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专题突破 第三讲 细胞分裂和变异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3 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分析(解析版)

2020届高考生物难点及易错题精讲精练专题03 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分析【难点精讲】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像分析例题: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有2个四分体B.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4个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则细胞⑤着丝点不会分裂【答案】C【解析】细胞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不能联会形成四分体,A项错误;由细胞⑥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故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B项错误;图中②③④⑥共4个细胞属于减数分裂,C项正确;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但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D项错误。
【难点突破】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否→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是否排细胞中是否具有→有丝分裂中期列在赤道板上是→ 有同源染色体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结论: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判断步骤: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变式训练: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B.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和丙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丙、丁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A项正确;若丙细胞含一对性染色体,丙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丁细胞也含一条性染色体,B项错误;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项正确;P 和Q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专题突破 第三讲 细胞分裂和变异

高考冲刺专题:细胞分裂和变异北京四中毕诗秀多细胞生物发育中的细胞变化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NA 分子加倍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加倍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纺锤丝来源质分裂方式二、减数分裂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1.基因重组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类型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造成的重组⑶基因重组的应用—杂交育种2.基因突变⑴基因突变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3.染色体变异(畸变)⑴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①非整倍体变异②整倍体变异(3)染色体变异的应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①单倍体育种②多倍体育种。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北京四中:毕诗秀一、两性花和单性花两性花,举例。
两性花的传粉方式是和。
单性花,举例。
单性性花的传粉方式是闭花传粉是?二、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是。
F1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
三、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或非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称为。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行为遵循非等位基因的行为遵循。
请指出下图中哪些为等位基因?哪些为非等位基因?四、纯合子、杂合子和性状分离纯合子是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其遗传特性是。
杂合子是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为。
下面哪些是纯合子?哪些是杂合子?自交后子代表现?AA Aa aa AAbb AABb aabb AaBb五、杂交、自交、测交杂交:通常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
自交: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
测交: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
六、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一定/不一定)相同;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其表现型也(一定/不一定)相同。
水毛茛的叶形有丝状和扁平状是由于其因素带来的,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型的个体,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不秃,其原因是,这种仅见于某一性别的特征称为限性遗传。
七、显性的相对性1.完全显性⑴F1与显性亲本性状完全相同的现象⑵F1 自交产生的F2性状分离比,举例2.不完全显性⑴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⑵F1 自交产生的F2性状分离比举例3.共显性⑴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的现象⑵F1 自交产生的F2性状分离比1:2:1举例八、基因重组和基因自由组合1.基因重组概念:通常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如A和B或A和b等)即重新组合2. 基因重组类型: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②同源染色体上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③体外基因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九、遗传病1. 或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发的疾病2.通常具有的特征3.包括、和。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专题突破 第一讲 分子与细胞结构

高考冲刺专题第一讲分子与细胞结构北京四中毕诗秀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无机物(水和无机盐)二、有机物(一)糖类1.糖类的元素组成:。
2.糖类的种类:。
3.糖类的主要生理作用:。
㈡脂质(油脂、磷脂、固醇类)㈢蛋白质(protein )1.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2.蛋白质的结构⑴基本组成元素:__________.⑵基本结构单位:__________.⑶一级结构:__________.⑷空间结构__________.(四)核酸1.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2.核酸的功能:3.核酸的结构⑴基本组成元素:__________.⑵基本结构单位:__________.⑶一级结构:__________.⑷空间结构: __________.Ⅱ细胞的结构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①该细胞为_______细胞,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写出5-19的结构名称5_________ 6___________7_________ 8___________9_________ 10___________11_________ 12___________13_________ 14___________15_________ 16___________17_________ 18___________19_________③植物细胞内色素分布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胞器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1.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
线粒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
2.叶绿体的功能:。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细胞结构

细胞结构主讲教师:毕诗秀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分离细胞中的各结构的方法。
细胞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还有:显微观察法、同位素示踪法等。
一、细胞膜㈠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研究历程1.1895年,英国细胞生理学家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
推测:。
2.1925年,荷兰人E.Gorter和F.Grendel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将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红细胞膜表面积的倍。
推测:。
3.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推测:。
4.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性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覆盖、嵌插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细胞膜两侧具有不对称性㈢细胞膜的功能:1.活细胞膜具有性,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活细胞膜上的分子对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重要作用。
2.细胞膜还具有交流功能。
3.细胞膜内膜上附着有,具有催化某些化学反应的功能。
二、细胞器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1.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线粒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2.叶绿体的功能:线粒体的功能:3.光合色素分布场所: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场所:催化呼吸作用的酶分布场所:4.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的共同点:、、。
㈡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1.核糖体:组成—和,无膜结构功能—合成(翻译场所)2.内质网:运输、加工;和脂质合成有关3.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拣蛋白质(膜上、膜外、溶酶体)4.线粒体:提供注意: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的过程体现生物膜和的统一性。
㈢其他细胞器1.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明显)由液泡膜和细胞液构成,可保持细胞内渗透压。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专题复习2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学案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一、有丝分裂:二、无丝分裂三、细胞的分化㈠细胞分化的概念⒈相同来源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⒉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组织和器官3.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4.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5. 理论上讲,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㈡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全能性定义2。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遗传信息)3。
受精卵细胞全能性最强;胚胎细胞容易实现全能性。
现有研究结果证明:成熟植物细胞能表现全能性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能表现出全能性㈢干细胞干细胞是保留继续分裂分化能力的一类没有分化或初步分化的细胞包括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四、细胞的癌变㈠癌细胞的特征⒈⒉正常的成纤维细胞癌变的成纤维细胞⒊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㈡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五、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衰老细胞的特征①②③④2。
细胞衰老的原因①自由基学说②端粒学说(二)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的实例2。
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由引发的自动结束生命的生理过程。
细胞凋亡是由控制的.(编程性细胞死亡)凋亡的细胞白细胞吞噬凋亡细胞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细胞结构-

细胞结构主讲教师:毕诗秀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分离细胞中的各结构的方法。
细胞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还有:显微观察法、同位素示踪法等。
一、细胞膜㈠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研究历程1.1895年,英国细胞生理学家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
推测:。
2. 1925年,荷兰人E.Gorter和F.Grendel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将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红细胞膜表面积的倍。
推测:。
3. 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推测:。
4. 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性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 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 覆盖、嵌插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细胞膜两侧具有不对称性㈢细胞膜的功能:1.活细胞膜具有性,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活细胞膜上的分子对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重要作用。
2. 细胞膜还具有交流功能。
3. 细胞膜内膜上附着有,具有催化某些化学反应的功能。
二、细胞器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1.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线粒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2.叶绿体的功能:线粒体的功能:3.光合色素分布场所: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场所:催化呼吸作用的酶分布场所:4.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的共同点:、、。
㈡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1.核糖体:组成—和,无膜结构功能—合成(翻译场所)2.内质:运输、加工;和脂质合成有关3.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拣蛋白质(膜上、膜外、溶酶体)4.线粒体:提供注意: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的过程体现生物膜和的统一性。
㈢其他细胞器1.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明显)由液泡膜和细胞液构成,可保持细胞内渗透压。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主讲教师:毕诗秀一、多细胞生物发育中的细胞变化二、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四、细胞分裂过程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请指出下面图1、图2分别对应那种分裂形式五、典型例题.2.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3.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每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和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5.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含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6.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⑴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期。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刺专题:细胞分裂和变异
北京四中
多细胞生物发育中的细胞变化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间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末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NA 分子加倍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核加倍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二、减数分裂
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1.基因重组
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类型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造成的重组
⑶基因重组的应用—杂交育种
2.基因突变
⑴基因突变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基因突变的应用—诱变育种
3.染色体变异(畸变)
⑴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①非整倍体变异
②整倍体变异
(3)染色体变异的应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①单倍体育种
②多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