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后作业

第3篇 第2章 第3

节一、专题训练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沛公安在 ③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④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⑤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⑦欲安所归乎 ⑧亮见权于柴桑

A .②⑥⑦

B .③⑤⑧

C .③④⑧

D .①⑤⑥【答案】B 【解析】③⑤⑧是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是被动句,②⑦都是宾语前置句,④⑥是判断句。2.从句式角度看,和“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相同的一组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将有事于西畴 ⑤大王来何操 ⑥石之铿然有声者 ⑦恐为操所先 ⑧乃遣武以中郎将使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A .②④⑧ B .②③⑤C .①⑥⑧ D .④⑥⑦【答案】C 【解析】①⑥⑧都是定语后置句,与例句句式相同,②⑤都是宾语前置句,③是判断句,④是介词结构后置句,⑦是被动句。

3.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③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④方与将军会猎于吴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③④都不相同【答案】D 【解析】①是宾语前置句,②是被动句,③是定语后置句,④是介宾结构后置句。4.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 .今臣亡国贱俘

C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B

【解析】B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都是介宾结构后置句。

5.从句式角度看,和“豫州今欲何至”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以其无礼于晋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中的“是以”应为“以是”,译为“因为这样”。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

6.从句式角度看,和“思厥先祖父,暴霜露”相同的一组是( )

①秦人不暇自哀 ②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③举以予人 ④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⑤相见常日稀 ⑥高余冠之岌岌兮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念母劳家里 ⑨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①②③B.④⑦⑨

C.③⑤⑧D.⑥⑦⑨

【答案】C

【解析】③⑤⑧都是省略句,与例句句式相同,③省略代词“之”,应为“举之以予人”;

⑤“相”前面省略主语“吾”,即“我们”;⑧“家里”前省略介词“于”。①是宾语前置句,“自哀”是“哀叹自己”。②⑥是定语后置句。④是介词结构后置句。⑦是被动句。⑨是判断句。

7.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 ③莫之能御也 ④(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⑤出置南窗下 ⑥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⑦信而见疑 ⑧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⑨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⑩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①//②③⑨//⑦//④⑩//⑤⑥//⑧

B.①⑤⑨//②⑦//③④⑥⑧⑩

C.①⑨//②④⑦//③//⑤⑥//⑧⑩

D.①⑤⑨//②④//③⑥//⑦⑧⑩

【答案】A

【解析】①是判断句,“也”表判断,此句为否定判断;②③⑨是宾语前置句;④⑩介词结构后置句;⑤⑥是省略句;⑦是被动句,“见”表被动;⑧是定语后置句,“之”为标志。

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①大江东去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顺流而东 ④始舍于其址 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⑦朝歌夜弦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②③⑧B.②④⑤

C.③④⑥D.①⑥⑦

【答案】D

【解析】例句和①⑥⑦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②⑤⑧意动用法,③④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其间旦暮闻何物

③商人重利轻别离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答案】A

【解析】①②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③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④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10.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答案】B

【解析】B.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A.第一个是意动用法,“以……为悦”;第二个是数

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C.第一个是形容词用作状语,“从远方”;第二个是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要形势”。D.第一个是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第二个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精

锐的部队”。

1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答案】B

【解析】B.“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鄙”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把……当作边邑”。A.两个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残”,坏人;“旧”,旧交,老交情。C.两

个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蹶”,使……受挫折;“走”,使……逃跑。D。两个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先”,占了先;“事”,侍奉,服侍。

1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浔阳江头夜送客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羽化而登仙

④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⑥有泉侧出

⑦吾得兄事之

⑧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A.①③⑥B.③⑥⑦

C.②④⑦D.⑤⑦⑧

【答案】B

【解析】例句中,“夜”名词活用作状语,③⑥⑦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羽”,像长了翅

膀一样;“侧”,从旁边;“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①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②⑧

均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明”,照明;“远”,远离。④是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⑤是形容

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好。

1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⑥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⑦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⑧方正之不容也

A.①②⑥B.①⑤⑥

C.③⑤⑧D.④⑦⑧

【答案】B

【解析】例句中,“上”是名词用作状语,①⑤⑥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日”,一天天地;“内”,在国内;“外”,在国外。②是名词用作动词,喂养。③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

④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⑦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话。⑧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方

正的人。

1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②臣具以表闻 ③垣墙周庭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齐彭殇为妄作 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⑦屈平正

道直行 ⑧明道德之广崇 ⑨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⑩前辟四窗

A .①//②⑦//④⑩//⑤⑧//③⑥⑨

B .①//②⑤⑧⑩//③④⑥⑦⑨

C .①⑨//②③⑧⑤⑩//④⑥⑦

D .①⑦//②③⑤⑧⑩//④⑥⑨

【答案】A

【解析】①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②⑦都是使动用法。闻,“使……知道”;正,“使……正”。⑤⑧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齐,“看作相等”;明,“阐明”。④⑩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手,“亲手”;前,“在前面”。③⑥⑨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周,“围绕”;觞,“喝,喝酒”;泥,“出于污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桓 温 传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彝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温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雠。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温备。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少与沛国刘惔善,惔尝称之曰:“温眼如紫石棱,须作猬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及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晋寿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榇①请命。温解缚焚榇,送于京师。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百姓咸悦。军未旋而王誓、邓定、隗文等反,温复讨平之。振旅还江

陵,进位征西大将军。温既负其才力,久怀异志,欲先立功河朔,还受九锡②。锡文未及成而薨,时年六十二。

(选自《晋书·桓温传》,有删改)

注:①面缚舆榇:双手反绑,车载空棺。表投降并自请极刑。②九锡: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特殊功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通“赐”。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军次彭模 次:按顺序

线缆敷槽内,资料试料试卷纸资料装置做故障

B.除琅邪太守除:任命官职

C.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旌:表扬

D.温既负其才力负:依仗

【答案】A

【解析】次:驻扎。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答案】C

【解析】均为介词,“和”。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B.介词,“把”;连词,“以致”。

D.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温从小就有不俗表现,少年时父亲为韩晃所害,他立志复仇,十八岁时,他终于为父报仇,此举受到时人称赞。

B.桓温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既充分利用诸葛亮设计的八阵图,又亲自参加作战,所以三战三捷,击溃敌军。

C.桓温因当时蜀国的李势势力弱小,很想立功于蜀地。当他一路打到蜀地时,在那儿既举荐贤能,又表彰善行,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D.桓温自恃才力极高,长久以来都有做皇帝的图谋,想先在北方立下功勋,回来再接受皇上赐予的九锡之礼,结果愿望未实现就去世了。

【答案】B

【解析】原文中没有“充分利用八阵图”的信息,且因果关系不成立。

1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彝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彝因为儿子被温峤赞赏,所以就给他起名为“温”。

(2)桓温假称是吊唁的宾客,得以进门,在房间里杀死了江彪。

(3)大家都害怕而想撤退,但敲鼓人误敲成了进军鼓,于是向李势猛烈攻击,李势的军

队彻底溃败。

参考译文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彝的儿子。不足月就出生了,太原人温峤见到他,说:“这孩

子有非凡的形体相貌,可以试着让他哭一哭。”等听到他的哭声,温峤说:“真是杰出的人啊!”彝因为儿子被温峤赞赏,所以就给他起名为“温”。

桓彝被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这件事。桓温当时才十五岁,就枕着兵器,哭得

眼泪都流尽了甚至流出了血,一门心思要报仇。十八岁时,恰值江播已死,江播的儿子江彪

兄弟三人为父亲举办丧事,把兵刃放在木杖间,作为对桓温的防备。桓温假称是吊唁的宾客,得以进门,在房间里杀死了江彪,又追上江彪的两个弟弟,将他们杀死,当时人都称赞他。

桓温豪爽有气概,体貌雄伟,脸上长着排列成七星形的痦子。年少时与沛地刘惔有交情,刘惔曾称赞他说:“桓温眼睛就像紫石棱,须发像猬毛一样张开,孙仲谋、晋宣王之类的人物也不及啊。”(他)被挑选而娶了南康长公主,升任驸马都尉,承袭官爵为万宁男,被任命为琅

邪太守,屡次升迁,做了徐州刺史。

当时蜀国的李势势力小,桓温立志要立功于蜀地。永和二年,率领军队准备向西讨伐。

当时康献太后处理朝政,桓温将要出发,就上书请求准行。朝廷认为蜀国地势险要,地理位

置偏远,而桓温的军队很少,深入敌人战场,很值得担忧。当初,诸葛亮在鱼复平沙上摆出了八阵图,垒石头为八行,每行相距两丈。桓温见到后,说“这是常山蛇形阵势”。文官武将都

不能看出来。等到军队驻扎在彭模,就命令参军周楚、孙盛守护辎重,桓温亲自率领步兵直

向成都攻击。李势派他叔父李福和堂兄李权等人攻击彭模,周楚等人去抵御,李福等人退走。桓温又攻击李权等人,三战三捷,敌军溃散,从小路跑回成都。李势于是把所有军队集中起

来与桓温在笮桥决战,桓温的参军龚护战死,大家都害怕而想撤退,但敲鼓人误敲成了进军鼓,于是向李势猛烈攻击,李势的军队彻底溃败。桓温乘胜前进,焚烧了小城,李势就趁夜逃了九十里远,到了葭萌城,他的将领邓嵩、昝坚劝他投降,李势就让人把他自己绑在棺材上

请求投降。桓温解开绳索,焚掉棺材,把他送到京城去。桓温在蜀地停了一个月,他举荐贤能,表彰善行,百姓都很高兴。军队尚未凯旋,王誓、邓定、隗文等发动了叛乱,桓温又讨伐并平定了叛乱。整顿军队回到江陵,加官为征西大将军。桓温凭借他的才干和力量,长时间怀有

做皇帝的图谋,想先在北方立下功勋,回来再接受九锡之礼。诏书尚未送达他就去世了,时

年六十二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