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第二节 一氧化碳的性质

合集下载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改)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改)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归纳知识
[板书设计]: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小
3、难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毒性
2、可燃性2CO+O2 2CO2
3、还原性CO+CuO CO2+Cu


2、CO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看P117,找出CO的物理性质
[播放]CO与水混合物的模拟实验
阅读P117
仔细观察、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
实验探究物理性质
3、CO的毒性
[提问]煤气中毒,这个大家都了解,那你们知道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吗?
[播放]模拟人体吸入混有CO的空气的过程,引出CO的毒性
[问题]在使用煤气或烧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课题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执教班级
执教日期
课型
新授
设计日期
教学任务
1
CO2的性质及用途
2
CO的物理性质
3
CO的毒性4CO的来自燃性5CO的还原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地二氧化碳不供呼吸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毒性相混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回答,煤气含有一氧化碳
观察、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回答
完成练习卷第8题
引起学生对一氧化碳毒性的重视
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4、CO的可燃性
[问题]1、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2、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课件演示]CO的可燃性及检验燃烧产物
[板书]2CO+O2 2CO2

一氧化碳的性质 朱晓丽

一氧化碳的性质 朱晓丽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和空气接近, Mr(CO)=28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
一氧化碳有剧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很容易跟 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 人体就缺少氧气。如果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会因缺少氧气 而死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
2
初步培养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评价选择和设计能力。
3
比较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环保意识。
4
中五 徽 短 据 毒十 芜 的 报 。人 湖 两 死市年道 于大内: 煤约,在 气有安短
答:1.先通入CO,后点燃酒精灯加热
因为先加热,CO跟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 2.应先熄灭酒精灯,等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 CO气体。 这是因为 : 如果先停止通入CO,灼热的铜就会 和玻璃管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一氧化碳、木炭分别还原氧化铜 的两套装置的比较
一氧化碳 ,碳还原氧化铜的比较
点燃 点燃 高温 点燃
2.煤炉上蓝色火焰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在氧气充足条件 下最不可能发生的 反应是什么?
操作要领 (1)验纯 (2)两先两后 (3)尾气要处理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亮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CuO = Cu + CO2
CO2 + Ca(OH)2 == CaCO 现象:红色的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 反应方程式: 高温 • 3CO +Fe2O3 = 2Fe + 3CO2 • CO2 + Ca(OH)2 == CaCO3↓+ H2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6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6单元 课题3 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3)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

(4)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事物的两面性。

(2)通过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知识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21~122页,完成下列填空: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二氧化碳__(2CO +O 2=====点燃2CO 2),火焰呈__蓝色__,煤炉里上层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再点燃,容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一氧化碳前必须__检验其纯度__。

(2)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__血红蛋白__结合,导致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__缺氧__,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冬天使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保持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3)还原性:一氧化碳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__金属单质__和__二氧化碳__。

3.一氧化碳的用途(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矿石来炼铁。

4.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合作探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不同?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也就有很大差异。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 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 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
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 、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
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 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 中毒吗? 中毒吗? [解答 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用 解答] 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 解答 于水。 于水。
第四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 比空气略小
二、化学性质 1、可燃性 、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C+O2 +
点燃
2CO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 氧化碳在燃烧
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燃烧时的现象
安静的燃烧, 安静的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 放出大量的热, 发出蓝色的火焰, 发出蓝色的火焰, 生成的能够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事项 1、先通入CO,再点燃酒精灯的 、先通入 , 原因:防止加热时引起空气和CO的混 原因:防止加热时引起空气和 的混 合气体爆炸
2、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通入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一会CO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 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 一会 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 防止生成的热的铜重新被氧化成氧化 铜
O2
O2
CO与Hb的结合能力是O Hb的 CO与Hb的结合能力是O2与Hb的结合能力的 的结合能力是
200~300倍
O2O2O2O2O2O2 O2O2O2O2O2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4.解决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教法:采用启发、实验、对比、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学法:观察、实验、联想、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具: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同学们,平常在煤炉里煤层上方是否常看到蓝色火焰呢?这是为什么呢?2、同学们是否听说过煤气中毒呢?煤气是什么气体呢?它为什么可以使中毒呢?师: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让同学们回答,就不一定能说清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弄清这些问题呢?那么,这就需要认真学习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板书:第二节一氧化碳师:我们已经知道:碳充分燃烧生成CO,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CO,CO和CO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比较一下CO和CO组成、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CO相比较)复习提问:CO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的物理性质板书:物质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g/L)(标况)水溶性(通常)CO无气无1.250难溶CO元气无可溶师:可见CO、CO分子不同,物理性质也有些细微的差别,那么CO它的化学性质又有些什么呢?二、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师活动:用一根尖嘴导管导出CO,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CO气体,并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06-0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

06-0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

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班级: 姓名: 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导语] CO 作为生活中一种常用的气体,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本身有剧毒,是空
气污染物之一,不合理的使用可能会造成煤气中毒;另一方面它又是水煤气的主要成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生活中可用作燃料,工业上可以冶炼金属,为人类提供服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关键词] 可燃性 毒性 还原性
[课内探究](寄语:严密的实验加推理,可以帮你获取新知。


1.通过自主学习中的2和3你可以总结下CO 的哪些化学性质? ① ②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氧化铜是 色粉末。

②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再点燃左边的.............
酒精灯...
,目的是。

③实验结束时,先熄灭左边的......
[课堂小结]请简要总结你知道了一氧化碳的哪些性质和用途。

[达标检测]
1.火炉中有淡蓝色火焰时,你知道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试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CO 没有气味, CO 泄漏时我们能闻到一种难闻性气味,它起什么作用?当发现煤气泄漏时你该怎么办?
3.什么原因会导致煤气中毒?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4.请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表示CO 2和CO 的化学性质。

5.完成图中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及反应条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教学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

教学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一氧化碳的安全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氧化碳的相关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一氧化碳性质、制备方法、用途及危害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教材内容,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解释这些性质。
3.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从而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2.列举三种以上的一氧化碳用途,并简要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潜在危害。
3.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要求:实验步骤详细,实验现象明显,并说明实验原理。
4.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并从生活中举例说明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5.撰写一篇关于一氧化碳在冶炼金属中的应用的小短文,字数在300字左右,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氧化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等性质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进行引导和纠正。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篇一:一氧化碳教案(一)】[一氧化碳教案(一)]一氧化碳教案(一)一氧化碳的性质: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一氧化碳教案(一)。

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

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

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

(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

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演示: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②点燃酒精灯加热;③停止加热;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化学教案《一氧化碳教案(一)》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

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强调:①co必须干燥、纯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
无色无气味 气 体
CO
无色无气味 气 体
色、态、味 溶水性 密度
能溶于水
(1:1)
难溶于水
(1: 0.02) (1.250克/升)
比空气大
(1.977克/升)
比空气略小
说一说
你能说出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讨论
一氧化碳气体可用什么 方法来收集呢?
CO2和CO的收集方法
CO2 44﹥29 CO 28﹤29 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 不用排水 法 法 排水法 密度与空气 相差甚小, 不能用向下 排空气法
再见!GOOD-BYE
化学性质1
CO毒性 CO易与人体中血
红蛋白结合,结合 能力是氧气的300倍。
分析:
1、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 2、厨房中的烟气是女性的第二 “隐性杀手”,为什么呢? 我们特别是我们青少 呼 年学生要远离吸烟,禁止 吁
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健康, 而且污染环境。
如何防止C0中毒
• 煤气中CO和氢气,都是无色无 味的气体,其中CO是有毒的, 如果煤气泄漏了,厂家为了防止 煤气泄漏,特意加入一种有气味 的物质------硫醚。同学们应该 怎么办呢?
点燃 点燃
无 C+2CuO 2Cu+CO2
.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无味 气态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可燃 1、 性
2CO + O2
点燃
CO2
CO
2、还原性
CO + CuO
加热
密度 比空气略小
Cu + CO2
溶解性 难溶于水
3、 毒性
CO用途
• 性质决定用途 •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 水等;冶炼金属 •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课题3
一氧化碳的性质
思考: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以生成哪些物质?
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多少时,生成二氧化碳? 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多少时,生成一氧化碳?
讨论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 有什么相似和不相似之处?
学生猜想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否相同吗?
CO与CO2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气体 物理性质
加热
加热时: 氧化铜 一氧化碳
+
+
铜 二氧化碳
化学性质 比较 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
具有可燃性 2CO + O2
点燃
CO2
溶于水,与水反应 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使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 +H2O 具有氧化性 CO2 + C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图
黑色
CuO CO
澄清的石灰水
化学性质3
还原பைடு நூலகம்:
CuO + CO
黑色固体
加热
Cu + CO2
红色固体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事项:
1、先通入CO,后加热。这两步 不能颠倒,否则发生爆炸 2、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尽试管中 的空气,以免CO不纯而发生爆炸
讨论
在CuO + CO Cu + CO2 的反应中哪一种物质作还原 剂?哪一种物质作氧化剂?
防止CO中毒方法
• 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子, 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 门窗通风以降低CO浓度
化学性质2
可燃性:
放出热量 点燃
2CO + O2
CO2
发出淡蓝色火焰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之前要验纯 •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 象H2、CH4等气体一样, 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 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 炸
具有还原性
点燃 加热
2CO
CO + CuO
Cu + CO2
没有毒性
具有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
CO与H2、C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可燃性
CO 2CO + O2 H2 2H2 + O2
点燃
还原性
CO2 CO+CuO
Cu+CO2
毒 性

点燃
2H2O H2+CuO CO2 2CO
Cu+H2O 无
C
C + O2 2C + 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