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思考与现代意识——2010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2010年高考辽宁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2【文 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
他一颗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于是“哇”的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
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
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个小筐,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货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给他。
员工们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
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20万货款交给了老板。
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得到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 析】“关于明星代言”到今年的“托尼的故事”,辽宁卷的高考作文命题从形式上看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新材料作文。
从内容上看,连续三年都是以立足语文,关注社会,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原则命题。
有所不同的是2008年侧重于学生生活,而2009年更贴近社会。
这也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今年的作文题和前两年比起来,更强调理性思辨能力,强调在现在这个多元化快节奏的社会里,在这个颇显浮躁有些急功近利的时代里,小到一个人要拥有怎样的人生观,要把握怎样的处世原则,才能进退有度,活得真实幸福;大到一个国家要拥有怎样的政策,才能少走弯路,稳步前进。
这就要求考生在揣摩材料的时候,要细心冷静,既要逐一落实,又要整体兼顾,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有深度的作文来,否则会流于平淡。
1.3岁的托尼“一颗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贪心,不知道放弃。
“员工们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印证了“3岁托尼”的思维及后果。
2010年高考辽宁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辽宁 孙空鸣◎大考瞭望◎23取义者也。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010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_高考作文

2010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高考】2010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山东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编辑点评:这个题目应该是今年考题中较为冷门和抽象的一个。
首先,这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
如果考生在文章中能够点到出处,应该会有加分。
其次,这句命题分为两个要点,一是主语的构成,命题中提到了人生的变化、魅力和美三种现象,那么这三者都可以成为作文阐述的主体,着重其一即可;二是构成这些现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元素,即光明与阴影,这实际上包含了深刻的辩证逻辑原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科生破题可能较为容易。
具体到选题,对社会文明进程中的某些优点和弊端做出相对的阐述,比如私家车的普及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对交通、环境带来的压力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当然,对于应考的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生活更为相关的事件或现象加以概括、评论,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有的考生选择了以当下社会非常关注的“伪娘”现象为题,谈论自己对“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看法,立意非常新颖,不过难度较大。
全国卷I2010年高考作文题:漫画作文。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编辑点评:这幅漫画无疑是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和讽刺,由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这也给了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较为常规的是对某些部门权责不明、人浮于事的现象引发批评;也可以对城乡差异、职业差异、分配差异等不公加以评述,还可以联想到坐享其成、不思上进的“啃老族”引发的社会和伦理危机……总而言之,这个题目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储备、以及主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意识。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src="/rdr/1/1/1/W/26000 00020e6ff2f/1/229/N2BC7c576D_ui_c7oYCQFsIJvpvN8y4z.jpg"w idth="320"height="301"border="0"alt="【高考】2010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title="【高考】2010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全国Ⅱ2010年高考作文题:《路径》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2010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

2010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阅读下边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
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的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相比于2009年的作文材料,今年的材料更为集中:在阅读日之际,四人围绕“浅阅读”展开了讨论。
其中既有甲的由不知到担忧;也有乙对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肯定;也有丁对过去阅读生活的怀念。
材料体现了时代特点,比如丙对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见解。
题目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降低了审题立意难度,使大家有话可说。
选准角度,意味着对四人谈话的总体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写作中不能只侧重于其中某个方面。
“浅阅读”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而言,阅读生活中更应关注那些有关国计民生、文化传统、长治久安方面的内容。
审题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课本相关内容:《庄子》里的朝暾夕月;《孟子》的汪洋恣肆;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拉美百年苦难的沉思;卡夫卡对现代困境的把握……同时,也应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第与辩证关系。
审题时可抓住一些细节,比如甲怕失去,明确为什么担心,又怕失去什么。
由此也可以想到真正的阅读应该提升个人修养,应该关系到民族命运。
再比如“浅”,浅在何方,一味浅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这样自然会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产生对“深”的诉求。
就文体而言,可叙可议。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

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解析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场外支招一、审题概要就内容来看,文题所选材料及其蕴含的立意旨向,仍然是以关注青年学生成长,引导考生热爱自然、关注现实、崇尚科学、思考社会人生为命题侧重点的。
就形式而言,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审读材料,明确要求。
文题依照2009年全国卷Ⅱ的模式,也给了三则材料,并带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的写作要求。
这就暗示考生决不能仅凭某一材料中只言片语就做出立意的选择,而要在分别读懂每则材料、把握各自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思考,从而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观点。
二、旨向分析为了降低审题难度,出题人已做出“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的提示。
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就此立意、构思成文。
然而,此共性观点过于笼统庞大、不易驾驭,难以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依据新材料作文还可以在符合总要求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每则材料的蕴含、做多向性立意选择的特点,可有下列诸多的立意。
1.人才的健康成长,需要适合自己主观需求的客观环境。
(素材:关于李嘉诚教子的故事、关于爱迪生成长故事)2.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生存发展和成才。
(素材:孟母三迁,择邻育子;关于林肯的成长)3.欲使人才健康、快速的成长,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自然、社会、心理环境。
(素材:名言“将门生虎子,儒室出书生”;29岁的周森锋成为湖北乃至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市长)4.在生存、成长过程中,拥有好奇心、兴趣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

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引言201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分析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背景以及引起的争议,最后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背景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是《记一个人》。
这个题目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阅读体验,描写一个逆境中奋斗的普通人并讲述他们的精神追求。
这个题目反映了当时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即注重考生综合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争议然而,这个题目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这个题目过于开放,不够具体,导致考生难以把握写作的方向。
还有人认为,这个题目忽视了考生的实际情况,使得他们难以产生共鸣和创作的灵感。
此外,一些人对于这个题目的评分标准也表示质疑,认为评分过于主观。
思考与建议针对这些争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解决:提供更具体的写作方向为了使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写作,可以在题目中加入一些关键词,如“励志”、“坚持”、“挑战”等,明确要求考生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创作。
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材的收集和写作。
引导考生结合实际情况创作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阅读体验来写作,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因此,可以在命题要求中鼓励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写作的真实性,也可以使考生更容易找到切入点。
健全评分标准,提高评分公正性为了确保作文评分的公正性,可以制定更加具体和客观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可以从文采、观点、结构和逻辑等方面进行细化,让评卷老师能够更加客观地进行评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题目的开放性引起了争议。
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我们可以在给出更具体的写作方向、引导考生结合实际情况创作以及健全评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题目的针对性和评分的公正性,更好地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人生思考与现代意识——2010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人生思考与现代意识——2010年高考作文题述评【说明】东北俗语:“黄瓜菜都凉了!”黄瓜本是凉菜,凉菜之凉无以复加——意思是:来得太晚了!高考过去半月了,冷清了吧?说几句。
2008——2010年,我连续3年应《语文建设》约稿,写高考作文题述评。
前两年多有商榷;今年多有肯定。
本文刊载于《语文建设》2010(7-8合刊),有兴趣的同仁参见本博客2009年高考作文题述评《理性的失语与诗意的欠缺》。
人生思考与现代意识——2010年高考作文题述评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王鹏伟2010年高考全国18份试卷,其作文命题旨意相对集中在人生思考和现代意识方面,形成本年度高考作文命题的两个亮点。
一、关于人生思考作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命题要妥善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有话可说;一是让学生有话要说。
作文命题如果仅满足提供一般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能引发思考,则难以发挥写作水平。
历年高考,在这方面不尽人意。
今年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大有改观,在引发人生思考方面表现突出。
例如天津卷作文题“我生缺乏内涵,一目了然,思考余地和发挥空间不大,其结果是“异口同声”。
在这方面山东卷作文题值得借鉴。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容易做到,因为命题并不缺乏生活素材;关键是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表达的冲动。
人们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其实,如果着眼人生感悟的话,情在理中,无论“情”与“理”都能触动心灵。
山东卷作文题出于“理”,而江西卷作文题则出于“情”,二者相映成趣。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命题取材流行歌曲此前已经有过,但这道作文题仍使人耳目一新。
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

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范文及点评2010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3、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例作时代变革请不要放弃“习惯”一年一年,在时代的变革和变迁下,我们一点点的放弃了我们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习惯。
时代在进步,时代在改变,为了跟上所谓的“时代”,我们放弃了原本的我们,放弃了原本的习惯。
追溯回古代,买包子,老板会给我们用一张草纸包些拿着。
出门在外,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皇子王孙皆乘马车、轿子,或者骑自己的坐骑。
这种习惯,从夏商时期就一直被传承到清末。
这些习惯不是没有改进,而是在改进的同时我们在其中学会了不劳而获。
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祖先留下的,是我们继承过来的,是属于我们的,抢不走。
而恰恰是这些不在意的“习惯”毁了我们自己。
曾经的秦,他们用三根手指拿捏刻刀在竹简上刻字;后来的清,他们用四根手指拿捏沾有香墨的狼毫在雪白的纸上写字;今天的我们,却用上了是根手指在这里噼里啪啦的敲击键盘。
我们是改革了,我们是进化了,我们是站在科技发达的前沿,但请问:“我们变革以后,您是否还会用两根手指拿捏一支钢笔,在我们雪白的A4纸上写我们祖辈创下的行、草、楷、隶……书呢?”很早以前我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们一定非要用键盘来敲击自己的生活,不能传承中国的“美体”字,来书写我们华美的人生?我们的时代在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变化,我们也在其中悄无声息的“前进”。
我们的“前进”就是在摒弃了我们的习惯的前提下改变的,不是吗!看似没有新颖的漫画,看似没有意义的考题,其实从侧面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都在吃鱼,谁去抓老鼠,谁去保留我们曾经的习惯?”我们学会了吃鱼,但是却忘记了怎么去抓一只老鼠,怎么去保护我们原有的“财产”和“资本”?非要等到那一天,突然有一只“狗”在我们的面前拿着一只心脏还在跳动的老鼠给我们说:“我才有本事传承你们祖先留下的东西,你们没资格”。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各卷作文题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题分析材料分析:材料整体事实:什么年代有鱼吃还要捉老鼠?核心要素:优裕环境与生存方式材料要素:一个背景,两类主体。
一个背景,指的是年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
两个主体,指捉老鼠之猫与不捉老鼠之猫;二者形成对立或陪衬关系;无论以哪一方为主体,都要联系到对方,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联系。
说到底,这是一个关系型材料命题,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将主体与背景相相系,更要将两类不同主体相关联。
至于捉老鼠之猫,是在恪尽职守,还是强化本领,还是自食其力,诸各理解均可。
立意类举:1.站在客观角度,着眼于事实整体,可探讨是坐享其成,还是自食其力。
话题中心可以有:奋斗、拼搏自力更生劳动创作明天不做寄生虫,可批评那些啃老族、富二代。
生命的意义。
不同选择,不同人生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2.站在捉老鼠之猫角度:(1)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不能因环境优裕而迷失自己。
不管什么时代,都要练就生存的本领不要迷失自我鱼和熊掌可兼得。
要居安思危。
要有备无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要坚守自己的本分,恪尽职守。
不管什么时代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尽自己的职分。
话题中心可有:坚守。
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
做好本职工作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知识人士的责任就是“治国平天下”偏题立意例举站在捉老鼠猫角度坚持原则,拒绝诱惑(不只是关涉接受与否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是在谈眼前还是长远的问题)站在不捉老鼠的猫角度享受当下知足者常乐(难道捉老鼠之猫是不知足的?)站在客观角度反对腐败(享用非劳动成果都是腐败?)不要嘲笑别人(是不应该嘲笑捉老鼠之猫,但忘记了怎样看待不捉老鼠之猫)跑题立意例举:跑题的立意,就是与材料含意毫无关联的立意。
如:节俭,创新,环保,细节决定成败,奉献,机遇,营养平衡,学会感恩,与时俱进,良好的心态,舍与得等等。
呐喊二三十年代,鲁迅发出了呐喊:救救孩子。
当今,我们仍要发出呐喊:救救孩子,但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东北俗语:“黄瓜菜都凉了!”黄瓜本是凉菜,凉菜之凉无以复加——意思是:来得太晚了!高考过去半月了,冷清了吧?说几句。
2008——2010年,我连续3年应《语文建设》约稿,写高考作文题述评。
前两年多有商榷;今年多有肯定。
本文刊载于《语文建设》2010(7-8合刊),有兴趣的同仁参见本博客2009年高考作文题述评《理性的失语与诗意的欠缺》。
人生思考与现代意识
——2010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吉林省教育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王鹏伟
2010年高考全国18份试卷,其作文命题旨意相对集中在人生思考和现代意识方面,形成本年度高考作文命题的两个亮点。
一、关于人生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命题要妥善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有话可说;一是让学生有话要说。
作文命题如果仅满足提供一般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不能引发思考,则难以发挥写作水平。
历年高考,在这方面不尽人意。
今年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大有改观,在引发人生思考方面表现突出。
例如天津卷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广东卷作文题“与你为邻”,辽宁卷作文题则通过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舍”与“得”的辩证关系。
下面以山东卷和江西卷为例,具体来谈。
【山东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主旨明确: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是对立统一的,光明与阴影相互映衬,才显示出人生之美。
抓住了这个主旨,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
另一方面,这个主旨也确定了作文基调,即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人生。
提示语也印证了这一点——谈“感悟和联想”。
提示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感悟”与“联想”含义是不同的,感悟偏重哲理讨论,而联想则与人生阅历紧密相关;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谈。
这样一来,创作空间就开放了。
高考作文的惯常做法之一是罗列生活现象,表面看降低了难度,使考生有话可说;实际上单薄的事实材料缺乏内涵,一目了然,思考余地和发挥空间不大,其结果是“异口同声”。
在这方面山东卷作文题值得借鉴。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容易做到,因为命题并不缺乏生活素材;关键是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表达的冲动。
人们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其实,如果着眼人生感悟的话,情在理中,无论“情”与“理”都能触动心灵。
山东卷作文题出于“理”,而江西卷作文题则出于“情”,二者相映成趣。
【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的世界。
”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命题取材流行歌曲此前已经有过,但这道作文题仍使人耳目一新。
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流行歌曲是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材流行歌曲,有利于沟通。
当然,取材流行歌曲是手段,目的是着眼学生生活——他们喜欢什么,关注什么?杰克逊是青少年的偶像,而高考之际恰值其逝世一周年(2009年6月25日),在这个时候取材杰克逊的代表作不乏创意。
其实,歌曲《童年》不过是个引子;题旨并不止于对童年的怀念,而是引发人生思考——“童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题目“找回
童年”不仅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渴望。
提示语中的“本应”二字,值得深味。
这个题目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可曾有过童年吗?其二、深层含义是,找回童年不等于“回到童年”,永远长不大,而是要找回童真和自由(后者并不是一般考生所能考虑到的)。
“本应”二字暗含着对中国教育弊端的谴责,对此早有尖锐批评:“中国教育是没有童年的教育。
”
这里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作文贴近生活”;一个是“文”“道”关系。
关于“作文贴近生活”。
如上述,要明确这个“生活”是首先是学生的生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所思所想。
从这一点来看,说“感悟生活”更为确切。
其次是广义的社会生活,这是“作文贴近生活”的应有之义。
应该注意的是,二者指向不同,前者指向人生体验,后者指向社会思考。
关于“文”“道”关系。
多年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考作文题附和时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诚信”、“和谐”等等。
这些口号“理所当然”是正确的,但思考空间又在哪里?如果作文这样来考,语文学科与政治学科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一来,就把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庸俗化了。
在现代语文教育中,“道”不等于政治说教,更不应该附和时政声音。
上述高考作文题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良好趋势,令人欣慰,期待发展。
此外,全国新课改卷(吉林、黑龙江、宁夏、海南、陕西)、四川卷、安徽卷作文题也与教育或人生有关。
引起网络热议的是四川卷作文题和安徽卷作文题。
四川卷作文题,“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的说法违背数学常识,因此被网民指为“无知”。
其实,即使不出现常识错误,用点、线、面来比喻人生,也把简单道理复杂化了。
安徽卷作文题,取材阮元《吴兴杂诗》“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要求根据诗歌蕴含的哲理引发思考或联想。
网络上一篇标题为《囧——费解》的所谓安徽“零分”作文调侃道:“水深的地方不种菱种什么,种麦子淹死了!”其实,值得商榷的是,该题隐含着另一道题——古诗鉴赏竟成了作文前提,后果可想而知。
四川作文题和江西作文题在形式上力求出新无可厚非,可惜过于看重命题技巧了吧?好的作文题是彰显命题者的水平还是使考生发挥出水平?
二、关于现代意识
高考作文题是社会现实生活和思想潮流的折射,在我国尤其如此。
从中可以触摸到时代脉搏,倾听出时代进步的足音。
2010年高考试题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价值取向。
例如全国卷II、浙江卷作文题关注社会文化现象,上海卷、江苏卷作文题与环保生态有关。
下面以全国卷II和上海卷为例,具体来谈。
【全国卷II】(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该题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传统与时尚是现代生活面临的问题。
生活方式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精神生活方面。
这个题目讨论的阅读问题发人深思,这表现在哪里呢?最后一句话“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文立意一定要肯定深阅读,而否定浅阅读。
“乙”为什么肯定浅阅读?现代生活客观需求;“丙”为什么肯定浅阅读?视觉冲击,多元选择。
“丁”为什么否定浅阅读?着眼精神营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
但有一点是要深思的,阅读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在浮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是否还需要保持精神生活的理性?
浙江卷作文题关注文化“反哺”现象,别出心裁,视野开阔;但这样高深的论题,就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而言,力不从心。
【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该题最后一句话拓展了思考空间。
可以就生态谈生态,也可以联想社会生活。
环保与生态一直是困扰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
从生态角度,可以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绿色环保等。
绿色环保家喻户晓,难度不大,但泛泛而谈难以深入。
要对原材料做具体分析,丹麦人为什么把小鱼放回河里?孟子为什么主张不要捕捞小鱼?为的是明天会有更多的鱼。
由此引申出长远发展观点,讨论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可以反思经济发展急功近利的时弊,也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思考人生与社会生活,辩证取舍,权衡利弊。
从命题形式方面看,湖南卷和重庆卷作文题作文题别出一格,都是命题作文。
湖南作文题为“早”,重庆作文题为“难题”。
前者可自由发挥,空间很大;后者限制过窄,堪称“难题”。
总之,高考试卷多达18种,与2008年、2009年相比,2010年的作文试题在思考人生和关注现代意识的题旨方向上有突出表现,体现出关注现实而又与时政保持距离的独立意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令人瞩目,堪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