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2分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_范俊

7_2分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_范俊
7_2分支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疫苗候选株的构建_范俊

2018人感染H7N9禽流感6种知识考试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版)》等6种重点知识考试参考答案 1.患者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时,病原学检测间隔(c ),连续两次阴性,可根据相应规定解除隔离措施。 A.1-2 天 B.3-4天 C.2-4天 D.4-5天 2.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d A.血生化中有肌酸激酶升高 B.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C.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 D.以上均对 3.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A )周以上 A.3 B.6 C.9 D.12 4.下列哪项不是寨卡的临床特征D A.发热 B.皮疹 C.关节痛 D.角膜炎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 A.年龄≥45岁 B.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 C.发病后持续高热(T≥39度) D.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6.以下不属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次要标准的是(D ) A.呼吸频率≥30次/分 B.氧合指数≥250mmHg C.多肺叶浸润 D.血尿素氮≥7.14mmol/L 7.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 C) A.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红外线照射 D.过氧乙酸 8.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 A.病毒分离应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B.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符合其流行病学史 C.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并送至所在医院检验科进行病原学检测 D.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9.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 ) A.一次性口罩 B.纱布口罩 C.特效抗病毒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10.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11.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并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保诊疗区域的工作环境达到(D )的需求 A.消灭一切可能性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D.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12.根据WHO通报的MERS疫情,结合文献报道,对(A )进行修订。 A.《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4版)》 B.《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D.《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13.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A A.留取呼吸道标本 B.做药物过敏实验 C.查验血型 D.量体温 14.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A )传播的证据 A.寨卡病毒 B.鼠疫 C.霍乱 D.疟疾 15.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 A.肺炎 B.腹泻 C.出血 D.呕吐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禽流感(AI)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疫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3年冬、2004年春在泰国、越南、日本、韩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入2004年,我国16个省份的40多个疫点,先后发生了H5N1亚型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禽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科学有力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并扑灭。但禽流感传染源的威胁依然存在,今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突然发生的可能,以冬春季节多发,因此,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工作,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及病变 症状: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3-5天,该病常突然暴发,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鸡可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1-2天,症状变化很大。病鸡可见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炎和结膜炎,病鸡头部常出现水肿,同时出现或不出现腹泻;体温升高,羽毛蓬松,鸡冠发绀。有的腿变红,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甩头,严重者可窒息死亡,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变:头、颈及胸部皮下组织胶冻样浸润,消化道病变明显,喉头、腺胃粘膜、肌胃角质膜下及十二指肠粘膜、泄殖腔充血、出血;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出血斑;胰腺表面有针头至芝麻大灰白色坏死点;典型的腹膜炎,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卵巢、输卵管、卵泡充血、出血。 二、认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和危害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染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可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毁灭性打击。因此,我国把该疫病列为一类传染病。 2、野生禽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尤其是野生水禽,他们都是禽流感病毒的正常带毒者,要彻底地消灭这些带毒者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野生禽鸟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对家禽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野鸟迁移是造成禽流感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这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可能与野鸟迁移有密切关系。 3、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血清型众多且变异频繁。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我国这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属H5N1亚型。 4、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传染给人类,使人发病甚至死亡,证明禽流感病毒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三、要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的防制工作 1、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使农村和城市的男女老少对其都有深刻的认识,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家喻户晓,使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成为大家自觉行动,上上下下齐心合力把预防工作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属首次发生,许多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型养禽场和养禽户,还比较重视。但农村散养家禽户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即不防疫,又不消毒,总认为既是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也不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从不考虑社会经济意义,也不考虑公共卫生意义,这样的散养户还很多。在禽流感防制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疏忽和漏洞。因此,必须搞好科普宣传,使大家都认识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2、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养禽场(户)。养禽场要严格控制饲养点的合理布局,要避免养禽场靠近河流和人员密集的地区,强力推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彻底清扫冲洗,定期消毒),限制饲养人员流动,禁止车辆、杂物进入饲养场等,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入养禽场的一切渠道,确保家禽安全。要避免在一个养禽场内饲养多种家禽,尤其要防止多种家禽混养。 3、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检验工作和日常疫情监测。搞好进出口检疫工作,尤其是禽类及产品、观赏鸟、生物制品、各种动物及产品的检疫工作要加强,严格各项入境检验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我国,同时要及时掌握世界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清况,禁止从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家禽及其产品。各地兽医卫生检疫部门要做好家禽流通领域的检疫工作,尤其是对集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禽类屠宰场等进行重点检疫和监督检查,必须尽快健全农村兽医防疫检疫机构。确保机构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4、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除了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外,搞好高致病

目前,用于禽流感强制免疫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

目前,用于禽流感强制免疫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不论是活疫苗还是灭活苗,影响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实践中应对疫苗种类的选择、防疫程序的制订、接种途径、操作方法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尽量减少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 1、禽流感疫苗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在制订禽流感免疫程序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当地禽流感疫病的流行情况;②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③免疫间隔时间;④鸡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免疫接种的方法;⑤免疫对鸡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等。 鸡禽流感疫苗首免日龄在12~15d,如果日龄太小,鸡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会造成免疫系统损伤,影响免疫效果。另一方面,母源抗体高滴度时,免疫不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抗体反而会被中和,结果免疫失败。最好通过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说明书中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这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SPF鸡检测得出的数据,而实际生产中影响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如饲养管理、营养水平、日龄大小、健康状况等,导致疫苗的保护期长短不一。所以,不能机械地照搬说明书中的保护期来推测免疫时间,有条件的,应根据HI抗体检测结果来指导何时免疫。 1.2了解禽流感疫苗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对鸡群免疫接种,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不同亚型之间不能完全保护。在生产实践中应针对当前和本地流行的疫情来选择血清型、病毒株相同的疫苗。如果疫苗毒株的抗原性与感染病原的差异较大,很难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疫苗要妥善保存,禽流感疫苗是生物制品,对温度要求很严格,切忌随便存放,否则对疫苗有直接影响。灭活疫苗要保存在低温、干燥、阴暗的地方,适宜温度为2~8℃,活疫苗为冻干苗,则在冰箱冷冻室-15℃以下保存,切忌反复冻融。 有些养殖户将禽流感疫苗随意丢放,甚至被太阳暴晒,这样会使疫苗效价下降,有的还可能失效。 疫苗使用前例行检查,仔细核对禽流感疫苗抗原亚型、毒株、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失效期,有出现包装破损、活疫苗瓶非真空、油苗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严禁使用。疫苗的用量不能随便降低或超剂量使用,剂量太低,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剂量过大,可能产生免疫麻痹或副反应。稀释液的选择与用量要掌握好,注射、点眼、滴鼻免疫接种时,可选用蒸馏水、生理盐水。饮水免疫时,最好用凉开水,其次是干净新鲜的深井水,不能用含消毒药物的水。稀释的浓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制,浓度不准确,免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灭活苗使用前应预温在25℃左右,预温可使油乳剂苗粘度降低、稀薄、易注射、吸收好,否则注射的局部易出现游离肿块。 1.3其他参加免疫操作的人员必须经验丰富,能熟练掌握疫苗的配制、免疫操作方法,确保每只鸡有 足够的疫苗用量,同时疫苗较快地用完。禽流感疫苗注射前,应核对连续注射器刻度容量和实际容量之间的误差,以免与实际注射量偏差太大,对注射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能及时维修。注射活疫苗用的针头为7号,油苗用9号针头,针头太细,注射时费力,注射器也容易损坏;针头太粗,注射后疫苗会从针孔溢出。同一鸡舍的鸡群,每注射1000羽至少换针头一枚,针头使用前严格消毒,防止疫情传播。鸡群健康是禽流感免疫的基础,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鸡群不健康时接种会造成免疫失败。 2、免疫操作 2.1滴入免疫法滴入免疫法是指滴鼻、点眼、经上呼吸道或眼结膜进行免疫的一种方法。500头份的疫苗用25ml稀释液稀释,把鸡头颈提起,呈水平位置,用手堵住一侧鼻孔,然后将疫苗滴入眼、鼻各一滴,待疫苗吸入和在眼内扩散后才可将鸡轻轻放回,谨防漏滴、重

脊髓灰质炎疫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718743.html, 脊髓灰质炎疫苗 作者:邱五七 来源:《大众健康》2002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是继天花之后又一种在全球即将消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婴幼儿,主要在五岁以下的儿童中传播。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咽和肠壁生长繁殖。此病毒分为Ⅰ、Ⅱ、Ⅲ型,均可以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和流行,其中Ⅰ型最为多见。该病毒在人体外生活力很强,污水及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低温下可长期存活,但对高温及干燥甚敏感,煮沸立即死亡。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世界各国都有发病。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易感者可通过与患者及带毒者(携带脊髓灰质炎病毒但未患病)的密切生活接触被传染,如接触了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食物、双手、玩具、衣物等,再经口传染。在发病的早期,也可经飞沫传播。 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绝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一部分人可以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有少数感染者因病毒毒力强或机体抵抗力低,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个别重症病例病变累及脑干或大脑,危及生命。此病麻痹后最初6个月恢复较快,1~2年内可有不断的改进。若长期肌 力不能恢复,则可能留下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后遗症。 预防此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接种方法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我国现在使用的疫苗均为三价(含Ⅰ、Ⅱ、Ⅲ型)疫苗,糖丸剂型每剂1丸,液体剂型每剂2滴。由于脊髓灰质炎发病主要在婴幼儿,故服用疫苗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2月龄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剂三价疫苗,每次至少间隔4周;4周岁时加强免疫1次;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1.5周岁时加强免疫1次。强化免疫是指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全国、一个省或一个省的一部分)、在同一时间内,对规定年龄组人群不管是否有服苗史一律投服疫苗。应急免疫主要针对一些常规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可疑脊髓灰质炎病例,可迅速在一个大的范围内(一个县及其邻近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免疫。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只有极少数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该疫苗只供口服,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或有免疫缺陷症或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者均禁止使用。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我国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接种非常重视,国家领导、卫生部长、各级领导亲自到街道、基层给幼儿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提高了幼儿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力。此外,对于此病的预防应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2016年在墨西哥暴发的H7N3型禽流感,是北美有记载以来在禽类中暴发的最大疫情,共有2000万只鸟禽被扑杀。此次暴发还导致两人感染,但他们并未发生发热和肺部症状,仅出现了结膜炎症。 ②自2002年起,科学家陆续发现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在过去10年里,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共有100多例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感染人数最多的一次发生在荷兰,共有80多人感染H7N7型禽流感病毒,1人死亡,同时还导致3000多万只鸟禽死亡。 ③禽流感病毒究竟是什么? ④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人感染的禽流感病毒是H7N9。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⑤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⑥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 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水槎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截止至2008年1月15日,由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的全球确诊病例共350例,其中2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62.0%[1]。我国大陆从2005年10月底确诊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以来,现已确诊30例,其中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6.7%[1]。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许多患者的病情迅速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从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现阶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如何尽早发现患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是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建议(草案)基于2005年11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2]和世界卫生组织人禽流感相关建议[3,4],并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的现状,整理制定成文,以指导临床人禽流感的诊治。 一、病毒学[5] 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结构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是

多型性囊膜病毒,常为球型,病毒颗粒直径为80~120nm。A(H5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含有8个节段负链单股RNA,至少编码11种蛋白。每个RNA节段均与核蛋白(NP)和3种RNA多聚酶(PB2、PB1和PA)相连接形成RNP复合物。RNPs被一层基质蛋白(M1)所环绕,然后是含有病毒主要抗原的膜结构。禽流感的主要抗原有两种,一种呈棒状,能凝集一些动物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素(HA或H);HA为病毒表面最大的囊膜糖蛋白,在感染细胞中以单多肽链(HAo)形式合成,合成后裂解成重链(HA1)和轻链(HA2),两者又通过二硫键以共价键形式相连。HAo经裂解后,病毒囊膜才能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此时病毒颗粒方具有感染性,并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另一种呈蘑菇样,能使病毒颗粒从凝集的红细胞表面游离下来,称为神经氨酸酶(NA或N)。N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合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游离下来,从而使病毒再感染新的细胞。除此以外,还有数目不清的少量M2突起。M2蛋白为甲型流感病毒囊膜中含量较少的第三种膜蛋白,它是具有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M2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病毒颗粒内的pH来减弱病毒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s, RNPs)与病毒核心部分M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目前有两类,一类针对M2蛋白的烷胺类药物,包括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另一类主要针对神经氨酸酶,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达菲)、扎那米韦(Zanamivir)以及帕那米韦(peramivir),但在我国上市的只有奥司他韦。目前烷胺类药物在普通季节性流感中的耐药比例相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鸡和鸭的免疫效果观察

中国兽医杂志一2019年(第55卷)第2期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重组禽流感病毒(H 5+H 7)二价灭活疫苗对鸡和鸭的免疫效果观察 冯肖肖1,吴赟竑1,吴雪军1,华炯钢2,张一存2,张一璐1,何一杰1,徐一辉1(1.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311199;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1199)一一摘要:H7N9流感变异毒株的出现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疫情风险三为了解和评估新型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Re-8株+H7N9H7-Re1株)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消长规律,我们开展了鸡二鸭现场免疫试验三监测结果表明,该疫苗对蛋鸡和蛋鸭都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H5和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在免疫后2周均能达到100%的免疫合格率三对雏鸡也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一次时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分别在一免后3周和2周达到70%以上,并维持到一免后13周;进行二次免疫后,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在二免后1周都达到100%三对雏鸭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差,一次免疫的H5亚型抗体水平不能达到70%的免疫合格标准,二免后1周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均能达到80%以上,必须加强免疫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三 关键词:H7N9流感病毒;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苗;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2.4一一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05296005(2019)02000807一一Immune Effects of the Inactivated H5and H7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H5N1Re-8and H7N9Re-1)Applied in Chickens and Ducks FENG Xiao-xiao 1,WU Yun-hong 1,WU Xue-jun 1,HUA Jiong-gang 2,ZHANG Cun 2,ZHANG Lu 1,HE Jie 1,XU Hui 1 (1.Zhejiang Center of Animal Disease Control,Hangzhou 311199,China ;2.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Hangzhou 311199,China)Abstract :The new mutants of H7N9avian influenza viruses have caused devastating poultry diseases and severe economic dam-age scince 2017.Here,we evaluated the immune effect of the inactivated H5and H7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accine (H5N1Re-8and H7N9Re-1)in chickens and ducks.According to the immune procedure made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hickens and ducks were immunized with H5N1Re-8and H7N9Re-1vaccine and the hemagglutinin-inhibition (HI)antibody was detected on a weekly basis.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5N1Re-8and H7N9Re-1vaccine induced strong immune re-sponse in egg-laying poultry,and 100%of participants in groups had high protective antibody levels in two weeks post one-time vac-cination.For the first immunization in chickls,the H5and H7antibodies could reached 70%protective threshold in three and two weeks post one-time vaccination,respectively.Then,chicks inoculated for the second immunization had the 100%of H5and H7 protective antibody levels in one week post two-time immunization.The H5antibody level of ducklings vaccinated one time was bel-low the 70%protective threshold,while the H5and H7antibody level of ducklings was above 80%in one week post two-time vacci-nation.Thus ducklings need two-time vaccination to get good immune response. Key words :H7N9avian influenza virus ;inactivated H5and H7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Immune effects.Corresponding author :XU hui 收稿日期:20180223基金项目:浙江省 三农六方 科技协作项目(CTZB-F16-0728AWZ-SNY1-39)作者简介:冯肖肖(1984),女,兽医师,博士,从事动物监测工作,E-mail:fengxiaoxiao5713@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718743.html, 通讯作者:徐辉,E-mail:xuhui888@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718743.html, 一一2013年2月开始我国上海二安徽二浙江等省市相继出现了人感染H7N9流感的病例,并迅速传播 至其他省份,流行呈散发趋势[1-5]三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已有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1457例,死亡571例,死亡率为39.19%三H7N9亚型流感病毒 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基因组为8个 节段的负链单股RNA 病毒,在病毒增殖中极易发生 变异[3-4]三2013年以来发现的H7N9流感病毒对禽类表现为低致病性,感染禽类后并无明显临床症8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导读】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由人工进行组织培养而制成,它作为脊髓灰质炎的自动免疫剂,服后血液中产生抗体,在肠道组织也产生局部抵抗力。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 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索尔克医生(Dr. Jonas Salk)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出了全部三种脊髓灰质炎毒株。索尔克把病毒杀死制成疫苗,并于1952年在患脊髓灰质炎康复的儿童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被实验者血液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增加了。接着,索尔克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并且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 1954年,美国有200万儿童接受了索尔克的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随后,这种所谓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索尔克的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19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萨宾(Albert Sabin)同样也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疫苗的研究。与索尔克的疫苗不同,萨宾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不能致病的毒株。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1960年代,萨宾的疫苗得到了许可证。这种疫苗采用口服滴剂的形式,比索尔克的疫苗的针剂注射方式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它很快取代了索尔克的疫苗,成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剂型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 主要是小于5岁的儿童、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服用。 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什么要连续服3次? 在初次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时,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服1次,连服3次是因为每剂疫苗中都含有Ⅰ、Ⅱ、Ⅲ型病毒,尽管在制造的过程中,三个型之间的病毒量配比已考虑到它们在肠道中的竞争感染能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型间的干扰作用。尤其是Ⅱ型对Ⅰ、Ⅲ型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服用3次TOPV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 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一般无任何不良反应,它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极个别儿童服用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皮疹或轻度腹泻等反应。一般持续时间都很短,症状便可消失。

高致病性禽流感H5防控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H5防控策略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类型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专门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 当前,正值雏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易发、高发季节。从国际疫情情况来看,2010年以来,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在野禽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国内情况看,尽管去年全年高致病禽流感疫情形势平稳,但禽流感等多种亚型病毒并存,原流行毒株容易发生新的变异。特别是目前,进入后年迁徙的时期,病毒随后年迁徙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大,春节后家禽开始大批补栏,育雏市场活跃,贩运频繁,疫病防治的漏洞增多,去年秋防免疫的家禽逐步超过免疫有效保护期,非常容易感染。因此,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应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严格执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抓免疫促效果,提升家禽免疫保护水平;抓检测促预警,提升家禽疫病风险控制水平;抓监督促检疫,提升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管理促防疫,提升养殖人员防疫灭病能力;抓应急促防控,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水平。广大养殖场户要严格科学执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关知识,积极科学防控,杜绝疫病发生。 1.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引起各种日龄的鸡发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和季节交替时期,气温多变时更易发病,近期是高风险期。病死禽和其粪便、被污染的饮水、饲料、衣物、蛋托(箱)、运输工具等都是很危险的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气源性媒介传播。拉淘汰鸡的车辆,如果不严格消毒,到处乱窜,会给鸡场招致致命的打击。本病易与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等疾病混合感染,导致更大的死亡损失。 2.症状 潜伏期从几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在发病初期,大群精神正常,产蛋鸡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无明显变化。随后出现鸡只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然后向周边扩散,“同窝(笼)”蔓延最快。病鸡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头部和脸部水肿,鸡冠发绀、教脚鳞出血;少数鸡出现点头、扭颈等神经症状。饲料和饮水消耗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非免疫鸡群,7~10天死亡率可达90%~100%. 免疫过的鸡群,在疫苗保护期内,由于饲养环境严重污染或部分鸡免疫应答低下,引起发病,呈散发性非典型症状。发病后大群采食量、精神、产蛋率及蛋壳颜色无明显变化。鸡只变现一定数量的死亡,但死亡的鸡则表现出典型禽流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在发病早期,紧急接种10天以后,鸡群可停止死亡。超出免疫保护期的鸡群,发病程度好于无免疫史的鸡群,但比保护期内散发鸡群严重。 3.病理变化 全身组织器官严重出血。腺胃粘液增多,刮开可见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之间交界处粘膜可见带状出血;消化道粘膜,特别是十二指肠广泛出血;呼吸道粘膜可见充血、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产蛋鸡输卵管的中部可见乳白色分泌物或凝块;乱跑充血、出血、萎缩、破裂、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胰脏沿长轴常有淡黄色斑点和暗红色区域。急性死亡病例有时未见明显病变。 4.防治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必须措施,再无捷径可言,更不能有侥幸心理。要从鸡场设计布局、建筑工艺、隔离饲养、消毒净化、检疫诊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等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附件2: 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 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为及早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病例,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和循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WS294-2008)、《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高危AFP病例和聚集的临床符合病例调查指南》、《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以下简称《监测方案》)、《甘肃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甘肃省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s)、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cVDPVs)和脊灰野病毒,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和循环。 (二)规范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以及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调查处置。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高危AFP病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VDPVs、cVDPVs和脊灰野病毒的报告、调查和处置工作。 三、脊髓灰质炎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脊灰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 3个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病学资料表明,Ⅰ型野病毒引起的传播约占80%~90%,其次为Ⅲ型野病毒,目前世界上已无Ⅱ型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脊灰病毒在遇热、甲醛、氯和紫外线时迅速失去活力。对乙醚不敏感,对热和干燥甚敏感。使用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由于病毒携带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和无麻痹型患者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传播该病上起重要作用。本病的潜伏期为2~35天,一般为7~14天。患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发病1~2周排毒率最高,可从70%以上的患者大便中分离出病毒,退热后传染性减小。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 2.传播途径 感染者一般通过大便排出病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粪—口途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教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研究及应用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研究及应用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通常可导致感染家禽全部死亡,引起疫情的暴发。2003年以来,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了H5亚型AI疫情。 同时,H5和H7亚型AIV均能导致人发病和死亡,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疫苗免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AI最有效防控措施之一。 2014年以来,我国家禽中分离的H5亚型AIV主要属于2.3.4.4分支,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的H5N1亚型Re-8株系列灭活疫苗,已在家禽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初,我国人H7N9流感疫情增多,家禽中出现H7N9亚型HPAI疫情,迫切需要能够同时预防H5和H7亚型AI的禽AI疫苗。 本研究首先对H7N9 H7-Re1疫苗株的病毒含量、毒力、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疫苗种毒生物安全度高、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好且能在鸡胚中高效稳定增殖,是用于H7亚型HPAI防控的理想疫苗种毒。 其次,以H5N1 Re-8株和H7N9 H7-Re1株疫苗种毒为基础,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以下简称H5+H7二价灭活疫苗),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估。将H5N1 Re-8株和H7N9 H7-Re1株鸡胚尿囊液分别2倍浓缩,使用甲醛灭活后,按照本研究确定的1:1.5抗原比例乳化制备成H5+H7二价灭活疫苗。 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单剂量和单剂量重复接种的SPF鸡在接种后14日内,无任何不良反应。该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1mL,免疫后3w H5和H7亚型HI抗体平均滴度均在6log2以上;肌肉与颈部皮下途径免疫SPF鸡,效力无明显差异,均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高峰期(首免后4w)抗体水平即可达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及疫情处理 一、基础知识 (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后所导致的疾病,简称人禽流感。 (二)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的一种,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所有的禽流感病毒皆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禽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三)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尤其是水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 2、传播途径 人传染人的可能性较小,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两种: (1)呼吸道传播

吸入含有禽流感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 (2)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3、易感人群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目前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然而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4、潜伏期 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5、传染期 病人在潜伏期末至症状消失前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四)临床特征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五)临床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生化检查 出现酶学指标异常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3、影像学检查

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哪类传染病之一?发生流行时,应按照哪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要求严格管理:(B ) A、属于甲类,按甲类管理 B、属于乙类,按甲类管理 C、属于乙类,按乙类管理 D、属于丙类,按乙类管理 2、下列哪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较重:(A ) A、H5N1 B、H9N2 C、H7N7 D、H1N1 3、下列哪项是人类禽流感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A ) A、肺炎 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肺出血 D、Reye综合征 4、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为几个型别:(C ) A、只有1型 B、分为甲、乙两型 C、分为甲、乙、丙三型 D、若干型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血象淋巴细胞改变的特点是:(B ) A、淋巴细胞升高 B、淋巴细胞降低 C、淋巴细胞正常 D、异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6、与人流感病毒相比,下面哪项不是一禽流感病毒的特点:(D ) A、对环境抵抗力较强 B、在自然界抗原性较稳定 C、毒株呈多样性 D、变异速度快 7、下列哪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不是以往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D ) A、H1N1 B、H2N2 C、H3N2

D、H5N 1 8、下列哪项不属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途径:(A ) A、经血液传播 B、直接密切接触传播 C、空气飞沫传播 D、粪一饮水一口传播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史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B ) A、病前1周曾接触过禽类 B、病前1周曾有到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的历史,有与禽类等动物的接触史 C、病前I周曾接触过感冒病人 D、病前1周曾吃过鸡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季节多为:(B ) A、四季散发,无季节性 B、四季散发,冬春季多见 C、四季散发,夏季多见 D、有严格的季节性,只见于冬春季 11、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口服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 D ) A、金刚烷胺 B、金刚乙胺 C、利巴韦林 D、奥司他韦 12、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抗病毒治疗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D ) A、发病48小时内应用 B、抗病毒药可减轻病情 C、抗病毒药可缩短病程 D、对有合并症者疗效较好,尤其是全身性感染者 1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期为:(A )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14、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处理为:(D ) A、严密隔离至21天 B、一般隔离至21天 C、注射疫苗 D、可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15、一例来自越南禽流感疫区的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测呈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临床诊断应考虑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下列哪一类:(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