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 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上年货 儿童放假 新年的“彩排” 除夕以前 除夕 元旦光景 初六开张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以元宵节为例:作者抓住一个“灯” 字,从哪些方面描“元宵节”的?
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 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商店里、大街 上、家中庭院、到处是灯,真是灯的世界、灯 的海洋。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 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还有“制成各样的 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有的各形各色,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 事”,“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最后写灯的种类:有“悬灯”、“花盒”、 “火判”、“天灯”等。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二 & 回顾拓展二
口语交际· 习作二
习作要求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通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 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 理,写成一篇习作。
你可以写:民风民俗
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民俗: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
节日习俗 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可以调查访问 可以亲身经历
春节,一个美好的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 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读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 句《元日》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过春节时的情 景。 春节前,家家忙着准备年货,像牛肉干、香肠、汤 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其中,我了解了汤皮的制作过 程:做汤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里一晚上,第二天,将它 和一些盐和香料等打磨成浆,舀一勺放在簸箕四边倾摇 均匀后,放在锅里蒸上2、3分钟,起锅倒放就成了一片 圆形的软软可口的汤皮,这时的汤皮可以现吃,又可以 凉拌,酸的、辣的、香的、咸的,随心所欲地点着佐料。 可以卷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开几份。如果将将它分成 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晒,它会哂成很薄的一片硬硬 的方块形,有空的晚上,妈妈将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 那时的汤皮真叫香啊!远嫁他乡的姑姑最喜欢家乡的汤 皮,因为定南才有这样的特产。她说,只要想家了,就 想吃奶奶做的汤皮 .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课件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 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 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 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 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 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 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 为“团圆 节”。
中
秋 赏
精彩的结尾
• 家乡的唐三彩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使家乡名扬 中外。我为家乡有这样的物品而自豪!
• 4、选材要新,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构思
一、习作题目: 1.本次习作我选择的内容是: 2.我写这篇习作是想表达: 3.我想写的重点内容是: 4.我想采用什么结构来写:
二、习作提纲: 1. 2. 3. 4.
民风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 节日习俗 • 特色居民 • 民间工艺品 • 特色饮食
巧构思节日习俗开头 Nhomakorabea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
春 节(过 年)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民间相传: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 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 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 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 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 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 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 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吃月饼
月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 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 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 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 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 孟浩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课件

缅 怀 先 烈
清 扫明 墓习 祭俗 祖
袅袅清烟带去的是对亲人的怀念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 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
谚。
清明习俗:踏 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 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 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 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 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 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远大的志向 和忧国忧民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
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齐读本诗
• 请同学们想象过年的画面,带者辞 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氛,读出 作者的乐观自信的情感。
了解作者
生于834至839年,卒于902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 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 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 公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住有趣、 有意义、给人教育。抓住细节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结尾: 总结,抒发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特色饮食
开头
具体特点
结尾
(开头:介绍美食名称及对他的感情,如引用诗句会更有
诗情画意。具体特点:要重点来写,具体些它的滋味、外形、 人们的赞美等。结尾:抒发感情,赞美美食,赞美家乡)
鞭 燃
驱放
鬼炮 降
魔
过年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 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 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教案doc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课件PPT》

2、“元日”是什么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王安石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字介甫,号半山。 • 《元日》这首诗就是他拜相推 行新政时写的,寄托着他执政 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 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爆竹声中一岁除” 除:去掉。
• 译文: 在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 ,人们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
中秋习俗
中秋月饼
中秋赏月
习作要求
1、可以写节日习俗、有地方特色的服装
饮食居民、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 品 2、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民风 民俗 3、抓住所写民俗特点,尽量写清楚民俗 内容,把文章写具体 4、选材要新,写出真情实感
民风民俗包括哪些方面
节日习俗 特色居民 民间工艺品 特色饮食
齐读本诗
• 请同学们想象过年的画面,带者 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氛, 读出作者的乐观自信的情感。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地点 时间 描写的事物
了解作者
生于834至839年,卒于902 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 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 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 、醉吟先生。
回 顾
·
拓 展 二
教学目标
• 能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 诗歌。 • 能够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加强语文知 识的积累。 • 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大致了解 诗歌的基调与意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材料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案 (6)

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课件PPT》分解

—————
Festivals and customs
潮汕过年习俗
• •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 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 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 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 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 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 “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 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 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 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 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 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
• •
•
吃团年饭
•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 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 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 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 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 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 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 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 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 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 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 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 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 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趣味语文
小令:
有趣的标点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有人只改动了一下标点符号,竟把它变成一首绝秒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俗: 庆贺淋浴节時,人門全家 出动,带着卡垫、毛毯、 酒桶和食物到河边溪畔搭 起帐篷。当灿烂的阳光晒满大地时,一个 个眉飞色舞、喜气洋洋的人们赤身裸体, 毫无顾忌地蹲在水里尽情地洗澡,有的人 则在河边晒日光浴。整个沐浴活动一直要 等到天黑、启明星在山边升起時,人们才 依依不拾地离去。
“达努”节称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 日之一,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人民十分重视 欢度这个节日。节日前,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要打扫卫生, 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糯米耙粑,准备 丰盛的节日食品。 节日的广场上,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有歌舞、武术。球 赛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瑶族人民的铜鼓 舞。每次出场二男一女。其中一男敲着铜鼓,表演瑶族的传统 舞蹈,另一男伴在侧面敲鼓为他伴奏。女的手拿雨帽,手舞足 蹈,在铜鼓手的后面为他做着扇凉的舞式,两个互相配合表演。 各组表演之后,人们争相向最佳的鼓手敬酒、祝贺,并赠予美 名,誉为“鼓王”。跳完铜鼓舞以后,接着是点燃冲天炮。人 们按一定距离,在广场上摆上数十个,或上百个。若干男女同 时动手点燃,一直点到最后一声炮响为止,看在同一时间内, 谁点的冲天炮最多,比赛时,场上鸦雀无声,周围观众,屏住 呼吸,注视着点炮的人们。当炮声一响,接二连三的火光直冲 天空,场上一片沸腾,人们蜂拥到优胜者面前,将他抬起来, 抛向空中。
分岁酒
•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 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 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 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 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 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 称“年夜饭”。
开门炮
•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 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 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 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 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 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 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 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 为吉祥。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 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 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 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 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 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 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 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 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 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 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 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 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 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 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那达慕”
•
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 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 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 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 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因此又叫“酸奶节”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 为“藏戏节”、“晒佛节”。
民族大团结
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 • 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 节、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纳 西族、哈尼族等的火把节……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 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 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 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 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 羊肥马壮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 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的 比赛——摔跤、赛马和射箭。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习作二
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
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 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 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要求: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表达是否流畅; 语言是否简洁。
捣年糕
•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 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 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 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 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 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 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 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 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习作要求
“百里不通风,千里不通俗。”,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 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 理,写成一篇习作。
你可以写:民风民俗
民风: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民俗: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
节日习俗 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可以调查访问 可以亲身经历
拜年
•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 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 年”。从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 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 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 有的还延至农历正月十五。上世纪50年 代以前,拜年的礼品比较简单,大多是 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 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 故称“纸蓬包”。
火把节
来源: 火把节原是彝族和白族 先民「祭天过岁,祈求 丰年」的一中种古老习 俗,是纯粹的祭祀活動, 也有夏季驱蚊灭虫的祈 让意义,但有关于火把 节的来源的传说却异常 丰富多彩:
相传在远古的時 候,恶魔发怒,放 出各种害虫来破坏 人们辛勤耕耘的庄 稼。有一名包聪的
大力士乃竭力与恶魔 搏斗了三日三夜,人 们于是弹着三弦,吹 着短笛,拍手跺脚为 包聪助威,最后战胜 恶魔。
僳(sù)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 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 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 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 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 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 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 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 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 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 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 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 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 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 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 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 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 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 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 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 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 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 布“坎(kān)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 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侗(Dòng)族
回族 的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 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 菲士 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 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 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 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 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 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 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 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 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 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 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淋浴节
來源:
淋浴节藏语称「嘎玛堆 巴」,本意为洗澡,在 西藏已經有数百年的历 史。藏族人民相信棄山星是藏族草原一位名 叫宇托‧云旦贡布的神医所变成的,宇托变成 星星,借星光将河水变成药水,可消除瘟疫。 由於天神只给宇托七天假期,這颗星星也只 出现七天。自此以后人们每于这七天到江河 中洗澡,相沿成独特的节日。
节日习俗 服饰 饮食
百 里 不 同 风 , 千 里 不 同 俗
—————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Festivals and customs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温州过年习俗
•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 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 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 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 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 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 等等。
色,分别取色于新鲜植物红葵、黄姜和三角枫汁液。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 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 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 肉质肥而不腻。北京烤鸭分为两 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 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 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 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而驰名中外。
1、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写; 2、用比喻、反问、象征、 夸张等手法说明事物; 3、语言丰富,有文学色彩。
1、由两篇短文组成; 2、先概括,再举例,最后总结 的篇章结构; 3、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写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