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建立辅助模型
软件工程 第八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本章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将分析模型转换为设计模型。
如第五章所述,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主要由顶层架构图、用例与用例图、领域概念模型构成;设计模型则包含以包图表示的软件体系结构图、以交互图表示的用例实现图、完整精确的类图、针对复杂对象的状态图和用以描述流程化处理过程的活动图等。
为完成这一转换过程,设计人员必须处理以下任务:(1)针对分析模型中的用例,设计实现方案。
实现方案用UML交互图表示。
(2)设计技术支撑设施。
在大型软件项目中,往往需要一些技术支撑设施来帮助业务需求层面的类或子系统完成其功能。
这些设施本身并非业务需求的一部分,但却为多种业务需求的实现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数据的持久存储服务、安全控制服务和远程访问服务等。
在面向对象设计中,需要研究这些技术支撑设施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与业务需求层面的类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设计用户界面。
(4)针对分析模型中的领域概念模型以及第(2)、(3)两个步骤引进的新类,完整、精确地确定每个类的属性和操作,并完整地标示类之间的关系。
此外,为了实现软件重用和强内聚、松耦合等软件设计原则,还可以对前面形成的类图进行各种微调,最终形成足以构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的详尽类图。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如图8-1-1所示。
图8-1-1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第一节设计用例实现方案UML 的交互图(顺序图、协作图)适于用例实现方案的表示。
因此,本节首先介绍交互图的语言机制,然后探讨用例实现方案的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包含如下3个步骤:(1)提取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2)构造交互图;(3)根据交互图精华类图。
一、顺序图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表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在顺序图中,参与交互的对象位于顶端的水平轴上,垂直轴表示时间,时间推移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顺序图中的对象一般以“对象名:类名”的方式标识,但也可以仅采用缩写形式“对象名”或者“:类名”。
第8章 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

第8章 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
第8章
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供应链设计原则、 供应链设计原则、策略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供应链的网络设计模型 供应链的网络设计步骤、 供应链的网络设计步骤、供应链的再设计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 供应链中的配送中心
5
应链管 刘伟 编《供应链管 教 》
8.1 供应链设计的基本理论
(50000)
3 0
C1
P1
4 5
W1
4
2
C2
1 5
(100000)
(60000)
P2
2
W2
2
C3
(50000)
6
应链管 刘伟 编《供应链管 教 》
8.1 供应链设计的基本理论
方法一: 方法一: 对每一个市场,选择从分销中心到需求地成本 对每一个市场, 最低的方案。 C1、C2和C3由W2供应 供应。 最低的方案。即C1、C2和C3由W2供应。 为每一个分销中心选择成本最低的工厂, 为每一个分销中心选择成本最低的工厂,即从 P2得到60000,剩余的140000 P1得到 得到60000 140000从 得到。 P2得到60000,剩余的140000从P1得到。 总成本是: 总成本是: 2 50000+1 100000+2 140000 = ¥1120000.00 50000+2 60000+5
应链管 刘伟 编《供应链管 教 》
8.1 供应链设计的基本理论 8.1.2 供应链设计原则
• • • • • • •
自顶向下的设计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简洁性原则 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 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动态性(不确定性) 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战略性原则
计量经济学(安徽财经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计量经济学(安徽财经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计量经济学是( )的一个分支学科参考答案:经济学2.计量经济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参考答案:模型设定、模型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3.下列各种数据中,以下不应该作为经济计量分析所用数据的是( )参考答案: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数据4.在( )中,为了全面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合理构造模型体系,有时需要引入一些非随机的恒等方程。
参考答案:联立方程模型5.从变量的因果关系看,经济变量可分为( )参考答案: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6.使用时序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时,要求指标统计的( )参考答案:对象及范围可比;时间可比;计算方法可比;口径可比7.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由以下哪些部分构成( )参考答案:方程式;随机误差项;变量;参数8.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随机关系和相关关系。
( )参考答案:错9.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仅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
( )参考答案:错10.参数反映计量经济模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联系,通常具有不稳定性。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样本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参考答案:2.回归分析中定义( )参考答案:被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解释变量是非随机变量3.最常用的统计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和( )参考答案:方程显著性检验4.最小二乘准则是指使( )达到最小值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方程参考答案:5.对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具有的优良性有( )参考答案:方差最小性;线性性;无偏性6.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具有以下特点( )参考答案:必然通过点();的平均值与的平均值相等;残差的均值为07.随机误差项产生的原因有( )参考答案:数据的测量与归并误差;随机因素的影响;模型中被忽略因素的影响;模型函数形式设定误差8.只有满足基本假设条件的计量经济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量才具有无偏性和有效性()参考答案:对9.可决系数不仅反映了模型拟合程度的优劣,而且有直观的经济含义:它定量地描述了Y的变化中可以用回归模型来说明的部分,即模型的可解释程度()参考答案:对10.在计量经济模型中,通常是就参数而言判断是否为线性回归模型,而对解释变量X则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 )表示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表示x对y的线性影响参考答案:回归平方和2.用一组有40个观测值的样本估计模型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的显著性作t检验,则显著地不等于零的条件是其统计量t大于等于( )参考答案: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判定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4.在多元回归分析中,F检验是用来检验( )参考答案:回归模型的总体线性关系是否显著5.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各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具有的优良特性有( )参考答案:有效性;一致性;无偏性6.若模型满足古典假定,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参考答案:;;7.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主要有( )参考答案:半对数模型;倒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对数模型8.如果模型对样本有较高的拟合优度,F检验一般都能通过()参考答案:对9.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目的是用于预测,则要求模型的远期拟合误差较小。
第八章先进过程控制系统

预测步长:优化所顾及的时段
J =
ω i [ y p ( k + i ) y r ( k + i )]2 ∑
i =1
P
非负加权系数,表示未来各采样时刻 的偏差在目标函数J中所占的比重
8.1 预测控制---控制算法
当P和L不等于1时,选取目标函数为:
J = YP (k ) Yr (k )
+ U 2 (k ) Q
预测长度P、控制长度L等参数的选取会对算法性能产生影响 1)预测长度P要求必须覆盖整个响应曲线的主要部分。P值大,预 测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越强,但动态响应变差,计算量和存储容量也 相应增大;P值大,对干扰的鲁棒性变差。通常,选取P=2L。 2)控制长度L值大,控制灵敏度高,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变差,计 算量和存储容量也相应增大;L值小,控制机动性差,控制灵敏度 差。通常,选取L在10以下。 3)控制加权矩阵R和误差加权矩阵Q应该同时加以考虑。R用于降低 控制作用的波动,使控制作用平稳变化。通常,R取较小的数值。
a1 0 0 aN aN1 a3 a2 a a 0 0 a a a 1 N 4 3 A2 = 2 A = 1 aP aP1 a1 P×P 0 0 aN aP+1P×(N1)
阶跃响应曲线
8.1 预测控制---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依赖于过程的内部特性,而与过程在k时刻的实际输出无 关,所以是基于非参数模型的开环预测模型。 采用反馈修正的方法对上述开环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A( q 1 ) = I + A1q 1 + A2 q 2 + + An q n , Ai ∈ R n×n
B ( q 1 ) = B0 + B1 q 1 + B2 q 2 + + Bm q m , Bi ∈ R n× n
第8章 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概述
三、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二)系统动力学的工作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1 系统动力学工作原理
第一节 三、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三)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概述
明确目的
确定系统边界
因果关系分析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仿真试验 结果分析 模型修改
第二节
系统动力学建模
一、建模目的与系统边界 二、因果关系分析
结构 分析 数据集 分析
分析工具
如Cause tree用树状图形的形式表 示出所有工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Cause tree用树状图形的形式表 示出所有工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节
Vensim软件及物流系统动力学建模
一、Vensim软件 (二)Vensim操作界面
第三节
Vensim软件及物流系统动力学建模
第二节 二、因果关系分析 (二)因果链
系统动力学建模
因果链是用因果箭来描述的递推性的因果关系。
负因果链:含有奇数个负因果箭的因果链,如图( b )所示 正因果链:含有偶数个负因果箭的因果链,如图( c )所示
第二节 二、因果关系分析
系统动力学建模
(三)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
当因果链中“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引起 “结果的结果”,最终又作用于最初的“原因”,形成一个 封闭的回路,则称为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或因果反馈回路、 因果反馈环。
(三) Vensim 绘图工具 说明
第三节 (四)Vensim建模
Vensim软件及物流系统动力学建模
1.绘制因果关系图
1)启动Vensim,点击菜单栏“File”-“New Model”,显示“Model Settings Time Bounds”对话窗口,点击“OK”按钮即可显示空白窗口, 接下来可以开始绘制因果循环图。
化工仪表自动化 第8章_先进控制系统介绍!!

8.1.3软测量模型建立
建模方法有机理建模、经验建模及两者结合等方法。
机理建模是从内在物理和化学规律出发,通过物料 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建立模型。可充分利用过 程知识,依据过程机理,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经验建模是通过实测或依据积累的操作数据,采用 数学回归方法或神经网络等方法得到经验模型。 软测量模型选择时,还应考虑模型的复杂性,以及 在实际系统硬件、软件平台的可实现性。 静态线性模型实施成本较小,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计 算资源较多。
2
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技术,是指不同于常规PID,具有 比常规PID控制更好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的 统称。
先进控制的任务,用来处理那些采用常规控 制效果不好,甚至无法控制的复杂工业过程 控制问题。
3
8.1软测量技术
过程控制中有时需对一些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变量 进行实时控制和优化,这些变量往往是密度、浓度、 干度等质量变量,由于技术或经济原因,很难通过 传感器进行测量。
预测模型加反馈校正过程,使预测控制具有很强的抗 扰动和克服系统不确定性的能力。
27
(3)滚动优化
预测控制是一种优化控制算法,通过某一性能指标的 最优化来确定未来的控制作用。
采用滚动式的有限时域优化策略。即优化过程不是一 次离线完成的,而是反复在线进行的,在每一采样时刻, 优化性能指标只涉及从该时刻起到未来有限时间,而到 下一个采样时刻,这一优化时段会同时向前推移。
第8章 先进控制系统介绍
3 1 2 3 4 3 5 6
软测量技术
时滞补偿控制 解耦控制
预测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1
第8章 先进控制系统
8.0 概述
计量经济学重点笔记第四讲

第四讲 异方差一、 同方差与异方差:图形展示对于模型12i i i y x ββε=++,在高斯-马尔科夫假定下有:12222()iii iy E y x εββδδδ=+==其中22iεδδ=意味着同方差假定成立。
为了理解同方差假定,我们先考察图一。
在图一中,空心圆点代表(,())i ix E y ,实心圆点代表观测值(,)i i x y 观测,i y 观测是随机变量i y 的一个实现(注意,按照假定,i x 是非随机的,即在重复抽样的情况下,给定i 的取值,ix 不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倾斜的直线代表总体回归函数:12()i iE y x ββ=+。
图一显示了一个重要特征,即,尽管12,,...y y的期望值随着12,,...x x 的不同而随之变化,但由于假定222iiyεδδδ==,它们的离散程度(方差)是不变的。
然而,假定误差项同方差从而被解释变量同方差可能并不符合经济现实。
例如,如果被解释变量y 代表居民储蓄,x 代表收入,那么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低收入居民间的储蓄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剩余收入已不多。
但在高收入居民间,储蓄可能受消费习惯、家庭成员构成等因素的影响而千差万别。
图二能够展示这种现象。
图一同方差情况图二异方差情况在图二中,依据x1所对应的分布曲线形状,x5所对应的实心圆点看起来是一个异常点(但依据x5所对应的分布曲线形状,它或许称不上是异常点)。
异常点的出现是同方差假定被违背情况下的一个典型症状,事实上通过散点图来发现异常点从而初步识别异方差现象在实践中经常被采用,见图三。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姚耀军讲义系列图三异方差情况下的散点图笔记: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第一个高斯-马尔科夫假定被违背,即模型设定有误,那么也可能出现异方差症状。
例如,正确模型是非线性的,但我们错误地设定为线性,以这个线性模型为参照,散点图也许显示出明显的异方差症状。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异方差症状被认为是模型错误设定的一个表现。
面向对象课程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共53页文档

(借阅者)的参与,读者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所需 要的图书,查到所需图书后可以考虑预定,当然 最重要的是借书、还书操作。
29.06.2020
8
(2)对于系统来说,读者发起的借书、还书等操 作最终还需要图书馆管理员来处理,它们还可以 负责图书的预定和预定取消。
29.06.2020
10
1、借阅者(Borrower)请求服务的用例图
借阅者请求服务的用例图包含如下用例:
(1)登录系统(Logon the system)。借阅者可 以登录系统查询图书信息、个人借阅信息以及预 定图书。
(2)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Query Info) 。借阅 者可以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例如已借图书的信 息,所借图书应归还的最后期限等。
4)图书预订信息管理。负责管理图书预订信息。
29.06.2020
6
(4)信息查询模块
1)查询图书信息。负责图书信息的查询。
2)查询借阅者信息。负责借阅者信息的查 询。
29.06.2020
7
1.2 画用例图
用例图在需求分析阶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 作为参与者的外部用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 模型图。整个开发过程都是围绕需求阶段的用例 进行的。
(2)基本业务模块。主要用于实现用户借书与还 书的管理,例如借阅者可以登录系统预定图书,图 书管理员可以取消图书的预定,当然还可以进行借 书、还书等操作。
(3)数据库管理模块。在系统中,所有图书的信 息以及借阅者的账户信息都要统一管理,图书的借 阅情况、预定情况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所以要用 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进行管理。
双击【BorrowerUseCa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9
主要概念及表示法
在有些图中也称为顶点(vertex)和弧(arc)
活动图由结点(node)和边(edge)两种基本元素构成
活动结点——动作、判断、合并、分岔、汇合、起点、结束 活动边——控制流和对象流
动作与活动 动作(action)是构成活动的基本构成 单位,被看作一种原子的构造成分。 活动(activity)是由一系列动作构成的 ,是对一项系统行为的描述,它不是活 动图的模型元素,而是一个整体概念, 对应着整个活动图。
1122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
顺序图是一种详细地表示对象之间行为关系的图 。它按时 间顺序展现了一组相互协作的对象在完成一项功能时所执行 的操作,以及它们之间所传送的消息,从而清晰地表示对象 之间的行为关系以及操作和消息的时序关系。
名称的演变:
UML之前
交互图
UML1.x
顺序图 协作图
第8章 建立辅助模型
主要知识点
1、UML提供的各种图及其用途,特别是在面向对象 的建模中的作用; 2、重点掌握包图、顺序图、活动图、状态机图、构 件图 ; 3、各种图中的主要概念和图形表示法; 4、学会运用各种图解决实际的建模问题。
11
类图与其他模型图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OO方法采用其他模型图的三种不同情况 搀杂了其他方法 OMT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 OOSE 需求模型+健壮模型+设计模型 以面向对象方法为核心,以其他模型图作为补充 Booch方法 基本模型+补充模型 Coad/Yourdon 类图+流程图
55
包图(package diagram)
包(package)是一种将其他模型元素组织起来,形成较大粒 度的系统单位的通用机制。
基本思想: 从不同的粒度描述和观察系统——从宏观到微观 G. Miller 的“7±2原则”
注意: 包是一种组织机制而不是一种基本模型元素 包可以嵌套 包中的模型元素应具有某种意义的内在联系 包的划分有一定的灵活性或随意性
条件
else
条件1 条件2
… 条件3
else
判断
合并
合并与判断结合
2211
分岔与汇合 ——另一对控制结点,用来表示并发行为
分岔(fork)表示一旦前面的动作结束而流入这个结点
,它的每个流出边所指的动作都可以执行。 汇合(join)表示汇合点之前有多个控制流在汇合点上 需要取得同步,并汇合为一个控制流。
顺序图 活动图
……
33
UML2.0中的各种图
图
结构图
行为图
类图
构件图
对象图
组合结构图
部署图
包图
活动图 交互图
用况图
状态机图
支持用户从不同的 视角进行系统建模
顺序图
交互概览图
通讯图
定时图 44
在本书的方法中各种UML模型图的作用
类图:基本模型,是面向对象的建模最重要的模型,必不可少。 用况图:需求模型,是开展面向对象建模的基础,提倡尽可能使用。 包图:辅助模型,各种模型图的组织机制,系统规模较大时使用。 顺序图:辅助模型,清晰地表示一组对象之间的交互,对类图起到补充作 用。在交互情况较复杂时使用。 活动图:辅助模型,可用来描述对象的操作流程,也可以描述更高层的行 为,但是许多情况下流程图更为简洁有效。 状态机图:辅助模型,对于状态与行为复杂的对象,可描述对象状态及转 移,以便更准确地定义对象的操作。 构件图,部署图:辅助模型,在转入实现阶段之前,可以用它们表示如何 组织构件以及如何把构件部署的各个结点(计算机)上。也可以不使用。 组合结构图、交互概览图、定时图:都可以作为辅助模型,无强烈建议。 对象图、通信图:建议不使用。
如果要展开一个动作内部的细节,则: 定义为“子活动”——UML1.x 定义为“调用行为”动作——UML2.0
动作名称
一般动作 *
动作名称
重复动作
2200
判断与合并 ——是一对控制结点 判断(decision)表示执行到这一点时将判断是否满足
某些条件,以决定从不同的分支选择下一个动作。 合并(merge)表示把多个分支合并到一起。
控制流
对象流
2233
一个活动图的例子
控制流 起点
分岔
汇合
接订单
[订单被拒绝]
填写订单 [订单被接受]
按订单发货
关闭订单
动作
判断
送发票
付款
收款
对象流 发票
合并
活动结束
2244
泳道(swim lane) 一种辅助机制,其作用是把活动图中的各个动作划分到 与它们的执行者相关的若干区域中,从而清晰地表现出 不同的执行者分别执行了哪些动作。
标题
内容区
帧
操作符
交互片段 1 交互片段 2
组合片段
ref
名称
引用(交互使用) 1166
例子
交互使用 1177
如何建立顺序图
1.决定为系统建立哪些顺序图 基本以用况为单位,但是不绝对 简单的用况不必用顺序图描述 系统内部的功能也可以用顺序图描述
2.确定参加交互的对象和参与者 明确参加交互的参与者 找出与参与者直接交互的对象 以消息为线索,找出与交互有关的全部对象
为了避免命名冲突,以包为单位划分名字空间
引用时以每一层包的名字作为路径名
引入关系表明可以直接引用
88
包之间的泛化关系表示一个包继承了另一个包的全部内容, 同时又补充了自己增加的内容。
A
B
C
泛化关系可用来实现包的信息 共享,然而通过嵌套实现共享 更具有通用性。
A
B Class1 Class2
C Class3
2288
例1:一个容量为1000的栈,需要区分几种状态?
操作 状态 压入 弹出
空 可执行 不可执行
半满 可执行 可执行
满 不可执行
可执行
在此例中 ,每一种状态是一组使对象呈现共同行为规 则的属性值组合。
例2:为“设备”对象设立一个属性,名为“状态” 属性值:关闭、待命、运行、故障等。
在这里,“状态”是一个专门设置的属性,它的值 反映了实际事物的状态。
丢失消息
发现消息 1144
参与者
用况
*******
文 ******
******** ******** ****** *******
字*******
****** ******** ******** ******
说********
****** ******* ******* *******
明******
UML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收集了大量的模型图 ,从9种发展到13种 从不同的视角对复杂系统建模 各种图向着健全和复杂的方向发展
22
在本书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中 以类图作为主要模型——基本模型 用况图作为需求模型 其他模型图作为辅助模型
基本模型:类图
需求模型: 用况图
对象层 特征层
关系层
模型规约
辅助模型: 包图
压入[指针值<1000 ] 弹出[指针值>0 ]
创报错 弹出[指针值=0 ]
压入[指针值=1000 ]
包的内容交叉问题
课程管理 教师
学生
课程
学籍管理
学历
学位
学生 «副本»
1100
2、包的命名 3、组织嵌套的包
7±2 原则
低层包合并到高层包 低层的包与零散模型元素组织到高层的包中
合并的依据 参照将模型元素打包的考虑因素 包之间内容是否有交叉 包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
1111
4、减少包的嵌套层次
A Class1
分岔
汇合
汇合与分岔结合使用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M. Fowler:“分岔与汇合必须匹配。在最简单的情形,这便表示
,当你有了一个分岔,就必须有一个汇合,后者把由该分岔开动 的各个线程汇聚在一起。” G. Booch:“汇合和分岔应该是平衡的,即离开一个分岔的流的 数目应该和进入它所对应的汇合的流的数目相匹配。”
组织机制与复用
帧(frame):即一幅图,不仅用于顺序图,也可以在其他 多种图中使用,特别是各种交互图。 交互片段(interaction fragment):交互中的一个片段 组合片段(combined fragment):若干交互片段的组合 引用(reference) 交互使用(interaction use)
2222
起点、活动结束和流结束 起点(initial node)表示由一个活动图所描述的整个活动
的开始; 活动结束(activity final)表示活动图所描述的整个活动
到此终结; 流结束(flow final)表示活动图中一个控制流的终结,但 并不是整个活动终结。
起点
活动结束
流结束
活动边 连接两个活动结点的有向边称为活动边(activity edge) 包括控制流(control flow)和对象流(object flow)
订
单 部
[订单被拒绝]
接订单
填写订单 [订单被接受]
按订单发货
关闭订单
财
务
部
送发票
收款
发票
顾
客
付款
2255
问题讨论
业务流程和执行过程的差异 并发描述上的误差 对象流问题 复杂性问题
接订单
[订单被拒绝]
填写订单 [订单被接受]
按订单发货
送发票
付款
收款
发票
关闭订单 2266
如何使用活动图
描述对象的操作流程 未必每个操作,未必十分详细
UML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