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雨水管网设计

合集下载

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

雨水管网布置课程设计《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姓名陶永斌设计题目雨水排水规划与管道布置班级给排水17101学号xxxx指导教师郭洋雨水排水规划与管道布置摘要:本设计的题目是G镇雨水管网工程规划,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水将自然水体的进一步恶化,推进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采用的是雨污分流体制。

因此要求建设排水管渠,对该地区的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以适应市政建设发展,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雨水管网雨污分流保护环境市政发展目录摘要2关键词21概述41.1设计任务41.2设计依据41.2.1雨水管道设计一般规定4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51.3.1地理位置51.3.2地形地貌51.3.3地质51.3.4水文地质51.3.5地下水61.3.6气候61.4现有给排水工程概况62方案比选72.1工程规模72.2系统/体制选择72.3管道定线83构筑物103.1检查井103.2跌水井103.3雨水口113.4倒虹管113.5出水口114雨水管网设计计算114.1划分设计管段114.2主要设计参数124.3雨水干管水力计算124.4雨水出水口165工程概算166设计总结177参考文献181概述1.1设计任务G镇雨水管网工程规划1.2设计依据1.2.1雨水管道设计一般规定(1)充满度:一般按满流计算(2)流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污水灌渠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该值与管材有关,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

(3)最小管径、坡度:①雨水支干管最小管径300mm,最小设计坡度0.003;②雨水口连络最小管径200mm,设计坡度不小于0.002。

(4)覆土或挖深:①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小于0.7m②局部条件不允许时,须对管道进行包封加固③最大埋深不超过7~8米(5)管渠连接与构筑物的连接:①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第8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第8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10.5)
—— 降雨历时(min); 待定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较普遍地采用下列修订暴雨强度公式:
i
A1 C lg TE ) (t b)n
式中, i —— 设计暴雨强度(mm/min);t —— 降雨历时(min); TE —— 设计重现期(a);A1, C, n, b —— 待定参数。
图10.7 地面集水时间和流经距离的关系
折减系数m: (续) 根据实验和工程经验,折减系数或容积利用系数m取值如下: 地下暗管,m=2,明渠,m=l.2; 在陡坡地区,采用暗管时,m=1.2~2。 m与降雨最大峰值位置有关,见表10.5。
10.2.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一般城市的雨水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 在整个汇水面积上能产生全面积的径 流, 称为完全径流。实际地面径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称为推理公式。
式中 q―降雨强度(L/s.ha); i―降雨强度(mm/min)。
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 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 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min等9个历时数值, 特大城市可以用到 180min, 或更长时间。
(4) 暴雨强度频率(续)
当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频率越小时, 该暴雨强度值越大。
当每年取一个数据组成统计序列时, n为年数, 频率值Fm称为“年频率” ;
当当每年取多个数据组成统计序列时, n为数据总个数, 频率值Fm称为“次 F(m 数 )nMm频M率1”(。10.3) 年式中频率M和为每次年频选率取统的称雨为样经数验。频率, 计算公式为
如果汇水面积由径流系数不同的地面组合而成,采用平均径流系数法,平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

雨水管网设计说明关键信息项:1、设计标准2、管材选择3、管径确定4、检查井设置5、雨水口布置6、管道坡度7、排放出口8、施工要求9、维护管理11 设计标准本次雨水管网设计遵循以下标准:111 降雨量计算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根据规划区域的性质、面积和汇水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

112 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为 Q =ψ×q×F,其中ψ 为径流系数,q 为设计暴雨强度,F 为汇水面积。

113 设计应满足区域内雨水排放要求,确保在设计重现期内不发生内涝。

12 管材选择121 考虑到管材的强度、耐久性、密封性和经济性等因素,本次设计选用以下管材: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管径较大、埋深较深的管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适用于管径较小、施工条件复杂的区域,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安装方便等优点。

122 管材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具备相应的检测报告和合格证书。

13 管径确定131 根据雨水流量计算结果,结合管道敷设坡度和充满度要求,合理确定管径。

132 管径的选择应考虑远期发展需求,适当预留一定的余量。

133 对于重要路段和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管径应适当加大,以提高排水能力。

14 检查井设置141 检查井的设置应根据管道走向、管径变化、转弯、分支等情况合理布置。

142 检查井间距一般不宜大于 40 米,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应增设检查井。

143 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结构,井内设置爬梯,井盖应具备防盗、防坠落功能。

15 雨水口布置151 雨水口应布置在道路两侧的低洼处,间距一般为 25 50 米。

152 雨水口形式可采用平箅式、立箅式或联合式,根据道路类型和排水要求选择。

153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不宜小于 300 毫米,坡度不小于 1%。

16 管道坡度161 管道坡度应根据管径大小、管材材质和地面坡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小于 03%。

162 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管道坡度,以降低工程造价。

第7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第7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2) 设计流速
设计规范规定:最小设计流速0.75 m/s;
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 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 非金属管道为5 m/s; 明渠按表采用。
明渠最大设计流速表
最大设计 流速 (m/s) 最大设 计流速 (m/s)
明渠类别
明渠类别
粗砂或低塑性粘土
0.8
草皮护面
1.6
v 1 n
2 1 2
R3 I
式中
Q —— 流量(m3/s);
ω —— 过水断面积(m2); v —— 流速(m/s); R —— 水力半径(m); I —— 水力坡度; n —— 粗糙系数。
(二)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1) 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即 h/D =1。
明渠则应有不小于0.20 m 的超高。
7.3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7.3.1 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利用地形坡度和最短距离,排入附近池塘、河流、湖泊 等水体中。 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 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排放管线 短、管径小,造价低。 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水位变化很大,管道出水 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构造复杂,造价较高,采用 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
t b
n
(2)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
t=τ
+ mt 1-2时,A 和 B 的雨水均流到断面2 ,管 段2~3流量达到最大值。即: 167 A (1 C lg P )
1
Q23 q2 F1 F2 2 式中 q2—— 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 t=τ 1 + mt 1-2; t 1-2—— 管段1~2内流行时间(min)。

第10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3

第10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3

设计 流速 (m/s) 16
设计管 道输水 能力 (L/s) 17
地面标高(m) 起点 终点
管内底标高(m) 起点 终点
埋深(m) 起点 终点 旱流流 量(L/s) 24
旱流校核 充满 度 25 流速 (m/s) 26
备注
18
19
20
21
22
23
27
0.75 0.80 1.05 1.08 1.22
5a 2a 1a 0.5a
293.33 187.23 187.21 141.50
设计降雨量 Q=ΨqF(L/s) 3465.4 2211.94 2211.70
1671.68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已知某居住区平面图。地形西高东低,东面有一 自南向北流的河流,河流常年洪水位14m,常水位 12m。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设计流量例题计算
北京市某小区面积共220000㎡(22ha),其中屋 面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0%,沥青道路 面积占16%。级配碎石路面的面积占12 %,非铺砌土路面占4%,绿地面积占38 %。试计算该区的平均径流系数。当采用设 计重现期为P=5a、2a、1a及0.5a时,试计算: 设计降雨历时t=20min时的雨水设计流量各是 多少?
v
2.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500 (1 1.38 lg P) 250 q0 q 0.5 0.65 (10 2 t 2 ) (10 2 t 2 ) 0.65
3. 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管段的总汇水面积得设计流量。 4. 根据设计流量求管径、管道坡度和流速。
水力计算说明(续)
1.70 1.84 1.69 1.75 1.95
1.64 1.69 1.65 1.94 2.28

流体力学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

流体力学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排水管网设计中,常常依赖于经验、规则和简化公式。

然而,这种设计方法无法充分考虑流体力学的影响,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流速过大、管道破裂等。

为此,流体力学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质的学科。

它基于流体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流体的运动行为。

在城市排水管网中,流体力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流速分布流速分布指的是流体在管道内的速度随位置变化的分布情况。

在排水管网设计中,流速分布的不均匀会导致一些问题,如流体的积聚和堵塞。

通过流体力学的分析,可以合理地设计管网结构和管道尺寸,以实现流速分布的均匀。

2. 压力分布压力分布是指流体在管道内的压力随位置变化的分布情况。

在排水管网中,压力分布的不合理会导致管道破裂和漏水等问题。

通过流体力学的分析,可以优化管道的布局和尺寸,以实现压力分布的合理。

3. 流体的运动特性流体在排水管网中的运动特性是指流体的流动方式、流速和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等。

通过流体力学的分析,可以了解流体在管道内的运动方式和速度,并对流体的波动、冲击和涡旋等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

流体力学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流体力学在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网结构设计流体力学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设计排水管网的结构。

通过对流体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合理规划管网的布局和尺寸,确保整个管网的流体运动稳定和流速合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管网的水力特性,减少管道的摩擦阻力,提高排水效率。

2. 管道尺寸的确定在排水管网设计中,合理确定管道的尺寸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流体力学的分析,可以得出管道的最小流速、最大流速和最大压力等参数,从而确定管道的尺寸。

排水管网雨水课程设计

排水管网雨水课程设计

排水管网雨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排水管网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掌握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原则。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排水设施及其在雨水收集与排放中的作用。

3. 学生能运用基本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分析排水管网数据,并解释其结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城市雨水径流问题,提出合理的排水管网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估算降雨事件下的径流量,评价排水系统的效率。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呈现一个具体的排水管网雨水管理方案,展示其技术图纸和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排水系统对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排水问题,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趣。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沟通,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地理、环境科学及工程技术知识,以实践性和问题解决为导向,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或协作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要求: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模拟和项目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排水管网基础知识:- 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雨水径流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排水管网的分类及适用条件2. 雨水收集与排放设施:- 常见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井、渗透沟等)- 排放设施(如排水管道、泵站等)- 设施布局与设计原则3. 排水管网设计与分析:- 雨水径流计算方法与模型- 排水管网的布局与优化- 利用GIS工具进行排水管网数据分析4. 实践案例与项目设计:- 分析本地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案例学习:国内外排水系统设计实例- 学生项目设计: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排水管网雨水管理方案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安排,确保学生掌握排水管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际应用。

雨水管网设计

雨水管网设计

雨水管网设计【篇一:雨水管网设计说明书】河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设计题目:某县城雨水管网课程设计目录1总论 (1)1.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1设计任务 (1)1.1.2设计要求 (1)1.1.3设计依据 (1)1.2设计原始资料 (2)1.2.1县城概况 (2)1.2.2工程概况 (3)2工程规模 (3)2.1暴雨设计流量计算 (3)2.2工程规模 (4)3管网设计 (4)3.1管线布置原则 (4)3.2设计公式及参数原则 (4)3.3设计步骤 (5)3.4管材及排水设施 (7)4效益分析 (8)4.1社会效益 (8)4.2经济效益 (8)4.3环境效益 (8)5设计心得 (8)1总论1.1设计任务及要求1.1.1设计任务1.县城雨量计算;2.县城雨水管网定线;3.县城雨水管网设计:管长、管径、坡度、埋深、衔接、充满度; 4.县城雨水资源利用分析;5.绘出成果图。

1.1.2设计要求1. 在设计过程中要应用所学有关知识,掌握城镇雨水管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 在设计过程中要独立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增加独立工作的能力;3. 阅读熟悉有关手册、规范和资料;4. 逐步增加实际工程概念。

1.1.3设计依据(1)标准规范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2.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4;3. 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4. 严煦世,刘遂庆编著.《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5. 张奎,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6.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06;7.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国家标准设计研究院, 2005.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车间生产废水量
解:
1、雨水管道布线
根据地形的分水线和道路对排水管道布置的影响,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图和研究所的总平面布置,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确定雨水排水流向。
从小区平面图可知该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较小,无明显分水线,可划分为一个排水域。街道支管布置在街区地势较低一侧的道路下,主干管沿小区南侧街道布置。
4厂区道路主干道宽6m,支干道宽3.5m,均为沥青路面;
5各试验室生产废水量见下表,排水管出水口位置见图;
6生产废水允许直接排入雨水管道,各车间生产废水管出口埋深均为1.50m(指室内地面至管内底的高度);
7厂区内各车间及试验室均无室内雨水道;
8厂区地质条件良好,冰冻深度较小,可不予考虑;
9厂区雨水出口接入城市雨水道,接管点位置在厂南面,坐标为x=722.50,y=520.00,城市雨水道为砖砌拱形方沟,沟宽1.20m,沟高(至拱内顶)1.80m,该点处的沟内底标高为37.70m,地面标高为41.10m。
2污水管网工程量
依据小区道路路网的布置及各道路网交叉的竖向高程,按尽量实现重力流的原则,在拟建道路下铺设雨水管。
1排水管材的选择
管道时给排水工程中投资最大并且作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管道的材料和质量是给排水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的关键保障。综合考虑各种常用管材的规格和优缺点,再结合研究所雨量情况、施工条件、地基承载力等因素,尽量满足就地取材、易于制造、供应充足;成本和施工费用较低,且使用年限较长等条件,最终确定研究所雨水管网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材。
污水管网平面采用截流式形式布置,初步设计方案如下图所示:
1、划分设计管段和沿线汇水面积
各实际管段回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面坡度、回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进行。雨水管道的设计管段的划分应使设计管段范围内地形变化不大,管段上下端流量变化不多,无大流量交汇。
根据设计管段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本段流量的进入点、集中流量及旁侧支管进入的点标出,作为设计管段的起讫点的检查井并编号。
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排雨水、污水,当管道埋深较大或敷设在土质条件不良的地段,以及穿越铁路、河流、谷地时都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原料充足,设备、制造工艺简单。
2管道检查井
检查井的位置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和坡度改变处。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根据疏通方法的具体情况而定。检查井要保证密实性,防止雨水外渗和地下水入渗。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置应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
该小区污水管网中主干管为1~接管口,可划分为1~2、2~3、3~4、4~5、5~6、6~7、7~接管口八个设计管段。各检查井地面标高及管段长度如下表所示:
表2管段划分表
将各街区编号并按各街区的平面范围计算它们的面积,列表:
表3区域回水面积计算表
2、确定设计计算基本数据
1径流系数
根据沥青路面径流系数 =0.90,绿地径流系数 =0.15,研究所建筑较稀,取综合径流系数为ψ=0.45;
课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姓名:卢丽英
学号:33309405
班级:环境工程091班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雨水管网设计
雨水管网设计作业:
试进行某研究所西南区雨水管道的设计和计算。并绘制该区的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断面图。已知条件如下:
1如图所示该区总平面图;
2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 , ;
3采用设计重现期P=1a,地面集水时间 =10min;
1划分排水区域:
根据地形和城市竖向规划划分排水区域,流域便捷与分水线符合,使干管在最大情况下让大部分雨水自流排出。
2干管布置与定线:
通过干管布置,将各排水流域的雨水收集并输送到接管口。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使拟定的路线能因地制宜底利用有利的条件而避免不利因素的干扰。
3支管布置与定线:
根据地形与街区建筑特征,同时还应便于废水接管口接管排水。
4因为管网末端管内底标高高于城市雨水管道接管口标高,所以不必安装泵站提升水位;但是因标高相差较大,宜建设跌水井,以避免管道因过度冲刷而受损。
6、技术分析
1污水管网设计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管道平面位置和高程,地形地势、土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以及保养管理方便等因素,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和便于雨水汇集的地带。雨水管沿道路敷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设在快车道以外。
根据总设计流量∑Q=181.93L/s,设计流速v=0.97m/s,取D=500mm,相应坡度I=0.00217,填入第12列。其余干管管段水力设计计算方法相同。
3、管道衔接
1进行4~5管段衔接设计:
降落量为L I=50 0.00217=0.109m,填入第15列,管段4~5终点管底标高为40.603-0.109=40.494m,填入第19列。
7、绘制管道平面图和断面图
(L/(s.ha))
计算设计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填入第7列。

此外,设计管段1~2还接收D试验室y406出口的生产废水15L/s,故总设计流量∑Q为40.32+15 55.32L/s,填入第10列。其余干管总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同上。
2水力计算
确定各管段设计流量,从上游管段开始依次进行主干管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雨水管渠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v=0.75m/s。
表5干管水力计算表
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排水管材,粗糙系数n=0.014,设计节点1埋深为1.500m,管网其他废水接管口接入点埋深不小于1.500m,因此节点1作为主干管的起点,控制整个管网埋深。
例:进行4~5管段设计:
管网起点的地面标高为42.23m,埋深为1.559m,故管底标高为42.23-1.559=40.603m,填入第18列。
2研究所地面平坦,建筑物密度较稀,地面集水时间t=10min;
3重现期P=1a,管道起点埋深根据车间废水管出水口埋深等条件,采用1.50m。
4、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
1雨水设计流量为:

式中:
:雨水设计流量L/s;
:度,(L/(s.ha);
F:计算汇水面积,ha。
当地暴雨强度为:
2管段衔接方法:
管段4~5与5~6采用管顶平接方式,即令管段5~6的起点管内顶标高与管段4~5终点管内顶标高相等,即5~6管段起点管内底标高比4~5管段末端管内底标高低500mm-400mm=100mm=0.1m,5~6管段起点管内底标高为40.494-0.1=40.394m。
3依此衔接方式继续其余干管设计计算,完成水力计算与管段衔接数据表格。
,(L/(s.ha));
式中:
:当地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a;
t:集水时间,min。
管段汇水面积采用列表进行计算,见下表:
表4管段汇水面积计算表
研究所区域1、2、3和4,在节点1处汇入雨水管道,管段1~2为主干管的起始管段,本段汇水面积为4048㎡,即0.4048ha。
集水时间t= 取m=2,再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管段1~2的单位面积流量。
4工程造价估算
钢筋混凝土管材费用计算:
表6建筑管材费用表
管道建设价目表:
表7管道建设价目表
管道及管道建设费用为:61811.25+392886.14=454697.39元。
5其他费用:
表8其他费用计算表
综上,研究所雨水管网造价总和为:454697.39+191291.19=645988.58元。
由于综合指标中未包括场地准备费中的三通一平及土地征用和赔偿等费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计算加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