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2019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本试卷共9页,22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信息点,修改时需用橡皮擦干净。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
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
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假期验收)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集美高中2018-2019学年度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1)(2)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10月质量监测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2018至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与答案

2018至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与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融诈骗、医疗陷阱、订餐隐患……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让我们想到两个概念——善经济和恶经济。
一切经济行为和企业经营究竟应不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呢?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有意无意,每个人都不应作恶,其中也包括企业的经营行为,都必须坚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然而,通过“谋财害命”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和个人太多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假烟酒、假食品、假药品。
当年的“毒奶粉”害了多少无辜的孩子,有些甚至失去生命!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令人愤懑不已:难道为了赚钱,企业就可以丧失良知?如此作恶的经济行为或经营行为,我们必须定义为“恶经济”。
与其他一切恶行一样,恶经济不仅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还应受到道德上的严厉谴责。
人类经济活动首先应以“善”为出发点。
一切经济行为都应该是“善行”,而不能是“恶行”。
全球著名互联网科技巨头谷歌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不作恶”,就是要求公司所有员工的行为,以及公司所有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不危害他人。
这其实就是坚守“善经济”的基本思想。
谷歌是否完全做到了,此处不予置评,但这种信念应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准则。
“善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尊重生命。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和协作的经济体,我们生活所需的几乎一切产品和服务,都来自各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命健康就掌握在形形色色的公司手上。
如果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存在假冒伪劣成分,或者提供的信息严重失真,那么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就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进入数字时代后,海量信息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让普通消费者无从鉴别产品和服务的真伪优劣,甚至无法判断信息是否可靠。
于是,制造和传播信息、具有垄断地位的互联网平台,往往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旦这些公司蓄意造假、欺骗和诱导消费者,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题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检测卷说明: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90分)一、知识积累(共22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5)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6)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5分)(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_________________(2)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且:_________________(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_________________(5)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A.腹犹果然..,皆口腹自役.. B.尝从人事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D.实为狼狈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乐.琴书以消忧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目.吴会于云间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5.下列对于课文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归去来兮辞》中的“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A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A说明: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案全部写到答题纸上;3、应该分点答题的主观题必须分点答题,否则不得分;4、作文不满800字酌情扣5分以上,文面较差(如涂抹等)或书写不工整按程度扣5分或1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的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灌输,多一些的滋润。
A.基础性推行如沐春风 B.系统性推进春风化雨C.基础性推进春风化雨 D.系统性推行如沐春风2.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
②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③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
④这时我会受到无比的感动。
⑤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
⑥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A. ③⑤①②④⑥B. ③①②⑤④⑥C. ①②③⑤⑥④D. ①②③⑤④⑥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A.欣闻贤伉俪喜得千金,明珠入掌,特此拜贺。
B.今日迁居,承蒙各位拨冗光临,蓬荜生辉。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醍醐灌顶啊。
D.阁下住址,我已惠存,改日一定登门拜访。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指男子20岁。
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
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C.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D.谥:指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2019.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
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
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
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
不只文学艺术,其他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
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象的真实。
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
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陈彦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
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
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
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
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就会立即苍白、缺血。
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
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
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
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
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
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
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述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
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
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
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迅捷凸显。
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与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
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
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
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 戏剧要在文学上下功夫,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容易文本粗糙,或是忽略了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
C. 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只要文学基础扎实,就能使二度创作飞升起来;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D. 动人是戏剧艺术的基础与根本,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开头从正面举例,列举古今中外名剧,分析得出“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的观点。
后文正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的。
B.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戏剧忽视文学的力量造成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文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
C. 文章末尾运用比喻的方法,意在阐明《窦娥冤》等能够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原因就在于它们文学上的精致。
D. 文章为了强调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等多个层面对这一中心进行了阐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戏剧文学需要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文学创造者,一旦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
B. 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C. 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D. 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甲板的天篷下面杰克•伦敦卡鲁塞尔斯小姐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
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
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
在科伦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鲁赛尔斯小姐召来船长本特利,叫那群给游客表演泅水的当地小孩都到上层甲板上来比赛。
她把我们的零钱全收罗过去,亲自把它们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规定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
有个小家伙最出色,他对天鹅入水式非常在行,我从没见过比他跳得更美的人。
这个孩子一次次地这样跳,我们都很喜欢看,特别是卡鲁赛尔斯小姐。
他至多不过十二三岁,是一个美丽的孩子,好像一个身体柔软的少年神仙的青铜塑像,几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辉。
他的皮肤闪烁着生命,眼睛里充满了炽热的生命,我几乎听到了生命从他身体里爆裂的声音。
一瞧见他,就像闻到一股臭氧的气味﹣﹣他就是这样新鲜,这样身体健康、精神焕发,这样粗野奔放。
突然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门,用他们最快的姿势游水,乱糟糟地、手脚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溅,脸上充满了恐怖,一蹿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么回事?”卡鲁赛尔斯小姐问道。
“大概是鲨鱼。
”船长本特利回答道。
“他们怕鲨鱼吗?”她问道。
“难道你不怕吗?”他反问道。
她耸耸肩膀,噘了一下嘴。
“无论给我什么,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鲨鱼的地方去冒险,”她说完又耸了下肩,“它们太可怕了!”这时,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结束了,船长本特利就叫他们下船。
可是,她拦住了他,“等一会儿,船长。
我一向听说这儿的土人不怕鲨鱼。
”她把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边,要他再跳水。
他摇摇头,那群孩子笑了起来,觉得好像是在开玩笑。
“有鲨鱼。
”他指着水面说。
“不,”她说,“没有鲨鱼。
”可是,他肯定地点着头,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样肯定地点着头。
“没有,没有,没有。
”她叫道。
接着她就对我们说,“谁愿意借给我半个克朗和一个金镑?”我们立刻掏出了许多克朗和金镑,她从邓尼森手里接过了两个硬币。
她举起那个半克朗给孩子们瞧。
可是谁也没有准备跳下去。
她把这个半克朗扔下了海。
他们望着这个银币飞下去,脸上都带着惋惜渴望的神气,不过谁也没有跟着一块下去。
“千万别用那个金镑来引诱他们。
”邓尼森低声对她说。
她一点也不理睬,反而用这个金币在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来晃去。
“不能这样。
”船长本特利说道。
可是她却笑了起来,仍然引诱着那个孩子。
“别引诱他。
”邓尼森坚决地劝她。
“这对于他是一笔大钱,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转过身来对着那个孩子,又把那枚金镑举到他眼前。
接着,她做了一个要扔出去的样子,这时,那个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栏杆跑去,可是伙伴们的大声责备又把他拦住了,他们的声音还带着愤怒。
“我知道你不过是在逗着玩,”邓尼森说道,“你愿意怎么逗他就怎么逗他好了,不过,看在老天面上,千万别扔出去。
”话音未落,那个金币一下就从天篷的影子下飞到了耀眼的太阳光里,在半空中划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
大家还没来得及把那个小孩抓住,他就翻过了栏杆,非常美妙地弯着身体随着那个钱下去了。
两个同时都在半空里,很好看。
金镑破水而入,那个小孩子也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几乎在同一刹那,几乎连声音都没有地钻到水里。
水很清,从上面望下去,什么都清清楚楚。
那条鲨鱼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两半。
第一个开口的是卡鲁塞尔斯小姐。
她的脸白得跟死人一样。
“我……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一面说,一面发出一种短促的、神经质的笑声。
她的全部骄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克制自己。
她有气无力地瞧着邓尼森,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可怕的难过神色,她的嘴唇一直在哆嗦着。
“邓尼森先生,”她说道,“你愿意扶我下去吗?”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凝神注视的方向,他连眼皮也没有动一动。
船上一片沉默。
她转过身子,打算镇静地走下甲板。
走了不过二十尺,她就摇晃起来,用手扶着墙以免栽倒。
后来,她就这样走下去,用手扶着舱板,慢腾腾地走开了。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头介绍卡鲁塞尔斯小姐有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暗示我们她后来引诱孩子跳水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就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
B. 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焕发着生命的光辉,作者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喜爱和赞美。
C. 小说对那群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致,既有对金钱的渴望,也有对鲨鱼的惧怕,还有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非常生动真实。
D. 小孩被鲨鱼咬死后,卡鲁塞尔斯小姐脸色苍白,身体摇晃,显出难过的神色,这说明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
5. 作品中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6. 小说开头详细描述了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结尾却细致描绘其衰弱落寞。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