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应对工作先进事迹

舆情应对工作先进事迹
舆情应对工作先进事迹

理顺机制科学研判切实做好舆情应对工作——XX办公室事迹材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网络成为了人民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相应的舆情应对工作便成为了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道严峻的课题。XX办公室作为XX县上传下达的重要中枢,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注重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影响力量,将互联网作为了解游客需求、疏通游客求的重要服务渠道。

一、健全机构、强化学习,夯实舆情应对工作基础

为扎实做好XX县舆情应对工作,XX办公室成为了以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形成专人负责、全员参与的舆情应对工作模式,同时制定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职责》、《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流程》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为舆情应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小组还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学习上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精神、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二是学习近期各地在应对网络热点事件、重特大事件的中做法,并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汲取失败案例的深刻教训,不断

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为做好园区舆情应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快速反映、科学研判,增强舆情应对工作成效

(一)整合资源、拓宽渠道,第一时间发现舆情。针对网络论坛、微博发帖随意性和随时性,XX办公室建立严密高效、反映快捷、渠道畅通、覆盖广泛的舆情信息网络,将各类舆情资源纳入工作范围。建立了网络媒体、110联动、电子政务三类舆情信息工作网络,明确舆情信息员,建立舆情信息工作QQ群,切关注新华网、新浪、腾讯主流网络媒体等大型论坛类网站,采用定时和随机监管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舆情早发现、早办理、早反馈,重点在工作日的8:00-10:00、14:00-17:00、20:00-22:00以及法定休假日,适时进行实时监控,发现网络舆情后,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群众反应、点击率等各项内容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为妥善处置舆情、正确引导舆论抢占先机。

(二)科学研判、合理分类,提高舆情应对工作效率。XX办公室舆情应对工作人员在发现舆情后,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舆情所指向的人和事的实际情况,将舆情分成“恶意攻击”、“造谣生事”、“投诉举报”、“建言献策”等类型,便于领导科学决策,并在30分钟内向主管领导汇报,根据领导批示在一

小时内将舆情通过办公QQ、电子邮箱、传真、电话告知等途径发至具体办理单位,确保做到2小时内给予响应,24小时内确保办结。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舆情应对工作扎实有效持续开展

为确保园区舆情应对工作长期、扎实、持续、有效、深入开展,管委会办公室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建立及时应对机制,积极消除负面影响。坚持积极回应,及时消除负面影响,防止事态扩大。根据舆情情况, 24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并迅速展开调查,统一发布口径。对经初步核查不属实的,及时澄清事情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对一时无法核实的,及时采取发帖、跟贴、评论等办法,扭转负面报道和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转移公众注意力,避免影响扩大;对反映属实的,根据网络舆情等级,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加以正面引导。

(二)建立督办评比进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定期向各单位发布园区舆情应对工作情况通报,奖优罚差,充分调动园区各单位舆情应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及时总结评估。在舆情处置结束后,均要形成包含舆情发生原因、传播特点、处置经验、存在问题的书面报告

报至园区党工委。

(三)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与网络媒体、网民良性互动定期邀请我市主流媒体记者,各大论坛版主、管理员,网名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整理他们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四)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持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XX办公室除了坚持定期集中学习外,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还组织各单位舆情办理员不定期开展研讨会、座谈会等就舆情应对工作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并适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兄弟单位考察学习舆情应对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主动邀请上级有关部门指导舆情应对工作。

(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舆情应对工作高效运转。

XX紧密围绕环境创优年活动,严肃工作纪律,根据市和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舆情应对工作领域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舆情发现不及时、延报、瞒报、误报及舆情处置不当等行为根据舆情反映事件性质和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对相关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

一年来,xx县未发生一起因因网络事项应对不力,被新闻媒体负面报道或引发网络炒作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并主动公开园区重点工程项目、民生发展、便民服务及旅游优惠政策等政务信息,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腾讯微博等主流

媒体论坛正面新闻宣传报道、发表主贴xx余次,在舆情应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步,管委会办公室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舆情应对工作规章制度,不断健全舆情应对工作机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借网络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瓜州县审计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瓜州”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领导小组设置 成立瓜州县审计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局长王鸿勇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刘兴中和经责办副主任王玉春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雷晓玲为成员。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瓜州县审计局”网公众留言等瓜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审计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瓜州政府网公众留言板、瓜州审计网、瓜州论坛、瓜州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发现涉及瓜州县审计局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局领导、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经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关单位或人员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或个人收到批办的意见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局、政府。 4.跟踪督办。审计局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或个人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局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6.立卷归档。办公室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本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7.监督检查。对单位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崇文街道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一)日常监看原则。新闻发言人、评论员,具体负责网上舆情的日常监看工作,发现网上涉及本乡舆情,报主要负责人审阅后,由相关部门负责调查事实真相后做好回复反馈工作。 (二)及时回复原则。网上舆情发展迅速,在回复引导中要突破传统观念,“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回复引导。 (三)有效引导原则。注重方式方法,采用及时发布事件真相、堵与疏相结合、培养网上意见领袖等方法,确保网上舆情回复工作有效有力。 (四)网上来网上去原则。一般性的网上舆情尽可能采取网上回复和引导,必要时可采取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舆论引导。 二、办理流程 (一)舆情发现。网络巡视员负责下载和登记网上舆情,及时通知乡主要领导和涉事部门。 (二)舆情处理。涉事部门对网上舆情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网上回复反馈。如不需要网上回复,则及时将原因等处理情况上报效能办和宣传部。如需进行网上回

复引导,视情况在发现舆情或收到网宣办通知后24小时内给予回复;如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协调处理的,可先行进行疏导性、情绪安抚性的回复引导,并及时跟进开展正面回应和舆论引导。重大突发性网上舆情应在收到通知后,12小时内上网回复。 (三)协调领办。对需要多个单位(部门)进行协调的舆情,由舆情信息领导小组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网上舆情回复反馈工作是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化解群众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工作举措,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人员,责任到人,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负责人是网上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 (二)求真务实,及时办理。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实事求是,真心实意接纳网民意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对于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情绪疏导工作。 (三)善于总结,不断提高。网上舆情回复反馈工作是一项全新的长期任务,各部门要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

2018年公司舆情管理制度

2018年公司舆情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有效保护企业形象、信息,使公司各业务层面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媒体方向、政策导向,并及时了解和跟进与公司相关的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避免公司利益、形象乃至生存、发展遭受威胁,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舆情风险是指本公司在发生破坏性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和人员安全事故、重大金融安全事件、群体性上访等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稳定的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后,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3 舆情管理机构及职责 3.1 机构设置 鉴于当前舆情的形势和特征,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杜绝突发事件给企业造成的舆论损害,成立舆情风险管理机构,既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经营班子及各职能部门总监、各单位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立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行政管理部,集团董事会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行政管理部总监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3.2 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3.2.1 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管理制度、工作要求,建立本企业舆情风险管理工作指挥体系; 3.2.2 听取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关于舆情监测及分析等工作的汇报,审批舆情管理措施,决定有关预案的启动、关闭; 3.2.3 研究部署突发事件应对及负面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其他相关问题;3.2.4 督导、协调公司相关部门舆情管控应对处置工作; 1 3.3 舆情风险管控办公室工作职责 3.3.1 开展舆情监测工作。不定期对涉及集团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视情况向舆情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工作建议; 3.3.2 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根据舆情等级进行搜索、监测;根据舆情发展情况,按照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准备相关材料,统一对外口径,进行正面舆论引导,防止舆情升级。 3.3.3 加强与地方媒体和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发生负面舆情事件后,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 3.3.4 指导相关部门开展负面舆情应对工作。 3.3.5 工作过程中,备份有关信息(包括:负面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相关信息以电子截图、书面打印等方式分类编号保存。 3.3.6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突发事件舆情管控目的、工作原则、应急程序、工作方法等预案内容;宣传本预案,增强职工新闻敏感性和维护公司形象的责任感。 3.4 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工作职责

关于舆情管理的规定

某某医院关于舆情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健全全院舆情管理,加强舆情监测,防止不良信息的危害,促进和保障医院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律,把舆论信息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单位创建和平安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牢掌握医院舆论的主动权,加强正面宣传,疏导消极情绪,有效控制负面信息传播扩散,树立医护教职员工良好形象,不断提高舆情研判、预警、处置能力和水平,构建职责明确、应对及时、处置稳妥、宣传有力、考核到位的全院舆论信息管理工作体系。 二、工作内容和程序 (一)加强舆情监测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工作,加强舆论阵地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科室主任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对涉及本科室舆情要及时处置,有效抑制负面新闻炒作和蔓延扩大。对涉及我院的负面新闻或领导干部信息,短期内可能形成网上舆论热点的,要在第一时间展开全网搜索和动态监测。 (二)重大舆情汇报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医患暴力冲突、影响医院声誉和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其他突发事件;有关医院负面信息在短时间内增长迅速,转载、转发、评论数

量大,占据各大网站主要版面或重要位置,不断扩散的;私自建成网络新媒体平台,发表不负责任的偏激评论,传播面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针对上述重要舆情,要及时上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妥善处置。 (三)坚持正面宣传疏导 网络宣传已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因为其快捷性、草根性、集成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信息传播与获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有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围绕医院、科室病区的重点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策划,形式多样地做好宣传报道,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权威性、时效性,形成网上的医院好声音,传播“仁人爱院”的正能量,打造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医疗卫生舆论氛围。 (四)严格内部审核管理 对医院职能部门或科室已建立的新媒体公共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要集中梳理,规范管理,统一到信息科集中办理登记备案。严禁因个人的诉求或不满,违规私下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妄议医院政策规定,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散布不利于医院团结和发展的虚假信息,对于影响恶劣,造成严重后果,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要批评教育,依纪依法给予党纪行政处分,必要时诉诸法律。 三、保障措施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XXXXX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网络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我院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网络上有关 XXX 的舆情管理。舆情信息来源包括但不仅限于新闻评论、博客、BBS、聚合新闻RSS、贴吧等。三、领导机构 (一)健全组织机构。网络舆情科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各处(室)和归口管理全院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各系(部)应积极配合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系(部)、各处(室)应至少确定一名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各部门网络舆情的收集、反馈和回复工作。网络信息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舆情责任追究制,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追究其责任。 (四)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发现重大舆情时,应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四、工作原则 (一)加强监控,严格管理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院宣传部网络舆情科统一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理。网络舆情科应派专人重点监控所有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 (二)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事件真相,争取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涉密事项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切实保障大家的知情权。 (三)坚持快速反应,限时反馈,加强舆情督办。对于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应及时介入并核实,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回复材料,回复材料需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如情况特殊,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的,应于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表态性回复。

基于WEB数据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基于WEB数据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一、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 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一)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二)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三)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

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中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的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知识发现过程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1.数据准备,2.数据挖掘,3.结果表达和解释。数据挖掘可以与用户或知识库交互。 (一)决策树。决策树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各种分类算法中,决策树是最直观的一种。每个决策树都表述了一种树型结构,它由它的分支来对该类型的对象依靠属性进行分类。每个决策树可以依靠对源数据库的分割进行数据测试。这个过程可以递归式的对树进行修剪。当不能再进行分割或一个单独的类可以被应用于某一分支时,递归过程就完成了。另外,随机森林分类器将许多决策树结合起来以提升分类的正确率。 决策树同时也可以依靠计算条件概率来构造。 决策树如果依靠数学的计算方法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

舆情工作管理制度

舆情工作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做好XXX公司,舆情工作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XXX公司的舆情管理工作。 3 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是公司舆情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资源、统一管理和考核;负责公司层面建设、维护的媒体渠道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的舆情监控。3.2 各职能部门、中心和总经理办公室协同行动,负责监控、处理公司层面的相关信息。 3.3 行政人事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辞退与离职等涉及员工关系的舆情监控。 3.4 工会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有关后勤保障、员工工作环境与条件、信访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舆情监控。 3.5 经营管理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涉及业主投诉的逾期监控,在依照规定通过服务体系迅速落实解决业主投诉问题的同时,为防范和控制负面传播提供专业支持。 4 工作要求 4.1 舆情信息搜集范围 4.1.1 A类是指公司层面(包括资本运营层面、领导层面的舆情等)、可能导致迅速传播的负面信息。 4.1.2 B类信息是指各分公司、各中心层面对服务质量、用户服务的投诉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和门户网站上曝光。 4.1.3 C类信息指各中心和中心员工、服务质量和用户服务的投诉在地方媒体上的曝光。 4.2 舆情监控处理的基本流程 4.2.1 行政人事部负责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收集及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和总部品牌管理部。 4.3 舆情信息的处理方式 4.3.1 网络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的舆情信息的提交工作。

4.3.2 各部门及各中心要抓好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通报工作,对重点事件,要在事发后2个小时以内,及时提报总经理办 公室,并进行全程跟踪落实。 4.3.3 各部门、中心要及时提交舆情周报和月报,对重大事件,要提交日报,并将报表提交到网络管理员处。 4.3.4 网络管理员对各部门、中心提交的舆情信息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大事件及时上报给分管领导和总经理办公室并作出反馈。 4.3.5 网络管理员负责将搜索到的与均豪物业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提报总 经理办公室,重大事件需反映给分管领导并做出反馈。 4.3.6 各部门及各中心收到行政人事部发出的关于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时,应就此事件做出及时处理、整改,并做好事件记录和处理报告。 4.4 舆情信息的提报方式 4.4.1 详见《舆论监控、处理报告》 5 考核办法 5.1 公司舆情工作的牵头部门为行政人事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月度工作计划。 5.2 对于季度内舆情监控及处理表现优异的部门、中心和个人,行政人事部将在系统内进行表扬和通报,并负责将其舆情工作开展情况反馈到其所在部门、中心的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表现优秀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根据具体 情况奖励50-500元。 5.3 如出现以下重大负面舆情工作开展不力的情况,将考核相关责任公司、部门、中心,并视情况给予相关责任人负激励 50-500 元。如情节特别严重的,并追究其分管领导责任。 5.3.1 由于系统内部自身没有及时发现而导致负面影响扩大的; 5.3.2 由于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负面影响扩大的; 5.3.3 由于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负面影响扩大的; 5.3.4 处理信息过程中,责任部门、中心应该尽最大可能快速、有效处理负面信息,如遇到责任部门、中心处理不力、怠于处理,行政人事部将根据问题的处理难度对责任部门、中心及负责人提出考核意见,报公司领导批准后 下达。 6 本制度自2012年4月5日开始执行。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_曾润喜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曾润喜 【摘 要】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四个角度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 网络舆情 综述 Abstract:This paper has revie wed a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related with the net work opinion from four angles,which is th e theory of network opinion,network opinion control mechanisms,externalities of netw ork opinion,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f or net work opinion.It has also discussed th 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 ork opin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hina. Key words:China netw ork opinion revie w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大量论文进行研读和对研究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和发展状况加以分析。 1 论文统计 2009年3月1日,以“网络舆情”和“互联网舆情”为篇名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期刊文献共83篇,剔除重复和不切题的文献,总计统计期刊论文70篇。我国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开始于2005年,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4篇,2006年9篇,2007年20篇,2008年28篇,2009年1月即有9篇。这些论文散见于各类期刊上,既有实践性期刊,也有学术性期刊;既有技术类期刊,又有社科类期刊,这反映出尽管网络舆情的研究刚刚兴起,但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2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2.1 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中山大学周如俊[1]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天津社科院刘毅[2]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南开大学徐晓日[3]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4]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5]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2.1.2 网络舆情的主体特征 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天津社科院毕宏音[6]研究指出网民表现出五大主体特征: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与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主体发生交叉和重构;网民所表达的舆情不能被视为全体民众的情绪、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编号:08B2203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编号:08W L1111);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编号:H F0601208407)。

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总工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沪工总办〔2011〕136号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市总各直管单位、市总机关各部室: 现将《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称《规定》)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定》的要求,加强新形势下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推进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管理规定 为加强上海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推进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管理规定》要求,特制定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管理规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和掌握新形势下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机构设置 1、成立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其职责由办公室、新闻办、宣教部等部门承担,组长由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宣传的市总工会副主席和新闻发言人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和涉及工会、职工的舆论热点提供相关信息报告;监测研判并及时处理涉及工会和职工的舆情信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送和引导机制。 2、上海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办公室(简称新闻办)是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工作主管部门,承担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职能,归口市总工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提出新形势下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工作思路;制订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市总工会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的新闻宣传;组织召开市总工会

2016年中传考研新媒体专业网络舆情方向

2016年中传考研新媒体专业网络舆情方向 新媒体(0503J2) 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 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 网络舆情方向: 网络舆情专业是我国首个网络舆情领域的硕士专业,顺应了社会对网络舆情分析、舆情调查等相关新兴职业的实际需要。本专业面向党政机关、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舆情调查机构、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培养素质全面、技术过硬的网络舆情相关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对学生的系统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互联网思维、政治素养、实证调查意识、学术研究能力和对舆论热点事件的捕捉分析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党政机关、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舆情调查机构、社会团体等都对网络舆情人才具有持续旺盛的需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和网络危机应对、舆情调查、网络舆论引导、网络信息发布、微博微信策划运营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政治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及互联网研究、网民研究、舆情监测软件系统等新兴知识。在培养方法上,本专业要求理论学习、学术研究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指导教师团队近20人,既有本校网络舆情相关领域优秀专业教师,也延聘有主管机关领导、业界资深人士。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主干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业务通论、传

XXX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试行

XXX轨道交通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XXX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防控舆情危机,维护集团形象和声誉,规避生产经营风险,营造集团建设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根据XXX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资系统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舆情包括: (一)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网站)等媒体对集团进行的负面报道; (二)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会给集团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三)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对集团的舆论取向,以及造成其他不良效果的信息。 舆情信息根据产生效果分为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根据影响程度分为一般舆情和重大舆情。本办法所称一般舆情主要是指网民就地铁施工围挡、交通导行、噪音扬尘污染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定向单一投诉;重大舆情主要是指造成重大社会舆论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媒体报道、网民(主要指“大V”)评论或转发、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引起的舆论等等,重大负面舆情也称舆情危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舆情处置是指利用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

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第四条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尤其是媒体质疑信息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的要求,多渠道、全方位做好舆情收集,及时、规范、合理地做好舆情处置。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及所属各单位。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须严格按照此办法开展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第二章舆情管理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第六条集团设置舆情危机管理小组、舆情管理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队伍。 第七条舆情危机管理小组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集团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所属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人组成。是集团应对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就相关工作做出决策和部署,根据需要研究决定集团对外信息发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决定启动和终止各类舆情处理工作的相关事宜; (二)拟定或审议舆情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各类舆情信息处理方案; (三)沟通协调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 (四)各类舆情处理过程中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舆情管理办公室设在集团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集团日常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校BBS,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网、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由网络舆情监督员对涉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送办公室分转交办。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本学校和学生相关舆情信息、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学校和学校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学校和学校的意见、建议、投诉,相关问题的咨询,涉及教师、服务人员等人员行为和效能作风问题等。 3.监测方法。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相关敏感话题和信息。 4.监测形式。一是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网站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是每周至少1次的舆情通报。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探讨(新版)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探讨(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65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探讨 (新版) 摘要: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研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及工作组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研究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及条件保障。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舆情信息,分析研判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日益受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关注,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工作[1,2]。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信息获取、舆情分析、研判响应等多个环节[3]。通过监测获得的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仅仅是舆

情信息管理的第一步。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研判、为应对舆情危机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1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及工作组织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信息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在获得舆情信息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咨询、分析研究,认真核实问题,对舆情走势和影响程度作出客观评估和科学研判,提出提请关注(预警)级别以及正确回应、引导舆情的科学口径和应对措施建议。客观科学地分析研判舆情信息,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专业的队伍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1.1基本要求 关于如何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官方至今尚无明确的规定。2011年3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食品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