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制作】《变脸》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名师制作】《变脸》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名师制作】《变脸》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14.《变脸》学案

设计人:史展审核人:陈振华

教师寄语:艺术是个精灵,这家伙千变万化,其中一招是遮掩。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重点)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难点)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

戏曲鉴赏能力。(重点)

课前延伸

一、你了解吗?

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你们对变脸有什么了解吗?变脸是一种“瞬间艺术”,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抬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变换出不同的面目来。技艺纯熟者,往往只用十几、二十几秒钟就可幻化出十来张不同的脸谱。

二、走近作者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公共管理系系主任,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并称巴蜀双杰;与作协派何开四,赋骨苍山牧云合称“赋都辞赋三大家”。代表作品:《四姑娘》、《易胆大》、《巴山秀才》、《潘金莲》、《变脸》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睡眼惺.()忪.()炊烟袅袅.() cù()不及防

糍.()粑.( ) 打hān()阴 mái(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睡眼惺忪:

②盘缠:

③蹑手蹑脚:

3、川剧剧本《变脸》的作者是(),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第( )场。

二、自主探究(自由朗读剧本,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

1、简要概括剧本剧情:

提示:(把握情节结构师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行)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3、这出剧本有哪些显著特点?

三、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找出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及动作,进而分析水上漂和狗娃两个艺术形象

的性格特点,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点评。

示例: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

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队排,扯烂衣裳

不分开!”—表现狗娃知恩图报的性格品质。

(2)、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3)、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4)、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

四、拓展迁移

剧本中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狗娃的唱词中有:“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对这种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你是怎样

看待的?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说说你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六、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盘缠.()抠.()痒包扎.()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mái( ) zhēn( )酒 niè()手 niè()

xīng()sōng()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

大水灾!()

⑵往日独叹黄昏冷,今朝笑看夕阳红。()

⑶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4、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老师队伍要(),课程设置要(),校园规划要()。

A 精良精美精当精细

B 精良精当精细精美

C 精细精良精当精美

D 精细精美精良精当

(二)、拓展阅读

西安事变(片断)

杨虎城委员长,中共代表团到了西安。

蒋介石(悚然)啊!

杨虎城周恩来先生问委员长好。回头他还要来看你。委员长......

蒋介石你还称我委员长?(盯着杨。少顷,猛地以掌击桌)那好,既然你

还称我委员长,你就得听我的命令!

杨虎城你......

蒋介石共产党和我是不共戴天的,因此我不能死地周恩来的面前......马上开枪打死我!

杨虎城委员长,我杨虎城个人是无权放你的。

蒋介石(失望)......

(传来"立正!敬礼!"声,蒋介石强作精神。周恩来、张学良上)

张学良委员长,中共代表团周副主席来看你。

(周恩来和蒋介石握手)

周恩来蒋先生,北伐以来,十年没见了。

蒋介石是啊,十年以来,我是老态龙种(指了指没牙的嘴),残缺不全了。而你却满头黑发,不减当年。

周恩来(笑)蒋先生,我这个头,可是从你的刀下滚过来的。

蒋介石我也不是把这话当作玩笑来听的。你们这次来,是准备把我带到延安,还是就是处置?

周恩来如果是前者,用不着我从延安赶来。

张学良如果是后者,也等不到今天。

蒋介石哪?......

周恩来蒋先生,我们应该感谢张杨两将军,是他们两位的爱国行动,才给我们在西安创造了这样一个见面的机会。

杨虎城诸位请坐吧。

(众落座)

5.结合语境,理解选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悚然:

⑵不共戴天:

⑶老态龙钟:

6.蒋介石要杨虎城马上开枪打死他是因为()

A.他知道共产党不会放过他,又不想死在周恩来的面前。

B.他知道自己必死地疑,还装模作样地摆出不怕死的样子。

C.他在表明自己与共产党不共戴天气顽固立场。

D.他在试控张、杨二位及共产党是否有杀他之意,同时也希望杨虎城能听他的命令。7.周恩来说的“我这个头,可是从你的刀下滚过来的”一句的潜台词是:

8.蒋介石说的“我也不是把这话当作玩笑来听的”一句的潜台词是:

9.分析选文中周恩来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10.简要分析周恩来和蒋介石各自的性格。

⑴周恩来:

⑵蒋介石:

《变脸》学案答案

一、检查预习

1、xīng sōng niǎo 猝cī bā 鼾霾

2、①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

②路费。

③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3、魏明伦二

二、自主探究

1、

开端水上漂买来狗娃,认作孙子,爷孙俩同做游戏,兴高采烈

发展水上漂和狗娃闲话家常,言语中流露出重男轻女的思想,狗娃为此疑惧不安。

高潮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盛怒之下,不顾狗娃的苦苦哀求,狠心赶走狗娃。

结局水上漂救起落水的狗娃,爷孙俩相依为命。

2、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

3、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三、合作探究

1、(1)“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通过唱词表现了狗娃勤劳能干的品质。(2)“狗娃忙给老人捶背。我帮你抠痒。”

“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通过动作和唱词表现了狗娃乖巧可爱的性格品质。(3)“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通过唱词表现了水上漂直率豪爽的性格品质。(4)“呸,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

“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通过唱词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品质。(5)“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通过唱词表现了水上漂有情有意的性格品质。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狗娃——历尽磨难、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

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3、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他悲剧的个人命运的原因:水上漂的婆娘嫌他穷

而跟别的男人跑了,他“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并愤恨不已地说:“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也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水上漂收留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有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传统习俗的因素:在我国封闭性的传统社会中,家传绝技“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是一种社会风气。尽管水上漂重男轻女,但他最后在危急之中又将狗娃救起,这点事难能可贵的。

4、剧本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掩饰女孩真实身

份的情景,交代了狗娃的不幸身世,抒写了她被水上漂抛弃的悲苦,叙述了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六、达标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 cí chán kōu zā

2 霾斟蹑蹑惺忪

3(1)反复排比(2)对偶(3)拟人

4、C

二、拓展阅读

5(1)、害怕的样子

(2)、不跟仇人在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

(3)、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6、D

7、十年来你想把共产党人斩尽杀绝,可共产党却越来越强大了。

8、我知道你们是不会放过我的。

9、张、杨二位爱国行动给了国共两党坐到一起来商讨联合抗日、救国救民大计的一个

极难得的机会。

10、⑴正气凛然、谈吐得体、讲究原则

⑵顽固不化、老奸巨猾、色厉内荏)

学案制作规范

3 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规范 一、导学案内涵: 导学案是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和个人研究,设计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练习案”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 导学案的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是一个立足于课时,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有互动性和生成性,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二、导学案的使用 学案导学为主线的高效课堂,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前,学生在拿到学案后,就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究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生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主宰着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案的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检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 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疑难点拨——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 红楼春趣》【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一、课文背景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中了解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二、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A.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B.学习重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孩子们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四、教学过程 1.背景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又称《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是清代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为高鹗所续。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二、初读课文,指导方法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朗读课文,扫清障碍 a 认字 b识字游戏 c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人物 1、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做到大致读懂即可。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请你边读边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用红笔圈出来。 3、人物简介(弄清楚人物关系,读懂课文。) 贾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衔玉出生,名为宝玉,集万千宠

浅谈初三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浅谈初三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浅谈初三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民乐县第四中学:杨学贵 【关键词】共同参与;原则;要求;基本流程 今年我校制定了以“学案导学”来带动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教改思路。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编写导学案。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为此,“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和应用显得极为重要。 一、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的不同之处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二、编制导学案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导学案编写应遵循这样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二是导学性原则。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

氓 优秀实用导学案(两课时)含答案

临开一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学教稿编号 16 课题:《氓》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制作人:薛振华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1月 学习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并默写本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一.了解《诗经》 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情爱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以“赋”“比” “兴”为主要表现手法,许多诗篇采用重章迭唱的形式,句中多重言、双声、叠韵词,音节和谐,语言朴素,很有艺术魅力。 2、《诗经》“六义”:风、雅、颂(三种诗歌体制),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划分的。风,即国风,大都是各地的民歌,“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共40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二、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 渐.()车帷裳.()士也罔.()极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咥.()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如何制作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14.大雁归来 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两课时

14、大雁归来 主备人: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3.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 )探缄( )默 狩( )猎凋( )零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作者_________,美国著名____________者。 二、课上学习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给画线的字注音: 雾霭()缄默()香蒲()凋零()沙锥鸟()狩猎() 2、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六)作业:本课练习册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 一、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阅读训练:(阅读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

英语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初中英语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探讨 四川省安岳实验中学陈拥军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导学案起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作用,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导学案的使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因材施教,做到了低负高效,实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定义及内容 (一)定义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内容 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自主预习、自主测评、合作探究、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教师精点、达标检测、学习小结、学习反思、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环节。 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1、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2、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3、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4、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导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导学案还是

PowerPoint的简单制作-导学案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案㈢ ——幻灯片的制作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PowerPoint 软件的操作界面,学会文字、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方法,掌握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设置方法。 2.能力目标:独立完成自己的操作,通过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幻灯片进行作品集成的制作学习,感受其魅力,提升对多媒体作品的鉴赏水平,提高利用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的能力。 【自主学习】 说明:利用桌面文件夹“多媒体素材\自主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欣赏” 中提供的部分资料,以及“多媒体素材\自主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欣赏”中的幻灯片“革命先驱孙中山.ppt ”,进行自主学习。 一、认识PowerPoint 操作界面图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二、实践操作: 1.打开演示文稿 通过“文件”菜单——打开或通过常用工具栏打开按钮打开。 2.新建演示文稿 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演示文择要应用的版 式(如右图)。 (1) ⑵利用“内容提示向导”新建演示文稿。 ⑶利用“设计模板”新建演示文稿。 3. 幻灯片编辑操作 ⑴文本编辑:在文本框中进行,有文本的复 制、删除、移动,文本框的添加和删除。 ①插入文本框:通过“插入”菜单——文本框 (或利用版式中提供的文本框)。 ②删除文本框:点击要要删除文本 框的边框选中文本框,按下键盘上的 删除键(Delete)即可删除该文本框。 ⑵插入多媒体对象:如右图。 ①图片或剪贴画:通过“插入” 菜单——图片——剪贴画或来自文 件。 ②艺术字:通过“插入”菜单—

课题学习(导学案)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导学案 学习内容 课本142页至145页 学习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制作包装纸盒.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2、通过包装纸盒的制作,掌握制作长方体纸盒的一般方法,能够独立制作出相关的包装盒.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 学习难点: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学习方法: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名称: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方法:观察、讨论、动手制作. 材料:厚(硬)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胶水、彩笔等. 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如墨水瓶盒、粉笔盒、饼干盒、牛奶包装盒、牙膏盒等. 二、活动步骤、分组活动 活动步骤: 1.观察、讨论 各组确定所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 (1)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2)拆开盒子,把它铺平,得到表面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 (3)把表面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一起的. (4)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 (5)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 2.设计制作 (1)先在一张软纸上画出包装盒表面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调整原来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 (2)在硬纸板上,按照初步设计,画好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处,并要减去适当的棱角.在表面展开图上进行图案与文字的美术设计. (3)裁下表面展开图、折叠并粘好粘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

优质课-南亚导学案(含答案)

《南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南亚的地理位置。 2、熟悉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3、熟悉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2、学会分析南亚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地理位置(自主思考、展示答案) 1、经纬度位置:南亚大致范围为 0°-35°N以及60°E-97°E ,北回归线和80°E 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3、国家和位置:南亚共包括了 7 个国家,内陆国为不丹、尼泊尔,临海国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地形与河流(自主思考、展示答案) 2 三、气候类型及分布(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1、主要气候分布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

甲: 冬 季,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 影响,吹 东北 季风,较 干燥 。 具体:冬季陆地形成冷高压,海洋形成热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又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东北季风。 乙: 夏 季,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吹 西南 季风,较 湿润 。 具体: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最终偏转为西南季风。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为什么? 6-10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 2、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低?为什么? 11月—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离该地较远。凉季 3、该地哪几个月气温较高?为什么? 3-5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辐射变强。热季 乞拉朋齐因降水丰富被称为“世界雨极”,原因是什么? 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四、南亚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探究、展示答案) 当带来主要降水的 西南季风 强度适中时,当地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当 西南季风强劲时,表现为早来晚退 ,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 洪灾 ;当 西南季风势弱时,表现为晚来早退 ,雨水过少,容易造成课堂总结 南亚

导学案编制

导学案编制
教学园地 11-23 1226
稿件提供:中国教师报 韩明辉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
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 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 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其目的是方便学 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 “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大致说来,对导学案的了 解可以围绕这些角度或层次来把握。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 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 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 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 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 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 图”、“方向盘”、“指南针”。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 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 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 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 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3.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 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 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

五年级“地球在变脸”试卷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 1、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 2、、、等因素引起的风化作用,不停地将巨大、坚硬的岩石分解成碎块。 3、一般认为地球包括、、三层 4、由于地貌的变化,部分海洋变成了,一些鱼类进化成。 5、古代植物被埋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变化,会形成一种能源矿产--- 。 二、选择 1、地球的中心部分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影响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A、地球内部运动 B、外力作用 C、人类活动、地球内外部运动 3、地球的外壳是由()组成的 A、土壤 B岩石 C矿物 4、下列选项中能瞬间改变地貌的是( ) A、侵蚀 B、地震 C人类活动 5、()被人们称为“工业粮食” A、天然气 B、煤 C、石油6、岩石的硬度分为几个等级() A、9 B、10 C、11 7、岩石中最硬的是() A、钻石 B、云母 C、花岗岩 8、发明候风地动仪的是我国古代科学家() A、徐霞客 B、李淳风 C、张衡 9、()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 A、地壳 B、地幔 C、地壳 10、()的力量导致地壳的不断的挤压、抬升,形成地表的高山和海洋 A、流水 B、人类活动 C、地球内部 11、()是由熔岩冷却后凝结成的岩石 A、花岗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12、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13、“黑色的砾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高低错落,形象各异”形容的是()

A、雅丹 B、海岸 C、冰川 14、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代表() A、高原 B、草原 C、海洋 15、()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 A、环太平洋沿岸 B、环大西洋沿岸 C、环北冰洋沿岸 16、火山的喷发物有() ①岩石②石块③水④泥沙⑤灰 A、①④ B、②⑤ C、②③ D、③④ 17、从火山的喷发情况和喷发物不能推断的事物是()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B、沉积的石、砂胶结与压合 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 18、煤是由古代()变成的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19、在太行山一带的山崖中发现了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带很早很早以前可能是() A、高原 B、山地 C、海洋 20、河流会将岩石冲到()游,并将它越磨越() A、下小 B、下大 C、上大三、阅读分析 (一)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区域,有些雅丹地形的沟深度可达十余米,长度由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在垅脊顶部常有白色盐壳,又称白龙堆。 1、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 )原因 A、内力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作用 D、人类活动 2、雅丹地貌多发生于() A、干旱地区 B、湿润地区 C、热带地区 D、平原地区 3、请简述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二)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

最新导学案的设计(模板)讲课教案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实施“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

《×××××》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 【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分钟) 【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

课堂部分公倍数和公因数易错题目 一、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A÷B=8(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A=B+1(或A-B=1)(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15 = B,A和B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求特殊数值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求下面数字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8和57 34和91 52和91 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1、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 变形题: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截成几段?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72厘米,宽是4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被剪成几块?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利器)教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的制作流程 导学案编写流程: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主备人再备——备课组长检查、印发——个人课前再备。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备课组长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备课组长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 具体流程为: 1.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各位教师。 2.主备人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 3.主备人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制作导学案。并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发给该备课组内每一位老师。 4.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完成导学案。 5.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的每一各环节。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 6.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 7.把关人审核导学案并签字。 8.交油印室印刷。 9.分发给任课教师。 10.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8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页眉页脚为小五号,正文为5号宋体。填写编号时,要符合要求,如第四章的第六课时的编号为0406.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提高课堂内学生的训练效果)。导学案的电子稿要以科目和编号命名,例如:数学0203(数学,第二章第三节) 2.页眉页脚部分 页眉部分要注明课型、学校、年级、时间;要留出编制人、把关人、包科领导签字的地方。例如:南京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编号0201编制人:孙*马*把关人:包科领导_时间:2012.9.9 页脚部分可以写一句总结本学科重难点知识的语句。例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也可以是激励、警示学生的语句。 3.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过程,要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设计问题,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4.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C为应用拓展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顺序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 4.联系生活: (1)源于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选取学生熟知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2)高于生活:从琐碎、具体的生活中概括出共性的学科理论。 (3)回归生活:用学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 5.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6)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提高方法、知识运用的技能,形成优良的思维模

泡菜制作导学案(答案版)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标要求】 1.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 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乳酸菌发酵 1. 乳酸菌 (1)类型:原核生物。 (2)种类:常见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3)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4)繁殖类型:二分裂(无性生殖)。 (5)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2. 制作泡菜原理 (2)问题1: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这是因为牛奶发酵为酸奶,主要依靠乳酸杆菌的发酵作用,而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 问题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时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在腌制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对于腌制的蔬菜,也不宜多吃。 二、亚硝酸盐 1. 物理性质及用途:为粉末、易溶于,常用作食品白色水添加剂 2. 分布以及含量统计: 分布蔬菜咸菜豆粉 含量 约为4mg/Kg7mg/Kg 以上10mg/Kg 1)反应式:

()亚硝酸盐的危害 (2)人体内的亚硝酸盐是如何转化成亚硝胺的?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PH、温度和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 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4.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酸含量标准 、泡菜制作的实验流程 二、泡菜制作 问题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问题2:坛沿注满水目的是什么? 保证坛内乳酸菌的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问题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三、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比色法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溶液。

PowerPoint的简单制作-导学案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案㈢——幻灯片的制作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PowerPoint 软件的操作界面,学会文字、图片和艺术字的 插入方法,掌握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设置方法。 2.能力目标:独立完成自己的操作,通过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幻灯片进行作品集成的制作学习,感受其魅力,提升对多媒体作品的鉴赏水平,提高利用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的能力。 【自主学习】 说明:利用桌面文件夹“多媒体素材\自主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欣赏” 中提供的部分资料,以及“多媒体素材\自主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作品欣赏”中的幻灯片“革命先驱孙中山.ppt ”,进行自主学习。 一、认识PowerPoint 操作界面图 班级:____________

二、实践操作: 1.打开演示文稿 通过“文件”菜单——打开或通过常用工具栏打开按钮打开。 2.新建演示文稿 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演示文择要应用的版 式(如右图)。 (1) ⑵利用“内容提示向导”新建演示文稿。 ⑶利用“设计模板”新建演示文稿。 3. 幻灯片编辑操作 ⑴文本编辑:在文本框中进行,有文本的复 制、删除、移动,文本框的添加和删除。 ①插入文本框:通过“插入”菜单——文本框 (或利用版式中提供的文本框)。 ②删除文本框:点击要要删除文本 框的边框选中文本框,按下键盘上的 删除键(Delete)即可删除该文本框。 ⑵插入多媒体对象:如右图。 ①图片或剪贴画:通过“插入” 菜单——图片——剪贴画或来自文 件。 ②艺术字:通过“插入”菜单—

秦观《鹊桥仙》优质课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秦观《鹊桥仙》优质课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 必修上) 导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秦观的有关文学常识。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 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1.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作者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2、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3、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4、文本基本解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注释:

《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2] 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的朝欢暮乐? 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