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合集下载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作文10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作文10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作文10篇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作文(篇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我认为,中国队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中国的购买力影响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人逐渐远离那个需要粮票购买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也随之提高。

中国游客出国真相购物的新闻经常报道。

在法国,中国游客争相在某著名的百货公司购物,在韩国,中国游客争相在护肤品店里购买护肤品,在日本,中国游客争相购买电器……如此报道屡见不鲜,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能看见中国人的身影。

中国的购买力不断提升,以此拉动世界经济总水平发展。

因此,中国的购买力不断影响世界。

除了中国人的购买力影响世界外,中国的文化也在影响世界。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不断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近几年来,汉字热,诗词热席卷多个国家,孔子的仁礼思想传到海外,国内小学生朗诵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国外也被大力推行,为国外学生所朗诵,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五岁的独生女,也用中文申请并茂的朗诵三字经。

并且,中国的茶文化,功夫文化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海外人民所喜爱。

此可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不断影响世界,影响海外人民的思想观念,乃至生活方式。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时时刻刻并且深刻的影响着其余世界的文化。

中国除了在经济文化领域影响世界外,在各个方面领域也在影响世界。

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大到国家层面,找到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影响力保卫战中来。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应当实施积极的对外政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国家还可以利用新传播方式来传播文化。

以个人的层面看,个人出国旅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国家形象,如央视广告言:你是什么样子,中国便是什么样子。

所以,个人要注意行为举止,用正确的方法传播中国的文化,发挥购买力。

这样才不会让其他人对我们有小瞧的情绪。

国内外儒学现代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儒学现代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儒学现代化研究现状述评
儒家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它育了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发展,儒学现代化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百年来, 国内外儒学研究一直取得突破性进展,本土化研究已不同程度地展开,跨学科、跨文化和跨史时的研究也相继发挥了作用。

首先,儒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加成熟,许多现代化的思想导体传入儒学领域,大大发展了新儒家思维。

特别是新史学著作的出现,更深刻地振兴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如元曲史研究、考古学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研究等等,它们为儒家价值观以及具体的系统思想活力。

其次,国内外儒学学术界开展了大量跨文化的群体对话,各参与方用自身文化资源和传统真谛来解答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文化交流与进一步的思想统一,开辟了一条充分发挥儒家文化价值的路径,促进了各界文化交流的升华。

再者,儒家思想在各种新情境下重新审视,以较现代化的思维模式定量分析,把儒家传统思想同西方当今世界现代文化相结合,从而推动了儒学现代化研究的发展。

国外儒家学术界对儒家思想内涵的解析更加敏锐、更有范围,体现了西方视角和方法对儒学西方化表现。

当前,儒家思想研究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基础上进行
深化,开展多元面向的研究,发挥它的成果和智识的更大的作用,是推进儒家思想现代化研究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需要在哲学立场上保持整体的客观主义,多元的收纳意识和普世的视野,把儒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哲学历史]基督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之我见

[哲学历史]基督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之我见

基督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之我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一五”规划把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目的,依次指导我国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中央在新时期这一伟大战略构想不仅为全国人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勾画了美好的蓝图,也为我们基督教服务社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因此,中国基督教如何用“爱”、“和平”、“和好”、“和谐”的理念在社会中践行信仰是我们当务之急思考的问题,巴斯德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所以中国基督教在此伟大的时代和国家中应有自己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即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此,我就基督教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谈几点浅见:一、中国基督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树立自身价值观历史告诉我们,基督教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让时代和社会接纳教会。

主耶稣从降生、传道、受死、复活也向我们揭示出,基督教是愿意人与上帝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人和好、国与国和平的宗教。

这也是丁光训主教一再强调的:“上帝是爱”:“爱是上帝根本属性”的原因所在。

因此,中国基督教无论从信仰上、教义上,还是从自身价值取向上都有服务于社会的理想和要求。

宗教社会学家斯达克和芬克所著的《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一书中就提出了宗教市场理论,其核心就是强调宗教的社会性。

今天中国基督教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督徒在爱国爱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反观中国基督教目前状态,也不能不令我们担忧。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神学思想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明确的、清晰的价值观念。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会作用的发挥。

前不久全国两会在福建召开了南方五省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

在哈尔滨召开了北方五省/区神学思想进行深入思考总结的重要举措,季主席和曹会长在北方五省/区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上都强调一个问题,即中国基督教如何回应社会的问题。

论马克思哲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马克思哲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性 、 的本 质 、 的 价 值 等 方 面 的 人 文 精 神 , 即 人 人 也
人道 主义 思想 。马 克思 哲学 批判 地 反思 了作 为 现实
之观念 反 映的传 统 科 学 与 人 文 , 对 历 史 运 动 的批 在 判认识 复 马克思 理论 的本 真 状 态 , 不 仅 具 有 重 大 的 理 这 论意义 , 而且具 有 重 大的 现实 意义 。 科学 精神 与 人文 精神 的 二 元对 立
的理论 体 系 , 是关 于世 界最 一 般 的学 问 , 因而 具有 严
格 的科学 性 。人 文 主 义 则 从 人 的 意 义 、 值 角 度 对 价
遍 规律 , 现 的是 一 种科 学 的世 界 观 、 体 方法 论 。其 核
心是 辩 证 唯物 主 义 与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 是 一 种 科 学 它
原貌传诸后人。在 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 , 阐释马
克思思 想 中所 固 有 的 科 学 精 神 与 人 文 精 神 的 统 一 ,
A u 200 g. 2
Vo . 8 No 4 11
论 马 克 思 哲 学 科 学 精 神 与 人 文 精 神 的 统 一
孙 显 蔚
( 京 大学 哲学 系, 京 107 ) 北 北 0 8 1
[ 摘
要 ] 马 克思哲 学是 一 个 完整 的理 论 体 系, 中 关 于 自然 界 和 社 会 发 展 客 观 规 律 性 其

然而 , 在学 界 存 在 着 把 马克 思 主 义 的 科 学 精 神
与人文 精神 进行 割 裂 的 倾 向 ; 纯 用 科 学 主 义 或 人 单 本 主义来 解 释 马 克 思 , 不 仅 肢 解 了马 克 思 思 想 的 这 完整性 , 而且 曲解 了马克 思 , 马克思 的 思想 不能 以 使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事业单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情,从近一年的事业单位考试来看,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值都比较固定,有一些高频考点,希望通过此次分享能够帮助备考事业单位的小伙伴们去更有针对性的掌握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儒释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思想的现代意义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我们该怎样看待儒学?特别是在复兴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学能发挥哪些积极的作用?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是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儒学研究,近年来多次到国外讲学。

在这里我们请他讲一讲儒学的现代价值,听一听儒学能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哪些有益的帮助。

一、儒学现代意义的两个重要原因“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儒学的现代意义”有两个: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此时此刻,必须回顾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

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

他认为,在公元前500 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精神财富,而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最初并没有互相影响。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

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

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文明重新发出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印度佛教文化冲击之后,再次回到孔孟而把中国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及其启示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及其启示

社科文化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及其启示李宜莹(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人的发展成为一个永恒值得研究的话题。

马尔库塞看到工业革命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兴起在给人带来有利的一面的同时,也使得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但是人不应该受到这些社会发展的桎梏而停止向全面发展的人前进。

“单向度的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的人;启示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深刻的揭示了,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成了“单向度的人”及“单面人”,在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人成了科学技术的工具丧失了原本该有的自由和解放。

正因为这样,如何使“单向度的人”摆脱单向度,带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一、“单向度的人”的形成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深刻的分析了“单向度的人”的形成的背景,当然一个事物想要形成是具有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是内因与外因。

“单向度的人”为什么会影响至深,首先在于它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

1.社会背景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崛起之前,人与自然和社会是相对统一的一个状态,人的发展也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社会也是一片祥和的社会。

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全国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国家利用工业技术手段展开了一场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迅速崛起,科学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被资本家和技术手段垄断的社会中,工人的价值和地位变得极其低下,只是成为资本家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的一个劳动工具。

私有制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呢愈加激烈,分工的不合理化使工人越来越变得只为生存而活。

在马尔库塞眼中,正是由于这些东西的出现,使原本单一的生产力变成了一种控制社会中的人的一种全新的生产力,使人们丧失自由、丧失思考而被这种生产力所控制,沉溺于这些技术手段所带来的利益享乐,而人们也越来越成为“单向度的人”。

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周君令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周君令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周君令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

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

“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

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

”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

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

”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

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

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

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

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

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

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

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是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作者:郭霞
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11期
是时候“停下来动动脑子”了
商周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纷繁复杂,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有许多新课题需要去研究,而您为什么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哲学?
吴晓明:近100年,我们向外部世界学的东西非常多,但是思考的东西很少。

我们常常以为把西方的思想拿来用,就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了,但是现在发现,恐怕不行。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西方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近,英国首相来中国,说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还快了好几倍,不管这话有没有恭维的成分,但是至少说明,我们在发展速度上,是十分领先的。

但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我们没有提出自己的思考来回答时代的问题。

最近一次我遇到张军教授,我问他:“中国经济最近30年的快速发展,得几个诺贝尔奖合适?”张军笑而不语,我说:“得3-5个不算多吧?但是我们一个都没得到。

”如果是“诺贝尔经济奖”,那么中国无疑是最应该获奖的,但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恐怕就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和思想了。

商周刊:那么,这种理论和思想的缺乏,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吴晓明:不仅是经济上,当前在政治上、法制上,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思想困境。

以法制为例,现在很多人一谈法制,就认为要“法治”,不要“德治”,法治和德治是对立的,要建设法制社会,就不需要道德。

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里面就论述过抽象法、道德法、伦理法,实际上抽象法是最低层次的法,一个好的立法,必须要首先了解这个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

比如现在比较突出的医患矛盾问题,有些专家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办法竟然是一个医生配一个保镖,医院加强安保措施等,诸如此类的办法,完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以说,现在社会科学整体状况水平非常低,这个低不是在于学的东西少,而是在于完全没有脑子,学来的东西不会思考,不会批判。

我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学习,发展到现在的阶段,现在是时候我们停下来动动脑子,来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哲学并不遥远
商周刊:尽管如此,有很多人还是认为哲学只是一种严肃的学术研究,是象牙塔里的“精致古董”,没有什么用处,时代需要哲学,那么哲学应该怎样去贴近时代呢?
吴晓明:象牙塔里的学问总是要有人做的,这种纯学术研究也有其价值,不能摒弃。

而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在于一个时代产生什么需要,哲学就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一个民族理论的发展程度取决于这个民族对理论的需要程度。

回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兴起,当时在我国出现了很多次哲学方面的论战,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人反封建,提倡民主和科学,其论题都是当时时代最紧迫的问题。

从当时引进“赛先生”,到今天“科学”逐渐成了中国人追求的理念。

在中国人看来,“科学”一词的含义是真理、正确的、对的。

而在西方人看来,“科学”是与“人文”相对的自然科学。

所以,现在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词翻译到国外,外国人听不懂,也理解不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它必须要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才能为时代所接受。

商周刊:那在您看来,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特点,提出了什么问题?
吴晓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其变局可能是数千年未遇的变局。

在二十世纪初,也有思想家们认为当时的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而现在的变局,可能比那个时候还要巨大。

举个例子来说,在当时假如有一个前清遗老,他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右派、共产党和无政府主义者,那么这个老爷子会很痛苦,因为四个儿子,没有一个人会听他的。

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各种思想、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但是为什么说现在的变局比那时更巨大呢?因为无论是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右派、共产党还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而现在我们的时代,可能是“动荡的”、“没有基底的”、“信仰缺失的”,现在很多人是没有理想的,很多人的信条是“宁肯做一只快乐的猪,也不做一个痛苦的苏格拉底”。

所以说,现在的时代提出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大变局中,寻找思想和信仰的力量。

商周刊:要让整个社会去思考,去接触哲学、理解哲学?而不被哲学的深奥吓倒,有什么办法?
吴晓明:哲学跟我们时代,跟每一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当然有一些西方的哲学在表述上十分深奥。

但是其原理是非常简单的。

还有一些故弄高深的学问,恐怕不是哲学,而是炫耀哲学的外表。

哲学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成一种学术,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只是当你的“三观”成为一种体系的时候,那么你就变成了一个哲学家。

所以1640年左右的英国,1789年左右的法国,几乎遍地都是哲学家。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原来的社会体系、思想体系在崩溃,每个人都在思考自身的命运走向,现实问题。

所以,哲学并不是一门晦涩艰深的学问,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思维方式,与事物打交道的方式。

收拾精神,自作主张
商周刊:当代中国,在思想领域的资源是什么?如何将之形成系统,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话语体系?
吴晓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现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思想领域的三大财富。

很多人认为经过“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想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所剩无几,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文化这种东西是刻在人的骨子里的,中国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上海有一个很出名的“新自由主义者”,他十分推崇西方文明,几乎就是“全盘西化”。

但是,即使这样的人,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想到的也会是用“中国式”的处理方式,比如找关系、托人情这种方式。

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原子式”的,相互独立,而中国不存在原子式的个人,这是理解中国的钥匙。

中国传统一定是在某些方面起作用的,中国社会不是原子个人和原子个人的契约关系,而是半伦理半宗法的关系。

而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现代化的任务,这个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向西方学习。

至于马克思主义,则是提供一种现实的但同时是超越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中国为了完成现代化所进行的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事实上,这三个方面一直在争论,一直在斗争,但是最终一定是在这思想资源中,形成我们新的哲学。

黑格尔讲过,古代希腊人就是这样,在面对东方文明的冲击时,希腊人牢记了德尔菲神庙的格言:认识你自己。

在这个基础上,整理好这堆杂物,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面临着现代化的任务,所以需要向西方学习,但是要“收拾精神、自作主张”。

商周刊:马克思主义曾经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了指导作用,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应该是什么?它又应该如何完善自身?
吴晓明:在过去,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是政治上的作用,而现在,我们面临着思想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应该发挥学术上的作用,在未来开辟思想的道路上,做“带头大哥”。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关注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作为分析社会生活的工具,这个使得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优越性。

未来中国的哲学话语体系,其发展可能就是一种新文明类型,不是变成另一个英国、法国。

理论和学术的功能,一定是在竞争中发挥作用,在竞争中相互作用。

所以,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中国原来的学问,分为经史子集,最关键的是经和子,“经”主要是儒学,而“子”就是百家,儒学也是百家之一,后来因为他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成为主导,这是历史形成的。

现在按照官方的说法,马克思主义是“经”,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是“子”。

这个经的地位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