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1、我不能失信 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设计(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我不能失信)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出示词语: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耀庆盼叠歉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2) 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熟字加偏旁:“广+大=庆”“目+分=盼”“兼+欠=歉”猜谜语:“鸦背夕阳红”谜底是“耀”。
形近字比较:桑一叠歉一谦(3)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①失信:违背协议或诺言,丧失信用。
②道歉:为不适当或有危害的言行承认不是;承认使人委屈或对人无礼,同时表示遗憾。
③歉意:抱歉的心意。
④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案反思

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 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2. 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3. 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 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4. 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21《我不能失信》(有反思)

第21课《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耀、庆”等5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1.1.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面临过关于诚信的两难选择吗?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在是否守信之间是怎样选择的!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
2.知识链接:宋庆龄(1893-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生于上海。
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3.走近作者:牟文正著有小学课文《我不能失信》,文学科普类作品《中国百首经典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全国儿童幻想作文选》、《中华名人童年故事》等,青少年名著类作品有(均为青少年版或缩写版)《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yào qìng pàn qiàn照耀宋庆龄盼着道歉dié叠花篮守信用后悔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019-2020年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案含教学反思【表格版】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 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多 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宋庆龄诚 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 上获得启示。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 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和运用多 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学习本文的 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2 课时 多媒体课件
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①教师引读: 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 庆龄又一 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 ②指导加动作(边说边把手抽回来)朗读。
信用的孩子。 ” 妈妈 望着庆龄笑了笑, 说, “那你就留下来 吧! ” “
③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④教师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说, “ (3)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 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 就不能失信了! ”庆龄坚定地说。 ①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 法: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 教她叠花篮,好不好?” (板书:父母劝说) ②引读: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 ③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4. 师: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加上一个表示语 气的词?(为难、扫兴、大声说、坚决、冷静、理智……) 指名读,同桌读,各自读读出不同的感受。 (1) “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 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 ”庆龄说。 (2)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 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3)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 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 就不能失信了! ”庆龄坚定地说。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1.我不能失信(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21*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2. 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3. 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 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4. 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21 我不能失信

21我不能失期教育导航[教育方针]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爱情地朗诵人物对话。
3.掌握文章的首要内容,运用多种方法了解难明的语句,感触宋庆龄诚笃守信的可贵质量,使自己在做人干事上取得启示。
4.培育独立阅览才干。
[教育重难点]1.小庆龄回绝父母的主张,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要点内容。
2.怎样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色和运用多种方法了解难明的语句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育课时] 2课时[教育预备] 多媒体课件教育进程榜首课时1.情境导入,提醒课题。
1.问题沟通: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干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自在讲话,教师捉住机会相机总结沟通,要点着重“守信誉”。
)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日教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标题是《我不能失期》。
板书课题,咱们一同把课题来读一读。
3.了解标题:你能说说“失期”是什么意思吗?(违反协议或许诺,损失期用。
)“失期”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4.那课题中“我不能失期”,阐明故事中的“我”做到了什么?(守信。
)5.你能把课题再读一读吗?质疑: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工作上不能失期呢?那课文首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读课文。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失期()快乐()耐性()懊悔()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1.让学生凭借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畅的当地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能够查字典,把课文读通畅,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诵要求,学生自在朗诵:(1)凭借拼音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语句)(3)用序号标出天然段。
2.分天然段指名朗诵课文,查看自读状况。
(1)课文一共用几个天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10个天然段2.看拼音,写词语。
pàn wàng ()yuē dìng ()dào qiàn ()宋庆龄)简介宋庆龄:宋庆龄从前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声誉主席,被海内外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巨大的女人之一。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我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感悟宋庆龄所具有的品质,绝大多数同学能谈到“守信”这一点,于是围绕守信展开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宋庆龄是如何守信的。
首先,难道宋庆龄不想去伯伯家吗?联系上下文讨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这几句话都直接或间接的写出了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
其次,庆龄临出门时突然停住了脚步,想起与小珍有约,决心留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宋庆龄丝毫没有犹豫的决心:“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抽回来”一词非常明显的写出了庆龄毫不犹豫的决心。
再次,从“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这句中也能体会到宋庆龄的守信,同时,当学生找到这句时,顺势问一句:这句除了写出了宋庆龄的守信还写出了什么?答案:诚实。
最后,揭示主题,强调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并希望这种品质能影响在座的所有学生。
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不能失信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创新教案【教学设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你们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直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通课文。
(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纠正词语的读音:“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
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
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
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2.小珍最后来了吗?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再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交流。
3.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
”爸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得难能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我不能失信《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而且她早就盼着到那个伯伯家去,临出门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她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课文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文共有10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位朋友家去,宋庆龄特别高兴,充满了期待。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述了小庆龄为了遵守约定,没有听从爸爸妈妈的劝说,选择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来表现小庆龄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
第2~10自然段通过宋庆龄与爸爸妈妈的几次对话,展现了她宁愿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也要遵守教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候小珍。
比如,第6自然段中“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一句,说明小庆龄尽管知道第二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她认为不能让小珍扑空,所以拒绝了爸爸妈妈的建议。
又如,第8自然段“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一句,更充分地体现了宋庆龄的真诚与守信。
课文结尾宋庆龄与妈妈的对话,“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明在小庆龄心目中守信比玩重要,诚信是第一位的。
教学目标1.会认“耀、庆”等生字,正确读出“叠花篮、歉意”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学“歉”字时,可以通过与形近字“谦”进行比较,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还可以结合语境随文了解生字的意思;“耀”字与光有关,可以结合语境组词来理解识记,也可结合生活实际加以理解;教学“庆、盼”字时,可以利用词语“庆祝、盼望”来帮助记忆;教学“叠”字时,可以借助动作演示来识记。
2.阅读教学课文情节简单,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验,理解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可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的要求,抓住描写小庆龄言行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自主阅读、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
教学本课时,可直接从课题切人,引导学生围绕“我不能失信”,结合“阅读提示”的学习要求,想一想:“我”不能失信于谁?从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体现小庆龄信守承诺的句子。
边读边找,圈画出相关词句进行体会。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指点、引导,重点关注课文结尾的句子。
课文结尾小庆龄说的一番话,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前文提到小庆龄非常期盼能到伯伯家去,因为可以见到漂亮可爱的鸽子,伯伯还准备送她一只作为礼物。
但是为了遵守和小珍的约定,小庆龄选择独自一人留在家里等候小珍,没有家人的陪伴,也不能和可爱的鸽子一起玩耍,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可小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可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庆龄对于守信并不后悔,这一切都是她心甘情愿的,因为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3.表达运用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多为人物对话。
在阅读人物对话时,要仔细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人物的对话,感悟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问启思,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说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有怎样的感受、遇到这样的事是怎样处理的,以及展开想象,说说下次小珍和宋庆龄见面会说些什么。
课前准备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搜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
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
2.谈话导入:宋庆龄是我国杰出的女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她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伟大的女性小时候有怎样的故事吧!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我不能失信)4.介绍作者孙永猛,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孙永猛(1944—1999),作家。
主要著作有长篇传记小说《才女传奇》《女中之杰宋庆龄》《董必武》。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
3.指名读课文,注意分辨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给学生纠正读音,并予以生难字的指导。
“盼、歉”为前鼻音,“庆”为后鼻音。
“庆”读qìng,不要读成qìn。
4.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从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提问,考查预习成果: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说说大意。
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课文主要写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庆龄一家准备到一位伯伯家做客,可又想起约好了要教朋友叠花篮,虽然爸爸妈妈劝她改天再约,但是宋庆龄还是坚决留了下来的故事。
(2)第一部分(1):小庆龄因为要去伯伯家可以看见漂亮的鹦鹉而高兴。
第二部分(2~10):小庆龄为了不失信于朋友,说服了爸爸妈妈,留在了家里等朋友。
(3)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讲信用的人。
6.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即可。
板块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宋庆龄想去伯伯家吗?勾画出相应的句子。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句段1: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他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1)引导学生借助“特别高兴”“早就盼着”等关键词,看出小庆龄是很想去伯伯家的。
从“早就盼着”可以体会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愿望由来已久,可见她此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2)学生齐读句子,通过对鸽子的描写体会鸽子的漂亮可爱,读出宋庆龄即将要去伯伯家的高兴喜悦。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体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句子。
4.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引导感悟。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
句段2:“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
”庆龄说。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出读后的感受。
(2)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是多么想去伯伯家,多么想去看漂亮的鸽子,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句段3: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1)指名学生朗读,读出爸爸说话时的疑惑语气。
(2)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爸爸的反问来强调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
句段4:“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1)识别多音字“空”。
(2)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明确宋庆龄认为爸爸提出的改天教小珍叠花篮的建议是不讲信用的。
(3)这句话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不行”“抽”等关键词来感受体会,明确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
“把手抽回来”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句段5:“不,妈妈。
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出坚定的语气。
(2)明确这句话是宋庆龄拒绝了妈妈的提议,宋庆龄的回答表明,他认为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所以不能失信,更不能有意地失信,这更加表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
句段6: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指名学生读句子,并说出读后感受。
(2)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宋庆龄对于守信并不后悔,这一切都是她心甘情愿的,因为在她的心里,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
板块四朗读感悟,交流想法1.角色朗读,体会品质。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还原文中的对话。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3)小组展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2.比较阅读,说说发现。
(1)课件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
①“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②“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③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2)读一读,说一说:这几句话形式有什么不同?(3)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梳理引导。
一句完整的语言描写包括:提示语+人物说的话+标点符号。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标点符号就有相应的变化,表达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
(5)小结: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位置不同,不仅使对话形式多样化,而且能体现人物不同的心情。
3.拓展延伸,运用表达。
(1)提问启思:如果你是当时的宋庆龄,放弃了去伯伯家的机会在家等朋友,朋友却没有来,你会是什么感受?(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
有的说:“很生气,自己遵守诺言,朋友小珍却不遵守诺言。
”有的说:“有些后悔,早知道小珍不来,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去伯伯家看鸽子了。
” 有的说:“仍然不会后悔,虽然没有等到小珍,也没去成伯伯家,但是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3)创设情境:第二天,小珍遇到了庆龄,得知庆龄一直在家等自己,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庆龄又会怎么回答呢?注意人物说话的动作和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