分值为60分)和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类问题(此项分值为40分). 关于违法违规类问题,按照自然保护区现存问题,各级督 82

察二巡查二专项检查等发现的新问题及完成整改销号等情形分别赋分.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及违法违规类问题赋分超过60分 的自然保护区,取消其参与该年度生态补偿的资格.日常管理类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10 63号)等要求,对自然保护区在总体规划编制二三区勘界二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分别赋分. 自然保护区赔偿资金计算公式如下: Y i赔偿金=(F i违法违规类+F i日常管理类)?Y i基本补偿/100 其中:Y i赔偿金 i自然保护区因赋分需缴纳的赔偿资金(万元); Y i基本补偿 i自然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万元); F i违法违规类 i自然保护区因违法违规类问题赋予的分值, F i违法违规类?60分; F i日常管理类 i自然保护区因日常管理类问题赋予的分值, F i日常管理类?40分. 第五条一生态补偿资金.各市每年获得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为该市内所有自然保护区基本补偿资金减去赔偿资金. 第六条一日常管理经费.根据国办发 2010 63号文件要求,单独列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经费.将管护面积大于1000公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经费设为200万元,将 9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学目标: 1、陆地自然带的涵义; 2、地域差异原因; 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三、重难点讲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知识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同学们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 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喀纳斯的介绍,及地质地貌

喀纳斯 基本简介: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邻,面积约875km2, 地处阿尔泰山脉腹地,地势由北向南 逐次降低,河谷切割大,地形起伏悬 殊,海拔高度1064—3147m之间,相 差达2000余米 喀纳斯河和著名的喀纳斯湖一起形 成一条狭长的低洼谷地,谷地东西两侧多为深切割中山分布区,山脉总体呈北北西向延展。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98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湖面还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是有名的“变色湖”。喀纳斯湖呈弯豆荚形,湖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台,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湾。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第一道湾的基岩平台有一个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三道湾的观湖台,是赏湖上落日的最佳地点;当旭日东升或夜幕降临时,乘船或站在第四道湾平台上探寻湖心秘密,运气好的话还可能看到时隐时现的神秘

“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带,大片沼泽湿地与河湾小滩共存,地形平坦开阔,各种草类与林木共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喀纳斯湖上端,有湖心岛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绿纯净 动植物: 提到喀纳斯景区,就要提到它的很多惟一:这里是亚洲惟一的瑞 士风光,是中国惟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 区,是中国惟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 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喀纳斯湖还 是我国惟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 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 自晨至也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 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七八月份鱼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缆佛光奇景。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 2007, 16(1): 253-256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126526.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126526.html,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总局事业费项目(2006) 作者简介:贺昭和(1964-),男,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E-mail: 2006zhiling@https://www.360docs.net/doc/f316126526.html, 收稿日期:2006-08-2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贺昭和,秦卫华,王 智,徐网谷,蒋明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压力巨大等因素,我国保护区也面临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合理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则是解决保护区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念、功能、特点及开展方式,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1-0253-04 1 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经历了50年的建设和发展,至2005年底,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4994.9万hm 2,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5%,超过了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区域分布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并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我国84.8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6.27%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生物的最后栖息地。一批国家级保护区通过重点建设,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吉林长白山、内蒙古锡林郭勒、广东鼎湖山、四川卧龙、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峰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内蒙古达赉湖、辽宁大连斑海豹、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苏盐城、上海崇明东滩、海南东寨港、青海青海湖等2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经 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长期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的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保护区管理和科研水平低。近几年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迅速,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除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外,几乎无力进行管护和科研工作。根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仍有40.5%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25.1%保护区未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尤其是缺乏技术管理人员。 (2)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矛盾复杂。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逐渐深入,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将触角伸进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保护区被动调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活动,如砍伐森林、滥挖药材、盗猎、滥渔等一直存在。 (3)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自然保护区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要求,亟待出台《自然保护区法》等相关法规体系。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功能及主要方式 2.1 保护区生态旅游及其特点 生态旅游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任务责任的旅游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为流行、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很多,包括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应对自然区域的保护做出直接的贡献、对当地社区的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