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kholderia+Cepacia脂肪酶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SBA15上的共价固定 - 副本

Burkholderia+Cepacia脂肪酶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SBA15上的共价固定 - 副本
Burkholderia+Cepacia脂肪酶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SBA15上的共价固定 - 副本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药理学总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分类天然来源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来自小单胞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卡那霉素B 抗菌谱对需氧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敏感对沙雷菌属,嗜血杆菌属,痢疾杆菌,沙门杆菌、结核分支杆菌有良好的作用对淋球菌,脑膜炎球菌等G-球菌,肠球菌,厌氧菌,链球菌不敏感 抗生素后效应(PAE)细菌与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至低于MIC或消失时,其对细菌生长仍有持续性抑制效应意义:氨基苷类对G-杆菌和G 球菌有明显的PAE,临床给药方案设计时应加以考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抗菌机制抑制细菌核糖体循环中的 多个环节,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通过离子吸附作用附着于细菌表面造成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导致细菌死亡 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环节: 耐药机制产生钝化酶(乙酰化酶,腺苷酰化酶,磷酸化酶)。主要机制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及胞内转运功能异常修饰抗生素靶位蛋白(肠球菌、结核杆菌)

临床应用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严重感染需与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1、耳毒性前庭功能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听神经损伤:耳鸣,听力减退,永久性耳聋。机制:药物阻碍毛细胞糖代谢和能量利用,使细胞膜Na -K -ATP酶功能障碍,毛细胞受损。耳毒性防治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进行听力监测“亚临床耳毒性” 避免合用其他耳毒性药物避免与掩盖耳毒性药物合用,抗组胺药给药剂量,监测血药浓度,血药峰浓度不超过12 mg/L,谷浓度不高于2 mg/L 2、肾毒性药源性肾脏衰竭。表现:蛋白尿、管形尿、血尿、氮质血症和肾功能减退。 机制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防治:避免合用增加肾毒性药物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表现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与剂量及给药途径(腹膜内或胸膜内)有关。 机制阻滞Ca2 引发的ACh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防治:葡萄糖酸钙、新斯的明不宜静脉给药;肾功能减退,血钙过低,重症肌无力,合用肌松剂、全麻药易发生 4、变态反应偶可见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其他反应:周围神经炎,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损害 1、链霉素(Streptomycin)抗菌谱广,对结核分支杆菌,多

氨基功能聚合物的合成

毕业论文 氨基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 The synthesis of amine functionalized polymers

摘要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又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多孔的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规则的孔道结构和可功能化等特点而倍受关注,MOFS在气体吸附、分离及催化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氨基的强亲和力作用,因此氨基功能化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MOFs的概念、结构特点、常见合成方法以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并以NH2-BDC以及Zn(NO3)2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氨基功能聚合物IRMOF-3,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及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金属; 有机配位聚合物; 有机框架; 氨基; 功能化

Abstract 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which is also known a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 is a kind of porous crystalline materials,due to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uch as,it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pore structure functional,and so on,it is attracting public attention.” MOFs in such aspects as gas absorption,separation and catalysis show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Owing to the effect of strong affinity of the amine,amino functional metal 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applications. This thesis explain the concept of MOFs,general synthesis methods,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and its application. The synthesis of amino functional polymer IRMOF – 3 from NH2-BDC with Zn(NO3)2using solvent hot method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ic (tg),and ir spectra of the complexes had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stability. Key words: MOF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amino; functional

氨基树脂的应用与特点

氨基树脂的应用与特点 氨基树脂是我们的工业生产活动中会用到的一种原料,但是有很多人对它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氨基树脂发展的几方面特点。 第一种、固化方便、粘附力强氨基树脂体系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氨基树脂固化时的收缩性低,产生的内应力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粘附强度。 第二种、氨基树脂生产厂家表示收缩性低氨基树脂和所用的固化剂的反应是通过直接加成反应或树脂分子中环氧基的开环聚合反应来进行的,没有水或其它挥发性副产物放出。 第三种、力学、电性能固化后的氨基树脂体系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固化后的氨基树脂体系是一种具有高介电性能、耐表面漏电、耐电弧的优良绝缘材料。第四种、化学稳定性像固化环氧体系的其它性能一样,化学稳定性也取决于所选用的树脂和固化剂。第五种、耐霉菌固化的氨基树脂体系耐大多数霉菌。氨基树脂作为防腐蚀材料具有附着力强、常温操作、施工简便等良好的工艺性,而且价格适中。 宜兴市华普化工贸易有限公司经销批发的固化剂、醇酸树脂、聚酯漆、硝基漆、聚氨酯磁漆、氨基烘干磁漆畅销消费者市场,在消费者当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公司与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种齐全、价格合理,以多品种经营特色和薄利多销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下面就由宜兴华普化工贸易给大家讲述下氨基树脂发展的特点。 氨基树脂发展的特点 一般地说,使用固化温度高的固化剂可以得到耐热优良的固化物。 特点一、氰特氨基树脂的固化剂层出不穷的品种从固化剂品种来看,胺系固化剂仍居首位,其次是酸酐系固化剂,末端含硫醇基的新型嵌段固化剂已大量投入市场。 特点二、功能性固化剂成热点耐热,耐低温,快速固化,耐水等性能优异的固化剂产品快速发展,另外潜伏性固化剂的改性也有了新的突破。 特点三、固化剂低毒①固化剂无毒化深受用户欢迎;②电子束及光固化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2015.11.5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临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主要有:(1)对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者,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中链霉素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差,但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作用。(2)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者,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小诺米星、依替米星。(3)抗菌谱与卡那霉素相似,由于毒性较大,现仅供口服或局部应用者有新霉素与巴龙霉素,后者对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有较好作用。此外尚有大观霉素,用于单纯性淋病的治疗。所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均差。本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杀菌剂。 【适应证】 1.中、重度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2.中、重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此类感染常需与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酰胺类 或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3.治疗严重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用药之一(非首选)。 4.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亦可用于土拉菌病、鼠疫及布鲁菌病,后者的治疗需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合应用。 5.链霉素、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可用于结核病联合疗法。 6.口服新霉素可用于结肠手术前准备,或局部用药。 7.巴龙霉素可用于肠道隐孢子虫病。 8.大观霉素仅适用于单纯性淋病。 【注意事项】 1.对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2.氨基糖苷类的任何品种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 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素氮、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阻滞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先兆时,须及时停药。需注意局部用药时亦有可能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3.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社区获得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A 组溶血性 链球菌抗菌作用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对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疗。由于其耳、肾毒性反应,本类药物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 4.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其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给药,并应进行血药浓度 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 5.新生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 调整给药方案。婴幼儿、老年患者应慎用该类药物,如确有应用指征,有条件亦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6.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7.本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强利尿剂同用。与注射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素类抗生素知识点归纳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素类抗生素知识点归纳 考情分析 一、氨基糖苷类 (一)分类 ·天然来源 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 来自小单胞菌:庆大霉素 ·人工半合成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奈替米星 (二)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起始、延伸、终止 ◆属静止期杀菌剂 ◆有明显PAE(抗生素后效应) 【耐药性产生机制】 ▲易产生,同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 ▲细菌产生修饰或灭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 ——修饰酶或钝化酶。 【体内过程】 □脂溶性小,口服难吸收(用于肠道消毒),需注射给药。 □吸收后不易透过细胞膜,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高,肾皮质药物浓度高,为血药浓度的10~50倍。 □以原形从尿排泄。 【抗菌谱】 □抗菌谱广——对G-菌,某些G+有杀菌作用。 □特别是——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显著强于其他类药物。 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有较好抗菌活性。如: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等有较好抗菌活性。 □部分药物有抗结核杆菌(链霉素)作用,但对厌氧菌无效。 【抗菌作用特点】 □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杀菌速率愈快、时程愈长; □具有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后效应; □具有初次接触效应(PEE)——即细菌首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即迅速被杀死。而未被杀死的细菌再次或多次接触同种药物,其杀菌作用明显降低;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临床应用】 □需氧G-杆菌致全身感染

□严重感染合用广谱半合成青霉、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结核病可选用链霉素 □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主要选用阿米卡星。 【不良反应】 耳毒肾毒肌肉阻,过敏仅次青霉素 (1)耳毒性: ◇损害前庭神经功能: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失调等。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 >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损害耳蜗神经:耳鸣、听力减退、耳聋。 其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 >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孕妇禁用,避免与有耳毒性的高效利尿药合用。 (2)肾毒性: ▲排序: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防治:避免合用增加肾毒性药物 (第一代头孢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等) (3)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表现: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呼吸衰竭,与剂量及给药途径有关 ▲机制:阻滞Ca2+引发的ACh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 ▲防治:葡萄糖酸钙、新斯的明对抗 (4)过敏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三)常用药 1.链霉素 1)应用: ·首选用于:土拉菌病(兔热病)和鼠疫,特别是与四环素联合用药已成为治疗鼠疫的最有效手段;·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结核病。 ·其他用途多被庆大霉素替代。 2)是氨基糖苷类中最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3)前庭神经损害发生早,易恢复; 耳蜗神经损伤发生迟,不可逆。 2.庆大霉素 1)较链霉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耐药产生慢,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3)治疗G-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尤其是对沙雷菌属,为氨基糖苷类中的首选药 ——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手术准备; ——对绿脓杆菌和金葡菌均有效; 4)与青霉素(氨苄西林)合用:可治疗肠球菌感染,但应避免将两药置于同一容器中同时滴注; 5)主要的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发生率高(10%) 3.阿米卡星(丁胺卡那) 1)突出的优点——不易耐药。 对许多肠道G-杆菌所产生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不会失去抗菌活性。 用于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菌株所引起的感染。 2)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各种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绿脓杆菌等具有较强抗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新给药方案的探讨

氨基糖苷类新给药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新给药方案;高浓度效应;首次接触效应;耳毒性;肾毒性;耐药性摘要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新的给药方案。方法:通过每天一次给予全日药量,产生较高的血药浓度峰值,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和保持较长的抗菌后效应;结果:减少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降低血药浓度谷值,从而降低了耳、肾毒性,延缓了耐药性的出现。结论:新的给药方案与传统给药方案相比,具有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和经济的特点。本文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给药方案的理论根据和临床现实意义作一概述。 1 每日给药一次的理论根据 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是指抗生素的有效浓度使细菌受到抑制,而在抗生素的血药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细菌仍处于被抑制状态的作用[2]。氨基糖苷类有1~3小时或更长时间的PAE存在,动物实验资料发现,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对绿脓杆菌、肺炎球菌的PAE 可达5~8小时,对大肠杆菌为2~3小时。正是由于PAE的存在,为我们确定其给药间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PAE还能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协同杀菌作用。国外学者在体外研究证实,处于PAE下的细菌更易受到人体白细胞的吞噬,有学者将这种现象描述为“抗生素后效促白细胞作用”(postantibiotic leukocyte enhancement)。显然这种药物与机体的协同作用对抗感染治疗极为有利。因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发生感染时,血药浓度并无必要始终维持在最低抑菌(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之上,可根据血药浓度超过MIC或MBC的时间加上PAE的持续时间来确定[3]。临床资料证实,氨基糖苷类一次给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可持续24小时以上。 1.2 氨基糖苷类的高浓度效应国外研究证实,氨基糖苷类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首次杀菌力(率)和细菌数的绝对减少呈正相关,1天1次给药可产生更高的血峰浓度(Cmax),可增强组织穿透力及感染组织中抗生素浓度、药效。研究还表明,氨基糖苷类的PAE具有浓度依赖性,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初始剂量正相关,剂量越大,PAE越长。奈替米星的浓度分别为0.5,1.0, 2.0,4.0,8.0μg/ml,对大肠杆菌的PAE分别为1.0,2.4, 3.9,6.1和7小时[4]。同时这种高浓度所产生的PAE使细菌的生长受到持续抑制,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 1.3 氨基糖苷类的首次接触效应首次接触效应(firstexpose effect)是指氨基糖苷类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的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以后,才会再起作用[5]。这是由于氨基糖苷类的杀菌作用呈双相反应,在作用的初期呈快速杀菌作用,杀菌速率与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这一作用称“药物的首次暴露作用”,继以一段缓慢的杀菌过程,其速率与药物浓度无关,这一现象称为“适应性耐药”。经首次暴露与氨基糖苷类接触后的菌株再次接触药物时,其杀菌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当菌株脱离与药物接触后,其对于药物的敏感性又可恢复。1天1次给药有足够长的时间允许首次接触效应消失。 2 每日给药一次的临床现实意义 2.1 降低了肾毒性药物在肾的积蓄是产生肾毒性的原因,现已知其蓄积部位在于肾近端曲小管上皮细胞质的溶媒体内,动物实验证明本类药物血药浓度的升高与肾近端曲小管腔内药物吸收没有线性关系[6]。由于治疗持续时间短,所以氨基糖苷类短时间较高的血药浓度的肾毒性比长时间较低血药浓度的肾毒性要低。国外学者对应用庆大霉素连续治疗的123例严重感染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试验:庆大霉素4mg/kg,1日1次用药组(OD)组和1.33mg/kg,1日3次用药组(MD组)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法,试验中发现OD组和MD组获得满意疗效率分别为91%和78%;OD组及MD组中分别有5%和24.8%患者出现肾中毒现象。

氨基聚醚应用

喷涂型端氨基聚醚弹性体技术应用展望 刘水平 (青岛核工实业公司,青岛266601) 1 抗冲磨材料及现状 水工泄水消能建筑物如大坝的溢洪道、泄洪洞、泄水孔、溢流坝、消力池等表面遭受高速水流和含沙水流冲磨和气蚀破坏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这些关键部位进行修补处理。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大力开发,西南地区一批高水头、大流量高坝的建设,对于泄水消能建筑物表面抗高速含沙水流冲磨和气蚀破坏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其中除了水工设计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外,采用性能优异的抗冲耐磨材料至关重要[1,2]。 传统的水工泄水消能建筑物表面的抗冲耐磨材料主要有:高强混凝土、钢板衬砌和贴附、纤维增强混凝土、环氧树脂砂浆和涂层、丙烯酸酯及其它类型乳液改性砂浆或混凝土、硅粉混凝土等,但是这些材料存在着各自的应用局限性[3]。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如二滩水电站水垫塘底板表面采用40cm厚的硅粉混凝土R28600、小浪底导流洞、排沙洞段及溢洪道采用了C70硅粉混凝土。由于高强混凝土施工中容易产生裂缝及其它技术问题,影响到工程的使用效果,其抗冲磨防护能力依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4]。 为解决或减缓泄水消能建筑物的抗冲磨和气蚀破坏问题,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继续研究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是采用新型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抗冲磨技术,利用特种高分子材料的高强度、高韧性特点来解决高速含沙水流的冲击磨损。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多是针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以改变其脆性、提高断裂韧性和抗冲耐磨性能。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了环氧树脂与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使改性环氧树脂的抗冲磨和气蚀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采用呋喃树脂改性环氧亦提高了其抗冲磨性能[5]。但是,由于环氧树脂分子量小,其固化物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容易受紫外线氧化的C—O键,使得其抗老化能力很差;环氧树脂线胀系数较大,在环境气候和不断变化的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龟裂、起翘和脱层,而且施工不方便,又有一定的污染性挥发物存在,所以工程的适用性差,未能在工程中得到大量的使用。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开发出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这种新型材料所具有的优异的抗磨蚀性能、耐老化性能、抗腐蚀及独特的施工性能为人们所关注,该技术已经在工民建、机械工业和民航机场跑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外称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是喷涂工业技术的一次革新,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_6_b基因分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R378.2+1 文献标识码:A 大肠埃希菌连续分离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 ) b 基因分型研究 王 伟1,糜祖煌2,毛剑峰1,徐伟珍1(1.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323000;2.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连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氨基糖苷类饰酶aac(6 ) Ib基因及亚型存在状况。方法 测定临床分离的60株ECO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 ) Ib基因。结果 60株ECO菌连续分离株中aac(6 ) Ib基因阳性11株(18.3%),经DNA测序,2株为aac(6 ) Ib经典型,6株为aac(6 ) Ib C r型,另有2株为新亚型。结论 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aac(6 ) Ib基因新亚型,在一家医院ECO菌中同时检出aac(6 ) Ib型和aac(6 ) Ib C r 型及新亚型三种亚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 ) Ib基因;亚型 [3]L i X,M a W L,Zheng W L.Design i ng oli gonu cl eoti de m i croarray probes for Bac ill u s t huring iensis[J].L if e Sci Res,2003,7:53- 57. [4]J i n DZ,W en SY,Chen S H,e ta l.DNA m i croarray ass ay for s i m u l tan eous detection and i den tifi cati on of mu ltiple co mm on i n testi nal pat hogen s[J].M olC ell Prob es,2006:337-347. [5]W en SY,W ang H,Sun OJ,et a l.Rap i d d etecti on of the known SNPs of CYP2C9using oli gonucleoti d e m i croarray[J].W J G. 2003,9:1342-1346. [6]胡建宏,于永生,江中良,等.DNA芯片技术研究进展[J].湖北 农学院学报,2002,22(1):92-96. [7]W ilson W J,Strout CL,Desanti s TZ,e t al.Sequen ce specifi c i den tifi cati on of18pat hogen icm i croorgan i s m s u si ng m icroarray technolo gy[J].M olC ell Prob es,2002,16:119-127. [8]C all DR,Boruck iM,Loge F.D etecti on of b acterial pathogens i n environm ental s a m p l es us i ng DNA m i croarrays[J].J M i crob i o l M ethod s,2003,53:235-243. [9]S ergeev N,D i stl erM,Vargas M,et a l.M icroarray analys i s of B a cill us ce re u s group virulence f act ors[J].J M icrob i olM et hods,2006, 65:488-502. D etection and i 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 pathogenic bacteri a w ith16S and 23S rDNA based oligonucleoti de m icroarray XING Jian m i n g1,Z HANG Su1,Z HANG H ong he2,SHEN Cu i fen3,B I Dan1,L IG ang1,YAO L i hu i1,WU X i ao fang4(1.D epart ment o f L aboratory M ed ici ne,H uz houM a tern ity and Chil d Care H osp ita,l H uz hou313000,Ch i na) Abstrac t:O bjective To deve lop a16S rDNA and23S r DNA based o li gonucleoti de m i c roarray f o r detecti on and i dentifica ti on of c li n ical pathogenic bacte ria.M ethod s D ouble PCR was appli ed to amp lify t he segm ents of16S r DNA and23S rDNA genes of t he ta rget bacter i a.A n o li gonucleoti de m icroarray w as constructed to si m u ltaneousl y detect EHEC O157!H7,V ibrio parahae mo l y ticus, Sai monella sp.,V ibr io cholerae,L ister i a m onocy togenes,Ca mpy lobacter jejuni and Shigella sp.T he specific it y,sensitiv it y and repro duc i b ilit y o f the m icroa rray w ere eva l uated.A nd the m icroarray w as used to de tect t he m icrobes in stool speci m ens fro m81pa ti entsw ith d i arrhea and vom iting.Re s u lts The doub l e PCR cou l d si m u ltaneously a m plif y t he target sequences o f16S r DNA and23S rDNA genes o f the seven pat hogens.The sensiti v ity o f the deve l oped o li gonuc l eo tide m icro array w as103cf u/m l and no positive resu lts we re obse rved for non target bacter i a.A nd the coe fficients of var i a ti on in one lot o r among d ifferent l o ts of t he m icro array sli des we re3.89%~ 5 81%.T he positi v e detection ra te o f t he stool spec i m ens by o li gonuc l eotide m i croarray was39.5%(32/81),w ith a co i nc i dence of 96.3%(78/81)for t he pa ti ents and ano t her co i ncidence o f96.8%(31/32)for bac terial g enus or spec i es i dentificati on co m pared to the resu lts by the routi ne bacter i o l og ical exam i na ti ons.Conc l u sion T he16S and23S r DNA based o li gonucleoti de m icroarray to detect the seven pat hogenic bacte ria hasm any advantag es ove r rou tine bac teriolog i ca l exa m i nation such as conven i ent,rapid,accurate,stab le and h i gh throughout w hich is su itab le for c li n ica l speci m en exam i na ti on and ep i dem i o l og ica l field i nvesti ga ti on. K ey word s:O ligonucleo ti de m icroarray;Pa t hogen i c bacter i a;D etecti on (收稿日期:2008 03 26,修回日期:2008 06 12) (本文编辑:王伯昌)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 2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 摘要 介孔氧化硅材料由于其较大的孔容和比表面积,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有机-无机介孔材料也称为PMOs(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是采用共缩聚的方法以桥联的有机硅酯作为硅源前体,将有机基团键合在材料的骨架中,可以使有机基团更均匀地分布在材料的骨架中并且不会堵塞孔道。PMOs 材料规则的孔道分布、可调的孔道微环境、丰富的有机基团等性质赋予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药物负载中显示了独特性能。双模型介孔材料(BMMs)是一种新型介孔材料,它具有双孔道结构:3 nm 左右的蠕虫状一级孔与10-30 nm左右的球形颗粒堆积孔。由于BMMs有别于单一孔道介孔材料,具有结构可控和粒度可控等许多独特性质,通过进一步表面改性,能够针对特定的药物分子,尤其是不溶性药物分子进行装载与可控释放,具有很好的专一性。 关键词:双模型介孔材料;氨基功能化;载药

Abstract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due to its larger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dvantages of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non-toxic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Organic-inorganic mesoporous materials is also known as PMOs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 is using the copolycondensation method to bridging the silicone ester as a silicon source precursor, The organic group bonded in the skeleton material can make the organic groups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frame of material and will not block channel. PMOs material rules of channel distribution, adjustable pore micro environment, abundant organic groups leading to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especially shows the unique performancei n drug load. Bimodal mesoporous material (BMMs) is a new mesoporous material consisting of worm-like mesopores of 3nm as well as large inter-particles pores around 10-30 nm. Different from mesoporous materials with only one pore distribution, BMMs could realize the loading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specific drug molecules, especially for the insoluble drugs, through surface modification, due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ontrollable structure and particles size. Keywords: Bimodal mesoporous material; Amino functionalization; drug

药理学 第7版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TOP] 1.1 掌握氨基糖苷类常用药物的抗菌谱、适应症、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2 了解氨基苷类的发展概况。 2 重点难点[TOP] 2.1 重点 抗菌谱,耐药性,耳和肾脏的毒性与防治。 2.2 难点 常用氨基糖苷类各药特点的比较,临床用途。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3学时 4 内容提要[TOP] 4.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而得名。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天然来源,如链霉素(streptomycin)等;另一类为半合成品,如阿米卡星(amikacin)等。 本类药物为有机碱,制剂为硫酸盐,除链霉素水溶液性质不稳定外,其他药物水溶液性质均稳定。与β-内酰胺类合用时不能混合于同一容器,否则易使氨基糖苷类失活。 4.1.1 抗菌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对各种需氧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G-球菌作用较差;对MRSA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还能破坏细菌胞浆膜的完整性。 氨基糖苷抗生素类是快速杀菌药,对静止期细菌有较强作用。杀菌特点是:①杀菌速率和杀菌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②仅对需氧菌有效,且抗菌活性显著强于其他类药物,对厌氧菌无效;③PAE长,且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④具有初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fect,FEE),即细菌首次接触氨基糖苷

类时,能被迅速杀死;⑤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4.1.2 耐药机制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的耐药机制有: 1.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modifying enzyme),使药物灭活。包括乙酰化酶(acetylase)、腺苷化酶(adenylase)和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可分别将乙酰基、腺苷、磷酸连接到氨基糖苷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药物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失效。氨基糖苷类间有的出现交叉耐药性,有的不出现交叉耐药性。 2.膜通透性的改变,如外膜膜孔蛋白结构的改变,降低了对氨基糖苷类的通透性,菌体内药物浓度下降。 3.靶位的修饰,如细菌核糖体30S亚基靶蛋白上S12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代,致使对链霉素的亲和力降低而耐药。 4.1.3 药代动力学 1.吸收氨基糖苷类的极性和解离度均较大,口服很难吸收。多采用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 2.分布氨基糖苷类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低,多数在10%以下。其穿透力很弱,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在肾皮层和内耳内、外淋巴液有高浓度聚积,且在内耳外淋巴液中浓度下降很慢,这可以解释它们的肾脏毒性和耳毒性。 3.代谢与排泄氨基糖苷类在体内并不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除奈替米星外,也都不在肾小管重吸收,其肾清除率等于肌酐清除率。 4.1.4 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主要用于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利用该类药物口服不吸收的特点,可以治疗消化道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昏迷用药。制成外用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治疗局部感染。此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可作为结核治疗药物。 4.1.5 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在儿童和老人更易引起。毒性产生与服药剂量和疗程有关。 1.耳毒性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听神经损伤。前庭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耳蜗听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该毒性还能影响子宫内胎儿。 为防止和减少本类药物耳毒性的发生,用药中应经常询问病人是否有眩晕、耳鸣等先兆症状。有些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简介

一、名词解释: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的后续作用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二、填空题 1.链霉素过敏性休克发作时,首选静脉注射________________。 2.氨基苷类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3.对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绿脓杆菌感染可选用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三、是非题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氨基苷类共同的特点? A.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 B.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C.对G+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D.对G-需氧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E.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杀菌剂 2.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 A.链霉素 B.氨苄西林 C.奈替米星

D.双氯西林 E.红霉素 3.庆大霉素无治疗价值的感染是: A.绿脓杆菌感染 B.结核性脑膜炎 C.大肠杆菌所致尿路感染 D.G-杆菌感染的败血症 E.细菌性心内膜炎 4.肾功能不良的病人绿脓杆菌感染时可选用: A.多粘菌素E B.头孢哌酮 C.氨苄西林 D.庆大霉素 E.克林霉素 5.下列哪种药物与呋塞米(速尿)合用会增强耳毒性? A.红霉素 B.氨基苷类 C.四环素 D.氯霉素 E.氨苄西林 6.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混合静脉滴注:

A.协同抗绿脓杆菌作用 B.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 C.用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D.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E.以上都不是 7.氨基苷类药物中,耳和肾毒性最小的是: A.庆大霉素 B.卡那霉素 C.新霉素 D.奈替米星 E.链霉素 8.指出下列应用错误的是: A.布氏杆菌病可选择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 B.细菌性心内膜炎可选链霉素加青霉素G合用 C.结核病选用链霉素时应加用其他抗结核药 D.绿脓杆菌感染首选卡那霉素,鼠疫首选链霉素 E.绿脓杆菌感染常选庆大霉素与羧苄西林合用 9.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其抢救药为: A.匹鲁卡品 B.肾上腺素 C.葡萄糖酸钙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链霉素 对多种G—杆菌如大肠杆菌、鼠疫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他细菌易对链霉素产生耐药性,且长期应用易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故临床上用于鼠疫和兔热病及抗结核病。 庆大霉素 抗菌谱较链霉素广而抗菌活性高,对绿脓杆菌和金葡菌均有效,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产生慢。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于G—杆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心内膜炎,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肠道手术前准备。前庭神经损害较耳蜗神经明显,但较链霉素少见。 阿米卡星 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本类药物毒性的产生与服药剂量和时程有关,也随药物不同而异,甚至在停药以后,也可出现不可逆的毒性反应。如果一旦发现功能紊乱的.早期指征就立即停药。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可与其他有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可加重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导致肌肉软弱、呼吸抑制等症状。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测定,以防止出现严重肾毒性反应。与卷曲霉素、顺铂、依他尼酸、呋塞米或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等合用时,可能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与多黏菌素合用,可增加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混合时可导致相互失活。 氨基糖苷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和耳毒性,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引起。

1.耳毒性 包括前庭功能障碍和耳蜗听神经损伤。前庭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主要为眩晕;耳蜗听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前庭功能障碍多见于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耳蜗听神经损伤多见于新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其他品种也可引起耳毒性。由于妊娠期妇女注射本类药物可能导致新生儿听力受损,因此孕妇应禁用。 2.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是诱发药源性肾脏衰竭的常见病因,通常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严重时可发生氮质血症和导致肾功能降低。肾功能减退可使氨基糖苷类血浆浓度升高,又进一步加重肾功能减退和耳毒性。 3.神经肌肉麻痹 可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和呼吸衰竭。可以使用新斯的明和钙剂对抗治疗。 4.变态反应

药理学 抗生素类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新]

药理学抗生素类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新] 第二十章抗生素类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 [TOP] 1.1 掌握氨基糖苷类常用药物的抗菌谱、适应症、耐药性、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2 了解氨基苷类的发展概况。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 抗菌谱,耐药性,耳和肾脏的毒性与防治。 2.2 难点 常用氨基糖苷类各药特点的比较,临床用途。 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3学时

4 内容提要 [TOP] 4.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而得名。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天然来源,如链霉素(streptomycin)等;另一类为半合成品,如阿米卡星(amikacin)等。 本类药物为有机碱,制剂为硫酸盐,除链霉素水溶液性质不稳定外,其他药物水溶液性质均稳定。与β-内酰胺类合用时不能混合于同一容器,否则易使氨基糖苷类失活。 4.1.1 抗菌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对各种需氧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G-球菌作用较差;对MRSA 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链霉素、卡那霉素还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还能破坏细菌胞浆膜的完整性。 氨基糖苷抗生素类是快速杀菌药,对静止期细菌有较强作用。杀菌特点是:?杀菌速率和杀菌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仅对需氧菌有效,且抗菌活性显著强于其他类药物,对厌氧菌无效;?PAE长,

且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初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ure effect,FEE),即细菌首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时,能被迅速杀死;?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4.1.2 耐药机制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产生的耐药机制有: (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modifying enzyme),使药物灭活。包括乙酰化酶(acetylase)、腺苷1 化酶(adenylase)和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可分别将乙酰基、腺苷、磷酸连接到氨基糖苷类的氨基或羟基上,使药物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而失效。氨基糖苷类间有的出现交叉耐药性,有的不出现交叉耐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