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中国地热能行业深度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全球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已经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美国、冰岛、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美国是全球领先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国家,其地热电站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近三分之一。
冰岛则是地热能开发利用最成功的国家,地热能在该国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超过80%。
菲律宾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也相当发达,其地热电站装机容量在全球排名前列。
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我国地热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供暖和温泉等领域。
据统计,我国地热供暖面积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温泉旅游也日益兴旺。
我国还建设了一些地热发电厂,但规模较小,装机容量有限。
虽然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前景依然广阔。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据专家估计,我国地热资源总量达到3000亿吨标准煤以上,其中高温地热资源约有300亿吨标准煤。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地热能的利用无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
地热能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基地供热和发电,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为了促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大地热资源的勘探和评价工作,建立完善的地热资源数据库,为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加强地热能技术研究和创新,提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
加强对地热能政策的制定和推广,建立健全的支持政策体系,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本参与到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中。
加强地热能人才培养,提高地热能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地热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地热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的清洁能源,我国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技术和经济等因素的发展,地热能有望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暖行业分析报告

地暖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地暖作为一种新兴的供暖方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对地暖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2. 地暖行业概述2.1 市场规模地暖行业在中国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地暖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随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地暖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2.2 发展趋势地暖行业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于室内温暖舒适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次,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也为地暖行业提供了机遇;此外,地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 地暖行业的竞争格局3.1 主要参与者地暖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以下几类参与者构成:•产品制造商:包括地暖设备、管材等的制造商,他们负责生产和供应相关产品;•渠道商:负责地暖产品的销售和分销;•安装服务商:提供地暖设备的安装和售后服务;•设计咨询机构:负责地暖系统设计和咨询服务。
3.2 竞争力分析在地暖行业中,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都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具备技术实力、品牌知名度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大型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同时,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技术,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 地暖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4.1 发展机遇地暖行业面临着一系列发展机遇。
首先,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支持将为地暖行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其次,消费者对于舒适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利于地暖行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暖技术也将得到更好的改进和应用。
4.2 挑战与对策地暖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暖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相对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其次,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市场监管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也是行业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1. 引言1.1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的重要性地热能是一种源源不断产生于地球深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价值。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热能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的背景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热能是一种稳定持久的能源形式,不受外界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供热供电。
这对于提高能源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应对能源供给的紧张局势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能源保障问题。
地热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用于供热、供电等生活和工业领域,还可以通过热泵技术实现低温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拓展其应用领域。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对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地热能的潜力,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有助于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社会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2 地热能的定义与特点地热能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量来产生热能的可再生能源。
其主要特点包括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地热能源源不断,不受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地热能可以长期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式。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
地热能的定义与特点使其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地热资源分布情况地热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储存的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受地质构造和地球内部热流强度等因素影响,主要集中在地热带和地震带。
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

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它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地热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1)资源储量大,分布地域广。
“十三五”期间,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或增加11亿平方米,达到16亿平方米;(2)清洁环保,是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据中国能源报估计,地热等非化石能源利用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替代标准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00万吨、二氧化硫90万吨、氮氧化物26万吨。
(3)稳定可靠,只要地球运转随时释放稳定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
一般高于150℃的地热资源被称为高温地热,主要用于发电;低于此温度的叫中低温地热,通常直接用于供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
我国常规地热资源大多属于中低温类型,冬季可用于供暖,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治理大气雾霾问题。
(4)技术成熟,国内外均有成功开发经验。
2009年开始,雄县政府就与中石化新星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开发地热资源用于供暖。
到2016年,雄县建成供暖能力达450万平方米,城区95%以上的建筑实现地热供暖。
中国地热能资源开发规划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2015年调查结果,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水热型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19亿吨标准煤。
目前浅层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技术已基本成熟,浅层地热能的应用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其中80%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主要包括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
根据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地热能年利用量将达到7000万吨标准煤,其中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
河北雄县位于华北盆地,热储渗透性好,属于有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中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签订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目前已在当地建成换热站33座,雄县基本实现地热集中供暖全覆盖,每年节约城区居民供暖支出约1500万元。
地热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地热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热能的市场前景也日益广阔。
本文将对地热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探讨。
一、市场前景1.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由于地热能具有稳定可靠、持久高效的特点,因此在能源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2. 环保意识的提升:全球各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相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极少,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3. 渐进的技术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新的地热能开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加地热能的市场潜力。
二、发展趋势1. 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地热能的发展。
政府的支持将为地热能行业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机会,进一步推动地热能市场的繁荣发展。
2. 技术创新:地热能行业在技术方面持续创新,提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
新技术的应用,如增强型地热系统、制冷与供暖的地热联合利用等将为地热能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3. 地热能应用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供暖和发电之外,地热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
例如地热空调、地热养殖等新的应用领域的出现将为地热能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间在地热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活跃。
各国通过共享经验、技术转让等方式,加强了地热能的国际合作,促进了全球地热能市场的发展。
5. 投资与资金:地热能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与资金支持。
随着投资者对于清洁能源的兴趣不断增加,地热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中,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方面具备巨大潜力。
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多样化应用、国际合作以及充足的投资与资金支持将推动地热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地暖行业分析报告

地暖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地暖行业是指利用水暖、电暖等技术手段将热能传导至地板或地面,通过辐射加热来达到室内供暖的一种方式。
随着人们对舒适度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地暖行业在过去几年间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地暖行业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规模、趋势和竞争状况。
2. 市场规模地暖行业市场规模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等。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地暖行业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地暖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3. 行业趋势(1)节能环保:地暖系统采用辐射加热的方式,相比传统暖气片,能更高效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同时,地暖系统采用低温供暖方式,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度更高,符合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
(2)智能化控制: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地暖系统的控制方式也越来越智能化。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远程控制温度、时间和模式等,提高使用便捷性。
(3)产品创新:地暖行业不断推出新型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例如,一些地板企业推出集地暖系统和地板为一体的产品,提供更加便捷的安装和维护方式。
4. 竞争状况地暖行业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等。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国内外知名品牌竞争,其中国内品牌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国外品牌在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5. 未来发展展望地暖行业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舒适度的追求,地暖行业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同时,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地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地暖行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6. 结论地暖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的要求不断增加,地暖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然而,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
2012中国地暖行业的趋势

2012年中国地暖行业的六大趋势一.地暖企业低价经营模式出现战略拐点大多数中国地暖企业靠低价生存,不少始终是靠寄生在“他品牌”下生存。
大品牌垄断、房地产商的持续压价,导致地暖施工单位举步维艰,今年很多以低价经营模式生存的企业已生存困难,为了谋求出路,这些企业也已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动工舒适家居集成工程,寻求溢价生存模式。
二.地暖行业微博运营人才需求量大增随着微博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地暖企业加大对微博宣传、互动力度,2012年地暖行业将对擅长微博编辑、微博运营的人才十分需求,微博能人将成为地暖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三.楼市变革下,地暖企业将与房地产商紧密捆绑2011年的会议营销,让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认识到地暖的优势,并认可舒适家居集成系统的概念和定位,他们对地暖及舒适家居集成系统的兴趣将在楼市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日益浓厚,与施工单位及舒适家居系统集成商的捆绑合作将成为其划破低迷现状的利剑,地暖行业将迎来与开发商共赢的局面。
四.网络商城制造企业销售另一机遇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庞大的虚拟世界彰显出颠覆传统交易方式的力量,地暖企业正积极地投身于第三方电子购物平台,或建设自己的网上商城,B2C、B2B、团购等,以小见大,从暖立方商城每天企业开通商铺的数量就可看出企业对网络销售的重视程度,网络销售模式已经成为企业销售的又一机遇。
五.零售市场有望开启新局面北方地暖企业利润为什么远低于南方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原因在于南方市场始终定位零售市场。
零售市场拥有灵活而更大的交易空间,因此会出现惊人的1000元/平米的地暖价格市场。
地暖单一系统向舒适家居集成系统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倾向于零售市场或实体店。
地暖零售业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六.联合营销长袖善舞联合营销是一种战略联动,也是近年来呼声最高的营销变革模式,这种营销方式的建立以产品的互补性、市场的共同性、渠道的重合性、组织的非竞争性为前提,通过理念一体化、营销一体化、采购一体化、形象一体化、宣传一体化、愿景一体化等形式,实现无缝对接、优势互补以及成本的最小化和营销、资源的最大化,同时带来消费者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倍增。
中国地热能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地热能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地热能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趋势预测,从而帮助投资者和相关从业者了解该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 地热能概述地热能是指利用地壳内部的热能资源来产生热能和电能的一种能源。
地热能不仅具备可再生性和清洁性,还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的优势。
目前,地热能主要通过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两种方式得到利用。
3. 地热能市场规模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全球地热能市场总规模达到XX亿美元,其中地热发电市场占比约为XX%,地热供暖市场占比约为XX%。
预计未来几年,地热能市场将以XX%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4. 地热能市场主要参与方地热能市场主要参与方包括地热发电厂商、地热热泵制造商、地热开发商等。
目前,全球地热能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方主要分布在美洲和欧洲地区。
其中,英国、冰岛和印度是地热能市场上的领先者。
5. 地热能市场发展趋势5.1 政策支持的提升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各国纷纷加大地热能政策的支持力度。
政策的提升将推动地热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5.2 技术创新的推动地热能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随着地热能领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进,地热能的利用效率也将不断提高,为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5.3 市场竞争的加剧地热能作为一种具备巨大潜力的能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的关注。
预计未来几年,地热能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6. 地热能市场的挑战6.1 开发难度较高由于地热能的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因此其开发难度较高。
这对于一些地质条件不适宜的地区来说,可能成为地热能市场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6.2 投资风险较大地热能项目的投资风险较大,主要体现在项目前期的勘探和开发阶段。
由于地热能的特殊性,一旦投资失败,将很难追回成本。
7. 结论地热能市场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市场,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时间:2010年5月 编号:SD2010020 《2010-2012年中国地热能行业深度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定价:电子版(PDF)8800元 图书版:8500元目 录第一章 地热能产业相关概述1.1 地热能概述1.1.1 地热能的形成和定义1.1.2 地热能的分类和特性1.1.3 全球地热能的分布与储量1.2 地热能的利用范围和类型1.2.1 利用范围1.2.2 地热发电1.2.3 地热供暖1.2.4 地热务农1.2.5 地热行医1.3 地热发电技术的主要类型1.3.1 干蒸汽发电系统1.3.2 扩容蒸汽发电系统1.3.3 双循环式发电系统1.4 地热发电技术原理与特点1.4.1 地源热泵技术1.4.2 干热岩发电1.4.3 岩浆发电1.4.4 联合发电1.4.5 地热田气体及余热的利用第二章 2008-2009年世界地热能产业运行环境分析2.1 世界能源发展环境分析2.1.1 世界能源消费状况分析2.1.2 世界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2.2 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2.1 美国推行新能源政策2.2.2 欧盟强化新能源领域优势2.2.3 日本制定“新阳光计划”2.2.4 其它国家新能源政策积极跟进2.3 世界地热能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2.3.1 美国地热环境保护的法规2.3.2 菲律宾地热环境保护的法规2.3.3 新西兰地热环境保护的法规2.3.4 日本地热环境保护的法规第三章 2008-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 3.1 全球地热能产业概况3.1.1 全球地热能产业发展现3.1.2 全球地热能技术发展现状3.2 2008-2009年美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3.2.1 美国全力支持地热能开发3.2.2 美国各州大力开发地热能3.2.3 2008-2009年美国地热项目增长态势3.2.4 2009年美国政府支持地热能研究3.3 2008-2009年德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3.3.1 德国地热能技术全球引先3.3.2 2009年德国北威州建立大型地热能研究中心3.4 2008-2009年冰岛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3.4.1 冰岛地热资源介绍3.4.2 冰岛地热发电发展历程3.4.3 冰岛地热的多元化利用3.5 2008-2009年世界其它国家地热能发展动态3.5.1 印尼政府鼓励地热资源开发3.5.2 加拿大拉动地热能需求3.5.3 英国拟建首座地热电厂3.5.4 2009年日本加速地热电站建设3.5.5 2009年东非大力投资地热能发电第四章 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运行环境分析4.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4.1.1 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概况4.1.2 2009年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分析4.1.3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分析4.2 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社会环境分析4.2.1 中国面临能源紧缺局面4.2.2 中国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4.2.3 2009年中国能源战略转型4.2.4 “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4.2.5 节能环保成社会发展趋势4.3 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政策环境分析4.3.1 中国地热能开发的政策分析4.3.2 中国各地地热能开发的政策分析4.3.3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预测第五章 2008-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相关分析5.1 中国地热能资源分析5.1.1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与分布5.1.2 中国地热资源发现情况5.1.3 中国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5.1.4 中国地热能的市场需求现状5.2 中国地热能利用技术介绍5.2.1 中国地热开采技术介绍5.2.2 中国地热回灌技术简述5.2.3 中国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综述5.2.4 中国地源热泵技术介绍5.2.5 中国地热能利用与节能综合技术介绍5.2.6 中国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5.3 中国地热能利用技术发展分析5.3.1 中国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现状5.3.2 中国地热科学研究与技术成就第六章 2008-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6.1 中国地热能产业运行总体状况分析6.1.1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6.1.2 中国石油地热资源利用现状6.1.3 中国地热能产业市场格局分析6.2 中国地热能发电产业运行状况分析6.2.1 中国中低温地热发电发展分析6.2.2 中国高温地热发电发展分析6.3 中国重点地热电站介绍6.3.1 中国重点地热电站概况6.3.2 怀来地热电站6.3.3 温汤地热电站6.3.4 熊岳地热发电站6.3.5 邓屋地热电站6.3.6 灰汤地热电站6.3.7 羊八井地热电站6.4 中国地热直接利用产业细分状况分析6.4.1 中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现状分析6.4.2 中国地热能医疗保健现状分析6.4.3 中国地热能洗浴和旅游度假现状分析6.4.4 中国地热能农业利用现状分析6.4.5 中国地热能工业利用现状分析6.5 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动态6.6 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的问题和建议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重点省市分析 7.1 天津市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1.1 天津市地热资源的普查7.1.2 天津市地热资源概况7.1.3 2009年天津市地热资源利用情况7.1.4 天津市塘沽区地热利用存在的问题7.1.5 天津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7.2 西藏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2.1 西藏地热资源分布与特点7.2.2 西藏地热能产业的发展历程7.2.3 西藏地热能产业的发展趋势7.3 山东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3.1 山东省地热能资源概况7.3.2 山东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3.3 2009年山东六市发展地热产业7.3.4 山东省地热开发中的问题和建议7.4 海南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4.1 海南岛地热能资源概况7.4.2 海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7.4.3 海南省地热能产业现状分析7.4.4 海南省地热开发市场需要分析7.4.5 海南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的建议7.5 江苏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5.1 江苏省地热资源储量与分布7.5.2 江苏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7.6 河北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6.1 河北省地热资源概况7.6.2 河北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现状7.6.3 河北衡水市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6.4 2009年河北固安县地热能产业发展迅速7.7 中国其他省市地热能产业发展分析7.7.1 北京地热能产业的发展分析7.7.2 辽宁丹东地热水资源开发现状7.7.3 吉林省地热资源发明现状7.7.4 河南省六市地热资源丰富7.7.5 中国温泉之乡充分开发地热资源第八章 2009年中国地热能产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8.1 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8.2 江西华电电力有限责任公司8.3 华清集团第九章 2010-2012年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前景9.1 2010-2012年全球地热能产业的发展前景9.1.1 2010-2012年世界各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前景9.1.2 2010-2012年全球地热能产业发展方向9.2 2010-2012年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前景9.2.1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9.2.2 中国浅层地热能发展前景9.2.3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目标9.3 中国地热能产业细分发展前景9.3.1 中国油气田地热开发前景9.3.2 中国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发展前景第十章 2010-2012年中国地热能产业投资建议10.1 2010-2012年中国地热能开发投资建议10.2 2010-2012年中国地热发电技术投资建议10.2.1 中国地源热泵市场投资建议10.2.2 地源热泵在中国农业中的应用建议10.2.3 中国地热发电新技术投资建议图表目录图表 全国浅层地热能的储量图表 浅层地热能与深层地热能的比较图表 传统的建筑供暖(冷)方式与新型浅层地能供暖方式的比较 图表 干蒸汽发电系统示意图图表 扩容蒸汽发电系统示意图图表 双循环发电系统示意图图表 双循环井下换热发电系统示意图图表 地热能热泵示意图图表 竖直埋管式地热换热器图表 干热岩发电示意图图表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表 2008-2009年全世界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图表 2001-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统计图表 2001-2030年全球主要国家CO2排放量比例图表 中国能源改革的方向与方式图表 中国批准的CDM项目集中在新能源方面图表 2010-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未来装机投资规模预测 图表 中国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图表 中国地热资源温度分级图表 中国地热资源规模分类图表 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政策环境图表 中国重点地热电站概况图表 天津市地热异常区一览表图表 天津市地热异常区分布图图表 天津可采地热资源量图表 山东省地热资源分布图图表 山东省地热水开采量统计表图表 海南省地热资源分布及勘查、开采规划分区图表 2020-2050年中国地热资源中长期利用发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