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乡村扶贫规划编制范围

合集下载

纳雍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

纳雍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

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后35问四、社会扶贫1、社会扶贫社会扶贫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社会扶贫,指国家或政府公共资源力量之外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政府的动员和倡导下,利用自身资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开展或参与的一系列扶贫活动。

广义的社会扶贫,指除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之外,在政府的动员、倡导或部署下,全社会各界力量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开展或参与的一系列扶贫活动。

2、集团帮扶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本着“定点到乡、帮扶到村”的原则,把脱贫、增收和摘帽作为基本目标,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加快体制创新,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通过规划统筹,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培育典型,板块推进,使每年定点帮扶的贫困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达到帮扶一个乡镇脱贫一个乡镇的目的。

3、四帮四促“四帮四促”即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2010年12月起在全省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领导干部均建立工作联系点。

4、企业扶贫企业扶贫是指市场主体在国家或政府的动员和倡导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公益事业,加快脱贫致富。

目前,企业参与扶贫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参与政府组织的定点扶贫。

二是各类企业(国有、合资、民营企业等)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村企共建、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提供就业、农产品收购、资源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与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开展经济合作。

酒泉市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

酒泉市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

酒泉市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2010年3月22日在酒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酒泉市代理市长康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酒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在中共酒泉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大突破”。

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达到22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64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0%;移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扶贫开发资金1.3亿元,是2008年的11倍;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21亿元,增长14.7 %;财政总收入突破45亿元,增长1.07倍,实现当年翻番,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总量跃居全省第二。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 6 亿元,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 3 亿元,增长2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10元,分别增长10.2%和11.2 %;政府承诺的创业促就业、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10件惠民实事得到较好落实。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1.抓项目,经济增长明显加快。

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振兴产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加快开发优势产业项目,扶持民间创业项目,强化领导包抓、部门包挂、协作攻关、绩效考核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153项,增加219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8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121项,千万元以上项目449项。

第三节 行政村普查表填报说明

第三节 行政村普查表填报说明

第三节行政村普查表填报说明一、行政村普查表登记对象行政村普查表的登记对象是所有村民委员会,以及列入农业普查农村范围内的居民委员会和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林、牧、渔)场的管理机构。

★注意:如果乡镇及乡镇级农场没有划分普查区,则虚拟一个普查区(代码为598),并填一张行政村普查表。

虚拟普查区可以不填第一、第五至第十模块的内容。

二、指标解释地址及编码地址是指本村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和本村的正式名称。

地址按照民政部门认可的名称填写。

地址编码是指本村的行政区划编码。

本编码按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统一提供的编码填写,编码位数为12位。

★注意:按上级农业普查办公室发给的代码进行填写,村农业普查小组不需要对地址编码进行编制。

1、社区基本特征C1-C16按2006年年末情况填报。

C1 行政村类型是指填报本普查表的单位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或者是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

具有村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场是指未设立村委会或居委会建制,但具有村一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农、林、牧、渔场。

场村合一并已设立村委会的,按村委会填报,已设立居委会的,按居委会填报。

C2 地势是指本村地域内的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平原包括平川、平坝、湖区和牧区的草原等,丘陵包括半山区、近山、浅丘等,山区包括牧区草山。

如果本村有多种地势特征,按照主要特征填报,主要特征以每种地势所占的面积进行确认。

C3 是否乡镇政府驻地是指乡镇政府机关是否坐落在本村(居)地域内。

要求按实际情况进行填报,如果本村过去一直是乡镇政府驻地,但2006年乡镇政府搬迁到了其他村,则本项应该填“否”。

C4 政府确定的贫困村是指经由省、地、县各级人民政府按一定标准认定的在贫困线以下的村。

省定贫困村是指列入国家2001-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的14.8万个贫困村。

以省下发名单为准。

C5少数民族聚居村是指本村地域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村人口总数达到30%以上的村。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全省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贫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县、乡、村之间基本通车、通电、通邮,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到2000年末,绝对贫困人口已由1993年的281万人(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下)减少到70万人。

全省16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元,比1993年增长1.6倍。

16个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29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2倍和125.3%。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期实现了在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

虽然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全省农村仍有373万贫困人口(包括83万因灾返贫人口),其中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153万人;人均纯收入625元—865元的相对贫困人口220万人。

由于贫区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遭灾极易返贫,他们的温饱还不稳定,离小康还有相当的距离。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贫困农民与富裕农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当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开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央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贫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扶贫开发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使贫困人口由解决温饱向实现小康迈进。

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2010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体制创新取得新的突破;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制度不断健全,农村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这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全党务必居安思危,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由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制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已经国务院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由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总人口63万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统称人口较少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民族政治上得到翻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贫困问题仍较突出。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加快发展步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的范围包括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原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0省(区)中的86个县、238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

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5-2010年。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一)发展现状。

2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640个村,总人口95.6万人,其中人口较少民族38.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0.2%,占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的6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印发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扶贫开发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扶贫开发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制定实施《扶贫开发纲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事业的良好氛围。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把《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乡村扶贫规划编制范围
一、已确定的43个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2010年项目区
修文县、开阳县、务川县、习水县、正安县、道真县、遵义县、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石阡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思南县、江口县、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毕节市、黔西县、普安县、晴隆县、兴仁县、望谟县、安龙县、册亨县、天柱县、黄平县、施秉县、麻江县、雷山县、罗甸县、独山县、平塘县、长顺县、惠水县。

二、已确定的5个县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2010年项目区
习水县、遵义县、水城县、江口县、三都县。

三、已确定的7个县油茶产业化扶贫项目2010年项目区
玉屏县、天柱县、黎平县、从江县、锦屏县、岑巩县、平塘县。

四、已确定的8个县果(药、竹)产业化扶贫项目2010年项目区
修文县、务川县、习水县、赤水市、盘县、关岭县、印江县、剑河县。

五、已确定的9个县“两个确保”整村推进2010年项目区
习水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大方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

六、已确定的8个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2010年项目区
印江县、普定县、罗甸县、黎平县、江口县、织金县、正安县、长顺县(印江县项目区另选)。

七、已确定的19个省领导扶贫联系点整乡镇推进项目区
开阳县禾丰乡、务川县泥高乡、习水县二里乡、六枝特区折溪乡、水城县花戛乡、关岭县顶云乡、紫云县猴场乡、印江县杉树乡、江口县太平乡、纳雍县昆寨乡、黔西县太来乡、晴隆县沙子镇、贞丰县鲁容乡、望谟县麻山乡、丹寨县排调镇、剑河县久仰乡、三都县交梨乡、独山县本寨乡、平塘县大塘镇。

八、32个县扶贫重点乡(镇)特色优势产业整乡镇推进2010年项目区(具体乡镇由县实行竞争入围)
花溪区、清镇市、息烽县、凤冈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湄潭县、桐梓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钟山区、普定县、平坝县、西秀区、万山特区、铜仁市、金沙县、贞丰县、兴义市、榕江县、丹寨县、三穗县、台江县、凯里市、镇远县、荔波县、都匀市、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瓮安县。

九、各县2010年计划重点扶贫项目区
2010年各县计划争取、竞争入围的产业化扶贫项目、“连片开发”试点项目、整乡(镇)推进项目等新项目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