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经典原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及其应用 1一、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2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中必须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是物质富有的,也是精神富有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办事,实事求事。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过程中,做到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石家庄艺术类文化课—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问答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石家庄艺术类文化课—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问答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问答题解题思路(原理篇)辩原理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辩证唯物论唯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变革社会的活动中也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意识的特点和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会阻碍是事物的发展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与规律的关系)①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1.对立统一原理世界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两点论、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斗争性就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既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我工作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6.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世界观: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及方法论编写:东中高二政治组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5、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6、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辩证唯物的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和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和深入,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能够。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5、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尽管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但是,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种,即真理只有一个。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有条件性、多样性: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vip专享]2015届高考《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表格版

[vip专享]2015届高考《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表格版

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
“” C
P17-3D C B A3P682 1 2 1
“” 3 21“”“”
“” 21P961P9610 3 2 1 4 3 2 271 1
3 “” 2 413“” 2 1 5
③可先找“名词性词语(状况,事
“”
实)”,接着找“意识”,材料中
如有以下词语是反映意识的:思
想、理论、主义、观点、观念,计
划、方案、方针政策、路线,措施,
【应用】这是常用的哲理,一定要记
1 物质决定意识(重点)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 一般来说,材料中出现“…事
实,…现象\现状,…情况\状况,…
国情,形势等词语”是关于物质具
体形态的描述;
②判断“物质决定意识”常用词句:
因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从
当地(当时);根据…情况;在…
23WOR1DWO---RDWwOorRdDw1ordword
21
3 2 1 “” 23WOR1D
1 320082 1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 “”1 …… ………………17
B A 3 2“” 1 “”
C
BP17-23 1 A 3 D C“” B A2P16“8”---“-” 2 1 10
“” C
P17-3D C B A3P682 1 2 1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⑴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⑵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经济、政治。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高二《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概括

高二《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概括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B.重视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发展的观点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途径)
A.对未来充满信心;B.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状态)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实践第一,积极投身实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要以先进的社会意识为指导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高二《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概括
总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涵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部分。
辩证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而不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一、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实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生活》知识清单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1.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总之,物质和运动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强调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不存在(强调物质)方论:既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规律相关知识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2: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方论:要承认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原理3: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方论: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原理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方论: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5.尊重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论:要承认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原理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原理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方论: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大切口)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方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论: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2.意识能动作用(小切口细化展开)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原理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催人向上。

方论: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保持高昂乐观精神)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论:坚持实践第一,积极投身实践。

原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发展)方论:要树立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相关知识(含义、特征、过程)原理1: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方论:承认真理客观性;端正立场、规范方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原理2:特征: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方论:把握真理存在的条件和范围,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方论:坚持全面(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小切口要一一对应写方论)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两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总述)②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二者在一定场合、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论: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掌握“特殊——普遍——特殊”的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方论: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原理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论: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方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方论: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原理2:矛盾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论: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不忽视矛盾次要方面,看到支流。

方论: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①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主要矛盾,又要看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②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方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1.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原理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问题。

原理2: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原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方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则促进、不适合则阻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论: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部分。

原理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合则促进、不适合则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论: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

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原理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原理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1.人生真正价值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方论:坚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真正价值。

2.价值观导向作用(大切口写总之一句话,小切口展开)原理:①总之,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具有导向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方论: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克服错误价值观。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原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因地而变)、阶级性、主体性差异(因人而异)方论:①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要充分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坚持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真正价值。

⑤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⑥实现人生价值,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