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楼中心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XX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XX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XX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XX镇XX村XX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工程2、建设单位:XX镇人民政府3、工程地点:XX村XX中心村4、项目负责人:XX5、施工负责人:XX6、项目建设内容:(1)建设生态人居工程。
对村庄内危旧房屋、脚屋、破旧猪栏、厕所及院墙进行拆除。
做到统一规划,村庄环境整治清理,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村庄。
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推进中心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改善视觉效果。
加快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中心村庭院、中心绿地、村庄内道路、菜园等空余地段进行绿化美化,要求绿化面积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完善户通道路、供水、排水、强弱电整治、文化墙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
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中心村风貌和地域特色。
(2)加强生态环境整治。
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的要求,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整治。
(3)加强生态经济发展。
按照兴业富民生活美的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村生态农业。
深挖特色景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4)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按照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7、建设工期:2020年7月-2021年8月8、工程总投资:208.17万元9、工程效益: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1)实现中心村生态经济稳步发展。
培育壮大现代茶产业发展,开发有机茶基地,搞特色养殖,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doc

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
撰写人:XXX 本文档介绍了XXXXX.
YOUR
LOG
为了加快水东中心村的建设,根据临江镇整体建设规划的要求,现将水东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如下:基本情况
我镇水东村现有人口2045人,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50亩,山地面积5000余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560元,外出务工人员480多人。
水东村位于205国道与省道花崇线交叉口,傍溪而居,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无整体规划,造成道路狭窄,水道不通,房屋建造错乱无章,根本不具备当前生产、生活需求,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再由于近年来村内许多村民已重新在村外建房,使原本破烂的旧房已经倒塌或即将倒塌,成为村中的“空壳村”,也成为安全隐患。
建设规划
新村规划建设面积26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120余亩,除旧宅基地外可建房260余户。
在规划区内建房,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房型要统一(欧式别墅形),外墙颜色要统一(灰色),沿河大道800多米,设计路宽15米,其中人行道2米,绿化带5米,东西向路宽9米,南北向通道6米,基础设施建设(下水道、水泥路、自来水、电、讯、有线电视、绿化)统一由村组织实施。
规划区内还有农贸市场、公园、蓝球场等公共设施。
该中建成后,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可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中心村推进工作方案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

中心村推进工作方案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一些地区,村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
为了推动农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国提出了中心村建设战略。
中心村建设旨在通过优化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村庄,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1.优化村庄布局,提高村庄规划水平。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村庄发展动力。
4.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5.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中心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中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中心村建设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强化规划引领。
组织编制中心村规划,明确村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
4.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
5.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6.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中心村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8.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中心村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建设成果得到有效维护。
四、工作进度安排1.调查研究阶段(1个月):组织调研,了解中心村建设现状,制定实施方案。
2.规划设计阶段(2个月):完成中心村规划编制,明确建设任务。
3.实施阶段(6个月):按照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工作。
4.督导检查阶段(1个月):对中心村建设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五、工作保障1.政策保障。
落实国家关于中心村建设的政策要求,为工作推进提供政策支持。
2.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确保中心村建设资金需求。
2023年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2023年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中心村作为乡村建设的核心,承载着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心村的建设也需要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和环境要求。
2023年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旨在为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总体目标2023年中心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实现中心村的现代化建设。
具体目标如下:1. 经济发展:提升农村产业水平,培育新兴产业,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2. 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和自然资源保护,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3.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乡土文化活力,提升文化自信;4. 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三、规划内容1. 经济发展(1) 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 引进新兴产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3) 培育企业发展:支持中心村企业发展,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政策,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2. 生态环境(1) 农田保护:加强耕地保护,严禁非法占用和污染农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2) 自然资源保护: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 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3. 文化传承(1) 保护传统村落: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村落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
(2) 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举办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3) 培养文化人才:加强村干部和居民的文化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懂农业、懂农村、懂农民的专业队伍。
4. 社会和谐(1)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住房、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 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村庄和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稳步推进的孟楼村农民上楼模式

前, 由于交通不 便 , 他想搬 到几十里外的 县城居住 ,但又怕做 生意 不方便 。2 l OO
● 本 刊 短 评
年初 , 他搬进了新 居 , 对于现在 的居住环
境 十分满意 。
稳 步 推 进 , 在 务 实 贵
“0 7年有 5 20 3户,0 8 9 2 0 有 2户,0 9 20 年有 7 1户,00年有 12户……” 当孟楼 21 0
在广场 中央建了一座戏楼 ,同时对休 闲
村里纠纷少了 , 即使遇到这些事 , 合同 按
办事 , 处理起来更加省心 , 村民心悦诚服。
户型多样 , 服务齐全
经过一 系列的努 力 , 该村建成 了 占 地8 0余亩 的孟楼新 村 。新村 总计投 资
4 0 万元 , 0 0余 建成 外观 、 点统一 的二 布
建设。
干群协力 , 契约管理
孟 楼村高 度重视 新村 建设工作 , 专 门成 立了 由村 党 支部 书记 鲁 中 苏负 总
贵、 村党支部副书记协助 、 委全 体成 员 两 参与的工作小组 ,建立 了两 委定期研 究 新村建设的工作制度 ,坚持每季度 召开
一
全 村现有 58 18 7 户 93口人 ,耕地 30 77 亩, 原辖 5 自然村 、3 个 1 个村 民组 。
纪要 50 余份。 乡、 00 村把签订的各种协
议装订成册 , 放人档案柜 , 民也把协议 村 l ,、 jt翼翼地保管好 。 , l 一旦出现争议 , 大家 就按协议 上的规定处理 。 在拆迁过程 中 ,村两委与群众签订
价格交付村 委会 , 由村委会 支付给被 再
征地群众 。
时村里退还其押金 。全村计划用 3 年时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

《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公示一、总则(一)规划目的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市新的发展要求、促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和矿地建设的协调,并有效落实上位规划,指导濉溪县域城乡建设有序、持续、科学发展,对《濉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修编。
(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原则2、区域协调、市县融合原则3、城乡一体、矿地统筹原则4、资源节约、发展集约原则(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四)规划范围1、县域濉溪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98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濉溪镇、刘桥镇和百善镇北部的徐楼地区,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县行政边界,南至老巴河,西至规划利民路,东至县行政边界,东南至规划荷花路,总面积65.9平方公里。
二、县域城乡统筹规划(一)发展定位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与煤化工产业基地;皖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宿淮区域一体发展的战略腹地。
(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县域总人口202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2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63万人;2030年县域常住总人口在13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80万。
2、县域城镇化水平规划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53%;2030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水平62%。
(三)空间管制分区县域空间管制分四区:现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四)县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县域内构建“一区两群、两轴两带”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区:以濉溪县城、刘桥镇和共建产业园区组成的规划区作为淮北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产业、交通和设施一体化,百善纳入城市规划区的一体化发展区,四铺、铁佛定位为远景一体化发展区。
两群:以临涣镇区与浍河新城为中心构建城镇组群,临涣镇区作为宜居新城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浍河新城作为产业新城以生产服务功能为主,二者共同构成市域副中心,远期结合周边的镇区和集中居住社区形成网络化的城镇组群,成为皖北中部强核心之一;以南坪为中心构建轴带带动的城镇组群,包括双堆集镇,加强与宿州的空间整合与协调,借力发展。
中心村文化广场项目建议书

中心村文化广场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心村作为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村庄,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仍相对滞后。
目前,村里缺乏一个能够满足村民文化活动需求的综合性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质量和村庄的整体形象。
因此,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中心村文化广场,对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促进村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中心村村民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同时,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
建设文化广场能够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2、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广场可以作为传承和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举办各类民俗活动、文艺表演等,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乡村文化。
3、增强村民凝聚力通过在文化广场组织集体活动,能够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村庄的和谐稳定。
4、提升村庄形象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广场可以改善村庄的环境面貌,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为村庄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1、建设地点经过综合考虑,建议将文化广场建设在中心村村委会附近的空地,这里交通便利,周边居民集中,便于村民参与活动。
2、建设规模文化广场规划占地面积约_____平方米,包括广场主体、舞台、文化长廊、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功能区域。
四、项目建设内容1、广场主体采用硬质铺装,地面铺设防滑地砖,以满足村民集会、跳舞等活动需求。
2、舞台搭建一个面积约_____平方米的舞台,配备灯光、音响等设备,用于举办文艺演出、戏曲表演等活动。
3、文化长廊建设一条长约_____米的文化长廊,展示本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4、健身区配备各类健身器材,如跑步机、单双杠、扭腰器等,满足村民健身锻炼的需求。
村庄规划说明书范本

说明书目录上篇东黄村村庄布点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解读三、长丰县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四、规划主要技术路线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指导思想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与定位五、规划重点六、规划范围与期限第三章东黄村现状概况一、概况二、村庄分布现状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一、总体思路二、发展重点三、产业布局四、实施措施第五章村庄布点规划一、村庄分布概况二、现状存在具体问题三、规模预测四、村庄发展的新特点五、村庄布点体系第六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一、村庄服务设施二、村域道路三、渠道水系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生态建设目标四、规划措施下篇村庄建设规划第八章总体构思一、规划设计理念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规划构思第九章中心村规划布局一、布中心村现状二、规划布局特点第十章市政设施与竖向一、市政设施二、竖向第十一章近期建设及投资估算一、近期项目安排二、项目投资估算第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上篇村庄布点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楼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目录一、规划编制背景 (1)二、规划技术路线 (1)三、规划依据 (2)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五、现状概况 (3)六、村域布点规划 (4)七、中心村基地环境分析 (4)八、中心村人口与用地规模 (4)九、中心村规划设计构思 (4)十、住宅单体设计 (6)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一、规划编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
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积极地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加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村庄布点规划是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的关键措施,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因此,受萧县建设局的委托,我单位承担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
1、新政策的要求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描绘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因此,在近二十年内要逐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必须要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庄建设,提高农民生活的整体水平是本次规划必须面对的目标。
3)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关于做好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布点规划工作的意见》以及宿州市都将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以及今后的重点工作。
2、新的生产方式为迁村并点提供了可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遍实行推进了迁村并点工作的开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村民劳作半径的问题,闫集镇孟楼村各村民组、居民点分布较为散乱,村庄土地浪费现象严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村村通公路工程的逐步实施,村居民将愿意迁往新村集中居住,这对农村居民点实行迁村并点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二、规划技术路线本次村庄建设规划从孟楼村内各自然村的现状分析和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大量的以居民点为单位的数据分析得出村庄的规模、产业和职能、空间、设施分布的类型和特点;结合宿州市城市发展途径及该村的总体布局,明确村庄功能与空间的关系。
1、本次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以下三个方面:◆现场勘察。
规划编制人员对村庄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对现状的居民建筑以及重要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勘测;◆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主要应取自当地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分析研究。
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勘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村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方案的核心部分。
2、本次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采取综合平衡法和递推法。
其中,递推法核心是将村庄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村庄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3、本次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设计方法为以下两个方面:◆不同地区分类定性布局的方法◆同一地区多方案比较的方法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4、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5、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6、建设部《村镇建筑设计规范》7、国家爱委会、卫生部《村镇规划卫生标准》8、《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9、《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暂行)10、地方相关资料四、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规划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措施,端正村庄建设的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村庄建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进行村庄划规建设;1)节约耕地,保护基本农田村庄建设不仅要抓好规划及其实施监督,还要保护耕地、集约使用土地,我国人均耕地相当少,切实保护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村庄规划更应注重节约耕地,不占或少占基本农田。
同时确保通过土地集约利用来实现节约耕地的目标。
2)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村庄布点规划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建设活动,村庄规划中更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村庄的发展,不能盲目发展。
村庄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立足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徐洼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 以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标准的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宗旨进行本次规划。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体现在规划中不仅对村庄进行合理的布局,同时对农民的住房质量以及村庄职能都应予以关注。
2、规划原则1)“五个统筹”与“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互动”的原则本次规划按照“五个统筹”与“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互动”的原则,提出具体的村庄发展策略,建立合理的村庄体系,预测合理的农村人口容量,对一般集镇、中心村村庄规模、职能进行规划,并提出空间转移的拆并方案。
2)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村庄发展策略、容量预测与现状分析,在保持村庄体系结构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以中心村为重点,以撤并自然村与建设中心村为主要手段,同时分层次提出不同的措施和原则。
3)要体现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明确村庄的布点,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的问题,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将新建农房建到规划点上,引导乡村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乡村集聚发展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保护耕地和林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
4)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结合各村庄的特点,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农业收入为主,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考虑农业机械化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的实际状况,按照适当的耕作半径,合理确定村庄聚集规模和发展空间,安排好各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
5)体现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为农民服务的思想,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意愿相结合,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愿望。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意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同时为村庄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在多方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7)体现突出重点、便于操作的原则村庄规划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明显不同于城市规划,规划方案结合了各村庄的实际情况,重点是切实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好做细,更好地指导建设实施;规划成果表达考虑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的特点,做到简便易懂,方便执行和操作。
五、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孟楼村位于宿州市萧县西北部。
孟楼村现总人口为4210人,规划人口1716人;由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其它人口组成,常住人口是指户籍在孟楼村内的人口。
孟楼村村域规划用地规模为20.6公顷,其主要组成的用地有:居住用地、生产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及道路用地等。
(2)自然环境孟楼村属于平原地带,该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暖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3)社会经济现状孟楼村以农业为主,人均年收入约为1500元。
(4)公共基础设施村域内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座,可供村民使用。
六、村域布点规划孟楼村现状包括李老庄、小李庄、包庄、小闫屯、大闫屯、暗楼、孟楼7个自然村庄,经规划后形成中心村—基层村的村域体系,其中中心村为孟楼村。
七、中心村基地环境分析基于对基地现状宏观环境的分析和微观的现场勘察和调研,总结出孟楼村中心村的基地环境核心问题为如下几点:1、村庄交通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显著,邻省道萧黄路,受到比较好的辐射作用;2、村庄内部环境一般;3、村庄内部建筑老化,建筑质量多数较低,建筑间距太小甚至没有,存在消防隐患,不能满足安全的保障和未来美好生活的需求;4、村庄内部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良好,但是不能满足未来多样化生活的需求,需要完善商业、村委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5、村庄内部除道路基础设施良好外,其他如给水、排水等设施比较贫乏,有待完善;6、作为未来建设的基地交通条件良好,基地平整,可作为建设用地。
八、中心村人口与用地规模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和迁村并点发展需要,村庄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以为了合理利用土地,集中进行村庄建设。
现状村庄总建设用地约15.8公顷,总人口为1350人,人均用地约102平方米。
规划用地20.6公顷,人数1716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约120平方米。
九、中心村规划设计构思1、设计构思要点最大限度、最为合理地利用土地、人文和景观资源,并依据自然生态、社会和人的行为等科学原则而从事设计,力求人和环境关系的最适化。
本规划主要联系现状建设良好的老村庄进行综合整治与建设,并结合现状道路集中布局,同时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打造高尚的生活品质。
2、住宅布局结构规划以独院式二层住为主,宅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左右。
住宅前后间隔10米,保证足够的日照间距。
设置前院,并配有齐全的辅助用房。
采用了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根据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设计合理的户型,并在外观造型上拥有自己的特色,力求做到建筑合理、造型感美观、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3、公共建筑规划按公共建筑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紧凑布置,并结合基地地形,构成公共设施中心,满足合理的服务半径,因此在地块内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包括:村委会、卫生室、居民活动中心、幼儿园、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利用建筑空间组合的多样化,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
4、道路系统(1)根据基地环境和地形特点,规划村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由村组道路、主要道路和宅前路组成。
村组道路红线宽20米;主要道路红线宽15米;宅前路宽3米,道路红线为6米。
外部交通与规划区内交通互不干扰,更好的保证居民日常出行的安全、便捷,日常生活的安静舒适。
(2)竖向设计不仅考虑道路选线要求和场地防洪排水要求,还应与场地建筑形式及室外设计相结合,与地形地貌相协调,既要保证可建设用地总量需求,又要避免大填大挖,力求方案经济、合理和可操作。
道路平面线型结合地形布线,纵向线型根据村庄交通组织采用不同标准。
5、界面村组路一侧的建筑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避免轮廓线太平淡,在屋顶作不同变化的处理。
6、绿化景观系统(1)绿地系统主要由庭院及宅间绿地、广场所属绿地绿化构成,充分利用土地,合理规划配置,并与建筑物、公共空间、休闲设施、道路、地形地貌有机结合,作到真正改善环境和美化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