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0 组歌(节选)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运用拟人手法所创造的意境。

3.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组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并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运用的拟人手法和优
美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海浪和雨的认识和感受,引导
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5.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海浪和雨的短文,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和优美
的语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 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3.理解作者笔下雨和浪的形象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2.理解作者笔下雨和浪的形象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浪之歌一、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二、朗读感知1、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2、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

3、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三、感知课文的内涵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

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四、问题探究第二课时雨之歌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八年级语文下册《10 组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0 组歌》教学案 新人教版

10 组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重点)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难点)3.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 知识储备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先知》是他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热(炽) 祷.词(dǎo) 执niù (拗)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kuì赠(馈) 憔悴.(cuì)真谛.(dì) áo翔 (翱) 天穹.(qiòng)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hè (壑) 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 (qiàn)(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憔悴)②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执拗)③赠送(礼品)。

(馈赠)④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真谛)⑤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璀璨)⑥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镶嵌)⑦酷似。

(酷肖)⑧一点儿也不动。

(纹丝不动)⑨傲慢的气势逼人。

(盛气凌人)⑩因伤感、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长吁短叹)11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海誓山盟)○3. 整体感知:(1)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5—7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纪伯伦的资料和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美丽的浪、轻盈的雨,(出示浪和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给大家说说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看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看到海浪、看到细雨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作者名片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展示背景资料:纪伯伦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

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

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组歌》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组歌》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3. 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大自然的恩赐,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给人们带来缠绵的情思。

春雨多情温柔,夏雨热情奔放,秋雨飘逸清高,雨,感动了一颗又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诗句:(幻灯片1)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我们感受了诗人笔下多姿多情的雨,,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幻灯片2)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美文我来读)(幻灯片3)1.学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经典词语。

2. 老师范读,请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雨的形象。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语言过渡:(幻灯片4)诗人笔下的雨很美,美在它的形象,美在它的心灵。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

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10《组歌》【教学目标】1. 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

2. 领悟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彖。

3. 理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及海浪和雨的形彖。

难点: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牛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世界中,人会唱歌,鸟也会唱歌,那么其它的动植物或一些物象会唱歌吗?而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却唱出了一曲《浪之歌》《雨之歌》,让我们一起來听一听,欣赏一下作者为它们唱出了怎样一首歌吧!二、预习检杏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冇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白《泪与笑》。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冇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冇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川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3. 检查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听读《浪之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思考:(1)“浪”在文屮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定都充满了対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浪之歌》中海浪具有什么样的情怀?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3)美读技巧:语音一一轻重;语速一一缓急;语调一一抑扬;节奏一一顿挫。

四、自主学习《雨Z歌》1. 通过刚才对《浪Z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10.组歌( 节选)教课目标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真理。

2.理解作者采纳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虑。

教课要点、难点1.朗诵课文,领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课时数:一课时。

教课过程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火热 (chi4)祷词 (dao3)固执 (niu4)俊秀 (qiao4)衷情 (zhong1)馈送 (kui4)憔倅 (cui4)真理 (di4)夫穹 (qiong2)绚丽 (cui3can4)镶嵌 (xiang1 qian4)遨游 (ao2)丧吁短叹 (xu1)千山万壑 (he4)2.解说以下词语。

固执:固执率性,不遵从他人的建议。

憔倅:形容人瘦小,面色不漂亮。

馈送:赠予 ( 礼物 ) 。

真理:真切的意义或道理。

绚丽:形容珠玉等光彩鲜亮。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天长地久: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词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同样永久不变。

唉声叹气:因伤感、愁闷、难过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咄咄逼人:骄横的气逼人。

不:一点儿也不。

二、人人有一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共,组成生生不息的美好世界;同,它又着理性的光,人以启示。

作者介:·哈· 伯 (1883 ~ 1931) ,黎巴嫩人、画家。

著有散文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自《泪与笑》。

《歌》共包含五首散文,里的是此中两首。

三、朗文要求出感情和奏,初步领会两首表作者怎的感情。

四、学文(一)学《浪之歌》。

1.朗文,学生在散文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

如《浪之歌》开写浪花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的,她像一个情的姑娘日昼夜夜嬉在海岸身⋯⋯学生、沟通。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的句子,并加以析。

鼓舞学生所欲言,表达自己独到的感觉。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者的形象。

(二)学《雨之歌》。

1.朗文,找出自己喜的句子,并加以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组歌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玉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2)四人小组,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画面,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细腻;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美景;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2.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海浪与雨的丰富内涵。

教师:海浪和雨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形象生动,富有思想情感。

请你仔细品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领会它们给了世界什么?对生活,它们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境界?大海中,回到主的身边。

五、课堂练习摘读,积累课文精美语言。

(1)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彩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2)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子、联想丰富的句子、透射哲理的句子、特别喜爱的句子:段分排比构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

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歌(节选)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衷情( ) 馈赠( ) 憔悴( ) 真谛( ) 天穹( ) 璀璨( ) 镶嵌( )
翱翔( )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3、作者简介:
卡里·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问题导学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

作者在短短的篇
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
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
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
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

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
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
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雨”是旷达的,对
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
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
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四、达标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
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
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
哈,它竟面无笑容。

……”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
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五、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
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

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
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我总是仰望
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