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产业选择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

产业选择的重要性

重要性概述

一个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该经济开发区的动力源泉所在。能否正确选择和培育该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关乎到该地区以后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故而,主导产业正确的选择和培育,能起到调整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并朝良性化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实现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与关键。

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各地区人们共同的目的和心声。然而,每个地方的经济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故而各经济开发区应该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来选择和培育属于自己的主导产业。我们应该在多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来扶持和培育这些相关的产业,使这些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从而为当地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并未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基础。

《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周忠传

主导产业概念

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或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中出现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力、占有较大国民经济比重、发展速度较快且能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并代表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的产业(群),而这些产业部门因其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具有很高的增长率。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具有区位优势、较高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率,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部门),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门化产业(群)。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技术上的先进性;时间上的阶段性;结构上的层次性。不同的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及区域层次,其主导产业也有所不同。

《西安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崔利昆,韦林珍,冯明产业选择概念

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是指根据园区自身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合理选择和布局园区所要发展的产业,确定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为例》曾国平,胡新华,曹跃群

产业选择的原则方法

涉及理论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为例》曾国平,胡新华,曹跃群

1,比较优势理论

2,产业集聚理论

3,产业价值链理论

4,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三个方面

《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周忠传

(1)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也指的是产业的需求变化,捐的是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的一个比值.这一比值可以定性的分析收入变动对市场需求的一个动态指标。通过这一指标,我们便可很直观的知道某一主导产业在市场上的需求变动。

(2)生产率上升率。

生产率上升率指的是产业的增长率,它是开发区产业的全部产出与产业的全部投入的一个比值。这一比值便是生产率上升率。这一增长率可以明了的反映出经济开发区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与程度。

(3)产业的关联度。

所谓产业关联度,顾名思义指的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程度。产业问的供求关系,在这一联系程度中能很好地得以表现出来.但由于企业间的关联程度难以用数据表示出来,所以,我们在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时,可以通过我们对产业问关联程度的分析结果,来对主导产业加以分析和选择。

五个原则

《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周忠传

(1)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应注意主导产业这一概念。

在对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两者间的关系,并以这一关系作为对主导产业的选择的基础。

(2)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应紧扣主导产业的本质特征。

高创新率或吸收创新率、高增长率、三是高带动力是主导产业三大本质特征。在进行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中,应该紧紧扣住开发区主导产业的这些本质特征来加以选择。

(3)应根据开发区的约束条件来对主导产业加以选择。

但是,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特定条件的.这一选择条件是政府在某一特定的阶段与条件下的选择。

(4)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应紧扣主导产业选择的目的。

当初选择主导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对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培育首先是为了能得以争取开发区经济动态比较优势,其次是为了可以确定主导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还要同时考虑培育待选产业的可能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选择方法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为例》曾国平,胡新华,曹跃群

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首先需考虑在园区内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和分工协作体系,重点把握“产业链”这条主脉,坚持发挥大项目的“火车头”作用,用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和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因此,工业园区应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集约化利用园区空间考虑,充分把握全球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度高、市场前景广阔、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性强、环境污染少或无污染的产业。

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应结合当地的工业发展特点和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网络联系,确切地说,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经济和资源特点为基础,以企业自身优势为依托,以对外拓展市场为导向,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工业区。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1)有区位优势性:应选择资源密集,能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区位优势一般用区位商来表示,区位商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全国(地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及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考虑产业的现实的需求状况及未来的需求潜力;

(3)(3)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及较强带动性:通常,某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则该产业即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标准,从而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

《西安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崔利昆,韦林珍,冯明

应考虑因素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为例》曾国平,胡新华,曹跃群

第一,地区工业经济和资源特点;第二,工业园区工业发展现状;第三,工业园区的区位特点和交通物流因素;第四,邻近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

相关案例

山东平阴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与定位

1,提升传统产业

平阴工业园区在前期基本形成机械设备、水泥建材、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基础上,将积极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立足现实产业基础,深度挖掘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企业技改扩能扶持力度,加快用高新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2,培育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平阴工业园区的另一大战略选择。这既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发展平阴工业园区,壮大平阴经济的需要。为保障这一战略选择的顺利实施,在十二五期间,平阴工业园区将立足现实产业基础,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产业选择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为例》曾国平,胡新华,曹跃群1,考虑因素

重庆寸滩港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唐家沱、寸滩街道境内,临西部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寸滩港而建,总面积约ll平方公里。该园区是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并重点支持建设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江北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城市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寸滩港工业园区进行产业选择主要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工业基础。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也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寸滩港工业园连接最为紧密的是被称为“重庆第二半岛”的“三北”地区,即江北区、渝北区和北部新区。2003 年,该地区生产总值l53 亿元,占全市6 . 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8 . 3 亿元,占全市l6 . 9%。为了协调区域发展,三个区的领导决定把“三北”区域作为一个有机的都市经济版块来统一谋划。在产业布局上把“三北”区域统筹起来安排,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形成特色,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突出“汽车名城”、“摩托车之都”的特点,做大产业链。寸滩港工业园区截止2004 年底,已经入驻企业28 户,开工l6 户,投产4 户。

2 .区位特点。

重庆是西部唯一中央直辖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连接长江上游大片区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枢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同时,重庆在西部处在左右传递区位,是连接大西南和大西北的通道。寸滩港工业园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临重庆出口加工区,距离重庆市商业中心解放碑6 公里,距离建设中的重庆中央商务区(CBD)3 公里,距离重庆市人民政府也仅8 公里,是重庆的东大门。园区北面的重庆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区和渝北区的产业发展对园区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3 .物流条件。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拥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寸滩港工业园依寸滩港而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渝怀铁路穿园而过,紧邻重庆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太平冲和重庆新客运站;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到园区仅需要8 分钟车程;园区内也将形成六条骨架公路。依托港口将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中心,整合水运、陆运和航运,为船舶、汽车、火车、货物、中转、装卸和仓储等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4 .土地价格。

重庆市江北区本身区域面积狭长而窄小,导致可用来规划的土地极其有限。并且江北区属于老城区,处于重庆主城区的核心地带,在旧房拆迁和征地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相比邻近的区县,尤其是渝北区和北部新区,寸滩港工业园在土地价格上完全不具有优势。

5 .邻近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

重庆市目前共有30 个特色工业园区和2 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经开区和高新区),其中和寸滩港工业园区同属都市发达经济圈的共有9 个特色工业园区,而2 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亦邻近寸滩港工业园区。这 2 个国家级工业园区中,高新区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主导;经开区属于综合型工业园区,但其主要产业依然是重庆市的优势产业,即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他特色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也主要集中在汽、摩及其零配件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开发与生产等,一些园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产业

集聚态势。但是部分特色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仍然是传统的机械装备制造,没有跟随高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产业技术密集度不高。而且有些特色园区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不能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大的项目建立起有效的产业链条和企业分工协作体系,难以体现出园区的特色和差异性。

2,主导产业策略

寸滩港工业园区应结合邻近港口的独特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关联紧密、技术和人力资源密集度高的产业。

l .以机电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市的传统强项,具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潜力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重庆市重点发展和支持的产业,是重庆市改造老工业基地、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把机电制造产业作为港城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承载着优化重庆市江北区工业结构,提高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和生产效率的重任。同时考虑到对物流运输量的客观要求,把装备制造业布置在临港地带,把港口码头纳入其生产线,是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结合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市场前景,引入的装备制造业应以生产性装备产业为重点,主要包括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和环保设备制造等行业。成品制造中,主要引进汽车及汽摩零配件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行业。同时以机电产业为主导、以产业价值链的形式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群。

2 .控制入园企业科技含量,避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引进企业时,应着重考察企业产品和生产工序的技术含量,避免产品层次低、技术落后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进入园区,从而提升园区整体科技密集度。对于已经入园的企业,要鼓励其加强研发力量;同时在园区内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产业层级;对工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攻关,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控制入园企业的产业方向和规模。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严格按照规划好的园区产业选择方向,逐步形成以产业选择为标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并且应强调企业的规模,避免规模过小、与园区产业关联性不强的企业进入园区。特别要大力吸引国内知名企业进入园区,加强这些大企业的战略规划功能、技术开发功能、资本经营功能、拓展市场功能和外向发展功能,让他们成为园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主体;并以这些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为主导,发展一系列配套的中小企业。

4 .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严把环保门槛。

入园企业的产品必须具有充足的市场需求量,禁止产品市场前景渺茫的企业入驻。在保证市场需求充分的同时,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由于机电产业属于大运量、大吞吐量、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因此特别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要从环保的角度遴选企业,对入园企业认真进行环境评估。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针对训练(有答案)

2.该循环系统中 a 、b 、c 、d 依次为 A .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 业 C .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 处理厂 3.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 确是 A .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 C .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李先生登录 装显示的发货方是位于南京的 B .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D .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B .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D .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Y 快递公司的送货,外包 K 公司,如下图所 T 公司的网购平台,订购了某品牌枸杞,两天后在家收到 H 商贸公司,内包装袋上标明的生产加工商为宁夏的 示。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针对训练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 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该市规划在 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读我国某地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各 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广东家具在中国市场一直扮演着“龙头老大”的角色,但伴随着四川、江浙、北京、东北四大 4.H 公司布局在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原料产地,节省运费 C .交通发达,接近消费市场 5.空间 布局最灵活的是 ( ) A .T 公司 B .Y 公司 ) B .科技发达,产品加工能力强 D .临近 T 公司,便于信息交流 C .H 公司 D . K 公司 读 “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模式图” ( 图中各点与中心距离的长短表示各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大 小) ,回答下面小题。 7.区域工业发展规划合理的是 A .我国沪宁杭工业区发展①所示的工业部门 C .印度班加罗尔工业区发展③所示的工业部 B .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②所示的工业部 门 D A .①—有色金属冶炼厂 B .②—计算机装配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分析论文.pdf

1、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罗斯托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之一,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的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颇有影响。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罗斯托认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甚至在一个己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中,所以能够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因为为数有限的主要部门,即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些部门的扩大,又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研究经济起飞问题时提出,对经济成长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二是有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三是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上游产业乃至所有下游产业的增长起着巨大的影响。以上三个特征反映了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作用,它们是有机的整体,缺一就不能称其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扩散效应,是与其他产业区别的重要特征和标志。首先,主导产业部门自身的增长能对其他非主导产业部门产生回顾效应;其次,主导产业部门能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起诱导作用,发挥前瞻效应;再次,主导部门能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旁侧效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己经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几个产业共同起作用,罗斯托称之为“主导部门综合体”。他认为,主导部门综合体是由主导部门和与主导部门有很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组成的。罗斯托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等等。 ②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实现该战略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是由生产短缺达到发展,即发展后向关联大的产业。第二条是由生产过剩达到发展,即发展前向关联大的产业。发展政策就在于努力谋求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主导部门通过扩大的关联效应,可带动经济的有效增长。赫希曼将后向关联描述为“投入供应、衍生需求”,即每一非初级经济活动将导致提供其所需投入的意图。后向关联被描述为“产品利用”,即利用其产品作为某种新生产活动的投入品。赫希曼的关联效应的测度比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测度复杂得多。[1] ③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筱原三代平首先在理论上突破了李嘉图的静态比较成本学说,同时借鉴了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动态比较费用论”。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著名的规划产业结构的“两基准”理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开创了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指标化的先河。他认为,从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角度来看,虽然在某一时点上,有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但经过一定时期,特别是给以有利的扶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这就是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基本观点。以动态比较费用论为基础,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基准,认为,在工业化初期,所有产业的发展不仅资金有困难,而且必然在资本、技术市场问题上会发生摩擦。因此,必须选择符合筱原两基准,并且关联效应比较大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来重点发展。动态比较费用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后进国家的幼小产业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得到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然而,这一理论毕竟与国际贸易理论密切相关,只能成为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起点。在实践中,如何具体把以上设想付之实施?另一个日本学者赤松要对此提出了著名的“雁行形态论”。[2] ④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他对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与主导产业演替关系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雁行形态论”或称“产业的雁行形态发展论”。 20世纪30年代,赤松要研究了日本当时的主导产业棉纺工业史时,发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棉纺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国外进口、国内加工生产、向国外出口。赤松要把这种进口——生产、进口替代——出口的形式称之为“雁行形态”。“雁行形态论”最早是被用来描述后起国家某一特定产业产生、发展和趋向衰退的生命周期或过程。二战后,赤松要、小岛清等学者研究一国到另一国的产业转移问题时进一步研究拓展了“雁行形态论”。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雁行模式”本身具有不切实际的静态化缺陷。后起国(地区)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日本经济本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佐证。同时,“雁行模式”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条件限制。这一模式可以适用于东亚中小国家和地区,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大国;可以说明过去,不一定能说明将来。“雁行模式”只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代表了日本对东亚经济发展和合作的认识与构想。 2、国内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研究 ①梯度推移模式 梯度推移模式认为,由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经济梯度;高梯度地区的创新,在市场驱动下由于扩散效应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转移方向依照梯度最小律原理向具有较高接受创新能力的地区转移;主导产业的发展状态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主导产业的主要特征。梯度推移模式局限性在于,作为区域经济不均衡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之间由于资源条件不同、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主导产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主导产业选择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竞争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主导产业不仅应该具有更强的获取资源的能力,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应该具有更强的价值创造能力, 从而不断将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得以发展、壮大。从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壮大是现有产业优势得以利用并不断改进、提升并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应该具有预期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壮大实质上是支柱产业和产业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现实的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即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产业优势是主导产业的优势(即预期的产业优势)得以创建、积累的条件。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察备择产业现有的产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二)、内生增长能力强 主导产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只是其外在表现,而产业的内生增长能力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必须选择内生能力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迈克尔?波特(2003)从生产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内生能力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的机理。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两类。其中,基本生产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后天创造。当产业发展面临选择性的劣势时(如土地昂贵、天然资源缺乏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

生存,就必须通过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将基本生产要素带来的劣势消化,并创造出产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创造力主要依靠的是以创新力为主体的产业内生能力。 早在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产业兴衰的主要动力,是产业内生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有了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率就会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总增长率。创新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来影响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首先,创新氛围可以培养劳动者对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敏感,尤其是对创造性要求高的产业;其次,不断创新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状态、创造或调节现有生产要素供给等方法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第三,创新可以不断带来新的投资领域、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需求结构;最后,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大的产业,创新可以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而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入,从而提高产出的数量并有可能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对于产出需求弹性较小的产业,创新通过需求的相对缩小而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出。 (三)、需求弹性大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对各种产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所以,主导产业选择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至少要大于1。 产业是一个诸要素相互关联的系统,产业需求结构的任何一点变动都将触发到产业系统的方方面面。其中,消费需求结构是需求结构变动的主要方面,它可以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 展初探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盐城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初探现代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通常是通过不同时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更替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产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地选择好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盐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城市产业经济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品牌响、质量好、市场份额大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的区域生产集中度高的特色加工体系,一批依托人力、技能、智力优势形成的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形成了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支撑着盐城市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盐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农村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 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7个,进入超市的农产品已达到648个,其中部分优质农产品已进入家乐福等国际知名的大超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17个。经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已达60个。全年新办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项目4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两家。科技兴农成效明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二)工业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新趋势

(完整版)工业区位因素(含答案)

第22讲工业区位因素(一) 考纲解读 (一)工业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类型: (1)按生产对象:采掘工业(采煤工业、水电工业)、加工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2)按产品性质:重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3)按投入多少: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4)按主导区位: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二)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低投入、高利润)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结合课件图片和上述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 了什么作用? 4.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 (1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 已知最小风频的,则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电厂 (一)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如图a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因素是技术。图b 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图c 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市场,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1)运输环节: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在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则布局在消费地,主导因素为 原料(铁矿) 燃料(煤) 市场 优势区位条件 鞍钢 鞍山铁矿 山西、黑龙江等 辽中南重工业基 地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又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 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 沪宁杭工业基地 接近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综述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进行了描述,然后综述了国家层面上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最后总结国内学者根据这些原则和基准而得到的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原则;基准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或趋势、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部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区域政府为了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争取动态比较优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从一定范围的产业群体中选出预期将在未来某一阶段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既要判断区域开发的经济背景、经济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开发目标;也要考虑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投入的保障、产出的效率、市场潜力、产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周期等。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第一,关联强度原则。主导产业应能够通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当那些关联强度大的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时,通过产业关联而产生一系列带动、支撑与推动作用,并使这些产业派生出对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导向拉动和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这样必将推动和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 第二,发展潜力原则。区域主导产业必须拥有长期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容量,只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才能对经济增长具有较高的贡献度,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因此,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充分体现市场需求情况,应把那些市场需求弹性高的区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市场需求弹性高的产业不仅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创造更大的需求,而且其发展机遇好、发展收益高、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 第三,技术进步原则。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应具有较快的技术进步机制和吸纳先进技术的潜力,这样才能推动区域内产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的演进,加快区域产业生产率的上升速度。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具有提高生产率的巨大潜力,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技术进步快的产业,可以节省资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扩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第四,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在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时要遵循发挥区域优势原则,这种优势不仅包括现有优势,而且包括后发优势。这就要求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必须从地区实际出发,着重发挥那些本地拥有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能够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以及城市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另外,还要考虑到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产业,在目前虽然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比较优势或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这种具有较高加工程度、较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如果选定并经过培育和扶持,可以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第五,产业结构升级原则。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适应区域工业化所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导产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发挥带动和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 第六,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发展基础,才能在区域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同其它区域的竞争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在考察资源优势时,要用发展的眼光,从长远来考察。 第七,保护环境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导产业的选择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色小镇案例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具有基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 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最后,制度供给不能“老而僵”,力求“活而新”。“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沿用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探索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改革突出‘试验’。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政策突出‘个性’。 如何进行农味突出的特色小城镇规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特色小镇:区域产业集聚3.0

特色小镇:新常态下区域产业集聚3.0 盛明 毫无疑问,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现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正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认识特色小镇这种经济现象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作用,无论是对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本身,还是更好更快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位”,是区域产业集聚的3.0 现有关于特色小镇的讨论,有从投资项目及其产业化运作切入强调要通过拓展产业链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也有从“产城人”融合发展角度来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路径、形态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将特色小镇建设视作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等等,大都基于如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这一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角度进行阐释,但对特色小镇这一经济现象的内涵、特征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很少论及。

其实,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甚为常见,尤其是在欧美,特色小镇更是以其独特的产业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纵观许多闻名全球且以其强劲的持续发展能力而获得关注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成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的重要基础在于其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或者说,嵌入特定区域及其历史人文背景下的“产业生态位”是这些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产业生态位是包括产业生存、发展和演变的生态环境,它为产业演变发展提供各种所需要的资源要素,进而决定了产业的成长机制、组织形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进而又决定了区域产业的特色及其结构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正是产业生态位决定了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是基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但从本质上说,则是顺应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变、重构产业生态位、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各地以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块状经济视作区域产业集聚的 1.0,将传统特色产业在区域范围内按市场机制分工协作后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视作产业集聚的2.0,那么,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则是在原有传统产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_李飞

2007年3月第15卷第2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SOCIALSCIENCES Mar.,2007Vol.15No.2 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 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综述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2-0106-03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李 飞 (中国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20074) 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李飞(1971— ),男,河南新郑人,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 (Walt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主导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关联作用,使其 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系统而明确的总结研究,奠定了主导产业理论的坚实基础[1][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在《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资源稀缺、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主动加大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整体发展[3]。 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的各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主导产业的存在,并对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 赫希曼对主导产业研究的贡献在于对主导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选择主导产业。但正是他们对主导产业的研究成果,即主导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并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学者们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关注并深入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实现日本的赶 超战略,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论》一书中,首次进行了主导产业怎么选择的研究,明确提出了选择标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征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存程度。筱原三代平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应选择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 ?106 ?

多阶段――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多阶段――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摘要: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经济发展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任何国家或区域某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要有主导产业(群)的拉动或推动作用。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主导产业的基本理论,然后分三步设计了延边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综合四种选择基准,选择出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主导产业;比较优势理论;DEA基准;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理论 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的产业,即一个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是发展经济所依靠的重要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它们占有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发展,以及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很强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在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实行倾斜式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因而,主导产业的选择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学者提出了界定主导产业的基准,其中最著名的有比较优势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等。除此之外,一些学者

又陆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比如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经济发展阶段基准、社会生态环境基准、就业功能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钻石理论基准、DEA(数据包络分析)基准、SSM(偏离-份额方法)基准等。 二、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设计 本文基于现有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和方法,以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为例,考虑产业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简便有效性,设计主导产业选择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建立反映产业规模和产业经济效益的初选指标体系:总产值比重;增加值比重;固定资产比重;就业比重;利税比重;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延边34个产业进行初选,筛选出前15位产业,作为候选产业。 第二步,分别用比较优势理论、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DEA基准对15个候选产业进行评判,得出每个基准下的评价结果和产业排序。 第三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4个基准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得出15个产业最终的总排序,据此排序选择主导产业(如图1)。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过程 下面利用延边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延边统计

工业区位因素和主导区位因素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和主导区位因素选择 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题一: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 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表1,回答1~2题。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 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 燃料运输费用 B. 铁矿石运输费用 C. 产品运输费用 D. 废弃物的排放量 题二:材料: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根据材料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主导因素选择形成指向型工业 题三:木糖醇是可以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 味剂。据此完成1~2题。 1.木糖醇生产厂应当接近() A.消费市场 B. 原料产地 C.廉价劳动力 D.研发基地 2.材料所述木糖醇工业原料中的糖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的省区是()

A. 四川、吉林 B. 宁夏、新疆 C. 江苏、河北 D. 广东、台湾 题四:下图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2题。 1. 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 印刷工业 B. 电解铝工业 C. 电子工业 D. 制糖工业 2.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 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 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 A. L1点 B. L2点 C. L3点 D. L4点 题五: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 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回答1~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 ①生物制药厂②食品罐头厂③电脑装配厂④玻璃厂 B. ①彩印厂②造船厂③纺织厂④皮革厂 C. ①水泥厂②造纸厂③家具厂④烤烟厂 D. ①啤酒厂②炼铝厂③缫丝厂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题六: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1~3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 制糖厂 B. 造船厂 C. 瓶装饮料厂 D. 高级时装厂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 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 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1、层次分析法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1. 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尤其可用于对无结构特性的系统评价以及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等的系统评价。 2. 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既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且能把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全部量化处理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次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使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也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经常简便,并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 3. 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们决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把判断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步骤留给了大脑,只保留人脑对要素的印象,化为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1] 缺点: 1. 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这个作用正好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只能从原有方案中进行选取,而不能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这样,我们在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我们自身的创造能力不够,造成了我们尽管在我们想出来的众多方案里选了一个最好的出来,但其效果仍然不够人家企业所做出来的效果好。而对于大部分决策者来说,如果一种分析工具能替我分析出在我已知的方案里的最优者,然后指出已知方案的不足,又或者甚至再提出改进方案的话,这种分析工具才是比较完美的。但显然,层次分析法还没能做到这点。 2. 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在如今对科学的方法的评价中,一般都认为一门科学需要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和完善的定量方法。但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脑考虑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能简单地用数字来说明一切的。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带有模拟人脑的决策方式的方法,因此必然带有较多的定性色彩。这样,当一个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做决策时,其他人就会说:为什么会是这样?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凭什么认为你的这个结果是对的?你说你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比较深,但我也认为我的认识也比较深,可我和你的意见是不一致的,以我的观点做出来的结果也和你的不一致,这个时候该如何解决?比如说,对于一件衣服,我认为评价的指标是舒适度、耐用度,这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如何选择及培育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如何选择及培育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国家与地方有关特色小镇培育政策中,均对特色产业做出了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向做精、做强发展,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发展思维,促进以产立镇、以产带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坚持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三最”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 特色小镇要坚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最终实现产镇一体、协调发展,为中国特色小镇提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但特色小镇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单兵突进,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因此,确保某一产业在小镇中的独特及主导地位,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是激活小镇经济,促进小镇特色形成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经历科学选择、合理规划、核心培育,再到集群辐射,最终提升到产业品牌的发展路径。 产业选择——科学论证进行选择,重在尊重现实基础、尊重市场需求; 产业规划——把握产业发展战略,重在空间布局规划、分阶段发展目标; 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核心支撑,重在龙头企业的招商和培育、产业链的打造; 产业集群——强化产业辐射带动,重在围绕特色产业“补链补强”; 产业品牌——增强特色城镇竞争力,重在产业文化和整体形象。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研究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础研究 摘要: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是一种中观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本文主要借鉴产业结构理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考虑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期选择的农业主导产业能使安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到合理的状态。史忠良(1998)认为国民经 济是由许多的产业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产业都有其本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每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相应产业的变动,并进而引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变化。同样,在各产业内部,组成产业的各个部分之间矛盾运动也会给产业带来影响,促使产业的发展变化。产业经济学主要探讨在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联结构、产业内组织结构的菱动规律以及分析这些变动规律的方法。本文对安县主导产业的研究就是从产业出发,以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安县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增长极概论;比较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然后经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的改进,再经俄林要素享赋理论的修正和完善的过程。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增长的原因》(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的关键点在于各国都应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专 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出口数量,用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去交换本国生产成本较高但又需要的其他产品。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两个国家发生贸易往来的必要条件是每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要低于其 他国家,否则,这个国家将无法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都居于绝对劣势时,两国仍可以开展贸易的现象。 相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补充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通过实例论证了自由贸易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完善具有重大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相对劳动成本的差别决定了两个国家是否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虽然一国可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是不同的,总有一种产品的绝对劣势要较小一些,即具有相对比较优势。那么,该国就可以利用这种相对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出口数量,结果可使贸易双方都能从交换中获得各自的利益,提高各自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两国的产业结构,增加各种产品产量。这就是所谓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要素享贝武理论 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修正和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提 出了一种国际贸易的纯理论一一要素享赋理论(TheTheory ofFaCtor EndOWment),即H模型。要素察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各国要素享赋的差异是各国自由贸易中存在的比较优势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成因。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劳动丰裕度高的国家,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度高的国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家庄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家庄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内容摘要: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主导产业理论为依托在传统的经济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的基础上融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选取了经济、资源、环境三方面有代表性指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业中的22个工业部门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指出了石家庄市目前应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五大行业及其发展思路与模式。关键词: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业部门主导产业通常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地区产业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石家庄市目前“二三一”的产值格局显示:第二产业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之首;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及京津都市圈的重要地位又同时提出更高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科学思考、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模型构造(一)工业部门的选取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20__》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本文删减了一些处于明显劣势的产业部门将重新组合的产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2个部门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

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据主导产业概念的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以及石家庄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本文构建了产业关联指标、产业成长潜力指标、产业经济效益指标、产业总量优势指标、产业技术水平指标、主导产业比较优势指标和环境能源持续能力指标七个一级指标并分别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总资产利润、资金利税率、行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劳动生产率、区位商、物耗产出率、三废治理率作为各一级指标的子指标进行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三)计量分析结果利用Spss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对表1中指标数据值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出前四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8.782%基本上反映了这11个指标的信息因而可以用来描述石家庄市22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还要求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第一公因子在行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感应度系数和产值区位商四个变量上有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