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方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

以东方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
以东方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

以东方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

引言

以前的研究已经说明了阿斯伯格综合征(AS)是自闭症障碍(ASD)的一种,伴随着终身的社会性障碍。有AS的人表现出认识和理解他人想法、计划、视角的障碍,内心和外界缺乏部分或全部的连接。因此,建立和外界的连接是治疗AS最适用的干预方法。

尽管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干预和帮助病人实现与他人更好的连接,多数的治疗还局限在高度结构化、机械化的分离手段上,比如Education of Autistic和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方法。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结构化教学能有效利用视觉线索。在视觉材料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改进结构化教学的不足,就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连接。除了这点,各种干预方法之间的联系也需要改进。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沙盘作为一个媒介,来探索各种干预方法的内在与互相间的联系。

东方式沙盘理论和AS相关理论

1950年,Dora Kalff,一个荣格学派的咨询师,开发了沙盘作为非言语治疗和儿童治疗的工具。沙盘治疗包含了游戏和艺术治疗的理念。Kalff指出,治疗师可以通过沙盘建立一个自由和安全的空间,孩子或成人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将内心的意象表现为沙子、水和小型物品。因此,沙盘表现了人的内部符号表象,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全表达的容器作用。1965年,日本著名的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家Kawai Hayao首次翻译和介绍了沙盘理论。之后沙盘被应用于日本,并融合了东方智慧。这些咨询师们不限于对沙盘象征的意义解释上,同时也注重使用接受、赞赏、共情的方式来对待来访者。与西方式沙盘相比,这种沙盘更少利用解释而更多注重陪伴。在此研究中,我们更多借鉴了东方智慧,因此将其称为东方式沙盘。

沙盘是一个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非常生动的心理咨询方法,尤其适用于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沙盘的世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周边世界的理解。此外,它还是一个象征性游戏,可以缓解孩子的情感痛苦。通过比喻和象征以及与咨询师的交流,孩子可以体验到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交流。同时,使用沙盘可以减少治疗中麻烦事件的发生。

使用沙盘治疗自闭症的文献较少,一些实证研究和案例报告证实,沙盘可以用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利用东方式沙盘治疗自闭症的报告,Chen(2010)利用案例分析了沙盘对自闭症治疗的效果,特别是他提出,以大自然为源头的东方智慧能够滋养和鼓励自闭症儿童。

自2011年以来,我们已经采用东方式沙盘研究了北京包容性幼儿园的19例孤独症儿童,我们发现存在深厚的东方智慧隐藏在这种干预中。在这种支持、不评判的咨询环境中,采用了半结构化的情绪干预设计,这可以给其他各种干预方法提供一个“容器”作为支撑。下面就是利用沙盘对孩子进行干预的一些例子。

方法

参与者和设置

参与者

在这项研究中的主要参与者是一个轻度AS的男孩,叫做D。他是一个城市中产家庭的独子。在参与研究前,在他两岁零十个月时,一个独立儿童精神病学家诊断D患有AS。后

来他进入了一所包容性幼儿园,从三岁三个月到四岁四个月期间,进行了沙盘治疗。

在研究实施前,进行了一次与D的父母和老师的会面,收集了D的背景信息和课堂上的问题。他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清楚的发音,然而他的沟通缺乏逻辑。他的肌肉松弛、瘦弱和僵化,行动笨拙,但喜欢摸沙子,并让沙子流过他的手指。老师认为他通常较少参与谈话,相对表现的比较低沉、抱怨和流泪。他对课堂缺乏兴趣,然而他对天文、气候领域的黑洞、台风等现象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他喜欢读书,包括这些学科。他和他的同龄人缺少共同的话题,他偶尔会愿意和别人交流,但他说的话相对刻板和难以理解,他的父母发现他很难和同龄的孩子打交道,当同龄人和他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孤独、脆弱和沮丧,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

自闭症越早被发现和干预,治疗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研究参与者的年龄特征很好的促进了干预的效果。

设置

尽管此次沙盘干预不是目标取向的,我们确实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一定的半结构化的设计。

我们预期进行40—60次的治疗,具体时间开始于2011.3.20,结束于2012.4.27。共50次治疗。

我们期望治疗可以包括关系构建、情绪处理、同辈交流的阶段。在治疗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些其他主题可以探索,在哪里可以转换主题,以及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而在实际的治疗中,可以比较清晰和自然的将其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9次):关系建立,情感表达和处理阶段

第二阶段(第10—20次):情境性主题阶段

第三阶段(第21—36次):同龄人引入干预阶段

第四阶段(第37—40次):特殊兴趣的自我表露阶段

第五阶段(第41—50次):个体内外部集成阶段

数据收集

对沙盘材料采用多方面信息的分析定性。内容分析主要包括沙盘图片、咨询师观察和家长老师访谈的方式。

对沙盘的最终盘进行照相采集,在摆盘过程中咨询师依靠自己的观察记录详细信息。

访谈比客观化的评估更有说服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收集了老师和家长对治疗效果的反馈来界定和转换D的治疗阶段。

治疗后的五个月后,我们跟进采访了老师和家长并收集了资料。

结果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关系和表达、回应情感。

最初的一次沙盘,D简单而重复地玩一个单一的玩具,而且不断地改变所玩的玩具,所玩玩具有很多种,但没有表示人的玩具。15分钟后,D开始频繁地扔沙子,表现出对母亲的情绪宣泄和挑衅。他基本不和咨询师做眼神交流,而主要集中于熟悉玩具和新环境。

D的前两次治疗过程中是有母亲陪同的。第三次治疗时,D显著地熟悉了环境和治疗师,也不需要母亲陪同。这一次,他试图用玩具表达自己。他在沙盘角上摆出了三辆车,由红绿灯控制,另一辆车被放在了另一个角落上。话语中经常出现车辆的碰撞。D想要回去上课,

因为她在后面的摆放阶段打不开一个小盒子。他放弃的想法非常坚决,表现了他非常敏感。他在沙盘中显示出的内心冲突、不合群和难以听从指挥和现实中的表现比较一致。

在接下来的6次治疗中,有更多的玩具被使用,包括在陆地上的船、平行的桥梁和倒下的塔。这些玩具的种类是复杂而不同的。每次治疗中D都描述了汽车碰撞的场景。他有7次把车放到了一个透明盒子里,表现了他被限制的感觉。他在第8次时把沙子洒在了车上,第9次把车子推进了沙子里。这些活动体现了如冲突、压力、孤立等负面情绪。D偶尔会玩人的玩具,但从不把这些玩具当作人。比如,他把一个小人玩具放进了房子的天井里。整个过程里,只有两个玩具被简单而反复地放在沙盘中。

我们在第9次结束的时候和家长与老师进行了会谈。父母说他的情绪情感能力大大提高了,哭的频率也降低了。班主任说,他似乎更开放和开朗了,并且进行了更多的谈话。在干预之前,他交谈时常常伴随着僵硬的面部表情,总是逃避课堂活动,不和同伴做言语交流甚至一同活动。现在,他出现了更多的积极地面部表情,而且更加关心他人。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觉得宣泄和应对情绪的目标几乎已经完成了,下一个阶段准备开始。一开始定立的目标是建立治疗关系,然而实际情况超出了预期,因为这个孩子已经接受过6个月的自闭症治疗,他认为治疗时只是另一个他更愿意接近的老师。通过第一阶段的完成,D对治疗师的接受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显示出了一些协调性。

第二阶段

此阶段是一个情境性主题阶段。尽管还是以孩子为中心,但更多的干预手段被引入了进来。进行的干预措施如下:每当孩子摆出一些与自己想法和兴趣相关的元素时,咨询师就介入进来,并通过讲一个有关玩具的故事来奖励他,以此来建立一个类似于日常生活的场景。

在第10次治疗时,孩子摆出了几辆汽车和一个的警察,此外,他自己还摆出了几个手势。跟随他的想法,咨询师创建了一个警察指挥车辆的主题。咨询师引导他放入更多的车辆,所用车都放在警察的面前。孩子在于咨询师玩的过程中学会了遵守交通规则并制定了随后对车辆的命令。然而,当咨询师退出游戏后,孩子完全放弃了约束,他拿着车,让他们飞到了警察的背后,他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接下来的进程中,出现了不同的主题。比如,在第11次治疗中,D开始拼铁路,并在上面防止了一个火车头,旁边放了一个时钟。咨询师问他,这不是一个火车站吗?然后,D拿来一个房子,并把火车头放在了房子前面。在第13次治疗中,摆放了一个海滩的主题,D放置了一些海洋生物,如螃蟹、海豚和珊瑚。咨询师问,海滩上还有什么?D接着拿来了帆船、房子和一个父亲主题的人物。然而,当咨询师离开游戏,孩子只是把海洋生物做反复地排列。从第10到第18次治疗,孩子和咨询师都是合作来创造一个游戏主题。一开始,D 只是配合咨询员来呈现一个相对完整和丰富的主题,额外的角色被逐步地增加进来,最后是呈现深入的人际关系。当主体完成,咨询师退出游戏时,孩子会更进一步地修改他的沙盘。这些修改常常使他的作品变得混乱,甚至把主题反转。然而,孩子的游戏时间是增加的,他游戏的兴趣也明显改善,场景的可塑性也大大增强。在第16次治疗中,他在放置一些玩具后凭直觉说,这代表一个水族馆。然后,咨询师配合他完成了这个剧本的主题。

在这个阶段的人形玩具不同于之前只把它们当作物品的阶段。比如在第18次治疗中,D选择了三个足球运动员,并且每人旁边有一个足球,但并非三个人一个足球。尽管人形玩具被用到,但角色的功能并没有和现实匹配,而且并没有人物间的联系。转折点发生在了第19次治疗,D反复地拿着两个人形玩具并让他们进行对话。他完全没有依靠咨询师的帮助而创造了自己的主题。

到了此时,班主任指出D更加关注班上其他的孩子。他有时会看别人玩玩具,偶尔还会靠近过去看他们玩。他也会表现出想要换玩具。如果有他比较亲近的女孩参加,他也愿意参与活动。它可以立即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完成训练。

第20次治疗后的几天后,一位老师带着她的女儿来参观幼儿园,D正好遇见了她们。然后,D走上前去,紧紧地抓住了女孩的手,表现出了想要交朋友的愿望。

考虑到D的情况,我们决定从第21次治疗开始,引入同龄人来进行沙盘治疗。

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16次治疗,3个正常孩子成功地和D进行了游戏。

此阶段开始的时候,根据咨询师的请求,D的班主任推荐了一个聪明的,愿意和D一起玩的女孩。幼儿园里的正常孩子有时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在沙盘室,女孩要拿玩具交给D。D经常会接受它们,即使那不是他想要的玩具。两个孩子对活动有非常不同的兴趣,女孩喜欢玩过家家,而D表现了很多不同的兴趣,但是都不深入。两人之间在沙盘上的界限很清楚,几乎没有融合的地方。在游戏时,D有几次侵入了女孩的边界,想通过炸弹和武器来吸引女孩的注意力。女孩显示出了容忍和抗拒。游戏的气氛相当和谐,3次合作后,女孩离开了幼儿园。另一个比D小的温和的男孩替代了这个女孩。在第26次治疗中,两个孩子不分边界地进行了游戏。然而,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冲突或合作。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小,所以选择的主题相对比较有限制,因此,他很难引出D的热情。

另外一个男孩参与了第32次及之后的治疗,从他们一起玩开始,两个孩子间的冲突迅速出现,比如争夺领土,争夺咨询师的注意,以及争夺玩具。D表现出了挫折感,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即放弃,而是等待进一步的行动。他经常放弃的频率大大降低了。

直到第36次治疗,两个男孩决定各自玩自己的盘,而没有合作来完成一个活动。然而,“访问对方”的情况偶尔会发生。他们会交换自己的玩具,D的同伴更多地给D玩具,而D 经常会关注同伴对玩具的摆放。我们为D选择的同伴是一个活泼的男孩。他的出现对D来说是一个推动。在同伴参与之后,很多如植物、花、树等的模型都被用到了盘中。在之前的沙盘中,大多玩具都是倒在地上的,而现在一些站立的元素如站立的积木、彩虹、又高又直的树被摆在了沙盘中,显现出了力量感。同时,D最为感兴趣的主题原型开始显露出来——黑洞和台风。然而D不能准确地形容它们。他的同伴也没有注意到他努力而认真摆出的黑洞和台风。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老师指出D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他的逻辑能力和讲故事的完整性也有所改善,他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兴趣显著提高。他愿意偶尔把太空故事讲给其他孩子听。根据他在现实和沙盘上的表现,咨询师决定结束同龄人干预阶段,并继续下一阶段。

第四阶段

这一阶段定义为一个基于兴趣的自我表露阶段。这一阶段返回到做个人沙盘。D专注于展示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如黑洞、星系、台风和其他天体或气象。从描述方法上来看,他可以使用其他玩具来协助表现一个单一现象。场景的外观变得越来越清晰、具体、可理解。

在第37次治疗中,D仅使用了少量的沙子来表示一个黑洞的形状。在第38次治疗中,D在黑洞旁边使用了更多的汽车、昆虫、建筑物模型来表现黑洞的影响。在第40次治疗中,当他创造一个台风主题时,他使用了各种翻倒的汽车和倒塌的建筑物来形容台风过后的场景。在这个阶段完成后,之前和他一起合作沙盘的活泼男孩看到了这个盘,那个男孩立即说,哦,一个大台风!

在这个阶段过后,D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对别人表达自己来被人理解,这是沟通的基础。另外,他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中得到满足。

第五阶段

D在这个阶段继续摆放黑洞主题。然而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现实内容与黑洞的整合。我们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要强于自我表露。它已经进入了个体的内外界整合阶段。D使用大量的玩具来丰富地表现黑洞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有的元素都被用心地摆放到沙盘中,这体现了一个正在拓展的人生的圆盘主题。

在第44次治疗中,D尝试连接各种元素以形成一个循环,,来与黑洞共存。在以前的治疗中,黑洞是吞噬人类的。比如,在第43次治疗中吞噬了汽车,在第39次时吞噬了所有人、蜈蚣和汽车。这样的描述代表黑洞不能与外部元素共存。

在第48次治疗中,各种元素被分类进行了排列,并与黑洞共存。蝴蝶代表了转化,车和动物代表了活力。黑洞不再是危险的,而是和现实世界的元素处在一个更好的共存状态。

在第50次治疗中,D使用了一个真实场景来呈现共存的状态。两个塔和三棵不同的树被放在了两边。这个主题并不突出,但反映了一个和谐的气氛。所有的玩具都植根于沙子里,坚实而稳定。D在摆盘过程中平静而专注,偶尔会看一看咨询师。

在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我们认为整个的沙盘干预已经完成了。目前,D的内心世界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无论是在情感还是认知的水平,人际交往上也大大改善了。尽管他仍然敏感、有时易退缩,但这些特征已经回到了一个合理的程度。在现实中,D在自己玩太空游戏时可以表现得专注和平静。他也可以在和人交往时表现出积极主动。尽管他在体验到失败和挫折时还会表现得情绪化,这种情绪的强度和频率都显著降低了。比如,他以前见到咨询师时会紧握住咨询师的手,而不管是不是该他摆沙盘了。他不会接受其他提议,而是会大哭。而现在,他会试着看谁被咨询师选中摆沙盘,如果不该他摆,他会做别的事情来娱乐。

干预结束的五个月后,我们对老师和家长进行了后续的采访。他的父母说他的情绪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大部分时间是很快乐的,而且很积极地做他喜欢的事情。有时他会使用社交技能来与别人相处,以及流利地和其他孩子交流。他的老师说,D有时可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合作,比如猜手指数字游戏时,可以和别人达成一致并接受结果。他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当他不愿参加活动的时候。他可以将他的不满向老师说出来而不是大哭或者放弃。它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可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当咨询师来到教室观察他的表现的时候,他可以对咨询师说你好,会说“你真漂亮”或者“你鞋带松了”等话。他在咨询师的观察下显得很自然,他继续做他的游戏,只会做一下鬼脸和转一转眼珠。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信息见表1.

讨论

在这个案例中,D进行了50次的非结构沙盘干预治疗。他的自我表述能力和语言能力有所改善,他还展现出更多的社会交往和活动兴趣,也提高了情绪情感能力。为什么通过沙盘可以得到这样的改善?

沙盘对自闭症儿童情绪的成功干预

许多研究表明,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抑郁与焦虑发作率更高。自闭症儿童难以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他们非常刻板并且难于应对变化,这使他们很容易生气,因为他们的感情已经非常脆弱。在成人主导的自闭症康复手段中,如感觉统合训练和认知行为改正中,这些孩子没有自主权,从而会导致压力和不快。如研究中所示,沙盘疗法是在幼儿园中最为被孩子接受的包容性干预课程。

在自闭症和AS诊断中判别抑郁和焦虑有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自我报告症状是很困难的。患者的情绪只能由第三方来报告。这样的报告基于父母老师对他们面部表情和行为变化的观察。一些研究指出分辨焦虑情绪和自闭症的症状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当症状有重叠时。

在以前的自闭症研究中,精神卫生需求和健康问题尚未被广泛提及。首先,ASD患者的情绪问题很难被准确识别。第二,ASD患者的家长急于让他们的孩子适应环境,因此主要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如何提升孩子的技能上,而情绪问题经常被无视。然而,孩子的情绪问题不

应被忽视。ASD儿童不应只是去满足父母的要求,他们也有权利获得心理健康和幸福。此外,如果有负面情绪在,那么有时干预训练的效果就比较小,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技能发展的受挫,令家庭成员失望。

沙盘在情绪表达和调节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沙盘中运用的符号表现了人们内心的景象。对于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孩子来说,沙盘中呈现的景象和自我情绪报告很相似。现在没有特别测量自闭症及AS患者抑郁情况的方法。然而,当D开始对母亲泼沙子,我们就知道他感觉到受挫和生气了。此外,这种泼沙子的表现不仅是一个信号,也是一种自我治疗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沙盘可以让人将焦虑外化。触摸和移动沙子可以释放消极情绪。另外,如其他游戏疗法,沙盘可以让人在自由和受保护的环境中,给予他们自决权并增加他们玩游戏的乐趣和动力。

因此,沙盘既是一个诊断工具,又是一个处理ASD孩子负面情绪的治疗工具。如果患者有消极情绪,沙盘可以容许他们减轻负面情绪,提高幸福感。沙盘可以进一步促进自信和自我洞察力,以引起更多自我问题解决和行为改善。沙盘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增加孩子参与其他活动的积极性,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参与进去。

作为多种干预手段的容器作用

沙盘可以在孩子的整个治疗中,与其他干预手段结合,因为沙盘拥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特殊设置。

在结构化因素中,场景、玩具、创作场地、材料、关系都是固定和可预测的。这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容器,可以进行干预活动。此外,沙盘还有其灵活性,沙盘鼓励治疗师做一个被动式的、包容的角色。与其他结构化干预手段不同,它并不预设一个严格训练式的框架。相反,它鼓励孩子们使用沙盘中的微缩人物来表达现实中的自己。因其相对宽松的训练结构,沙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进展来控制干预方式和时间。

沙盘并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也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疗法。一般来说,当和同伴交流混乱时,自闭症患者不会调节自己的谈话来使听者理解。然而,沙盘玩具具有象征意义,可以用于进行假装游戏。这样的符号游戏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实践模仿行为的能力。通过角色互换和角色扮演,沙盘可以帮助患有ASD的孩子们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期待与想法。

沙盘可能会提供一个高强度的视觉刺激,以此实现一种语言与表达式的疗法。鉴于ASD 患儿通常都会处在一个高强度的视觉领域中,一些社会故事和戏剧可以因此对孩子进行演示和指导。

沙盘本身就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因此,沙盘可以使用同辈帮助干预。在此个案中,D平时是在教室里与同伴一起学习的。然而,在缺少第三方帮助的情况下,D是没办法顺利地和同伴交流的。课堂上,D和同伴被要求做交流,但这种交流是被动给予的。而在沙盘中,两人之间的交流是更自然的,干预是更集中的。此外,咨询师也不必强迫孩子。当自发的交流停滞时,治疗师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如说:你想要那个玩具吗?你可以问问她……。在课堂上也可以做这种及时的干预,但这种干预并不能经常性集中出现,而且干预的对象也不能持续在一个人上。相比之下,沙盘中的交流时固定的,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自然的空间提供了自由,D和同伴很好的进行了交流。我们认为D在了解别人的方面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改进。

沙盘为各种干预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或容器。咨询师可以根据每次的情况,在任何时间来将这些方法整合使用,我们可以在各个阶段设立目标,并根据目标做干预。然而,阶段的转换要由孩子的变化来决定。具体的阶段内容也可以由孩子的表现所启发。

沙盘中的东方智慧

在儿童的干预实践中,教育者和治疗师经常发现,父母可能会比儿童表现得更加焦虑。在不同的训练中,很难分清干预是改善了孩子的表现,还是缓解了家长“需要为孩子做些什么”

的焦虑。而在东方沙盘后隐藏的东方智慧,可以为父母和教育者们提供很好的帮助。

求同存异

东方智慧的第一个元素就是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最初的意义是,虽然在具体问题上采取的做法不同,但仍能和对方友好地互动,维护社会的和谐。现今的意义,可以延伸到平和地接受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性,能够找到一个方法来与他人和谐相处。在该个案的第二阶段,D 开始展示了一些不完整的认知碎片,咨询师由此为之提供了一条路径,来帮助他完成这一场景,并且是按照D的一般心理过程进行引导的。从D所取得的进步来看,D能够理解和遵守与外界合作的规则。然而,在咨询师退出摆盘时,他的自然表现和破坏规则揭示出了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不同。但在D的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世界是共存的,尤其是沙盘的最后一个阶段,黑洞可以被看做是他内心的感觉,即不接受现实世界。而黑洞可以慢慢地和外部世界共存,外部的物品也可以和黑洞连接。一开始D表现得和周围世界无法连接,但最终呈现出了一些内外部的和谐。沙盘是个人自发改变的过程。即使D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的案例仍然反映了沙盘的基本规则。求同存异不是盲目地赞成或同化。相反,这种理念帮助孩子认识和接受自己与外界的不同,并可以使内外两部分尽量和谐共存。这也许是对孩子发展最理想的途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父母更能接受自己孩子的情况。

师从自然

师从自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指的是学习大自然的教义。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经常要对目标进行讨论和达成协议。然而在孩子的治疗中,咨询目标是不能通过讨论达成的。因此,其他的干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总是强制性的。沙盘是完全基于孩子的选择,并让孩子自己选择道路的。在玩沙盘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是最自然的自我修复过程。

自闭症的孩子有时被比喻为学者,他们的兴趣很窄但是相对“高级”。在本个案中,D 一再试图表达他对台风和黑洞的兴趣。两个主题都是他发现和发起的。在做沙盘的过程中,咨询师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发展表达和自我整合的能力。D的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兴趣,当D谈到这些主题时,同学们总会说:别管他,他总是说这些。然而,人的特殊兴趣应该被感激并且被视为优点。所以,在沙盘中,这个话题被D作为了自我探索的动力,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教的基本思想。最初的目的是提倡政府尽量少做管理,以减少对百姓的干扰。与成人主导的活动不同,沙盘最初被设计为一种安全、自由、不做聚焦的儿童中心治疗,并不会设定一系列的理论目标。

沙盘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反之,我们的目标是很宏观的。沙盘的过程就像一场旅程,在其中,咨询师和孩子会共同去发现。在D的沙盘开始之前,我们就很有自信的认为,他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其他方法无法给予的尊重和自发性。孩子的情绪时安全和舒适的,我们没有关注治疗功效,实际的效果往往是通过无为的管理而自然实现的。

因为自闭症是一个慢性的、神经性的发展障碍,所以消除所有的症状是不可能的。如果消除症状被当做是一个目标,那么患者和他的家庭都会感到挫折和不快。干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道什么时候不干预。在沙盘的治疗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干预能使治疗过程更自然。

潜在的局限性

Kalff(1991)认为,潮湿和干燥的沙子都可以在沙盘中使用。先前的研究表明,水能给ASD患儿一种放松、包容和舒适的感受。同时,玩水可以减少他们的压力和焦虑。因此,使用水是非常有效的。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幼儿园的环境限制,我们没有用到水。因此,我们在D的治疗过程中只使用了干砂。现在的沙盘室进行了改进,可以同时使用沙子和水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作为一个个案研究,研究的结果只能限于单一的参与者。需要大量同样的研究才可能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遍性。然而,我们已经实现了对19例儿童的沙盘干预。我们将继续分析并总结在这些案例中的发现。更多后续研究可以揭示这种治疗对大量患儿的干预效果。

此外,沙盘如何帮助ASD儿童做出改善的理论基础还不明确,也没有科学和客观的证据来支持它,因为相关的研究并不系统。此外,沙盘治疗对对玩具和沙子不感兴趣的ASD 儿童来说很难实施。

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最少人为因素参与的干预方法,沙盘可以帮助ASD儿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沙盘还可以帮助ASD儿童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技能和兴趣。

沙盘可以为学校里普遍使用的行为技能干预提供一种互补式的方法。沙盘可以改善ASD 儿童内心的和谐与福祉。如果沙盘可以调整他们对孩子学习成就上的期望,沙盘就可以使孩子长期收益。此外,家长能从东方智慧中缓解自己的焦虑,实现精神上的安慰。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龙钢医院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沈敏海、陈蕙、曹淑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为广泛发育障碍,俗称“自闭症”。系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组发育障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交流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刻板行为,其中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等。我院儿童康复中心系省残联定点自闭症康复机构,已进行约200例以上的患儿训练,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儿童孤独症谱系疾病的特点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一、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 1943年Kanner首次提出“早期婴儿孤独症”诊断,报告11个病例,发现其特点为:①不能与包括父母在内的周围的人建立情感联系。②极度孤独。③语言发育迟缓,已经掌握的语言并不能起到与人沟通的作用。④经常从事一些简单形式的游戏活动。 ⑤少数患儿出现在精神发育迟滞的背景下出现岛状特异功能。⑥外貌表现聪明、机敏。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下。 1、社会交往障碍:①缺乏交往兴趣、技巧、方法。②不能与其它儿童建立伙伴关系③不会分享快乐。④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与保护。⑤与父母在婴儿期就没有目光交流,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2、交流障碍:(1)非语言性交流:除了常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外,不会用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意见。(2)言语交流障碍:①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重者完全不能理解,轻者能够理解部分语言,高功能者对悠然成语的理解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发病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50%终生沉默不语。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有语言的患儿常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重复他人说话;自言自语,内容与周边语境无关。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儿童会背儿歌,广告词,但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①一般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玩具等物品并不感兴趣,对于纸盒、化妆品瓶、绳索、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等十分感兴趣。②行为方式刻板如反复开关门,要求物品在固定位置,坚持在固定路线行走、穿固定的衣服等。③奇特怪异行为:用手指重复敲打物品、自身旋转、用脚尖走路、手在眼前凝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病症吧,但是真正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阿斯伯格综合征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病症,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会出现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症状,但是由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 1.总体治疗目标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总体治疗目标是管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教育训练其获得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和职业技能,以弥补阿斯伯格患者发育过程中未曾自然获得的技能;同时通过对患者多方面评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理想的治疗着重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核心症状的改善,包括改善交流技能或刻板的行为模式。越早治疗,总体预后越好。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包括: (1)社交技能训练是增强人际交流最有效的方式。

(2)认知行为训练可以增强对疾病相关的焦虑和爆发性情绪 的压力管理,减少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3)药物治疗,对于存在的共病如重症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进行相应治疗 (4)职业治疗或物理治疗改善感觉整合障碍和运动协调障碍。 (5)社交干预,着重语言治疗,促进患者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6)对家长进行训练和支持,尤其是在家中经常使用的行为 技巧。 2.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治疗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尽管如此,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共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药物治疗联合行为干预和环境适应可以有效改善焦虑障碍、重症抑郁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激越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可以减少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利培酮可以减少重复、

刻板和自伤行为、突然爆发的激越和冲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氟伏沙明和舍曲林对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治疗有效。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了,我们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一、观察情况 小杰,男,12岁,情绪易激动,自言自语,重复提问,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速度慢,做事拖拉,不懂得自我合理分配时间,且注意力易分散,对他人的指示反应慢,需他人重复多次发指令,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和遇到困难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爱大喊大叫。 二、训练注意事项及原则 训练过程中,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要求做到的事情必需要做到,奖惩要分明,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和做得对的地方训练者的表情和举措要有鲜明的对比性,该批评的要非常严肃的批评,该奖励的一定要立刻做到,但奖励也要有原则性,不可过于。 三、实施过程 1.动静结合,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训练时做适量的大运动和相关的能令其兴奋的活动,时间大约能进行15分钟左右,可适当的延长活动时间。完成以上活动后立刻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放在膝盖上,抬头挺胸,坐端正,闭上嘴巴,心中默数15分钟,平稳呼吸,此间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和讲话,包括不可以睁开眼睛。完成以上项目之后,进行调控情绪训练,让孩子全身放松。 2.日常生活中情绪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应提前给讲清楚,让他知道做每件事后的结果,让他知道在某个时间段应该要做什么,应制订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并在作息时间表上双方签名。因为更多时候小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他不明白自己做完某件事的后果时,他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很容易造成闹情绪的现象。 3.3.当出现闹情绪现象时的处理:首先不予理睬,也不要给他讲太多的话,只告诉他说:“你这样做令我非常生气”,然后离开他,让他以亲身经历的体验知道闹情绪后会有一个让他自己有很不好的后果,比如说会受到某个惩罚或是某项活动被取消。当情绪稳定后再给他讲道理,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方式,也可事先与他以文字形式列出闹情绪时的处罚清单,但同时也需要列有表现好时的奖励清单。当他出现闹情绪的现象时,应按照清单列出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不该满足的条件坚决不给予满足。 4.4.自言自语和重复话语的控制:至于小杰的自言自语现象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和当他接触到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时(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更多的是游戏类),自言自语现象就会增多。在这里我是这样做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时,我在他接收到后立即和他一起“消化”,跟他在固定时间里一起来说新的内容,把他重复说的话和他一起重复多说几遍,然后问他我们说了几遍,告诉他说过了的话不需要再说了,质问他“这样反复的说这些话好吗?”他会回答说不好的,然后再问他“那我们今天还需要再说吗?”他会说不需要,此时就和他将所说的内容记下来,并记录重复的次数,当他再次说重复的话语和反复问问题时就问他“我们今天说几遍了”,慢慢的让他自我监控,慢慢减少次数。至于令他兴奋的事情,自然是把他的游戏时间控制住,尽量减少和避免让他兴奋的事情发生。 5.行为习惯的监控: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平时激动时喜欢拍大腿,在这里我采用负性强化的方式进行,当他拍腿时我叫他到我身边,和他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5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4 一、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或成人,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也叫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才。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1、80—100%小孩伴有多动症。 2、80—100%小孩伴有抽动症。 3、100%小孩上课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遵守秩序差、自控能力差。 4、100%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遭到家长、老师的许多投诉,应试教育阶段给人屡教不改的感觉。 5、80—100%小孩注意力缺陷,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除外。 6、80—100%小孩欠缺同理心、包容心、荣辱感、欠考虑别人的感受、社交差。长大后给人孤僻、另类、个性之感,团队合作差。 7、80—100%小孩抗挫折感、抗压能力差。但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 8、80—100%小孩智商正常,40%小孩智商超群,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 9、80—100%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偏弱,只有40%小孩正常,10%超群。 10、80%小孩成人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自理、结婚、工作、生子、参与社交、融入社会,但生活质量不太好。只有5%人才可以进入主流上层社会。 11、30--40%小孩在国外如美国、欧洲,长大可成为大学教授、科研专家、医生。。。 12、100%小孩长大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权力争斗的工作氛围中处于下风,只适合单纯的简单的宽容的工作环境。 13、顶尖的顶尖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小孩长大成为名人也有,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陈景润、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杰弗逊、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哲学家康德、作家威尔斯……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导读】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摘要】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问题引起的疾病[ 1 ]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世界报道此类疾病至今才60多年,我国首次报道此疾病至今才20多年) ,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且预后差,是目前世界医疗、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2 ] 。而智力障碍多为基因问题或因脑缺氧造成的脑损伤而致成的疾病,很早就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对智力障碍人群的教育康复研究已比较成熟、系统。 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缺乏系统研究,而且方法不多,教育康复的效果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进入学龄期后的教育康复问题,不仅令家长们头痛,即使培智学校的老师们也是一筹莫展。根据调查,目前特殊学校的教师中(主要是培智学校)系统学习过关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教育康复理论的几乎是零。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殊学校(主要是培智学校)中许多教师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不了解,把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当作为智力障碍儿童来进行教育康复,效果非常不好,甚至一些进行过早期教育康复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出现功能倒退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状况,现将有关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定义、特征以及他们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作简单表述。 一、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儿童自闭症(简称自闭症,或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 (二)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3 ] 。 (三)儿童自闭症的特征及其表现 儿童自闭症的特征: (1)社会性交往障碍明显,不能建立情感联系。(2)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缺乏沟通和交流功能。(3)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4)起病于儿童早期(30个月内或3岁) ,且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约70% ) 。(5)心理年龄明显低于同龄儿童。(6) 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具有极强的敏感性。(7)成年后常伴有癫痫疾病的发生。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大部分自闭症专家都认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同一系列中两种程度重轻不同的障碍;或者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系列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但两者间也有一些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也像自闭症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处于封闭和隔绝状态,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并非完全漠不关心,他们也希望有社交或有朋友,但他们常常没有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会技能。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因而也不能据此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极其正规,拘泥细节,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会发展出精神方面的种种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自闭症都可以有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动作。但是,自闭症儿童往往专注于摆弄物体,倾听音乐,对图像反应比较强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狭隘兴趣则往往表现于对数字或日子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有时可以给人们以一个记忆力过人甚至在某一领域内堪称博学的印象。但是不久人们就会觉察到,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一些事实性的数据,而对这些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及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并无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显得贫乏欠缺;他们可显得非常古怪,并且使得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说话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讲话的内容方面则显得没有连贯性,只有表达而没有解释等。与其狭隘兴趣相对应,这些儿

童在交谈中往往也是重复的话多而表达的意思极少。然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比自闭症儿童要有大得多的词汇量和较好的语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于自闭症儿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的不同 一般而言,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因此,有些阿斯伯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以下提供了几点比较: 语文智商的比较 语文流畅度的比较 动作协调的比较 社会互动的比较 攻击以及暴力行为 一般在定义阿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一九九八年,调查330个个案研究中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阿斯伯格症儿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77,阿斯伯格症儿童则为98;在操作智商方面,阿斯伯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做为诊断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自闭症儿童对于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兴趣或特殊的天赋,例如机械性计数的能力、机械性音乐的能力、机械性的判断能力,比较不属于思考性能力;而阿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在临床上,很多人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疾病的发现,是从其对患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的症状而察觉的,可见,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相关症状,比如行为突然出现模式和刻板化的情况,其对于患者能够及时治好该病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的,那么,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1.人际交往困难 患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2.语言交流困难

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对于对方的谈话,患者只能理解简短、清晰明了的语句,难以领会幽默、隐喻、双关意义的语句。 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 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表现为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患者常常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和收藏,如记忆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山或大厦的高度、收藏电话卡,显得比较怪癖。应当鼓励和利用患者的这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成年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或研究。 由上可见,当人们患上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时候,其在平时的生活中会表现出人际交往及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同时在其日常的行为表现上,也会有刻板、模式和仪式化等比较显著的特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自闭症诊断ASD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ASD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ASD 特征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 Howlin和Asgharian对英国770个家庭研究发现超过1/4的ASD 患儿父母以及1/3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孤独症的一种亚型)患儿的父母被告知孩子发育正常。虽然50%的ASD患儿父母在孩子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着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自闭症早期识别与筛查 一、ASD早期行为标志1.不(少)看: ASD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 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ASD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4. 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 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二、ASD患儿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异常行为发育轨迹是指儿童行为发育的 水平、速度以及方向。早期发育轨迹的异常可能是ASD的危险 指标。有研究表明,部分ASD患儿12月龄后发育轨迹出现异常,学习新技能能力下降。也有报道称患儿在6月龄后其社交技能发育的轨迹出现下降趋势。部分ASD患儿出生后1-2年出现已获 得技能的丧失。ASD患儿发育倒退发生率约为30%,发生的平 均年龄为19-21月龄。三、ASD发生的高危因素ASD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已被明确的ASD高危因素:(1)有患ASD的兄弟姐妹;(2)有精神分裂、 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上述ASD早期行为识 别尚不能构成ASD诊断,家长和儿科医师根据以上所列早期标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病因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环境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率为0.07%,即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会有7名是患者。 2临床表现 1.人际交往困难 患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2.语言交流困难 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对于对方的谈话,患者只能理解简短、清晰明了的语句,难以领会幽默、隐喻、双关意义的语句。 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 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表现为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患者常常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和收藏,如记忆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山或大厦的高度、收藏电话卡,显得比较怪癖。应当鼓励和利用患者的这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成年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或研究。4.笨拙的运动

邹小兵:黄沙淘尽见真金――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

邹小兵:黄沙淘尽见真金――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人种、肤色、长相、高矮、胖瘦、鼻子高低等外部显见的特征,其实更加体现在包括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和动机等诸多心理特征方面,对儿童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内向、有些外向;有些孩子善于交谈,有些孩子却不善言表;有些做事全神贯注,有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些智商很高,有些一般。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上都能够根据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然而,却也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从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以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些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 ①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 ②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 ③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 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 ④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交流总是 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 ⑤孩子可能对很多日常的隐喻、笑话、讽刺等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 ⑥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 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但是语言往往表现为以叙述性或单向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性或交流性语言; ⑦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⑧孩子往往课堂纪律较差,但是他(她)们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 义者的印象。 ⑨在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⑩此外,这些孩子大部分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比较讨厌书写的作业,孩子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但是却不能将他(她)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上述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总体来说,这些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注意分散、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阿斯伯格症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教师指南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这篇文章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症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教学经验,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在同学眼中,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古怪而又特别,其笨拙的社交技巧常使他成为替罪羔羊。举止的笨拙、对一些难于理解主题的沉迷,使其更形古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阿斯伯格综合症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 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精确的课堂策略,正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于所有没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一样。 下面描述阿斯伯格综合症所具有的七个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在课堂如何处理这些症状的策略和建议。(课堂干预的策略以我本人在密歇根大学儿童和成人精神病医疗学校的教学经验为例子来进行解释)。这些建议只是广泛意义上的,要调整这些建议,使之适合于每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特殊需要。 一、坚持同一性 极小的变化也会使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受不了。他们对环境中的应激物高度敏感,有时会有仪式化行为。他们在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时,就会很焦虑,并有强迫性的担忧。应激、疲劳、和感觉超负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平衡。 提出的建议: 1、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安全的环境。 2、使过渡最小化。 3、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日常的例行程序。为了能够集中于手边的任务,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必须得理解每天的常规,理解所期望的事。 4、避免意外的事:在进行特定的活动之前、在改变日程之前、或者在对日常例行程序进行任何变化之前,必须为儿童作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一变化小到什么程度。 5、事先使孩子暴露于新的活动、新的教师、班级、学校、营地,以此来减轻孩子对未知之物的恐惧,并在其得知这一变化之后,尽可能防止其过分担忧。(例如,在具有AS的孩子转学时,应该让其在实际转学之前会见新老师,游览新学校,并告知例行的常规。在转学的最初几天,原来的学校应该继续为其布置作业,以便其能够熟悉新环境中的孩子。接收的教师应该在孩子来校的第一天就找到其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以及相关的书籍或活动。) 二、社会互动受损 具有AS的儿童不能理解社会互动中的复杂的线索,他们是天真的、极端自我中心,也可能不喜欢身体接触;他们向他人说话,而不是同他人说话;他们不能理解笑话、讽刺或隐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与教育策略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与教育策略 Asperger综合征 (Asperger syndrome) ——以下对阿斯伯格简称:AS 解释:见于儿童期,特征为类似典型孤独症的交互性社交活动性质异常,并有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与孤独症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言语或认知发育的延迟或迟滞,但显得很笨拙。可延续到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在成年早期偶可见精神病发作。 美国耶鲁大学向AS儿童的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里面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征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的教学经验,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以下内容同样适合家长阅读。正文如下: 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阿斯伯格综合征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 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的精确的课堂策略,正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于所有没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一样。 下面描述阿斯伯格综合征所具有的七个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在课堂如何处理这些症状的策略和建议。(课堂干预的策略以我本人在密歇根大学儿童和成人精神病医疗学校的教学经验为例子来进行解释)。这些建议只是广泛意义上的,要调整这些建议,使之适合于每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特殊需要。 一、坚持同一性 极小的变化也会使具有AS综合征的儿童受不了。他们对环境中的应激物高度敏感,有时会有仪式化行为。他们在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时,就会很焦虑,并有强迫性的担忧。应激、疲劳、和感觉超负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平衡。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教师指南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这篇文章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症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教学经验,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在同学眼中,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古怪而又特别,其笨拙的社交技巧常使他成为替罪羔羊。举止的笨拙、对一些难于理解主题的沉迷,使其更形古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阿斯伯格综合症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

综述: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许欣 (105010202710 应用心理学B班) 摘要阿斯伯格综合症(AS,Asperger Syndrome),也称为高功能自闭症(HFA),被看作是与自闭症程度不同的另一种症状。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狭隘兴趣和局限的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DD,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corder)的一种。相比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许多研究支持遗传论点,患病几率为0.07%,且男性患病几率比女性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AS进行探讨。 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症 AS 自闭症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社交困难沟通困难 1.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1.1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概念 阿斯伯格综合症(AS)一般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是根据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亚斯伯格而命名的。他在1944年首度记录了具有缺乏非言语沟通技巧,在同伴间表现低度同理心,肢体不灵活等情形的儿童。AS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高于典型的自闭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一人口研究预计每10000个孩子中便有36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而每10000个孩子中只有5个患有自闭症(Ehlers & Gillberg, 1993)。直至目前,学界对AS了解非常有限,对其症状的界定仍存在争议,大部分人把AS等同于高功能自闭症(HFA),即没有智能障碍,自闭倾向不明显的自闭症。但有部分人则认为AS是没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在自闭症光谱中,AS是介于健全人与低能自闭症之间。 1.2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表现 被诊断为AS的儿童,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表现: 1.社会交往困难 2.与人沟通困难 3.狭隘兴趣和局限行为模式 具体的临床表现: 1.无法理解日常规则或僵化规则 2.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3.执着于一种或多种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行为 4.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5.呆板单调的语言 6.非言语交流匮乏 7.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至少机械的记忆,不具备理解 8.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9.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1.3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致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家长及老师的一封信

致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家长及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老师,您好! 小朋友经过我们的详细询问和检查,诊断(怀疑)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行为疾病。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大脑。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大约六十年前,专家们就已经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孩子。在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有时甚至会在上课时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类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①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②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机械记忆方面;③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④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

得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⑤孩子可能对很多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⑥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⑦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总体来说,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给家长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注意分散、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必须指出,尽管孩子的行为是有些奇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有学者研究历史名人的传记,认为爱因斯坦、牛顿等可能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士。好象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是很差的,上中学后不久就因为“蠢”而退学,后来考大学也只考了数学一门功课,后来的成就大家都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众多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中,有一些其实是特才儿童。 今天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会遇到什么情况呢?阿斯伯格综合征 的孩子过去难于适应(爱因斯坦就是例子),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就更加难于适应;家长和老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的妨碍使得老师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孩子特别聪明却性格暴躁、能说会道但不懂社交。其实,孩子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儿童行为疾病。 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兴趣特别而又刻板坚持,他不能知觉到他人的感情,也不能意识自己的感情。由于难于应付变化,他们情绪十分脆弱。此类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而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 这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 (a)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b)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c)呆板单调的语言; (d)非语言交流贫乏; (e)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f)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g)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尽管最初由阿思伯格报道这一疾病时全部病例是男孩现在也发现有女孩病例的出现。但是,男孩明显更易罹患此病虽然大多数患儿具有正常的智商,但仍有少数出现轻度发育迟滞。该病明显发作或至少被发现时往往比孤独症晚;因此语言及认知能力得以保存这种情况通常都很稳定。而且这种较高的智商提示较孤独症好的长期预后。 诊断方法: 阿思伯格综合征(被称为“阿思伯格紊乱”)在DSM-IV中的定义(APA1994):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定性地判断。 ①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损比如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 ②不能建立与其年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③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者成功的欲望。 ④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表现出至少以下一种情况: ①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有限的兴趣模式中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的地方都是不正常的。 ②显著地顽固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 ③重复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形成的特殊的习惯 ④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3.上述障碍严重损害了儿童在社会交往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导读】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摘要】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问题引起的疾病[ 1 ]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世界报道此类疾病至今才60多年,我国首次报道此疾病至今才20多年) ,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且预后差,是目前世界医疗、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2 ] 。而智力障碍多为基因问题或因脑缺氧造成的脑损伤而致成的疾病,很早就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对智力障碍人群的教育康复研究已比较成熟、系统。 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缺乏系统研究,而且方法不多,教育康复的效果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进入学龄期后的教育康复问题,不仅令家长们头痛,即使培智学校的老师们也

是一筹莫展。根据调查,目前特殊学校的教师中(主要是培智学校)系统学习过关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教育康复理论的几乎是零。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殊学校(主要是培智学校)中许多教师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不了解,把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当作为智力障碍儿童来进行教育康复,效果非常不好,甚至一些进行过早期教育康复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出现功能倒退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状况,现将有关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定义、特征以及他们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作简单表述。 一、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儿童自闭症(简称自闭症,或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 (二)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3 ] 。 (三)儿童自闭症的特征及其表现 儿童自闭症的特征: (1)社会性交往障碍明显,不能建立情感联系。(2)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缺乏沟通和交流功能。(3)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4)

阿斯伯格综合症案例五则(导儿经验)

阿斯伯格综合症案例五则(导儿经验) 不再让阿斯伯格的孩子孤单 张X田,8岁。田田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从小就比较胆小,甚至不敢一人从楼下走回家,也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事实上除了最简单的语言,稍微多问他几句话就什么也不明白了,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田田上了一年幼儿园却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和其他小朋友说话。田田很难听从老师的指令,因此老师觉得他很不乖,所以教室里经常他一个人被老师罚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没有同桌,使得本就孤独的田田变得更加孤独了。 田田一直都不喜欢上幼儿园,开始时还一直以为是幼儿园里不自由,所以不喜欢,可田田妈妈在一次和他聊天时才发现不是那样的。虽然他说话比较笨,思维也常常很乱,但习惯听他那样说话的妈妈仔细的把他说的话连接起来却听了出来,因为他对其他小朋友不友好,老师会打他,让他向小朋友说对不起,而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欺负他。 妈妈很爱田田,刚开始却不知道怎么帮助田田,经常会偷偷去幼儿园看田田,却发现田田那么的孤独,男孩们在打闹,女孩们在聊天,只有田田一个人,要么傻傻的望着教室外面,要么盯着黑板上写的字画的画。看到田田在学校这么孤单,妈妈心里很难受。妈妈决定一定要找到治疗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地方,让田田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 后来妈妈带田田来导儿参加测试,田田适合我们导儿的运动方案,于是田田开始了他的导儿之旅。 参加导儿运动方案半年后,妈妈给我们发来QQ消息说:“半年来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他,儿子经过这大半年的训练脾气已经好了很多,但他的

理解力还是比不上同龄孩子,而且他的情感还是非常敏感,简单的指令如果很凶的命令他,他会觉得被骂受到伤害而抗拒,而若是他不明白的指令是没法去听从的,但只需要多重复几遍,只需要温柔一点,他是绝对会执行的。儿子现在虽然还没像其他正常的孩子那样,但他一直都在进步,而我也会继续努力的照顾好儿子,让他能拥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快乐童年。同时,谢谢导师这半年来对田田的鼓励和帮助,接下来还有半年的时间还得继续麻烦导师,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让田田不再孤单,快乐起来!” 爱笑的阿斯伯格文文 刘X涛,小名文文,今年12岁。文文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对文文很好,可是看他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文文的注意力很差,不能深入的进行思考,旁边的一个小动静或者文文自己心里的一个小想法就能使文文分心,使文文难以继续。文文非常喜欢看百科全书,小时候文文非常喜欢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课外的知识知道的很多,但总是记不全,记忆力太差了,学习上总是很努力,用的功比别人多,因为阿斯伯格的原因所以课间时间都是在学习,但上初中开始学物理跟不上,慢慢的开始自暴自弃了。在学校这个环境里面没有什么人能够理解文文,老师、学生总是向分数看齐,文文很难适应学校里的生活。 文文的听力也不好,老师讲课文文一般听了跟没有听一样,大多数是自学的,别人说话有时候也听不见,让别人感到厌烦,和人说话的时候经常会插嘴,不能顾虑别人的感受,想改但是总是改不过来,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经常喋喋不休的向别人讲述,不管别人听不听。 文文笑不出来,不知道该怎么去笑,伤心难过的时候哭不出来,不能像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