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94大气压强课件(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八下物理94大气压强课件

教科版八下物理 94 大气压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主题为“大气压强”。
详细内容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与计算;日常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大气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其测量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了解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与计算;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德堡半球实验装置、气压计、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纸张、吸管、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
b. 演示气压计的使用,讲解气压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大气压强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知识拓展:介绍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与计算。
2. 大气压现象及马德堡半球实验。
3. 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根据气压计的读数,计算大气压强。
b. 分析题:分析生活中大气压现象的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对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在飞行、潜水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展示和解释。
2. 知识讲解: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大气压强 课件

A 管子内径太小 B 管子上端有少量空气
C 管子太长
D 管子倾斜了
9.4 大气压强
本课结束
9.4 大气压强
1644 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图中的装置,精确测出 了大气压强的值。
9.4 大气压强
托里拆利实验
在长 1 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印, 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 管口的手指,会发现管内水银面下降了一些 后就不再下降。 这个时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相差 760mm。
9.4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目录
9.4 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
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产生原因:重力、流动性
大
气 压 强
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 实验
管内外水银面高度 差约为760mm
标准大气压可取 1×105Pa
气压与生活
一、大气压强
9.4 大气压强
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大气层包围。其中大部分气体分
=13.6×103×9.8×0.76 =1.01×105Pa
9.4 大气压强
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这相当于有 10N 的压力作用在 1cm2 的面积 上,比大象躺倒对地面的压强还大。
大气压强与空气的疏密有关系
1648 年,帕斯卡发现,离地面越高的地方,那里的大气 压强就越小
9.4 大气压强
把管子倾斜、或者更换长一点的管子、换成其它形状的管子,管子内 外的高度差仍保持在 760mm。
9.4 大气压强
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而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 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罐内 760mm 高的水银柱。 这即意味着大气压强跟 760m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以算出 760mm 高 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ρgh
2024年教科版八下物理94大气压强精彩课件

2024年教科版八下物理 94 大气压强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4页,主题为“大气压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难点: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等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抽气机、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气球实验,让学生观察气球在海拔高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强的思考。
2. 教学内容讲解(1)大气压强的定义(2)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使用气压计进行测量(3)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海拔高度、气温等3. 例题讲解(1)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2)分析气温变化对大气压强的影响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并分析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定义2.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3.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4. 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气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并分析气温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2. 答案:根据公式P = 101.3kPa 0.11kPa/100m h(h为海拔高度,单位:米),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
气温对大气压强的影响:气温升高,大气压强降低;气温降低,大气压强升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但在分析气温对大气压强的影响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飞机飞行、天气预报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大气压强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特别是海拔高度和气温的关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大气压强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大气压强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94大气压强课件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94大气压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4章,主题为“大气压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理解大气压强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难点:大气压强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吸盘、玻璃瓶、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压计、吸盘、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吸盘在玻璃板上产生吸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板上?2. 例题讲解(1)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大气压强的定义。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气压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操作气压计,测量教室内不同位置的大气压强。
(2)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4. 知识拓展介绍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抽水机、飞机升力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概念2. 大气压强测量方法3.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4. 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大气压强的概念。
(2)简述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分析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2. 答案(1)大气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空气分子撞击的力。
(2)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等。
(3)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有: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压计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教科版八下物理94大气压强课件

教科版八下物理 94 大气压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94页,主题为“大气压强”。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其单位及测量工具。
2. 学会分析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实验器材(如玻璃瓶、气球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半球难以分离?从而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大气压强的定义: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大气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3)测量工具:气压计。
(4)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等。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大气压强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大气压强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并分析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定义2. 大气压强单位:帕斯卡(Pa)3. 测量工具:气压计4.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①海拔高度②气温③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列举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3)计算题:一个标准大气压强是多少帕斯卡?答案:(1)见板书;(2)见板书;(3)1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大气压强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物理八下教科版精品教学课件94大气压强

物理八下教科版精品教学课件94 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气压强的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
内容涉及教科版物理八下第94页的第四章“大气压强”一节,包括大气压强的定义、测量、变化规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掌握其基本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注射器、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一个简易的覆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2. 例题讲解: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强,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压强与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抽水机、呼吸等。
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
2. 大气压强与高度、天气等因素的关系。
3. 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堂实验,计算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具体数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如抽水机、呼吸、飞机升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气压强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硬纸片、水。
2. 实验步骤:a. 将透明玻璃杯注满水。
b. 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并轻轻按紧。
教科初中物理八下《94大气压强》课件

教科初中物理八下《94大气压强》课件强大气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大气压强》的内容。
具体包括: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 了解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理解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的关系。
3. 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学会运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大气压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气压强演示仪、气压计、温度计、气球、吸盘、玻璃瓶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气压计、温度计、吸盘、气球,每人一张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大气压强演示仪,展示覆杯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2. 新课导入(1)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解释覆杯实验的原因。
(2)展示气压计,介绍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分析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如海拔高度、温度等。
3. 例题讲解(1)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
(2)分析温度变化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4. 随堂练习(2)解释为什么吸盘可以固定在墙上。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大气压强概念2. 测量大气压强方法3.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4. 大气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海拔高度为1000米时的大气压强。
(2)解释为什么在冬天,吸盘更容易固定在墙上。
2. 答案:(1)海拔高度为1000米时的大气压强约为9.8×10^4 Pa。
(2)冬天温度较低,大气压强较大,吸盘与墙面的摩擦力增大,因此更容易固定在墙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 拓展延伸:(1)了解大气压强与天气的关系,分析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4大气压强课件

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1、用力挤出皮碗内的空气 2、两个皮碗还容易拉开吗?
为什么两个皮碗不容易被拉开? 解释:
1、用力挤出皮碗内的空气,里面的空气压强减小。
2、皮碗内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3、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把两个皮碗紧紧的压 在一起,所以两个皮碗不容易被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
(1)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 (2)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银柱 • D.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 • 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
图7-40
• 3、如图7-41所示是在外界环境为1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做的托 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A点处压强为零 • B.B点处压强为C76cm水银柱 • C.C点处压强为lOcm水银柱 • D.C点处压强为86cm水银柱
(4)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条 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的压强 增大;体积增大时它的压强减小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
分类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水银气压计
测量精确,携带不方便。
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携带方便。
大气压强的应用
1、吸饮料 2、吸墨水 3、吸药液 4、塑料挂衣钩 5、抽水机
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利用被大气压托起的水银柱产 生的液体压强来表示大气压。
P0=P水银 =ρ水银 gh
P0=13.6×103kg/m3×9.8N/kg×0.76m =1.01×105Pa
1标准大气压
1atm=1.01×105Pa =760mmHg
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 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 这个实验(或同时做, 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 比),可以发现水银柱 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 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 细、长短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