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发中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污染治理及政策对策

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污染治理及政策对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煤炭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如何治理煤炭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现有的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污染情况,探讨治理的政策对策。
一、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污染现状在中国,煤炭是主要的能源之一,因此煤炭的开采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但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却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例如,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
其中,大气污染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煤炭资源的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开挖大量的煤炭,这就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特别是对于一些山区和农村地区,矿山的开采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2. 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导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水的使用。
由于矿山的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加工的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
这样就导致了流域的水资源流失。
第二个方面是废水的排放。
在煤炭加工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而这些废水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3. 大气污染:煤炭资源开采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矿山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和废气,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治理煤炭资源开采环境污染的政策对策为了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治理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污染问题。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规的治理手段进行介绍。
1. 加强煤炭矿山的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对煤炭开采的管理力度,对于一些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要求的煤炭企业应及时关停,加强对煤炭矿山的监管力度和系统建设。
同时,也要规范煤炭的生产和运输,提升运输效率,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防治

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防治中国是传统的煤炭大国,煤炭产业在国内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开采是煤炭产业的核心环节,也是对环境污染最大的环节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加强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当今中国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内容。
一、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煤炭开采会对地下水、土地、生态系统、大气环境等各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水量减少等现象,这对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土地的流失和破坏也不可避免,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土地沉降、塌陷等现象。
而煤炭开采所产生的煤尘、尾矿等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煤炭开采还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
二、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防治要加强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防治,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技术手段的改进、法律法规的完善、公众意识的提高。
1、技术手段的改进技术手段的改进是煤炭开采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方面。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煤炭开采中的高效、清洁、低碳、低排放,是当前煤炭开采中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推广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从采前、采中、采后全环节考虑环境保护,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煤炭开采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保障之一。
完善法律体系,让环境保护成为公司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并通过加严惩罚力度,对违规者进行处罚,严肃环保法律纪律。
同时保护民众的投诉权利,重视普通民众的声音,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3、公众意识的提高公众意识的提高是煤炭开采中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保障之一。
要重视宣传教育,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让大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更多的环保意识来引领企业。
同时需要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促进行业合规经营。
三、煤炭开采中环保措施的推进1、研究发展新型的技术手段在煤炭开采中,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来保证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煤炭环保整改措施及具体方案

煤炭环保整改措施及具体方案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行煤炭环保整改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方案。
下面将重点讨论煤炭环保整改措施及具体方案。
一、煤炭环保整改措施:1. 调整能源结构:通过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升级。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降低煤炭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 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采取先进的煤炭燃烧技术,控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引入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增加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加强对石煤气、焦炉煤气等工业废气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3. 发展清洁煤技术: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推广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煤制油、煤制气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设施。
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鼓励煤炭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5.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环境保护审核和监督检查。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
二、具体方案:1. 发展清洁能源。
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
同时,加强对风电、太阳能发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利用效率。
2. 推广清洁煤技术。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广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在电厂和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
加大对煤制油、煤制气等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
引入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分析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分析我国煤化工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环境污染问题。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化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二、能源资源消耗问题。
煤化工需要大量的煤炭作为原料,煤炭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和消耗会加剧煤炭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会增加对环境的破坏。
煤化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造成能源的浪费。
三、技术创新不足问题。
我国煤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煤化工生产技术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工艺水平,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煤化工行业的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的排污标准和处罚机制,加强对煤化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废水、废气和固废的处理达到规定的标准。
鼓励煤化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的污染。
二、节能减排措施。
鼓励煤化工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的消耗。
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煤化工生产装置和工艺,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煤化工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
加强能源的管理和调度,合理利用各种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煤化工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
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升煤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
促进煤化工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的交流和合作。
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优化煤化工的产业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煤化工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我国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概述:煤炭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煤矿开采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煤炭开采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冲洗、消防和生产。
这导致水资源的丧失和供水压力的增加。
其次,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了破坏和污染。
矿井放水和废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砷和硫化物等,对水质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二、煤炭燃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煤炭燃烧是主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源之一,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
其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植被、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此外,煤炭燃烧还伴随着颗粒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煤炭的开采过程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煤炭采矿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导致土地通过开采变得荒凉和不适宜农业和生态功能。
其次,开采过程中,煤层塌陷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开采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流失,进而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煤炭采空区的形成和矿尾矿的堆放,使得生物和植物无法持续生存和繁衍。
此外,煤炭开采还引发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和水源流失等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对策: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分析

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分析摘要:煤矿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因此本文通过煤炭开采对矿区地面变形影响着手,从地质环境、空气环境要素对煤炭开采造成矿区破坏情况进行较为系统分析,进而提供针对性保护策略,为推动矿区环境的良好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煤炭开采;矿区环境;影响;保护策略引言:中国煤矿资源十分丰富,由于煤矿的开发,地面变形、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而,根据煤矿的地质条件,研究煤矿的环境状况,对于维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更为广阔的现实意义。
一、煤炭开采对矿区地面变形影响(一)采煤塌陷煤矿是矿区生产的主体,煤矿塌方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坍塌,在矿井下进行分层采掘时,采空区上部的岩石缺少支撑,在自重条件下发生了屈曲开裂最后坍塌,(如图一),在大倾斜条件下,煤矿的采掘将会产生条带式地面崩塌。
由于大量的采矿活动,导致了整个矿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格局的改变,煤矿开采带来的大规模崩塌,使得周边城镇和农村群众拥有的相对肥沃的土地资源流失,土地支撑性能下降同时水果蔬菜的收获率也会随之降低。
图一采煤塌陷(二)岩溶地面塌陷在岩溶区域开展煤矿采掘工作,矿区每日都要向井下排放大量地下水,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由于持续性大规模开采,导致了石灰岩层的高度急剧降低,由于缺乏阻挡当值水流速度的增加,造成了岩溶中的原始填料被水流带走,形成了潜蚀,致使原有的隐蔽土体的岩体发生坍塌。
(三)区域性地面沉降因井位置不够科学,无法对矿区进行有效采掘,最后导致下降漏斗面积增大,地表大面积塌陷,减少对地面以上固有楼体的支撑能力,对广大住户群体的生存造成了直接威胁。
二、煤矸石堆积对环境的影响(一)大面积占用土地目前,全国有超过三十亿吨的煤炭储量,大量的煤矸石被露天堆放,并在降雨的作用下进入农田,导致土地酸性不利于经济农作物的生长,除此之外由于降雨的冲刷,导致了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的渗入河流和地下,对地表水体和浅层地下水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煤化工行业主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污染防治对策

煤化工行业主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污染防治对策煤化工行业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煤气化、合成等技术生产化学产品的工业部门。
由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炭和化学原料,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下面将介绍煤化工行业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来源以及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
一、二氧化硫(SO2)污染煤化工行业中主要的二氧化硫来源是煤炭中的硫化物在气化和燃烧过程中释放。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害。
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煤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1.提高煤炭质量:选择低硫煤作为原料,降低硫化物含量;2.优化煤气化和燃烧工艺:通过调节燃烧条件和改进煤气化工艺,降低二氧化硫的生成和排放;3.安装烟气脱硫设备:通过烟气脱硫设备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和转化为硫酸,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三、悬浮颗粒物(PM)污染煤化工行业中的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煤气化炉和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煤燃烧生成物,如煤灰、煤尘等。
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悬浮颗粒物的排放,煤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污染防治对策:1.安装高效除尘器:在煤气化炉和燃烧设备的烟气排放口设置高效除尘器,可有效捕捉和过滤悬浮颗粒物;2.降低燃烧温度:通过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悬浮颗粒物的生成;3.改进煤气化工艺:通过改进煤气化工艺,降低煤尘和煤灰的产生。
四、有机污染物排放煤化工行业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溶剂挥发、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等环节。
这些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煤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使用低挥发性溶剂:选择低挥发性的溶剂,减少有机物的挥发;2.改进垃圾处理工艺:采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焚烧和气化等,减少有机污染物的产生;3.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煤化工行业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
煤化工行业主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污染防治对策

煤化工行业主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污染防治对策1. 引言1.1 煤化工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煤化工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生产行业之一,但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煤化工行业在产品生产、废水排放、废气排放等环节都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周边环境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
煤化工行业的废气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煤炭的燃烧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形成酸雨,危害植被和土壤的健康。
煤化工行业的废水排放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
煤化工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如果未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煤化工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1.2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煤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工产业之一,其主要产品包括甲醇、合成氨、煤焦油等,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能源等领域。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煤化工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不断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目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国之一,生产规模和产值逐年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煤化工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煤化工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加大了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投入,致力于实现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煤化工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后,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煤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煤化工行业主要环境污染物来源1. 烟尘:煤炭在煤化工过程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其中包含各种有害物质,如氧化物、硫酸盐等,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开发中的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董雪玲1,刘大锰2(1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分析了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矿区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从土地的复垦、矿井水处理、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煤矸石综合利用及噪声治理等方面,对矿区环境保护提出了若干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炭开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2336(2005)05-0067-03Environ m ent poll uti on duri ng coal devel op 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DONG Xue ling 1,LI U Da m eng2(1 School o f M ateri a l Sc i ence and E ng ineering,Ch i na Un i versit y o f G eoscie nce ,B eiji ng 100083,China;2 S c hool of Energy,Ch i na Universit y o f G eoscie nce ,B eiji ng 100083,China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200210100004)目前,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且煤炭在近几十年内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然而,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加工利用,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污染源。
仅就煤矿而言,就存在地表塌陷、水污染、大气污染、煤矸石、噪声等诸多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分析煤炭开发中的环境污染状况,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改善矿区环境、探索矿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煤炭开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1 1 地表塌陷我国煤炭以地下开采为主,占整个煤炭产量的95%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1],每采万吨原煤将塌陷土地2000m 2,全国因地下采煤而引起的地表塌陷总面积达867km 2,在众多的煤矿区中,出现严重地表塌陷的有40多座,如阳泉矿区塌陷面积达60km 2,焦作矿区达51 7km 2。
一般而言,塌陷区面积约为煤层开采面积的1 2倍,最大下沉值为煤层采出厚度的70%~80%。
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不但使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或盐渍化,而且也加剧了西部矿区水土资源流失和荒漠化,同时还可引起山地、丘陵矿区发生泥石流,山坡坍塌滑移,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1 2 煤矿废水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部分矿井水没有被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更引起地表环境的严重污染。
目前我国煤矿每年外排矿井水达22亿,t 选煤水0 28亿,t 其他工业废水0 3亿,t 生活污水4亿t 。
废水渗入农田引起减产;排入河流、湖泊,会淤塞河道,破坏生态环境,抑制鱼类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渗入地下会污染饮用水源,诱发人体多种疾病。
另外,堆放的煤矸石富含碱金属和硫,经降水的淋溶和冲刷,煤矸石中有毒、有害的可溶成分被带入水系循环系统,造成水污染。
1 3 大气污染1 3 1 燃煤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在发达国家煤炭的主要消费是发电,而我国煤炭85%以上用于直接燃烧(包括发电)。
作为一次性能源燃烧,煤中含硫的80%以上将转化为SO 2形式排放,SO 2进入大气可形成酸雨,从而侵害土壤、破坏森林,对城市建筑、名胜古迹等造成严重侵蚀。
燃煤时排放的NO 和NO 2对人体的影响比各自污染影响总和要严重得多,可导致肺气肿、肺癌等疾病;而产生的CO 2导致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降雨量及其分布改变,造成干旱和洪水,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据统计[2],我国SO 2排放量占世界第一,CO 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
燃煤产生的SO 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CO 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NO x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
此外,燃煤排放的烟尘中含有大量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粒径小于10 m的可吸入颗粒物,可影响气候和大气能见度,还能造成光化学烟雾,导致大气污染[3~5]。
1 32 煤矿井下开采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煤粉尘 煤层气是成煤作用过程中生成的烃类气体(主要是CH4),它在采煤过程中释放出来,成为矿井瓦斯的主要有害气体。
我国大部分煤矿都有瓦斯,并且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占47%左右[6]。
为了井下生产安全,通常采用通风方式将井下的有害气体抽出排入大气中。
据统计[7],全国煤炭系统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每年1700亿m3,其中瓦斯每年约60亿m3,占世界同类瓦斯排放总量的1/4~1/3。
此外,在井下其他作业中还会产生如C O和NO x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威胁井下安全生产及工人身心健康,而且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等各环节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也不可忽视。
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一般大于10 m 的粉尘,容易为鼻腔、气管黏液所捕捉,并逐渐排出体外;小于10 m的粉尘则可深入到气管深部;而小于5 m的粉尘则90%可沉积在气管、肺泡上,引起肺泡的充血反应而导致尘肺病。
我国煤矿粉尘危害严重,尘肺病的发病率高,而且大量粉尘随矿井排风进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1 4 固体废物污染煤矿开采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煤矸石、选煤产生的尾矿及燃煤排放的粉煤灰、炉渣等。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约占煤炭产量的10%以上。
目前全国煤矸石累计堆积已达30亿,t每年煤矸石外排量为1 5亿,t增加占地约3h m2。
煤矸石的排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风化自燃后,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及NO2、H2S、CO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
个别地区因暴雨导致矸石滑坡,甚至矸石山爆炸等事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5 噪声污染煤矿开采过程中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设备产生的。
根据噪声产生的地点不同,分为井下噪声源和地面噪声源。
井下噪声源主要来自凿岩、放炮、采煤等所用的各种机电设备。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狭小,噪声得不到有效扩散,噪声源再与岩壁、煤壁等的反射噪声叠加,致使同一机电设备井下作业噪声比地面高5~6dB。
地面噪声源主要集中在通风机、提升机、鼓风机等。
煤矿噪声具有强度大、连续噪声多等特点,直接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噪声太高还会掩蔽各种安全警报信号,造成事故。
2 煤炭开发中环境污染的防治2 1 地表塌陷的防治措施地表塌陷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①恢复和治理开采塌陷区生态环境,从矿区生态保护规划入手,综合运用生态保护技术、土地复垦技术,结合矿区煤矸石、坑口电站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处置,对塌陷土地进行充填、复垦;②控制开采塌陷。
通过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工艺,达到减少或减慢地表塌陷,控制地表下沉速度的目的;③加强对采煤与复垦相结合的完整设计与生产新工艺体系的研究。
我国目前煤炭开采基本上是先开采破坏,后复垦,生产与复垦相脱节的工业体系。
复垦工程投资大,效益低,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 2 矿区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污染控制在矿区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是一项综合过程,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
(1)积极开展矿井水处理,实现矿井水资源化。
对矿井水进行资源化处理,既可减少排污,又可节约水资源,缓解矿区缺水的严重状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污水一般分4种类型,即含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及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不同类型的矿井水可采用不同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和方法[8]。
(2)合理设计疏干排水方案,采用防渗帷幕等技术,减少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并合理利用疏干水。
(3)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减少采煤过程对覆岩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破坏,对渗漏河道进行防渗处理或改道,减少矿井涌水量。
(4)改进煤炭加工和辅助、附属企业生产工艺,提高水重复利用效率,推广闭路循环和其他洁净生产技术,对排放污水进行处理。
(5)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加强对矿区水资源的管理。
进行矿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的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煤矿区条件的水资源管理模型和环境评价方法[9]。
2 3 矿区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1)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
选煤技术是洁净煤的源头技术,煤炭通过洗选一般可降低原煤灰分50%~80%,脱除黄铁矿硫50%~ 70%,是降低燃煤烟尘和SO2的有效方法。
煤的液化和气化是最理想的煤炭转化途径。
煤的液化具有转换效率高,能量消耗少,产品多样化,易于贮存和使用等特点,可使煤利用率由直接燃烧时的20%~30%提高到50%~60%。
煤的地下气化是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地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是对传统采煤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它不仅极大地减少了井下工程及艰苦作业,而且消除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煤炭燃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将煤炭这种 不清洁能源 变为 清洁能源 。
目前,煤的地下气化已逐渐成为今后用煤的发展方向之一。
(2)开发利用煤层气。
在采煤之前和采煤中将煤层气预先抽取出来并加以利用,可大大减小矿井瓦斯的威胁,减缓地球温室效应,同时可得到廉价、洁净、高效的能源。
经专家测评250m3甲烷气即可代替1t标准煤;同时甲烷燃烧产生的CO2仅为烧煤的1/2,且不产生SO2和烟尘,十分有利于改善环境条件。
因此,开发利用煤层气能将保护环境、矿井瓦斯灭害防治、优质能源供应3个领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煤层气利用的关键是甲烷的浓缩与净化。
甲烷浓度超过80%才能作为高效燃料并入城市天然气供应网;要作为碳一化工原料,则需达到更高的浓度。
可按低温深冷分离技术、膜分离法、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10]等气体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伴随着人们对清洁燃料的呼唤和碳一化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煤层气可望成为采煤行业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大气污染,同时提高开采效能、降低开采成本的双赢途径。
目前,抚顺、阳泉、松藻等矿区的煤层气均早已进入利用阶段。
(3)减少井下废气、粉尘和地面粉尘污染。
从井下排入大气中的CO、NO x、CO2等有害气体的量虽然远少于C H4,但也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如采用煤层注水、高压喷雾等灭尘措施,可防止沼气与煤尘爆炸时产生CO;向采空区灌浆、注氮、喷洒阻化剂等措施,防止煤炭自燃产生CO;使用柴油动力机械应配置废气净化器,防止产生NO x。
上述措施可使井下各作业环节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降到最低限度。
2 4 煤矸石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煤矸石可作为水泥掺合料原料,制煤矸石砖[11]、煤矸石加气混凝土、釉面砖等建筑材料制品。
有的煤矸石有一定的发热量,可作为低热值燃料,供沸腾炉使用。
大量矸石还可以直接作为充填材料,直接回填采空区和塌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