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工艺用气验证报告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验证报告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验证报告

工艺用压缩空气验证报告

一、基础

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中,工艺用压缩空气主要用于软管挤塑型、滴斗吹塑成型以及检测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药液过滤器的气密性和畅通性,其直接接触产品的内表面,为了严格控制工艺用压缩空气中微粒和微生物对产品造成的污染,保证产品使用医疗器械生产的要求。

二、工艺用压缩空气的供气工艺流程及设备 1、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见附件1) 1.1 W-0.9/8型空气压缩机 1.2 JH-1/1型压缩空气除油器 1.3 压缩空气冷冻式干燥机 1.4 OYJ-A 系列压缩空气组合净化器 2、工艺流程

三、工艺用压缩空气洁净度的验证 1、工艺用压缩空气洁净度要求

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

09-9型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流量2.83L/min ) JYQ 浮游菌采取器(采样流量50 L/min) 热球式电风速计 PG/2007恒温/干燥箱

电子数显卡尺

Φ150mm真培养皿

无菌普通肉汤固体培养基

3%双氧水、75%酒精

洁净、无菌的SS-50外套、二通、Φ3.0PVC导管,线型药液注射伯

3方法

3.1取样点的设置

将线型药液注射伯与压缩空气气咀及二通连接,再用Φ3.0PVC导管连接二通及SS-50外套的6:100外圆锥接头。取样点在SS-50外套内。

3.2测压缩空气流量

3.2.1测SS-50外套内径

用电子数显卡尺取5个不同方位测内径。

3.2.2测SS-50外套出口处压缩空气流速

接通压缩空气电磁阀,使压缩空气完全开放,用热球式电风速计测SS-50外套出口处压缩空气流速。

3.2.3计算压缩空气流量

Q`= ∏·(D/2)2·V X 60 X 10-3

式中: Q`---压缩空气流量 L/min

D---SS-50外套内径mm

V-- SS-50外套出口处风速m/s

3.3测尘埃粒子数(依据GB/T 16292-1996)

3.3.1接通激光粒子计数器,使其预热泪盈眶15min,调粒径为0.3um,待自净完毕,将取样连接管与粒子计数器进气口连接,再将采样口套于SS-50外套内,接通压缩空气电磁阀,使SS-50外套内完全充满空气调粒径,开启粒子计数器流量阀,分别测0.5um和5um粒子数。

3.3.2计算单位体积粒子数

当Q﹥2.83L/min时,N= (1/nΣNi)÷2.83(i =1……n)

M= (1/nΣM i)÷2.83(i =1……n)

式中:N:0.5um单位体积粒子数个/L

M:5um单位体积粒子数个/L

Ni:2.83压缩空气中测得的0.5um粒子数个

Mi:2.83压缩空气中测得的5um粒子数个

n:测量次数

当Q`﹤2.83L/min时, N= N1-N。/2.83(2.83- Q`)

M= M1-M。/2.83(2.83- Q`)

3.4测工艺用压缩空气温、湿度

3.5测浮游菌(依据GB/T16293-1996)

3.5.1培养基的准备及灭菌

3.5.2仪器的消毒处理

用3%双氧水消毒浮游菌细菌采样器外表面、采样器顶盖、转盘罩子内外表面、采样口以及采样管。

3.5.3采样程序

将取样口套于SS-50外套内,接通压缩空气电磁阀,使SS-50外套内充满压缩空气。

开真空泵抽气10min,使残留在仪器内消毒剂蒸发并调整流量与转盘速度。

关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器逢隙高度。

选定采样时间测试。

3.5.4培养

30℃~35℃培养48h,并选3只空白平板对照培养。

3..5.5计数

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照射,肉眼观察、标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查是否有遗漏。若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5.6计算单位体积浮游菌浓度

当Q`﹥50L/min 时,C=(1/nΣCi)103÷50(i =1……n)个/M3

式中:C—单位体积压缩空气中浮游菌浓度个/M3

Ci—以50L/min流量采样5min浮游菌个

当Q`﹤50L/min 时,C=C1-C0/50(50- Q`) 个/M3

式中 C 、C1 、C0分别表示压缩空气、混气(压缩空气与外界空气)、外界空气中单位体积浮游菌数个/M3。

3. 6结果

3.6.3计算压缩空气流量

Q`=∏·(D/2)2·V X 60 X 10-3

利用Grubbs检验法对以上数据极端值进行取舍

a.n=22 N(平均)=604.5 S=486.97

T=

查Grubbs检验临界值表 T(22,5.0%)=2.60 因T﹥T(22,5.0%)所以N1=2328为异常,弃去.

b.n=21 N=522.43 S=305.6

T=

查Grubbs检验临界值表 T(21,5.0%)=2.58

因 T﹥T(21,5.0%)所以N2=1435为异常值,弃去。

c.n=20 N=476.8 S=228.68

T= 或T=

查Grubbs检验临界值表 T(20,5.0%)=2.56 因 T﹤T(20,5.0%)所以无异常值。

综合分析N1=2328 N2=1435为异常值,弃去。

3.6.5大于0.5um粒径粒子数

因为Q`=159.4L/min,大于采样流量2.83L/min

所以N=

、利用Grubbs检验法对上组数据极端值处理

a.n=22 M=2.55 S=2.97

T=

查Grubbs检验临界值表 T(22,5.0%)=2.60 因T﹥T(22,5.0%)所以M1=13 为异常值,弃去。

b.n=21 M=2.05 S=1.88

T= 或T=

查Grubbs检验临界值表 T(21,5.0%)=2.58 因 T﹤T(20,5.0%),故无异常值。

综合分析M1=13为异常值。

3.6.7计算大于5um粒径粒子数

因Q`=159.4L/min,大于采样流量2.83L/min

所以M=

3.6.8压缩空气温度T=20℃,湿度49RH%.

3.6.10计算浮游菌浓度

因Q`=159.4L/min,大于采样流量50L/min

所以C=

表6显示工艺有压缩空气超过一万级洁净空气要求,符合工艺要求。

产品验证

4.2使用仪器、设备、材料

PJ-Ib型微粒检测仪

水平式无菌超净台

细菌培养箱

霉菌培养箱

高压灭菌锅

无菌培养基、胰酪胨大豆、固体培养基、蛋白胨水、霉菌培养基

氯化钠注射液]

无菌平皿、吸管、试管、PH试纸、放大镜、洒精灯、量筒、过滤装置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IS-V4

4.3方法(依据BS EN 1174-1: 1996、GB15980-1995、GB7918.2-1995

4.3.1供试液制备

随机抽取10件样品,每件样品以无菌操作注入10ml蛋白胨水,以重力反复冲洗5次,分别分装于无菌试管中备用。

4.3.2倒平板

每样取5份平行样,用无菌吸管吸取8ml供试液分别注入8只平皿内,每皿1ml,将熔化并冷至45-50℃的胰酪胨大豆固体培养基和霉菌培养基分别倾注5只和3只平皿内,转动平皿使

样品与培养基混合均匀,等琼脂凝固后,倒置培养。

4.3.3培养

细菌于恒温培养箱中35-37℃培养3天,霉菌于霉菌/湿热培养箱中20-25℃培养5天。

4.3.4菌落计数方法

a.先用肉眼观察、标记,再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b.若所有的平皿均无菌生长,报告数为每毫升小于10个。

表7显示,初始污染菌为0,据GB15980-1995,判初始污染菌≤10cuf/皿,符合GB15980-1995要求。

4.4微粒污染

4.4.1抽样

随机抽取8套一次性使用输液器IS-V4,除去药液过滤器。

4.4.2操作步骤(GB8368-1998) 6.1附录)

4.4.3测试结果

4.4.4结论

表8显示,粒径15μm-25μm微粒污染数0.07个/ ml,符合≤1个/ ml的要求,粒径≥25μm微粒污染数0.005个/ ml,符合≤0.5个/ ml的要求,因此,产品微粒污染符合GB8368-1998 6.1要求。

5.结论

表9显示,使用该工艺用压缩气体生产的产品符合GB15980-1995和GB8368-1998 6.1要求。工艺用压缩空气的监控与检查

PD/BF/115《工艺用压缩空气管理制度》规定了工艺用压缩空气技术要求及监测频次,以确保供所质量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要求。

制气设备的维护保养

6.1 ED/BF/014《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维修、保养和操作及操作人员进行了规定,确保其满足生产的需要并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6.2 ED/BF/009《设备检查制度》按照设备规定的性能,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测定,消除隐患,为维修提供必要的信息。

6.3 ED/BF/008《设备大中小修制度》对生产过程中通过状况监测出设备的异常情况,确定维修项目进行小修,据小修和设备定期检查的记录,每年一次中修,据定期检查、日常小修、、定期的中修信息和设备技术状况,计划并实施设备的大修工作,以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并按规定的效率连续不断地进行正常供气。

6.4 ED/BF/013《设备三级保养检查制度》对设备实行定人定机考核上岗和三级保养。

综合分析与验证结论

7.1该工艺生产的工艺用压缩空气微粒含量,粒径大于0.5um的粒子浓度为168.5个/L,符合≤350个/L要求,粒径大于5um的粒子浓度为0.72个/L,符合≤2个/L,浮游菌1个/L,浮游菌1个/m3,符合≤100个/m3要求,相对湿度49%,符合≤65%要求,因此,工艺用压缩空气符合用气工艺技术要求。

7.2使用该工艺用压缩空气的产品,其初始污染菌小于10个cfu/件,微粒污染:粒径在15um~25um含量为0.07个/ml,符合≤1个/ml要求,因此,使用该工艺用压缩空气的产品符合GB8368-1998和GB8369-1998中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

7.3 对工艺用压缩空气进行日常的监测和管理,并对产气设备时行定期检修、维护和保养,保证了工艺用压缩空气的供气质量及持续有效地正常运行。

综合上述,工艺用压缩空气既符合产气工艺技术要求,也符合产品使用要求,并通过对工艺用压缩空气的严格控制和管理,能够保证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工艺用压缩空气验证小组

医疗器械有效期验证方案及报告——口罩参考

加速老化实验 版本/修改状态: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发放号:控制状态: 拟制:审核:批准: 加速老化实验计划 一、使用围 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氧气面罩,一次性使用鼻氧管,医用雾化器及其外包装。 二、过程要求 1、微生物屏障 2、无毒性 3、物理特性的符合性 4、化学特性的符合性 5、生物特性的符合性 三、预计完成时间: 老化实验前 全能性实验:2012年5月20日前 包装验证实验:2012年5月22日前 阻菌实验:2012年5月24日前 老化实验时间:2012年5月26日前 加速第一年验证 无菌实验:2012年6月18日前 全能性实验:2012年6月25日前 包装验证实验:2012年6月25日前 阻菌实验:2012年6月27日前 加速第二年验证 无菌实验:2012年7月1日前 全能性实验:2012年7月8日前 包装验证实验:2012年7月8日前 阻菌实验:2012年7月10日前 加速第三年验证 无菌实验:2012年7月15日前 全能性实验:2012年7月22日前 包装验证实验:2012年7月22日前

阻菌实验:2012年7月24日前 加速第四年验证 无菌实验:2012年7月29日前 全能性实验:2012年8月6日前 包装验证实验:2012年8月6日前 阻菌实验:2012年8月8日前 加速第五年验证 无菌实验:2012年8月13日前 全能性实验:2012年8月20日前 包装验证实验:2012年8月20日前 阻菌实验:2012年8月22日前 目的:在有效期三年和三年有效期外,通过对我公司产品检验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产品规定为三年的有效期是有科学依据的,可靠有效的。 加速老化实验 (一)老化实验 1.目的:通过老化实验以后对产品的外观、无菌、热原实验等全性能实验来证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规定为三年的有效期是有科学依据,可靠有效的。 2.围: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氧气面罩,一次性使用鼻氧管射器,医用雾化器。 3.测试依据:按ISO11137-95和ISO11607-2003方法 4.样品来源:成品留样产品 (二)实验准备 1.本次实验所需样品10只,从中随机抽取2只用于实验前的产品的全能性检验,抽取2 只做包装材料渗漏性实验,抽取2只做真空泄露性实验,抽取2只做爆破和蠕动性实验,抽取2只做阻菌性实验(琼脂接触攻击性实验)。以上实验作为老化实验之后的参考对照组。 检验如下: 样品名称:一次性使用鼻氧管 批号:20080505 规格:M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 (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 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备出供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体的总称。常见的包括压缩空气、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医疗器械洁净室(区)

内使用的工艺用气常以压缩空气为主,压缩空气是经过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空气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得到的气体,通常通过对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处理后得到,压缩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洁净室(区)环境。故本检查指南以压缩空气为例,对其技术质量要求进行重点介绍。 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工艺用气的使用应结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根据对直接或间接接触医疗器械造成影响的风险程度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二)压缩空气常见用途 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主要用于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检验过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 1.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如喷涂、吹扫、焊接、气割、除水、气密性检验等; 2.与医疗器械间接接触,如对接触医疗器械的工位器具的吹扫、除水等; 3.不与医疗器械接触,仅为洁净室(区)内的设备的气动元件提供驱动动力,如注塑工序、印刷工序、组装工序、包装成型等。 上述情形使用的压缩空气最终均会释放到洁净室(区)内从而对洁净环境造成影响。 (三)压缩空气工艺流程 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工艺流程如下: 压缩空气制备—压缩空气处理(除水、除油、除菌等)—压缩空气输送—压缩空气使用。 企业应当根据压缩空气质量的不同要求及对医疗器械的影响程度,设计合理的压缩空气系统,并确定相适应的工艺流程。 (四)压缩空气的技术要求 1.主要污染源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低保生产中的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控制。 3.0 职责 3.1 资料管理员负责产品生产的基本资料准备,如图纸,工艺文件BOM。 3.2 工艺部负责量产产品的工艺文件准备,工艺验证及关键工序的验证。 3.3 生产计划部负责将生产计划信息传达给生产工程部及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 3.4 生产工程部负责将生产信息传达给车间主任,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的生产。 3.5 质量部负责生产产品质量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4.0工作程序 4.1 定义 特殊工序:指对形成的产品不能通过后序检验和试验,只能通过使用才能验证的工序。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形成质量,特别是可靠性质量起重要、关键作用的工序。

4.2 生产过程的控制 4.2.1 生产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编制《生产计划》,低保订单与计划一致,不按照订单制作生产计划时,应经副总批准。生产计划完成后发放至生产车间,定期跟踪生产实际京溪情况。 4.2.2 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部门的编制的《产品采购物资需求表》、《产品外协件需求表》,低值易耗品的采购按照《月表低值易耗品及工装需求表》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采购。 4.2.3 生产工程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将图纸和《随工单》一起下发给车间主任。并在《随工单》上标明加工的数量和产品编号/批号等信息及工时定额,要求工人在规定的工时完成。 4.2.4 车间主任将《随工单》及图纸安排给相应班组的班长或操作者。 4.2.5 操作者的备料及工位器具的准备 4.2. 5.1 操作者根据班组长安排的图纸(或者根据bom)领料,生产性物资领料的领料按产品出库单领取,注明用于何种产品,辅助性物资领料、消耗品性物资领料按其他出入库单领取,投入工序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和批准放行后方可使用。4.5.2.2 生产过程中工位器具准备 1)生产中所需的生产设备、模具、模板按《设备控制程序》进行。2)生产中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按《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执行。监视、测量和试验设备必须校准合格的,并且在校准周期,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视测量设备进行维护、校准管理,去报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医疗器械包装完整性试验验证方案

医疗器械包装完整性试验验证方案 1 试验目的 对的包装系统,按照YY/T0681.1、YY/T0313 和“包装完整性试验方案”进行包装完整性验证,来评价包装系统的符合性。 2 试验样品:产品及其包装 3 试验依据: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 试验项目 a)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 b) 单包装阻菌性(不透气性); C) 单包装材料的细胞毒性。 5 试验结论 按“包装完整性验证方案”对所有项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全部合格。 6 验证和试验小组成员: 7 试验日期: 8 附件 附件A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试验报告; 附件B 单包装阻菌性(不透气性)试验报告;

附件C 单包装材料的毒性检测报告;

附件A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试验报告 A1 试验项目 单包装初始污染菌 A2 试验方法 A2.1 样品制备 在10万级洁净条件下,脱去单包装的外包装物,取出单包装10只,置于密封的无菌容器内,作为试验样品待用。 A2.2 供试液制备 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菌的浸有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在单包装内壁涂抹 120cm2,然后放在试管内充分振荡待用。 A2.3 试验方法 a) 用灭菌操作技术,将供试液置于Φ90mm的培养皿内各1ml,共10只,再注入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混匀,待凝固后,在37℃的恒温箱中,放置培养48h。 b) 取出后,每平皿以总计细菌菌落,以两平皿为1组取平均值。 C) 试验数据分析计算 将每样取5份平均样,按以下公式计算菌数: 若每组平皿平均菌数≤10cfu,则判供试品合格。 若每组平皿平均菌数>10cfu,则判供试品不合格。 A2.4试验结果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 版)》的通告 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26日 为增强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关键环节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本市生产企业现状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了《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9月22日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 (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 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备出供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体的总称。常见的包括压缩空气、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医疗器械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常以压缩空气为主,压缩空气是经过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空气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得到的气体,通常通过对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处理后得到,压缩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洁净室(区)环境。故本检查指南以压缩空气为例,对其技术质量要求进行重点介绍。 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工艺用气的使用应结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根据对直接或间接接触医疗器械造成影响的风险程度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二)压缩空气常见用途 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主要用于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检验过程。主要涉及以下环节: 1.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如喷涂、吹扫、焊接、气割、除水、气密性检验等; 2.与医疗器械间接接触,如对接触医疗器械的工位器具的吹扫、除水等; 3.不与医疗器械接触,仅为洁净室(区)内的设备的气动元件提供驱动动力,如注塑工序、印刷工序、组装工序、包装成型等。 上述情形使用的压缩空气最终均会释放到洁净室(区)内从而对洁净环境造成影响。 (三)压缩空气工艺流程 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工艺流程如下: 压缩空气制备—压缩空气处理(除水、除油、除菌等)—压缩空气输送—压缩空气使用。 企业应当根据压缩空气质量的不同要求及对医疗器械的影响程度,设计合理的压缩空气系统,并确定相适应的工艺流程。 (四)压缩空气的技术要求 1.主要污染源

医疗器械计算机软件验证方案模板

医疗器械计算机软件验证方案模板 依据: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MDD/93/42EEC医疗器械指令 GB/T 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YY/T 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编制: 审核: 批准:

0 修改历史/History

*******有限公司 目录 1. 确认目的 (4) 2. 确认范围 (4) 3. 确认职责 (4) 4. 确认指导文件 (5) 5. 术语缩写 (5) 6. 概述 (5) 7. 确认实施前提条件 (4) 8. 人员确认 (6) 9. 风险评估 (6) 10. 确认时间安排 (11) 11. 确认内容 (11) 12. 偏差处理 (29) 13. 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29) 14. 方案修改记录 (29) 15. 确认计划 (30) 16. 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验证目的 检查并确认控制气相、液相色谱仪的计算机系统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仪器计算机使用说明书要求,满足使用需求,特根据制定本确认方案,作为对气相、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验证系统进行确认的依据。 2.验证范围 本次验证主要对用于我公司由****气相、液相色谱仪软件、台式电脑及打印机所组成的气相、液相色谱仪验证系统的安装、运行以及性能进行确认。 3.确认职责。 3.1确认职责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无菌医疗器械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一、目的 为保证产品配件(以下简称:配件)清洗工艺的产品质量及工艺稳定性,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配件的清洗工艺进行验证。 二、确认项目 清洗工艺的方案、配件清洗的效果。 三、方法 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案进行清洗,通过对清洗后的微粒污染指数、清洗介质的残留量、初始污染菌、PH值、电导率进行测定与未清洗配件本身的污染程度、清洗难易程度对比,以此验证原配件清洗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四.参加人员 五、清洗工艺验证报告 一、验证项目 配件清洗的方法和清洗时间。 二、验证时间 三、验证条件 1、生产设备 超声波清洗机、盛水容具(水盆)。 2、生产地点

二楼净化车间初洗间、精洗间。 3、产品配件: 因公司配件种类繁多,根据配件的清洗特点分以下几类,并根据每类配件选出最复杂清洗的代表配件) (详见附件“待清洗产品配件分类表”) A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 B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高压泵螺纹接头) C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穿刺针管) D类:与血液、药液非直接接触的金属配件; (选做试验代表配件:铜帽) 4、检验设备:微粒检测仪、。 四、验证方案 分别对每类选出的代表配件分别列出以下四种方案,先行设定清洗方法和清洗时间等进行操作。 1.方案1

2.方案2 3.方案3 4.方案4

五、操作步骤 1、按正常生产流程选取做试验配件生产500件。 2、取400件配件,用上述4种方案分别清洗配件100件,烘干后送检。 3、取100件未洗的同批配件,按正常步骤检验,以最后的检验结果做清洗效果参照。 六、检验方法 1、将不同方案的100件配件分别分为3个检验组,每组33件(其中3组34件)。 2、取样方法:根据末道清洗用水分别取适量的纯化水或注射用水,按试验项目特点逐组、逐支或随机抽取5件缓缓冲洗壁或侧。 3、按相应试验方法对供试液进行检验,每批供试液做5次,求平均数为检验结果。 4、将检验结果除以取样配件数(33或34)即得到单个配件相关值的平均数。 注:(1)微粒污染指数试验方法:按GB 8368-2005附录A.1规定进行试验。 (2)清洗剂的残留量试验方法:按GB 5750.4-2005 中10.2规定进行试验。 (3)初始污染菌试验方法:按GB 15980-1995中附录C 规定进行试验。 (4)PH 值的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5)电导率的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七、检测结果 (一)微粒污染指数 1、A 类:与血液、药液直接接触的塑料配件 (代表配件:输注泵套管)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5最新版.docx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 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 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 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 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 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 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 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 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 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 作技能。 第十一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三章厂房与设施 第十二条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医疗器械初包装验证方案

XXXX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包装验证方案 编号:XX4-JS-024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一、方案概述 (3) 二、过程概述 (3) 三、验证步骤 (4) 四、异常状况处理 (4) 五、验证评定及结论 (5)

一、方案概述 1、名称:包装验证方案 2、目的:通过对包装过程和人员资格进行验证和确认,以认定包装是否满足公司规定要求 3、内容:包装设备的安装确认、包装操作过程确认、包装性能的确认 4、类别:确认。 5、依据:XX3-JS-017 《成品包装通用工艺规程》, XX3-JS-026 《初包装封口操作规程》, XX3-JS-028 《清洗,包装检验规程》 6、方案适用产品:所有需要包装的产品 7、参与验证部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质管部 8、具体实施部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质管部 9、文件存档部门:技术部。 10、验证小组的构成: 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11、验证涉及场所:清洗包装车间。 12、相关文件 1) 图纸及工艺文件 2)本方案涉及到的其他相关文件 二、过程简述 1、设备安装确认(IQ) 确认设备的完整性,安装的正确性;测量装置鉴定;启动设备,验证其运行的可行性; 2) 操作过程确认(OQ) 人员资格确认,确认设备的使用正确,设计工艺参数; 3)产品性能确认(PQ) 检验分析产品的合格性;

三、验证步骤 1 概述 本次确认使用的材料为PE包装袋。材料的技术参数见供应商提供的资料。 2 验证涉及场所:包装车间。 3 设备安装确认(IQ) 1) 主要设备如下: SF-900多功能塑料封口机 2)技术资料检查归档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图纸、设备清单、各类证书、说明书或手册是否齐全。 3) 操作规程及培训 主要设备供方应制订相应的操作、清洗、日常维修规程。员工应有培训记录。 4)设备运行和性能确认 查阅供方提供相关设备安装验收记录、设备运行及维护/修记录、有关仪表检定合格证或定期检定记录台帐是否符合要求。 4 操作过程确认(OQ) 4.1根据GMP规定,现重新做包装确认。 4.2确认包装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的工艺流程 OQ的目的在于确定合适的包装过程以及包装工艺,设定工艺控制的上下限度,确定最佳的包装工艺,寻找影响包装效果的因子,同时挑战工艺的极限,确保工艺的稳定性。4.3确定包装参数 由于去年已对初包装所需条件进行选取确认,故今年只需对该条件进行验证确认。初包装封口尺寸为8±0.15mm,封口机温度范围为180-190℃,封口剥离力≥2.5N。(用SF-900实验时所用包装袋为PE包装袋,大小均为80mmX120mm。实验所用数量为10个/次) 2) 人员资质 查员工培训记录,确认员工经过培训,有胜任所在岗位的能力,某些特殊岗位应持证上岗。 5 产品性能确认(PQ) 5.1目测要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以产品包装无明显污染物、脏点、变色和破漏等缺陷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7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第九条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 第十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企业应当对其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三章厂房与设施 第十二条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生产要求,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三条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第十四条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者 间接受到影响,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第十五条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者其他动物进入。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医疗器械初包装验证方案(2020年整理).doc

浙江XXXXX有限公司包装验证方案 编号:XX4-JS-024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一、方案概述 (3) 二、过程概述 (3) 三、验证步骤 (4) 四、异常状况处理 (4) 五、验证评定及结论 (5)

一、方案概述 1、名称:包装验证方案 2、目的:通过对包装过程和人员资格进行验证和确认,以认定包装是否满足公司规定要求 3、内容:包装设备的安装确认、包装操作过程确认、包装性能的确认 4、类别:确认。 5、依据:XX3-JS-017 《成品包装通用工艺规程》, XX3-JS-026 《初包装封口操作规程》, XX3-JS-028 《清洗,包装检验规程》 6、方案适用产品:所有需要包装的产品 7、参与验证部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质管部 8、具体实施部门: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质管部 9、文件存档部门:技术部。 10、验证小组的构成: 验证小组成员名单 11、验证涉及场所:清洗包装车间。 12、相关文件 1) 图纸及工艺文件 2)本方案涉及到的其他相关文件 二、过程简述 1、设备安装确认(IQ) 确认设备的完整性,安装的正确性;测量装置鉴定;启动设备,验证其运行的可行性; 2) 操作过程确认(OQ) 人员资格确认,确认设备的使用正确,设计工艺参数; 3)产品性能确认(PQ) 检验分析产品的合格性;

三、验证步骤 1 概述 本次确认使用的材料为PE包装袋。材料的技术参数见供应商提供的资料。 2 验证涉及场所:包装车间。 3 设备安装确认(IQ) 1) 主要设备如下: SF-900多功能塑料封口机 2)技术资料检查归档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图纸、设备清单、各类证书、说明书或手册是否齐全。 3) 操作规程及培训 主要设备供方应制订相应的操作、清洗、日常维修规程。员工应有培训记录。 4)设备运行和性能确认 查阅供方提供相关设备安装验收记录、设备运行及维护/修记录、有关仪表检定合格证或定期检定记录台帐是否符合要求。 4 操作过程确认(OQ) 4.1根据GMP规定,现重新做包装确认。 4.2确认包装的生产过程及生产的工艺流程 OQ的目的在于确定合适的包装过程以及包装工艺,设定工艺控制的上下限度,确定最佳的包装工艺,寻找影响包装效果的因子,同时挑战工艺的极限,确保工艺的稳定性。4.3确定包装参数 由于去年已对初包装所需条件进行选取确认,故今年只需对该条件进行验证确认。初包装封口尺寸为8±0.15mm,封口机温度范围为180-190℃,封口剥离力≥2.5N。(用SF-900实验时所用包装袋为PE包装袋,大小均为80mmX120mm。实验所用数量为10个/次) 2) 人员资质 查员工培训记录,确认员工经过培训,有胜任所在岗位的能力,某些特殊岗位应持证上岗。 5 产品性能确认(PQ) 5.1目测要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以产品包装无明显污染物、脏点、变色和破漏等缺陷为接受标准;纸袋各部分平整,不得有明显的褶皱现象。

医疗器械无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 无菌检验方法 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申请人: 日期: 年月日 验证方案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 验证方案审批人: 日期: 年月日

1. 概述: 无菌检查法是为了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医疗器械产品是否无菌而建立的检查法,是作为批准无菌产品放行的检验或监督部门对无菌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是根据用于实验的培养基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来判定样品的无菌性,液体培养基变浑浊一般表明样品受微生物的污染。基于微生物污染的不均匀性,使无菌检查法结果的可信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如抑菌因素、检查法、检验量、检查用的培养基质量、操作环境、无菌技术等。检验方法的验证是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关系到质控技术、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的基础。 2. 验证目的: 验证所采用的方法和条件是否适合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即确认供试品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以被充分消除到可以忽略不计。 3. 验证范围: 适用于医用纱布无菌检查法的验证。 4.验证人员及职责 5. 文件准备和培训 检查验证所需的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相关的文件草案是否已具备。 6. 验证条件

6.1. 仪表量器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6.2. 供试品:随机抽取*******医药有司生产的3个批次医用无菌医用纱布6.3. 培养基及试剂: 6.3.1. 试剂试液: 0.9%氯化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制记录见附件1 6.3.2.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改良马丁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营养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生产厂家:批号: 蛋白胨生产厂家:批号: 培养基配制记录见附件2。 6.4. 验证用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 生孢梭菌【CMCC(B)64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 黑曲霉【CMCC(F)98003】 标准菌株购自: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中心 各验证用菌种传代记录见附件3。 6.5. 无菌检验仪器及相关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 型号:生产厂家: 校验日期:有效期: 生化培养箱(细菌培养) 型号:生产厂家:

医疗器械灭菌包装工艺验证

医疗器械灭菌包装工艺验证(一) (2007-04-16 22:10:29) 转载▼ 分类:闲谈包装(原创) 这是本人最新写的几篇关于医疗器械灭菌包装方面的系列论文之一,可能很专业枯燥,不是很适合每位读者来阅读! 我相信对大多数从事包装相关职业的人来说,包装工艺验证应该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因为它首先不是个理论型的词汇,所以在一般大学或职业技术学校的教科书里是没有这个名词。而确切的说,撇开包装工艺这个定语不说,验证这个概念本身应该是个典型的工业领域的词汇,常用的工业领域有半导体行业、制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由此可以看的出,验证是个严谨的词汇,因而被应用于一些工艺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对要求非常高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包装工业领域了解验证的人少的原因,因为很明显,包装工业一直都不是一个对安全性或稳定性非常敏感的行业。但当包装与其内在被包装物结合在一起考虑时,内在包装物对包装的要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典型的比如本文的主题-医疗器械灭菌包装(下文简称,)。

还是先来看看相关标准法规对工艺验证的规定:首先是 13485-2003,这是个修改继承了9001等通用型质量管理体系而专门适用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对那些‘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等手段加以确认的工艺,就必须对其进行验证,但仅包括在产品或服务交付以后问题才显现的工艺’,很明显,包装热封封口工艺和灭菌工艺是两个最典型的需要验证的工艺,因为他们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手段确认其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并且只能在产品或服务被使用的那一刻才能最终确认是否存在问题。 接下来的是欧盟医疗器械指令中关于认证的部分,其中明确规定了包装和灭菌之类的工艺验证报告和产品技术图纸和规格类等文件一起,是组成技术文件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认证,包装工艺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如此,比如你有一系列产品,按照11607-2006的要求,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最有挑战的产品,比如最重、尺寸最大、有尖锐突出部分等,并对其进行包装工艺验证,然后用一份书面化的文档描述你选择这个最有挑战产品的合理化理由并归档成验证报告的一部分,就可以证明这一系列产品都是经过包装验证的。

医疗器械-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

消毒剂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3 2 目的-------------------------------------------------------------------------------------3 3 适用范围-------------------------------------------------------------------------------3 4 验证参考资料-------------------------------------------------------------------------3 5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3 6 验证内容------------------------------------------------------------------------------4 7 异常情况处理程序------------------------------------------------------------------10 8 再验证周期---------------------------------------------------------------------------11 9 附表------------------------------------------------------------------------------------12

医疗器械计算机软件验证方案模板.doc

医疗器械计算机软件验证方案模板 依据 :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MDD/93/42EEC 医疗器械指令 GB/T 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YY/T 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0修改历史/History 版本 /Version变更号/Change原因/Reason No 01NA第一次发行/First Edition

*******有限公司 目录 1.确认目的 (4) 2.确认范围 (4) 3.确认职责 (4) 4.确认指导文件 (5) 5.术语缩写 (5) 6.概述 (5) 7.确认实施前提条件 (4) 8.人员确认 (6) 9.风险评估 (6) 10. 确认时间安排 (11) 11. 确认内容 (11) 12. 偏差处理 (29) 13. 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29) 14. 方案修改记录 (29) 15. 确认计划 (30) 16. 附件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验证目的 检查并确认控制气相、液相色谱仪的计算机系统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及仪器计算机使用说明书要求,满足使用需求,特根据制定本确认方案,作为对气相、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验证系统进行确认的依据。 2.验证范围 本次验证主要对用于我公司由**** 气相、液相色谱仪软件、台式电脑及打印机所组成的气相、液相色谱仪验证系统的安装、运行以及性能进行确认。 3.确认职责。 3.1 确认职责 部姓职责签名门名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实施,组织验证的相关培训;负责对验证方 案修订或补充提出申请。 **负责验证资料的汇总及整理,验证结果的分析讨论和起草验证报 告;责对验证系统的变更按照《变更管理规程》提出变更申请。 **执行并确认验证方案中的内容,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结果进行分 析,对出现的偏差填写“偏差调查处理表”,并上报质管部。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提供验证所需资源,确保验证进度。负责验证系统变更的审核与批准。负责验证实施的指导与监督。负责验证方案修订 或补充的审核与批准 负责验证结论的评价与批准。

关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验证和确认

关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验证和确认 1.0 验证和确认的目的 确保厂房、生产设施、检验设备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等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注册要求的产品。 2.0验证和确认的实施 2.1制定年度确认和验证计划 在策划《年度验证和确认计划》时要顾及到验证和确认的特点: 1)厂房、设施类项目的确认周期特长:始于厂房设计到工程完交付使用前及交付后再确认; 2)生产设备类项目的确认周期始于设备设计或选购到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前及交付后再确认; 3)《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等》不仅要在投产前做首次确认和验证;已验证和确认的项目还要再验证和再确认; 4)当年的新进的设备和新工艺引入要做验证或确认, 2.2 建立验证和确认组织 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制定验证和确认年度计划和组织实施;批准验证和确认方案,批准验证和确认报告; 生产科、技术科、质管科、人事资源的负责人或相关专的工程师参加验证和确认的工作;制定验证和确认方案和起草报告;具体负责如下 ①质管科负责制定采样方案和检测; ②相关作业岗位员工是验证和确认操作和试验员;按需由验证组选用。 ③管理者代表协助企业负责人安排年度计划和检查和考核验证工作。 ④验证和确认工作计划表。 2.3 对验证和确认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要具有相关的专业和技能; 示例1:洁净厂房的验证(第二章.厂房与设施) 新规范2.2.1和2.24.1条空气净化系统的确认,主持和验证或确认人员至少需要的专业知识如下: ①空气洁净技术和空气调节技术; ②洁净工程的设计、施工的验收的规范的基础知识; ③洁净工程的温湿度、洁净度、风量、风速和换气次数的计算和平衡知识; ④洁净环境指标的测试技术; ⑤洁净室员工极限人数的确认要用到二条直接指标:员工生理需要10m3/人.小时;送风总量中新风比例数。 ⑥微生物初步知识 示例2生产设备验证(所属部门:第三章.设备) 新规范3.2.1要求对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操作和性能确认需的专业技能更是广泛。仅以植入物机加工成型的主要设备纵切机和加工中心来说。机型是多种的、主轴数和刀排数也是多种的,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各不相同。主持和验证或确认人员至少需要的专业知识如下: ①产品设计; ②工艺设计; ③材料学 ④自动化加工技术;

医疗器械净化车间工位器具和设备清洁消毒方法及频率验证方案

验证文件编号: 验证文件名称:设备、工位器具、工作台面清洗消毒效果验证提交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年月 日

1、目的 本验证方案适用公司十万级净化车间工位器具和设备清洁消毒方法及频率验证,目的在于确认有效的、经济的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使净化车间生产器具的卫生符合GB15980要求。 2、职责及验证成员 3、净化车间工位器具和设备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3.1工位器具和设备分类 分为两类:与产品直接接触和不与产品直接接触的。 a.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有:精剪间、装配间和组装间的不锈钢操作台、热合机台面、周转箱内部、不锈钢器具(如贮槽、烤盘、物料盘、模板、剪刀、止血钳、镊子等); b.不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封口、标示设备,普通工作台,周转箱外侧。 清洁消毒方法 3.2.1 消毒清洁用品 新洁尔灭消毒水:新洁尔灭%溶液。成份为苯扎溴铵/ 溴化苄烷铵。

消毒酒精:75%医用酒精。 臭氧发生器。 .2清洁消毒方法: 净化空气系统采用臭氧发生器灭菌消毒,每天一次。 a .工位器具、工装设备、工作台面、周转箱与产品直接接触的部位每天工作前须用酒精纱布擦拭三遍进行消毒,正常生产过程中定时用酒精纱布擦拭消毒清洁,当天工作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清洁。 b .不锈钢器具(如贮槽、烤盘、物料盘、模板、剪刀、止血钳、镊子等)使用后用纯化水冲洗,再用121℃二小时高温消毒,以灭菌灭热原。使用过程中,定时用酒精擦拭。 c .不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封口、标示设备和普通工作台先用消毒水擦拭一遍,再用去离子水擦两遍。 4、 验证标准及检测方法 4.1 验证标准:净化间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器具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 2。 4.2 检测方法:按GB15980。 4.2.1检验方法与结果计算: a .将每个采样试管震打80次以上混匀,10倍递减稀释,对每个稀释度(取 3个稀释度),分别取1ml 放于灭菌培养皿内(每个稀释度倾注2块平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作倾注培养,置37℃温箱培养24h ,观察结果,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算,求出平均菌落数。 b . 结果计算: 每平皿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点数,计算菌落数后,用5~10倍的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若细菌菌落蔓延成片,不宜计数,直接判为不合格。 4. 2.2 按上述方法和验证范围对工艺装备、工位器具进行采样,采样间隔见附表。检测物体表面细菌总数,通过检测结果确定合适的清洁消毒频率。 5.结论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的验证和确认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的验证和确认 【摘要】本文结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法规要求,对无菌医疗器械生产工艺验证和确认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纯化水系统、清洗过程的验证举例,提出了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做好验证和确认活动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无菌产品验证确认 2009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834号文发布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及835、836号文发布了无菌、植入医疗器械的生产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要求,所有无菌、植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11年1月1日起要执行此规范。对生产工艺进行验证和确认,是确保无菌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要求验证和确认是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企业执行规范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要求,阐述如何开展验证、确认活动。 一验证和确认的概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对验证和确认规定了定义: 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该定义与GB/T19000描述的基本一致。 二需要验证或确认的过程

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中规定了相关的验证或确认的项目,归纳如下: 三确认或验证的内容 每个具体的过程,确认/验证的要求、方法和步骤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主要包括: 1、安装确认(IQ) 对供应商所供技术资料的核查,对设备、备品备件的检查验收以及设备的安装检查,以确证其是否符合GMP、厂商的标准及企业特定技术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2、运行确认(OQ) 指通过按草拟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单机或系统的运行试验,俗称试车。运行确认是证明设备或系统各项技术参数能否达到设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3、性能确认(PQ) 证明设备、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和GMP有关要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检查和试验。 对辅助系统而言,经过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后再进行性能确认,性能确认即是辅助系统验证的终点。如:压缩空气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等,他们的性能确认也是系统试运行,没有模拟生产可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