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6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实验(含解析)

合集下载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答案)

华师版科学中考试题汇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2016•舟山)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2。

(2017•衢州)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

3。

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 + 4Na xR + C(金刚石),则x 、R为( )A。

1、Na2CO3 B. 2、Na2O2 C. 4、Na2CO3 D. 2、Na2CO34.(2014·湖州)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 和化学性质相似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5.(2014·湖州)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垫上石棉网后放人一个打磨用的钢丝球,称出总质量。

然后用电压为9伏的电池正负极轻触钢丝球,钢丝球迅速燃烧,并且左盘下降。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引起电池短路的钢丝温度骤升 B。

钢丝的燃烧速度与粗细无关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后的天平不是等臂杠杆6.(2015•衢州)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CuOB. 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 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

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7.(2013·金华)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

2017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

2017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2017黔东南)1.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可燃冰燃烧B.铁钉生锈C.矿石粉碎D.光合作用(2017铜仁)8.加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固体发生如下反应:Ca(OH)2+2NH4Cl CaCl2+2X↑+2H2O,试推测X的化学式是()A.NO2B.H3N C.HCl D.NH3(2017铜仁)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克34 2 5 5反应后质量/克0 x 5 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的值为18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丙一定是催化剂(2017黔东南)6.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89 54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2017毕节)8.其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3=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A.CaOB.CaCO3C.Ca(OH)3D.CaO2(2017六盘水)11、(2分)目前人类可以从多方面获取能源,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1)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其中X的化学式是▲(2)截止2017年6月2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开采可燃冰超过22天。

可燃冰(化学式CH4·8Hz0)能释放出甲烷气体,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

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017六盘水)7.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A.10 B.8 C.4 D.0二、非选择题5.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g.(保留一位小数)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 g二氧化碳.9.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 g铜(保留一位小数)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g.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14.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先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定反应是否为化学变化;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变化而言的,物理变化不适合.【解答】解:A、纸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所以,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正确.C、湿衣服晾干后,衣服上的水进入大气中,质量变小.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了大气,所以质量减少.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解答】解: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但物质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同.如:2H2+O22H2O.故选:C.【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Cr,4;O,37;S,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O,13;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r,S,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3和 12故X的化学式为Cr2(SO4)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A.10 B.8 C.4 D.0【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和与反应后乙、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和的差值,即“待测”的值.【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甲的“待测”值=(4+1+42+10)﹣(20+6+31)=0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二、非选择题5.(2016春•山东校级月考)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31:40:71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首先正确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124 160 284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故答案为:31:40:7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12.5 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然后再列出关系式进行解答.【解答】解:设制取3g的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H2Cu+H2O80 64x 10g,x=12.5g,答案:1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在解题时,关键是找等量关系.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0.2 g.(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正确书写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依据制得铜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设需要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H2 +CuO Cu+H2O2 64x 3.2g解得:x=0.1g氢气的利用率为50%,所以实际需要氢气的质量为0.1g×2=0.2g答:实际需要氢气的质量分别为0.2g.【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和格式.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44 g二氧化碳.【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进行分析选择.【解答】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氧气有2g剩余,仍然生成44g二氧化碳,故填:44.【点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该定律用于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问题.9.(2016春•山东校级月考)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 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2: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根据在路上的可知,反应的A的质量为:16g+9g﹣15g=10g,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0g:15g=2:3,故填:2:3.【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14.2 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铁与氯气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计算即可出结果.【解答】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由Fe+2HCl═FeCl2+H2↑,H2+Cl22HCl可得:Fe~Cl256 7111.2g x解得:x=14.2g答案:14.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利用关系式法计算比较简便.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19.2 g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锌的质量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锌与铜的关系式,求出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生成铜的质量.【解答】解:设若用这些氢气还原氧化铜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由Zn+2HCl═ZnCl2+H2↑①H2+CuO Cu+H2O②可以得到:Zn﹣H2↑﹣Cu65 6419.5g xx=19.2g答案:19.2【点评】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我们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所以务必要保证我们的出发点即化学方程式要书写正确,然后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进行求算.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24 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可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的质量为x,CuO+H2Cu+H2O 固体差量80 64 18 80﹣64=1627g xx=24g答案:2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差量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6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求得C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2×80+12=2C+44,解得C=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等于它们之间的质量比.14.(2012•惠来县模拟)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答】解:(1)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少量的炭灰是由木炭中的少量杂质形成的,木炭中的炭和氧气反应之后以气体的方式散发掉,所以总的质量要减少.(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铁的质量,故铁锈质量大于铁的质量.(3)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铜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锌的质量,故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4)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断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故答案为:(1)>;(2)<;(3)=;(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点评】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某可燃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A. COB. CH4C. 甲醇(CH3OH) D. 乙醇(CH3CH2OH)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反应后的质量/g 未测定21 10 9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A. 1:1 B. 1:2 C. 1:3 D. 2:13.已知 2NaClO3+H2SO4+SO2=2X+2NaHSO4由此可知X物质的化学式为()A. ClO2B. NaClC. NaClOD. Cl2O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中,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刻,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B. 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再增加12克甲,甲与乙则恰好C. 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 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5.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A.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B. 氢和氧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水C. 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 每4g氢气跟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g水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7.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 A与2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A. 56gB. 62gC. 52gD. 60g8.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C.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 MnO2的催化作用B. 碘的溶解性C. 白磷红磷着火点 D. 水的组成10.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银制品,其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由于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氢发生了下列反应:4Ag+2H2S+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gSB.Ag2O C.Ag2O2 D.Ag2S11.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 B.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12.在X+2O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 CH4B. C2H5OHC. CH3OHD. CH3COOH13.向1molFe2O3中通入CO并加热,随着CO的通入,有关量的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 曲线甲表示生成铁物质的量 B. 曲线乙表示氧化铁物质的量C. K点时生成铁与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D. K点时固体中铁元素物质的量是2mol二、多选题14.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0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图表题(含解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0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图表题(含解析)

考点10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图表题1.(2017·金昌)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Y Z W反应前质量/g 22 34 0 2反应后质量/g 40 待测16 2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是40gC. 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为17:8【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增加了40g﹣22g=18g,故X是生成物,生成的X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6g﹣0g=16g;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8g+16g=34g,故待测的数值为34g﹣34g=0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Y,生成物是X和Z,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中生成X的质量是40g﹣22g=18g,故选项说法错误。

C、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Y和Z的质量比为34g:16g=17:8,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B2.(2017·广元)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表中m的值为44C.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丁分解生成甲和丙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1【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30g﹣2g=28g;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28g=44g,故m的数值为6g+44g=50g。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7.(2019·潍坊市)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数值为14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答案为:A10.(2019·镇江市)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B.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C. 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D. 物质丁是复合肥【答案】C【解析】【详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N2、乙为H2、丙为NH3、丁为CH4ON2[CO (NH2)2],转化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2+3H2==2NH3,2NH3+CO2== CH4ON2+H2O,因此: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不改变,故A错误;B、转化②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C、CO2、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反应过程中的其他物质都是氧化物,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故C正确;D、物质丁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D错误。

故选C。

9.(2019·赤峰市)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 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首先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据此解答。

【详解】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A 正确; B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 正确; C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 错误; D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 正确。

2017-2021五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

2017-2021五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

2017-2021五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8•河南)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A.0.2g B.0.6g C.0.8g D.0.9g 2.(2018•河南)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A.Na2CO3和H2B.Na2O和O2C.NaOH和O2D.Na2CO3和O23.(2017•河南)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8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9.6g B.3.2g C.2.4g D.1.6g 4.(2017•河南)2.3g铁和M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g 氢气,则M可能是()A.镁B.铝C.碳D.钠5.(2017•河南)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 6.(2020•河南)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A.H2B.Cl2C.NaOH D.NaNO37.(2021•河南)黑火药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 X+N2↑+3CO2↑。

则X是()A.K2S B.K2SO3C.K2SO4D.K2S2O3 8.(2020•河南)过氧化钠(Na2O2)可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为()A.Na2CO3和H2B.Na2O和O2C.Na2CO3和O2D.NaOH和O29.(2020•河南)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8:9,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A.3:2B.4:3C.1:1D.1:2 10.(2019•河南)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B.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11.(2018•河南)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X+2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氢化钙可用于干燥多种气体B.氢化钙是一种燃料提供剂C.X的化学式为Ca(OH)2D.氢化钙需要密封保存12.(2021•河南)现将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2粉末95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AgCl沉淀29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B 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______。
(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 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______装置中进行。 (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 (选填序号) 。
【答案】 A
7. ( 2017·桂林) 密闭容器中盛有 CH4 和 O2 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
为 CO、CO2 和 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反应前 CH4 和 O2 的质量比为(

CH4 全部转化 36%。则
A. 4:13 B. 3:10 C. 2:7 D. 1:4

【答案】 A
3.( 2017· 来宾 ) 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答案】 C 二、实验题 1.( 2017· 淮安 )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题 12-1 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 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 添加砝码, 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如题 12-1
____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
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 【答案】( 1) CD;( 2)气球受到浮力增大
_____ 。
(3) 0.88 ;
2.22g
100%
50g 2g 0.88g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2g,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 x
CaCO3+2HCl=CaCl2+H2O+CO2↑
A.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 在反应中, X、 Y、 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2:3
C.该反应可能有单质生成
D.若反应生成了 a gY 和 b gZ ,则消耗 X 的质量一定大于( a+b) g
【答案】 D
3.( 2017·德州) 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 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 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 用水壶烧水, 开始时会发现, 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提高水壶的温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产
【答案】 A
4.( 2017·达州) 某纯净物 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法不正确的是( )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下列说
A. 该纯净物中含有 C、 H 元素,不含 O元素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2Mg + O2 点燃 2MgO (2) 大量的白烟弥漫到空气中,使得生成物收集不全 (3) 【实验探究】收集产物中的黄色固体放人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试纸由红色变蓝色; 得到结论: 黄色固体是 Mg3N2。
C.R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85.7% D.R 仅由 C、 H 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 6:1
【答案】 B
10. ( 2017·天津 )在反应 A+3B=2C+3D中,已知 2.3gA 跟 4.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 。 又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则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反思与交流】①- 3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参加
5.( 2017·青岛)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
(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 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 两 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 ______ (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 ______ 。
第 1 步: 2 MnO2+ 2KClO3 2KMnO4+ Cl 2↑+ O2↑;(其中 Cl 2 有刺激性气味)
第 2 步: 2KMnO4 K2 MnO4+MnO2+O2↑;
第 3 步: K2 MnO4+ Cl 2 2KCl+ MnO2+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 MnO2 质量小于加热前 MnO2质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0 2g 111 x
x=2.22g
溶 质质 量分数 是溶质 质量与 溶液 质量之 比, 故反应 后溶质 质量 分数表 示为 :
2.22g
100% 。
50 g 2g 0.88 g
3.( 2017 ·杭州) 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 准确测量出表中 m1、 m2、m3、 m4 和 V。(实验操作正确, O2 的密度为 ρg/ cm3)
B.d-b-a
C.d-b+a
D.d+b-a
【答案】 D
9. ( 2017·绵阳 ) 120℃时,取 3g 有机物 R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
燃烧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浓硫酸增重
水中产生 10g 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O2 和 H2O。将其 1.8g ,澄清石灰
A.R 的化学式一定是 CH2O B.6g R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 6.4g
B. 该反应中 O2 和 CO2 的质量比为 14: 11
C.该反应中 O2 和 H2O的分子数之比为 7: 6
D.该纯净物中 C、 H原子的个数 比为 1: 4
【答案】 D
5. ( 2017·安徽)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一、选择题
1. ( 2017·成都)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A. 锌和稀硫酸
B. 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和稀盐酸 【答案】 C
2. ( 2017?衢州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
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考点 6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实验
第一部分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2017·贺州 ) a 克木炭在 b 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大于( a+b)克
B.小于( a+b)克
C.等于( a+b)克
D.小于或等于( a+b)克
【答案】 D
2.( 2017·黄冈)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2Y+3Z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1)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有部分 MnO2 转化成了 K2 MnO4( 2 分);
2 分);(2) m1+ m2+ m3= m4+ ρV(2 分);(3)
4.( 2017·德州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右 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 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答案】 B
8.( 2017· 扬州 )某实验过程如下:取 a g 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
量为 b g,煅烧使锡粉与氧气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
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
c g ;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 d g 。则
c 等于
A.d+b+a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氮化镁 (Mg3N2);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 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_______ ;
②空气中 N2 的含量远大于 O2 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 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MgO却远多于 Mg3N2,
(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
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
( 3)小红按右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 体。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
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
原因_。
(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答案】( 1)向左;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 2)相等 (3)密闭( 4)①③⑥
图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
上,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