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鉴赏三步曲

文学名著鉴赏三步曲
于剑涛 作于 2004年4月21日


文学作品的鉴赏,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早已成了学生语文课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4月颁布实施的最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人教社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在“编写说明”中指出:“重视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全套教科书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认真落实大纲精神,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十分迫切,万分必要了。
为了适应新大纲、新教材、新课程这一变革的需要,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文学作品鉴赏新路的探索,有了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介绍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纵观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这些名著流传至高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形式,而是经过后人改编、制作成的异彩纷呈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录音、录像、影碟等多种媒体形式了。这为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活文学作品鉴赏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的“文学名著鉴赏三步曲”正是以此为依托,为我的语文课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的。其操作步骤是——
一、读。这是“三步曲”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可利用早读、课前预习或正课时间,让学生自由熟读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意境、手法等。“读”前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1)掌握基础知识,如了解相关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等,掌握生字、词,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把握作品主旨;(3)感知作品艺术形象、意境,分析作品艺术手法等。
二、看。这是“三步曲”的第二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得失。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在被改编搬上舞台、银幕、荧屏时,不是“换汤不换药”,而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因为改编的过程,就是改编者

第二次精心创作的过程;导、演的过程,更是升华、深化原著的过程!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再来审视原著改编成的戏剧、电影、电视剧时,自然会将原作和改编之作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二者哪怕是一丁点的差异都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极大兴趣,一系列的“为什么”就会撞击出他们年轻而又富于想象和创造的思想的火花:为什么改编的和原著不一样?改编者为什么要这样改编?孰优孰劣?孰是孰非?——一向枯燥乏味的文学作品分析课一旦被耳目一新的影视剧占领了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这就为他们进入下一步的文学评论写作夯实了基础!
三、写。这是“三步曲”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写”,就是写文学评论。大家知道,写作的过程,就是整理作者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改过去课堂教学“即兴问答式”的诸多不利因素,如时间有限、考虑不成熟、怯场、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等,而变为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构思谋篇、遣词造句、推敲斟酌;没有了怯场的顾虑,有的是自由放松的心态。在此种心态下,学生完全可以自由驱遣自己的思想,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也许有人担心,高中生真正接触文学评论是在高二下学期(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旧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这样做合适吗?但在初中时,学生早已接触过新闻评论、思想评论、读后感、剧评等各种体裁的论说文的写作,加之“要以理服人”,“要学会辩证分析”等写作项目教材也已安排过训练,还有在政治、历史课上的相关知识积累,应该说达到这一步要求不是很难。不过,刚起步时依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之法,先从读后感式的小评论写起。写完之后,或老师集中批阅,讲评课上范文引路;或小组交流,推荐佳作大家一起欣赏;或学生对批对改,相互取长补短——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好方法。
几年来的不懈探索,使我积累了学生许多成功的文学评论习作。印象较深的是98级学生在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涌现出的一批佳作,至今题目记忆犹新:《“笑”里藏“刀”——评王熙凤的“三笑”》、《从两首<西江月>说开去》、《“步步留心”为哪般?》、《朱门酒肉臭——评<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凤辣子”的“辣”》等等。尤其是99级二三班学生付荣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祝福》,观看了夏衍改编的影片之后,写的《改编应忠于原著》一文在《洛阳日报》发表后,校领导对她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颇有创见的妙文击节赞叹,

撰文《研究性学习结硕果》,用大红纸书写后张贴在校院“宣传橱窗”内,号召全校师生学习之。一时轰动了整个校园,使我无论何时想起心里都美滋滋的,同时也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的决心和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