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研究综述_李永山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研究综述_李永山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研究综述_李永山

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借鉴研究

201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86期

专业胜任力是指专业人员为了胜任其岗位职责并完成其工作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某范围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1]有效的学生事务工作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实践。美国大学人事协会(简称ACPA)和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简称NASPA)历经两年的研究,于2010年7月联合发布的《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范围》(Profes-sionalCompetencyAreasforStudentAffairsPracti-tioners)不仅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套胜任力的标准,而且也为完善研究生课程设计和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一、主要内容

ACPA和NASPA共列出10项胜任力主题范畴,每项胜任力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2]

(一)咨询和帮助

初级:掌握积极倾听的技能;与相关人员建立融洽的关系;促进反思,使体验更具有意义;掌握非语言交流技能;帮助学生个人决策和设定目标;了解和运用转介资源及其技巧;鉴别何时对何人实施适当的危机干预;适当保守保密,并知道何时应打破保密,以保护学生或其他人的生命安全;认识自己世界观的长处和不足;在帮助特殊问题和背景的学生时,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中级:察觉和分析团体环境下的非言语动态;指导团体决策、制定和实施计划;指导个人评估专业发展需要和评估组织发展需要;识别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行为模式;管理冲突;协调个人或团体之间的差异;适当地指导学生和员工;展示与文化相适应的忠告、帮助、指导和咨询策略;熟悉危机干预程序;制定和执行成功的校园预防计划;利用技术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暴力的幸存者提供支持服务;制定和发布准确有用的心理健康信息;从事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出版等。

高级:为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服务;评估咨询干预效果;为员工提供和安排必要的培训和发展项目;提高学校危机干预技能,协调危机干预和反应进程;与校内外相关单位全面合作处理心理健康问题;为教师、员工和学校心理危机评估小组提供咨询;为校园事件与危机局面提供有效的创伤辅导;与公共精神卫生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

(二)评估、鉴定和研究

初级:区分评估、项目审查、鉴定、规划和研究及其各自适当的方法;有效地表达、解释和使用评估、鉴定、研究报告和调查结果;评估定性研究中的可信性及其应用价值;评估定量设计和分析技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

研究综述

李永山袁杨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为界定学生事务专业人员所期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和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联合制定了《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范围》。该文献主题范畴明确,层次划分清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专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新标志。

[关键词]美国;学生事务;专业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0)11-0056-05

术;基于合乎道德的评估、鉴定和其他研究活动,解释遵循体制和部门程序政策的必要性;向学生和同事解释AER过程与学习成果及目标的关系;鉴别原始数据、部分处理数据和ARE结果的政治和教育敏感性,注重适当的保密并服从组织领导;使项目及其学习效果与组织的目标、价值相一致。

中级:指导数据收集工作;有效地管理、调整和指导评估、鉴定、研究报告和调查结果的实施;促成同事、教职工以及校内其他部门人员理解本部门AER过程与学习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基于关键问题、必要数据和目标受众,辨别和讨论运用AER成果的适当方案;编制专家会商的调查问卷和调研方法;使用与文化相关和适合的术语和方法管理和报告AER结果;倡导评估、鉴定和研究是本部门中心工作,确保培训/技能发展受到重视、列入预算并完全嵌入日常的工作程序之中;参与AER定量研究的设计和分析;通过执行学校和专业标准使AER活动符合道德规范;优先考虑符合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项目和学习结果等。

高级:有效领导持续的、系统的、高品质的和基于数据战略的方案设计;有效利用评估和鉴定结果鉴别学校、部门或单位的使命与目标完成情况;领导大学团体对评估、鉴定、研究的过程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的信息交流;指导评估、鉴定报告和其他研究活动报告的撰写;将预算和人力资源优先支持高品质的项目评估、鉴定成果、研究和规划;领导、监督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评估、鉴定和其他研究活动;倡导AER是专业实践的中心工作,确保培训/技能发展在整个组织发生;根据AER的结果,确定决策和资源使用的的优先次序等。

(三)公平、多样性和包容

初级:鉴别校内相似和不同人的贡献;评估和强调EDI的个人认识,并阐明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展示个人与EDI相关的技能;有效地促进不同听众之间的对话;实施能反映理解和欣赏文化和人类差异的项目、服务和活动;了解社会体制对不同背景人的影响;阐明对社会公正的基本理解,以及高等教育、学校、单位和个人在推进目标实现中的角色;帮助不同背景的人实现认同和成功融入校园环境;设计文化相关性和包容性的项目、服务、政策和实践;展示公平对待所有个体,以及改变不公平环境的能力等。

中级:参与人才招聘和宣传体现公平、包容和非歧视性的雇佣政策;整合校内特殊和相关文化问题的认知;制定有效的多元文化培训方案;鉴别平等和包容的体制障碍;使用宣传技能,帮助对多元文化更敏感的学校发展;围绕多样性和包容性问题,监督、鞭策和教育其他专业人员;促进其他人学习和践行社会公正的思想;在EDI问题上提供自我反思和自我鉴定的机会;为高等教育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多种互动机会。

高级:确保学校政策、实践、设施、机构、体制和技术方面代表人们多样性的能力、信仰和特征;评估学校在解决与EDI有关的问题和障碍方面的效率;确保通过学校的使命、目标和项目体现EDI的原理;将多样性倡议和包容性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着力培育支持校园文化,并鉴别和设法解决权力和特权的问题;有效应对那些对学校产生影响的仇恨或狭隘的行为;确保尊重、公正、公平和无偏见地对待每个人等。

(四)合乎道德的专业实践

初级:阐明反映学生事务专业协会道德声明和道德基本原则的个人道德规范;在相关场合解释自己行为如何体现专业的道德声明;利用学校和专业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道德问题;帮助学生做道德决策;理解信仰和价值观在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实践中的角色;适当讨论学校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展示对公正和可持续实践的道德承诺。

中级:解释专业实践如何与个人道德规范和学生事务专业协会道德声明相一致;鉴别并寻求解决个人、学校和职业道德规范之间的不同之处;处理和解决同事和学生道德行为的过失;了解法律对学生事务不同功能范围或不同专业的影响;识别和阐明各种文化对道德规范的影响;阐明和执行道德决策中的个人承诺。

高级:参与有效咨询,在同事和学生的道德问题上提供意见和建议;确保那些在单位或部门工作的人遵守道德准则,并适当解决差异;积极参加员工关于专业协会道德声明的讨论;积极支持其他专业人员的道德发展,并培育工作场所的道德文化。

201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86期借鉴研究

(五)历史、哲学和价值观

初级:叙述专业的哲学基础以及学科和专业的价值;掌握专业的哲学定义;对学生需求展现出移情和同情;阐明大学教师的角色和学生事务教育者的角色;解释服务对于学校和专业协会的重要性;准确地表述专业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高等教育中不同身份的人的历史;阐明学生事务专业协会的角色和责任;阐明具体体现专业的哲学和价值观的出版物的目的和用途;阐明学生事务和高等教育公共角色和社会效益;清晰地说出历史进程的特征,以及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解释专业的价值观对可持续实践的影响等。

中级:了解学生事务实践的演进历程;研究新的哲学背景和途径;积极参与发展专业的新价值观并把它应用到专业实践;积极参与学术团体和专业协会的服务工作;清晰地说出不同学生事务哲学之间的异同;向员工讲授专业的原理;向员工解释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共同的责任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告诫别人怎样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了解批判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高级:积极参与发展新的哲学方法;和教学人员一起提高学生事务的教学和研究;拓展个人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学术团体和学生事务专业协会的服务和领导工作;通过强化长期的专业价值,示范、鼓励和促进专业的一致性;为专业的研究和学术作贡献;积极将历史教训应用到一个人未来的实践中去;促进员工了解历史批判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在学生事务专业工作中展示愿景和积极的思考;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和学生事务实践的发展。

(六)人力和组织资源

初级:掌握监督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解释职责内容是怎样设计以及一个岗位的设置是如何支持全面人事项目的;通过评估一个人在某个岗位的优势和劣势,为其设计专业发展计划目;解释怎样将基本的激励技巧应用到学生、员工和其他人;叙述在组织和学生生活中引起冲突的基本前提和促进冲突解决的构想;适当地使用设备管理程序;了解预算、监督和经费使用中的会计技术;使用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及其效益;使用口头和非口头的策略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组织网络在完成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角色同盟在实现目标和完成工作任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叙述大学应对重大事件和校园危机的方案等。

中级:执行适当和有效的招募人才的策略、面试方案和挑选员工的决议;应用先进技术监督不良员工的表现;识别各种各样的职工安置模式的优缺点;帮助和指导个人制订适于个人成长且符合当前和未来部门需要的专业发展计划;应用可行的策略激励他人;解决部门成员的冲突;有效开发和管理设备、程序、人力资源和物资;使用先进的会计技术;以清晰的方式,构建一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描述各种各样的筹款策略;有效管理和引导会议;使用口头和非口头的谈话策略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其他人建立适当的工作联盟;阐明大学的危机干预体系及其之间协同配合机制;参与政策和程序的制订、执行和决策等。

高级:制定招聘和雇用人才的战略;对员工进行有效干预;对职员安置模式进行有效评估;预见学生、部门和单位的未来需要对人员配备或组织结构的影响,并提前做出调整;通过定期评估专业人员的优势和劣势,详细阐述和引导新的专业发展项目;实施个人和团队激励策略;处理多种团体之间的复杂性争执;制定长期预算报告,以满足部门、单位或组织的需要和优先事项;向其他人讲授财务工作;支持部门内部和跨部门之间永续性的成就,并促使学校支持拓展永续性的成就;公开支持基于事实的决策策略,并规划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代表校内外的委托人有效地表达意见;评估已经确立的复杂网络的水准、优势,以及这些网络可能给学校或部门的使命和目标带来的益处或损害;评估当前已经建立的行政联盟的费用和益处;参与制定、执行和评估校园危机管理项目等。

(七)法律、政策和管理

初级:叙述学生与学校关系的法律理论演进过程及其对专业人员实践的影响;描述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如何影响公立和私立大学的学生、教师和员工的权利;解释危机管理的概念和责任分解的策略;了解何时需要与本人的直接领导协商和向学校法律顾问咨询那些可能导致法律后果的事情;采取与有关法律相一致的非歧视行为;了解部门、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过程;描述

201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86期

借鉴研究

所在学校的管理体系;描述本人所在州或省高等教育的管理或协调体系;描述联邦政府、州或当地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等。

中级:了解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理论、合同法的法律原理,以及它们对专业实践的影响;当处理学校和个人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时,要体现专业的最佳实践;识别司法界新出现的发展趋势;适当地与学生协商或者是在部门、单位和学校制订政策过程中反映学生的意见;使用适当的资料指导、分析和制定政策;贯彻执行部门、学校,以及当地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解释学校内部管理体系中所确定的有关个人专业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解释学校外部管理体系中确定的专业实践标准等。

高级:制定和实施与政府法规相一致的学校政策;制定和实施处理学校和个人侵权行为赔偿责任的学校政策;制定和实施符合合同法的学校政策;制定和实施与公民权利、废止种族歧视、反歧视行动法相一致的学校政策;制定和实施与高等教育法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学校政策;制定部门和学校的政策,并在适当的时机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确保部门项目和设施服从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有效参与学校的管理体系;为维护学校的声誉,对主管部门施加适当的、合乎道德的的影响。

(八)领导力

初级: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信仰、阅历对成为有效领导者的影响;识别一个人作为领导者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团队合作的原理;描述和应用社区建设的原理;理解校园文化和合作关系;清晰地说出主要工作部门、单位和学校的愿景与使命;阐明引起组织改进的价值观和步骤;识别学校的传统、习惯和组织结构;阐明不同决策模型的优势与劣势;阐明决策对不同人群、不同单位和可持续实践的影响;向所有相关的当事人清楚地说明决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他人通力合作并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他们的社区和经历;能够识别和交谈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中级:将适当的领导模式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并进行比较、评判;认识到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充分利用一个部门的资源支持部门、单位或学校的目标;当设计变革进程时,能鉴别潜在的障碍或阻力点;促进多数人达成一致意见;要有目的地吸收不同观点的人参与决策;当准备改革时要寻求主管人员的支持配合;担任学生、新专业人员或其他组织单位的新人的导师;鼓励学生把他们自己作为所在社区潜在的、有价值的贡献者并以公民身份参与社区建设;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校园管理等。

高级:激励他人为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成功做出贡献;发展和促进共同的愿景,以推动部门、单位和学校的短期和长期规划,以及当前工作;推进当前的发展,执行和评估单位或学校要达到的目标是否与学校的使命和战略规划相一致;实施部门战略,以推动当前在文化、行政、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变革;对部门或单位的决策负责;为员工提供参与的机会;建立和维持指导体系;召集适当的人员鉴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等。

(九)个人基础

初级:鉴别个人信仰和承诺的关键要素及其来源;了解自己主要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工作反馈;叙述一个人的专业和生活对自己的重要意义;阐述对影响与他人合作的个人态度、价值观、信仰、设想、偏见和身份的感悟和理解;认识和阐明更好生活的健康习惯;阐明对健康的理解;识别和描述个人和专业责任本身所要求具备的优秀品质;阐明人有意义的工作目标;识别心理健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认识反思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中级:识别个人信念和承诺中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和今后的效用;了解继续成长的需要和机会;识别生活中不和谐的来源,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认识到专业和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管理有关问题;阐述对他人态度、价值观、信仰、设想、偏见和身份的理解;分析自身的身心健康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和他人在建立良好关系中的角色;解释忠实履行职责的过程;解释和评估个人的优点;努力保持个人弹性的心理;分析个人经历对潜在的继续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等。

高级:以真实的自我重塑个人的信念和承诺;为个人发展提供足够的发展支持,寻求富有挑战的环境和合作;协调专业和生活的平衡;与他人分享个人的经验和培养他人的能力;制定和实施个人健康生活计划;在内部建立亲密关系;采取措施

201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86期借鉴研究

鼓励和激发自己和他人追求卓越成就;关心他人的心理健康;将深切的反思转化为未来积极的行动;在日常工作中设计事件的自然反思程序等。

(十)学生学习和发展

初级:清晰表达大学生发展的理论和模式,以及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环境和实践;清晰表达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其发展的影响;鉴别和解释理论类型;鉴别现行的理论和模型应用到多样性学生群体的局限性;清晰表达个人自身的发展历程和鉴别非正式发展和学习理论,以及怎样通过正式的理论改进学生工作;了解将学习理论和模型应用到教学和培训活动的途径;开展教学、学习和培训的评估,并将结果应用到实践中去。

中级:根据最新成果,设计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项目和服务;利用理论—实践模型指导个人和部门的实践;为应用学习理论创建学习机会提供辩护;寻找和利用适当的机会开设课程,设立发展项目;编制有效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大纲;通过评估效果检验工作的进展;学会利用评估改进工作。

高级:将理论应用到部门和学校的政策与实践;向相关人员解释理论,以提高他们对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解;分析和评论流行的理论;鉴别员工将学习与发展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能力水平,并设法创建专业发展机会;在部门内部鉴定和评估有效学习和教学的机会,并与外部团体交流和解释合作和综合学习的机会;建立和支持包容的和受欢迎的校园社区;传播学生事务关于学习的导向。

二、特点与启示

NASPA和ACPA此次联合颁布的《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范围》对美国学生事务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鲜明的特点也对深化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从业人员的胜任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

(一)主题范畴明确

NASPA和ACPA联合工作组在确定学生事务从业人员胜任力范围的过程中提出的10个胜任力主题范畴及其内容均来自当今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的理论和实践。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注重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但这一研究缺乏主题范畴,因而显得笼统抽象且职业特点不够鲜明。如何从当前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提炼出主题范畴,进而从胜任力的不同维度前瞻性地挖掘出具体的内容,应是深化高校学生工作从业人员胜任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层次划分清晰

在美国一般把学生事务从业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与此相对应,ACPA和NASPA也把每一项胜任力均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以反映从业者随着专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应当展示出的日益复杂的工作和日益增长的能力。虽然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工作人员中也有一般人员、中层和高级管理人员之分。而不同层级的从业者由于其职责和角色存在差异,其胜任力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员胜任力的研究仅限于一般岗位的辅导员。因此,将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纳入研究范围并合理确定胜任力内容也是深化学生工作从业人员胜任力研究的应有之义。

(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为提高权威性和广泛性,ACPA和NASPA两个协会组建了制定专业胜任力标准的联合工作组,并将形成的胜任力标准提交给每个协会的理事会批准。联合工作组要求其成员不仅要代表各自提名的协会,而且要作为更广泛的学生事务专业社区的成员参与对话交流。而我国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仍停留在学者研究上,并没有引起专业协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从业人员的胜任力研究,不仅要发挥专家学者个体作用,更要注重发挥专业协会联合的力量。唯此,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A m erican C ollege Personnel A ssociat ion Task Force

on C ert if icat ion(2006年2月).ht t p://w w w2.m yacpa.

org/(2010-9-1).

[2]A C PA/N A SPA Prof essional C om pet ency A reas.ht t p:

//w w w2.m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8098140.html,/(2010-9-1).

[责任编辑马丽]

2010年11月

第11期总第186期

借鉴研究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 课程背景: 对企业人员的执行力管理,培育与使用,都需要有较为实用的依据。“人员胜任能力”模型建设,以及人员能力评估,人员分类管理的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人员成本,企业团队竞争力的关键。是中高层管理者与人力资源主管的必备工作技能。 课程收益: ●掌握人员管理根基。“工作分析——胜任能力”技术。对人员管理,有明确依据。 ●用好分析/评估结果。掌握GE人员对策九宫格,评估后各类人员提出对策。 课程定位: ●排序定位——MPT——管理者素养、团队建设、工作卓越模块中。团队建设模块。 ●深度定位——MTP系统训练中,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经验——系统性强、难度很深 ●学员定位——中大型企业,管理体系较健全,一年以上职位经历,中高层 课程特点: ●关注对经营支持——介绍工作分析与胜任能力模型建设的方法。并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项目,评定级别要求。本课程属于管理工具应用培训。强调务实操作,对业务、流程、执行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并非学术性课程(敬请客户注意)。 ●全面技术的介绍——从工作/企业分析,到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从员工能力/素质评估,到评估后应对管理。本课程工具/表单较多,分析与判断项目较多,属于系统性较强实用且烧脑的经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准,若要起到支持运营的作用,只得如此——请理解 ●实用的操作工具——本课程是企业管理经验、管理咨询经验的总结。课程的流程性、系统性、操作性都很强。并提供大量工具。期待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或对照改善。由此,本课程理论性与游戏很少敬请理解。 ●对学员要求较高——本课程信息量较大,属于专业课程(非普及课程)。为保障培训效果,建议选择条件较好的培训环境,以人力资源专业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为主。并进行前期动员,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学习。 咨询师的话:“只要用心跟着学,成为管理专家并不难。” 课程大纲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ies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pplied competency models to address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rial systems since 1970s,and the findings is positine and promising. However, competency model hasn’t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90s and it is still unknown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This paper aims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managers and boost Chin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Key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s,Empirical Studies of Competency Mode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competency model was utiliz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western countries,competency model first displayed its effectiveness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many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branch companies applied the competency model to their daily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ir business was a great success. As the notion of competency is gradually come to light and accepted b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ying to build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 under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firms. As a result,competency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 very fashionable phras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quite a few enterprises are thus benefited from it. In recent years, competency model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as well as big-,middle-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like,many relevant writings and books have also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However,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usiness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mak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petency model,clarify some confusion related to it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employed to guide this study:What is competency? What is competency model?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d to competency model?

销售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销售部胜任力模型构建问卷统计分析报告 一、样本基本信息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所回收的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 根据调研对象的职位不同,对样本进行分类,此次调查的样本分布状况如下: ,2代表“不太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以下同。 二、关键的知识要求 产品知识:包括产品的名称、性能与特点、主要优点、销售状况、与其他公司产品相比的优劣势、价格特点等。 公司知识:包括行业知识、公司文化(发展历史、价值观等)、组织结构、基本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等。 行业知识:行业发展状况、行业新闻及重大事件、竞争对手情况、相关行业的情况。 营销知识:营销心理学、价格管理、预测与调研、品牌管理、客户服务及管理、电话营销、礼仪公关。 专利知识:对专利的理解,每个产品对应的专利点的了解。 从上述四幅图中可以看出,产品知识、公司知识、行业知识、营销知识、专利知识是销售部人员认为最为重要的五个知识要求。

三、关键的行为能力 创新能力: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和学习方法,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的有新的销售策略、新的销售方法。 分析判断能力:从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到分析运用的全程处理能力。对已知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看问题能抓住事情的本质。通过观察分析很快就能抓住了解全貌,敏锐,能很快发现关键问题,抓住要害。 沟通能力:正确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感受、需要和观点,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计划能力:对工作目标有一定计划,工作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能按部就班的进行。 客户管控能力:有效地与业务伙伴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运用各方方面的资源完成工作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对人际交往保持高度的兴趣,能够通过主动热情的态度,以及诚恳、正直的品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赢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的能力。 市场开拓能力:为达到市场开拓目的而具备的沟通、组织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能够与客户、行业协会及中间商进行业务讨论,收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提出产品改进建议。 市场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市场,通过对市场变化中反映出来的现象、数据信息等,进行分析处理,用以了解市场变动的趋势、了解客户的需求、指导自己的工作。 谈判能力:在谈判中有效的达成公司的目标,并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公司的利益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为了达到最终的结果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主动地谋求解决,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他人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获取、加工和利用知识与信息。 应变能力:为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或做好相应思想准备的能力。反应迅速,能很好处理突发事件,随机应变,能控制局面。 影响力:说服或影响他人接受某一观点或领导某一具体行为的能力。

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 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 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发表以来,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得以掀起。1993年Foss 发表的“核心、能力论”以及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等,这一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管理》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期刊上关注的热点。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还通过对很多企业的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重要观点如下: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判别标准: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2、树型理

创业中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1.【澳】朗达.拜恩:《秘密》,谢明宪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版。 2.【美】安德鲁·杜布林:《心理学与工作(原书第6版)》,王佳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美】阿瑟?S?波雷:《心理学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4.【美】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6.【美】舒尔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工作第8版)》,时勘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版。 7.樊一阳,叶春明,吴满琳:《大学生创业学导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林嵩:《创业学:原理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刘穿石:《创业能力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美】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创业学》,王玉,王蔷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周伟民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3.【奥】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4.【美】莫特玛?阿德勒:《西方思想宝库》,周汉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1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6.儒索等:《决策行为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宋克勤:《创业成功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18.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王英杰,郭晓平:《创业教育与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0.徐剑明:《自主创业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1.郁义鸿,李志能等:《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张鸿兵,马维娜:《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 23.张鑫华:《创业第一步—超越北大清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郑冉冉:《成功创业研究(经济与管理系列研究丛书)》,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5.【美】朱利安.泰普林,孙威:《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张祥荣译.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蔡莉,费宇鹏,朱秀梅:《基于流程视角的创业研究框架构建》,《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9月第1期。 27.陈震红,董俊武:《创业决策中创业者风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外研究框架综述》,《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9期。 28.陈震红,董俊武:《风险条件下创业者决策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学术交流》,2007年第8期。 29.陈震红,董俊武:《中国创业者的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以武汉‘中国光谷’的创业者为例》,《当代财经》,2007年第9期。 30.柴华:《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教育经济》2011年第8期。 31.陈会昌,胆增寿,陈建绩:《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模型 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中文名岗位胜任模型性质模型作用确保个人完成工作特点显著区分优秀与绩效 目录 1 定义 2 基本内容 3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 ?验证岗位胜任模型 4 作用 ?工作分析 ?人员选拔 ?绩效考核 ?员工培训 ?员工激励 定义 20 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工具,即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胜任模型(competency model),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 基本内容 1.知识

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 岗位胜任模型岗位胜任模型 2.技能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 3.社会角色 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 4.自我认知 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 5.特质 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 6.动机 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如想获得权利、喜欢追求名誉)。 建立岗位胜任模型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工作优秀的员工与工作一般的员工的标准。专家小组讨论则是由优秀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层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就此岗位的任务、责任和绩效标准以及期望优秀领导表现的胜任特征行为和特点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如果客观绩效指标不容易获得或经费不允许,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上级提名”。这种由上级领导直接给出的工作绩效标准的方法虽然较为主观,但对于优秀的领导层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目标、资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绩效标准定义方法。

XX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 宝钢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钢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钢优势分析: (1)宝钢管理比较规范。宝钢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钢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钢业务高效。宝钢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钢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钢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钢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钢项目组与宝钢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钢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钢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钢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钢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钢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钢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钢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钢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钢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钢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钢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钢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钢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钢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量要求 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钢优良的人力资源。 ◆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ies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pplied competency models to address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rial systems since 1970s,and the findings is positine and p romising. However, competency model hasn’t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90s and it is still unknown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This paper aims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managers and boost Chin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Key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s,Empirical Studies of Competency Mode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competency model was utiliz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western countries,competency model first displayed its effectiveness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many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branch companies applied the competency model to their daily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ir business was a great success. As the notion of competency is gradually come to light and accepted b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ying to build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 under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firms. As a result,competency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 very fashionable phras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quite a few enterprises are thus benefited from it. In recent years, competency model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as well as big-,middle-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like,many relevant writings and books have also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However,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usiness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mak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petency model,clarify some confusion related to it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employed to guide this study:What is competency? What is competency model?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d to competency model? The study illustrates how we could take advantage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ur harmonious society building. On one hand,the study will delineate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clarify confusions related to it since it is still strange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ors;on the other hand,the

胜任力模型

平安保险公司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2012年1月

目录 一、简介 2 二、模型结构 3 三、胜任素质定义与层级 5 结果导向 6 适应调整7 监控能力8 影响能力9 团队领导10 组织理解11 战略导向12 建立创新组织13 归纳思维14 组织文化认同15 积极心态16 责任心17 重诺言18 学习领悟19 人际理解20

一、简介 作为中国金融界的飞速发展的企业,平安保险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迎接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储备干部体系的完善是管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的一个关键。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干部发展和储备系统,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明确界定了作为优秀的平安管理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行为特征。 胜任素质(COMPETENCY)方法是由国际知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博士倡导创立的。“胜任素质”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个人工作表现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非技术性的个人特征。胜任素质是在国际上,特别是先进企业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的管理干部选拔、培养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是由平安项目小组与昱泉管理顾问(上海)公司团队合作,经过严格的研究开发努力的结果。模型建立过程严格遵循胜任素质方法的基本准则和操作要求。分析与平安公司优秀的管理业绩直接挂钩的管理行为模式。该模式与平安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直接服务于平安的发展战略和商业目标,促进平安管理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 该模型建立在广泛深入搜集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平安各级管理干部提供了大量的客观数据。通过对各种数据的详细分析,形成具有十五项胜任素质的平安A类管理干部胜任素质模型。

中国民办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探析

中国民办高校社团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探析 文献综述 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历史久远。从最早的孔家学院,到汉代的“经馆”、宋元明清的“书院”,民办高等教育都曾发挥重要作用。在今日,中国的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院校的补充,在吸收、培养学生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民办高校内社团的数量和质量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社团的干部,其素质又对整个社团的发展起到主导的作用。因而对一种科学、客观的高校干部选拔模型的需求就显得日常的迫切。 本论文主要与以下的研究有关:①胜任力内涵的研究②国内外胜任力模型与应用进展研究③国内高校学生干部研究现状④总结 一:胜任力内涵的研究 在现在很多人的观点中,认为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David McClelland提出的。其实胜任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Robert White在1959年的时候提出的,而在1973年1973年David MeClelland发表的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提出用测量胜任力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智力测验。此后,人们在差异心理学、教育与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领域对胜任力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关胜任力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目前国外学术界对胜任力内涵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特征观和行为观。 美国学者Boyatzis代表特征观,特征观的持有者倾向于将胜任力定义为个体的潜在特征。Spencer也同意这种观点,他将胜任力分成了5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动机、特 质、自我概念、知识和技能,如下图: 特征观的持有者们认为所有的个体特征,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也不论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只要能将绩效优异者和绩效一般者区分开来就都可以界定为胜任力。特征观的学者经常把胜任力写作Competence。一些学者认为Competence主要是指“胜任的条件或状态”,指的是人们应该能做的事情,而不是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是如何表现的。McConnell(2001)也认为,Competence是指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绩效的能力,Competence囊括了与优异绩效有关的个体特质、技能、知识和动机等,并将这些看作是个体的输入。特征观的观点往往会使胜任力的内容过于庞杂,并在操作性和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英国学者Woodruff代表行为观。行为观的持有者把胜任力看作是人们履行工作职责时的行为表现,是个体的潜在特征满足工作标准时的输出(行为),是特定情境下对知识、技能、

顺丰速运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快递行业目前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加入WTO之后中国济发展势头良好,投资和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快递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不断长。我国的民营快递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知。 1993年,由于中国邮政不能满足国内外工、商、金融界对务文件传递时间和效率的要求,于是诞生了当今中国民营快递业中两个规模领先的企业----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公司,及时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满足了市场需求,并迅速兴起。 然而,随着中国物流行业快递市场大门的打开,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处境和发展前景越来越令人担忧。一方面是中国邮政快递(EMS)的打压,另一方面是外资快递巨头的大举进入,面对着国际国内双面的竞争压力,该如何应对政策的调整,如何应对来自内外部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找到出路,是众多民营快企业(顺丰)考虑的问题,也是本人力图在本文中探讨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3月的港资速运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及报关、报检、保险等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快速、安全、优质的服务。 15年来,顺丰不断投入巨资加强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运营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经过多年的努力,顺丰在中国速运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2005年至2007年,顺丰共缴纳税金4.22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顺丰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以强大自有网络、高效运营速度和优质客户服务为后盾,力图将“顺丰”品牌塑造成为中国民族速运企业的“百年老店”,其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历程。 可以说顺丰是在由国际国内的众多快递服务商竞争的市场上所杀出的一匹“黑马”,成为佼佼者,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下,顺丰速运公司想要利用现有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仍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和,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

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一、选题技巧 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pass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人力资源管理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100页题目,并检索10个关键词,下载50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5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 二、热词分布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研究、绩效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战略、财政管理、激励机制、优化研究、管理人员、管理者、有限公司、实证研究、核心能力、薪酬体系、薪酬体系设计、核心竞争力、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开发、经济战略、项目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胜任力、人力资源规划、专案管理、影响因素、员工培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