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移动2

关于热移动2
关于热移动2

关于热移动

在有温度差时候经常有热移动、整个体系经常以均一的温度进行热的移动。这时候进行热移动的形式中有热传导(简单的说传导),对流热传达(简单的称热传导)、放射热传达(简单称放射或辐射)三种。

1、 热传导

热传导是通过像静止壁一样固定的物体的热移动,固体、液体、及气体都会有

这个现象,但它的特征是热传递的媒介物质不移动。

按照热传导或者傅里叶的法则。也就是热的温度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那个

移动速度和温度勾配成比例,通路的段面积成比例。把这个关系成公式的话

在这里、Q :在热移动速度中称热流(kcal /h )

t1、t2:1以及2的位置的温度(℃) δ:1和2的距离(m )

A :朝热流方向的垂直段面(m 2

λ:指比例的定数,把这个称为热传导率(kcal /m ?h ?℃)

带有负号的,是表示热流朝着温度低的方向,这个公式为

把δ/(λA)称为热抵抗。

热传导率是物性定数中各个物质中所固有的值,金属最大,其次是非金属和一般的液体,气体最小。热传导率和其它的物性定数一样,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的金属和液体是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小,非金属和气体是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还有像木材、单结晶一样,有时根据方向而不同。

2、 对流热传导

A

t t Q δ

λ

1

2--=??

? ??-

=-A t t Q λδ12

流体的高温部和低温部,通过混合,热在两者之间移动。

固体的表面和与之相接的流体之间的热移动,就是传导,但是因为热的授受不同,从而引起密度不同的流体对流,所以影响很大,并且让流体强制动的时候,比自然引起的对流更大,就像被搅拌的状态一样,极期复杂。但是从和固体表面的温度、离固体面远的部分的流体温度间的温度差考虑的话,可以用以下简单的式子来表示。

在这里,Q :表示热流(kcal /h )

t1:固体表面的温度(℃)

t2:离固体表面较远部分的流体温度(℃)

F:固体的表面积(m 2

α:比例定数里、把这个称为热传导率(kcal /m 2

?h ?℃)

q:热流束(kcal /m 2

?h ) 1/(αF):热抵抗(h ?℃/kcal )

1/α:每个单位面积的热抵抗(m 2

?h ?℃/kcal )

像这种热移动的形式称为对流热传达。流体只有自然对流而引起的热传达称为自然对流热传达;当流体通过泵、送风机等强制的对流的时候的热传导称为强制对流热传达。 对流热传达的特征是热随着流体移动。 在热传达里,接近固体表面流体的部分,像右图所示能够温度勾配,把这个部分设想成薄膜,然后取名为境膜。1/(αF)称境膜热抵抗。 考虑到密封层内的自然对流时,气层和气泡代表尺寸越小的话,对流就越少,1mm 以下 没有值,主要是是变为传导。 热传达率的概略值

3、 放射热传达

因为高温,在没接触的低温体里转移辐射的能量。

在一个空间里相隔距离的2个物体1和2,两者的温度在t1、t2不同的时候,两

()()()()α

ααα1

1

12121

212t t t t t t t t Q F

Q

q F F -----

=-==

-

=-=

者因为放射而产生热的传授,结果是从高温的物体到低温的物体进行热的移动,式子可以表示为

在这里,T 1和T 2是两个物体的开尔文温度,K 是比例定数。 放射性的热流,不是按温度差比例,是开尔文温度的4乘方的差的比例,和热传导、对流有很大的区别。比例定数中还包含以下的值。 ·斯特凡、波尔兹曼定数

·表示物体表面是否容易放射的辐射率。 ·1、2哪一个表面积

·只有用1和2的几何学位置关系决定形角系数。 无限宽广的平行面的相对2面的放射流束,用式子表示

在这里ζ0:期特凡、波尔兹曼定数=4.88×10-8 kcal /(m 2

?h ?K4

) ε1、ε2:面1以及面2的辐射率比1小的数 T1、T2:面1以及面2的开尔文温度(K ) 以上的式子为了计算简便,按以下式子

按这样写的时候,把ζ称为黑体放射定数。ζ=4.88

关于钼的辐射系数,有很多的研究,把这些值表示出来.

k

T T T T k Q 142414241-=

??

? ??-=??

? ??--+

=

42412

1

1

1

1

T T q εεσ??

?

?????????? ??-??? ??-+=

42412

1

1001001T T q εεσ

钼的粗细对这个系数不太有影响.

1~5,8,11-各种参考资料、6,9-研磨试片、7,10-粗试片、12-喷砂性状

第三代通信与第二代通信系相比的优势

第三代通信与第二代通信 相比的优势 通信08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亦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一个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可见,第三代移动通信十分重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自主因素,突出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地位,所以又叫未来个人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会以宽带CDMA系统为主,所谓CDMA,即码分多址技术。目前已经实用的多址技术有应用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窄带码分多址(CDMA)三种。F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不同的频率。T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但占用的时间不同。CDMA是不同的移动台占用同一频率,但各带有不同的随机码序,以示区分布进行扩频,因此同一频率所能服务的移动台数量是由随机码的数量来决定的。宽带CDMA不仅具有CDMA所拥有的一切优点,而且运行带宽要宽得多,抗干扰能力也很强,传递信号功能更趋完善,能实现无线系统大容量和高密度地覆盖漫游,也更容易管理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采用的宽带CDMA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现代用户的多种需要,满足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传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与第二代通信技术相比,第三代通信技术的特点有: (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 (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 (3)具有在本地采用2Mb/s高速率接入和在广域网采用384kb/s接入速率的数据率分段使用功能; (4)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 (5)移动终端可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和固定使用,可与卫星业务共存和互连; (6)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 (7)支持分层小区结构,也支持包括用户向不同地点通信时浏览国际互联网的多种同步连接; (8)语音只占移动通信业务的一部分,大部分业务是非话数据和视频信息;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据库整理

命令行进入SQLCMD: sqlcmd –s machineName\instanceName 使用数据库: USE db_name GO 删除数据库:(不能删除系统数据库) USE tempdb GO SELECT name,state_desc FROM sys.databases WHERE name=’db_name’ GO DROP DATABASE db_name1,db_name2,… GO 更改数据库文件 ALTER DATABASE db_name {ADD FILE-- 指定要添加的文件 |ADD LOG FILE-- 指定要添加的日志文件| REMOVE FILE logical_file_name -- 指定要删除的数据文件名| MODIFY FILE-- 指定要更改的文件 | MODIFY NAME= new_dbname -- 重命名数据库 } 修改数据库属性: ALTER DATABASE db_name SET ANSI_NULL_DEFAULT ON 更名: USE tempdb GO ALTER DATABASE db_name SET SINGLE_USER ALTER DATABASE db_test MODIFY NAME=db_new_name ALTER DATABASE db_new_name SET MULTI_USER 更改数据库文件组: ALTER DATABASE db_name ADD FILEGROUP filegroup_name [CONTAINS FILESTREAM] |REMOVE FILEGROUP filegroup_nam--(要先删除组中的文件)|[MODIFY FILEGROUP filegroup_name {|DEFAULT|NAME=new_filegroup_name}] 注意:要更改为默认文件组,文件组中至少要包含一个文件。 分离

中国移动NgBoss数据库安装配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业务支撑系统-NG数据库安装配置 Version 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信息技术中心 2010年1月18日

文档信息 文档变更记录 审核批准

目录 操作系统准备 (4) 创建dba、oinstall组 (4) 创建oracle用户 (4) 建立两节点信任关系 (5) 网络配置 (5) NTP配置 (6) 设备配置 (6) 环境变量配置 (7) 安装CRS 10.2.0.1 (7) 以root用户执行vipca (13) 安装Oracle DB 10.2.0.1 (20) 升级CRS 至10.2.0.4.0 (25) 备份Oracle Database 10.2.0.1的rawutl (25) 确认CRS 10.2.0.4.0升级结果 (32) 升级Oracle 数据库软件至10.2.0.4.0 (33) 确认Oracle 10g 10.2.0.4.0软件升级结果 (39) 使用DBCA创建数据库 (39) 使用10.2.0.1的rawutl 替换10.2.0.4.0的版本 (39) 口令加固 (43) 数据库相关补丁加载 (51) 数据库隐含参数和事件设置 (52) 归档模式调整 (52) 创建watch用户 (53) EM DBConsole配置 (54) 修改EM DBConsole端口从5000改为1158 (56)

操作系统准备 检查操作系统依赖补丁,参考Doc ID:169706.1 35936--->38949 36242--->38949 37185--->38949 35900--->38949 36248--->38544 36249--->38053 35936--->38949 后面是替代补丁 zwdb21[/]#show_patches |grep -e 38949 -e 38053 –e 38055 PHKL_38053 esdisk cumulative patch PHKL_38949 vm cumulative patch PHKL_38055 scheduler cumulative patch 创建dba、oinstall组 # /usr/sbin/groupadd –g 300 oinstall # /usr/sbin/groupadd –g 301 dba 创建oracle用户 # /usr/sbin/useradd -u 300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 /usr/sbin/usermod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 passwd oracle zwdb21#[/]getprivgrp dba dba: zwdb21#[/]setprivgrp dba MLOCK RTPRIO RTSCHED zwdb21#[/]echo "dba MLOCK RTPRIO RTSCHED">/etc/privgroup zwdb21#[/]getprivgrp dba dba MLOCK RTPRIO RTSCHED zwdb21#[/]getprivgrp oinstall oinstall: zwdb21#[/]setprivgrp oinstall MLOCK RTPRIO RTSCHED zwdb21#[/]echo "oinstall MLOCK RTPRIO RTSCHED ">>/etc/privgroup zwdb21#[/]getprivgrp oinstall oinstall MLOCK RTPRIO RTSCHED

第7-2讲 化学平衡移动

第七部分 化学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移动 1.定义:已达到平衡的反应,外界反应条件改变时,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会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叫化学平衡移动 平衡移动的原因:条件改变,引起v(正) 、v(逆)相对改变,平衡才能移动。 2.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A.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压强:在有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而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指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指增大气体体积使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只有当这些“改变”能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才可能移动。由于压强对固态、液态物质体积影响非常小,压强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这类体系的平衡。在考虑压强对不均匀体系平衡的影响时,只需考虑对参加反应的气态物质影响即可。 C.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以上三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勒夏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 )即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减弱:平衡只能减弱条件改变对平衡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更不能扭转这种改变。) 说明: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即百分组成),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三、常见化学平衡问题的解题规律和技巧 1.稀有气体对平衡的影响 稀有气体是指与任何反应物或生成物都不反应的气体。在已达到平衡的气体可逆反应中,若加入稀有气体,平衡是否移动有两种可能: ⑴若为定温、定容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将导致气体的总压强增大,但原气体的体积不变,各原有气体的浓度也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⑵若为定温、定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要维持恒压则体积必须增大,即降低各原有气体的浓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平衡移动,必然引起体系中各物质量的变化,体系中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一般也要变化,因而依据 的变化,也可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⑴若体系中各物质全是气体(除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相等的可逆反应),在定温下加压,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原因是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M M

移动通信技术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PN短码用于前向信道的调制,标识不同的________。B A.基站 B.小区 C.业务信道 D.控制信道 2.IS95 CDMA系统中使用的PN短码偏置共有个。A A. 512 B. 1024 C. 32768 D.32767 3.RAKE接收技术是一种_______分集技术。C A. 空间 B. 频率 C. 时间 D.极化 4.IS-95 CDMA移动台最多可以解调______多径信号。C 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5.对于IS95 CDMA系统,寻呼信道数一般为。 A A. 1个 B. 7个 C. 8个 D. 12个 6.反向闭环功率控制比特的发射速率是______。D A. 1bps B. 20bps C.100bps D. 800bps 7.IS95 CDMA同步信道的比特率是。A A. 1200bps B. 2400bps C. 4800bps D.9600bps 8.从WASLH码的角度分析,IS95 CDMA系统的前向业务信道最多有个。B A. 55 B. 61 C. 64 D.48 10. IS95 CDMA小区的PN短码偏置在______信道发布。 A. 导频 B. 寻呼 C. 同步 D.前向业务 二、填空题 1.扩频通信理论中的香农公式为_______。 C=Wlog2(1+S/N) 2.在IS-95 CDMA系统中使用了三种扩频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PN短码、PN长码、WALSH码 3._______在反向信道用于扩频并区分不同的用户。PN长码 4. IS-95 CDMA系统的反向功率控制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_______功率控制。闭环 5.CDMA将导频信号分成____导频集、______导频集、_____导频集和剩余导频集。激活、候选、相邻 6.中国电信IS95 CDMA系统的工作频率为:_______(移动台发),________ (基站发);频道间隔为_______。825-835MHz 870-880MHz 1.23MHz 7.IS95 CDMA前向信道采用_____阶walsh码进行扩频。 8.IS95 CDMA手机的激活导频集中最多可以有_______个导频。 3 9.IS95 CDMA系统的导频信道使用_______进行扩频,同步信道使用_________进行扩频,寻呼信道使用__________进行扩频。WALSH0 WALSH32 WALSH1-7 10.IS95 CDMA系统业务信道采用________可变速率编码方式。8Kevrc 11. IS95 CDMA系统反向信道由______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组成。接入 12.一在通话状态的移动台测量到一个新的导频,其信号强度为-10dB(已知T_ADD=-13dB),此时移动台将申请将该导频加入__________。激活导频集 13. 一在通话状态的移动台测量到其正在使用的一个小区的导频强度为-16dB(已知

数据库基础知识 答案版

数据库基础知识 (A)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C)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DB包含DBS和DBMS B)DBMS包含DB和DBS C)DBS包含DB和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B)3.DBMS的含义是:()。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A)4.英文缩写DBMS代表含义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数据库定义语言 C)Visual FoxPro D)数据库操作语言(A)5.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核心软件是()。 A)DBMS B)DB C)OS D)DBS (C)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文件 (B)7.VFP支持的数据模型是()。 A)层次数据模型 B)关系数据模型 C)网状数据模型 D)树状数据模型(A)8.Visual FoxPro 6.0支持的数据模型是()。 A)关系数据库模型 B)网状数据库模型 C)线性数据库模型 D)层次数据库模型(D)9.用数据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实体–联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C)10.Visual FoxPro 6.0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谓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C)11.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是指()。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12.扩展名为.dbf的文件是()。 A)表单文件 B)表文件 C)数据库文件 D)项目文件 (C)13.在下面的数据类型中默认为.F.的是()。 A)数值型 B)字符型 C)逻辑型 D)日期型 (B)14.在Visual FoxPro中,存储图象的字段类型应该是()。 A)备注型 B)通用型 C)字符型 D)双精度型 (C)15.在VFP中,具有固定字段长度的字段类型包括()。 A)日期型、备注型和数值型 B)字符型、逻辑型和备注型 C)日期型、逻辑型和备注型 D)日期型、逻辑型和字符型 (D)16.已知一个字段的宽度为8,则此字段的类型不.可能是()。 A)数值型 B)日期型 C)字符型 D)备注型 (A)17.假设表文件TEST.DBF已经打开,要修改其结构,可使用的命令()。 A)MODI STRU B)MODI COMM TEST C)MODI DBF D)MODI TYPE TEST (B)18.MODIFY STRUCTURE命令的功能是:()。 A)修改记录值 B)修改表结构 C)修改数据库结构 D)修改数据库或表结构

SQL Server 移动系统数据库

说到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人就会想到三个问题: 1,什么是系统数据? 2,为什么要移动系统数据库? 3,移动系统数据库我们可以用附加和分离,为什么还要单独拿出来说呢?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一个一个讲吧,也算是自己做个笔记。 1,什么是系统数据? 所谓系统数据库就是我们在装SQL Server之后,系统自带的数据库(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很白痴^_^). 如果你装SQL Server2005或2008在打开一个SQL实例后,就会看到一个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文件夹,里边就是系统自带的数据库,如图: 对于每一个系统数据库,这里我先用简单的语言说一下: 1),master: 这个数据库是全局数据库,它包含一些系统表,权限分配,用户帐号设置,当前数据库配置信息以及关于磁盘空间,文件分配等信息。所以在执行诸如用户帐号设置,权限分配和改变系统配置信息后都要备份此数据。所以在这里强烈建议,不仅要经常备份自己的数据库,还有备份此数据库,虽然不像备份自己数据库那样那么频繁。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备份一次此数据库。 在这里还有专门的一个数据库大牛讨论过是否应该备份此数据库:SQL SERVER –Backup master Database Interval – master Database Best Practices 2),model: 这个数据库只是一个模板数据库,我们在创建任意的一个数据库的时候,都是复制此数据库为新数据库的基础,如果希望每一个新的数据库都含有某些对象或者权限,

可以把这个对象或权限放在此数据库中,新创建的新数据库都会继承此数据的新对象或权限,并且拥有这些对象或权限。 3),msdb: 作者原话:SQL Server代理服务器会使用该数据库,它会执行一些列如备份和复制任务的计划好的活动。Service Borker也会用到该数据库,他为SQL Sever提供队列和可靠消息传递。当我们不在该数据库执行备份或维护任务时,通常可以忽略该数据库。在SQL Server2005之前,实际上是可以删除该数据库的,只后SQL Server 仍然可用,但不能在维护任何备份历史了,并且不能够在定义任务,警告,工作或者建立复制,不过因为默认的msdb数据库非常小,建议即使用不到也不要删除它。 4),tempdb: 该数据库说白了,就是一个中转站或数据寄存站,用户显示创建的临时表,在查询处理和排序时内部所产生的中间结果的工作表,维护用的快照等,都会用到此数据库,与其他数据库所不同的是,在每次SQL Server实例重启之后,都会重建而不是恢复. 所以我们在其中创建的所有对象和权限在下次重启SQL Server时都会全部丢失。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此数据库,因为tempdb的大小和配置,对优化SQL Server的功能和性能来说很重要。 对tempdb数据库,还要多说几句,虽然在tempdb每次被重建时,它会从model 数据库继承大多数的数据库选项,但是tempdb却不会从modeldb数据库中复制其恢复模式,因为它总是使用简单恢复模式。另外,tempdb是无法删除的,也不用备份。 2,为什么要移动系统数据库? 我们在安装SQL Server后默认的这些系统数据库都会放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此文件夹下,一般的都不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有移动他们呢? 在没有实践管理服务器之前,我也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我发现我的服务器C盘一直都在增加,或者万一重装系统,我设置的数据库选项,以及用户账户设置都要重新设置,所以就有了这个想法。 还有一点就是作为重新布置计划或安排好的维护操作的一部分,我们也许需要移动系统数据库。 3,用附加和分离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单独说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在看一张图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1)

第3讲 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____,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____________。这种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 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v 正__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 正__v 逆,平衡不移动;v 正__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2.浓度的影响 (1)反应物浓度增大或生成物浓度减小时,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2)反应物浓度减小或生成物浓度增大时,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3.压强的影响 4.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勒夏特列原理) 封闭体系中,如果仅改变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将向 这种改变的 (1)升高温度 吸热反应 K_____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2)升高温度 吸热反应 K_____化学平衡向 反应 方向移动 (1) ΔV g ≠0 的反应 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 (2)ΔV g =0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 。 增大压强

方向移动。 注意:①对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 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如增大反应物A 的浓度,平衡右移,但达到新平衡时,A 的浓度仍比原平衡时大;同理,若改变温度、压强等,其变化也相似。 考点精讲 考点一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 1.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分析问题时应注意:(1)不要把v 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 正>v 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 2.几种情况 (1)固体或液体的浓度是恒定的,当其量发生变化时,浓度未发生变化,故其量的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2)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体系总压强增大 各成分浓度不变 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 3.思维模型 改变 条件 速率 改变 程度相同 v 正=v 逆 使用催化剂或对 气体体积无变化 的反应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程度不同v 正≠v 逆 浓度 压强 温度 平衡移动 平衡不移动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时充入稀有气体 平衡不移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一) 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标主要是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其主流制式有三种: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FDD/TDD、以美国高通为代表提出的cdma2000和以中国大唐为代表提出的TD-SCDMA。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3GIMT-2000WCDMA-FDD/TDDcdma2000TD-SCDMA经过多年的努力,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建设已经指日可待,3G也已经从专家口中的一个术语,变为社会大众口中的一个常用词。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AMPS和TACS等}是采用FDMA制式的模拟蜂窝系统,其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系统容量小、业务种类有限,不能满足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如采用TDMA制式的欧洲GSM/DCS1800,北美IS-54和采用CDMA制式的美国IS-95等)则是数字蜂窝系统。虽然其容量和功能与第一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业务主要限于话音和低速率数据(9.6kb/s),远不能满足新业务和高传输速率的需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系统,它最早是国际电联(ITU-R)于1985年提出的,当时命名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由于当时预期该系统在2000年使用,并工作在2000MHZ 频段,故于1996年正式改名为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大致目标是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全球化就是提供全球海陆空三维的无缝隙覆盖,支持全球漫游业务;综合化就是提供多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特别是多媒体业务;个人化就是有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 一、IMT-2000的技术要求和提供的业务 1、IMT-2000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对其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 (1)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 ①室内环境至少2Mbit/s; ②室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it/s; ③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it/s。 (2)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3)上下行连路能适应不对称需求 移动通信从第二代过渡到第三代的主要特征是网络必须有足够的频率,不仅能提供话音、低速率数据等业务,而且具有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能力。 2、IMT-2000提供的业务 根据ITU的建议,IMT-2000提供的业务类型分为6种类型 (1)话音业务:上下行链路的信息速率都是16kbit/s,属电路交换,对称型业务。 (2)简单消息:是对应于短信息SMS的业务,它的数据速率为14kbit/s,属于分组交换。 (3)交换数据:属于电路交换业务,上下行数据速率都是64kbit/s。 (4)非对称的多媒体业务:包括中速多媒体业务,其下行数据速率为384kbit/s、上行为64kbit/s。 (5)高速多媒体业务:其下行数据速率为2000kbit/s,上行为128kbit/s。 (6)交互式多媒体业务:该业务为电路交换,是一种对称的多媒体业务,应用于高保真音响,可视会议,双向图像传输等。 3G的目标是支持尽可能广泛的业务,理论上,3G可为移动的终端提供384kbit/s或更高的速率,为静止的终端提供2.048Mbit/s的速率。这种宽带容量能够提供现在2G网络不能实现的新型业务。未来也许会出现一些现在无法想像的业务。 二、IMT-2000系统的组成 IMT-2000系统构成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四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即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N)、移动台(MT)和用户识别模块(UIM)组成。分别对应于GSM系统的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单工制: 单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交替工作 2.双工制: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3.SDMA: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 4.大区制: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就是早期采用的,它一般设有一个基站,负责服务区内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如果覆盖范围要求半径为30km~50km,则天线高度应为几十米至百余米。发射机输出功率则应高达200W。在覆盖区内有许多车载台与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它们之间也可直接通信或通过基站转接通信。 5.小区制: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用户移动台(MS)间建立通信。 6.频率复用: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就是不同的。假设每个小区分配一组载波频率,为避免相邻小区之间产生干扰,各个小区的载波频率应不相同。因为频率资源就是有限的,所以当小区覆盖不断扩大,小区数目不断增加时,将出现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 7.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就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就是对于本MSC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 8.FDMA:总频段分成若干个等间隔频道(信道),不同信号被分配到不同频率的信道里,发往与来自邻近信道的干扰用带通滤波器限制,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语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9.TDMA:指一个信道由一连串周期性的时隙构成,即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就是互不重叠的),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与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个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 10.CDMA:指用一组正交码区分不同用户,实现多用户共享资源。每一个信号被分配一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进行扩频,不同信号的能量被分配到不同的伪随机序列里。在接收机里,信号用相关器加以分离,这种相关器只接收选定的二进制序列并压缩其频谱,凡不符合该用户二进制序列的信号,其带宽就不被压缩。结果只有有用信号的信息才被识别与提取出来。 11.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二、简答题 1.什么就是移动通信?简述其主要特点。 答:移动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就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主要特点有: (1)移动台的不断运动导致接收信号强度与相位随时间、地点而不断变化,电波传播条件十分恶劣。 (2)移动形成的多普勒频移将产生附加调制。 (3)强干扰情况下工作。 (4)移动通信的用户数量大,应采取各种有效利用频率的措施。 (5)移动台随持有者经常移动,故移动通信特别必需具有位置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访问等跟

微信成为移动数据库

“人类很多行为遵循一些统计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人类93%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via巴拉巴西《爆发》。 “腾讯正将开放战略推向移动互联网”,这是小马哥在2012移动开发者大会上传递出来的信息。微信,腾讯目前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是互联网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新软件,号称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它在这个战略中将会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的看法是如果QQ和Qzone是腾讯pc端的大数据开放平台,那么微信将成为腾讯移动端的大数据开放平台。 还记得一个月前微信团队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两亿,当时中国智能机用户数2.9亿,也就是微信已经覆盖了近7成用户,业界在惊呼羡慕之余也在关注微信未来发展道路,是打造一个精准营销的媒体平台,还是做一个闭环的电商平台,或者兼而有之? 时间过去一个月,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暂停了认证,小戴同学的微信会员卡推广之路也是路漫漫兮汝将上下探索,因此对于微信的商业化探索很多人提出了质疑,小马哥9月份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到的通过微信普及二维码,布局O2O的目标还能实现么?我也抱着怀疑的态度,微信虽然有开放平台,但是那些接口只是浅层次的开放,无法满足第三方开发者的需要,也就不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这次小马哥已经明确放出风声,将逐步测试开放QQ的关系链,甚至有可能是微信的关系链,这让我非常期待,依靠着庞大的用户数据为基础,用开放的心态做平台,微信的潜力绝对是可以被挖掘的,或者说和新浪微博真正的竞争从现在才开始。 先说说大数据,这可是自云平台后最热的概念了,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针对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分析、营销、挖掘产品越来越多,大部分是在为企业服务,或者用来做自身产品推广,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美丽说、蘑菇街,而最近走红的“啪啪”更是依靠着新浪微博的用户关系迅速发展用户,每天达到上万的下载量。以上的大数据主要还是来源于pc互联网上。那么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呢?

高考理综高三一轮高考化学复习第7章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docx

第 2 讲化学平衡状态 [ 考纲要求 ] 1. 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 2. 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 3. 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 a. 相同条件下; b. 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 )100%。 (3)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电解 1.反应 2H2O2H2↑+ O2↑是否为可逆反应? 点燃

答案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 2 mol 的 SO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O催化剂SO的物质 2SO,充分反应后生成 22加热33的量 ______2 mol(填“ <”、“ >”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 ,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 题组一极端假设法解化学平衡状态题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 +3Y(g)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 c3( 均不为零 ) ,达到平衡时, X、 Y、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 ·L-1、 0.3 - 1- 1 mol·L、0.08 mol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 ∶c=3∶1 12 B.平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 D. 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 ·L-1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试题与答案

专业:移动通信科目:移动通信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GSM网络结构中,Abis接口是()的接口 A.MSC与HLR B.MSC与VLR C.MSC与BSC D.BSC与BTS 答案:D 2.对讲机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半双工通信 B.全双工通信 C.单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A 3.GSM系统对于话务量密集的局部地区,可以采用六列向小区。此时需要采用()度定向天线 A.360 B.60 C.180 D.120 答案:B 4.实际工程一般要求天线间距大于()倍信号波长 A.2

C.10 D.100 答案:C 5.GSM网络一般采用列向小区,即天线采用()度定向天线,把基站分成3个扇形小区 A.360 B.120 C.180 D.60 答案:B 6.CDMA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 A.1~2 B.100~200 C.1000~2000 D.10~20 答案:D 7.GSM系统容量是模拟系统的()倍左右 A.4 B.2 C.3 D.1

8.GSM系统信号带宽为()KHz。 A.200 B.2 C.20 D.2000 答案:A 9.有线电视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全双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三工通信 答案:B 10.GSM规范中规定:邻频道干扰保护比,C/I > 负()dB A.6 B.9 C.12 D.3 答案:B 11.无线电广播采用()方式 A.CDMA B.SDMA

C.TDMA D.FDMA 答案:D 12.GSM是一个典型的()多址系统 A.FDMA B.TDMA C.SDMA D.CDMA 答案:B 13.GSM网络结构,A接口是()之间的接口A.BSC与BTS B.MSC与VLR C.MSC与HLR D.MSC与BSC 答案:D 14.无线广播属于那种通信方式() A.三工通信 B.单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半双工通信 答案:B 15.GSM规范中规定:同频道干扰保护比,C/I >()dB

第3讲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学生版)

智学教育 2013-2014学年高三化学总复习——第2讲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 1 第2讲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 一、用勒沙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V正=V逆 改变条件V正=V逆一段时间后V正=V逆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____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 注意:由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 (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①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②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即气体体积数)相等: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_______________。 (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______________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①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 ②平衡移动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单一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因素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但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④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例如:改变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反应无影响(此时浓度也改变,同等程度增大或减小)。因此,在浓度、压强、温度三个条件中,只有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3.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改变条件速率改变 程度不同逆ν ≠ν正()程度相同逆ν=ν正()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气体使用催化剂或对气体体积 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浓度压强温度平衡移动 注意: ⑴不要把v 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 ⑵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4G只是3.5G,LTE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4G技术支持100Mbps~150Mbps的下行网络带宽,也就是4G意味着用户可以体验到最大12.5MB/s~18.75MB/s的下行速度。这是当前国内主流中国移动 3G(TD-SCDMA)2.8Mbps的35倍,中国联通3G(WCDMA)7.2Mbps的14倍。 这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常看到一些媒体甚至通讯公司宣传4G能带来 100Mb/s的疾速体验,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需要在传输的每个字节之间增加仃码和校验码,而且要将Mbps换算成我们常用的MB/s单位就需要除以8,所以实际速度会小些。 支持4G技术的移动设备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 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然而,在通话品质方面,移动电话消费者还是能接受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有移动电话网中手机的通话质量还在进一步提高。 数据通信速度的高速化的确是一个很大优点,它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100MB/s,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2009年通信费用低。 4G通信技术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据3G市场分三个阶段走的的发展计划,3G的多媒体服务在10年后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发达国家,3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