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捏脊治百病
小儿捏脊法的操作要求

小儿捏脊法的操作要求
小儿捏脊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压脊椎的相应部位
来调整儿童身体的功能,起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但是,
在进行小儿捏脊治疗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要求,才能保证治疗效
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首先,小儿捏脊治疗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
一般来说,最适合进行捏脊治疗的时间段是在晚上睡觉前,这时候儿童的身体最
为放松,可以更好地接受治疗。
同时,治疗的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避免过于刺激儿童的情绪。
其次,操作时要注意儿童的身体姿势。
在捏脊治疗时,儿童应该
平躺在硬板床上,身体呈水平状态。
治疗者应该站在床边,掌握好儿
童的头部,另一只手则用力按压脊椎相应部位。
在进行捏脊治疗时,
一定要注意用力的大小和方式,不可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引起儿童
的不适甚至伤害。
此外,小儿捏脊治疗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幼儿和婴儿,由于骨骼未发育完全,应使用轻柔
而稳定的手法,不可用力过猛。
对于较大儿童,完全采用脊柱捏压手法,可以增强肌肉和神经的活力,并加速血液循环。
最后,小儿捏脊治疗后应该做好保养工作。
在治疗后,为了保证
治疗所起到的作用能够持续,需要给予儿童充分的休息和营养。
同时,
家长应该监测儿童身体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不适或者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捏脊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操作要求,保证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运用小儿捏脊法,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捏脊治百病

捏脊治百病作者:武国忠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6年第07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看医书时忽然掩卷沉重地说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而我们国家的刑罚中有一条是要打犯人背部的,这不是会把人打死吗?”于是他颁布命令,不能再打犯人的背部,改为打大腿和屁股。
的确如此,背部是人体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尤其脊柱,是人体的中线。
脊柱是大脑的延伸,大脑通过脊髓指挥全身的活动。
脊背是督脉循行的部位,为什么叫“督脉”呢?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是总管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
脊背两旁是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且它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
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是治病养生的大药田。
如何利用这块大药田呢?首推捏脊。
具体做法是:俯卧在床上,全身放松,让家人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在您脊柱两侧连皮带肉地捏起,从尾椎骨沿脊柱向上捏,一直捏到颈项发际处。
一天捏一次,一次捏五遍即可,一定要长期坚持。
每次捏完脊看到脊柱两旁明显发红,就说明捏到位了。
捏脊法能治疗的病症很多。
安徽合肥有一位老人,在报纸上看到了周尔晋先生传授的捏脊法,连续捏脊两个月,不仅颈椎病、腰椎病的症状消失了,连肥大性痔疮也好了。
宣城有一位摘除了胆囊的女患者,失眠、头痛、不思饮食,痛不欲生,按此法连续捏脊三个月,配压足三里、三阴交,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我有个朋友的心脏有点儿问题,每天临睡前会出现心绞痛的现象,我仅给他捏脊一次,并辅以按压耳穴,当晚他的心绞痛就消失了。
捏脊对于肝胆病疗效尤为显著,我的一些患者通过坚持捏脊作为肝硬化的辅助治疗,效果非常好。
利用脊背这味大药田还有另一种方法:推脊。
这主要适用于小儿,是退热的绝招。
具体做法是:让孩子俯卧,家长将食指、中指并拢,在孩子的脊背从上向下推200~300次,可以很快祛热。
(摘自《人体自有大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小儿捏脊疗法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小儿捏脊可调理脏腑增强体质在小儿推拿门诊,捏脊是最常见的一种。
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
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此外,捏脊对于小儿的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症也有明显改善。
捏脊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小儿捏脊。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张士荣副主任中医师提醒:正确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要。
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
张主任介绍,捏脊操作的位置在背脊正中,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处。
具体操作手法: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下,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小儿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7遍,在第4遍或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自下而上,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捏捻3下后提拉一下,直至大椎穴处,以加强刺激的疗效。
捏拿第6~7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张主任指出在小儿捏脊时应注意: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简述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简述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小儿捏脊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健方法,对于促进小儿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一、准备工作1.选取合适的时间:最好在小儿睡前或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以免影响消化和睡眠。
2.选择合适的场所:最好在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避免受到寒冷或刺激。
3.准备工具:需要准备一块柔软的毛巾或毯子,以及一些按摩油或润肤霜等辅助工具。
二、操作方法1.调整小儿姿势:将小儿平放在柔软的毛巾上,头部稍微抬高,使其舒适放松。
2.开始按摩:用手指从颈部开始向下按摩脊椎两侧,每次按摩5-10分钟左右。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用力或轻揉。
3.进行捏脊: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儿脊椎两侧的肌肉,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捏压。
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左右,每次按摩10-15分钟。
4.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儿捏脊时,要注意力度、频率和时间的控制。
不要过于用力或过于频繁地按摩,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三、动作要领1.腰部捏脊:双手交叉放在小腹处,从下往上顺序进行捏压。
2.胸部捏脊:双手分别放在小儿胸前两侧,向外推开后再向内揉动。
3.颈部捏脊:双手分别放在小儿颈部两侧,向上推开后再向下揉动。
4.头部捏脊:双手分别放在小儿头顶和后颈处,轻轻搓动头皮并进行按摩。
5.肚子按摩:用手掌轻轻按压小儿肚子周围的穴位,并做环形揉动。
6.四肢按摩:用手掌轻柔地按摩小儿四肢周围的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以上就是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
在进行捏脊时,要注意小儿的身体状况和反应,及时调整按摩力度和频率。
同时,也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传染病或意外事故发生。
小儿捏脊疗法医学

如小儿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不适 合进行捏脊治疗。
05
捏脊疗法医学的疗效评估与风险控制
疗效评估方法
观察法
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如发热、咳 嗽、腹泻等,以及食欲、睡眠等体 征变化。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针对捏脊疗法的效果、 安全性、卫生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 ,收集患者和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随机对照试验
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接受捏脊疗法和常规治疗,比 较两组疗效差异。
长期随访
对接受捏脊疗法的患儿进行长期随 访,观察其生长发育及远期疗效。
风险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05
严格掌握适应 症和禁忌症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小儿内 科疾病,如厌食、腹泻、 便秘等,对于传染性疾病 、皮肤破损等禁忌症应避 免使用。
综合治疗
捏脊疗法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按摩等,综 合治疗小儿疾病。
03
捏脊疗法医学的操作方法
操作前的准备
确定环境安全
确保治疗环境整洁、无异物, 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患儿体位
患儿取俯卧位,身体放松,保持 呼吸顺畅。
确定治疗部位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需 要治疗的脊椎节段和疗程。
提高小儿的睡眠质量。
03
增强小儿免疫力
捏脊疗法能够增强小儿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咳嗽等常
见疾病的发生。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名5岁男孩因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经过捏脊治疗一个 疗程后,食欲明显改善,消化问题也得到缓解,体重和身高也有所增加。
案例二
一名7岁女孩因神经衰弱、睡眠障碍,导致白天精神不集中、易怒。经过捏脊治疗两个疗 程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白天精神也变得集中,脾气也变得温和。
正确的小儿捏脊手法

正确的捏脊手法:小儿年龄不同的捏脊方法捏法作用于背部称为捏脊或捏积。
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
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简单地说,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外表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到达调整脏腑的作用。
捏脊方便、无创、平安、有效,适用范围广泛,非常适合家庭保健。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一篇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捏脊骨皮就是我们所说的捏脊法。
原文是用于治疗成人腹痛的,后于明清时期将其用于小儿推拿治疗疳积、小儿腹泻、夜啼等疾病,并日趋成熟,所以至今为止捏脊法在小儿科中应用最多。
其实捏脊法在成人调理亚健康、调治慢性病方面也大有可为。
对于虚性体质常见的疲乏、消瘦、失眠、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怕冷、易感冒、肩背腰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各种文献报道中的适用范围那么更为广泛,将它誉为调理虚性体质的“金钥匙〞也不为过。
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各脏腑背俞穴〔即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背部的俞穴〕、督脉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和华佗夹脊穴〔局部背俞穴见附图〕。
督脉为“阳经之海〞,故其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
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
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及五脏背俞穴的刺激,可以到达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脊柱两侧是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
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神经、体液因素来调整内脏功能,从而到达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
脊背捏一捏,百病不得

脊背捏一捏,百病不得谁说学医很难,看看吧,只要您掌握了这个方法,您就拥有一双济世安民的通灵双手。
这个方法叫“捏积”。
“捏积”就是“捏脊”,其手法最早见于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内,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
所不同的是,如果遇到高血压患者,要换一个方向,从上往下捏。
坚持这种捏脊法,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养生疗病作用的。
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
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彻底消失。
我“捏积”的方法,跟普通的“捏脊”有些不同,我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
如果手法到位而且感觉被捏着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到了向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响。
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
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
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郜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于是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
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腑脏。
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
所谓“俞”,就是“输”,比如,俞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脏的疾病都有重要用。
其他腑脏的“俞”穴也是如此。
捏脊不仅能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时还能把血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
关于捏积的方向,我建议:7岁以下的小孩.从下往上捏;7岁以上的所有人,一律从上往下捏。
给儿童背部按摩作用有哪些

给儿童背部按摩作用有哪些说起给宝宝按摩背部穴位,也是很有好处的,那么具体有哪些作用呢?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儿童背部穴位按摩的作用。
儿童背部按摩作用:脊父母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孩子的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从尾椎骨捏到颈椎为补法,从颈椎向下捏到尾椎穴为清法,每天可捏一到两次,每次捏5~10遍。
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儿童背部按摩作用:推七节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四腰椎至骶骨和尾骨交接隆突处。
用拇指着力,自下而上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
各100~300遍。
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若与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可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症。
儿童背部按摩作用:揉尾尖(龟尾)龟尾位于骶骨、尾骨交接隆突处下缘。
每天一至两次,用拇指或中指揉100~300遍。
龟尾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
多揉尾尖(龟尾)与揉脐、摩腹、推七节骨合用,治疗腹泻、便秘等症。
儿童背部按摩作用:揉大椎大椎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每天用中指或食指或拇指揉30~50遍。
揉大椎有清热解表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发热、项强。
此外,用拇食指或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在此穴位上作拧法至皮肤轻度充血为止,对百日咳有一定疗效。
大椎穴为人体气血的总开关,每天揉一次如同打开气血的总阀门。
背部按摩精油的用法上油,分三步。
两手大拇指按膀胱筋,小包滑板筋,按肩中,滑至肩膀,排至手臂。
(大拇指按膀胱筋至腰部,双手掌划按腰部)。
手背按压膀胱筋,甩至风池,滑大板筋,排至手臂。
大拇指走S步,划膀胱筋,包至风池,滑大板筋,排至手臂。
手掌服贴,四手指力划膀胱筋,包至风池,划大板筋,划肩胛骨缝筋。
手横放,四指划膀胱筋,包至风池,划大板筋,排至手臂。
单手捏脖子,至风池,双手捏大板筋,打八字。
按腰部,用掌心按压腰部,腰部由下至上划膀胱筋,划至臀部,双手握拳,用手背按压腰部,然后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