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2017年秋季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2017年秋季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这需要老师做充分的教学计划准备。
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秋季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阅读!2017年秋季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纲要,全面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究偏远地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落实xxx学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把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发挥到极至。
教学中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地理教材,认真备课和编写学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
二、学生状况分析xxx学校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校重组,学生的层次出现了差异,据本人了解,初二x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中要区别对待。
其他三个班级的学生地理学习水平不相上下,基础相对牢固,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课堂整体秩序也有所好转,自学能力也上升到一定水平,相信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将会圆满完成。
三、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
课本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
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八年级上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宏观阐述,主题是从整体上介绍中国的概况,主要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
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
初一七年级2022地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划_衔接教材七年级数学

初一七年级2022地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划_衔接教材七年级数学初一七年级地理2022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具体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某人,经过本学期为期某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
七年级共某个教学班级,近某人。
据学习情况来看,学生成绩不太平衡。
成绩优异的学生较少,这些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学习勤奋。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占一部分。
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太好。
为此,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从严要求,热心帮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争取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了地理素养。
但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还好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
也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习惯养成存在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的课本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具体分析如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极地地区——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学习方法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区域的学习方法。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四、开学安排(一)对“空中课堂”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八年级地理下册基础知识练习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南北两侧,、和居民的生活生产习惯有明显差异。
2、秦岭为水系和水系的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谷地。
主峰是。
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线、线和边缘线,将中国分为四大区域,即、、和。
4、北方地区指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
5、北方地区农业以为主,人民的主食是;南方地区农业以为主,人民的主食是。
6、北方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7、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8、成都平原素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
9、南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桑蚕等产区。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0、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来自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东部是肥美的;中部黄河沿岸形成大规模的;西部表现为典型的景观。
11、西北河流稀少,多为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沿岸树木以耐旱的为主。
总之是本区主要自然特征。
12、西北地区的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特大型能源基地。
13、西北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由向、的变化趋势。
14、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之称的青藏高原。
15、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因而,保护本区的,防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6、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主要农作物有、、等。
17、被称为“高原之舟”。
18、青藏地区是的主要聚居区,居民信奉。
位于拉萨的、西宁的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19、现在青藏地区构成了以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
被称为“聚宝盆”。
第二章认识区域:位臵与分布1、东北地区包括、和,简称东北三省,面积平方千米。
2、东北地形以、和为主,地表结构呈现状的三带。
3、对其生长环境有明显指示作用,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其中平原和平原人口稠密。
5、是东北地区对多的少数民族。
6、东北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
7、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建设美丽中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环境保护责任更加重大。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加强国际合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们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行,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关键之一。
我们应当加强对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提倡绿色生产方式,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绿色发展,我们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生态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加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其功能完善。
要划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区范围,加强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防止非法开发和滥用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保护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四、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环境监测和治理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作。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掌握环境问题的情况。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治理能力,推动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改善空气和水质环境。
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与合作。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民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细微之处开始,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目录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目录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目录法既是创新的教学方法,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教材目录,利用目录法,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主动建立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册地理目录湘教版,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湘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目录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5.河流特点: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九年级建设美丽中国知识点

九年级建设美丽中国知识点一、什么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指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中国,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二、生态文明建设1. 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基础,它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措施:a.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b. 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能力,加强环境管理;c.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d. 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加生态系统保护面积。
三、绿色发展1. 重要性: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2. 措施:a. 减少能源消耗,促进资源高效利用;b. 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c. 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d. 鼓励绿色技术和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四、环境保护1. 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2. 措施:a.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b. 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水资源;c.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防止土地资源退化;d. 推动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固体废物产生。
五、可持续发展1. 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要求,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2. 措施:a. 推动绿色建筑和城市规划,打造宜居环境;b. 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c. 增加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d. 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六、美丽中国的挑战与前景1. 挑战: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仍然存在,建设美丽中国仍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
2. 前景: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结语: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知识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活动,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美丽中国

卷首语FOREWORD 文/本刊编辑部建设美丽中国forestry and ecology 1“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彰显了党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引导产业布局、倒逼结构转型,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行为,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
要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森林和湿地的保护,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为社会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生活更美好。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力研究和制定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相关措施,全面开展省级森林城市、秀美乡村、绿色通道建设,更好地发挥林业在改善乡村生态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发挥制度和法治的引导、规制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九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丰富,人均充足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C.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2.钓鱼岛和黄岩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国家有决心有能力捍卫领土的完整。
因为我国是一个()A.社会主义国家B.经济高度发达国家C.主权国家D.人口众多的国家3.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是()A.珠海、深圳、广州B.珠海、厦门、广州C.珠海、汕头、广州D.珠海、汕头、厦门4.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环境多种多样B.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高5.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她的发展对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说法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是()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序居后B.人地关系和谐,区域发展平衡C.进入21世纪经济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6.对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描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位B.世界制造业强国之一C.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7.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A.闭关锁国,放置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B.只与经济发达国家进行合作,对话C.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D.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8.下列做法不符合“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主题思想的是()A.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逐步关停高耗能重污染的工厂C.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D.大力推广一次性餐具用品9.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________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A.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人与环境和谐发展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人与环境和谐共生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主要是因为()A.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B.经济发展速度慢,底子薄C.面临国际压力大D.教育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国力逐渐增强11.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改革开放以来,成就巨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D.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12.有关我国今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B.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大量吸纳国外廉价劳动力发展新兴工业C.进一步加大初级产品的出口量,来换取外汇D.加强独立自主,不依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大大减少外贸进口1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碧水蓝天说:“我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一、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我国的区域特色。
3.运用资料,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与世界的联系。
4.运用资料,联系现状,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包括“基本国情”、“区域特色”、“中国与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章没有具体对应的课程内容,但它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基本国情”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扼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然后,从人口、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在“区域特色”这部分内容中,教材从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区域特色。
教材重点介绍了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开发条件。
为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区域特色,分析区域发展优势,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图和P.108一组相关“活动”。
在“中国与世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正文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我国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然后,通过正文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树立全球意识。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1幅“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照片。
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正文和P.109“活动”1,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然后,通过正文和P.109“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提纲一、基本国情1.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特色突出2.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较少3.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区域特色1.沿海地区的特色2.沿边地区的特色3.长江、黄河流域的特色三、中国与世界1.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2.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事务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四、教学建议建议本章授课1课时。
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方案②:讲述导入:我们花了一个学年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征。
了解我国的国情、区域特色、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为了以后更加合理地建设我们美丽的中国。
方案③:歌曲导入:播放歌颂中国的歌曲。
引导:歌曲唱出了我们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感。
我们应该投入到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基本国情】教学导入:过渡式导入: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中国总量居世界的位次33466中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值1/33/51/31/41/6指标1978199020002005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10116522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的位次175178141128121114参与排序的国家数188200207208215213归纳: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区域特色】教学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分别代表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代表的区域各具特色,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些区域吗?方案②:过渡式导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
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
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等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说一说它们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具有哪些突出优势?(3)说一说,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
归纳: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良港,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
沿海地区率先得以开发,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地域,并对内地产生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我国沿边主要边境口岸,说一说,它们对当地发展经济有何积极意义?(2)想一想,我国沿边地区发展经济有何突出优势?(3)举例说明我国沿边地区应如何发展经济。
归纳:我国沿边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拥有壮美的山河和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沿边地区应积极利用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9—2,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重庆、宜昌、岳阳、武汉、黄石、九江、芜湖、南通等城市,议一议,它们的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具备哪些发展优势?(2)找出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银川、兰州等城市,说出它们的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是什么?想一想,这些城市所在地区具备哪些发展优势?归纳:黄河、长江流经中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灌溉着无数农田,连接了众多城镇。
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地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长江上、中、下游产业带的形成,加上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中国与世界】教学导入:方案①:过渡式导入:我国沿海、沿边及其他地区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
只有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的快速发展,同时,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我国代表参加联合国会议、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我国举办奥运会、我国海军参与亚丁湾护航等图片,引导: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108“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材料,结合下列资料,说一说,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何特点?你有何感想?材料1 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
(2010年,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货物出口总额货物进口总额钢煤原油发电量水泥化肥排名2212114111指标棉布谷物肉类籽棉大豆花生油菜籽甘蔗茶叶水果排名1111411311材料2 2012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12—2013》)国家和地区总指数分类指数基础设施效率增强创新与成熟度排名数值排名数值排名数值排名数值瑞士1 5.722 6.225 5.481 5.79新加坡2 5.671 6.341 5.6511 5.27芬兰3 5.554 6.039 5.303 5.62瑞典4 5.536 6.018 5.325 5.56荷兰5 5.5010 5.927 5.356 5.47德国6 5.4811 5.8610 5.274 5.57美国7 5.4733 5.122 5.637 5.42英国8 5.4524 5.514 5.509 5.32中国香港9 5.413 6.143 5.5422 4.73日本10 5.4029 5.3011 5.272 5.67中国29 4.8331 5.2530 4.6434 4.05归纳:30多年来,我国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许多经济指标居世界前列,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不断提高。
课堂活动: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我国与世界的关系。
材料1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全球化指数排名。
(2012年,15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排名。
资料来源:KOF瑞士经济学会)全球化指数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国家和地区数值排名国家和地区数值排名国家和地区数值排名国家和地区数值排名比利时92.761新加坡97.391塞浦路斯91.761意大利98.431爱尔兰91.952卢森堡94.632爱尔兰91.432法国98.212荷兰90.943爱尔兰93.273新加坡91.043比利时97.913奥地利90.554马耳他92.234奥地利90.284奥地利97.314新加坡89.185比利时92.155比利时89.755西班牙96.685瑞典88.236荷兰91.916瑞士89.436英国96.436丹麦88.117匈牙利90.57加拿大88.727瑞典95.867匈牙利87.388瑞典88.988荷兰87.878波兰95.178葡萄牙86.739巴林88.969丹麦86.199葡萄牙94.369瑞士86.6410阿联酋88.7410法国85.6510加拿大94.1610中国59.3773中国51.25107中国48.0993中国86.741材料2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能源组织、国际科学史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金融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亚洲议会论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博鳌亚洲论坛等。
归纳:中国属于世界,中国正在阔步走向世界,全球化指数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课堂活动:展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相关图片和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后对我国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