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填空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填空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填空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 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

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

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

接。26.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

务。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

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

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

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C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

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

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

标。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

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

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27.适宜负

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

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

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

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

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科学基

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

应现象。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

现象。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

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

强度的评价指标。)B渐进式地增加

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

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

度的临界只。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

统。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

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

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

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

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

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科

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

性。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c

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训练学要

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

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

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

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

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29.直观教练

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

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

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

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

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认识过程

的普遍规律。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

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

观教练原则的运用。B注意应用科

学技术的新成果。C注意直观教练

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30.适时恢

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

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

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

力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机

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

制。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

的重要影响。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

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

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

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

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

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

手段)31。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

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

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32.运动训

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

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有助

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

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

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

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

力。3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

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b运动负荷

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

方式d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

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34.运动训练

顺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

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

握后再训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掌握后,再将三部分一起训练;如

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掌握技术或

战术。特点:训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

动作、战术配合过程的顺序大体一

致;后一步骤的练习内容包括前一

部分的内容。递进分解训练法:需将

应用时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

先训练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训练

内容到最前一部分,如此进行直至

掌握完整的技术或战术。特点:训

练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战术配

合过程的顺序恰恰相反;多运用于

最后一环节为关键环节的技术和战

术的训练。4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

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

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运用完整训练法,便

于运动员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或技

术配合;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

的完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

系。完整练习法。可用于单一动作

训练。多元动作训练,个人成套动

作的训练。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

43.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

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

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作用:

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

作。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

素质。44.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

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

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作用:通过严格

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

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调节运

动负荷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

与有关运动项目相配合的适应性变

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

使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

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有氧

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

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

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

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

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

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乳酸能

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

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

能力。45.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

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

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作

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

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

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

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

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

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

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

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46.变换训

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

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

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

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根据

实际比赛过程的复杂性.对抗程度

的激烈性,运动技术的变异性,运

动技术的变化性,运动能力的多样

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提出的。――作用:通过变换运动

负荷,可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

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

承受专项比赛时不同运动负荷的能

力。通过变换练习内容,可使运动

员不同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运动

战术得到系统的训练和协调的发

展,从而使之具有更接近实际比赛

需要的多种运动能力和实际应用的

应变能力。47.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

心理状态的基础d良好的体能训练

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分类;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

练。5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A合理

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

练。B体能训练应于技术、战术、

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

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

形式和生物学特征相近似。C体能

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

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

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

训练。E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

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

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53.身体形态

是指人体外部的性状特征。――在

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A一定身体

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

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

水平。B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

求是不同的。C不同的身体形态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

展。54.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A身体

训练的各种方法,根据需要运用相

应的训练方法。B专项运动员身体

形态训练,通过专项训练方法手段

实现。C手持轻器械训练法。D舞

蹈训练法。55.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

要求。A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

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B根

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

练。C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

素的影响。D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

善身体形态。56.力量素质是指人体

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

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内部阻力)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

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

量。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

所具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是指

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

与速度的有机结合。爆发力是快

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

已经开始增加的以最快的速度克服

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

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57.最大力量

测定:静态测定、动态测定:最理想的

测定是测定肌肉等动练习的最大力

量值。58.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a动

力性等张收缩训练b静力性等长收

缩。C等动收缩训练d超等长收缩

训练e循环训练法。59.力量训练的

主要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

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

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

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

电刺激。60.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A

注意不同肌群的对应发展B选择有

效的训练手段C处理好负荷与恢复

的关系D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E儿

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61.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

力。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

号刺激快速应答能力。动作速度:

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完

成某一动作的能力。位移速度是指

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62.

反应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A反应

速度由神经反射通路的传导速度所

决定,基本属性纯生理过程,不受

其他因素影响,通过训练可是运动

员潜力在方应速度能力表现出现并

稳定下来B要求运动员的注意力集

中C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

作熟练程度。――反应速度常用的

方法手段:信号刺激法、运动感觉

法、移动目标的练习、选择性联练

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0.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B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C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 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C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科学基础: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 方法的分类: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

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具体操作

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

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3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

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

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36.运动训

练手段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应用

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

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

期的具体训练任务。有助于科学地

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

技能力。3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

构:基本结构:A动作特征-力的支

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B动作

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

速率、力量、节奏C动作过程-动

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38.

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

(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

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

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

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

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

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

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

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

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

性)3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

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

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

方法。操作程序:a解析影响运动竞

技水平的各种因素。B获取各影响

因素的指标参数。C建立影响运动

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d以因

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

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

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E将检

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

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

的原因。F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

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G改

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

断逼近模式目标。模式训练法由训

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

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模

式训练法的特点:具有信息化特点、

具体定量化特点。模式训练法的应

用过程:教练员指导-训练模型、训

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

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教练员指

导。40.程序训练原则:是按照训练过

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

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

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

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

学控制的方法。-基本结构:训练

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

方法。-基本特点:系统化特点、

定性化特点、程序化特点。--

应用过程:训练程序、训练手段-运

动员训练-评定标准-教练员指

导――=训练程序、训练手段。41.

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

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

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

训练的方法。单纯训练法:首先把训

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

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内容,再综合

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特点:分解

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相对复杂;

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练。

递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

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

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再将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成起来训

练;掌握后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

部分;掌握后将三部分合起来训练。

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

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

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

法。――结构因素:每站的练习内

容,每站的练习负荷,练习站的安

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遍

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站数与循

环练习的组数。――作用:可有效

地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运动员的训

练情绪和积极性;可以合理地增大

运动训练过程的练习密度;可以随

时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地加以调

整,做到区别对待;可以防止局部

负担过重,延缓疲劳产生,并有利

于全面身体训练。循环重复训练(循

环过程-间歇且充分;负荷强度-

最大;负荷性质-速度、爆发力;

供能系统-以磷酸代谢系统供能为

主。)、循环间歇训练(间歇不充分;

次大;速度耐力、力量大小;以糖

酵解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循环持续

训练(基本无间歇;较小;耐力;

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三

种供能系统的组织形式:流水式、轮

换式、分配式。48.循环重复训练法

的目的:提高高强度技术动作的规

范性和熟练性;提高攻防过程中的

对抗性;并将技术动作和运动素质

与代谢系统的训练融合为一体,使

之共同提高;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

动员的磷酸盐系统的储备和供能能

力;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有关

肌群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循环间

歇训练法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该类

项目运动负荷糖酵解系统及其与有

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有效地提高

该供能状态下的速度耐力及力量耐

力。循环持续训练法的作用:可提高

运动员持久的对抗能力,运动技术

的稳定能力以及技术之间的衔接能

力;可提高运动员攻防技术的转换

能力、疲劳状态下连续作战的能力

以及有氧工作强度;可提高有氧代

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工作强度以

及有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力量耐

力。49.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

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

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

法。50.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

期性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

习。分类《全身周期性练习(各种

快跑练习、跳推杠铃练习、拉测功

仪练习)局部周期性练习(快速挥

臂练习、卧推杠铃练习、拉橡皮待

练习)》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

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

体练习。分类(全身混合型练习:跳

动跨跳练习、助跑掷枪练习、助跑

扣球练习;局部混合型练习;助跑

掷球练习、助跑起跳练习、摆浪收

腹练习)固定组合练习手段是将各

种练习依固定行式组合的身体练

习。举例:有氧健身操、各种自选拳

练习、各种协调性练习、变异组合

练习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

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

体练习。分类(完整变异组合练习:

各种格斗性对抗练习、各种同场性

对抗练习、各种隔网性对抗练习;

局部变异组合练习:进攻战术配合

练习、防守战术配合练习)51.运动

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

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

成部分。(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

要素)体能训练的意义;a良好的体

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

绩的基础。B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

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

的基础。C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

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

习。63.动作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

题:A提高动作速度应与掌握和保持

正确的技术动作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B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

项比赛动作要求一至C在使用反复

做某一动作为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动

作速度时,应合理地变换练习速度

D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

间一般不宜过长E练习与练习之间

的间歇是由练习的强度所决定的,

练习的强度大,需要间歇时间就应

长些。――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方

法手段:A利用外界阻力控制运动员

的动作速度。B减少外界自然条件

的阻力。C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

械重量的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

展动作速度。D借助信号刺激提高

动作速度。E缩小完成练习的空间

和时间界限。64.提高移动速度的速

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力量增长,进而提高速度;

二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提高

移动速度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A发

展最高移动速度每次练习的持续时

间不能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

高能磷酸原代谢的主要供能途径,

一般讲应保持在20秒内。B各种爆

发力练习C高效率的专门性练习D

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

习。65.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A速度

素质训练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

运动进行。B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

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

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在安排在

训练课的前半部。C速度提高到一

定程度时,常用出现进展停滞,难

以提高的现象,称速度障碍。E儿

少速度训练注意事项:掌握儿少速

度自然增长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

排速度训练;进行速度训练周时,

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66.速度障碍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由

于技能动作定型的形成运动员技术

动作的空间时间特征都趋于稳定;

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神经

过程灵活性的改进和肌肉收缩,所

需能力的提供会遇到最大的困难,

而运动员向前移动所需克服的阻力

也更大。主观原因是:过早地片面发

展绝对速度;基础训练不够;技术

动作不合理;训练手段单调片面,

引不起新异刺激;负荷过渡,恢复

不好等。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

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克

服。6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

时间运动的能力。(分肌肉耐力、心

血管耐力)68.各种耐力素质训练负

荷量的确定:A持续法:a负荷强度

145-170次/分b负荷数量不少于

20分。c工方式:作匀速持续150次

/分1小时以上――越野赛1.5-2小

时――变速跑130-145次/分到170

-180次/分持续半小时――法特莱

克跑。B间歇训练法――负荷强度

170-180次/分――负荷量持续工

作不超过两分钟――间歇时间,恢

复到120次/分――休息方式,积极

休息――练习的持续时间,半小时

以上C循环练习。极限负荷1/3,

作用于心血管耐力。D游戏,140

-150次/分。20分种以上。糖酵解

无氧代谢供能;采用持续1分钟的

练习作为评定指标。负荷确定:--负

荷强度80%-90%,时间1-2分

钟,300米-800米跑。――重复次

数不必过多。――间歇,距离长强

度大,间歇长。距离短,强度小间

歇短。祖间歇长于组内间歇。69.一

般耐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A各种形

式的长时间跑。B长时间进行的其

他周期性运动。C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D 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E循环练习。70.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A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B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C 儿童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耐力自然发展趋势、以有氧耐力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训练方法为持续训练法,还可采用法特莱克获变速跑)71.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一般柔韧素质、专门柔韧素质)――负荷量的确定。A负荷强度:采用自身用力的拉伸法;采用负重练习,不超过拉长肉力量的50%。B练习数量:根据关节的不同特点而定;间歇应安排肌肉放松练习或进行按摩。72.柔韧训练方法:拉伸法(动力拉伸;主动拉伸、被动拉伸:静力拉伸:主动拉伸、被动拉伸)。73.柔韧训练基本练习:A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B注意柔韧训练与温度和时间关系。C 柔韧性训练应保持经常。D 采用多种手段发展柔韧性。E儿童柔韧训练的注意事项(发展儿童柔韧训练较多容易、儿少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活动、13-16岁,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骼活动,以免造成损伤。16岁后,逐渐加大柔韧性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74.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热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宜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衡量标准是运动员在各种复杂变换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应答动作。――发展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强度一般较大,速度较快,练习次数不宜过多,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应有足够休息,一般地讲练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可为1:3。

75.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A 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动作。B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C专门设计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D各种改变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信号作出复杂应答的游戏。――基本要求:A灵敏素质要从儿少开始训练。B灵敏训练的安排,一般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时进行,采用各种手段,清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或紧张状态,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76.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基本特征;A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B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C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采用的计谋和行动。86.竞

技战术的构成:A.战术观念:

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

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

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

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

情况指出的战术运用的活

动准则。C.战术意识:又称

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

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

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

维活动过程。D.战术知识:

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

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知识

和理论知识两种形式。包括

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

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

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

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

度。E战术形式:指战术活动

中具体相对稳定的形态和

结构的行动方式。F.战术行

动: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

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

动作组合。87.战术分

类――表现特点(阵型战

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

的战术、心理战术。)――

人数(个人战术、小组战术、

集体战术)――功防性(功

防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

术)――普适性(常用战术、

特殊战术)88.战术能力指

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

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

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89.

战术训练方法:A分解与完

整训练法B虚拟现实训练

法C减难与加难训练法D

想象训练法E程序训练法F

模拟训练法G实战法。90.

战术方案制定的考虑的因

素:A考虑充分发挥本方各

方面的优势B考虑抑制对

方的长处,不让对方发挥其

优势。91.战术方案的基本

内容:A战术任务和具体目

标B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

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

等C确定战术原则D己方

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

务分工等E适应竞赛环境

的措施F赛前安排战术训

练的安排G对本方方案的

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

H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92.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A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B处

理好战略策略和战术决策

的关系C考虑竞赛环境的

影响D充分利用竞赛规则E

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93.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A把

握项目制胜规律。B培养战

术意识。C培养战术运用能

力。D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

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E

重视战术组合。F加强战术

创新研究。94.运动员心理

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

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

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

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95.运动员心理能

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A意念

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

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

应列入训练计划中,在计划

中应占有一定比例。D应逐

步建立运动智能测定和评

价的制度。99制定多年训

练计划的必要性:a运动员

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

的要求。B运动员竞技能力

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c运

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

与后天获得竞技能力最佳

组合的要求.(先天性-遗

传效应;后天性-训练效

应、生活效应)100优秀运

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

现象”:在专项提高阶段的

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

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止不前,

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主要原因A遗传效应减慢

或停滞。B运动效应自然减

弱C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

良影响D主观努力下降。

101通过改善球队队员的组

合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

能力应注意:A保持处于不

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的球

员之间的适宜比例B保持

适宜的平均累积配合训练

年限C采用全国选拔或组

建国家队D选用适宜的队

伍更新方式102训练大周

期时间的确定:A确定比赛

日期B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持续4-6周)C确定比

赛时间(加4-6周的热身

比赛阶段共8-12周)D确

定整个大周期(加6-12周

的准备期,后加2-4周恢

复期,共12-32周)103

比赛的分类及安排A竞技

性比赛-创造理想的成绩,

实现训练目标(每个大周期

1-2次主要比赛)B训练性

比赛-在比赛条件下,培养

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要

的某种能力或综合能力(每

个大周期1-2次主要比赛

多用于准备时期后期及比

赛时期前期)C检查性比赛

a检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与稳定性水平b专项素质

发展情况c阵容安排的适宜

度d战术设计的价值和配

合的熟练程度(多用于重大

比赛前)D适应性比赛:提

高运动员对比赛的场地、气

候、对手、观众及裁判等各

方面条件的适应能力。(多

用于重大比赛前)104分阶

段比赛的优点A能为运动

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B

在每一个阶段中,可使运动

员持续发展自己的竞技状

态,逐步引导至最佳状态C

运动员可利用比赛阶段之

间的间隔,组织实施必要的

赛间训练。105.优秀运动员

比赛次数的控制:在安排比

赛时应注意有所选择,有所

取舍,既保证必要的比赛次

数,更要确保在重大比赛中

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106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

安排的训练学要点注意事

项:A全年训练负荷的量度

是不断变化的,安排时力求

在重要的竞技比赛时,运动

员机体处于能表现出最高

强度(包括最大速度,最大

重量,最大距离,最高质量)

分,解除训练时基本部分所

造成的心理,生理的紧张状

态。112明确负荷属性是度

量负荷大小的重要前提。

(结构属性、机能属性、个

体属性、专项属性)113安

排运动员训练课负荷量度

时必须认真考虑特点:A运

动专项特点的需要B训练

课所完成的任务C运动员

个体所能承受负荷水平D

完成训练课任务时,运动员

有机体的主导机能系统所

能承受负荷水平。(较大负

荷的恢复时间为1-1.5天、

中等负荷为10-12小时、

小负荷则几十分钟或几小

时)114运动队管理的内容:

运动训练目标确定后训练

与比赛的组织与保证工作;

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教育与

培养;与训练活动有关的各

项事务,各种人员的教育、

监督和协调;运动队多种效

益的获得与发挥等。115.我

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

基础:思想基础、组织保障、

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

原则116运动队管理的主要

任务:A设立运动队的训练

目标B组织制定并实施训

练计划。C完善内部管理机

制。D调动各方面的积极素

质。E积极运用新的科学成

果F处理好运动队与外环

境的关系。117运动队的人

员组成:领队、教练员、运

动员、队医、科研人员、后

勤保障人员。教练员角色定

位: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主

要决策者;是运动队管理链

中的信息沟通者;是运动队

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基

本素质:A强烈的事业心,

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

操。B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

面的基本理论知识。C熟练

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

新能力。D适应于运动队生

活环境的能力。118运动员

的角色定位:是运动队管理

工作的主要对象;运动队管

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运动

员的基本素质:A高度负责

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

神。B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品质。C强烈的学习追求与

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

解能力。D高度的自控能力

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

的能力。二、填空题1.循

环训练法的组织形式有

(流水)_式、(_轮换)式和分

配式三种。2.判别运动员

疲劳程度的方法有自我感

觉法、(外部测试)、(生理

测试)和心理测试法等。

3.比赛周训练内容安排的

一般模式是(超量恢复)的

集合安排。4.体能由机能、

(素质)和(身体形态)三

个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

系、影响、制约的因素构成。

5.基本训练周训练内容结

构的主要特点是(周训练负

荷变化)。6.决定周训练计

划内容结构的主要依据是

(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和

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

(恢复状况)。7.依据理论

性。D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运动技术原理;生物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生物力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77、动作要求: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78.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主体因素:A人体结构力学特征。B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会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是基础。)C感知觉能力。D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F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G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客体因素:A竞赛规则。B技术环境。C器材设备与场地。79.选择技术训练方法遵循下列要求:A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B多层面的综合性。C常用方法与特殊方法相结合。(直观法与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80.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A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B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C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D处理好循序渐进和难点先行的关系。E处理好合理内部机制与正确外部形态的关系。F抓好技术分格的培养。G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H改善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I 重视运动技术创新。81.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8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技术系统是技术风格的内核,技术风格是技术系统的集中的体现。某一技术系统区别于另一技术系统的特征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A系统构成元素不同。B技术结构不同。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A特长技术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C种族特征。83.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技术评定的任务:在帮助运动员尽快掌握动作,提高技术质量,探寻新技术和论证新技术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从而达到促进其运动水平提高的目的。――基本标准:实效性评价和合理型、经济性评价。84.运动技术评价常用的方法: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B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C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8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

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B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

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

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事

物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

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

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C

模拟训练法(实景模拟训练

法、想象模拟训练法)是指

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

出现的条件进行训练。96.

几种心理现象:心理紧张

(表现放松法、自我暗示放

松法、阻断思维法、音乐调

节法、排尿调节法)、心理

胆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情绪消极(激励法、转移法、

升华法、暗示法、体验法)、

情绪激动(提高运动员的训

练程度,丰富运动员的比赛

经验、加强自我调节能力训

练、提高运动员的动机水

平)、心理淡漠(分析比赛

情况,正确认识有利条件,

制定可行的比赛措施,增强

比赛信心,鼓舞斗志;帮助

运动员形成崇高的比赛动

机端正正确的态度;防止赛

前过度训练,使运动员情绪

高涨,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比

赛)、盲目自信(教育运动

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比赛,胜

不骄败不馁;学习辩证唯物

主义的方法论,使运动员学

会科学,全面的分析问题;

赛前,实事求是地分析己彼

各方的实力,充分估计可能

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况,使运

动员处于良性的战斗准备

状态)、961注意分散(平

时加强培养运动员不为其

他念头或事物干扰所分心

能力;使运动员对他从事的

事业,所实践的活动有强烈

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这种

来自内不的动机会使人的

注意力高度集中;养成作事

有头有尾,坚持到底的良好

习惯;参加比赛时,要引导

运动员不要多想比赛结果

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过

程上;赛前消除担心,害怕

等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波

动;做一些视觉守点,听觉

守音的练习,以使注意力集

中;)、962心理焦虑:A把思

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

比赛的结果B进行积极的

想象,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

方法,消除焦虑情绪C赛前

也可以演练一下比赛情形,

把思想集中到比赛中去D

在完成动作之前可以将整

个动作及完成动作时的思

想状态按照程序背诵一遍。

97.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

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

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

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

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

力。98.运动智能训练的基

本训练:A提高运动员对学

习理论知识和发展运动智

能意义的认识,动员他们的

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参加运

动智能训练的自觉性。B运

动智能训练在根据对象实

际情况,选择内容,确定方

法及分量。C运动智能训练

的状态。B全年训练负荷量

度的确定与安排,应与运动

员机体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相适应C遵循由量变到质

变的规律,无论发展体能,

技能还是战术能力,都应首

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

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一

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加大

负荷量和提高负荷强度D

应高度重视负荷后的恢复,

使训练负荷带给机体的疲

劳及时得到消除,并出现超

量恢复,以获得更大的训练

效应。――不同项群年度训

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

不同特点:a安排的主要着

眼点不同b体能主导类项

群的训练负荷量度计划比

较具体、明确技能主导类项

群计划中,对各种手段的练

习量常常不作非常严格的

规定,而使技术或战术掌握

情况而定。107规范化用表

的用途:有助于教练员遵循

运动训练活动的一般规律,

系统地思考训练工作,有序

地设计训练进程。――内

容:a上一年度比赛及本年

度参赛指标。B上一年度竞

技能力状态诊断及本年度

竞技能力指标。C实现参赛

目标的可行性分析。D实现

参赛指标需解决的主要问

题及拟采取的措施。E上一

年度训练负荷量度的基本

统计及本年度负荷量度指

标f年度训练的周期阶段划

分及各项计划内容要点。G

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H

年度训练过程的检查评定

安排。108周训练负荷加大

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

主要特点。加大途径:A增

加负荷量,同时负荷强度保

持不变或相应地下降。B提

高负荷强度,负荷量保持不

变或相应下降C负荷量和

负荷强度都保持不变,通过

负荷的累加效应给机体以

更深的刺激。109赛前训练

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提高训练强度。比赛周训练

的内容A超量恢复的集合

安排,B连续比赛周安排

恢复训练周的内容:A一般

性身体练习B带游戏性的

练习110训练课是运动训练

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训

练课的计划包括训练课内

容的选择与安排、课的组成

结构,训练手段与方法的实

施程序,训练负荷大小及恢

复手段等。――训练课的种

类: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

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

查和比赛课。111.训练课的

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

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A准

备部分:任务调整心理状

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B基

本部分:综合训练课的基本

部分安排应考虑以下问题a

各种内容练习之间的顺序b

改变训练内容时必须做好

适应性的专项准备活动c注

意不同训练内容负荷的累

加效应d安排作用于同一

机体系统的练习时。负荷应

有波浪型的变化C结束部

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

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

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包

括(运动成绩)指标、(竞

技能力)指标和训练负荷指

标。9.通过运动训练活动所

产生的生物适应就叫(训练

效应)。10、运动员竞技能

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运动

员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

11.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

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

点。12.运动训练理论的研

究主要针对“为何练、练什

么、练多少、怎样练”,即

(训练目标)、(训练内容)

负荷量度及训练的组织这

样四个问题而进行。13.加

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

(正确价值观教育)是动机

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4.

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

手段有(信号刺激法)、(运

动感觉法)、移动目标的练

习和选择性练习。15.耐力

素质可分(肌肉)和心血管

耐力。16.充分利用(情报)

是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

项之一。17.选材时,力求

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

方法。18.柔韧训练基本采

用(动力_)和_(静力)拉

伸法19.制胜规律的组成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制

胜因素);其二是(制胜因

素)之间的本质联系。20.要

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

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

赛是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

学要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整理)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 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 ()臂。 答案: 1 2 ′; 2 胸腺尿; 3 三叶草倒L ; 4 碱基磷酸戊糖; 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 6 核苷酸 7 松弛环超螺旋 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 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 三、酶 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 )酶的活性。 4、欲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倍。 5、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是()、()、()、()、()和()。 6、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呈S型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 ()效应而引起的。 7、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理是()。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是Kma、Kmb、Kmc ,且Kma>Kmb>Kmc, 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与酶的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植物营养名词解释和填空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中指挥 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N素以施肥的 方式归还给土壤。 2 矿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以无机形态从土壤中获得营养,因此可通过施用无机物质为植物 提供营养。 3 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到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着 最少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4 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5 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的植物生长发育有益,或者某些植物种 类所必需。 6 微量元素: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及少量,为植物体重的10~8至10~5. 7 肥料三要素:氮磷钾植物需要量较多,但是土壤中含量却较少,需要肥料来补充,通常把 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 8 根部营养: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来吸收养分,通过根吸收养分称为根部营养。 9 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可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 式成为根外营养。 10 自由空间:植物根部某些组织或者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的离子自由进入的区域。 11 水分自由空间: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空间,主要是细胞壁大孔隙。 12 杜南自由空间:细胞壁上非扩散性的阴离子吸持阳离子排斥阴离子所占据的空间,主要 处在细胞壁上。 13 主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的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进入细胞的过程。 14 被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的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进入细胞的过程。 15 离子拮抗作用:溶液中的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 的选择性吸收上。 16 离子相助作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有利于根对另一离子的吸收,主要表现在阳离 子与阴离子之间,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17 维茨效应:Ca+2对多种离子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一般认为它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 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 18 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孔状跨膜蛋白,孔的大小和表面电荷密度决定 了它的选择透过性。 19 载体学说:载体是生物膜上能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或者其他物质。无机离子跨膜运 输时,离子首先要结合在膜蛋白(载体)上,这一结合过程和底物与酶结合的 原理相同。 20 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 上逆电化学梯度主动地吸收。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 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 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一时期成为作物营养临界期。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23 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 成为横向运输。由于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24 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植物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 韧皮部向根运输的过程。成为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距离长又称为长距离运 输。 25 共质体:通过胞间连丝把细胞与细胞的原生质连成的整体。 26 质外体:植物体内由细胞壁(微孔),细胞间隙,以及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组成的 空间。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上。 27 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 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 28 质流: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

(完整word版)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 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 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 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 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 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 理论” 7.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 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 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的 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

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 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 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 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14.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 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5.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 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对运动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6.运动训练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 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17.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 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

填空题、名词解释

填空题 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室负荷过重 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 3.心房颤动、心室颤抖 4.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 5.低钾血钾 6.含菌的各种污染物厌氧菌 7.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药 8.哮鸣音呼气性 9.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 10.呼10 名词解释 重症哮喘:发作时,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脉搏110次以上(表2-4-2)。有时严重发作可持续一二天之久,称为“重症哮喘”。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以至于组织和器官灌注量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 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其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 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 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 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 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 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 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 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 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 节状病灶。 19.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 血症。 20.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 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 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 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 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 珠。 25.向心性肥大: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类似软化灶。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整理后)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2003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 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 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内容和负荷。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 行动。其主要构成有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 2004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系统训练原则:系统地不间断地坚持从事运动训练,并有序地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有序地安排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次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练习方法。 技术风格: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训练课结构:所谓训练课的结构是指训练课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一般训练课通常依次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2005年真题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地体育活动。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是运动成

护理学基础填空名词解释

A卷: 1.磺胺药服后宜________,防止_______。 2.禁用鼻饲法的患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液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时,安置病人体位为________和_______。 4.常用给药途径除动、静脉给药按吸收速度由快至慢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1.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________。 2.臀大肌注射“十”字法定位是从顶点向左或右引一水平线,然后从_______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选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_______。 3.测量血压要做到四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客观反应患者意识状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项目。 5.禁用高锰酸钾洗胃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题: 6.抢救室内“五定”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A卷 B卷 无菌技术灌肠法继发效应大量输血压疮医院内感染 呼吸困难灭菌 导尿术体温过高

答案 A卷: 1.多饮水、堵塞肾小管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梗阻 3.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4.吸入、舌下含化、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5.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B卷 1.盐酸肾上腺素 2.臀裂、髂棘最高点、外上、内角 3.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 4.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 5.1605、1059、4049(果乐) 备选题: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A卷 1.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 2.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3.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比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4.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技术。 5.灌肠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的方法 B卷 1.继发效应:是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2.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9运动水平(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0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12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3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14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15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的、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6周期安排原则:指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7适宜负荷原则: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8区别对待原则: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的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19直观教练原则: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0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21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2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23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24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25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6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填空题名词解释

作业1 填空题 1.原发性心肌损害心室负荷过重 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 3.心房颤动、心室颤抖 4.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心室壁瘤 5.低钾血钾 6.含菌的各种污染物厌氧菌 7.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药 8.哮鸣音呼气性 9.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 10.呼 10 名词解释 重症哮喘:发作时,则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每分钟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脉搏110次以上(表2-4-2)。有时严重发作可持续一二天之久,称为“重症哮喘”。 心力衰竭也称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等。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以至于组织和器官灌注量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自发性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 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并发、肺源性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主要依据有慢性肺部疾病伴肺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神经、精神症状和定位神经体征;血气分析有肺功能不全及高碳酸血症之表现;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而诊断。 心源性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心源性哮喘既往有或历史,哮喘时,伴有频繁咳嗽、咳泡沫样特别是血沫样痰,心脏扩大,和心音异常等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作业2 填空题 1.心房颤动、心室颤抖 2.左心衰高血压 3.青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 4.铁硫化铁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成绩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价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测定。 4、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把我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8、分解训练法:是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9、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1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教程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设施变换,以提高运行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一,名词解释 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 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 遮挡条件 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 4,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 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 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二,填空题 1,盖层的岩性一般是泥质岩类,膏岩类,少数是碳酸盐岩; 2,III型干酪根H/C原子比低,在结构上富含多环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其原始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油潜力小; 3,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评价烃源岩,主要应从丰度,类型,成熟度三方面进行评价; 4,石油的非烃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5,烃源岩异常高压的成因有欠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