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之咬字器官的配合

合集下载

播音员主持人口部操练习

播音员主持人口部操练习

播音员主持人口部操练习磨练口齿可以提高咬字器官,尤其是唇舌的力度和灵活度,使吐字准确清晰。

磨练口齿还可以协调自身的关系,使它们和谐统一。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节比较实用的口部操。

首先是唇部操,可以有这样几节,第一节是喷,双唇紧闭,堵住气流,突然放开发出PO音,我做一下:"PO PO PO"。

注意不要满唇用力,把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PO PO"。

第二节是裂,顾名思义,我们就要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裂,这样反复进行,这一节是听不到声音的,我只解释一下。

第三节呢,是撇,先把双唇撅起来,然后呢,向左歪再向右歪交替进行。

第四节是绕,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呢,左转360度,再向右转360度,这样交替进行,这里应该注意到向左转多少圈,那么向右就应该转多少圈,这是绕。

上面四节呢,是唇的练习,下面我再讲舌的练习。

舌的练习有这样几节,第一节是伸,把口开大,提颧,要感觉鼻孔略微张开一些,然后努力地把舌头往外伸,舌尖越尖越好,伸完了以后,再往回缩,缩到最大的程度,这样反复来做,这样反复来做,这是第一节。

第二节是刮,大家注意听,刮是怎么刮,舌尖抵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这样反复进行,这样反复进行,这是第二节。

第三节是捣,捣乱的捣,我都把它概括成一个字,这样大家好记,怎么捣呢,就是把一个像枣核一样的物体,竖放在舌面上,比如说,一个橄榄核,一个枣核,或者一小块糖,两尖,两头正对着前舌,这是竖放,用舌面挺起的动作使它翻转起来,这样反复进行,这是捣,这是捣,这是第三节。

第四节呢,是弹,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堵住呼出的气流,然后呢,突然打开爆发出te音,反复进行,我来做一下,大家听到这个声音大概也就可以体会出来我是怎么样在做:"te te te",这里应该注意,舌的中重线,前后的中重线要用力,爆发出这个te te,越有力越好,爆发出这个te音来,这样反复进行,这是第四节。

播音主持的吐字归音训练技巧

播音主持的吐字归音训练技巧

播⾳主持的吐字归⾳训练技巧播⾳主持的吐字归⾳训练技巧 吐字归⾳是我国传统说唱理论中提及咬字⽅法时所⽤的⼀个术语。

从汉语⾳节特点出发,把汉字⼀个⾳节的发⾳过程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阶段,吐字归⾳是⼝腔控制重要⼀环。

吐字归⾳的要领是: 出字 出字是指头(声母)和颈(介⾳,也叫韵头)的发⾳过程,即“咬字”阶段。

咬字要求⼲净利落、弹发有⼒,并与韵头迅速结合。

如电dian,d是字头,i是韵头,a是字腹,n是字尾。

整个字头的'发⾳应具有⼀定的弹射⼒,这是整个⾳节是否有“⼒度”的关键。

字头部位是否准确,咬字是否适当,是汉语语流中是否字字清晰,并且有⼀定“亮度”的关键。

⽴字 ⽴字是指韵腹(字腹)的发⾳过程。

韵腹的发⾳应有“拉开⽴起”之势,要“⽴得住”,也称⽴度。

汉字⾳节中,⼝腔开合度最⼤、泛⾳共鸣最丰满、声⾳最响亮的就是韵腹(主要元⾳)。

再加上韵腹是声调(字神)的主要体现者,声调和韵腹充实的声⾳结合在⼀起,在有声语⾔中形成抑扬顿挫的语⾔⾳乐美。

归⾳归⾳是指⾳节发⾳的收尾过程。

要求字尾弱收,肌⾁由紧渐松,⼝腔随之由开渐闭、渐松。

归⾳⼲净利索,趋向鲜明,既不可拖泥带⽔留尾巴,也不可唇⾆“不到家”。

开尾⾳节收⾳时应注意⽤减弱的声波来收束⾳尾,不要改变⼝腔的⼤⼩,不可“吃字”、“倒字”、“丢字”。

“吃字”即吃了字头,出字不好;“倒字”即韵腹发⾳有⽑病,字没⽴住;“丢⾳”即归⾳不到家,丢了字尾。

播⾳主持艺考辅导练习稿件 ⾬后,⼀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离破碎的⽹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定的⾼度,就会掉下来,它⼀次次地向上爬,⼀次次地⼜掉下来……第⼀个⼈看到了,他叹了⼀⼝⽓,⾃⾔⾃语:“我的⼀⽣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所得。

”于是,他⽇渐消沉。

第⼆个⼈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燥的地⽅绕⼀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看到了,他⽴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

播音发声口腔控制

播音发声口腔控制

五、口腔控制训练
▪ (一)咬字器官的训练 ▪ (二)吐字归音的训练
(一)咬字器官的训练
▪ 1、口部操——唇舌力度练习 ▪ (1)唇的练习 ▪ ①喷 ▪ ②咧 ▪ ③撇 ▪ ④绕
▪ ①喷 ▪ 也叫双唇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唇中央的三分之一的部位,
唇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 ,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 的音。 ▪ ②咧 ▪ 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尽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反复 进行。 ▪ ③撇 ▪ 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 ④绕 ▪ 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向左向右作360度的转圈运动。
就会无力,无法做到“叼住弹出”;
▪ 如果喉部肌肉或舌根过紧。那么,软腭的挺起就 比较困难,后声腔就打不开,字腹就拉不开,口 腔共鸣就会受影响,字音也就无法圆润动听了。
▪ (2)必须服从表达的需要 ▪ 注意语流对于字音的影响; ▪ 注意根据内容和感情色彩的不同,遵循语言
固有的表达规律,错落有序的安排吐字;
▪ 口腔的大小可改变,肌肉的力度可调整,口 腔的压力可以改变……口腔的这种可变性为 我们改变字音的发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二)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
▪ 1、打开口腔 ▪ (1)提起颧肌 ▪ (2)打开牙关 ▪ (3)挺起软腭 ▪ (4)放松下巴
(5)整体协调
▪ “提、打、挺、松”四条要领,是整体调节口腔状态的方法。 ▪ 松下巴和打牙关是相辅相成的;而提颧肌和挺软腭也是相互
▪ “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弱收到位”
1、字头出字:叼住弹出
▪ 叼住包含两重涵义: ▪ 一是发音部位要准确。 ▪ 二是指声母发音过程的成阻、持阻阶段的用

播音主持如何练咬字呢?播音主持声母的发音要领讲解

播音主持如何练咬字呢?播音主持声母的发音要领讲解

播音主持如何练咬字呢?播音主持声母的发音要领讲解播音主持如何练咬字呢?播音主持声母的发音要领讲解发音部位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发音部位。

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1.双唇音:由上下唇接触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下唇向上运动两唇紧闭构成阻碍,如b、P、m.2.唇齿音:由上齿挨着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如f.(双唇音和唇齿音可以合称唇音。

)3.舌尖中音:由舌尖抵住上牙床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发音时,舌尖和齿龈前部(上牙床)接触,如d、t、n、l.4.舌根音:由舌根和软聘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

发音时,舌尖后缩,舌根抬起,向软脖接触或接近。

如q、k、h.5.舌面音:由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发音时,舌尖下垂在下门齿背后,舌面向上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如j、q、x.6.舌尖前音:由舌尖和上门齿背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发音时,舌尖平伸。

向上齿背接触或接近,如z、c、s.7.舌尖后音:由舌尖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舌尖翘起,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如zh、ch、sh、r.发音方式发音方式是指气流逐出过程中所受阻碍的不同情况,也就是说这个辅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我们按气流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

可把声母分为五类:1.塞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紧紧靠拢,完全闭塞,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声音比较短暂,如b、P、d、t、g、k.2.擦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紧紧靠拢,但不闭紧,中间留有窄缝。

气流从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如f、h、x、sh、r.3.塞擦音:是塞音和撩音的有机结合。

发音时,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先是完全闭紧。

阻住气流,然后放开一点,形成窗缝,气流在爆发之后便磨擦而出。

如j、q、zh、ch、z、c.4.鼻音:发音时,口腔通道闭塞,气流从鼻腔出来的音,如m、n 以及鼻辅音ng.5.边音:发音时,鼻腔通道闭塞,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是边音。

边音声母只有一个l.气流控制发p、t、k、q、ch、c时需送出一股较强的气流,这些是送气音;发d、g、i、zh时送出的气流较弱,这些是不送气音。

播音主持发声练习的技巧(2)

播音主持发声练习的技巧(2)

播音主持发声练习的技巧(2)胸腹联合式呼吸总的感觉应该是吸气的时候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的渐渐紧起来,小腹控制逐渐加强。

呼气的时候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隔肌和两肋使它们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是最后仍然要有控制的感觉,而隔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的感觉之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在发声状态当中腹肌控制的强弱是随着思想感情的运动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的。

在播音发声当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采用坐姿比较多,这时候应该注意胸要稍稍挺起,腰不要向后塌,两肩不要向上耸,有播音桌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好和坐椅的相对高度,不要有用胳膊支起双肩的感觉。

吸气量比生活用气要多,但是又不要吸得过满,吸得过满了则很难控制使用,一般是达到七、八成就可以了,但是要吸刘深,感觉气流通过脊背向后腰及下胸部和两肋流入,逐渐的整个腰部都有明显扩张的感觉,有一种自上而下、由里而外扩张的力量。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来体会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第一是闻花香,来体会吸气吸得深、吸得饱满。

第二是轻轻吹去桌面上的尘土,来体会气息均匀、舒缓的呼出。

第三用一口气数数,1、2、3、4、5、6……或者是念绕口令: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完24个葫芦,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来体会气息有力度、有节奏的呼出。

同时用气不要用得太苦,不要强憋着忍着多数几个数。

第四我们可以读一些古体诗词,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呼出气流强弱急缓的变化。

第五播新闻、消息一类的稿件,体会对气息的较强控制,尤其是在句尾、句首气息控制状态的接续,注意在声断意不断的前提下气息的补充。

第六我们可以制定详细提纲,组织话题进行讲述,来体会接近生活语言状态下气息的弱控制,来体会声音支点比较低、声音强度比较弱、语流随着情感运动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气息控制意识的加强。

呼吸的控制一定要注意,不是为了呼吸而控制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播讲而控制,同时不要一说控制就控制僵死。

演唱时对咬字的要求

演唱时对咬字的要求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技巧教程关于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技巧教程歌唱也讲究咬字和吐字,它会影响你的发音质量和歌唱效果,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一起来学习歌唱的咬字吐字技巧吧。

一、前与后的结合前后是指咬字发声时,就口腔的着力点的前后位置而言的。

字头的发音部位靠前,字腹的发音部位靠后。

一般地讲,歌唱时口咽腔内音的着力点都要比说话状态靠后些。

一般情况下,歌唱时,吐一个字要求:一是前短后长,即声音要短而准,占时值短,韵母占时值长,如发“la”时,“l”很短,占半拍或再短一点;二是前小后大,指口咽腔的状态,口腔前半部主要是发声母,而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唇、舌、喉、鼻、牙五个部位,开的机会不多。

而唱韵母时咽喉要保持打开的状态,相对的开得比前边大;三是前松后紧,前松是指歌唱时,唇、舌、牙、喉、鼻等部位要放松,只有在前松――咬准的前提下,才能是字音发的准,动得快,变得多。

因此要前松。

在歌唱时,要保持抬软腭,挺后咽壁,喉头下放稳定,做到这些,需要一部分神经和器官的肌肉控制、拉紧,才能保持稳定。

尤其是后咽壁,只有“紧”,才能保持稳定,能使肌肉从松散变成紧张状态,起到共鸣箱音板的作用,利用声波折射、传导,获得共鸣,所以说要后紧;四是前变后不变。

由于歌唱中的咬字不同,因此口咽腔前面咬字的部位要经常变化――前变;因咽喉部位始终要保持开的状态,以保声音的圆、通畅,这就要求口咽腔后面在打开的基础上要少变、不变,尽可能不变。

二、横与竖的结合美声唱法在歌唱训练中,以“a、e、i、o、u”五个母音做为基础,声音以“竖”为原则。

它要求口形要竖,后咽要竖,声音要竖,但是,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常出现“重声轻字”、“咬字不清”,把握不准风格的问题,民族唱法由于语言的原因,声音“扁”而尖。

在汉字的发音中,根据十三辙发音,口形分类为:横口形:一七、发花、乜斜、江阳、人辰、言前,这种字发音靠前,用力在唇、齿、牙、舌;竖口形:姑苏、中东、梭波发音在后用力在喉;综合口形:怀来、灰堆、由求、遥条,这种字横竖交替,变中有形。

演讲咬字训练

演讲咬字训练

演讲咬字训练在演讲中要注重咬字,而口腔内的各个咬字器官的配合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声音质量。

演讲咬字训练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演讲咬字训练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演讲咬字训练方法一、打开口腔在使用播音语言发声表达时,口腔开度往往要比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口腔开度要大一些。

但不管是哪种口腔开度,都应是一种内大外小的打开口腔的状态,这种打开口腔的状态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并保持自然说话的唇形开度来实现的。

1.提颧肌很多人认为,提颧肌就是做成微笑的状态就可以了,其实并不准确。

颧肌提起的时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腭的顶部会有展宽的感觉,上唇会有紧贴牙齿,同时颧肌呈现积极紧张的状态(微笑时这样的状态并不明显)。

这种状态下的发声会更有力,吐字的清晰度也会更加明显。

提颧肌的训练方法:寻找提颧肌的正确状态,我们可以用深呼吸同时颧肌上提、展开鼻翼的方法来体会。

这样快速的做上十几次后,颧肌会明显感到发紧,坚持反复这样的练习,颧肌力量就会得到强化,再用时自然就提起来了。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用含有舌面音“j、q、x”的音节做练习,如“ji、qing、xiang”等;还可以用含有舌尖前音“z、c、s”的音节练习,如“zeng、cai、sen”等等。

2.打牙关打牙关主要是指发音时上下牙关要加大开度,口腔整体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

这样做是为了加大口腔的开度,给舌头更多的可移动空间。

打牙关的训练方法:首先用手摸到耳根位置的“凹陷”处,然后讲话时上腭主动抬起,口腔开度加大,这时“凹陷”处就会有明显的开合状态,这就是打牙关。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做空口咀嚼动作的方法,或者通过刮舌面的动作来体会打开牙关。

3.挺软腭所谓挺软腭,就是抬起上腭后部的动作,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间,增加口腔共鸣。

同时关闭鼻腔通道,以避免带音气流过多地灌鼻腔而造成浓重的鼻音。

挺软腭的训练方法:训练挺软腭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半打哈欠”和“闻花香”的动作来体会,并把这种感觉带到发音中去。

播音发声口腔控制

播音发声口腔控制

四、吐字归音 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结构规整。
2、音节以声母开头,韵母紧随其后。韵母以舌位滑动的复韵 母、鼻韵母居多。音节经由口腔经历了由闭到开再到闭的过 程,是吐字圆润如珠的客观基础。
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每个音节都有自己音高的升降曲直 形式,本身具有音乐性。
4、韵母有四呼之分,四呼跟唇形的圆展有关系,因而,唇形 在汉语吐字中相当重要。
③舌体取收势
通过对复合元音的拼合练习体会舌体的活 动状态。
前响二合复韵母: ai ei ao ou 后响二合复韵母: ia ua uo ie üe 中响三合复韵母: iao uai iou uei
④唇齿相依
39个韵母的发音,不管是展唇还是圆唇音 ,都要有唇齿相依的状态。
(1)语段练习
“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弱收到位”
1、字头出字:叼住弹出
叼住包含两重涵义: 一是发音部位要准确。 二是指声母发音过程的成阻、持阻阶段的
用力技巧。
2、字腹立字:拉开立起
“拉开”是指在字头弹出后,迅速打开口腔 ,口腔开度要大,应有竖着拉开的感觉。
“立起”指主要元音的发音要占据足够的时 间,使其响亮、圆润,在听感上形成字音 立起来的饱满感。
五、口腔控制训练
(一)咬字器官的训练 (二)吐字归音的训练
(一)咬字器官的训练
1、口部操——唇舌力度练习 (1)唇的练习 ①喷 ②咧 ③撇 ④绕
①喷 也叫双唇打响。双唇紧闭,将唇的力量集中于唇中央的三分之一的部位,唇
齿相依,不裹唇,阻住气流 ,然后突然连续喷气出声,发出/p//p//p/的音 。 ②咧 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尽力向两边伸展(咧嘴),反复进行 。 ③撇 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④绕 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向左向右作360度的转圈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主持之咬字器官的配合来源:王丹峰的日志咬字器官的互相配合有如下几个要领需要我们掌握。

首先是打开口腔,播音发声比生活语言口腔开度要大,打开口腔要有提起上腭的感觉,同时下腭要放松,上腭的提起和下腭的放松可以适当的加大口腔容积,为字音的拉开立起创造条件,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

提颧肌,(颧肌的颧是颧骨的颧)提颧肌不是做成微笑的状态,而是颧肌稍有紧张的感觉就可以。

颧肌提起的时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腭的顶部有展宽的感觉,同时我们的鼻孔也会略为张大,同时唇,尤其是上唇会感觉到紧贴牙齿,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这样容易发挥力量,这样对吐字的清晰明亮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打开牙关主要是指双侧上后朝仰,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这样做也是为了加大口腔的开度,丰富口腔共鸣。

挺软腭是抬起上腭后部的动作,可以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间,同时减小鼻腔出路的入口,以避免声音过多的灌入鼻腔而造成浓重的鼻音。

放松下巴也是为了打开口腔,打开口腔,上腭并不能打开,只有下腭依靠关节可以打开,而且只有放松才能打开,下腭的紧张会使舌骨向后上方移动,牵动喉头上起,使声音通道变窄,把字咬死,喉部肌肉不正常的紧张,会造成发声的紧张吃力,加重加快疲劳感。

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第二个要领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力量的集中。

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是指声音集中的重要的一环,而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处,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的主要原因,舌的力量集中首先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缝线上,另外无论是发辅音还是发元音,舌的有关部分力量要集中,这样声音才能集中,如果力量分散,声音也就散了;声音散,缺乏力度,字音含混不清,唇舌无力是主要的原因,而发声的时候唇舌不用力就是当前生活语言以及播音发声当中的时髦通病,我们必须认识到双唇是发声的最后一道关口,唇的力量集中,双唇贴住上下齿,不但可以改善画面形象,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为双唇松弛形成唇齿之间的腔体造成的湍流,使声音干净明亮集中,而舌在普通话所有音素当中,除去辅音当中的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 以外,都和舌的运动有关,而在音节当中更是全部都有舌的积极活动,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舌的运动的控制是吐字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我们可以采用念绕口令来加强舌的运动的锻炼。

刚才我们说了,由于在音节当中,几乎全部都有舌的积极的活动。

那么念哪一段绕口令都可以加强舌的运动的锻炼。

比如像声母z、c、s和zh、ch、sh以及d、t、n、l有关的绕口令,像"牛拉碾子碾牛料,碾完了牛料留牛料。

"这是声母n 和l 。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口部操当中的团舌、立舌、摆舌、转舌、弹舌、顶刮舌面等动作,这些也是对加强舌的力量很好的办法。

第三个要领,是应当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的着力位置。

我们发出的声音,应该沿着软腭、硬腭的中重线,推到硬腭的前部。

这条中重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

硬腭的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

这样做会获得声音从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的感觉,声音集中,音色明朗。

应该说声波不会从上唇以上的部位透出,这是一种感觉。

我们在发声当中,要有这种意志,要有这种感觉。

下面我们要说的是吐字归音的要领。

中国传统的音韵学,把一个字音分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声,是指一个音节的声母部分,也叫字头;韵,是一个音节的韵母部分。

韵母部分,又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调,则是一个音节的声调。

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

声调是贯穿着整个音节的始终,而它主要体现在韵腹上。

吐字归音,对出字、立字、归音的具体要求都落实到音节的各个部分上。

所以要掌握吐字归音,就要先了解汉语音节的结构。

在吐字的过程当中,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分别叫做出字、立字和归音。

我们先说出字,出字指的是对字头的处理,总的要求,是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在这里,在出字的过程中,我们是把字头,也就是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部分的韵头(韵头也叫介音),是放在一起处理的。

这是因为韵头和声母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

它直接影响声母的唇型,是声母到主要元音也就是韵腹它们之间的过渡桥梁。

字头是一字之头,对它的处理会影响整个音节的质量。

字头有阻气,去气的作用,字头阻气有力,气息才能在成组部位之后形成一定的压力,在声母发音的开始要“叼住”,这是指声母的成阻和持阻阶段而言的,也叫咬字阶段。

“叼住”的意思是咬字要有一定的力度,成阻部位的肌肉要有一定的紧张度,阻气有力,同时咬字的力量要集中在相应的部位的中重线部位,而不是满口用力“叼”要用巧劲,不能咬的过紧,或者过松,在这里曲艺届的老前辈有一个很形象的形容,说“擒字如擒虎”,是说大老虎要叼着小老虎过山涧,它要跳过去,咬着小老虎不能咬紧了,咬紧了小老虎就咬死了,但是又不能咬得过松,咬得过松小老虎会掉下去。

我们叼住了才能弹出,只有出字有力,才有可能带动整个音节,使之响亮清晰。

在这儿我们特别强调一下“零声母音节”,零声母音节出字也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则会混淆音节之间的界线,导致音节模糊,造成语意不清,比如“皮袄”--pi ǎo,如果说我们在出字的时候没有一定的力度,那么就会念成“pi ao →piao”。

这样两个音节混成了一个音节。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立字”。

立字是指对字腹的处理,就是一个音节当中日韵腹的发音过程,总的要求是要拉开、立起。

口腔要适度打开,气息要通畅平稳,声音要明亮饱满,字韵要求准确。

一个音节的发音是不是能做到玉润珠圆、颗粒饱满是和韵腹的发音有着密切关系的;立字就是随着字腹的拉开而在口腔中立起来,韵腹是指一个音节的韵母当中的主要元音,它在这个音节当中口腔开度是最大的,泛音共鸣也是最为丰满的,同时它的声音是最响亮的。

立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音节里突出韵母中的主要元音的过程。

最后是归音,归音指的是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归音应该干净利落,趋向鲜明,尽管字尾在一个音节中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比较轻的,也不能在播音过程当中唇、舌位置不到家,但是我们也要防止拖泥带水留尾巴。

对于出字、立字、归音在吐字归音中的要求可以总结成这么几句话:出字,要做到咬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结实有力;短暂敏捷,干净利落;定型标准,准确自然。

立字,要做到拉开立起,气息均匀;音长音响,圆润饱满;窄韵宽发,宽韵窄发;前音后发,后音前发;圆唇扁发,扁音圆发。

归音,要做到尾音轻短,完整自如;避免生硬,突然收住;归音到位,送气到家;干净利落,趋向鲜明。

总的来说,出字、立字、归音是吐字归音的三个阶段,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部分运用的不恰当就会影响整个字音清楚、圆润、响亮。

发音的过程是从字头通过字腹滑向字尾,虽然说的是滑动,但是每个部分还必须交待清楚,如果形象的描绘一个字音的发音过程,那么就象枣核一样的形状,两头尖,中间大,字头和字尾占居了枣核的两端,而中间的突出部分就是字腹的饱满形态,但是吐字归音和其它发音技巧一样,都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在形成语流的过程当中,应该服从声音的感情色彩,服从语流的舒展、流畅。

吐字归音的练习,出字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按照不同声母组成的绕口令,立字我们可以按照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分类读一些诗或者是词,那么归音呢我们可以按照十三辙分类读一些诗词,综合起来我们也可以找一些散文或者是其它体裁的短文来朗读进行训练。

以记录速度播读新闻稿件,进行口腔控制练习也是一种好方法。

所谓记录速度是指可以保证听众记录的速度,一般每一句话要播三次,一分钟播25个字,生字、词以及容易混淆的同音字、词还应该给予解释,并且要读出箭头、标点符号以及分段。

用记录速度播读新闻的时候,语气表达方式指的是语气重音、停顿等等,应该和正常速度播读一样,但是轻声音节要重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记录者听清、听懂。

吐字归音的练习,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字代声、以字传情,这是我国艺术发声的传统训练方法当中的训练原则,它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用现在生理学的知识来分析,发声活动虽然十分复杂,但是可以归纳为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作主导:一个是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另一个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生理机智的作用。

以字代声就是要通过语言生理机智的作用,用言语来带动发声、气息和共鸣的活动;以字传情,就是通过传情来训练神经系统对于发声的全面主导作用。

另外作为电视播音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我们在训练发声的过程当中,同时还要注意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及面部、以及形体的一些动作,还有现在电台的一些主持人节目,有些节目主持人对于吐字发声很不讲究、很不注意,只是白话白声就认为是生活语言了。

我们讲口语它是贴近生活语言的,它的句子短,语流节奏是比较快的,但是我们作为播音语言来说,它对口语的要求:准确,清晰、生动、得体,还必须要通过讲究吐字发声,来使我们的语言更能够作到这几点要求。

对口语的要求首先我说了准确,准确指的是内容正确,中心明确,重点要突出,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同时要讲规范的普通话,用词也要准确,造句要基本符合语法规范,没有语绽,不能含糊其词,同时不能东拉西扯,不能信口开河;再一个要求是清晰,清晰指的是语脉清晰、层次井然、语流空旷、前后连贯、语意完整、句式简洁、逻辑性要强、要有说服力,不能啰嗦重复、不能颠三倒四、不能自相矛盾,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伶利的口齿也是很难设想的。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生动,生动指的是语调自然、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要有节奏感、语汇丰富、句子多变、表达方式多样、有启发性、有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想不通过吐字发声的训练是很难做到的。

还有一点对口语的要求就是要得体,得体是指表达要有分寸,要能够根据表达的内容、目的和环境对象的不同恰如其分的选择词语、句式、语气和表达方式等等。

同样这个得体也要用在我们的发声,应该说任何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同样口语表达能力它的培养和提高,如果离开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也是不可能的。

练,不能盲目的练,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去练,要按照循序渐近的原则系统的练,我们用声音来体现劳动成果,用声音来创造劳动价值,应该说吐字归音能力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而要有所突破,要达到自如运用的境界,那就需要我们天天练,刻苦练,把握规距,再造方圆。

有关播音发声的口腔控制就讲到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