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年中考
上海2025体育中考

上海2025体育中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中考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2025体育中考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对上海2025体育中考进行简要概述,分析考试科目和分值分布,探讨考试内容的变化和挑战,并提供应对策略和备考建议。
一、上海2025体育中考概述上海2025体育中考是根据《上海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行的,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考试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一位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考试科目和分值分布上海2025体育中考将继续保持现有的考试科目,包括体能测试、技能测试和理论测试。
其中,体能测试占总分值的40%,技能测试占30%,理论测试占30%。
分值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考试内容的变化和挑战1.考试内容更加丰富:2025年体育中考将增加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集体项目的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技能测试难度提高:新增部分高难度动作,如跳箱、三级跳等,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更高。
3.理论测试加强:加强对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的考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四、应对策略和备考建议1.加强体能训练:考生需重视体能测试,通过系统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
2.提高技能水平:考生应掌握至少一项体育特长,并不断挑战高难度动作。
3.强化理论学习:考生要认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锻炼方法,提高理论素养。
4.注重团队合作:参加集体项目训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调整心态,积极备考: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结论上海2025体育中考将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考验学生的体能、技能,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面对新的挑战,考生需加强锻炼、提高技能、强化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以取得理想成绩。
上海中考录取流程

上海中考录取流程
1.自主招生录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特色普通高中进行自主招生。
2.综合评价录取:优秀体育学生、艺术骨干学生等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3.统一招生录取:国际课程班和中外合作办学高中等进行统一招生录取。
4.中职校录取: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中职校提前招生等进
行录取。
录取顺序可兼报,前三个类别采用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签约预录取方式,学生只可选择一所学校签约预录取,学业考试总成绩须达到相应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方可正式录取;第四个类别采用平行志愿方式,按学生学业考试总成绩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上海历年中考总分

上海历年中考总分
上海历年中考总分从2010年开始统计,以下是各年的中考总分情况:
2010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1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2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3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4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5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6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7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8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19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2020年中考总分为600分。
请注意,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的中考总分可能会根据各年的考试要求和标准有所调整。
参加中考的同学们需要根据当年的考试要求合理安排学习和备考,争取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0年上海中考录取分数线及各区高中名额分配投档分数线

2020年上海中考录取分数线及各区高中名额分配投档分数线
2020年上海中考崇明区1-15平行志愿录取分数线
同分录取原则:
若按招生计划数录取的末名有2人或以上录取总分相同,优先录取未享受降分优惠的其他军人子女,其次看其综合素质评价等第是否达到良及以上;若综合素质评价等第都达到良及以上,则比较其数学、语文、外语3科总分;若再同分,依此比较数学、语文单科考分进行录取;若个别仍无法区分,则由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处理意见。
2020年上海中考虹口区1-15平行志愿录取分数线
2020年上海中考松江区1-15平行志愿录取分数线
2020年上海中考松江区高中名额分配投档分数线
2020年上海中考杨浦区1-15平行志愿录取分数线
根据市教委文件精神,按学校招生计划投档,若计划数末名有两人或以上录取总分相同,则优先录取未享受降分优惠的其他军人子女,其他考生则先比较其数学、语文、外语三科总分;若三科总分再相同,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单科考分进行录取,如还出现同分,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第为依据,提交区教育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2020年上海中考青浦区高中名额分配投档分数线。
上海05年中考新改革 题型题量和分值有变化

上海05年中考新改革题型题量和分值有变化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最新信息和2005年中招方案,今年本市中考正面临重大改革。
首先,今年正式实施了“两考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也减少了一次实战演练。
其次,今年中考每门学科的考试时间由去年的120分钟减少为100分钟,而试卷总分仍为120分,在答题时间上也显得更为紧凑,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题量,在答题速度上要有更好的总体把握。
第三,今年的中考政治思想科不再计入总分,考核等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同时明确规定,政治科不及格者不能进入市区县重点中学。
因此,在其他学科成绩相同的条件下,政治思想科的等第依然是学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照系数。
为此,记者特地走访了一些长期从事中考命题研究和中考阅卷的专家,他们一致认为今年的中考改革必然导致中考试卷在题型、题量和分值上发生一系列微妙的变化。
一方面是兼顾毕业考的需要,相当部分试题难度不会太高;另一方面,中考毕竟是选拔考,其部分试题会有一定的难度。
今年中考试题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传统科目外,物理、化学合为一卷,试卷结构和总分仍保持不变。
中考语文卷:据以往的经验分析,每年的语文考试总是三大块:文言文30分;现代文阅读分析40分;写作50分。
文言文的考试难点往往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课外试题,。
由于三个版本的教材在文言文的部分差异较大,考共同篇目的可能性不大,而各科教材内容均以指定篇目成为首选。
古诗词及文言文必背课文都是每年必考的范围,学生无疑要做到字、词、句、段的逐一落实,不得有失。
现代文阅读分析可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个方面来把握。
中考作文尤为重要,考生千万勿抱猜题押宝的侥幸心理,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审好题目,审清题意后方可动笔,写出真情、写出新意,写好作文关键还在平时的写作素材和生活积累,所以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中考数学卷:难度不会有太大的下降,主要题型仍为填空、选择和简答三部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将多项选择题统一改为单项选择题。
上海中考政策改革方案2024

上海中考政策改革方案2024 2024年上海中考7大变化
7月份,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2019年印发的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
其中有以下7点变化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1、民办学校参与名额分配。
24年中考“摇一代”考生将正式“杀”入名额分配的战场,公办初中独享名额分配名额的红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2、体育中考统一考试。
2022年、2023年中考体育由于疫情影响免考,全部给予满分计入考试总分,2024将迎来体育中考统一考试。
3、名额分配面试开启。
自上海新中考上线后,名额分配已实施两届,但受疫情影响,两届到区/到校综评都取消线下面试,全员满分。
不出意外,2024中考的综面会如期举行。
4、历史科目统一考试时间调整为九年级第二学期6月中下旬,自2023学年9月起就读的七年级开始实行。
2023年9月就读的八、九年级的学生仍按原办法执行。
5、物理化学操作实验有望考2次。
学生可参加2次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成绩计分。
6、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从15门调整为14门,社会不再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7、信息科技、地理、科学、生命科学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时间调整为开设年级最后一学期期末,随教随考随清。
上海中考内容及分数

上海中考内容及分数中学毕业证的一大重要考试就是中考,对于上海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中考是对学生多年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逻辑等进行全面考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上海中考的内容及分数构成。
首先,上海中考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三个科目。
其中,语文科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数学科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外语科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程度。
其次,上海中考的分数构成分为两部分,一是考试成绩,二是综合素质评价。
考试成绩主要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的笔试成绩组成,每个科目的满分都为150分,总分为450分。
而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期成绩、学科竞赛、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最高可获得50分。
两部分分数合并后,总分为500分。
总的来说,上海中考的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其次,重视平时作业和课堂学习,及时掌握和巩固知识点。
第三,注重解题方法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最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克服考试紧张情绪。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中考的内容及分数构成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确把握了中考的要求,学生才能够做好备考工作并取得好成绩。
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认真备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顺利通过上海中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上海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专题11电学故障分析(Word版+答案解析)

专题11电学故障分析一.填空题1.(2020•上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保持不变,电阻R1、R2的阻值均为R0,闭合开关S,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V1表示数为U0,A表示数为,R2短路;V1表示数为0,A表示数为,R1短路。
【解析】解:根据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电流表A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
闭合开关S,如果R1断路,则电流表和V2无示数;如果R2断路,则电流表和V1无示数;已知闭合开关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是通路,则电路故障为R1或R2短路。
①若电压表V1示数为U0,则电流表A表示数为I==,故可能R2短路;②若电压表V1示数为0,则电流表A示数为I==,故可能R1短路。
故答案为:V1表示数为U0,A表示数为,R2短路;V1表示数为0,A表示数为,2.(2019•上海)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U0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一电压表示数变大。
在电路中正确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示数为0.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两电压表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若V1表示数为U0,V2表示数为0,则R1断路;若V1表示数为0,V2表示数为U0,则R2断路【解析】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已知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再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故障。
若V1示数变大,增大为电源电压U0,则故障为R1断路,此时V2的示数为0;若V2示数变大,增大为电源电压U0,则故障为R2断路,此时V1的示数为0。
故答案为:若V1表示数为U0,V2表示数为0,则R1断路;若V1表示数为0,V2表示数为U0,则R2断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上海近几年中考压强,密度,浮力 2012年中考物理 交大温迪教育
8.如图3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同,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ˊ、MB
ˊ的关系是 ( )
A.MAˊ一定大于MBˊ B.MAˊ可能大于MBˊ C.MAˊ一定小于MBˊ D.MAˊ可能等于MBˊ
14.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牛,方向竖直向__________,距水面0.1米深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
21.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千克的水,求: ①求水的体积V; ②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 ③现将一物块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若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等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则该物块的密度ρ物为__________千克/米3(本空格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26.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14所示他们将高H为0.10米的圆柱体A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 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h及F的变化量△h和△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
8B
图3
图14 2
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已知ρ1<ρ2) 表一(液体密度ρ1)
表二(液体密度ρ2)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h (米) △F (牛)
11 0.02 22.0 0.01 0 12 0.01
13 0 22.0 0.01 1.0 14 0.01 21.0
15 0.02 20.0 0.02 2.0 16 0.04 18.0
17 0.05 17.0 0.03 3.0 18 0.08 14.0
19 0.10 12.0 0.04 0 20 0.14 12.0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h (米) △F (牛) 1 0.02 22.0 0.01 0 2 0.01
3 0 22.0 0.01 0.8 4 0.01 21.2
5 0.02 20.4 0.02 1.6 6 0.04 18.8
7 0.05 18.0 0.03 2.4 8 0.08 15.6
9 0.10 14.0 0.04 0 10 0.14 14.0 ①实验序号2和13所空缺的数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6、7与8或14、15、16、17与18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13~18中△h和△F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和13~18中△h和△F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们继续分析实验序号9和10或19和2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圆柱体浸入液体后,当h 满足一定条件时,F不再随h而变化。为进一步研究h所满足的条件,需添加的器材为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 器材:圆柱体甲高H=0.10米 圆柱体乙高H=0.20米 正方体丙边长H=0.10米 请在表三的第二列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达到研究h所满足条件的目的。
2011上海中考物理 7.如图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
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14.今夏,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姣龙号”将“接触”5000米深海,当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米3时,受到浮力的大小约为____牛;当其下潜至1000米深度时,该处海水的压强约为 帕:该潜水器从1000米深处继续下潜,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海水的密度近似取:1×103千克/米3) 22.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表三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21 (16) 22 (17)
23 (18) ②求正方体A. B的密度之比ρA:ρ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1和PB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25.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 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织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
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9)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 11) 。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2010中考物理 8.如图4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 )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20.小海同学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05米3,求他受到的浮力大小。
2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A和B均为实心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如图11所示。物体A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8千克。求: (1)物体A的质量;
(2)物体B所受的重力; (3)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若沿竖直方向截取物体,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行,计算所截取的长度。
内 容 判断 (选填“行”或“不行”) 方案一 从A的右侧截取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B的上表面 ____①____
方案二
分别从A、B的右侧按相同比例截取
一部分长方体,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____②____
③计算截取的长度 2009中考物理题 16.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 (21) 。 ②由图7(b)与(c)与(d)可知: (22) 。
图4 图11 (a) (b) (c) (d) 图7 20.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21.“海宝”是2010年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10所示。在点缀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的质量为3.0×103千克,密度为1.5×103千克/米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米2,求其 ①体积V。 ②重力大小G。 ③对地面的压强p。
26.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
运用公式SmgSFp,计算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
小组 槽中液体密度 ρ(×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深度 h(米) 管口面积 S(×10-4米2) 质量 m(×10-3千克) 管内水产生的压强 p(帕)
甲 0.8 1 0.05 5 20 392 2 0.1 5 40 784 3 0.2 5 80 1568 4 0.2 10 160 1568 乙 1.0 5 0.05 5 25 490
h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