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它们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内部的非常状态。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自身的不舒服等。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事物的整体。如:我们面前的一朵花,我们不是仅仅去反映它的黄色,香味和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朵月季花。这就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有机地发生联系。如:音乐的旋律是由若干单音组成的,但听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旋律,而不是若干的单音,因为每个单音已成为完整旋律中不可分割的成分了。正是感觉和知觉有这样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知觉还包含其他一些心理成分。如:过去的经验以及人的倾向性常常参与在知觉过程中,因而当我们知觉一个对象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反映。例如:一座山,画家知觉它为写生对象,着重反映它的造型;地质学家知觉它为矿藏资源的特征,着重的兴趣在于如何去挖掘、开产;旅游学家知觉它为美丽的风景区,兴趣在于如何去开发这片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时,马上就知觉到该事物的整体及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常把感觉和知觉称为“感知觉”。

2.感知觉与认识活动

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知觉开始的。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如:通过感觉认识了桔子及桔子和人类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会有如何改进品种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因此,感知觉虽然是低级的认识过程,却给高级认识过程提供了必需的材料。所以,感知觉是认识客观现实的第一步。

(二)感知觉与幼儿心理的发展

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可以说,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大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世界的。幼儿的思维,此时虽有发展,但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比如:在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中,幼儿对物体的长短、大小,对液体的容量的多少等的判断,往往根据直接感知的形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换句话说,幼儿的思维常受感知所左右。同样,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此外,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如:看到别的孩子闹情绪,在哭,也会跟着哭起来。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意义。感知的返回传导,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能促进有目的的行动的发展。如:碰到尖的东西手会缩回等。

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视觉

幼儿视觉、听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发展各有什么特征?

如何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教育?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有人认为,年龄越小,视力越好,此话对幼儿来说,并非如此。对4~7岁幼儿视敏度进行调查,测量幼儿能看出某同一圆形图上缺口所需的平均距离。不同年龄的幼儿,结果是不同的: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则为2米70厘米;6~7岁则为3米。可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2.颜色视觉

据实验研究,幼儿的颜色视觉发展有如下特点:

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根据丁祖荫、哈咏梅于1983年作的幼儿辨色能力的研究,曾得到以下结果:

(1)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2)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因年龄班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

(3)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

(4)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二)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这种个别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实际上,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据研究,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

2.言语听觉

幼儿辨别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这种现象往往为人们所疏忽,但“重听”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都带来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触觉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 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 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 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 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 前儿童 心 理发展的 影 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 生理成熟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 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概念: 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 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 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 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 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 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 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完整版)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 生理成熟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 4 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 2 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 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王振 宇 主 编 )

第五章幼儿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问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2、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3、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5、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打印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幼儿一会儿把它想象成山峰,一会儿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儿 的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4、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有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综合想象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没有规律 6、下列不属于3—6岁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A、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B、有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C、相对较多的采用理解识记 D、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7、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晚出现的是:()。 A、形象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记忆 8、某幼儿替小鸟画上衣物、饰物,这说明:()。 A、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 C、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 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9、考试时,复习提纲中的知识都背得出,等考试后就忘记了,这属于:()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10、24、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12、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这 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3、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这说明幼儿:() A、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14、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A.反复背诵B.精细加工 C.间接的意义识记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16、在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是( )。 A.语言 B.成人的语言描述 C.实际行动 D.外界情境 17、一般来说,学习程度在()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25% C、150% D、200% 18、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19、打字员对打印文稿内容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0、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A.运动记忆 B.形象记忆 C.情绪记忆 D.语词记忆 21、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像开汽车……如果没有玩具, 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这说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 ()。 A.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B.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像受情绪影响 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22、中班幼儿凯凯对假日的想象是:“小朋友在水上世界玩,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滑梯,一会儿 又吃冷饮。”这属于以下哪种想象类型?() A、情境性想象 B、愿望性想象 C、经验性想象 D、夸张性想象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记忆的因素有:、、、。 2、读者看小说时的想象活动是;工程师在进行蓝图设计师的想象活 动是。 3、德国教育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所以教师 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 4、记忆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说课材料

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1、识记 身高的发展:婴儿出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岁以后身高增设速度放缓,平均每月厘米。幼儿期儿童身高增长的速度比3岁前降低了,但与以后各发展时期相比,身高增长仍属较快的。 体重的发展:婴幼儿体重的与他们骨骼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婴儿的骨骼发育得信息论快,从2-3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力量也不断增强。1-3岁骨骼继续骨化,弹性大,易弯曲。大肌肉已发展,但耐力差,易疲劳;小肌肉没发展起来,精细活动能力差。4-6岁骨骼发育较明显,虽然坚硬,但骨化过程还没完成。 脑重的发展: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刚出生时,其脑重大约390克左右,是成人的25%,体重是成人的5%。第一年内速度最快,平均每天1克,至9个月时平均达660克。二岁半至三岁时,至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七岁时为1280克左右,达到成人的90%。九岁达1350克,十二岁时达1400克,20岁左右,不再增长。 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大脑功能的侧化 2、领会 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幼儿期两种信号系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即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逐渐降低,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逐渐增加。 (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 1、识记 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单人游戏:指单独一个人进行的游戏 集体游戏:把多名儿童共同参与进行的游戏活动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自己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它有明确的主题、目的、角色分工、内容丰富、情节多变等特点。 教学游戏:指结合一定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 活动性游戏:指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一种游戏。 2、领会: 游戏的发展:1、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2、独立性显著增加,3、计划性逐渐增强,4、组织形式日益复杂,5、内容更加丰富。 3、简单应用: 主导活动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游戏是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三)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识记 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初步发展(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使用机械识记较多(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初期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语词记忆能力还很差(四)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直觉行动思维: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 具体形象思想:指幼儿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内在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一、填空题。 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总体上来看呈正态分布。 3.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化。 4.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5.巴甫洛夫发现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6.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7.当个人把某个群体作为一种尺度,使自己行为有所参照,那么这个群体被称之为参照群 体。 8.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9.气质具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选择题。 1.具有核心意义的性格的结构特征是(D)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2.在智力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3.下列哪种是人的特殊能力(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节奏感 D、注意力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人的个性的(D)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 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7.个性的个别性集中表现在(C)

A、个性倾向性系统 B、自我意识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D、动力特征系统 8.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D)三个基本特性。 A、强度、指向性和平衡性 B、强度、指向性和灵活性 C、强度、平衡性和稳定性 D、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9.与神经系统类型安静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人在生产劳动、技术操作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一般称为(B) A、认识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会交往能力 D、计算能力 1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C)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2.“活泼好动,行动缓慢”是人的下列哪种特征的表现(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3.一般能力中核心成分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14.在记忆时,有的儿童善于视觉记忆,有的善于听觉记忆等,这属于儿童(A)的差异。 A、能力发展类型 B、能力发展水平 C、能力发展早晚 D、能力发展顺序 15.智商就是智力商数的简称,其计算公式是(B) A、IQ=(CA/MA)*100 B、IQ=(MA/CA)*100 C、IQ=(CA/MA)*100% D、IQ=(MA/CA)*100% 16.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7.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8.与神经系统“弱、平衡、灵活”的特性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D)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教学提纲

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它们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何作用? (一)感知觉的概念 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讲台,它具有色、形、凉、滑、硬等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内部的非常状态。如:我们可以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自身的不舒服等。 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事物的整体。如:我们面前的一朵花,我们不是仅仅去反映它的黄色,香味和枝干……而是通过脑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从整体上同时反映出它是朵月季花。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感觉一经构成知觉,便有机地发生联系。如:音乐的旋律是由若干单音组成的,但听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旋律,而不是若干的单音,因为每个单音已成为完整旋律中不可分割的成分了。正是感觉和知觉有这样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知觉还包含其他一些心理成分。如:过去的经验以及人的倾向性常常参与在知觉过程中,因而当我们知觉一个对象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反映。例如:一座山,画家知觉它为写生对象,着重反映它的造型;地质学家知觉它为矿藏资源的特征,着重的兴趣在于如何去挖掘、开产;旅游学家知觉它为美丽的风景区,兴趣在于如何去开发这片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生活中,当我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时,马上就知觉到该事物的整体及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常把感觉和知觉称为“感知觉”。 2.感知觉与认识活动

幼儿心理学章节测试 第八章第九章 幼儿的言语

幼儿心理学章节测试幼儿的言语幼儿的情绪和情感 一、单选题(15分 1、言语是一种( A.心理现象B、社会现象C、自然现象 2、默读是(言语 A口头B书面 C 内部 3、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儿期B幼儿期C青少年期 4、幼儿一边搭积木——长江大桥,一边发出声音“这里面可以走人,桥洞里可以过船,……。这种言语是( A独白言语 B 游戏言语 C 问题言语 5、幼儿是图形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 A三岁B四岁C五岁 6、双人或集体的独白是( A自我中心言语 B 社会化言语C连贯性言语 7、“你过去一点,挡了我了。”是( A适应性告知B请求(祈使C问题与回答 8、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这是情绪情感的(作用。

A组织B动机 C 感染 9、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是:它与(需要是否满足直接关联。 A生理B社会C爱与被爱的 10、“想哭就哭”体现的是情绪的( A易冲动性B不稳定性C外露性 11、一个四岁的孩子爱告状,说明他的(在发展 A道德观B理智感C美感 12、在整个幼儿期,最基本的句型是( A陈述句B疑问句C感叹句 13、羞愧感或内疚感属于( A道德观B理智感C美感 14、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是( A加以斥责B过急要求改正C解除紧张 15、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体现的是情绪的(作用。 A组织B动机 C 感染 二、名词解释(15分 1、言语 2、情境性言语

3、情绪和情感 4、道德感 5、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填空(20分 1、(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2、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通用语是(。 3、(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等。 4、进入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 5、(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不是用来和人交际的言语。它的发音隐蔽,而且比外部言语更概括和压缩。 6、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之间的关系。 7、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就是人的(的健康,即没有情绪方面的异常,如忧郁、焦虑等。 8、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和适应的需要。 9、(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四、简答题(30分 1、幼儿口语的发展有何特点?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幼儿心理学第十章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幼儿的个性什么是个性? 个性主要有什么特性? 个性是由哪两大方面组成的? 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期? 幼儿个性的发展对人一生有什么影响?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有什么特点? 幼儿需要的发展有何特点? 幼儿气质发展有什么特点? 幼儿性格有什么年龄特点? 幼儿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哪两方面? 什么是幼儿个性评价,如何进行? 一、什么是个性 什么是个性? 你如何理解个性的独特性、整体性和稳定性? 个性是如何形成的? 个性由哪两部分组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在相貌上,你可能分不出谁是谁,但熟悉他们的人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把他们区分出来;即使是初次见到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触一段时间,注意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把他们区别开来。他们之间的这种不是在相貌上,而是存在于行为各个方面的不同所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 个性的整体性,是说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在一个人行为的各

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个性的影子。如一个脾气急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动作快、吃饭急、做事时喜欢一口气干完、和人相对时也容易冲动等;一个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人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这种特点,不安于现状,爱动脑筋,不愿跟在别人的后面走,而希望和别人有所不同等。因此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比如一个具有关心别人品质的人,不论是在家里,在街上,还是在学校都会表现出这种品质。在家里,他会经常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收拾房间、洗碗、洗衣服等,当爸爸妈妈身体不好时,他会很着急,伺候爸爸妈妈;在街上,如果看到盲人、老人有困难,他会主动帮助;在公共汽车上,他会主动让座给小孩和老人;在学校,当同学有困难时,他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这种个性的稳定性,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在一个场合的行为去推测他的个性。如在公共汽车上,几个女中学生在说笑,她们的座位之间都有空。这时一个妈妈领着一个3、4岁的孩子上车,想挤个空让孩子坐下。可是,这几个学生不但没人让座,而且无动于衷。通过这样一个场景,我们就可以想到,这几个学生的个性是一种自私的,不关心别人的。我们也很难想到她们在家里、在学校里会关心别人。所以有时候,我们了解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对你好不好,而要看他对他的父母、朋友及不相识的人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人真实的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比如,一个孩子早期形成的一些个性特点,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而改变。即使一个成人的某些个性特点,也会由于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所以说,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个性是在人先天生物特点的基础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民族文化、社会等,都对其个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直接影响个性发展的具体因素是人生活的微观环境,即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耍是家庭、幼儿园和学校。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个性的动力系统:具体包括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它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是个性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二、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想一想,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的初步形成期? 人的个性并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在人出生后,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人的个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 人们普遍认为,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因为幼儿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完整性、独特性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两大方面都已有了明显的表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四章 幼儿学习概述

第四章幼儿学习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动机及其类型、迁移及其类型、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2.理解操作学习特点、类型及其指导、幼儿学习的特点。 3.理解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关系、动机发展对幼儿学习的影响作用,理解学习迁移的规律。 本章重点:操作学习的特点、类型及其指导;幼儿学习的特点;认知、动机、迁移与幼儿学习的关系。 本章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学习的发展、操作学习的运行机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 (一)学习的发展 1. 学习的发生 2. 婴儿学习的发展 3. 幼儿学习 4. 幼儿学习幼儿学习的发展 (二)幼儿学习的种类 1. 按学习内容划分为:既能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2. 按学习方式划分为:发展学习与接受学习、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和关系中的学习 3.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 第二节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

(一)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 1. 操作学习及其特点(操作与学习的关系、操作学习的运行机制、操作学习的特点) 2. 操作学习的类型(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与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划分) 3. 操作学习的指导(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二)幼儿学习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2.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3.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4.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于促进 第三节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前运算阶段,有二认知发展具有的特征: 1. 自我中心 2. 只能片面看事物 3. 理解十五的可逆性 4. 无逻辑性的转换推力 5. 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6. 能做出延迟模仿 7. 能进行象征游戏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段论 1. 动作表征 2. 肖像表征

(完整word版)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民勤职专杨帆 一、填空题 1、恩格斯曾把丰富多彩的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2、动机的基础是人在。人的动机是在各式各样的的基础上产生的。 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于。 4、我们在感觉和思维、想象的时候,都要聚精会神集中。 5、心理过程包括、、。6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包括、、、、。 7、遗传特性也叫。 8、正常的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9、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 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10、关键期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提出的。 11、环境包括和。 12、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13、心理的实质是。 1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15、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其次,然后 ,最后。

16、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然后,再, ,,最后才。 17、意识的东西是在作用下,在这种物质中产生的。 18、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和 的作用。 19、心理是人脑的。 20、心理是对的反映。 21、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22、人的心理反映和镜子里的反映不同,人的心理活动具有。 23、和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前提。 24、具体的和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动机 B、心理过程 C、思维 D、个性 2、心理过程包括() A、记忆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4、下列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心理现象: 3、心理过程: 4、动机: 5、关键期: 6、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