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有四种途径

合集下载

乙肝常见的六大传播途径

乙肝常见的六大传播途径

乙肝常见的六大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

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2、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 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输血传播
输入被 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5、性传播
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另外接吻也能
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
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 ; 在日常生活中还
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6、父婴传播
乙肝的父婴传播主要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
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感染方式,我们称之为水平传播。


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注意。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所谓的乙肝病毒,就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被感染者会出现大家熟知的乙肝疾病,据专家介绍,乙肝歧视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而不是遗传病,乙肝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但还是有很多不适症状,比如经常恶心呕吐,伴随着腹胀、容易疲劳、无精打采等情况。

★一、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

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

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

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二、父婴传播父婴生活中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一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孩子的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或孩子继承了他们对乙肝病毒免疫的缺陷,使得在生活中接触感染乙肝病毒。

2、孩子的皮肤粘膜的损伤给乙肝病毒的传染带来机会。

而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器材。

★四、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五、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可使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通过黏膜或皮肤微小的擦伤裂口进入易感者的机体造成乙肝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其传播途径多样。

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这种传播途径包括输血、血液制品的使用、注射毒品、共用针头、刺青和穿孔等。

在医疗环境中,如果医务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或进行手术时不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也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的传播。

2. 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孕妇传给胎儿,或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母亲的血液、体液传播给新生儿。

乙型肝炎病毒在婴儿体内的潜伏期较长,可能导致慢性感染。

为了预防母婴传播,孕妇应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同时在分娩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3. 性传播性接触是乙型肝炎的另一种主要传播途径。

性伴侣中一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将病毒通过性接触传给健康人。

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措施的性交、多个性伴侣等,都会增加乙型肝炎的传播风险。

因此,正确使用安全套和保持性伴侣的忠诚度对于预防性传播至关重要。

4. 垂直传播除了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还可以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共用物品传播。

例如,共用牙刷、刮胡刀、指甲钳等个人卫生用品可能被感染者的血液污染,从而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因此,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医疗器械传播在医疗环境中,如果医疗器械没有经过正确的消毒或灭菌处理,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这些器械传播给患者。

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和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但通过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正确使用安全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同时,医务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和进行手术时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卫执业医师测试辅资料:导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公卫执业医师测试辅资料:导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公卫执业医师测试辅资料:导学校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这篇关于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资料:导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笔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九单元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学校健康教育基本概念(一)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学校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这一目标通过下列过程来逐步实现:1.提高认知许多不良行为的形成,源自科学知识缺乏。

因此,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科学知识,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通过学习知识,消除无知和愚昧,确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观念,抵御各种不良诱惑,以正确方法维护自身健康。

2.转变态度态度指对各种事物和人所持的行为倾向,对行为起直接干预作用。

有正确态度,也就有了建立健康行为的动力。

但是,学生一方面接受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又可在周围不良因素诱导下形成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一旦巩固,改变将很困难。

所以,应抓紧本阶段的有利时机,使学生尽快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建立健康行为的动力。

在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健康的态度,也是衡量某教育活动是否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依据。

3.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行为目前医疗卫生观念正从“依赖型”向“自助型”转变;现代学校健康教育特别注重于引导学生懂得,保持健康不能依赖医生和家长,的办法是依靠自己努力,学会自己去利用各种保健服务。

在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学生消除不良行为,建立各种健康行为的积极性将得以充分激发,如做到合理营养、体育锻炼、防范伤害,对各种不良诱惑学会说“不”等,从而真正实现“……从现在起就学会能应对各种不期而遇的健康挑战所必备的认知和行为”(美国健康教育专家格林语)。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可简要归纳如下,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取得实际效益。

1.明确目标主要贯穿于知识、态度、技能、行为等四个核心要素。

应注意,真正的行为改变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活动才能实现。

2.突出重点每项健康教育活动都应突出重点,切忌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球因乙肝病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78万。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非直接接触传播途径1.母婴传播:妊娠期母亲乙肝病毒携带者,婴儿出生时母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或者通过分娩时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如输血、手术、注射等过程中,使用未经病毒灭活的病毒废弃物品如注射器、刀具和注射液等。

3.性传播:性行为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包括性交、口交、肛交。

直接接触传播途径1.日常接触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的血液、唾液、尿液和精液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给他人。

如共用牙刷、剃刀、指甲钳、耳针、毛巾等物品时易受感染。

2.医疗卫生接触传播:医疗卫生工作者与载体或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如患者输血、手术、剖宫产等过程中,医务人员被患者的血液所污染。

3.进口食品等直接消费品的传播:不合格的进口生鲜水产品或肉制品等,可能含有污染的血液或分泌物而传播乙肝病毒。

乙肝的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最有效的预防乙肝病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特别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

台湾从1984年开始,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实施了宽覆盖区域和全年龄层疫苗接种,使乙肝病情有很大的改善。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计划。

保持清洁卫生保持家居、公寓、食物卫生干净,常洗手,禁止共用牙具、剃刀、耳挖子、指甲剪、毛巾等个人用品,以减少病毒传播,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不过度饮酒、不吸烟,是预防肝病的重要措施。

以及其他预防方法1.保证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没有经过煮沸的血制品,确保清洁卫生;2.避免染发,特别是做染发时需要的棉花球,因为棉花球很难消毒;3.避免性行为。

总之,预防乙肝感染,降低感染者的传染性和复发率,对于减轻乙肝疾病的负担和控制乙肝疫情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流行性出血热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流行性出血热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亦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为特征。

(一)病原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但不会引起全国大流行。

2.传播途径: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目前认为其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也常见。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人呈隐性感染状态,感染后可获终身免疫。

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

公卫执业医师题目

公卫执业医师题目

A1型题1.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B.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C.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D.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E.流行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答案】B【精析与避错】没有病程短的慢性病,所以A项无意义。

患病率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病程短的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通常用发病率来表示。

暴发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通常用罹患率来表示。

所以答案选B项。

2.粗死亡率的定义是A.按性别计算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B.一定时期内,所有患者中死于某病的频率C.在所有死亡者中死于某病的比例D.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占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E.按病种计算的某病的所有死亡者占全人群的比例【答案】D【精析与避错】A项为性别死亡专率。

B项为某病死亡率。

C项为某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构成比。

E项为疾病别死亡专率。

只有D项正确。

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答案】D【精析与避错】A、B、C、E项正确。

若在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进行实验,人群因隐性感染已获得了对甲肝病毒的免疫力,无法判断保护作用是否源于疫苗接种。

所以答案选D项。

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入率、失访率D.有效率、引入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入率【答案】A【精析与避错】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性率、相对危险率降低、绝对危险率降低、需治疗人数等。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传播途径乙肝传播途径是什么乙肝病毒的传播让人们闻之色变,甚至大家遇到携带乙肝病毒的人都要避之不及,其实乙肝病毒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传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下面这些传播途径能让你更深刻地认识乙肝病毒。

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我国就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导致的。

由于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同时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也会与外界接触,这些都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所以母婴传播几率很高。

2、密切生活传播生活中的一些接触也会传播乙肝病毒,这也是在一些地方乙肝患者遭受排挤的主要原因,因为密切的生活接触会导致乙肝病毒通过血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传播到健康者的身上,在亲密的生活中难免会有这些体液的接触,所以就有被感染的可能。

一些父婴传播的病例也是从这里延伸的。

3、性传播性传播也是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一种,因为性过程中也会有体液的传播。

同时接吻等也会传播乙肝病毒,尤其是最里面有粘膜破损,就会被传播乙肝病毒。

4、输血等医源性传播如果输入了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的话,也会造成乙型肝炎的发生。

在医疗过程中,一些手术器材、针管等,如果携带乙肝病毒,都可能传播给下一个接触的人。

乙肝会通过性传播吗乙肝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因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而在性交的过程的,会有体液的接触,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应该说性传播就是体液传播的一种。

不过有医生有不同意见,河南省医学会肝脏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尚佳主任医师认为,性传播乙肝病毒很少见,因为有调查发现,存在不少夫妻中一方有乙肝,另一方却没有的情况。

由此看来,乙肝通过性传播并不是常见情况。

乙肝会传染吗夫妻一方有乙肝是有传染的可能的,但是研究发现,很少有夫妻间的乙肝病毒传染,这可能是因为成年人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免疫体系,当乙肝病毒进入体内,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导致乙肝病毒无法存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娩期:胎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3、产褥期:婴儿在喂养的过程中被感染。

4、日常生活中:因为与母亲接触频繁,受到母亲的唾液、血液以及其他体液的感染。

在以上四种途径中,以第一种为又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要在怀孕过程中,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好避免宫内感染措施。

女性在怀孕前,应做全面体检,确认自身健康,健康的母亲最好接种乙肝疫苗。

已经怀孕的女性若已经受到感染,孕妇可从怀孕7个月起,每月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如果是临近生产的孕妇发现得了乙肝,在发现时可立即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胎儿出生后,24小时内立即打1支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同时打第一支乙肝疫苗,以后婴儿一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进行乙肝疫苗的加强注射。

另外,乙肝妈妈最好选择剖腹产为生产方式,因为在分娩过程中,子宫的破裂容易造成宝宝感染乙肝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