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综合练习卷
声光热综合练习带答案

声学【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B【例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A【例3】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在0.3s和0.7s后听到前后两声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A.165m B.198m C.221m D.330mA【例4】有一山峡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1025【例5】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340m/s)()102mA.0.1s B.0.2s C.0.3s D.0.4sB【例6】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532.5【例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例8】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A【例9】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音调高B.频率高C.音量大D.音色差C【例10】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A【例11】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例12】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例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D光学【例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 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S ,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在S ,则该镜应该是( )A .凸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D【例2】 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 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S 点,现有一条平行入射光线的光线从R 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 A .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 点 B .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 的左侧 C .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 的右侧D .和主光轴没有交点B【例3】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 ,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例4】 一个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 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 处的过程中( )A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D .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B【例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蓓蓓利用图画记录了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有对有错,请你帮她把正确的图挑出来()D【例6】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0cm 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可能是放大像B .可能是缩小的像C .一定是倒立的像D .一定是正立的像D【例7】(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BC【例8】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cm时,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9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物距透镜5cm时,成放大实像B.物距透镜11cm时,成放大实像C.物距透镜12cm时,成缩小实像D.物距透镜18cm时,成等大实像B【例9】如右图,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 B.若将透镜的下半部遮住,则()A.像的''O B部分消失O A部分消失B.像的''C.不能成像D.仍能成像,但像变暗了D【例10】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两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A.相同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D.不能成像C【例11】距凸透镜30cm处有一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像,若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物体移动16cm,在光屏上将()A.得到一个放大的像B.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不会出现像D.无法判断C【例12】(多选)沿凸透镜的主轴将物体从焦点匀速移向无限远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像的位置从无限远处移到焦点,移动速度先快后慢B.像的大小是由大变小C.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BD【例13】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C【例14】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而b端在2倍焦距之外,如图所示,那么透过透镜观察()A.a端变粗,b端变细B.a端变细,b端变粗C.,a b端都变粗D.,a b端都变细A【例15】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为物AB的像,则物AB在()A.图中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右C.图中Ⅱ区域,箭头方向左斜上方D.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右斜上方D【例16】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椭圆形的气泡”,当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上时,其透过玻璃砖后的光线将()A.比原来发散B.比原来会聚C.仍然是平行光线D.无法判断A【例17】甲、乙两只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着透镜,与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B.乙表秒针顺指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D【例18】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若要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应该使()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B【例19】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上.(2)为了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必须做好光屏的微调,即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直至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3)如图,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4)保持烛焰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烛焰一倍焦距处向烛焰移动2cm,可以从(填“光屏一侧”或“烛焰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虚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例20】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1)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点上,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点上,属于投影仪原理.(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的笔画了个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热学【例1】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 .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A【例2】 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A .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 .固体在凝固时要放热,温度降低C .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例3】 萘的熔点是80.5C ︒,那么温度为80.5C ︒的萘(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 .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D【例4】 在地球上很冷的地区,测量气温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 .酒精熔点低于水银熔点B .酒精密度小于水银密度C .酒精蒸气无毒而水银蒸气有毒D .以上三个原因都正确A【例5】海波的熔点是 ℃,从开始加热经过,海波处于 态(选填“液”).【例6】 (多选)如图所示,1、2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1、2分别表示两种不同晶体的熔化图线B.图中1表示某晶体的熔化图线,该晶体的熔点是80℃C .由图线1可知,该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经历的时间是4分钟D .由图线1可知,该晶体完全熔化后便开始放热 BC【例7】 如图是某种物质受热熔化和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 )A .t 1是该物质的熔点,t 4是该物质的沸点B .t 1是该物质的熔点,t 3是该物质的沸点C .t 2是该物质的熔点,t 3是该物质的沸点D .t 3是该物质的熔点,t 4是该物质的沸点C【例8】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 )A .都是汽化B .都是液化C .一个是液化,一个是蒸发D .一个是液化,一个是凝华时间(分)10890807060509】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例10】 (多选)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 .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 .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AC【例11】 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例12】 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极易发生 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例13】 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D【例14】 在23C ︒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 )A .立即上升B .先下降后上升C .先上升后下降D .一直不变B【例15】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钟表外,主要器材还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甲、乙所示,图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C ︒,当大气压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
声光综合测试题(含解析和答案)

声和光综合测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3.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4.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5.在如图所示的光学仪器中,使用时主要利用反射成像的是()6.(2010·湘潭)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温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7.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实像的是()8.9.如图所示,S 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Sa 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 A .ab B. ac C. ad D. ae10.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
阶段测评集训(一) 声、光综合集训)

阶段测评集训(一)声、光综合集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 (2016柳州5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部件的示意图,其中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的是()2.(2016潍坊1题)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3. (2016徐州3题)下列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阳光下人的影子B. 水中树的倒影C. 池水变“浅”了D. 日食4. (2016长沙17题)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5. (2016南昌2题)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6. (2016凉山州13题)小明身高为1.5 m,站立在平面镜前2 m处,他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 1.5 m,像变大B. 2 m,像变小C. 3.6 m,像不变D. 4.4 m,像不变7. (2016深圳15题)如图是蜡烛的成像规律图,它的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是()第7题图A. 投影仪B. 放大镜C. 照相机D. 潜望镜8. (2016凉山州12题)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海河的水中可看到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C.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是光的折射现象D. 雨后天晴,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9. (2016大连8题)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10. (2016黄石12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继续创作的D. 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11. (2016德阳21题)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12. (2016娄底10题)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12题图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B. 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3. (2016天门34题)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A.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B.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C.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D.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第13题图第14题图14. (2016揭阳6题)如图所示,小夏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C.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5. (2016衡阳17题)联欢晚会上,演员正在表演二胡独奏,二胡发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16. (2016南充11题)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________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第17题图17. (2016株洲18题)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__________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________.18. (2016天门40题)如图,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而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可以看到牙齿在镜中所成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第18题图第19题图19. (2016厦门20题)《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在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0. (2016南昌15题)“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第21题图21. (2016南昌10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是:(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____=∠______.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22. (2016六盘水14题)(1)周末,小丽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__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 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_2 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2题图(2)常见的视力缺陷类型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________,要矫正他的视力缺陷应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3. (2016吉林23题)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___侧.第23题图第24题图24. (2016湘潭22题)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________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选填“近”或“远”).三、作图题(25~29题,每题3分,30~31题,每题2分,共19分)25. (2016鄂州28题)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且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第25题图26. (2016通辽16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第26题图27. (2016娄底17题)小明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小明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下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第27题图28. [2016 吉林21(2)题]请在图中画出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光路图;第28题图第29题图29. [2016朝阳43(2)题]如图所示,光线沿A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请作出光透过玻璃砖的光路图.30. [2016 南宁23(1)题]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第30题图第31题图31. [2016无锡23(1)题]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它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32题6分,33题4分,34题8分,35题6分,36题5分,共29分)32. (2016朝阳46题)小夏和同组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E、F可绕ON转折.第32题图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30°30°(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________(选填“垂直”、“不垂直”或“可垂直也可不垂直”),实验时让光线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夏让一束激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的径迹,并将反射角、入射角度数记录在表中.由此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组同学提醒说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严密的,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夏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纸板F折回,用另一只激光笔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可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4)以下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________.A. 小孔成像B. 水中倒影C. 海市蜃楼D.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33. (2016厦门26题)第33题图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34. (2016云南21题)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第34题图(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______.(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度.35. (2016丹东41题)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第35题图次数物距/cm 像距/cm1 40 13.52 30 153 25 16.74 20 205 15(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放在B点,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在1至3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________的实像;第5次像距应是________cm,此次像比第4次的像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将蜡烛放在C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36. (2016镇江23题)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第36题图(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声学 、光现象专题测试

声学、光现象专题测试姓名:分数:1.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 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 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 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 提高了士兵的听力2.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3. “小宸能唱很高的音”这是指他的歌唱声音()A. 速度快B. 时间长C. 音色好D. 音调高4.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某中学举办“颂歌献给党”的歌唱比赛,同学们满怀深情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其中“响”是指声音的()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好D. 频率高5.同窗三年,情谊可贵.同学们闭上眼睛都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6.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不同的力敲响音叉,将叉股接触悬挂的小球,都能看到小球被弹开.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7题图A.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C.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D. 敲音叉的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8.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 )A. 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 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C. 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D. 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9.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B.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第10题图A.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B.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 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11. 下列成语所描绘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立竿见影B. 凿壁偷光C. 镜花水月D. 坐井观天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13.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 “举杯邀明月”中的“明月”是光源B. “起舞弄清影”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掬水月在手”中的“月在手”是光的折射现象D. “疏影横斜水清浅”中的“水清浅”是光的反射现象14. 如图所示,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O是入射光线B. 反射角等于30°C. 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D. 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15.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人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B. 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C. 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D. 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1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 m,当白鹭距离水面5 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m.17.如图所示,在路灯(A点表示)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小树BC的影子BD,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确定点D的位置.18. 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A点表示被“晃”人的眼睛,OA是发生这种现象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OA的入射光线.19.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20.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21. 如图所示,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________,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________度;(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A. 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B. 沿ON向后转动纸板EC. 沿ON向后转动纸板FD.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 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A.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3. 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____________时,该位置记为A′.(3)将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转动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__。
声光综合练习

二、选择题1、在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① ② ③ ④A 、②、①B 、③、①C 、②、④D 、③、④2、如图2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3、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B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C .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4、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6、如图所示,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琴枕 琴轴第4题图 图27、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8、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树影婆娑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10、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声光试题

北京市龙文学校声学、光学综合练习题综合练习初二物理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4分,每小题2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只有液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D.气体、液体、固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2.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停止 D.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3.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A.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分开C.教室里安静,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D.声音传播得快,使回声太小听不到4.经研究表明,一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时间是0.1s。
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距墙的距离至少为( )A.34m B.68m C.17m D.136m5.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启动并向湖边驶去。
此过程中,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行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
若距快艇的距离三者都相等,最先察觉快艇起动的是( ) A.鱼B.人C.鸟D.三者同时察觉6.在雷电现象中,“电闪雷鸣”是同时发生的,而我们往往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 )A.光速比声速大B.声速与光速相等C.声速比光速大D.以上原因都不对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道路旁设置“禁鸣喇叭”的标牌,是为了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8.图1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9.如图2所示,小文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他看到的像是(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10.如图6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
声音和光专题训练

声音和光专题训练一.填空题(共28小题)1.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产生的,根据声音的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2.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噪声;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空气中光速声速(选填“大于”或“小于”).3.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4.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能够传递和能量.5.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求人与山之间的距离是米.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气体中要,而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m/s;声音在真空中(选填“能”或“不能”)传播.7.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8.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9.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汇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反映了声音(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减弱噪声.10.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于手机的喇叭产生.1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来分辨.12.雅西高速公路在靠近村庄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减弱噪声.在城市某些街道旁安装用如图的标志,这是在减弱噪声.13.正常人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Hz.蝙蝠在飞行时.是依靠来导航的.14.生活中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时,我们总是关上门窗,这是为了在减弱噪声,“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15.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16.如图是甲乙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中响度大,音调高.(选填“甲”“乙”或“一样”)17.牛叫的声音与蚊子的声音相比,音调高的是的声音,响度大的是的声音.18.音乐会上,电吉他的演奏者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吉他声音的(填个声音的特性);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9.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如图).声音是由玻璃瓶产生的,从左往右音调变(填“高”或“低”)2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CD上同时发生的反射角和折射现象,分析图可知,入射角为度,CD的右侧是(选填“空气”或“玻璃”).21.一只小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正向下俯冲捕食,小燕子在湖面的“倒影”是(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2.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形成的.23.如图是2014年10月23号再美国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传播的,也说明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4.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折射角是.25.人们常说灯光下的“人影”是由光的形成的;树林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形成的;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原因是发生了光的现象.26.无名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清澈的湖中鱼儿斜看变浅.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可以用光的规律来解释.“水中的鱼儿变浅”是光的现象.27.小华将一束光线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记录的光路如图所示.实验记录时,小华没有对界面及光线的性质进行标注.根据学过的有关光学知识,由图可以推知入射光线是,光由射向.OA是光线,法线是.28.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现象形成的像(实/虚),“疑水浅”是光的现象形成的像(实/虚).二.解答题(共2小题)2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0.作出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8小题)1.振动;音色;2.振动;大于;3.振动;音调;4.介质;信息;5.680;6.快;340;不能;7.音调;8.音调;9.响度;振动;传播过程中;10.音色;振动;11.响度;音色;12.传播过程中;声源处;13.20-20000;超声波;14.音调;响度;传播过程中;信息;15.音色;响度;音调;16.一样;甲;17.蚊子;牛;18.音调;声源处;19.振动;高;20.30;空气;21.虚;反射;不变;22.直线传播;折射;23.沿直线;能;24.60°;30°;25.直线传播;反射;漫反射;26.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7.BO;玻璃;空气;折射;MN;28.反射;虚;折射;虚;二.解答题(共2小题)29.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OA;可逆;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30.略;。
声光综合卷

1.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人人耳的响度更大些.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铁. (B)水. (C)空气. (D)真空.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5.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2.7 s后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是______ 6.光年是天文学中______单位.7.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记载的小孔成像实验证明了________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B)影子形成不能证明光的直线传播(C)比平面镜大的物体可以在乎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树在水中倒影是树在水面上形成的倒立虚像9.晴天的时候,树阴下的地面上会出现圆形的光斑,这是( )(A)太阳的实像. (B)太阳的影子. (C)树叶的影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将靠近法线(C)人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则( )(A)他的像变大,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减小. (B)他的像变大,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增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减小.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增大.12.如图5-5,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像,正确的图是( ) 17.如图5-8所示,图中MN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A是人眼睛所在位置.(1)遮住平面镜上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的虚像S′了,画图确定Q点.(2)保持人眼位置不动,发光点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在这个过程中,Q点应向平面镜的______端移动13.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时反射角大小与入射角大小________.折射角与入射角相比,较大的角是______1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已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45°,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5°,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折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15.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16.光在_______________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灯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手,在手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会产生________17.光在__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在水、玻璃、空气中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光综合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
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2.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是()
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3.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生超声波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4.如图1所示,某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红布在绿光下呈黑色
B.日食
C.在看黑板上的字时,出现的“晃眼”
D.海市蜃楼
7.如图3所示,OA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的一条反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A.α=60?,β<60? B.α=60?,β>60?
C.α=30?,β<30? D.α=30?,β>30?
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要在空中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为()
A.10mm之外 B.略小于50mm C.略大于50mm D.等于50mm
9.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
10.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4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1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他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2.(09年广州中考题)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l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5所示。
此时()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07广东)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8年广州)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该透镜属于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像。
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
(选填“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
此透镜对光线起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3.(07广东)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7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最大的像;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4.(09年广东)如图8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
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像(填“实”或“虚”)
三、作图题(共5小题,总共13分)
1.如图9示,何祥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
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10中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11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4.在图a和图b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在图c和图d中恰当的位置添上凸透镜或凹透镜,并完成光路。
5(07广州)(3分)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1小题,6分)
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吗?为什么?
五、简答题(1小题,5分)
1.小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小明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明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妈妈说:“听出来的”,小明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弄清其中的奥妙吗?
六、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8分)
1.如图12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2.如图13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2)此现象说明
(3)塑料球的作用是。
3.如图14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在实验中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雨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实验中对蜡烛A和蜡烛B有什么要求?
(3)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如下数据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你认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为什么?你认为还应该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