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葛亮的缺点

合集下载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2篇)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2篇)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可见曹操十分忌惮。

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

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2)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担任重要的官职,被誉为“卧龙诸葛”,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智囊之一。

其深厚的学识、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诸葛亮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

他广泛涉猎经史文籍,精通佛教、道教、儒家等各种学说,对文化和学问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曾撰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如《中山靖王问草》、《谯周传》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此外,诸葛亮还自学成才,精通天文地理,能够运用星象来预测天灾人祸,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当时蜀汉政权的重要支柱。

他担任丞相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数年,却在这个时间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干。

他推行了一系列以顾问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建立了严格的行事纪律和组织结构,使蜀汉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诸葛亮又以其军事才能在对抗魏国的战争中表现出众。

第二组:诸葛亮的心理分析

第二组:诸葛亮的心理分析

要求规矩、缺乏弹性,容易陷入定势思维
行事谨慎,不能宽容自己与他人的失误
对自身期许过 高,对于属下 要求严苛,不 容犯错
诸葛亮的 完美主义 人格
不肯放权属下, 认为只有自己 方能胜任兴汉 大业
不顾当年“隆中 对”中的军政方 略,连年兴兵, 屡败屡战
不信任他 人
就是马谡未失街亭,蜀国的胜率 也不大。此外,诸葛亮每次兵出祁山, 在交通上、兵源、粮草上均不占优势。 其实,在蜀魏国力悬殊至此的情况下, 即便刘备在世,也未必会为了复兴汉 室而如此穷兵黩武。诸葛亮却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一次次的举全国之力北 伐曹魏,这明显具有偏执性行为的特 点。
人物简介 人格缺陷 心理定势
1.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 汉丞相,杰出的政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军事家、外交家、
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 《三 国演 义》 中, 诸 茜亮的神机 妙算极 为人们 称道, 其 中一 个重要 原 因, 就是他 能知 己 知披, 充 分 掌握 敌我双 方 的 心理 机 制。 而 这一 点, 每 为人 所忽略。认真 研读 全 书 后, 可 以 看 出, 在 绝 大 多数 的 矛盾 冲突 中, 诸 葛亮都 是根据 对 方的心 理 状 态, 巧 妙 地加 以 笃御、 搜制 和调度, 使其 纳 入 自己 设置 和规 定 的情 势 中, 决 胜 易如 反 掌。 人们 所 赞 誉 的 “ 草 船 借备”、“ 七 擒 孟获”、 “ 空 城 计” 等动 人 故事,正是 他 运 用心 理 战 术取 得 的 巨 大 成就。至 于 时部 下 所 出现 的 问 题, 甚至 十 分 尖锐 的问 题, 他 也每 每 以 三言 两语 切 中对 方 的心 理 症结, 启 迪其心 智, 轻 而 易举, 运 用四 两拨 千之斤 法, 冰释 矛质, 消 解 冲突, 使对方 口 服 心 服, 翻 然醒 悟, 主 动 制约自己、 自行 刘正。 他不 用滔滔 宏论,严厉 说教。

论诸葛亮的形象

论诸葛亮的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里面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描写的最成功的就数诸葛亮、关羽、曹操、刘备等人。

而诸葛亮从他出山到其殒命,可以说他是本书无可争议的第一主角,他倾尽了作者的全部心血,是仁人贤相的化身,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两大主流文化即道德文化和智谋文化,本文将着重来论述他的这两方面的品质。

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他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本文将为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诸葛亮形象,既是“神”又是“人”的诸葛亮。

关键词:诸葛亮、刘备、忠君、计谋、战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大群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等。

这三人也被清代文学家毛纶、毛宗岗父子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一、诸葛亮的形象何谓贤相?《荀子·富国》:“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贤相。

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城都,是蜀汉基业的开始。

然而原本富庶繁华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经过刘备与刘璋之间三年的战争,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诸葛亮为了振兴益州,为刘备增强实力。

在刘备打下益州后就开始安抚流亡的流民,大将赵云就向刘备建议说:益州初定,人民备受兵灾之苦,所有“田宅皆可归还,令安民复业。

”诸葛亮非常赞同赵云的观点,进行流民的安置工作,发展益州的经济,轻徭薄赋。

使得刘备集团农业生产迅速获得恢复和发展,政权日益稳固,为刘备蜀汉基业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诸葛亮还注意争取刘璋旧部,因而在刘璋的旧部中,凡是有才能、有实力、有影响的人都争取过来。

吴壹就是一个实力派,吴壹的父亲“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诸葛亮就极力赞成刘备娶吴壹的妹妹为妻。

作文《说说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作文《说说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说说你对诸葛亮的看法要说诸葛亮啊,我感觉吧,他这人……怎么说呢,有点像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室友,老王。

老王啊,跟诸葛亮一样,智商那是杠杠的,考试永远都是第一名,轻松拿奖学金,跟诸葛亮那神机妙算有的一拼。

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那叫一个难,好多人考完都一脸生无可恋,愁眉苦脸的,就好像世界末日要来了似的。

我当时也慌得一批,心里直打鼓,感觉自己要挂科了。

结果呢?老王下午就拿着他的试卷,在宿舍里哼着小曲儿,一边吃方便面一边乐呵,那模样,啧啧,跟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有那么几分相似!他考试的时候,估计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题,so easy!当然,老王跟诸葛亮也还是有区别的。

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操碎了心;老王呢,他鞠躬尽瘁的是他的游戏账号,操碎了心的是他女朋友(准确说是前女友,哎,这事儿就更证明他和诸葛亮不一样了)。

我跟你说个细节,就前几天吧,我跟我妈去菜市场买菜,看见卖菜的阿姨在称辣椒,那辣椒红彤彤的,看着就喜人。

阿姨切辣椒的时候,手速特别快,刀法也利落,唰唰唰几下子就切好了,跟诸葛亮那挥斥方遒的气势,感觉有那么一丢丢的相似。

可不是么,切辣椒的阿姨那么熟练,看着她手法就让人想起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画面,虽然她没在打仗,但她切菜的精准度和效率,跟诸葛亮在战场上的精准部署,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吧?阿姨切好的辣椒堆成一小堆,红艳艳的,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那一瞬间,我还真闪过一个念头,想问问阿姨,她是不是诸葛亮转世,来凡间体验生活了。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啦。

回到诸葛亮,其实吧,我觉得他这个人,优点缺点都挺明显的。

优点不用说,聪明绝顶、足智多谋,那是妥妥的。

缺点嘛,我觉得他有时候有点……理想化?有点过于追求完美?就好像老王,他游戏玩得好,学习成绩也优秀,但就是……处理感情方面有点欠缺,最后嘛……唉,不说也罢。

所以说,诸葛亮啊,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既让人敬佩,也让人觉得有点……怎么说呢,有点距离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是智者、谋士,更是一个耿直、忠诚的人。

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被作者塑造得十分完美,许多人把他当作偶像,对他的故事和行为深感钦佩。

在本文中,我将解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仁者无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让人赞叹的一点就是其仁德之轻世所难及。

他时常为民伸张正义,对待百姓宽容和善。

在《三国演义》中,每当黄巾军作乱或是魏蜀之间斗争的时候,他总是首先考虑的是百姓安危。

为了保障百姓的安全,他也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冒着生命之险去执行任务。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名言:“仁者无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缺乏实际的执行力。

虽然他有着卓越的智慧,但有时候他的计谋并不一定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要么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要么因为时机不对,要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

这说明,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存在着失败和错误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吸取教训,不只要依靠智慧谋略,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谦虚谨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了他很强的谦虚谨慎精神。

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却一直深深地明白,人常在舞台高处,要守护自己的不骄不躁,钦佩他的人敬重他的精神。

在他的行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试图减少对自己的炫耀,试图用不起眼的方式取得胜利,用中庸而不出奇的手段获得胜利。

这表明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有所谓的“微不足道的英雄”存在。

忠诚坚定诸葛亮的忠诚度十分高,在故事中他始终是刘备的忠实军师。

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他依然把对我主的忠诚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上,为了不负赤壁之约一战之约,他坚定地挂好了锦囊,依然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为刘备的事业前进的路上扼守着关键的节点。

他的人物形象在此时显然表现出了忠诚和坚定,没有后悔,也不怕胜利,相信历史上的人物都深深爱着他们的国家和人民。

诸葛亮的十大罪状

诸葛亮的十大罪状

《三国演义》上,诸葛亮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

不过,换成另外的眼光,那他也许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饮酒读史,读史饮酒,朦胧里,给诸葛亮总结出十大罪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有良心的知识分子都隐居山林躲避乱世,唯有诸葛亮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到处叫嚣自比管仲、乐毅,以卧龙为号,等人来请,待价而沽。

缺乏知识分子不与残暴军阀同流合污的气节,其罪一也;曹操袁绍大战之后,代表新兴寒族势力的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的实权,逐渐有统一中国的趋势,而此时,同样身为寒族的诸葛亮却青睐背负皇族身份的刘备(也就是一位“富七代”),向反民主的等级观念投降,其罪二也;诸葛亮给刘备献上的政治纲领,即隆中对,很明显是一个分裂国家的大纲,因为这份大纲,形成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三国时代,大大损伤了民族的元气,其罪三也;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利用孙权怕投降曹操后失去当土霸王的恐惧心理,结成孙刘联盟,使曹操没有在对抗皇族刘备、旺族孙权的战争中取胜,形成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为统一大业设置障碍,其罪四也;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巧取豪夺,窃取盟友孙权的胜利果实,以租界的名义霸占战略要地荆州,为后来孙权与刘备的反目留下伏笔,也为后来殖民主义者在中国设立租界起了带头作用,且其对盟友毫无诚信的态度,给后世留下恶劣的榜样,其罪五也;协助刘备割据益州(即蜀国,现名四川)后,又去夺取汉中,延续了董卓以来东汉军阀相互攻伐的恶习,使本该走下历史舞台的刘氏东汉朝廷在刘备身上死恢复燃,其罪六也;刘备为替关羽、张飞报仇,一意孤行,攻打东吴,作为参谋班子首脑的诸葛亮却因为怕失去刘备的信任,而不愿意冒死制止战争爆发,最后导致愚蠢的刘备兵败彝陵,病死白帝城的悲剧,有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幕僚原则,其罪七也;刘备死后,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抱残守缺,不顾益州民力维艰的情况,甘做封建皇权的卫道士,六出祁山,穷兵黩武,致使无数的青壮年战死沙场,其罪八也;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悍然发动对孟获为首的少数民族的战争,破坏民族团结,其罪九也;为了不给弱智的刘禅留下隐患,他利用各种借口残害有能力人才,比如故意用本来是参谋处长的马谡同志当先锋,致使实战经验不足的马谡落入圈套,被杀害;原来刘璋手下最初拥护刘备的大臣如孟达、彭漾、李严、廖立等人都被打入冷宫,而后杀害,魏延本来是久经考验战将,诸葛亮临死怕尾大难掉,设计除了魏延,其罪十也。

【初一作文】我看诸葛亮

【初一作文】我看诸葛亮

【初一作文】我看诸葛亮
三国时候的诸葛亮饱读诗书,善于出谋划策,人们都称赞他。

可是他也有失策和不明
智的地方。

一·用人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的确有些过错。

在火烧赤壁之后,曹操败退华容道,又遭到张飞、关羽等人伏击。

但诸葛亮却将对曹操又愧又重义气的关羽放到最后,引致关羽为了报恩义
释了曹操,为日后蜀国的覆灭种下了祸根。

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派马稷去守街亭。

马稷不听部将劝告,执意将营寨扎在山上。

结果被曹军断了水路,大败而归。

这些都就是诸葛亮的过错,“用兵之要,是独以臣。

”而诸葛亮身兼蜀国丞相,却在
关键时刻惹急人,这就是不容放任的。

二·自知之明与名节
在蜀魏争夺战中,蜀魏力量相差悬殊,诸葛亮却依然六出祁山,最后引致蜀国被魏国
攻灭,他自己也病故了。

倘若他与吴国携手,去个东西夹攻,那么魏国唯一存有就可以的
司马懿,就可以在长途截击中失利。

而诸葛亮却一意孤行,最终引致蜀国的轻易覆灭。

在白帝城,刘备被孙逊打败后,一病不起,病死在白帝城。

他临终前嘱咐诸葛亮:
“我的儿子刘禅,可辅佐便辅佐,他如若不能,爱卿可取而代之。

”后主刘禅果然昏庸无能,但诸葛亮却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呕心沥血地辅佐刘禅,从而造成了蜀国灭亡。

虽成就
了个人名节,却留下了遗憾。

诸葛亮虽就是蜀国的功臣,却屡屡犯规,所以我们评价诸葛亮时存有贬有谐,才就是
公正的。

对诸葛亮的评价300字左右

对诸葛亮的评价300字左右

对诸葛亮的评价300字左右 1. 诸葛亮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在三国那个乱世,给刘备集团照亮了前行的路。想当初刘备被曹操追得到处跑,要啥没啥,诸葛亮一来,局势立马就不一样了。他的隆中对,简直就是给刘备画了一张超级清晰的战略蓝图,什么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然后北伐中原,说得头头是道。这就好比一个迷路的人,突然有了一张精确的地图。 2. 诸葛亮这人智慧超群,他的智谋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赤壁之战的时候,他草船借箭,在周瑜刁难下轻松搞定十万支箭。这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啊,他怎么就能算准江上的大雾,又怎么知道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呢?简直神了!这要是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被周瑜的刁难给整垮了。 3. 他还特别忠诚,我真的特别佩服。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一心扑在兴复汉室上。他完全可以自己掌权,可他没有。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地辅佐刘禅。尽管刘禅有时候不太靠谱,他也没有放弃。你说这世上能有几个人做到这样?换做是我,要是遇到这么个不太懂事的领导,可能早就甩手不干了。 4. 诸葛亮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他在蜀地的时候,把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发展起来了,百姓生活也安稳。这就好比一个巧匠,把一块粗糙的石头雕琢成了精美的艺术品。他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让蜀地的粮食产量大增。在他的治理下,蜀国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世界。 5. 他的军事才能也不容小觑。六出祁山,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每次都能把司马懿打得很狼狈。就像一只聪明的狐狸,总能把对手耍得团团转。他排兵布阵那是相当厉害,发明的木牛流马还解决了粮草运输的大问题。这就像现在的高科技装备,在当时那可是非常超前的。 6. 诸葛亮在外交上也很有一套。他舌战群儒的时候,一个人面对东吴那么多谋士,丝毫不慌。就像一个武林高手,面对一群小喽啰,轻松应对。他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成功说服东吴和刘备联合抗曹。这要是口才差点的人,估计早就被那些东吴谋士说得哑口无言了。 7. 我觉得诸葛亮还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对待自己的手下,他总是循循善诱。就像一位和蔼的老师,教导自己的学生。他手下的将领和谋士,在他的影响下都成长得很快。你看姜维,就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最后成为了蜀国的顶梁柱。要是没有诸葛亮的耐心教导,姜维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吗? 8. 诸葛亮品德高尚,他不贪图钱财,生活简朴。他的住所很简单,吃穿也不讲究。这在那个乱世,像他这样有权有势的人,能做到这点真的很难得。他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浑浊的官场中保持着自己的高洁。相比那些贪图富贵的官员,他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9. 他还很有远见。他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到处招揽人才。他就像一个优秀的猎人,在各地寻找着有才能的人。他把这些人才聚集在蜀国,让蜀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要是没有他的远见卓识,蜀国怎么能在三国中站稳脚跟呢? 10. 诸葛亮有时候也很无奈啊。他想兴复汉室,可是蜀国的国力毕竟有限。就像一个人想要搬动一座大山,谈何容易。他虽然有满腹的才华,但是很多时候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说粮草问题,这一直是他北伐的一个大难题。他就算再有智谋,没有足够的粮草,军队也走不远。 11. 他的奇门遁甲之术也很厉害呢。他摆的八卦阵,把东吴的陆逊都困在里面。这就像一个神秘的迷宫,进去了就很难出来。他仿佛掌握了一种神秘的力量,能操控自然的力量来为自己所用。这种奇门遁甲之术,现在听起来都觉得很神奇,更别说在当时了。 12. 诸葛亮对朋友也是有情有义。他和庞统、徐庶等人关系都很好。他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吸引着身边的人。他和朋友们互相交流学问,互相帮助。要是没有他的这种人格魅力,怎么能结交到这么多优秀的朋友呢?你看庞统,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就很敬重诸葛亮。 13. 他的书法和绘画据说也很不错。虽然现在我们看不到太多他的真迹,但从历史记载来看,他在艺术方面也是有很高造诣的。这就像一个全能的明星,不仅演技好,唱歌也好。他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已经很厉害了,还在艺术上有这样的成就,真的是太厉害了。 14. 诸葛亮一生谨慎。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不轻易冒险。就像一个小心翼翼过河的人,每一步都要试探很久。在军事上,有时候这种谨慎会让他错过一些机会。比如说子午谷奇谋,他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要是他当时大胆一点,说不定北伐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15. 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很有方法。他的《诫子书》流传至今,里面充满了对子女的教导和期望。他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他告诉子女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种教育理念,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 16. 诸葛亮的名声在当时就非常响亮。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三国的天空中闪耀。不管是敌人还是盟友,都对他敬畏三分。曹操那边的人听到诸葛亮的名字,都会心里发怵。他的威望不仅仅是靠权力,更多的是靠他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17. 他的发明创造能力简直超乎想象。除了木牛流马,他还发明了诸葛连弩。这在当时的战争中可是大杀器。就像现在的先进武器一样,让敌人闻风丧胆。他的脑袋里怎么能有这么多奇思妙想呢?这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宝贝是什么。 18.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也很值得研究。他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安排职位。他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把合适的货物放在合适的位置。他重用姜维是因为看到了姜维的军事才能,他让费祎管理内政是因为费祎内政能力强。他这样用人,让蜀国的各个部门都能高效运转。 19. 他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他熟读各种经典著作,对儒家、法家、兵家等思想都有很深的理解。他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肚子里装满了墨水。他在治国理政的时候,就能把这些思想融会贯通。他的很多政策都是借鉴了这些经典思想的精髓。 20. 诸葛亮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总是能保持冷静。就像在狂风巨浪中的舵手,始终掌握着船的方向。街亭失守后,他虽然很痛心,但他没有慌乱。他有条不紊地安排撤军,还设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这要是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21. 他的责任感很强。他觉得自己既然辅佐了刘备,就有责任让蜀国强大起来。他就像一个身负重任的行者,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他日夜操劳,为蜀国的发展殚精竭虑。这种责任感,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22. 诸葛亮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三国时期。他在后世也成为了智慧的象征。就像一个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一直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后世的很多军事家、政治家都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他的智慧被人们借鉴。 23. 他的军事战略眼光很长远。他北伐中原,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土地,更是为了从战略上打击曹魏。他就像一个下棋的高手,每一步棋都考虑得很长远。他知道如果让曹魏一直安稳发展,蜀国迟早会被吞并。所以他要不断地主动出击,打乱曹魏的发展计划。 24. 诸葛亮的形象非常令人尊敬。他羽扇纶巾的样子,仿佛就是智慧的化身。他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朝堂上,都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他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仙,凡人只能仰望。他的这种形象,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畏。 25. 他对天文地理也很精通。他能观天象而知人事。就像一个神秘的预言家,能提前预测很多事情。他在赤壁之战中,就利用天文知识,预测到了东风的到来。这东风一吹,就把曹操的战船烧得精光。他要是不懂天文地理,能做到这一点吗? 26.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隐居的书生,到成为蜀国的丞相。这就像一个灰姑娘变成了公主的故事。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波折和惊喜。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27. 他在蜀国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他就像一座高山,矗立在蜀国人民的心中。百姓们都信任他,听从他的指挥。他的每一个决策,百姓们都会支持。这种威望不是靠强迫得来的,而是靠他多年来为百姓做的好事积累起来的。 28. 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三国中也是顶尖的。他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乐队指挥家,让每一个士兵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他的带领下,蜀国军队多次以少胜多。这要是没有他的指挥,蜀国军队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战绩呢? 29. 他对局势的判断非常准确。他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关键的点。他就像一个敏锐的猎人,能发现猎物的踪迹。在三国那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他能准确判断各方的实力和意图。这对于他制定战略和政策非常重要。 30. 诸葛亮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人物。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他就像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如果没有他,三国的历史将会变得暗淡无光。他的存在,让三国的故事变得更加精彩,他的智慧和品德,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诸葛亮的缺点
作者:车玉民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08期
摘要: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是千古难遇的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

大多数研究者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颂。

但一个人终究是有缺点的,诸葛亮的形象也并非完美无缺。

本文从多种角度,全面地客观地重新认识诸葛亮的形象。

关键词:诸葛亮;形象;缺点
一、诸葛亮的缺点
诸葛亮是人不是神,每一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的,诸葛亮也不例外。

(一)战略方针的缺陷
推崇诸葛亮者,首推《隆中对》,甚至说这是“千古一策”。

平心而论,诸葛亮能在隆中而观定三分天下,确属不易。

但缺乏必要实践历练的《隆中对》,是免不了缺陷的。

1.荆、益二州,一个易攻难守,一个易守难攻,中间是三峡天堑,难以连接在一起,难免就顾此失彼。

而荆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属魏,则攻吴轻而易举;荆州属吴,则吴国的江防体系得到巩固;荆州归蜀,则吴魏两家都存在巨大威胁。

东吴之所以肯把荆州借给刘备,只是想让他帮助分担一部分防务,当孙权的统治巩固后,就会重新拿回荆州。

如此战略要地,两方都虎视眈眈,而蜀国又不能够有充足的兵力留守,可以说失荆州为必然之中。

2.“出秦川”很明显是在效仿韩信的《汉中对策》,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自汉中入秦川,在富饶的关中建立根据地,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

可是时过境迁,此关中已非彼关中,富饶已是过去,蜀道艰难,战事一旦长久,粮草就难以为继。

如果不能就地取食,北伐就只能中止了。

(二)用人的失误
丢荆州对蜀汉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是这次失败的一大原因。

关羽智勇双全,却目空一切。

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而言,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本来关羽可以东和孙权,这样可能就不会造成后来的吕蒙袭荆州,至少可以暂缓东吴取荆州的时日。

但是高傲的关羽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东吴,甚至孙权希望与他联姻,也被他不留情面地驳回。

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用人的一次重大失误。

留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的又一次用人失误,而这次用人失误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马谡是个赵括式的人物,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也不懂得如何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活用兵法。

让只能纸上谈兵的他去指挥千军万马,实在勉为其难。

马谡被斩确实有些冤,这次失败最主要的责任应由诸葛亮来负,是他不能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把最关键的地方交给了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

(三)没有容人之量
诸葛亮的用人偏于主观,从书中可见,他不喜欢那些敢言之人,而喜欢谦虚稳重之人。

魏延最初投奔刘备,并不是刘备已经建功立业、打下江山的时候,而是在刘备被曹操大军追得入地无门之际。

当个人意见被否定后,魏延经常在人前发牢骚。

这无疑招致了诸葛亮的不满。

面对优缺点同样明显的魏延,身为主帅的诸葛亮没有正面对其进行教育,并有节制地加以引导。

他的桀骜不驯在诸葛亮眼中成了日后必反的证据。

诸葛亮病危之际,作为军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魏延,被排除在最后的会议之外,且密瞩马岱:“我死,魏延必反。

”这一句话就提前判了魏延的罪。

诸葛亮对待魏延的态度,将自己不能容人,偏于主观的缺点暴露无遗。

(四)事必躬亲影响到人才的锻炼
《出师表》是诸葛亮的名作,却束缚了刘禅,要这样,不要那样。

固然是谆谆教诲,却又不给实践的机会。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诸葛亮没有把刘禅放到战争前线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而是在温室里。

刘禅却不能上前线一战,只能待在成都。

可政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诸葛亮决定,刘禅根本插不上手。

在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之时,除了在后宫里玩耍,还能干什么呢?久而久之,坏习惯也就养成了。

蜀汉江山一朝易主,刘禅面北称臣。

事实证明,能否锻炼培养可靠的接班人直接影响国家的兴亡。

(五)过于谨慎,缺乏魄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诸葛亮拒绝魏延的建议,不愿让其兵出子午谷。

当时三国之中,蜀国最弱,没有能力与实力强大的曹魏打持久战,应该速战速决,出奇制胜。

诸葛亮没有把握这个机会,只因五千兵马可能受困而不用魏延之计,实在非常可惜。

这样的后果就失去了快速进军长安的机会,让魏国有了调动军队的喘息之机。

诸葛亮作为蜀国最高的军事指挥者,为追求万全之计,着眼于局部得失,却没有关注整体的得失,不能不说是太过于谨慎所致。

二、结论
诸葛亮的优点人不可及,诸葛亮的缺点也令人遗憾:未经实践检验的“隆中对”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智者千虑,也难免有失,但丢荆州和失街亭造成的后果实在太严重,所以他逃不过用人失误的指责;魏延的性格不合他的脾胃,可是不能重用却不是一个优秀领导人应有的气度;鞠躬尽
瘁没有错,但掌握不好度就成了大权独揽,免不了荒废人才的培养;谨慎是好的,但要把握好战机。

没有完美的人,正是他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他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