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高一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
A.本国的内水和领海
B.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C.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D.以上都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0
7.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
()
A.12 海里
B.15 公里
C.24 海里
D.34 公里
8.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属于海洋权益中的 ( )
A.海洋政治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6
海洋权益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某岛国图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7
(1)该图所示的区域为该国的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从__________基线 算起,不应超过________海里。在此范围内该国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权权利,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沿海国家拥有________海里领海权,该 国的领海范围比图示区域要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2
读下图,完成 的海洋产业包括 ①海盐生产 ③滨海旅游业 A.①② C.③④
②海洋水产 ④海洋信息服务 B.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3
()
10.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传统产业产值仅次于日本 B.海洋产业产值从 2002 年至 2016 年一直增长 C.海洋产业产值在 GDP 中所占比重一直上升 D.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 10%以下
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21世纪初中国政府制定的关于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科学用海、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促进沿海经济圈、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海洋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实施海洋人才战略,促进海洋人力资源开发;实施海洋区域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海洋对外开放战略,促进海洋经贸合作;实施海洋生态安全战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实施海洋权益维护战略,促进海洋和平与发展。
【高效备课】《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石油深水钻井平台
中 国 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 家海洋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 事务中的运用和体现,是一个集指导海洋经 济发展、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环境保护和海 上安全保障等于一身的战略体现。
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 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 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部海域 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①领海自然资源排他权 ②沿海航运专属权 ③领海上空领空权 ④领海管理及立法权 ⑤外国船只无害通过权
沿海国具有与国家 陆地领土相同的地 位,国家对其行使 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沿海国在此区域具有防止和 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 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反 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建 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 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及从 的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事海洋科学、海洋保护和保全
十九大提出“坚持 陆海统筹,加快建 设海洋强国”
蓝色经济空间 海洋国情
①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 岛屿众多。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多公里, 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 岛屿11000余个。 )
蓝色经济空间 海洋国情
②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 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 热带气旋影响大。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石油钻井平台
海底锰结核 可燃冰
海洋有广阔的空间资源
人工岛
胶州湾海底隧道
海底酒店
海上机场
中 国 海洋发展战略
中国近海海洋资源
1.发展海洋经济
生物 资源
能源 资源
海洋
矿产 资源
化学 资源
海洋生物:2万多种 渔 场:280万平方千米 石油资源:约240亿吨 天然气资源:约14万亿立方米,还有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ppt课件

中国近海海洋资源
“海洋石油981”深水 半潜式钻井平台
思考:发展利益对我 国有什么意义?
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 井深度可达10000米,,大大 提升了我国海上石油开发能力
随堂演练
(1)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包含12海里领海海域。 (2)24海里毗连区不包含12海里的领海海域。 (3)领海权享有和该国领土一样的管辖权。 (4)我国的海洋权益就是指我国管辖海域的权益。
(1)发展海洋经济。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3)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思考: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是什么?
未来海洋综合开发
2.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思考: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有哪些?
发展战略
具体
发展海洋 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资源, 经济 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
保护海洋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陆 生态环境 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生态环境破坏、退化整体上
③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 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 超过200海里。
思考:什么是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洋权益的概念
④大陆架: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 的全部自然延伸部分,扩展到大陆边外 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⑤公海: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 或 ⑥国际群海岛底国区的域群:国岛家水管域辖以范外围的以全外部的海海域床。和
思考:菲律宾为了侵占我国仁爱礁做
了哪些 骚操作?我国又是如何应对
的呢?
导入新课:
从2013年开始我国就加强了对仁爱礁的控制。 不仅派出大量军舰进驻仁爱礁周边海域,
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知识导学自主学习掌握新知知识清单一海洋权益1.含义: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
2.范围:主要包括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
3.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主要包括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内法、国家实践和历史证据等。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5.我国海域分布的众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⑴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由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是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⑵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食港岛的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礁组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易误辨析]领海不属于领土。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领海属于领土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不可侵犯的。
知识清单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1.目标: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海洋强国的含义: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等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3.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⑴我国经济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2)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
知识清单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1.坚持陆海统筹发展。
2.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创新海洋科技。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维护海洋权益。
6.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拓展补遗关于军用船舶关于军舰的无害通过,在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上,一般认为外国军舰通过领海应当事先征得沿海国的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规定,“外国军用船舶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
我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对领海的非无害通过。
”素养导学min-inflllllll0作探究穗曲突薇IIIIII11任务清单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情境探究[情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初期的1373年前后,我国渔民即已发现了钓鱼岛。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大纲一、全面强化民族海洋战略意识1.“宽视野”的海洋意识2.“大时空”的海洋意识3.“高目标”的海洋意识4.“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二、制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海洋经济战略1.“全方位”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2.“高效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3.“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三、确立解决海洋权益争议的海洋政治战略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坚持和平协商的基本方针3.运用海洋法律法规等手段4.采取“先易后难,分区解决”的战略步骤四、全面实施海洋防卫战略1.加强海上防卫力量建设2.扩大海洋防卫纵深知识点汇总原理K01:对中国海洋权益现状的反思K02:民族海洋战略意识K03: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海洋经济战略K04:解决海洋权益争议的海洋政治战略K05:海上防卫力量建设K06:如何扩大海洋防卫纵深信息I01: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柬埔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正文目前,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着既复杂又严峻的形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一贯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二是“重陆轻海”曾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意识;三是中国的国土思维始终停留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定势上,但中国是海洋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四是中国曾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明朝实施禁海令长达400年,错失了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良机;五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还没有全面认识海洋,对海洋研究投入的力量比较薄弱。
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海上安全维系着国家未来重大的生存和发展利益,没有海上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近年来,中国开始重视海上利益的拓展。
从2008年12月起到2011年5月,中国海军执行护航行动2年半,已成功护航3000多艘商船,其中有1400艘外国商船;另外还有“撤侨行动”,2011年1月,中国从埃及撤侨1800人,2011年3月从利比亚撤侨3.3万人。
一、全面强化民族海洋战略意识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在其所著《海权论》中提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摘要: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陆权比较强势,海权相对弱势。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
”纵观世界各强国,无一不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
世界海洋强国的发展史,实质上都是海洋的掠夺史和海上霸权的争夺史。
通过对海洋发展史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合适的海洋强国战略,对我国相对被动海洋战略做出迎接挑战的准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发展战略,战略目标从世界强国盛衰演变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海洋主动性是影响国家战略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权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主动性、军事主动性、经济主动性和外交主动性。
力争海洋主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日益清晰的一条强国思路。
当今世界,陆地资源紧缺,而海洋中储有大量的战略性资源,日益成为各国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造成了争夺海洋的激烈场面。
因此,制定海洋强国战略、争取海洋主动性,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当今中国面临历史机遇且能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一、海权论思想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公元前古罗马的西塞罗在总结了古希腊、迦太基和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经验后,也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理论。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16世纪英国的罗利爵士,19世纪近代美国海军理论奠基人马汉等人,都普遍把争夺海洋、控制海洋与控制贸易、控制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出了争夺海洋的实质。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创立海权论,他认为,海洋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强国地位的更替,实际上是海权的易手。
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一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政府政策等因素对海权的影响。
4.3 海洋权益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共27张ppt)

2.为什么要坚持陆海统筹建设?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明朝初期,郑和率领浩大船队七下西洋,将 中华文化和发明创造送给友邦。到了近代,封建王朝固步自封,实施海禁,严重 阻碍了中华民族发展海洋事业,泱泱大国逐渐沦落为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国家。惨痛的历史教训,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奋发图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蓝色国土”得到了前所 未有的开发利用。 3.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你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公海
【自主诊断】(讨论区打出答案)
①一般情况下,从领海到公海,沿海国海域管辖权限逐 步缩小。 ( √ ) ②领海的地位低于领土。 ( × ) ③我国领海基线是以直线基线法确定。 ( √) ④领海是从领海线起向海上延伸一定宽度的水域。( ×) ⑤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 × ) ⑥沿海国在领海范围内享有关闭领海的权利。( × ) ⑦大陆架的外部界限是( B)
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 1.目标: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 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 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2.海洋强国 (1)含义: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 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2)提出的原因(紧迫性): 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 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 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 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A. 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 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 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 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来,海洋问题持续不断升温。
从亚太地区看,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争端纠纷此起彼伏。
从全球范围看,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围绕极地主权和战略通道加紧角力,印度洋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依然威胁经过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通道的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海洋战略上动作频频,等等。
透视此轮海洋问题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两个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的影响正在扩大。
著名军事历史学家马汉曾经说过.海权的历史.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
他同时还明确地告诉世人.海权的历史主要是一部军事史。
古往今来,浩瀚无边的海洋,留下了人类征战的无数硝烟。
如今,伴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日趋增高.大国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中稳步发展.20世纪那种大规模世界战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然而,即使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世人所广泛关注的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争端仍然存在。
历来为兵家殊死争夺的海洋,仍然是新世纪国家利益碰撞的舞台。
特别是中国所处的亚洲地区.各国对海军力量的重视和发展,俨然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地区竞赛。
亚洲海域缘何成为争夺的焦点
亚洲海域的海军发展浪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该地区复杂的地缘和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亚洲海域是国际重要航道所在,关乎许多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
亚洲海域辽阔,包括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在这片海域中,散布着重要的国际航海通道,由西向东,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到马六甲海峡,再到东亚、东北亚,这一航线是商业和能源的生命线.对于很多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稳定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亚洲各个经济体的发展离不开海上航道提供的能源和贸易往来。
有资料表明,21世纪前30年,亚洲对能源的需求将增长至少8%。
安全、可靠、充足、经济的能源供应将成为亚洲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此外,繁荣的海上贸易通道将亚洲各国同各自的市场、原材料产地联系起来.编织成一张繁华热闹的网络.而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上航道的安全和畅通无阻。
第二.亚洲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海洋经济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为基础的。
然而,人类目前所能利用的资源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
当前世界资源开发.尤其是能源开发的未来走势是,伴随着陆地矿物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些主要的海洋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海洋,加大投入,促进和加快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步伐。
以能源为例,已探明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储藏量表明,目前已探明全球的海底石油储量为13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5万亿立方米。
上个世纪末的世界石油年总产量为9亿吨,天然气年总产量3600亿立方米。
亚洲海域广阔,蕴藏的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有待人们深入开发。
目前.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已在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推动海洋经济战略。
为了能够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亚洲国家越来越关注海上权益的争夺,而建立一支强而有力的海上力量,是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海洋资源权益的必备条件。
第三,亚洲海域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争端,强大的海军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确保自身有利地位的硬实力。
不同的历史经历造就了不同的海洋环境,与欧洲不同,亚洲的海洋并不太平.在广袤的大洋上,存在着许多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的争端.这些争端对地区局势的稳定造成不可忽视的威胁.主要包括:日俄北方四岛归属争端、日韩岛屿争端、中日海洋争端、台湾问题、南中国海争端、印巴对抗以及海盗袭击等。
尽管大部分争端在当前基本能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强权政治的粗暴干涉以及民族主义的潮起潮涌,都如同炸药桶旁四溅的火星.使得任何国家都不敢掉以轻心,这也是亚洲海域存在的巨大不稳定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同国家虽然有着不同的战略目标.但是,他
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在海洋这个战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凭借海军实力,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使竞争对手不敢轻举妄动.为所欲为。
第四,亚洲国家惨痛的历史经验,使得其对海洋有种心理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反过来促进了各国在海军建设上加大投入。
历史上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几乎都是从海上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所攻破。
大清帝国在1840年遭受了来自欧洲的英国海权的进攻.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西方列强以海洋为跳板,踏上中华大地.肆意掠夺。
亚洲临海国家几乎都遭遇了类似的惨痛经历。
即便如日本这般日后称霸海上的海权强国.在幕府时代,也是在美国海军的逼迫下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尼赫鲁在反省印度苦难的历史后领悟到:“从古到今,发展海上力量,建立海权.这是强盛国家的共同特点。
”亚洲地区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安全领域缺乏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安全组织,经济领域也缺少欧盟这样的共同体.因而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竞争、矛盾甚至是敌意。
出于历史经验,以及防范他国敌意.这些国家大都力图将海军打造成能攻能守的军事力量,在保卫国家利益的斗争中发挥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