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径流

合集下载

水文径流丰平枯水年划分

水文径流丰平枯水年划分

水文径流丰平枯水年划分
在国家标准《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98)中,将河川径流丰、平、枯划分为:特丰水年、偏枯水年、平水年、偏枯水年和特枯水年五大类别。

在水资源分析中常将特丰水年、偏枯水年称为丰水年;特枯水年和偏枯水年称为枯水年。

特丰水年:河川径流量为历年最大值或接近最大值的年份;偏丰水年:河川径流量显著大于平均值的年份;平水年:河川径流量最接近平均值的年份;偏枯水年:河川径流量显著小于平均值的年份;特枯水年:河川径流量为历年最小值或接近最小值的年份。

方法一、用保证率划分丰平枯水年
径流系列一般服从P_Ⅲ型概率分布,采用频率分析法确定统计参数和各频率设计值作为划分径流量丰平枯水年标准。

在以上范围内,找出相应特征的径流模比系数值(模比系数K=某一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得出各特征年的模比系数值。

方法二、用距平百分率划分丰平枯水年
采用《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22482-2008)中的距平百分率P作为划分径流丰平枯的标准。

距平百分率P=(某年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100%。

同样,在以上范围内,找出相应特征的径流模比系数值,得出各特征年的模比系数值。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相近的,方法二相对于方法一计算要简便些。

丰平枯划分完毕后,应对划分结果进行评价。

即统计各特征级别出现的次数的百分比,(如:丰水年出现次数,占总系列的百分比),如各个特征级别的百分比基本均衡,说明系列代表性较好,划分妥当,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否则,应延长系列或适当修正级别中的P值。

沈阳市河川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沈阳市河川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2 1 年 6月 01
9( 3):2 3 3— 5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nc fSola d W a e n ev to ce e o i n tr Co s r a in
Vo19 NO 3 . .
J n 2 1 u .0 1
沈 阳 市 河 川 径 流 演 变 趋 势 分 析
c u e y h ma tlz to a s d b u n u iiai n,Lio Ri e ,Hun Rie nd Li v rha h o e c n rb to u o mo e a v r v ra u Rie st e m r o ti u in d e t r i tn e h m a v n s Ya g i u Rie h i m u . ne s u n e e t, n xm v r t e m ni m
a dh m nat i .B sdo 8ya 1 8 n u a ci t v y ae n2 一er(9 0~2 0 )mesr gd t o r e f w,ted vl igrls 07 aui a f i r o h eeo n e n a v l p u
o ie o i h n a g Ci s sud e t ah ma ia l ttsis Re ul h w t a he r o f frv rf w n S e y n t wa t id wih m t e tc l sait . l y y c s t s o h tt un f o s
阳河 与柳 河 。 属 于 沈 阳 市 管 理 的河 流 有 蒲 河 、 秀

据, 根据 径流 过程 来 分 析 径 流量 的变 化 特 征及 其 演
变趋 势 。 ’

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形成降水是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

降在河槽水面上的雨水可直接形成径流。

流域中的降雨如遇植被,要被截留一部分。

降在流域地面上的雨水渗入土壤,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入强度时产生地表积水,并填蓄于大小坑洼,蓄于坑洼中的水渗入土壤或被蒸发。

坑洼填满后即形成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坡面流。

坡面流里许多大小不等、时分时合的细流(沟流)向坡脚流动,当降雨强度很大和坡面平整的条件下,可成片状流动。

从坡面流开始至流入河槽的过程称为漫流过程。

河槽汇集沿岸坡地的水流,使之纵向流动至控制断面的过程为河槽集流过程。

自降雨开始至形成坡面流和河槽集流的过程中,渗入土壤中的水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并产生自由重力水,在遇到渗透率相对较小的土壤层或不透水的母岩时,便在此界面上蓄积并沿界面坡向流动,形成地下径流(表层流和深层地下流),最后汇入河槽或湖、海之中。

在河槽中的水流称河槽流,通过流量过程线分割可以分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影响因素径流是流域中气候和下垫面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a 气候因素。

它是影响河川径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气候要素中的降水和蒸发直接影响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降水方面,降水形式、总量、强度、过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都会影响河川径流的变化。

例如,降水量越大,河川径流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短时间内形成洪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蒸发方面,主要受制于空气饱和差和风速。

饱和差越大,风速越大,则蒸发越强烈。

气候的其他要素如温度、风、湿度等往往也通过降水和蒸发影响河川径流。

b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因素主要包括地貌、地质、植被、湖泊和沼泽等。

地貌中山地高程和坡向影响降水的多少,如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坡地影响流域内汇流和下渗,如山溪的水就容易陡涨陡落。

流域内地质和土壤条件往往决定流域的下渗、蒸发和地下最大蓄水量,例如在断层、节理和裂缝发育的地区,地下水丰富,河川径流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

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可以起到蓄水、保水、保土作用,削减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流量,使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桥涵水文答案

桥涵水文答案

一、名词解释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的重量.P2202.重现期: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在多年观测中平均多少年或多少次可能出现的时距.P2283.桥孔净长;桥长扣除全部桥墩厚度后的长度.P2784.相关系数:令r的平方=a与a的乘积P253.5.河川径流: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P2106.径流系数: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或净与量与毛雨量之比.P2137.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P2208闭合流域: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流域内的地面径流及地下径流都将通过集流断面.P2099.水拱现象:河中涨水或在峡谷山口下游河段急泻而下的洪水,可出现两岸低,中间高的凸形水面.P28710.一般冲刷深度:一般冲刷停止时的桥下最大铅垂水深.P29711.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P21112.非闭合流域:P20913.累计频率: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频率的累计值.P22814.设计洪水:按规定频率标准的洪水.P25915.桥下河槽最低冲刷线:桥梁墩台处桥下河床自然演变等因素冲刷深度,一般冲刷深度及局部冲刷深度三者全部完成后的最大水深线.P30616.流域:河流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断面以上河段的流域或汇水区.P20817.副流: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其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P22219.水力粗度:泥沙颗粒在静止清水中的均匀下沉速度.P219二、选择题1.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B )P204A.随机性B.确定性C.周期性D.地区性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C)P204-205A.杂乱无章B.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C.具有统计规律D.没有任何规律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P208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4.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D)P207A.0.25 B.2.5 C.2.5% D.2.5‰5.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D)A.前者较大B.前者较小C.二者相等D.无法肯定6.水量平衡方程式P-R-E=△S(其中P、R、E、△S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D)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C.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D.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D)A.1m B.0.1m C.0.01m D.0.001m8.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常用指标是(A)A.输沙率、含沙量B.流量、输沙率C.含沙量、流量D.输沙率、输沙量9.频率为5%的洪水,其重现期为(C)P230A.5年一遇B.95年一遇C.20年一遇D.200年一遇10.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和离均系数CV甲,CV乙如下:Cv乙=0.25,二者比较可知(D)A.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B.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C.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D.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11.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A)A.增大B.减少C.不变D.减少或不变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B)P251A.计算相关系数B.插补、延长水文系列C.推求频率曲线D.推求设计值13.偏态系数Cs﹥0,说明随机变量x(B) P237-238A.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多B.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少C.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相等D.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为014.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B)P236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B.已制成该线型的Φ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15.用配线法进行频率计算时,判断配线是否良好所遵循的原则是(C)A.抽样误差最小的原则B.统计参数误差最小的原则C.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最好的原则D.设计值偏于安全的原则16.频率计算适线时,减小Cv值,频率曲线将(B)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C.平行上移D.平行下移17.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一般(A)A.仅推求设计洪峰流量B.仅推求设计洪量C.推求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D.仅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18.洪水频率计算中,特大洪水处理的内容主要是(A)A.插补展延洪水资料B.代表性分析C.经验频率和重现期计算D.选择设计标准19.由于假定局部冲刷是在一般冲刷完成后进行的,因此通常取桥墩上游不远处,一般冲刷终止后的未受绕流影响的墩前天然流速称为(A)A.冲止流速B.起动流速C.行近流速D.均衡流速20.设计洪水是指(A)P259A.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C.任一频率的洪水D.历史最大洪水21.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B)A.不可能性B.偶然性C.必然性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22.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23.目前全国水位统一采用的基准面是(D)A.大沽基面B.吴淞基面C.珠江基面D.黄海基面24.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B)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25.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A)P213 A.473mm B.500mm C.805mm D.887.7mm26.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B)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D.二者相等27.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A)A.大B.小C.平缓D.相当28.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A)A.增大样本容量B.提高观测精度C.改进测验仪器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29.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密度曲线为(C)A.负偏B.对称C.正偏D.双曲函数曲线30.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B)A.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B.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C.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D.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31.在水文计算中进行相关插补延长资料时,一般要求相关系数(B)P256A.绝对值大于1 B.绝对值大于0.8 C.大于0.5 D.不等于032.某河流断面的年输沙量可以由如下计算求得。

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的分析

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的分析

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的分析
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巨大。

森林植被可以通过减缓降雨的冲击,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促进水质改善,从而改善河川径流及泥沙的状况。

首先,森林植被可以减缓降雨的冲击,有助于河川径流的稳定。

植物叶片可以吸收降雨,减缓雨水的冲击,防止河流暴涨,从而减少河川的污染和泥沙的输入。

其次,森林植被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

植物根系可以抓住土壤,阻止水土流失,有助于河川水质的改善,减少泥沙的流失。

最后,森林植被可以促进水质改善,使河川径流及泥沙的状况得以改善。

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河川水质,有助于河川径流及泥沙的状况。

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减缓降雨的冲击、改善水土流失、促进水质改善,从而改善河川径流及泥沙的状况。

径流调节

径流调节

1.2!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特性
!一"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流量1!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水体积称为流量$以 *(%.计!根据某一 断面各个时刻=测得的流量 9$可绘得流量过程线 9/S"=#!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 的瞬时流量!此外$还可以求得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及多年平均流量值!
行方法是通过实测样本资料来间接推求"估计$径流年际变化的总体统计规律的%这种方
法就是频率计算法%
水利工程的设计数据!通常用频率计算并根据设计频率而求得的%对应设计数据的
频率称为设计频率%设计频率和设计数值都反映设计标准%各类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标准
是由国家制定规范来规定的%
"#$频率计算的基本概念&
#$随机变量%为了认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必须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在科学试验中!
要研究径流的变化规律"首先必须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地表面上!地表面下及大气层中#由于太阳辐射热及地球 引力的作用"地球上各部分的水分不断地相互转换#地球表面的水受到太阳辐射热的作 用蒸发变为水汽"被气流带到空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成水"以降水形式落到地面"降落 到地面的水"一部分蒸发"另一部分汇入河道流至海洋"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水 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特性"因为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以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种形态出现"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有转移!交换的可能#外因是太阳辐射热和地球 引力#太阳辐射热是地表热能的主要源泉"它促使冰雪融化!水分蒸发!空气流动等"因而 是水分循环的动力&地球引力是促使地面水流流归海洋的动力#除此而外"水循环路线的 构成和性质"流域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情况"对水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简析我国河川径流的特征

简析我国河川径流的特征

科技信息 。河务专论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年第3期 简析我国 ̄.-I/1 1径流的特征 张英杰 (华北水利水电院水利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 1) 

【摘要】我们伟大的祖国,山高水长,河流众多,河川径流资源丰富。但我国人均占有水量却只有世界平均数的1/4.而且我国河川径流资 源的时空分布又很不均匀。了解和认识我国河川径流资源的特征,对于我们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河川径流;资源;特征 

我国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相当丰富.涉及的面也很广。以下仅就我 国河川径流资源的主要特征作一简析 特征一:河川径流资源丰富 我国的河川径流资源.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是比较丰富的 根据估 算,我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约为27115亿m3.约占全球径流总量 的5.8%,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如果把如此丰富的河川径流资源的全年河川径流总量平铺在全 国土地上,便得到一个具有一定平均深度的水层.这一水层的深度.通 称为径流深度,则我国的平均径流深度为284毫米.居世界第七位 可 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 然而.如果拿我国的河川径流资源按人口计算其拥有量的话.则 人均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约两千立方米 不足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 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与我国内陆流域面积过大.干旱地区 降水过少和人口众多有密切关系。尽管如此.我国在世界上仍然是一 个山高水长.河湖众多的河川径流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为了充 分合理利用我国河川径流资源,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数量.更需要知 道它的变化规律 特征二:河川径流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河川径流资源虽说比较丰富.但在地区上分布是很不平衡 的,其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内、外流域径流资源差异显著。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 致是北起大兴安岭西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经阴山山脉、贺兰山、 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止于我国西 端的国境 这条分界线相当于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和年径流深 5O毫米等值线 此线西北为内陆流域.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36%.而河川径流总量仅为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4.35%.该地区是我 国主要的牧业和灌溉农业区。此线东南为外流流域.其面积约占全国 总面积的64%.而河川径流总量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95.65%.是我 国工业、农业区.人口密度比内陆流域高得多。造成这种河川径流分布 不均衡的原因是,我国外流流域属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 丰沛,气候湿润,河流众多,水系庞大,河流主要水源是降水,径流资源 丰富。而我国内陆流域属非季风区。不受或少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 少,气候干燥,河流多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径流资源贫乏。 其二,南方和北方径流资源分布不均。在我国外流流域中.秦岭、 淮河一线为我国南、北方分界线.此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和年 径流深度200毫米的等值线。此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及其它各河流域. 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3%.而河川径流总量却占全国河川径流 总量的73.3%.其中长江流域的年径流总量近一万亿立方米.约占全 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7.6%.仅次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径流量为37843 亿立方米)和非洲刚果河(径流量为1356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此线以北主要是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各河流域.其面积约占全国总 面积的26.7%.而河川径流总量只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2.06%.其 中黄河流域的年径流总量为574.4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川径流总 量的2.21%.仅为长江流域年径流总量的6%.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及 其以南的河流。正好位于湿润地区.属径流带中的丰水带和多水带.所 以径流资源远远超过北方。而黄河流域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蒸发 旺盛,在我国径流带中属于过渡带和少水带,径流资源较少。由此可见 我国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尤其是华北平原的北京、天津 和唐山中心区,工农业相对发达.人El稠密需水量很大.但缺水现象却 更为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河川径流资源在地区上的合理再 分配,就要把南方多余的水调往北方进行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作.以 解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供需矛盾问题.使我国河川径流的分布 和利用趋向平衡.从而改变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自然面貌.促进地区 作者简介:张英杰,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高级讲师。 经济的持续稳固发展 其三,各河流域的径流资源多寡悬殊 我国河川径流资源在各河 流域中的多寡也是很悬殊的。我国主要河流河口的多年平均流量达到 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有长江、珠江、黑龙江和雅鲁藏布江等四条。在 1000—300亿立方米的河流,主要有澜沧江、怒江、闽江、黄河、钱塘江、 淮河及鸭绿江等七条。其中东北各河流域径流总量为1731.15亿立方 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6.66%:华北各河流域径流总量为857.91亿立 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3%:闽浙沿海各河流域径流总量为 2001.33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7.70%:珠江及两广沿海各河流 域径流总量为4466.27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17.18%:西南各 河流域径流总量为2160.84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8_3 1%等等。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我国河川径流资源空间分布是不平衡的.这主要 是我国气候条件所造成的.尤其与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有密切关系. 可以说,我国河川径流资源的空间分布和降水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 即南部大于北部.近海高于内陆.山地多于平原 特征三:河川径流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我国河川径流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的特征.无论在年内季节分配 和年际变化上表现得都很明显 我国河川径流资源季节分配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第一,冬夏河川径流枯、丰相差悬殊。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处于枯 水期.其枯水期多出现在12月到第二年2月.这时河Jil径流显著减 少.约占年径流总量的lO~15%以下.其变化规律总的来说是由南向 北减少.因此冬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最干枯的季节 夏季是我国河流的 丰水期.其丰水期大都发生在5月到l0月之间.这时河川径流量显著 增加.一般占年径流总量的40~50%以上.其变化规律是北方大于南 方,西部大于东部,因此夏季是我国河川径流最丰盈的季节。造成我国 冬夏河川径流量相差悬殊的原因.主要是与河流的补给来源有密切关 系 我国绝大部分河流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所以河川径流的季节分 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而我国又是季风显著的国 家,降水时间一般多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而且多暴雨,因此我国 大多数河流的涨落变化与季风进退.雨带移动及暴雨形式等有密切关 系。夏季.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我国大陆.西南季风也已到来,降水普 遍增多,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进而影响河流普遍涨水.形成 丰水期.洪水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华南地区的洪水主要发生在3月到 6月,洪水期较长;江淮流域洪水多发生在6月到7月;华北地区的洪 水发生在7月到8月:东北地区的洪水主要发生在8月 但是由于雨 带的北移和南方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河川径流量的变化是北方大于 南方。北方的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祁连山及昆仑山的河流,夏季径 流最为集中.占年径流总量的60~70%。南方的河流,特别是长江和南 岭之间的地区.夏季径流成为全国径流最低的地区.约占年径流总量 的35~40% 而这时西部高山地区.因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反而比东 部地区为多 到了冬季.随着降水的减少.特别是北方降水又以雪的形 式降落.并蓄积在流域表面上.不能及时补给河流.所以河川径流显著 减少进入枯水期。第二。春秋两季河川径流各具特色。春节是我国河川 径流开始增多的季节.但各地河流的径流增长程度相差悬殊.表现出 有“两多两少”地区。两多地区:一个,是长江和南岭之间地区的河流径 流增长的多,可达30~40%.原因是春季锋面不断发生,气旋过境频 繁.春雨丰富造成的。另一个,是东北山地和新疆阿尔泰山地区,河流 径流可增到20~30%.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春季降水虽然不多.但 冬季积雪较厚,河冰消融,致使春季河流径流增长的快。两少地区:一 个,是华北地区,因春季气温上升迅速,蒸发量大,降水又少,所以河流 径流量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lO%以下。另一个,是西南地区.因受西 南季风的影响,雨季来的较晚,所以春季河流径流量(下转第495页)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的形成过程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七章 径流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河流水情
一、河川水文要素,如水位、流速、流量、泥沙和 冰情等多年的一般变化情况,称为河川水文情势 (水文要素)
• (一)水位: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 影响因素:河流水量、河流冲淤、潮汐、人类活动 • 特征水位:
– 起涨点水位 – 最高水位 – 最低水位 – 平均水位 – 警戒水位 – 保证水位:按照防洪堤防设计标准计算得到。
5、河流洪水波
• 设某时刻河道水流处于某种状态,例如稳定流状 态。如果由于暴雨径流、水电站运行或闸坝放水 等原因,突然有一定水量在此时注入河道,原来 的水面就因受到干扰而形成不稳定波动 。
• (1)相关概念 • 洪水波:天然河道某些河段水量短时间大量增加,
使原来河段恒定水面受到干扰所形成的沿河传播 的波。
(二)截流过程
• 降雨初期,雨滴降落在植物枝叶上被枝叶表面所截留。在 降雨过程中截留不断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截留量(又称截留 容量)。植物枝叶截留的水分,当水滴重量超过表面张力时, 便落至地面。
• 特点:截留过程延续整个降雨过程。积蓄在枝叶上的水分 不断地被新的雨水滴所更替。雨止后截留水量最终耗于蒸 发。
地面径流 总径流过程
降雨径流形成过程框图
蒸发E
降雨P
不透水面积上的径流
植物截留、填洼和表层土壤储存
土壤储存 浅层地下储存 深层地下储存
壤中流R2
浅层地下径流 R3
深层地下径流 R4
地面径流 R1
总径流R
(3) 汇流阶段
净雨通过坡地、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可细分为坡地汇流和 河网汇流。
a.坡地汇流 坡面漫流,流程历时较短,大雨时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 表层流径流,由土壤孔隙流入河网,流程历时较坡面漫流长,对历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河川径流情势 特征值分析与计算
4.1设计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 4.2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45
1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一、概述
1.设计洪水
洪水的概念 右图中: t1——涨水历时 t2——退水历时 T——洪水总历时 WT——一次洪水总量 Qm——洪峰流量
Q
B
Qm 洪水过程
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在推求设计洪水。
45 11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方法
由气象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地区综合经验公式)
缺乏降雨径流资料,通过对气候和下垫面因素相似
地区与调查的洪水资料,建立洪峰流量或总量与主要 影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 由可能最大降水推求设计洪水
45
23
有特大洪水的洪水样本系列经验频率的确定: 连序系列与不连序系列:指所构成的样本系列有无空位。
缺测
45
24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三、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
1.特大洪水处理
指特大洪水加入系列后,样本成为不连序系列,其 经验频率和统计参数的计算与连序系列不同。 考虑特大洪水时,经验频率的计算是采用将特大洪 水的经验频率与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分别计算的方法。
45 27
1)独立样本法
把实测一般洪水系列与特大洪水系列都看作是从总体 中独立抽出的两个随机连序样本,各项洪水可在各自系列中 连序排位,则特大洪水在不连序N年系列第M项经验频率计算 公式为:
M PM M 1,2,...,a N 1
式中,N为首项特大洪水重现期
N = T2 - T1 + 1
m l 1, l 2,, n
将实测系列与特大值系列共同组成一个不连序系列, 作为代表总体的一个样本,不连序系列各项可在历史调查期 N年内统一排位。
45
29
例:
1153
1870 N l =? a=? 答案: l =1
n
1992
提问:
a=5
N=1992-1153+1=840
N=?
2)统一样本法
45 18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样本的组成 (2)连续样本与不连续样本
1)特大洪水在洪峰流量频率分析中的意义 特大洪水可能发生在实测流量期间之内,也可能发生在实 测流量期之外,前者称资料内特大洪水,后者称资料外特大 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 由于目前样本系列不长,系列愈短,抽样误差愈大,若用 于推求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的稀遇洪水,根据就很不足。 如果能调查到N年(N>>n)中的特大洪水,就相当于把n年 资料展延到了N年,提高了系列的代表性,使计算结果更合理、 准确。
N ——历史调查期年数:
n ——实测系列的年数; l ——n年中的特大洪水项数; a ——N年中能够确定排位的特大洪水项数(含资料内特大
洪水l 项);
m ——实测系列在n中由大到小排列的序号,m=l+1,l+2, ...,n ;
Pm ——实测系列第m项的经验频率;
PM ——特大洪水第M 序号的经验频率,M=1,2,...,a
maxx@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样本的组成 (2)连续样本与不连续样本
1)特大洪水在洪峰流量频率分析中的意义
特大洪水——指在实测系列和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中, 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洪水。
历史上的一般洪水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留下洪水痕 迹,只有特大洪水才有文献记载和洪水痕迹可供查证, 所以调查到的历史洪水通常被认为是稀遇洪水。
45 21
QN
QN
实测期
实测期 调查期
调查期
资料内特大洪水
资料外特大洪水 (历史特大洪水)
历史洪水调查考证情况可以分为:实测期、调查期、 文献考证期。
45 22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连续样本与不连续样本
2)连续样本与不连续样本
连续样本(系列):将实测和插补资料系列(n)数值 按递减顺序排列,序号连贯。 不连续样本:将实测和调查所得特大洪水在更长时 期N内排位,其中存在漏缺项位,序号不连贯。
45 14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代表性 当洪水资料的频率分布能近似反映洪水的总体分布 时,则认为具有代表性;否则,缺乏代表性。n一般不 少于20~30年,并有特大洪水加入。 当实测洪水资料缺乏代表性时,应插补延长和补充 历史特大洪水。主要是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如: 1) 利用上、下站或邻近站洪水资料延展; 2)利用本站洪峰、洪量关系延展; 3)利用降雨资料延展。
45 5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水库调洪作用
削峰、蓄洪
不同的洪水过 程 Q ~ t, 经 水 库 调洪,得到的 Zm(V防洪)不同。
45
6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设计洪水:为解决各类防洪问题,所提供的作为规划
设计依据的各种设计标准的洪水。 2.设计洪水标准与可能最大降水 性质:①它的设计标准是多少;②在某一标准下,如 何确定设计洪水 (设计洪峰、时段设计洪量和设计洪 水过程线)。 分类: ① 设计洪水;②校核洪水
45
20
如加入1794年、1853年、1917年和1939年等历史 洪水,并将1956年的实测洪水与历史洪水放在一起进 行 特 大 洪 水 处 理 , 则 求 得 1000 年 一 遇 洪 峰 流 量 22600m3/s。 1963年该河又发生了实测流量为12000m3/s的大洪 水将它加入系列计算,得1000年一遇洪峰23300m3/s, 与22600m3/s比较只相差4%。 由此说明,考虑特大洪水并进行特大值处理,所得 计算成果比较稳定合理。
45 19
华北某河某站,在1955年进行洪水规划时,据当
时20年资料推得10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7500m3/s,而
在 1956 年 发 生 了 一 次 特 大 洪 水 , 实 测 洪 峰 流 量 达
13100m3/s,将此次洪水加入系列,按21年进行频率计 算,得1000年一遇的洪峰为25900m3/s,为原计算成果 的3倍多,可见计算成果很不稳定。
45 7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设计标准:根据工程的重要性,选定不同频率作为设计 依据。 设计标准定得过高或过低,对工程投资和工程遭受破 坏的风险影响很大。
防洪设计标准:
正常运用标准:水库枢纽正常运行,而不被破坏的标 准——设计洪水。 非常运用标准:水利工程不正常运用,主要水工建筑 物必须确保安全的标准——校核洪水。
X N a X n l
1 n 1 X i n l i l
i l 1
N a n l
( X i X N )2 nl
34
n
45
则可导出: 1)均值
1 a N a n X N X N j 1 X i N j 1 n l i l
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仍采用下式:
M PM N 1
M 1,2,..., a
(n -l)项实测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ml Pm PMa (1 PMa ) n l 1 m l 1, l 2,..., n
a 其中,PMa 为N年中末位特大洪水经验频率,1-PMa N 1 ml 为N年中一般洪水的总频率, 为实测期去掉l项后一般 n l 1
2)变差系数
CVN
1 X
1 a X N j X N N 1 j 1


2
2 N a n 1 X i X N n l i l
式中,XNj —特大洪峰流量(水位);Xi —一般洪峰流量(水位);
3)偏态系数 C 1.0 VN
CVN ≤0.5 1.0≥CVN >0.5
A
WT
C t
t1
T
45
t2
2
洪水
严重的洪涝灾害问题!45Leabharlann 31998年长江大洪水
45
4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洪水:当流域内的暴雨、冰雪速融或冰凌阻 塞河槽形成冰坝而溃决,会在短期内使大量径 流汇入河槽,河中水位突涨,流量骤增,这种 径流称之。
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 程线 特点:峰高、量大、涨水急剧、落水缓慢。
45 9
与工程等级有关的水库工程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
45
10
10/62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方法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先选具有长系列洪水流量(洪水位)资料,且进行历 史洪水调查考证,再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洪水。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缺乏洪水流量资料,但具长系列雨量资料,先由设
式中,T1为调查或考证到的最远年份;T2为实测连序系列 最近的年份
45 28
当实测系列中含有特大洪水时,虽然这些特大洪水提 到与历史特大洪水一起排序,但这些特大洪水亦应在实测 系列中占序号,即实测系列的排序为m =l +1,l +2,...,n。
实测系列的经验频率仍按连序系列经验频率公式计算:
m Pm n 1 2)统一样本法
45 13
4.2 设计洪峰流量(水位)的分析与计算
(2)一致性 所谓洪水资料的一致性,就是产生各年洪水的流域 产流和汇流条件在调查观测期中应基本相同。 如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将变化后的资料还原 到原先天然状态的基础上,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减 少人为的干扰),和能与历史资料组成一个具有一致 性的系列。 例如:上游建了比较大的水库,则应把建库后的资 料通过水库调洪计算, 修正为未建库条件下的洪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