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一、引言

随着资源要素约束日益突出,传统的增长动力源泉加速减弱,如何依

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

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而企业是创

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的主体1,2,如何整合内外创新资源,实施技术创

新工程,提升创新软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便成为问题分析和解决的

关键难点。与此同时,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创新

型国家必须有充足的创新型企业,如何建设推进创新型企业也已经成

为国家和地区科技部门急需研究的重点课题2-5。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科技厅决定进一步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项目,

引导省内创新型企业组建及发展研究开发院,探索企业创新路线图的

制定与实施6,即“院线提升计划”。不过,企业研究开发院(以下简称“研发院”)的组建及发展,作为实施院线提升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现有理论和实践中,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且系统的建设框架可

供参考。从整体来说,技术创新必须由企业部门来组织1,而研发院是企业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最高部门。但是,研发院作为企业组织技术

创新的高级形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拥有,因为研发院的筹建和

有效运行不仅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土地、资金、设备和人才资源,还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这些却是大多

数企业所不能保证的。创新型企业(Innovation-orientedFirms)是指

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创新

实现持续发展的企业。它代表这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7,不仅关注企业在某一领域是否实现了一项创新,更强调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以及企

业依靠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更有可能具备了建设研发院的

硬件和软件基础,也更有可能需要建设研发院来进一步提升持续创新

能力。因此,我们选择创新型(试点)企业作为调研对象,不仅仅仅

为了方便调研,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经验总结更具有可操作性、建设性

和针对性。在上述思路的引导下,我们从2009年开始深入企业实践通

过研讨会、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原始资料,跟踪和考察

广东20多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研究开发院的建设情况,持续比较这

些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建设方案及规划,总结和归纳其中的共同建

设特点。总体而言,与一般意义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相比,研发院应具备三大特色:高层次、高标准和

高水平。高层次,是指其建设规格高,既要基于研发,更要高于研发;高标准,是指其建设要求高,不仅要实现研发目标,还要承担其它非

研性质的创新任务;高水平,是指其建设级别高,不仅要实现国内领

先水平,更要敢于超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且,对于研发院的组

建和发展,应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体可通过强化五大

模块建设加以推进。

二、企业研究开发院的五大模块建设

1.能力模块建设

能力模块建设主要回答研发院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具体包括研发院在整个(集团)公司层面的

战略地位,与(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定位

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定位。战略定位是研发院确定其关系定位和功

能定位的依据,关系定位和功能定位是对战略定位的深化解读,也是

研发院实现其战略定位的保障。从战略定位来看,研发院是整个(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设计者和架构师。它立足(集团)公司的顶层战

略需求和整体发展高度,凝练创新理念,引领创新方向,规划创新蓝图,高标准推进(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全方位推动

(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从关系定位来看,研发院是(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机构和部门具体开展各种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

者和推动者。它基于(集团)公司各方生产实践和商业运营的具体创

新需求,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相对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创新问题解决

方案,并引导和推动(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机构和部门将这些方

案导入商业实践当中,从而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现实生产力的提升。从功能定位来看,研发院是(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集成者和发

起者。它既是(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策源”中心,又是(集团)

公司技术创新的“汇聚”中心,还是(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辐射”中心。“策源”主要体现了研发院的知识创造功能,“汇聚”主要体

现了研发院的知识整合功能,“辐射”主要体现了研发院的知识传播

和应用功能;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从知识管理视角体现了技术创新从

概念产生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整个过程。

2.机制模块建设

机制模块建设主要回答研发院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应包含哪

些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以何种方式联系起来实现和保证其整体的有效

运行,具体包括:研发院的组织构成、功能划分和制度规范。其中,

组织构成和功能划分共同形成了研发院的组织结构,为研发究实现上

述三大定位在职、责、权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工协作的动态结构体系。

从三者的地位来看,组织构成是研发院形成发展的基础,功能划分是

其协调运行的关键,制度规范是其有效运行的保障。三者的有机结合,促使研发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智慧的有机体,能够根据公司外部环

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求,灵活调整原定计划、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

目标。从组织构成来看,研发院至少要包含三类机构:一是研发性质

的各类机构,包括与某种材料、产品、工艺或技术改进、创造或检测

相关的车间、实验室,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各种具体研发载体;二

是支撑研发的服务机构,包括提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项目管理、

市场调查等支撑性服务的创新管理和服务机构;三是技术创新的统筹

和决策机构,包括创新领导小组和指导办公室、技术委员会、专家委

员会等。从功能划分来看,研发院应包含基本功能、拓展功能和规划

功能三层内容。基本功能,是指研发院应围绕企业在生产和运营实践

中的具体创新需求,承担起企业在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研

发任务,主要由研发性质的各类机构实现;拓展功能,是指研发院还

应围绕技术创新承担起一系列支持性任务,如商标和专利管理体系、

创新案例(最佳实践)库、创新人才引进、培训与培养体系以及组织

学习管理体系等的构建和建设,主要由各类创新管理和服务机构实现;规划功能,是研发院的高级功能,也是其不同于其它研发性质的单位

和机构的关键所在,是指除了负责面向具体问题的各种创新任务外,

研发院还需承担一些具有战略高度的统筹性任务,如基于(集团)公

司整体层面的创新战略的制定与研究,创新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以及

基于行业或产业层面的创新研发服务的研究与提供,由研发院各类机

构共同完成。从制度规范来看,研发院应具有激励、约束和保障性质

的三类规范。激励性和约束性规范,主要针对其下属部门和相关成员。前者主要包括激发并保持其创新活力,形成并发展其创新能力,保障

并提升其创新效益的各种鼓励性措施、流程和规章制度,如以创新成

果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奖励实施办法》、专门针对研发核心人才的

《创新人才股权期权激励计划》、影响和引导员工自身成长的《职业

生涯发展规划》等;后者主要包括促使研发人员自行、自主、自觉推

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各种制约性措施、流程和规章制度,如专门针对研

发人才能力的“折旧-更新或淘汰”程序、注重结果导向的《研发人员

科技创新成果的动态考核体系》等。另外,保障性规范是指确保研发

院在其组织结构下,合理分配创新资源,科学制定创新决策,系统推

动创新管理的各种程序、流程和规章制度。如用于规范研发经费来源

和使用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制度》、《研发费用专项财务管理办法》和项目管理的《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制度》、聚焦于创新人才的《企业

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制度》、以及致力于创新成果保护的《知识产权

工作管理办法》和创新成果应用的《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

3.平台模块建设

平台模块建设主要回答研发院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何种载体有效转

动其运行机制,实现其高标准定位,具体包括:纵向科研一体化、横

向科研一体化和整合式纵横向科研一体化三类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

纵向科研一体化平台,是推进和实现(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过程的实

践载体;横向一体化平台是研发院超越边界约束,放大创新资源的魔

方透镜;整合式纵横向一体化平台是(集团)公司汇聚、整合、创造

和传播技术创新知识的多功能熔炉池。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促使研发

院形成一套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使其有充足大的舞台开展创新,获取资源有渠道,组织学习有氛围,从而保持良好的创新动力和

活力。从纵向科研一体化来看,研发院应根据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

段特点,构建的重点突出,分工明确的四层科研平台。在(集团)公

司层面,设立技术创新战略管理中心,统筹研究开发,进行重大技术

决策,开展技术创新战略管理和科研管理;在上市公司层面,依托其

研究机构,形成技术创新的核心和中心,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以科技

创新为动力,明确研发目标、明晰成果归属,组织研发活动推进新产

品的研发;在下属企业层面,构建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和工程化中心,

负责创新成果的中间试验和改进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在车间层面,构建技术创新的工艺创新中心,成立工艺创新小组,通过工艺创新提

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从横向

科研一体化来看,研发院应基于集团(公司)各层需求和自身创新实力,通过“基地/中心升级”、“联合攻关”、“对外借脑”等形式,

建立各种横跨组织内外的开放创新平台。首先,基于研发院现有各类

研究机构,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科技平台,完善技术创新的策源、汇聚和辐射功能。如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其次,充分利用国内高校、科研院校的专业资源和学科资源,构建和深化

“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如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创

新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实验室等。再次,依托研发院自身实力,探索

发展国际化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实现全球研发资源的快速整合和利用。如与外资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或在海外成立研发中心等。从整合式纵横

向科研一体化来看,研发院应基于各类研发机构为基础,系统整合

(集团)公司各种纵向和横向知识资源,构建和健全强大的知识管理

平台。首先,基于(集团)公司现有商标资源,构建或完善商标管理

体系,推动商标管理的集成化、整体化和品牌化;其次,引入国际通

用的专利保护模式,构建或完善企业专利管理体系,强化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管理以及知识资产的经营能力发展;

再次,立足(集团)公司发展实际,面向全球搜集成功案例或经验,

构建或完善创新案例(成功实践经验)体系,积极地积累和吸收各种

先进创新理念和模式;最后,根据员工创新实践的需求,构建组织学

习与培训体系,促进创新知识的传播、整合和创造。

4.队伍模块建设

队伍模块建设主要回答研发院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大概需要多少人、主

要需要什么人,以及如何平衡这些人员结构三大问题,至少包括队伍

的规模、类型和结构三个方面。队伍规模从人力资本层面反映了研发

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队伍类型从学科和专业层面反映了研发院人

力资源配置的多样性和完备性,队伍结构从学历和职称层面反映了研

发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数量和质

量上为研发院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总体来看,研发院的人才队伍规模主要取决于(集团)公司的

整体发展规模、发展战略以及现有研发基础。一般而言,(集团)公

司的整体发展规模越大,研发院的总体规模也应较大,以满足整个

(集团)公司的创新发展需要;(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越

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推动,特别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研

发院的总体规模也应较大,以满足(集团)公司的快速成长或稳步增

长需要;(集团)公司现有研发基础越强,研发机构越多,研发院的

总体规模也应较大,以保证完成各项基本和高级研发活动。从类型来看,研发院的人才队伍学科和专业应与(集团)公司所属行业、研发

方向、以及创新相关机构设置情况相匹配,大致可分为事务型、专业

型和管理型三种类型。事务型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一些常规性的基本事

务处理,如知识产权备案、文案整理、商标登记备案等,并不需要太

多的学科背景和专业能力;专业型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一些重要的研究、开发和测试任务,如分析市场的调查研究、产品和工艺质量的检测、

产品、工艺和技术的改进、更新和创造等,往往需要特定的学科背景

和专业能力;管理型人才队伍主要负责一些协调和整合性质的统筹性

任务,如对多研究背景项目和团队的运作、管理,对(集团)公司未

来创新发展方向的探讨与决策等,往往需要多种学科背景和专业能力

的交叉与综合。从结构来看,研发院的人才队伍学历和职称都可分为

高中低三档,两者的总体结构都应大致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

形态。按照高中低三种标准,人才队伍基本可分双高型、居中型、双

低型三大类。“双高型”人才队伍规模最小,但其学科和专业类型最

为齐全和综合,如学术学科带头人、院士、科学家等,往往决定着研

发院在某一领域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双低型”人才队伍规模略大

于“双高型”,但其学科和专业类型最为单一和单薄,如会议记录专员、知识产权备案专员等,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替代性;“居中型”

人才队伍规模最为庞大,其学科和专业类型级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如工程师、经济师和设计师等,成为研发院最为坚实的创新力量。

5.文化模块建设

文化模块建设主要回答研发院在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中塑造何种精神追求、传达何种价值理念、提倡何种行为举止等问题,具体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精神文化反映了研发院广大成员

的价值取向,制度文化反映了研发院广大成员的软件环境,行为文化

反映了研发院广大成员的工作态度。三者的有机结合,集中反映了研

发院基于(集团)公司层面,有独具特色的愿景、使命和目标,为研

发院扬帆起航和稳步前行提供永不熄灭的灯塔。从精神文化来看,研

发院应凝练出一种基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要从思

想上形成“三信”体系,为持续创新提供永恒动力。信仰,赋予创新

者力量;信念,给予创新者恒心;信心,激发创新者勇气。另一方面

要在实践中强化“三进”精神,为稳步创新提供连续推力。进行,强

调创新工作的不缺位、不越位和无缝对接;进取,强调创新研究的挑

战性、竞争性和合作性;进步,强调创新结果的可分解性、可实现性

和可衡量性。从制度文化来看,研发院应创造出一个以人为本,有才

能用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在资源分配和事务处理层面巩固“三公”原则,为规范创新提供流畅通道。公正,强调创新资源分配程序和事务

处理流程的客观性和正当性;公平,强调创新资源分配和事务处理结

果的合理性和均等性;公开,强调创新决策的透明性和民主性。另一

方面在人才选用层面强化“三有”准则,为全员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有才,侧重对创新人才专业素养的考核和培养;有为,侧重对创新人

才行为绩效的评价和提升;有位,侧重对创新人才造“梦”平台的建

设和供应。从行为文化来看,研发院应培育出一种爱岗热业,积极向

上的职业态度。一方面从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层面提倡“三业”标准,

为快乐创新提供和谐氛围。敬业,强调对创新工作的尊重;乐业,强

调对创新实践的热爱;专业,强调对创新研究的执着。另一方面在员

工学习和生活层面鼓励“三关”行为,为拓展创新提供多维视角。关注,强调员工对创新信息和知识的专业嗅觉;关心,强调员工之间的

团结互助;关爱,强调员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结语

本文通过上述分析,为企业组建和发展“三高”研发院提供一个系统

的一般性框架,如图1所示。能力模块、机制模块、平台模块、队伍

模块和文化模块都是研发院系统构建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每个模块是否能够构建完备和良好,直接影响着研发院的规

模大小和层次高低;模块之间能否相互匹配和协调,直接影响着研发

院整体功能和效益的最大化。能力模块,是研发院的大脑,其发达水

准直接决定了研发院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机制模块,是研发院的心脏,其健康水准直接决定了研发院稳定运行的有效性;平台模块,是

研发院的双足,其力度大小直接决定了研发院“立地”根基的稳固性;队伍模块,是研发院的双手,其臂长大小直接决定了研发院“顶天”

本事的扎实性;文化模块是研发院的灵魂,其高尚水准直接决定了研

发院创新发展的持续性。因此,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特别是创

新型企业,在实践中构建和建设研发院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五大”

模块的完整构建,更要理解它们之间的系统关联,以形成最优配置,

发挥最佳合力,推动企业成功穿越创新“死亡谷”,驰骋于自主创新

的康庄大道。

企业研究开发院的构建和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