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那么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黄河变化历程,欢迎阅读。

黄河变化原因:河道变迁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

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

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最近因为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黄河变化原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黄河变化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黄河,古代称河,又名河水,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等省区,最终在山东半岛的东营市注入渤海。

黄河总长度约5464公里,流经多个省区,是中国第二长河流。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素有"中华母亲"的美称,因其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干旱区,水源本就比较有限。

再加上天然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黄河的变化非常显著。

黄河的流域面积非常广阔,常年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导致地表水源的供给不足。

加上黄河上游地区的冰雪融水增多、来自于多股支流的水量汇入致使黄河水量增大,再加上人类近几十年来大量利用黄河水资源,使黄河水位和流量明显波动。

黄河的泥沙含量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沙对黄河来说是一种双刃剑:其一,黄河泥沙是黄河肥沃土壤的来源,能够带来丰富的养分,为黄河流域农业提供优质土壤;其二,泥沙过于丰富的情况下,会导致河床上升,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黄河的堤防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部分。

为了防止洪灾,人们在黄河两岸建设了很多堤防,以确保水流的畅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原因,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堤防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总体来说,黄河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了气候、水资源、泥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黄河的变化不仅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保护黄河、合理利用黄河资源,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完美版)
( 数管齐下 )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 不折不扣 )
美好的程度差不多------(媲美 )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 所在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 的河。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 悬挂在半空中,故称悬河。
1936年黄河决口
田路冲没、村舍为墟,“哀鸿遍野、触 目惊心” 大量耕地和村庄被淹没,人 们无家可归。
想一想
现在-------忧患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 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 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 难。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 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拟人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反问句)(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痛苦的回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多 年 间, 黄 河决口1590次, 大的迁徙改道26 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 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 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洪水 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和苏北 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 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 的“黄泛区。”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拟人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表现现”, 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 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苦难。 (说明方法:列数字)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那么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黄河变化历程,欢迎阅读。

黄河变化原因:河道变迁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帝5年)。

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濮阳,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

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最近因为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专家说,如果人类再滥砍滥伐的话,黄河的源头很可能会被淹没在风沙之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但是这条被誉为母亲河的源头今天却被荒山大围斩,风沙处处。

专家指出,人类违反自然的生活方式滥砍滥伐是破坏水源的主要原因,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生态系统面临崩溃,也很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破坏下的另一个遗址。

黄河变化原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黄河变化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从前的黄河
忧患
泥沙
原因
对策
祸乃侵 垦
[zhē]
折腾 忧患 生息繁衍
河床 频繁 叫苦不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课文
要求:1、找出黄河原来 是什么样子,后来有
哪些变化?
昔日的黄河
返回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 黄河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变化?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忧患——祸河
忧患一:多次决口, 改道,造成灾难!
忧患——祸河
地上悬河
忧患
返回
每 年 泥 沙 总 量 达 亿 吨
16
流入渤海
返回
黄 土 高 原
黄 土 高 原
返回
控 制 泥 沙 林 牧 为 主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治理黄河 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明天的黄河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及答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及答案一、如果你是治理黄河的总指挥,你会用什么方法来使“她”成为我们的“福河”呢?简单写出你的治理方案。

二、阅读课文第五段,完成练习。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层之间的内在关系是________。

(2)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举数字”两种方法来说明黄河的特点和造成危害的原因,其中运用“作比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可)。

运用“列举数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即可)。

练习答案一.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二.分在第一句后面第一层:黄河含沙量大第二层:黄河含沙量大造成的灾难因果关系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希望提供的四年级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及答案,能够帮助大家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河道变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洪水灾害
河道变迁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当黄河发生洪水时,过量的水流量可能会导致堤坝决口和农田淹没 。这些灾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威胁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
水资源变化
河道变迁也影响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在某些地区,由于河道的改变,水资源可能会减少或增加 ,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23-11-11
目录
• 黄河的背景介绍 • 黄河的水源变化 • 黄河的河道变迁 • 黄河的泥沙变化 • 黄河变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黄河的背景介绍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地理位置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
重要性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为沿岸数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04
黄河的泥沙变化
泥沙的来源和特点
泥沙来源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特别 是陕北高原和山西高原。这些地区的黄 土土质疏松,易于侵蚀,导致大量泥沙 被流水冲刷进入黄河。
VS
泥沙特点
黄河的泥沙具有颗粒细、含水量高、沉淀 快的特点,在河流中可以迅速沉积,形成 河床抬高、河床拓宽等变化。
泥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黄河变化研究的重要保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黄河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推动适应性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黄河流域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这些措施 改变了黄河的自然走向,使得河道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详解

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详解

人为原因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 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 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 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3)作者为了说明黄河的变 化,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 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作比较、列数字)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 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 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 中。(列数字)
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图 中游下游地势
}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水土 流失
低平
泥沙淤积河床
暴雨
流速
减慢
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哪些 事情?
这样数管齐下,一 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变好的梦想一
定能成为现实。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心得体会
水源是人类的生命,保护水源就是保 护家园,就是维护人类的生存,学了《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我们了解了黄河的过去、 现状及变化的原因,还有治河的方案,更重 要的是懂得了要注意环保,同学们请从身边 做起,保护环境。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 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 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
这是一个什么句 子?有什么作用 ?
2、黄河的过去
气候 温暖
摇篮
-----黄河
森林茂 密
土地 肥沃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
黄河变了
1、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自然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 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 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到侵蚀 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 量泥沙进入黄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

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

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
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