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碱金属
2024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

2024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碱金属[复习目标]1.掌握Na 2CO 3、NaHCO 3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2.掌握Na 2CO 3、NaHCO 3的鉴别及除杂。
3.了解碱金属的通性与特性及焰色试验。
考点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Na 2CO 3和NaHCO 3的比较(方程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主要性质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的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20℃,S =21.5g)可溶于水(20℃,S =9.6g)热稳定性稳定,但结晶碳酸钠(Na 2CO 3·10H 2O)易风化受热易分解与H +反应CO 2-3+2H +===CO 2↑+H 2O(较快)HCO -3+H +===CO 2↑+H 2O(更快)与Ca(OH)2溶液反应Ca 2++CO 2-3===CaCO 3↓Ca(OH)2少量:Ca 2++2OH -+2HCO -3===CaCO 3↓+2H 2O +CO 2-3;Ca(OH)2过量:Ca 2++OH -+HCO -3===CaCO 3↓+H 2O与盐反应Al 2(SO 4)32Al 3++3CO 2-3+3H 2O===2Al(OH)3↓+Al 3++3HCO -3===Al(OH)3↓+3CO 2↑3CO 2↑与水作用水解,碱性较强水解,碱性较弱主要用途用于制玻璃、制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业中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Na 2CO 3和NaHCO 3的相互转化Na 2CO 3①CO 2+H 2O ;②少量盐酸①固体加热;②液体NaOHNaHCO 3应用举例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杂质,并完成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内为杂质。
(1)Na 2CO 3(s)[NaH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碱金属 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钠
(2)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 2Na++2OH-+H2↑
一、钠与溶液反应的本质
1.钠与水溶液反应的本质是与水电离的氢离子反应,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a.水、b.乙醇、c.稀H2SO4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
钠与上述三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点二:钠的氧化物
Na2O2与H2O的反应实际上分两步进行:
(I)Na2O2+2H2O = 2NaOH+H2O2
(II)2H2O2 = 2H2O+O2↑
2Na2O2+4H2O = 4NaOH+2H2O+O2↑
一、钠的氧化物与水、CO2反应的定量关系
1.(1)用单线桥分析Na2O2与水的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
熔融
+
+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的氧化物
考点二: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物质
氧化钠(Na2O)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类别
氧的价态
氧化物
过氧化钠(Na2O2)
固体
过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
不是
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返回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透雾能力强、射程远,可用于道路照明(2022·浙江6月选考,8B)
(2)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NA(2021·广东,11D)( × )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碱金属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碱金属【学习目标】记住碱金属在周期表中位置及结构。
记住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了解焰色反应及钾钠元素检验。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碱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完成预习案,形成完整的碱金属元素知识体系。
了解焰色反应及钾钠元素检验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碱金属元素Li 、Na 、K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相同点:最外层都是____个电子。
(2)不同点:从Li 到Cs 电子层数__________,原子半径__________。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1)单质均呈________色(Cs 除外),有金属光泽,硬度____,密度________,熔点________,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2)最高正价均为____价;(3)均为活泼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____;(4)单质均能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5)单质均能和水发生反应:2M +2H2O===2MOH +H2↑(M 代表碱金属)。
3.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1)单质的熔、沸点呈现________趋势;(2)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单质的还原性逐渐________;(3)与O2反应的产物越来越复杂,反应程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水反应的程度越来越________,产物的碱性逐渐________。
知识点三 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的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________变化, 属于元素的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____色;钾元素____色(透过____________观察);铜元素________色。
高三化学第一轮总复习 课题13 第二章 碱金属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题13 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一、复习目标:1、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的方法。
2、会灵活运用所掌握方法进行准确熟练地计算。
二、重点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三、计算类型:(一)固体增重有关计算:例1、分析CO2与H2O分别通过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的情况。
(1)4gCO和H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与足量的Na2O2反应,固体增重___ g。
(2)4g CH4与足量O2混合后导入盛足量Na2O2密闭容器中,电火花引燃下充分反应后,Na2O2固体质量增加g。
(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若n(CO2):n(NaOH)≥1:1时,其产物为若n(CO2):n(NaOH)≤1:2时,其产物为若1/2<n(CO2):n(NaOH)<1时,其产物为。
注:可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钠离子守恒关系求出n(NaHCO3)和n(Na2CO3)。
例题1、(2000广东高考题)在1.00 L 1.0mol·L-1Na0H溶液中通入16.8 L标况下的CO2,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NaHC0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
CO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例2、向3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2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CO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1)由于2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不填满,亦可补充)(2)若通入CO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固体。
请通过2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三)NaOH与NaHCO3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的计算例、10.24gNaOH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在260℃下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28g,则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组成情况是()A. n(NaOH)>n(NaHCO3)B.n(NaOH)=n(NaHCO3)C.n(NaOH)<n(NaHCO3)D.n(NaOH)与n(NaHCO3)任意比四、巩固练习1、将2.3克钠、2.4克镁、2.7克铝各分别投入含1.825克HCl的盐酸溶液中产生的H2()A.一样多B.钠最多C.铝最多D.镁和铝一样多2、将10 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02,Na202的质量增加了10 g,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H2B.CO C.C2H50H D.CH3COOH3、将足量的Na2O2、O2、CH4置于一密封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温度为120℃,压强为零,将残余物溶于水无气体生成,则Na 2O 2、O 2、CH 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残留固体物的成分为 。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夯实练10:碱金属、钠及其氧化物

2025届化学一轮复习夯实练10 碱金属、钠及其氧化物1.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都能浮在水面上,都能保存在煤油中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生成过氧化物C.单质都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D.单质都是强还原剂,其阳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2.(2023·江西景德镇4月模拟)黑火药是硫黄粉、硝石、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点燃时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2KNO3+S+3C 点燃=====K2S+N2↑+3CO2↑。
古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10H2O)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紫青烟”主要是指钠元素的焰色试验B.“朴消”在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C.“硝石”在黑火药中起还原剂的作用D.“朴消”不能替代“硝石”制黑火药3.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切开金属钠,切面会逐渐变暗B.实验室的单质钠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C.金属钠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D.固体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4.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5.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在470 ℃、80 MPa条件下与金属钠反应合成金刚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在反应中作还原剂B.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为Na2O2C.二氧化碳转变为金刚石发生的是还原反应D.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6.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
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①――→变灰暗②――→变白色③――→出现液滴④――→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B.④只发生物理变化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②④是非氧化还原反应7.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碱金属知识点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碱金属知识点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碱金属知识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碱金属知识点如何正确把握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只有记牢基础知识点,才能在以后的提升复习中快速提升。
今天小编整理出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碱金属知识点总结如下,希望帮助高三生理顺知识点。
1.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包含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六种元素.由于钫是人工放射性元素,中学化学不作介绍.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性: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为8个电子(其中Li原子次外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总是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显+1价.递变性:Li、Na、K、Rb、Cs等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1)颜色:银白色金属(Cs略带金色光泽).(2)硬度:小,且随Li、Na、K、Rb、Cs,金属的硬度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之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弱所致.碱金属的硬度小,用小刀可切割.(3)碱金属的熔点低.熔点最高的锂为180.5℃,铯的熔点是28.4℃.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4)碱金属的密度小.Li、Na、K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的密度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出现“反常”现象.这是由于金属的密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原子质量,另一方面是原子体积,从钠到钾,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的作用,所以钾的密度反而比钠的密度小.4.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碱金属与钠一样都是活泼的金属,其性质与钠的性质相似.但由于碱金属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其金属活泼性有所差异,化合物的性质也有差异.(1)与水反应相似性: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2R+2H2O=2ROH+H2↑(R代表碱金属原子)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增大,生成物的碱性增强.例如:钠与冷水反应放出热量将钠熔化成小球,而钾与冷水反应时,钾球发红,氢气燃烧,并有轻微爆炸.LiOH是中强碱,CsOH是最强碱.(2)与非金属反应相似性:碱金属的单质可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物都是含R+阳离子的离子化合物.递变性:碱金属与氧气反应时, r 7.碱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特性(1)一般而言,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这一结论不适宜于活泼金属(K、Ca、Na等).如将金属K投入饱和NaCl溶液中,则不会发生反应:K+NaCl=KCl+Na(该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此时,由于2K+2H2O=2KOH+H2↑,H2O减少,如果温度不变,会有NaCl晶体析出.(2)一般合金为固态,而Na—K合金在常温时为液态.(3)一般酸式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而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4)钾的化合物可作肥料,但钾的氧化物和KOH除外.(5)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单质的密度一般也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反常,Na为0.97g/cm3,而K为0.86g/cm3.(6)由于碱金属都很活泼,在常温下就容易跟空气中的O2、水等反应,所以碱金属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但锂的密度为0.534g/cm3,比煤油的密度(0.8g/cm3)小,所以不能把锂保存在煤油中,常把dent:2em;"> Ba(Ba2+)黄绿色Sr(Sr2+)洋红色(3)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焰色是因为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然后回落到原位时放出的能量.由于电子回落过程放出能量的频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光.所以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但单质进行焰色反应时,由于金属活泼则易生成氧化物,此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焰色反应实验的注意事项a.火焰最好是无色的或浅色的,以免干扰观察离子的焰色.b.每次实验前要将铂丝在盐酸中洗净并在灯焰上灼烧至火焰无色(在酒精灯焰上烧至不改变焰色)。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碱金属

故产生的H2量②>①
2.比较钠的两种氧化物
Na2O
Na2O2
电子式
Na+[ O ]2-Na+
化学键 种类
离子键
n Na : n o
2:1
n Na : n阴离子
2:1
Na+[ OO ]2-Na+ 离子键、非极性键
1:1 2:1
三、钠的存在、保存与制取
游离态(以单质形态存在) 元素存在形态: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
存在:钠在自然界里没有游离态,只能以化 合态
存在。食盐〔NaCl〕 纯碱 保〔存N:a2隔C绝O空3·气1和0水H,2O加〕煤油密封。
硝酸钠(NaNO3) 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四、钠的用途
1、制Na2O2 〔和氧气反响〕 2、制Na-K合金,做原子反响堆导热剂
1、原理: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灼烧 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2、操作:把铂丝用盐酸洗涤后灼烧, 反复屡次,至火焰变为无色。用干净 的铂丝蘸一些溶液,放到酒精灯火焰 上灼烧。 3、应用:〔1〕离子检验,物质鉴别。
〔2〕焰火材料。
焰色反响:主要用于检验或鉴别钠、 钾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
钠〔黄色〕 钾〔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HCO3-+OH-=CO32-+H2O
CO32-+Ca2+==CaCO3↓
Na2CO3
热稳定性
很稳定
850℃开始部分分解
NaHCO3
2NaHCO3 △ Na2CO3+ H2O+CO2↑
不稳定180℃完全分解
相互转化
碳酸钠
通入CO2或加酸 碳酸氢钠 加热或加NaOH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碱金属、卤族元素

元素
F2
Cl2
Br2
I2
水溶液中的 颜色
—
淡黄→ 黄绿
橙黄
棕黄
四氯化碳中 的颜色
—
黄绿
橙→橙 淡紫→紫
红
红
F:含氟牙膏
Cl:NaCl防腐剂、调味剂 Br:AgBr变色眼镜
AgI人工降雨 KIO3 加碘食盐
1.Li、Na均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依次增大且均大于1?熔沸点依 次降低?
IBr+2NaOH===NaBr+NaIO+H2O。 (非氧化还原)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淀粉KI试纸变蓝
2)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现象?
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 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置后CCl4层溶 液变为紫红色
3)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 换碘实验的干扰
③⑥
4.I2易升华,因此保存I2应用铁瓶并拧紧盖子 错 Fe和碘常温下反应 5.Fe和碘常温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FeI2 6.溴水易挥发,保存时应用水封,并盖好橡胶塞 错,不能用橡胶塞
7.滴定时Br2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错 溴腐蚀橡胶 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8.植物油 矿物油 苯 CCl4 直馏汽油 裂化汽油 哪些可以做萃取剂?
HCl
NaCl固体和浓硫酸共热 浓硫酸和浓盐酸快速制备
HBr NaBr固体和浓硫酸共热
HI KI固体和浓磷酸共热
卤素特殊性 1.氟(F2) (1)与氢气 暗处反应不共存
(2)与O2 OF2
(1)与水的反应 X2 + H2O = HX + HXO(X≠F)
2F2 + 2H2O = 4HF + O2 (剧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贵阳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题库:碱金属(4)61.①氧化钠 ②氢氧化钠 ③过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1mol 上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物质都有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 .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2mol 电子C .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①>③>④>②D .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②>①>③>④62.在Fe 2(SO 4)3溶液中,加入ag 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g 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 残余固体,且a>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残余固体是铜和铁B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C .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H 2SO 4中,有气泡产生D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63.在一定条件下,使CO 和O 2的混合气体26g 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 2O 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g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和CO 的质量比可能是( ) A .9:4 B .1:1 C .7:6 D .6:764.由于工业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水的净化处理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某些含Al 3+、Fe 3+的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如聚合硫酸铁,其化学式为n m m SO OH Fe ])()([2342,式中m 不可能为( ) A .6 B .4 C .3 D .265.背景材料:①2006年5月信息时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钠的摄取量少于2000mg ,长期过量摄入钠可能引起高血压肾病胃病;②2007年7月,广西加大人工降雨作业强度,使夏季旱情得以缓解;③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大资源改善空气质量称为“蓝天工程”;④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这次奥运会要突出“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相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钠是活泼金属,常常保存在煤油中,人们每天可提取少于2000mg 的金属钠 B .AgI 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C .加大石油 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不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D .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之一66.在某些高档点心的包装盒内有个小纸袋,将小低袋打开,可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 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 .小袋中可能装有活性铁粉C.小袋中的原装粉末可能是Fe2O3 D.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67.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氦气密度的8倍,这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1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燃至反应完全,恢复到开始时的温度,再次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P2则P1和P2之间的关系是()A.P1=8P2 B.P1=4P2 C.P1=2P2 D.P1=P268.取x g铜和镁的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g,则x等于()A.8.64g B.9.00g C.9.20g D.9.44g69.用铝粉和氧化铁粉末配成的铝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aL;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生气氢气bL,则体积比a:b为()A.1:1 B.2:3 C.3:2 D.28:70.某溶液含有①NO3- ②HCO3- ③SO32- ④CO32- ⑤SO42-等五种阴离子。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A.①B.①②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71.学习元素周期律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的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已知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催化分解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1)课题名称:。
(2)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3)实验步骤:略(4)实验数据:①在氧化物的回放过程中,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洗涤、、称量。
②实验编号3的实验中KC1O3的分解率为(保留一位小数)。
③在和Cr2O3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
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可用试纸检验。
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6)实验结论。
72.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有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为氧气生成,第二,。
Na2O2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右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3)实验(2)向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度管,向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退色,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同学从查阅有关资料中得知:Na2O2与水反应可生成H2O2,H2O2具有强氮化性的漂白性。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Na2O2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
(只要求写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试剂:;现象:。
(4)该小组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Na2O2跟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2O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2.6gNa2O2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O2的体积并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①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持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如图装置中的(忽略导管在量筒中所占的体积)(填序),理由是。
②若在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的大小规格为(选填“100mL”、“200mL”、“500mL”或“1000mL”)73.右图是部分化学常见的氧化物和单质的转化关系。
其中。
气化物f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氧化物c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C氧化物d;(2)纯净的单质F在工业上的重要应用是;(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④;⑤。
74. A—J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A为固体单质,B为淡黄色粉末,C、F、I为气态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且E可由C、F合成,J可用作当前禽流感病毒的杀菌消毒剂。
(1)则E为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B,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Pt为电极电解滴加有少量酚酞的H饱和溶液,则在_____________(填“阴、阳”)极附近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5.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Fe(NO3)2。
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氯气与铁粉反应,当Cl2足量时生成FeCl3,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FeCl2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点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别编号为AB,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假设:A是FeCl3,B是FeCl2(2)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取AB的溶液均进行以下实验,但实验现象相同请填写下表中的相应空格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固体物质中有FeCl3分别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KMnO2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固体物质中不含______ 分别向KMnO2溶液中加适量AB溶液(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A.将A溶液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可得到蓝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加深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Cl3固体(5)FeCl3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3 FeCl3CuCl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两种从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1: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所得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即得到铜该方案中涉及的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观察到阴极上少量气泡产生时,即停止电解,这时要回收的Cu已全部析出该方案中铜作________极。
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若有多个电极反应,请按照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全部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在电极上直接回收铜,操作上比方案1简便,但方案2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 ABCDEF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试回答:(1)若反应①②③均为溶液中的置换反应,ADE为常见金属单质,则ADE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
请写出满足以上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①②③均为复分解反应且AE均为常见碱,溶液中形成的D是白色沉淀请写出满足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