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花园实验策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的新想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的新想法标题:水中花园:打开幼儿科学探索的大门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水中花园》的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的新想法。
通过使用水中花园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们在乐趣中学习,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水分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
本教案的创新点在于通过采用一系列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日后进一步探索科学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一、引言和背景知识1. 概述《水中花园》的主题2. 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水分作用3. 解释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和土壤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兴趣和理解3. 提高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三、教学准备1. 材料清单:花盆、土壤、种子、水壶等2. 实验环境的准备和布置3. 师生交流和合作准备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发学生对水中花园的想象和兴趣2. 观察花盆内的土壤和植物种子,并提问学生对它们的感知和理解3. 向花盆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观察水的渗透和植物的生长情况4.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量、光照等因素的变化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实验,探索水量、土壤种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6. 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水分作用7.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水中花园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触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五、教学扩展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建立自己的水中花园,并记录观察数据2.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分享并展示自己的水中花园实验结果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花园或农场,了解真实的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环境六、课堂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来评估他们对植物生长和水分作用的理解3. 讨论学生对水中花园和生态系统的认知和思考七、教案总结八、我的观点和理解通过《水中花园》教案的实施,幼儿园大班学生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学方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学方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学方案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篇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学方案的文章。
二、《水中花园》实验介绍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初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容器- 土壤- 小植物苗- 水- 色素3. 实验步骤步骤一:在透明玻璃容器中倒入一定数量的水,并加入适量的色素,搅拌均匀,形成有色水。
这个有色水就代表着是花园的水池。
步骤二:在土壤中埋入小植物苗,并将它们放置到有色水中。
步骤三: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变化,包括根部、茎和叶子的情况,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发现。
4.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老师们的引导和监督,以确保幼儿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讨论。
三、实验的教学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水中花园》不仅能够让幼儿们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中,幼儿们会发现植物的根部在水中可以生长,茎和叶子也随着时间慢慢长大。
这样的观察和体验可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促成对植物生长原理的初步认识。
四、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理解科学实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水中花园》这样的实验,可以打开孩子们的视野,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和思考。
而且,在实验中,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促使他们形成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水中花园》实验方案不仅在科学知识上有益,还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共享了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学方案。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实验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森林课程教学活动——水中花园

材料3:点心、幼儿水壶、卫生纸或消毒湿巾、汗巾、垃圾袋、地垫、班牌、塑料瓶;
材料4:篮子、口袋等
工具准备
无
课前准备
1、活动前场地踩点、对林地进行安全排查(场地是否有安全隐患等因素,并依据风评评估的标准与内容进行排查和填写风险评估表)“艺术公园”内。
2、路线划分:幼稚园正门向左侧沿人行道远足,并进入到公园草坪腹地。
3、防止幼儿乱扔石头;
4、防止幼儿抓扯树枝、破坏植被。
10分钟
收整
回园
幼儿收整地垫,检查收整活动区垃圾;
鼓励幼儿合作整理地垫
活动
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有幼儿乱丢垃圾的现象(老师有及时提醒);也存在没有秩序,到处乱跑(在下次活动时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另外,有幼儿将自己的瓶子到处扔,有的幼儿的瓶子甚至找不到了,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对幼儿活动材料的管理,告知幼儿,没有活动材料就不能完成活动,防止幼儿下次再将活动材料弄丢;对于水中花园孩子们在刚开始时,不知道这个活动的意义,,但回幼儿园将瓶子加满水后,孩子们就一下子能理解,并且很有成就感,同伴之间都有相互的交流 自己的“水中花园”有何不同,幼儿对“水中花园”特别感兴趣。
3、确定徒步路线、徒步长度(1000米)大班30分钟、徒步时间中班(25分钟),托小班(20分钟)
活动内容
时间
环境组成
活动过程与玩法
注意事项
20分钟
徒步远足
听念儿歌、幼儿自由结伴牵手徒步
防止幼儿嬉戏时误伤。
10分钟
厕所
组织幼儿解便
注意解便安全、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意识。
5分钟
饮水
组织幼儿饮水
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补充水分,缓慢饮水,防止被呛;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导言:在幼儿园大班教育中,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一环。
而《水中花园》实验是一项简单且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水的特性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个实验的背景、目的、步骤、材料以及教学重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实验背景在幼儿园的学习中,科学实验是帮助孩子们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水中花园》实验则是帮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实验之一。
通过参与实验,幼儿可以亲自观察植物在水中生长的过程,提高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理解。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探究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盆、土壤、水、种子(如花草种子或豆子)。
(2)让孩子们观察和感受水的特性,引导他们思考水的作用和重要性。
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辅助教学,让孩子们更加有感触和理解。
(3)向孩子们介绍种子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提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孩子们思考土壤、阳光和水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
(4)让孩子们在盆中加入适量的土壤,然后在土壤上撒上种子,再覆盖一层土壤,将种子与土壤接触,帮助种子生根发芽。
(5)给孩子们每人一份小盆或小杯,并向他们介绍如何浇水。
鼓励他们用喷壶或一小杯水轻轻地浇灌种子,观察水滴的落下和土壤的吸水情况。
(6)观察和记录:孩子们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生长高度以及叶片的变化。
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或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7)总结和回顾:在实验结束后,与孩子们一起回顾实验的整个过程,帮助他们总结并理解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4. 实验所需材料- 盆- 土壤- 水- 种子(如花草种子或豆子)- 小盆或小杯- 喷壶5. 教学重点- 让孩子感受水的特性,引导他们理解水的重要性。
水中花园

实验一建造一座“水下公园”朋友,你见过“水下公园”吗?你只需在一个盛有无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几颗不同颜色的无机盐晶体。
不一会儿,在玻璃缸中奇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枝条纵横交错地伸长,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公园,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你知道建造这样一座美丽的“水下花园”的秘密吗?一、实验目的1、掌握硅酸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溶解度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金属的硅酸盐多数难溶或微溶于水,而且都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
当金属盐晶体投入到硅酸钠溶液中时,立即在晶体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硅酸盐的薄膜,此薄膜有半透膜的性质。
它允许水渗入膜内,使可溶性金属盐溶解并将硅酸盐薄膜撑破;当金属盐溶液一遇到硅酸钠又立即作用形成一层新的难溶薄膜,如此反复进行。
如果加入各种不同的金属硅酸盐,就形成了美丽的水下花园。
CoCl2+Na2SiO3=2NaCl+CoSiO3MgCl2+Na2SiO3=2NaCl+MgSiO3CuSO4+Na2SiO3=Na2SO4+CuSiO3Ni(NO3)2+Na2SiO3=2NaNO3+NiSiO32FeCl3+3Na2SiO3=6NaCl+Fe2(SiO3)3FeSO4+Na2SiO3=Na2SO4+FeSiO3Ca(NO3)2+Na2SiO3=2NaNO3+CaSiO3三、实验用品仪器:烧杯(或玻璃缸)试剂:氯化钴、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镍、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硝酸钙、水玻璃四、实验内容1.各种金属盐固体在硅酸钠溶液中的反应现象研究(1)取5支试管,各加入10mL蒸馏水,向其中分别加入0.5g、1.0g、1.5g、2.0g、2.5g的硅酸钠,充分溶解,计算浓度,编上号码。
(2)向以上各溶液中加入FeCl3固体颗粒少许,观察并记录现象。
(3)重复以上(1)和(2)的操作,分别加入其它金属盐,观察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现象出现的时间。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教学主题:水中花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探索水中花园的神奇之处,了解水中植物的生长和生命特征;2. 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鲜花、绿色植物2. 水,透明容器3. 小箭头(用颜色区分)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导入活动:老师带着幼儿园大班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蜗牛》2. 提问引导:小朋友们听过什么是水中花园吗?二、介绍水中花园实验(10分钟)1. 自主探究:要求孩子们在小组内出谋划策,探寻让水中花园绽放美丽花朵的方法。
2. 范例演示:老师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组装的水中花园,引导孩子们了解水中植物特征,并与孩子们一起浇水。
3. 注意事项:坚持每天浇水,仔细观察水中花园的变化。
三、实验设计及操作流程(20分钟)1. 实验目的:观察水中植物生长变化、了解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小箭头的功能以及长成之后的样子。
2. 实验材料:鲜花、绿植、水、透明容器、小箭头。
3. 实验步骤:a. 将鲜花和绿植装在透明容器中,加入水。
b. 在小箭头上设置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季节和月份,比如:蓝色箭头代表春天,红色箭头代表夏天,黄色箭头代表秋天,绿色箭头代表冬天。
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并张贴小箭头。
c. 根据不同季节,小朋友们每天给水中花园浇水,仔细观察花园的变化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d. 观察长成之后的植物,了解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
四、实验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孩子们整理思路,归纳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学习到的知识。
2. 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关于水中花园和植物的知识和想法。
五、拓展(5分钟)1. 给孩子们分享一些其他有关植物的实验,比如:种植豆芽、制作植物标本等,增强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给孩子们展示一些水中花园的图片和视频,了解世界各地的水中花园种类和表现形式。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教案

一、引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中花园》是一项让孩子们在水中播种花种子,并观察生长过程的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照顾植物、观察现象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实验的教案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实验目的《水中花园》科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来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
通过播种花种子、浇水、观察和记录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三、实验材料1. 花种子(适合水中生长的种子,如水仙、水蕨等)2. 透明玻璃容器3. 水4. 测量杯5. 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将花种子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2. 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外观和数量。
3. 每天让孩子们浇水,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4. 当花种子发芽并长出根茎后,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生长的情况。
5. 让孩子们总结整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同学。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玻璃容器是透明的,以便孩子们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 每天都要让孩子们参与浇水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3. 孩子们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实验效果与总结通过《水中花园》这个科学实验,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在实践中,他们还能培养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通过和小伙伴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他们将收获到自己种下植物的喜悦和成就感。
七、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教师和家长,我认为这样的科学实验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植物的种植和观察,他们会更加关注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出一颗爱护大自然的心。
通过记录和总结,也能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水中花园》科学实验教案内容简单易懂,实施起来也不复杂,是一项非常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
建造水中花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开展了一次“建造水中花园”的实验。
水中花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园林景观,它利用水体、植物和景观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生态景观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索水中花园的设计与建造方法,为我国城市绿化提供新的思路。
二、实验目的1. 探索水中花园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 优化水中花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布局。
3. 评估水中花园的生态效益和环境美观度。
三、实验材料1. 水池:直径为2米,深度为0.8米。
2. 植物材料: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花卉等。
3. 工具材料:铁锹、锄头、水桶、园艺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设计阶段(1)确定水中花园的位置和规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设计水中花园的景观布局,包括植物配置、水体设计、道路规划等。
(3)绘制设计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
2. 建设阶段(1)清理现场,挖取水池,确保水池的深度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铺设防水层,防止水池渗漏。
(3)填充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
(4)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水葫芦等。
(5)在陆地上种植陆生植物和花卉,如紫薇、樱花、月季等。
(6)搭建景观设施,如凉亭、步道、座椅等。
3. 保养阶段(1)定期清理水池,保持水体清洁。
(2)修剪植物,保持植物形态美观。
(3)施肥、浇水,保证植物生长良好。
(4)巡查景观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配置本实验采用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相结合的配置方式,使水中花园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
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能够净化水质,吸收有害物质;陆生植物如紫薇、樱花等,能够美化环境,提供栖息地。
2. 景观布局水中花园的景观布局合理,植物配置丰富,景观效果显著。
水体设计简洁大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景观设施布局合理,方便游客游览。
3. 生态效益水中花园具有以下生态效益:(1)净化水质,提高水体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底花园——材料的生命力
活动内容:水底花园
【原理】
金属盐类的晶体跟硅酸钠溶液互相作用,在盐晶体表面会生成不同
颜色的难溶硅酸盐薄膜。
这层薄膜具有半渗透性质,因此,薄膜外硅酸
钠溶液中的水会不断向薄膜内渗透,致使薄膜不断膨胀,同时薄膜内的
盐晶体会溶解成浓溶液。
由于这种渗透作用,在达到一定压力后,薄膜
会破裂,薄膜里面盐的浓溶液会从破口溢出,再跟硅酸钠溶液互相作用,会有新的难溶硅酸盐薄膜生成。
这种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像五颜六色
的植物生长的情况一样。
活动目的: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提高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家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我材料论坛特举办本次活动。
活动时间:2011年12月10日
活动地点:材料学院实验室
活动过程:参赛人数及组队:材院10级20人,11级40人,共60人。
每组由1名10级同学和2名11级同学组成,共20
组。
活动前准备:
报名,本次活动面向材院大一大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各班长处报名;组织购买实验模具;向参赛人员发放与实验有关的材料以供学习参考。
实验介绍:实验名称为水中花园,用硅酸钠溶液与铁、铜、镍等的氯化盐、硝酸盐、硫酸盐晶体反应,最后将得到在水中生成的五彩小山状物。
比赛过程:首先由实验室研究讲师讲解实验的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各组同学完成实验。
评比方案:由指定同学进行监督,对于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违规操作等不合格的操作记录备案,并加以扣分,此环节占总评比的30%;等产品成型后,交由实验老师评定,参考产品外观,创造性等,此环节占70%。
奖励方案:一、二、三等奖各一组。
优秀奖5组。
下发奖状
经费预算:
实验材料: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